如何促进高一新生高中历史学习心理与方法的转变

如何促进高一新生高中历史学习心理与方法的转变

如何促进高一新生高中历史学习心理与方法的转变

发表时间:2017-12-26T17:30:09.30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7年12月总第249期作者:葛成飞[导读] 本文将针对高中历史学科存在的特点进行分析,探讨教师如何将学习心理与学习方法的转变渗透到高中历史教学活动之中,促进学生历史综合能力的提高。

葛成飞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第一中学233700

摘要:高一是初高中学科知识过渡的关键时期,而历史是素质教育高中阶段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学生在初中对历史知识已经有所了解,但是与初中历史学科不同,高中历史学科更注重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整体把握,并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基础之上,对历史现象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深入理解隐藏在历史现象背后的深刻内涵。学生若是还抱着侥幸心理,以初中的历史学习观念与研究方法进行高中历史学科学习,将不利于学生历史综合素养的提高。教师要以高度的使命感与责任意识改进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并将学生历史学习观念的培养纳入高中历史教学目标之中,促使学生由初中历史知识型学习方法向高中历史研究型学习方法过渡。本文将针对高中历史学科存在的特点进行分析,探讨教师如何将学习心理与学习方法的转变渗透到高中历史教学活动之中,促进学生历史综合能力的提高。关键词:高中历史学习心理学习方法

一、高中历史学科与初中历史学科的不同之处

1. 历史知识具有专题性与综合性。与初中历史教材特点不同,高中历史教材对历史知识的各大板块都进行了整合与梳理,包括政治史、文化史、经济史等重点内容。它以专题的形式,把中外历史进程当中的重大事件都汇编入教材当中,时序颠倒,跳跃性大,既缺乏连续性又没有系统性,以将历史知识内容更加细致化与深入化。与初中历史学科相互比较,学生在高中历史学科的学习过程当中,难以通过对历史知识的简单记忆轻易达成教学目标。正是因为高中历史知识的专题性与综合性,学生必须把握历史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联想历史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与相关条件,才能达到对高中历史知识了解的细致入微,不会因高中历史的学科特色而把学科知识相互混淆。

2. 对分析能力的要求较高。初中历史学科知识较为简单,只专注于学生对于基础历史知识的识记和理解,在教学过程当中遇见的许多问题都能从书本当中找到答案。但是高中历史学科有所不同,对学生分析能力的要求较高,面对不同的历史现象,学生需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的角度对其加以剖析,才算掌握了基本的历史知识分析能力。就以“古代希腊城邦制度”这章高中历史知识内容为例,学生必须在了解该章知识内容的基础之上,分析此类制度的优劣与特点,并逐渐理解雅典民主政治中的时代局限与历史影响,才能深刻理解其历史内涵。高中历史中许多问题的答案不如初中历史那般浅显,很多结论的得出都需要经过学生细致的推导。学生只有在具有一定知识储备的基础之上能够从本质上分析其存在意义,才能深入了解历史内容。

二、加强认知教育以转变高一新生对于高中历史学习的心理态度

观念的滞后是导致高一新生在高中历史学习中遇到困惑的主要原因。在初中阶段历史学科处于尴尬的地位,很少得到教师的重视,而在高中阶段学生若未能重视历史学习,依旧以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心态参与到高中历史学习之中,将会感到举步维艰。首先,鉴于高中历史学科体系的不同,学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光靠死记硬背来记忆历史知识,是难以深入而透彻地掌握历史知识的。其次,高中历史对思维能力的要求较高,学生若不能以重视的态度主动参与到问题研讨当中,即使教师在课堂之中对于历史内容进行了细致的讲解,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也将无济于事。因此,教师必须在高中历史学科教学之中加强学生的认知教育,引导学生认知完整的历史学科体系,针对高中历史学科的特点向学生进行分析,以帮助学生从整体上对于历史学科进行把握,从而认识到自身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与缺陷。心态因素对于学科学习至关重要,认知教育的加强,从根本上推动着学生在高中历史学习中的心理转变,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前提条件。

三、引导学生从知识型学习转向研究型学习

从高中历史学科特点可知,更注重学生思维的引导与分析能力的提高。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活动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知识型学习的方式向研究型学习的方式转变,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之中引导学生向研究型学习的方向发展?需要在深入挖掘教材内容的基础之上,根据教学实际逐步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例如当教师在讲述到“南北对峙与民族融合”这部分高中历史知识内容的时候,需要引导学生根据外在条件与内在因素,探究“促进民族融合”的原因,从而令学生懂得利用客观条件对历史现象加以分析,逐步掌握历史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从知识型学习转向研究型学习,是高中历史学科特点的内在需求。它不仅令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当中了解到一定的史学研究方法,也让情感态度得到了体验与升华。

高一是初高中学科知识衔接的关键时期,针对高中历史学科的特点,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之中必须加强学生的心理认知教育,以帮助学生以正确的心态对待历史学习,避免学生因懒散而对历史学科学习有所怠慢。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能帮助学生在思维拓展之中由知识型学习向研究型学习转变,促进学生对历史研究方法的掌握。

参考文献

[1]罗旖旎《浅谈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问题》.学术期刊,《科技创新导报》,2013年13期。

[2]潘小亮《从初高中历史课程的差异谈高中历史教师的站位》.学术期刊,《科技视界》,2014年14期。

[3]黄秉琳《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初探》.学术期刊,《读与写(上、下旬)》,2016年9期。

