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院:关于网吧周边刑事案件发生情况调查报告正式版_1
检察院对网吧周边刑事案件的调查报告

检察院对网吧周边刑事案件的调查报告contents •调查背景和目的•网吧周边刑事案件概述•调查方法与内容•调查结果分析•对网吧周边环境的观察和建议•结论目录01调查背景和目的1调查背景23近年来网吧周边刑事案件数量增多,社会影响恶劣网吧管理和运营存在漏洞,容易成为犯罪温床当地检察院积极响应,开展调查以遏制刑事案件发生01深入了解网吧周边刑事案件情况,及时发现和打击犯罪02加强网吧管理和运营,减少犯罪行为的发生03提高社会治安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1 2 3对当地网吧及其周边进行调查,了解网吧运营情况和周边治安状况对网吧管理人员、员工和周边居民进行调查,了解犯罪情况和犯罪嫌疑人的行踪对案件高发时段和区域进行分析和研究,确定重点防范区域和时段02网吧周边刑事案件概述刑事案件分类02按照案件形式可以分为团伙作案、网络诈骗、黑恶势力等;03按照案件涉及区域可以分为内陆地区、沿海地区、山区等。
刑事案件特点网吧场所人员复杂,容易滋生违法犯罪;犯罪主体以青少年为主,多为团伙作案。
作案多为突发性,犯罪时间短,危害性大;犯罪手法多样化,网络诈骗等案件增多;网吧管理不规范,存在监管漏洞;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大,犯罪分子铤而走险;社会诚信缺失,个人道德水平下降。
网络普及程度高,网络犯罪不断增多;刑事案件发生原因03调查方法与内容1 2 3通过实地走访和观察,收集网吧周边环境和人员情况的第一手资料。
现场调查针对网吧管理人员、周边居民和案件相关人员,设计问卷收集与案件相关的信息和线索。
问卷调查运用统计学和信息科学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提取有用信息。
数据分析03案件发生场所和时间分析案件发生的具体场所、时间和规律,寻找规律和特点。
01案件类型与数量了解网吧周边刑事案件的类型、数量和发生频率。
02涉案人员情况了解涉案人员的年龄、性别、职业、教育程度等特征。
数据清洗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筛选、去重、补充和完善,确保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
犯罪嫌疑人社会调查报告

犯罪嫌疑人社会调查报告一、前言社会调查报告作为评估犯罪嫌疑人综合情况的重要依据,对于司法机关准确判断案件性质、量刑以及制定合理的矫正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调查旨在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犯罪嫌疑人_____的社会背景、个人经历、家庭状况等方面的情况,为司法程序提供参考。
二、犯罪嫌疑人基本信息1、姓名:_____2、性别:_____3、年龄:_____4、民族:_____5、文化程度:_____6、职业:_____三、家庭背景1、家庭成员犯罪嫌疑人_____出生于_____家庭,家庭成员包括父亲_____、母亲_____以及_____(兄弟姐妹情况)。
2、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经济状况_____(贫困、中等、富裕),主要经济来源为_____。
3、家庭关系家庭关系_____(和谐、紧张、一般)。
父母对其的教育方式_____(严格、宽松、适中)。
四、教育经历1、学历教育犯罪嫌疑人_____在_____(学校名称)完成了_____(学历)教育。
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_____(优秀、良好、中等、较差),是否有留级、辍学等情况_____。
2、教育环境学校的教育环境_____(良好、一般、较差),是否存在校园欺凌、师生关系紧张等问题_____。
五、工作经历1、就业情况犯罪嫌疑人_____曾从事过_____(工作类型)工作,工作时间_____,工作表现_____(出色、一般、较差)。
2、失业情况是否有失业经历,失业原因_____(如企业倒闭、自身能力不足等),失业期间的生活状况和心理状态_____。
六、社交关系1、朋友关系犯罪嫌疑人_____的朋友圈子_____(广泛、狭窄、复杂),朋友的类型和品行_____。
2、恋爱婚姻状况是否有恋爱经历或婚姻状况,若有,感情状况如何,是否存在感情纠纷_____。
七、心理状况1、性格特点犯罪嫌疑人_____的性格特点为_____(开朗、内向、暴躁、温和等)。
2、心理状态通过与犯罪嫌疑人的接触和观察,其心理状态_____(稳定、焦虑、抑郁等),是否存在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_____。
网安打击网络犯罪调研报告