高一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总结报告模板

高一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高一学生心理健康情况如何呢?存在着什么问题呢?本人给大家介绍介绍。 高一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1) 一、问题的提出 高一新生入学后,都会有一段时间,不适应新环境的学习、生活和人际关系。一位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作新生适应不良综合症。这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为了了解高一学生心理健康状态,及时分析心理问题产生原因,以便及时采取正确的措施,是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明显改善和提高,本人于 20XX年11月初在长沙市第十九中学高一124班进行了高一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 1. 调查对象:长沙市第十九中学高一124班学生。 2.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向全班58位学生发出问卷,收回58份。 二、结果与分析 1.对新学习环境不适应 调查问卷统计显示有%学生认为学生压力过大;%觉得还可以对于目前的学 习任务,有%的学生感到力不从心,因此在对于进入高中后,面对紧张的学习生活是否感到不太适应这个问题上,有%学生选择的是有时%选择的是总是如此这表明学生学习压力已经超负荷。表明高一学生与高二高三中学生相比,承担的学习负担与压力和初中相比更重,高一阶段的课程明显增多,难度增大,教学进度比初中明显加快。此外高中老师对学生提出更高的期望和要求,积极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深层的探究,去发现一般性规律。 同时介绍大量延伸内容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抽象概括思维能力。老师还有意训练学生从多个角度去观察、分析问题,教学内容也更注重系统性、序列化和阶梯度。随着学习科目的增多和学习内容的加深以及方法的改变,学生难以很快适应任课教师新的授课方式,在方法和学习习惯上仍沿袭初中的老习惯。因此,尽管高中教学内容根本上符合可接受原则,但对于刚进高中的新生来说确 是难以接受。 2.对新生活环境不适应 来到新的学校,面对新的群体,部分高一新生感觉不适应,或难于融入新的生活环境。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有%的学生还没有熟悉班上所有的同学,%的学生认为同学之间心理上存在较大距离。对于学校环境,%的学生表示不习惯新学校

高一新生心理适应篇

新的起点,心的开始 ------------高一新生心理适应篇 九月份是具有双重个性的季节,它有着夏日的阳光和秋季的温度。每到这个季节熙熙攘攘的高中校园里就会出现许多新鲜的面孔,他们是从充满着童话故事的少年时代跨入现实生活的高一新生们,带着好奇和各种不同的憧憬开始了高中生活。但是,对即将开始的高一生活,大部分学生是陌生的,由于环境的改变、学习要求的提高和青春期的发育,使许多同学感到不适应,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反差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困扰大部分同学,很多学生将会面临着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新旧环境的巨大落差,一时还不能很快的适应,以至于会产生诸多的心理不适,严重的会造成某些学生的心理疾患。 实际上,现代社会中90%以上的人都处于健康与非健康状态之间的亚健康状态,因为社会的多边与复杂,工作、学习压力的增大给人们造成了各种各样的负面情绪和心理负担。比方说我们现在刚刚经过中考的洗礼来到新的学校学习,这个学校怎么样?这里的老师怎么样?我在这里上高中能考上大学吗?同学之间怎么和睦相处呢?我高中三年要不要谈恋爱呢?各种各样的担心、焦虑在你心中潜伏着,直接影响你现在的情绪和学习状态。刚来到这里,老师、同学、环境等都是新的,那么,如何使自己尽快适应高中生活呢?本章对高一新生的心理适应问题和解决策略进行了具体讨论。 一、适应和心理适应 适应是用来表示对环境变化做出的反应,通常使用的“适应”概念分成三个层次:一是生物学意义上的适应,即生理适应;二是对社会环境的适应,即社会适应;三是心理上的适应,称为心理适应。心理适应性是指个体所具有的运用各种个性特征以适应周围环境和变化的品质。心理适应性强的人能正确处理人与环境的关系,能了解自己在周围人群中的地位和各种社会规范,能自觉地运用各种规范要求自己,做到处事有据、临变不惊。相反,心理适应性差的人,往往会惊惶不安、大失水准。 为帮助大家了解自己的适应能力状况,下面提供一份心理小测验每道题有三个答案,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一个。 1、我最怕转学或转班,每到一个新的环境,我总要经过很长的一段时间才能适应。 A、是 B、无法肯定 C、不是 2、每到一个新的地方,我很容易同别人接近。 A、是 B、无法肯定 C、不是

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1

《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一)》 小学生时期是人的行为、性格和智力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由于身心变化比较快,加之文化知识及社会经验的不足,小学生很容易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导致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排除小学生认识、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障碍,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优化他们知、情、意、行等方面的素质,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品格和健康心理,这是小学教育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根据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笔者简要谈谈对小学生心理不健康的主要表现、成因及教师在防治小学生心理不健康的对策。 一、小学生心理缺陷的主要表现 1、敏感: 青少年自我意识强烈,自尊要求迫切,而且心理承受能力低。因此,当别人比自己强(如学习、相貌、人缘等),表现出不悦、自残、怨恨、愤怒甚至带有破坏性的负面感情。 2、失落: 小学生抱有许多的幻想,希望将其变为现实,他们会付出种种努力甚至刻意的追求。当这种需求持续得不到满足或部分满足,就产生了挫折,多表现在学习、吃穿、玩高档的玩具等方面。这容易给中小学生带来紧张、恐惧、忧郁和失望。 3、自卑: 它是一种过多的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对自己缺乏信心,感到在各方面都不如人,有低人一等的感觉。在人际交往中对自己的能力过低评价,心理承受能力脆弱。谨小慎微,行为萎缩,瞻前顾后等。 4、孤独: 通过调查发现有些学生常常觉得自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叶孤舟,性格孤僻,不愿意与人交往,却抱怨别人不理解自己,不接纳自己。心理学把这种心理状态称为闭锁心理,由此产生的一种感到与世隔绝,孤独寂寞的情绪体验称为孤独感。 二、小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成因 小学生出现这些心理问题,既有自身成长的因素,也有外部环境的因素,是“内因”和“外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身心成长的失衡。 小学生时期身体发育急剧变化,他们阅历浅,知识和经验不足,认识力、理解力、思维力和亲情力都远远落后于成年人。这种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的不平衡使小学生出现许多困惑、烦恼和躁动不安,产生心理问题。 2、家庭教育的误区。 过度溺爱和期望值过高,使家庭教育普遍存在忽视品德发展、人格教育、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社会性教育的倾向。家长只重视孩子的考试、升学,却不注重孩子的品德发展、交往能力、个性培养以及社会行为规范的培养等。家长的高期望值与孩子自身需求不一致时,总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孩子一厢情愿时,便会使青少年感到压抑和不满,给孩子造成疑虑、忧郁等心理疾患,导致孩子高分低能或心理不健全。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 主讲人:王德清 倡导人文管理重视心理健康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的精神风貌、学识水平,素质能力如何,直接影响着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学生,乃至全社会,全民族的未来。”面对社会的激烈竞争,未来公民不仅要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具有全面的能力,而且应具有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是学生心智的培育者,在向学生传授科文化知识和组织各项活动的过程中,在同学生的日常交往中,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学生。教师的作用是无处不在,不可取代的。教师的心理健康是影响学生的一个重要因素,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加强教师自身的人格修养,已成为学校培养高素质师资队伍的重要工作,应当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一、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 1、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 青年教师踏上工作岗位不久,往往对自己的岗位、对学生理想主义色彩,一旦遇到工作分配不如意,或者学生不听话,就会出现心理问题。再者,社会对教师的要求是“为人师表”“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把教师的地位与天、地、君、亲并称,过高的社会期望值,把教师列入了完善化的程度。而与其他行业相比,教师的待遇和福利仍然差距较大,这就会造成教师心理失衡,影响心理健康。 2、过重的外界压力: [ 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竞争机制被引入各行各业,“竞争上岗,择优录取”成为各类组织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教师行业也不再是铁饭碗一个,而需要面对激烈的竞争。现在社会是一个“知识爆炸”的社会,新经济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新技术不断的取代旧技术,这种取代不仅在速率上是“几何级”状态,而且在周期上也越来越短,技术贬值,知识老化加速的现象成为新世纪的显著特征。这在教育教学技术的革新上表现得也十分明显。比如多媒体技术引进课堂为教育教学技术带来了一场革命似的变革,教育教学效果在视觉、听觉等感管刺激上远比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等简单教具更具冲击性,而远程教育的发展必将成为新时代课堂特征的一个新亮点。对于这种变化,年轻的教师在教育教学经验与观念上都还没有定型,有时间与精力去迎接这些挑战,而年老的教师则相对吃力,原本依靠自身过硬的专业技能和深厚的专业知识以及三尺讲台、粉笔、教鞭就可以游刃有余的这些教师深切地感受到了“后来者居上”,经验贬值,甚至是落伍等威胁,进而可能产生持续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对学校许多用心良苦的改革措施都出于防卫的态度进行抵制。例如对评课中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并且操作熟练这一指标许多教师都持保留或反对的态度。 3、不良人际关系的刺激: 一是表现在有的教师同领导的关系紧张,有的教师同同事的关系极不和谐。其客观原因,可能是由于领导用人不当,管理不力,或由于同事间性格不合,看法不一,长期处于这种不良情绪,并引发出自卑、妒忌、埋怨、畏怯等心理,有的甚至会自暴自弃,形成人格障碍。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稿(一)汇总

走向健康的人生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各位老师: 大家好!提到心理健康,大家一定很想说,我们的心理没有问题,给我们讲心理健康干什么。其实,这是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误解, 心理健康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世界卫生组织给人的健康下了一个这样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身体的残缺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 也就是说,健康包括三方面:一是身体健康;二是心理健康;三 是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这无疑表明,人不仅要重视生理健康, 而且要珍视心理健康。 一、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教育部在1999年8月13日颁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我们每个人在人生中都会遇到快乐和各种烦恼,但有的人对烦恼的事情能处理得很好,有些人就处理不好,甚至一直闷在心理,影响 自己的身心健康,有的一时想不开,甚至去做一些傻事。

云南大学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00级学生马加爵连杀四位同学,其事件起因很小,就是因为四位同学爱拿他来戏耍,开他玩笑, 让他在很多时候下不了台,所以,他怀恨在心,在2004年2月10日因打牌发生争执,他随即凶残杀死了四位同学,其中还有一位与自己平时关系很不错的同学。 我们认为,马加爵有心理缺陷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他没有能够处理 好身边的烦恼。如果他的心理能够得到及时的疏导,我想,这些悲剧 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可见,只有排除自己的烦恼才能真正获得心理健康,使自己生活得更加愉快。 心理健康对我们的学习也具有重要的影响。许多同学都有这种感觉,就是一遇到烦心的事情就学不进去。比如,有一位学生王某,从 高一到高二,他都在全年级前五名之内,许多老师和同学都认为他是重点大学的苗子。 但在这个时候,他飘飘然了,他和本班的一位女同学谈起了恋爱,后因一位男生对这个女生说了一句不敬的话,使他很恼火,于是整天算计着如何教训这位男同学。 为此,他接触上了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闲散人员,拉帮结派, 拜把兄弟,最后终因和这个学生在校园内打群架,而被学校给予留校查看处分,虽然没有被开除,但因为他天天无心学习,终于名落孙山,后来他连续复习了5年,最终他还是没有考上大学,我们可以看出,他为此付出了多么沉重的代价。 心理健康与我们的生存息息相关。杭州有个9岁的孩子,××小

高一学生的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高一学生的心理健康调查报告篇一:高一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高一新生入学后,都会有一段时间,不适应新环境的学习、生活和人际关系。一位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作新生适应不良综合症。这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为了了解高一学生心理健康状态,及时分析心理问题产生原因,以便及时采取正确的措施,是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明显改善和提高,本人于20xx年11月初在XX市第十九中学高一124班进行了高一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 1. 调查对象:XX市第十九中学高一124班学生。 2.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向全班58位学生发出问卷,收回58份。 1.对新学习环境不适应 调查问卷统计显示有%学生认为学生压力过大;%觉得还可以对于目前的学习任务,有%的学生感到力不从心,因此在对于进入高中后,面对紧张的学习生活是否感到不太适应这个问题上,有%学生选择的是有时%选择的是总是如此这表明学生学习压力已经超负荷。表明高一学生与高二高三中学生相比,承担的学习负担与压力和初中相比更重,高一阶段的课程明显增多,难度增大,教学进度比初中明显加快。此外高中老师对学生提出更高的期望和要求,积极引导学生对