网安打击网络犯罪调研报告网安打击网络犯罪调研报告一、引言网络犯罪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实施的各种犯罪行为,如网络诈骗、网络盗窃、网络侵犯等。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的广泛,网络犯罪愈发猖獗,对公民的财产和个人信息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打击网络犯罪,保护网络安全,各国都积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本篇报告通过调研分析网安打击网络犯罪的现状和方法,旨在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网络犯罪现状网络犯罪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范围广泛,手段多样,难以追踪。
网络犯罪涉及跨国界、跨地区、跨平台,使得打击的难度和复杂度不断增加。
恶意软件、网络诈骗、黑客攻击、网络侵犯等形式多种多样,危害巨大。
此外,匿名性和技术手段的更新换代,使得追踪和打击犯罪分子变得更加困难。
三、网安打击网络犯罪的方法1.法律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制度是打击网络犯罪的基础。
各国通过修改现有法律或制定专门的网络安全法律,明确了犯罪行为的界定和惩罚力度。
同时,对于涉及网络犯罪的国际合作也提出了具体的规范和程序。
2.技术手段强化网络犯罪的产生往往离不开高科技手段的支持。
为了满足打击需求,各国大力发展和应用技术手段,包括网络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流量分析系统等,提升网络安全保护能力。
此外,各类网络安全技术和安全意识的普及也是提高打击效果的关键。
3.社会参与与协作打击网络犯罪需要各方共同参与和协作。
政府、企业、学术界、研究机构、公民等都应当积极参与到网络安全治理中,形成合力。
政府应当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与配合,建立网络安全信息共享和协调机制;企业应当加强自身的安全保护能力,积极与政府合作;学术界和研究机构应当加强相关研究,提供技术支持与建议;公民则应当加强网络安全意识,不轻易泄露个人信息。
四、问题与挑战1.跨国和匿名性网络犯罪通常在跨国和匿名的环境下进行,这使得打击威胁到涉及司法法律的界限。
不同国家之间法律和合作标准的差异,使得网络犯罪的打击面临着困境。
同时,网络犯罪分子采用的匿名技术和加密手段也增加了打击的难度。
违法案件调查报告公布

违法案件调查报告公布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根据我部门对违法案件的彻底调查,现将调查报告公布如下:一、案件概述该违法案件发生于XX年XX月XX日,在某市某区发生一起恶劣的违法行为。
经过缜密调查,罪犯被警方成功抓获。
二、调查经过1. 事发经过根据目击者的证言和相关证据,事发当天,嫌疑人进入了某商场进行抢劫。
他使用了枪支威胁了商场工作人员,并成功掠夺了一定金额的财务。
随后,嫌疑人试图逃离现场,但被警方及时阻拦并制服。
2. 警方行动一旦接到警情报告,警方迅速反应,立即赶往现场并展开了密集搜查工作。
通过监控录像、目击证人的询问以及现场勘查,警方成功锁定了嫌疑人的身份及逃亡路线。
3. 嫌疑人抓获经过多日的侦查工作,警方成功追踪到嫌疑人的藏匿地点,并于XX年XX月XX日凌晨,对其实施了抓捕行动。
嫌疑人在抵抗过程中被警方制服,并当场缴获了作案工具和赃款。
4. 调查证据经过调查取证,警方成功收集了大量的相关证据,并对其进行了详细分析和鉴定。
这些证据包括:监控录像、嫌疑人的供述、作案工具、赃款等。
这些证据无可辩驳地证明了嫌疑人的罪行。
三、案件结论根据调查结果,嫌疑人XXX确实实施了抢劫行为,并因此构成了犯罪行为。
经鉴定,所涉案件金额较大,构成了严重的经济犯罪行为。
四、处理决定为了维护社会公正和法治,严惩犯罪行为,我部门决定:1. 将嫌疑人XXX依法移交给公安机关,由其接受法律制裁;2. 普及相关法律知识,提高社会公众的法律意识,增强对违法犯罪行为的警惕性;3. 针对该商场的安全隐患,将加强安保力度,提升安全防范措施,以保障市民的人身财产安全。
五、反思与建议该案的发生对于我们提出了以下反思和建议:1. 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商场、金融机构等可能成为犯罪目标的单位的安全检查和防范措施;2. 加强社会的法律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律素养;3. 加大对涉嫌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形成对潜在犯罪分子的威慑效应。
六、案件总结通过这起违法案件的调查,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法律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任何违法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2. 违法案件的发生对社会造成严重影响,必须高度重视;3. 警方在案件调查中的有效行动和快速反应对于案件成功侦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涉案舆情隐患排查报告(3篇)