教学内容进行更深层的探究,去发现一般性规律。 同时介绍大量延伸内容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抽象概括思维能力。老师还有意训练学生从多个角度去观察、分析问题,教学内容也更注重系统性、序列化和阶梯度。随着学习科目的增多和学习内容的加深以及方法的改变,学生难以很快适应任课教师新的授课方式,在方法和学习习惯上仍沿袭初中的老习惯。因此,尽管高中教学内容根本上符合可接受原则,但对于刚进高中的新生来说确是难以接受。 2.对新生活环境不适应 来到新的学校,面对新的群体,部分高一新生感觉不适应,或难于融入新的生活环境。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有%的学生还没有熟悉班上所有的同学,%的学生认为同学之间心理上存在较大距离。对于学校环境,%的学生表示不习惯新学校的一些规章制度,有的同学则表示很怀念以前的学校和同学。这表明学生对新环境还有很多不熟悉不适应的地方,怀旧念家的现象比较普遍,同学之间相互交往还在比较浅的层面,还处于情感磨合初期。 3.男生的适应性比女生差 男生适应不良和心理不平衡因子分显著高于女生。面对困难和新环境时,女生比男生更善于向亲人朋友倾诉或以其他方法发泄心中不快,从而调节自己的情绪状态,女生来到新环境里更能在最短时间内找到三五好友,而青春期男生的

高一年级新生入学适应心理健康课

高一年级新生入学适应心理健康课 课题: 打开心窗,迎接阳光教时规划:一课时 时间: 第七周星期一2017年10月9日 【活动分析】 进入高一,学习和生活的环境发生较大变化,对刚从初中升入高中的学生提出新的适应要求。同时,他们的心理也常常面临着过渡过程中带来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及时的帮助他们调整自我,尽快适应环境.。 【活动目标】 帮助学生认识高中与初中生活的不同之处,了解自身的优缺点, 更好地完成角色转换.。 【适合年级】高一年级所有学生 【重点】帮助学生认识高中与初中生活的不同之处,了解自身的优缺点。 【难点】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尽快适应环境,树立积极有效的人生目标。 【活动过程】 一,暖身活动: 同学们,你们可知道?人在成长的不同阶段,总要扮演各种各样的

角色。家庭里,在父母面前,你是(儿子/女儿)的角色; 在爷爷奶奶面前面前,你是(孙子,孙女)角色; 在学校老师面前,你是(学生)角色; 在商店购物时,你是(顾客)角色; 在公交车上,你是(乘客)角色; 在同伴面前,你是(普通同龄人)角色等等。 小学阶段,你扮演儿童角色,用儿童思维生活;初中阶段,你扮演少年角色,用少年思维生活;高中阶段,你就要扮演青年角色,学会用青年思维生活.目前的你处于少年转向青年阶段,角色过渡的如何? 换句话说,目前高中生这个新角色扮演的如何,适应吗? 二,我手写我心 入学这么多天,你感觉高中的一切人,一切事与预想的有什么不同? 自己的感触和评价是什么呢?写下难适应的几件事,思考怎么解决?写下高中三年最想做的五件事,畅想一下未来。组长主持,请两位组员代表小组汇报信中的烦恼和小组商议的方案,分享几位同学三年内最想做的五件事。(或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换) 【心理小实验】小结:初中与高中在许多方面是有较大的差别的,要准备调整;你的困惑,许多人同样存在,所以不必太介意。 归纳要点:心理素质的重要性(情商)认识自己,肯定自己(不必自责,相信能够面对),宣泄(暂时避免消极情绪的危害)倾诉(得到支持理解不感觉到孤立无助)解决过渡:生活偶有挫折,挫折给我们带来经验和意志,生活中更多的是美好和希望.祝大家做成这五件事,也愿我们每个人能适应良好,梦想成真! 三,怎样适应环境

高一学生心理调节报告

高一学生心理调节报告 时间:2012年5月15日 地点:五楼会议室 参加人员:全体文科教师 报告人:胡永晨 故事导入 1.青蛙实验的启示 首先。我给大家介绍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青蛙实验”。这是美国康奈尔大学做过的一次著名的实验。听完这个实验后请大家帮我分析一下青蛙为什么会死? 一组实验研究人员,做了十分完善精心的策划和安排。 实验的第一部分:他们捉来一只健硕的青蛙,冷不防把它扔进一个煮沸的开水锅里。这只反应灵敏的青蛙在千钧一发的生死关头,说时迟那时快,用尽全力,跃出那势必让它葬身的水锅,安然逃生。 实验的第二部分:隔了半个小时,他们使用一个同样大小的铁锅,这一回往锅里放入冷水,然后把那只刚刚死里逃生的青蛙放进锅里。青蛙自在地在水中游来游去,接着实验人员在锅底偷偷地用火加热。青蛙不知底细,自然悠悠地在微温的水中享受“温暖”。 慢慢地,锅中的水越来越热,青蛙觉着不妙了,但等到它意识到锅中的水温已经熬受不住,必须奋力跳出才能活命时,已经为时以晚,它欲跃乏力,全身发软,呆呆躺在水里,坐以待毙,直至煮死在锅里。 2.问一问 请大家想一想这只青蛙为什么第一次在开水锅里能死里逃生,而第二次会死亡呢?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3.点评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事实上,最可怕的是缓慢渐进的危机降临,而不是突然的危机降临。很多同学在受到中考失利的打击后都曾暗下决心:以后要好好学,可是上高中一段时间以后,很多同学危机意识渐渐消退了。所以,这里我想通过心理学实验告诉期中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同学:期中考试失利对于你们来说不是一件坏事,它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件好事,给自己敲响了警钟,使你有了危机意识。 二、高中第一次期中考试后的心理分析 1.问一问 对于刚刚结束的期中考试,不知道同学们的心情怎么样,请大家谈谈你们有什么样的感想?(选取几名考得好和考得不好的学生分别发言) 2.教师点评 有的同学认为自己考得还可以,心情不错;但大多数同学还是认为自己考得

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让我们的青春更亮丽 同学们,今天我受学校委托,在这里给大家讲一堂课,一堂心理健康教育课。去年秋天我给同学们做过一场报告,今天又和大家一起探讨,很荣幸。在此,首先感谢学校领导给我们的机会,同时也代表全体同学对学校给予的关心爱护,表示诚挚的谢意。 今天我报告的题目是——“让我们的青春更亮丽”。这个报告主要目的,是想让同学们知道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我们青春期的学生有什么样的心理特点;二、在我们中间,常会发生怎么样的心理问题;三、出现心理问题时如何去解决。 ●正确的看待心理辅导(心理咨询)。 以前大家都觉得心理的事情离自己很远,看心理医生是很神秘的事,其实心理对人们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比比皆是 心理影响健康 心理与文明同行 心理影响人们的各方面能力 如:抑郁成疾;历史故事诸葛亮骂死王朗;癌症病人对病情的反应等。 发达国家对心理健康的重视。 大家学会心理保健,我们才能够做真正健康的人,同学们懂得了如何进行心理疏导,才能使自己的青春亮丽光彩。 ●关于健康 刚才说到健康,很多同学可能认为,没有身体疾患就是健康,其实这种认识是个误区。世界卫生组织现在提到健康的定义是这样的——“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因此,现代人的健康内容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社会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等。 几个心理不健康的例子很多。 1、网瘾(初三学生杨铮的故事) 2、社会适应不良(大学生刘宁的故事,成绩优秀,面试紧张,社交能力低下) 3、冲动型心理(新新中学某学生) 从传统的角度来说,这几个人躯体没有疾病,看上去都是健康的,但用现

在的标准来卡,就是不健康。我只是举了几个例子,心理不健康或者亚健康的情况还有很多,下一个话题就要讲到。等会同学们不妨思考一下,是不是在某些时候,自己也存在心理问题,有的话,大家就要学会去调节;即使没有,也需要学会对心里的保健。 ●心理健康的标准(因为时间关系只做粗略介绍): (一)正确的自我观 即能够恰当正确地认识并悦纳自我,对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有较清楚的认识;能够自觉发扬优点,克服不足;不会因为优点而自大,也不会因为不足而自卑。 (二) 情绪稳定乐观 情绪在心理健康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个心理健康的中职学生一般应经常保持愉快、乐观、开朗、自信等积极的情绪状态,喜怒哀乐情绪的变化合理、正常,并能依场合的不同适当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三)人际关系和谐 每个人都是一个社会人,离开集体,个人将无法生存。能否与他人和谐相处,是决定一个人事业成败的关键。有心理学家统计,人生80%左右的烦恼都与自己的人际环境有关。对别人吹毛求疵,侵犯他人的利益,不注意人际交往的分寸,都将给自己带来无尽的烦恼。心理健康的中职学生应乐于与人交往,能理解和接受别人的思想感情,也能够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高兴地接纳他人和自己;既有广泛的朋友,也有少数几位知己。与同性交往随和真诚;与异性交往不紧张,会把握分寸。 (四)敢于正视并接受现实 不论现实是否如己所愿,抑或对自己极为不利,都能够坦然接受,而不是怨天尤人,否定或逃避现实,甚至产生敌对情绪。心理健康的中职生能够主动地去适应现实,对周围事物和环境能做出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并能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既有高于现实的理想,又不会沉湎于不切实际的幻想与奢望。对自己的能力有充分的信心,对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都能妥善处理。 (五)焦虑度适中 心理健康的中职学生应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有一定的紧张感,不应有过度的焦虑;遇到困难时,能积极应对,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慌乱失措,寝食难安。

高一新生入学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走进雨季梦想起航 ---高一新生适应讲座 同学们,大家晚上好!新学期伊始,把我们带进了今天的讲座,同时也把各位同学带进了一个新的学校,一段新的人生。首先我要祝贺你们昂首迈进了成功之门,成为横山中学的一名学生。进入横山中学第四天了,大家感觉如何啊?可能每个同学都有着不同的感受,但相同的是这里的三年对大家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要想顺利成功的走完这三年,我们必须尽快适应新生活,今天我要和大家共同走进雨季,一起起航梦想。 我们大家都知道,刚降生的婴儿首先会以一声啼哭来迎接这个世界,这其实是婴儿以它的方式来适应这个对它而言完全崭新的世界,因为妈妈的肚子和外面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婴儿也要学会适应,而法国著名的哲学家卢梭曾经把青年期比喻为人的“第二次降生”,那么从初中过渡到高中的这一段过渡期其实也就等同于婴儿降临人间时那段挣扎、痛苦的关键时期。我们大家现在所要面临的“第二次降生”,都必须学会怎么来“哭”,当然这个哭是要加上引号的,大家要学会适应。 首先,我给大家分析一下同学们来到高中后为什么会不适应,有哪些方面的不适应。 1、角色转换带来不适应

来到我们这个学校的同学,是来自多个学校的佼佼者,被老师重视,同学们敬佩,很有一种“山登绝顶我为峰”的感觉。可俗话说,“山外有山,楼外有楼”,到了新的环境,一些曾经在初中时代叱咤风云的同学,在新的班集体就可能显得默默无闻,普普通通;也有的同学升入高中后面对新的环境感到自信心不足,寂寞孤独,总是怀念以前的班集体;有的同学在初中原来的班级是班干部,指挥管理别人,现在为普通一员被别人指挥管理等等。这种角色上的转换,会使学生产生相当的不适应。如有去年一位高一同学,前来咨询,就是因为适应不了自己由引人注目的耀眼的“明星”,变为普通一员的这种落差,心里很烦恼,觉得自己前途渺茫,不再前程似锦,由此引起学习注意力不集中,上课听不下去,学习成绩下降。我对他进行了疏导,帮助他分析现状,树立起学习自信心。 2、面对陌生的、新型的人际关系,出现暂时的不适应。 新学校里新的同学,新班主任的治班风格,新任教师的教学方法都可能让新入学的同学感到陌生。在新的环境下,新生与人相处时日尚浅,与老师、同学的交流不够,也可能导致新同学不适应感的产生,更有甚者,有的同学不能正确处理正常的学习竞争,将学习成绩当作是一个“角力”与“较劲”的标尺,从而产生焦虑、嫉妒或自卑等不良心理,造成同学关系紧张,感觉适应困难。有的是心理年龄的不同,处