第1篇一、报告概述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网络舆情日益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涉案舆情因其涉及案件敏感性和社会关注度,往往容易引发公众关注和讨论,甚至可能演变成社会热点。
为了及时发现和排查涉案舆情隐患,维护社会稳定,本报告对涉案舆情隐患进行了全面排查和分析。
一、涉案舆情隐患排查背景近年来,我国社会治安状况总体稳定,但仍存在一些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
涉案舆情作为其中一种,具有以下特点:1. 案件敏感性:涉案舆情往往涉及重大案件,如暴力犯罪、腐败案件等,容易引发公众关注。
2. 社会关注度:涉案舆情因其涉及社会热点问题,容易引起媒体和网民的关注。
3. 网络传播速度快:涉案舆情在互联网上传播迅速,短时间内可能形成舆论风暴。
4. 网民情绪复杂:涉案舆情涉及案件敏感,网民情绪波动较大,容易引发网络暴力。
二、涉案舆情隐患排查方法为了全面排查涉案舆情隐患,本报告采用以下方法:1. 网络监测:通过搜索引擎、社交媒体等平台,对涉案相关关键词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涉案舆情。
2. 数据分析:对监测到的涉案舆情数据进行分析,挖掘舆情发展趋势和热点。
3. 舆情溯源:对涉案舆情进行溯源分析,找出舆情源头和传播路径。
4. 舆情评估:对涉案舆情进行风险评估,判断其可能引发的社会影响。
三、涉案舆情隐患排查结果1. 案件敏感性舆情(1)案件类型:暴力犯罪、腐败案件、重大安全事故等。
(2)舆情特点:案件敏感性高,社会关注度强,容易引发舆论风波。
(3)排查结果:通过监测和数据分析,发现部分案件敏感性舆情已引起广泛关注,如某地暴力犯罪案件、某官员腐败案件等。
2. 社会关注度舆情(1)案件类型:热点案件、社会热点事件等。
(2)舆情特点:案件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容易引发网民热议。
(3)排查结果:监测发现,某地某官员被查事件、某地校园霸凌事件等舆情已引起广泛关注。
3. 网络传播速度快舆情(1)案件类型:突发性事件、重大安全事故等。
刑事案件法律检索报告(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本报告针对一起刑事案件的审理过程进行法律检索,旨在全面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在案件中的应用,为案件审理提供法律依据。
案件简介:本案涉及被告人甲涉嫌故意伤害罪。
被告人甲与被害人乙因琐事发生争执,在争执过程中,甲持刀将乙刺伤。
经鉴定,乙的伤势构成轻伤二级。
案发后,甲主动投案,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犯罪事实。
二、法律依据检索(一)故意伤害罪的法律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
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二)自首的法律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
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应当综合考虑投案的动机、方式、时间、犯罪后的表现、悔罪程度等因素,决定对其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三)附带民事诉讼的法律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一条: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有明确的被告人;(二)有具体的诉讼请求;(三)有事实和法律依据。
三、案件审理过程中的法律适用(一)故意伤害罪的认定本案中,被告人甲与被害人乙因琐事发生争执,在争执过程中,甲持刀将乙刺伤,导致乙轻伤二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的规定,甲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
刑事案件调查报告

刑事案件调查报告一、案件基本情况二、证人证言案发当时,李家旁边的邻居杨目睹了整个过程。
据杨称,他正在家中休息,听到破门声后,赶紧朝窗户外张望,看到至少有两名年轻男子闯入李家中。
其中,一个男子身高约175厘米,体型瘦弱,戴着一顶帽子,另一个男子身高约180厘米,体型健壮,留着近似短发的黑色头发。
杨说,他还记得其中一个男子脸上有明显的面部刺青,但无法具体描述刺青的图案。
三、现场勘查警方立即赶到案发现场进行勘查。
经勘查,发现李家的大门已被撬开,门上有明显的痕迹。
房屋内的客厅、卧室等地方被翻得一团糟,明显遭到了抢劫。
警方采集了案发现场的指纹和物证,并照相记录了现场情况。
此外,警方还发现了案发时行凶者留下的一根烟蒂,上面有完整的唾液样本。
四、技术分析经过指纹鉴定比对后,警方成功提取到两组指纹,但与现有指纹库中的嫌疑人比对均无法匹配。
针对烟蒂,警方提取到了完整的DNA样本,并进行了基因分析。
通过与当前的嫌疑人DNA数据库进行比对,警方发现该DNA与嫌疑人李无关,也不在已知的案发现场DNA样本中。
此外,警方还调取了案发日附近的监控录像,但未能发现与此案相关的可疑人员。
五、破案进展在后续调查过程中,警方广泛走访了案发地附近的居民,并筛查相关犯罪嫌疑人。
通过与多名居民的交流和多次筛查,警方获得了一个重要线索,指向一名附近地区的犯罪团伙。
该团伙以抢劫为主,成员包括陈、张、王等,目前已有多起类似案件与该团伙有关。
在获取到这一重要线索后,警方立即对该团伙成员展开了深入调查。
通过对陈等人的秘密监视和监听,警方得知了该团伙日常集结的地点,以及交接赃款的方式。
经过连续数日对该团伙的跟踪,警方抓获了陈等三名重要嫌疑人,并在其租住的别墅中缴获了大量现金、赃物及抢劫作案工具。
在审讯过程中,犯罪嫌疑人对该起案件供认不讳,并向警方提供了更多案发细节。
六、总结通过警方的全面调查工作,成功破获了这起抢劫案。
在案发后,警方迅速展开调查,通过证人证言、现场勘查、技术分析等手段,初步确定了嫌疑人群体,并通过深入调查和线索收集,最终锁定了犯罪嫌疑人。
网瘾危害案例