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1

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同学们:大家好! 心理健康又称心理卫生,心理健康,是以促进人们心理调节、发展更大的效能为目标,使人们在环境中健康生活,保持并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更有效地为社会和人类作出贡献。 小学生阶段,由于学生身心变化比较快,加之文化知识及社会经验的不足,小学生很容易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导致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排除小学生认识、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障碍,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优化他们知、情、意、行等方面的素质,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品格和健康心理,这是小学教育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结合教学实践,今天我们来学习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 一、小学生的心里缺陷主要表现在: 1、敏感: 青少年多是自尊心较强,且心理承受能力又低。因此,当他们意识到某种威胁自尊的因素存在时,就会产生强烈不安、焦虑和恐惧,当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就会生气、愤怒,常常神经过敏,多疑。总是觉得别人又在说自己的坏话、或是在指责自己了。从而无形中增加了自己的心理负担,导致神经过敏。 2、叛逆: 由于小学生正处于成长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家长和老师的监护,反对成人把自己当成小孩子,同时,

为了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易对任何事情持批判的态度。以自己为中心,父母不让做的事一定做,让做、能做的事却不做。 3、嫉妒: 这是对他人的优势地位在心中产生不愉快的情感。当别人比自己强(如学习、相貌、人缘等),表现出不悦、自残、怨恨、愤怒甚至带有破坏性的负面感情。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觉得自己才是最好的。 4、失落: 小学生抱有许多的幻想,希望将其变为现实,他们会付出种种努力甚至刻意的追求。当这种需求持续得不到满足或部分满足,就产生了挫折。特别是自己表现好却得不到老师的夸奖,便会产生强烈的失落感。 5、自卑: 胆小、不敢表现自我、对自己缺乏信心,感到在各方面都不如人,有低人一等的感觉。在人际交往中对自己的能力过低评价,心理承受能力脆弱。谨小慎微,行为萎缩,瞻前顾后等。 6、孤独: 通过调查发现有些学生常常觉得自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叶孤舟,性格孤僻,不愿意与人交往,却抱怨别人不理解自己,不接纳自己。心理学把这种心理状态称为闭锁心理,由此产生的一种感到与世隔绝,孤独寂寞的情绪体验称为孤独感。 二、小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成因 小学生出现这些心理问题,既有自身成长的因素,也有外部环境的因素,是“内因”和“外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打开心灵的快乐频道讲座稿

打开心灵的快乐频道 同学们,大家好。我是*老师,来自***。你们可以叫我海燕姐姐。海燕姐姐特别喜欢交朋友,今天来到三(1)班就是想和大家做朋友。 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大风吹”。注意听游戏规则哦!海燕姐姐说“大风吹,大风吹,吹戴红领巾的同学”,这时候戴红领巾的同学起立鼓掌,会了吗?好,那我们一起来玩这个小游戏。(做游戏) 大家喜欢这个小游戏吗?那你们想和我做朋友吗?那谁愿意成为我的第一个朋友呢?请你来做个自我介绍。还有吗?(学生做自我介绍) 谢谢大家!这么短的时间我就认识好几位朋友了!其他同学也不要着急,我们在接下来的三十多分钟里成为朋友。下面我们开始今天的讲座。 先来做一个热身游戏“撕纸游戏”。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张白纸,一起看游戏规则。(学生看游戏规则)下面,请大家闭上眼睛我们开始游戏,注意听口令。(开始做游戏)现在,请大家将被撕的纸张打开,互相对比看看,有什么不同呢?此时,你有什么感想?对啊,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不同的想法,让我们一起来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幻灯片出示“健康”)健康,大家都知道。那你知道什么事健康吗?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了个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躯体的残缺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今天海燕姐姐要和大家讨论的就是“心理状态”。心理状态的健康也就是心理健康,是比较而言的,绝对的健康是不存在的,人们都处在较健康和极不健康的两端连续线中间的某一点上,而且人的心理健康状态是动态变化的,而非静止不动的。就好比我们的身体,会有生病的时候,心理健康也是。人的心理健康既可以从相对的比较健康变成健康,又可以从相对健康变得不那么健康。因此,心理健康与否是反映某一段时间内的特定状态,而不应认为是固定的和永远如此的。

心理C级证书面试题15如何帮助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心理C级证书面试题15如何帮助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心理C级证书面试题 15.如何帮助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题目1: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活动目的:1、使学生认识到对新环境的不适应是很正常的现象,尽量消除学生的紧张感。 2、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分析产生不适应的原因。 3、找到快速适应高中生活的方法并有及时求助的意识。 活动形式:讨论交流,案例,测验法。 重点难点:1、重点:了解求助方法,并主动适应高中生活。 2、难点:分析自身不适应的原因。 活动对象:高一 活动过程: 小实验分析 心理学家将一只小猫放进一间背景全是竖线条的生活空间里,让它们自由自在地生活了一段时间,然后又将它们放进一间全是横线条的生活空间里,结果这只小猫东倒西歪,站不稳了。这个小实验给你什么启示? 环境的变换出现不适应的情况,小动物如此,我们人类呢?一位高一新生她就在面临着这样一个难题:案例分析:我该怎么办? 开学没几天,但我却感觉很疲惫,压力很大,学习像脱节了一般,以前自己的强项却考得很“烂”,让我万般困惑,心里总有些说不出的滋味。我无法适应这儿全新的生活,新的老师,新的同学,新的课程……一切都很陌生,因此感觉很难在这自在地学习。面对从未有过的老师快节奏的授课速度及练习,真的是好着急,几乎无从下手,我该怎么办?进入高中后,我始终觉得自己不如人,身边高手如云,同学们个个都很能干,个个都很聪明,使在初中身为佼佼者的我开始紧张,生怕落后于人。一个高一新生 分析:这位同学的困惑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她的感受如何? 总结:相信这位同学的情况会是我们中很多人面临的问题。特别是在几次月考之后,因此我们这节课的内容就是:快速适应高中生活 一、大家来诉说:面对新环境,我也感到许多的不适应…… 刚才那位同学出现了很多不适应的情况,我们肯定也遇到了,那么都有哪些呢?接龙的方式每位同学都说一说。 总结:确实有很多不适应的情况,如: 1.学科多,节奏快,适应不过来,感到心情紧张 2.有时即使上课听懂了,课后作业却不会做 3.老师上课速度快,跟不上思路 4.竞争比初中多,丧失优越感 5.不能有效支配时间(过于空闲或者忙不过来) 6.住校生不能适应住校生活 二、不用慌张,你只是没有适应环境,你能够做出选择: A:改变学校环境和周围的人,以适应自己 B:改变自己的想法、行为,适应环境 解释:小树苗因为一场暴风雨可能就会拦腰折断,但长成大树乃至成为森林时,我们就能够影响一方气候。 (一)可能是我们自身的适应能力不够强 (二)中学生心理适应能力测试 为了帮助我们同学了解自己的心理适应情况,下面我为大家提供一份具体的心理小测验,每道题有3个答案,我们能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其中的一种。 A是B无法肯定C不是 1.我最怕转学或转班,每到一个新环境,我总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适应。 2.每到一个新的地方,我很容易同别人接近。

家长心理健康讲座培训课件

家长心理健康讲座

家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稿亲爱的家长们:大家好! 很高兴和大家一起探讨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希望通过我今天的讲座,同学们会在学习以及生活中得到一点启迪,收获一点经验,长一些见识,心灵上得到一次震憾。心理学家曾经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报告,发现学生心理大多是较健康的,但也有9. 5%的小学生存在较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如学习焦虑、冲动倾向、恐怖倾向、对人焦虑和自责倾向等等;从而提出应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时需进一步重视家庭教育并特别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但现阶段涉及较多的还是心理问题较明显的大中学生,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仍未受到足够的重视。而实际上由于社会的发展、各种竞争的不断加剧以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一些失误,许多心理问题都表现出了向低龄化发展的趋势。例如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的一则案例讲,山东某县一名年仅8岁的小姑娘因被邻居怀疑偷钱而服毒自尽。由此联想到近年来见诸报端的类似事例,例如,某小学生因考试不及格被罚款而自杀,某中学生因“老师把我同小流氓相提并论”而卧轨身亡,某中学生因考试成绩不理想受到家长批评而离家出走等,可见对学生开展心理素质教育非常有必要。特别是对他们进行挫折教育,培养其耐挫能力,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已经是势在必行的问题。 我们知道,种子萌芽生长,必须经过黑暗中的挣扎才会有破土而出时的第一缕光亮;蛹破茧而出,必须经过苦苦挣扎才会有彩蝶的翅膀美丽如画。21世纪的小学生,必须排除人生道路上的种种困惑,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

难,才能在学习、工作与生活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未来社会也日益要求个人在社会中具有健康的自我和主动发展的意识与能力。”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而且这种竞争也被移植到学校。那么小学生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呢? 一、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学习和升学竞争导致的过度焦虑。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已经成了一些家长的愿望。一些孩子刚刚入学,其家长就把注意力放在孩子是不是能考“双百”上。一旦成绩不理想,就连吓带逼、连骂带损,给你们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致使学生视学习如畏途。 (2)交往中的心理矛盾与冲突。现在的小学生,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许多人从小养成了自我为中心,不关心他人,依赖性强、不容他人等不良倾向。而且孤僻、不合群的情况也很严重,这使他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面临很大的问题。小学生因为人际关系冲突苦恼的比例相当大,由于同学关系紧张和冲突而患病,比如学校恐惧症,或出走、自杀的情况也屡有发生。 (3)与父母、师长缺乏理解和沟通导致的心理矛盾和冲突。 与父母、师长难以沟通,相互间缺乏必要的理解也是造成你们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这种冲突随着你们年龄的增长,使你们普遍感到压抑、苦闷、无助和烦躁。一方面你们特别希望父母、老师理解你们的想法和做法;在教育实践中教师经常遇到因与家长和教师难以沟通而苦恼的学生前来寻求帮助,一些学生甚至痛哭流涕,足见其心理上压力之大。我们现在许多学生在情绪情感方面主要的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案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设计方案 ——高中生如何与异性交往一、课程设计 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在异性交往方面却出现一些不良的现象,比如有的学生因为受传统“男女授受不亲”的思想的影响,或个人早期生活中不良经验的影响,或个性的内向、胆小、缺乏自信等影响,表现为异性交往时过分的害怕、紧张、甚至恐惧;有的学生则受西方文化或现代社会风气的影响而表现为异性交往过分随便、没有分寸、容易陷入早恋。这两种情况都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通过“如何与异性交往”的心理教育课,来引导学生认识到适应异性交往的原则,并学习以正确的方式方法与异性同学交往,这是非常重要的。高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否过渡得顺利,影响一生的发展。因此,高中阶段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其中,高中阶段心理健康教育重要的内容之一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正确对待和异性伙伴的交往,建立对他人的积极情感反应和体验。渴望、喜欢与异性同学交往,这是青春期学生性心理发展的必然。 二、教学目的 1、增进青春期学生对异性生理、心理特点的认识,认识到异性交往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体历程中的必经阶段。 2、在活动中培养并掌握一些与异性相处的原则和方法,克服异性交往的偏差,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体验自身心理发展过程中的烦恼和困惑,通过讨论和活动,体会到友情的珍贵,培养学生积极的感情,与异性同学友好的交往。 三、教学方式 1、讲述与讨论 2、剧情表演 3、心情表白 四、教学准备 1、收集有说服力的故事 2、准备几个异性同学交往的情景(有适当的和不适当的) 3、准备短片《乐乐的心事》 4、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白纸 五、教学对象:高一(9)班学生 六、教学步骤 (一)故事导入:《绿鹅的故事》 意大利文学巨匠薄伽丘,在他的《十日谈》一书中讲过一个故事:一位父亲把儿子送到深山修行,儿子长到18岁时,父亲带他下山去佛罗伦萨,迎面遇见一群美丽的姑娘。儿子即问:“这是些什么东西?”父亲急忙说:“赶快低头,眼睛看着地下,别去盯她们。”“可是她们叫啥名字呢?”儿子刨根问底。父亲赶忙编瞎话:“她们叫‘绿鹅’。”说来也怪,小伙子生平还从没见过大千世界,更没见过女人。他对眼前的一切似乎都没兴趣,却令其父意外地说道:“父亲,让我带一只绿鹅回去吧……我要喂她。” 教师引导:这个寓言故事其实揭示了一个现实的问题,人的自然成长的力量远远大于教化的能力,倾慕异性是人之本能,是正常之事,如果你们对异性同学有这样的感觉,是人之常情的,不要觉得难为情,那么,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与异性同学交往呢?下面我们请同学来表演我们生活中常碰到的情景,大家来评价。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3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各位同学: 你们好!作为小学生的我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烦恼 如:学习、生活等方面,给我们的心理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因此心理与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今天我们有进行一次心理健康的教育。 一、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呢??1、乐于学习. ?2、能 与老师、同学和他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人为善,团 结互助。?3、情绪基本稳定,心情轻松愉快。?4、意志健全,树立自信。? 二、不良的心理行为表现1、注意异常。常见的有注意增强, 如过分注意他人的一举一动,过分注意自身健康、产生 各种不必要的想法等,从而导致出现神经性强迫症,做 任何事总是担心做不好,不断地重复检查再检查,产生不必要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而另一种则表现为,注 意力不够集中,达不到其应该达到的心理年龄,例如,无法把注意力集中到每一节课当中,容易被外面的事物所吸引,容易感到疲劳、力不从心、心烦意乱等的身心体 验,从而无法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出现厌学、逃学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保持良好的读书环境.在学习时应选择安静的地方,使自己与外界的干扰性刺激隔离; (2)使学习活动简单化。在学习时,除了带必要的书本 及文具外,不携带使用权自己分心的东西。 (3)课桌上的东西尽量减少。课堂上或学习过程中,尽量少摆东西在课桌上,这样可以减少分心,保持高度的集中; (4)进行必要的体育锻炼。必要的体育锻炼,有助于克服注意力不集中的缺点,并能使人对外界的各种刺激的适应 2、情绪反应异常。人情绪的变化,常能有所提高。? 常和我们的生活经历有关,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让我们开心或不开心的事情。当我们出现情绪低落时,即不开心的时候,不防采用以下方法来调节我们的情绪: (1)换一种想法。我们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常常会心灰意冷,觉得前途渺茫。此时如果换一种想法,想到吃一点苦,受一点挫折对自己是有好处的,我因为这一

教师心理健康辅导讲座

教师心理健康辅导讲座 第一部分教师心理健康问题 一、什么是健康 所谓健康实际上不仅仅有身体的健康,还有心理的和精神世界的健康,所以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为健康下了一个定义: A good health includes not only the absence of physical illness and vulnerability, but also good mental well-being and social adaptability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不体弱,而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适应功能良好的状态。 (后来补充道德健康) 传统的医学模式向现代医学模式转变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这样的一种医学模式,在研究人的疾病和健康问题的时候,就不仅仅关注的人的身体器官,组织细胞那里发生了病变,有哪些细菌,病毒感染,而还要同时注意,有哪些不良的心理社会因素作用于这个病人,在治疗方面,也同时兼顾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三个方面。 ◆目前人类大多数的疾病和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那些疾病,都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密切的关系,所以我们将这类疾病称之为心身疾病,那么心身疾病其实就是由于不正确的思维方式,不良的情绪状态,不利的人格特点,所导致的不良心境,通过神经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功能改变,影响身体健康。 二、教师心理健康的意义 ◆教师的心理健康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生活质量 ◆教师的心理健康是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发展的基础 美国全国教育联合会(NEA)在一份《各级学校的健康问题报告》 由于情绪不稳定的教师对儿童的决定性的影响,就不应该让他们留在学校里。一个又不能自制的脾气,严重的抑郁,极度的偏见,凶恶不能容人,讽刺刻毒或习惯性谩骂的教师,其对于儿童心理健康的威胁,犹如肺结核或其他危险的传染病对于儿童身体健康的威胁一样严重。 图表:“2005年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总共有8699名教师填写了调查问卷。三、教师生存状况分析 ◆教师生存状况堪忧,减压势在必行 超过80%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压力较大;近30%的被调查教师存在严重的工作倦怠; 近90%存在一定的工作倦怠;近40%的被调查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佳;20%的被调查教师生理健康状况不佳;超过60%的被调查教师对工作不满意,部分甚至有跳槽的意向。 (一)教师工作压力 ◆以上统计结果表明,有34.60%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压力非常大,有47.60%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压力比较大,两者加起来占到了被调查教师的82.2%,说明绝大部分教师都感觉压力比较大,教师的压力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必须关注的问题之一。 (二)工作倦怠 ◆近30%的被调查教师存在严重的工作倦怠;有86%的被调查教师存在一定的工作倦怠 是不是对工作总提不起兴趣?对于目前的职业状态,你是不是充满了厌倦情绪?曾经效率极高的你,现在是不是工作绩效明显降低,而且身体疲惫? 如果你有上述“症状”,说明你已面临职业倦怠的危机。意识到这些危机并积极进行调节,将有助于你重新找到工作的激情。 人的行为背后,都存在着一种动力,心理学称之为动机。动机具有激起、调节、维持行为的功能,它的产生和人的需要、兴趣有密切的联系。当动机消失时,被它所推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