网瘾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成为主宰当今信息社会的一大潮流。
网络既提供给人们各种便捷,又存在着让人痴迷的危险。
据有关调查数据表明,目前我国青少年网络成瘾人数已经超过1000万,其中13岁-18岁的中学生网瘾现象最为严重,而且这个比例还在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青少年网络成瘾状况及其带来的危害性必须引起社会各方的高度重视。
一、网瘾的概念及其属性网瘾就是网络成瘾的简称。
青少年网络成瘾就是青少年对光怪陆离的网络世界、稀奇古怪的网络游戏等网络信息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而又缺乏一定的自制力,由此形成对网络的过度迷恋,造成心理和行为的过度依赖.网瘾与药瘾、毒瘾等有明显的不同,药、毒瘾有明显的生物学基础,即有明显的躯体依赖。
而网瘾者虽没有明显的躯体依赖,但却有着强烈的心理与行为依赖。
因此,它应该属于行为成瘾的一类.目前,有关部门已将网络成瘾归属为精神病的范畴。
因为,网瘾者除了精神不集中,影响社会交往和正常的学校教育外,迷恋网络者还分不清现实世界和虚拟网络的界限,常常陷入一种超现实主义的人格迷惘中。
如沉迷《魔兽世界》的网游者,就以为现实世界也充满了魔幻属性,以一种唐吉珂德式的个人英雄主义挑战和颠覆现有的社会价值,仿佛魔兽入脑入心,缠绕病态心魔。
将网瘾者纳入精神病范畴,是与时俱进的社会应急举措,也具标杆意义。
毕竟,信息时代深度触网已经成为现代主流的生活方式,虚拟世界缺乏系统有效的社会管理防火墙,游弋于虚拟世界的人容易患上网络病。
病态的意识和行为蔓延至现实世界,就会带来诸多的问题。
所以,将网瘾者看成精神病是人们应对信息时代挑战的积极举措。
青少年网瘾者以上网玩游戏为主,基于对精神病讳莫如深的文化禁忌,或许有人对网游成瘾的少年称作精神病接受不了。
但事实是,孩子一旦有了网瘾,哪个父母不是焦灼万分甚至肝肠寸断。
而且,不仅网瘾被纳入精神病范畴,工作成瘾、购物成瘾、饮食成瘾、性成瘾、烟酒成瘾等都将被看作是成瘾疾病.所以,网游成瘾纳入精神病管理不是人格歧视,而是科学界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or the things that have been done in a certain period, the general inspection of the system is also a specific general analysis to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检察院:关于网吧周边刑事案件发生情况调查报告正式版检察院:关于网吧周边刑事案件发生情况调查报告正式版下载提示:此报告资料适用于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事情,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同时也是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找出成绩、缺点和不足,并找出可提升点和教训记录成文,为以后遇到同类事项提供借鉴的经验。
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网吧作为人民群众学习、娱乐、休闲的重要场所之一,在丰富人们业余文化生活、传播科学知识和构建信息交流渠道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伴随而来许多不应有的负面效应,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造成不利影响,给社会治安带来不小隐患,尤其近年来发生在网吧及其周边的刑事案件不断增多,社会各界和相关职能部门对此已有所重视。
现通过至XX年5月四川中江县人民检察院办理的相关案件情况,对这些案件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就如何预防和减少网吧及其周边刑事案件的发生提出对策建议。
一、发生在网吧及其周边刑事案件的特点(一)发生在网吧及其周边的刑事案件不断增多。
网吧作为互联网上网营业场所,为人们提供上网服务,而网络的巨大魅力吸引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到网吧上网,大量社会闲散人员也聚集、混迹于网吧之中,网吧及其周边违法犯罪现象日益突出,已经成为社会管理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近年来,该院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的相关刑事案件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
提起公诉12件17人,提起公诉14件22人,XX年1至5月提起公诉3件3人。
(二)涉案人员以青少年为主,而且文化程度普遍偏低。
至XX年5月,该院提起公诉的相关刑事案件中涉案人员共42人,其中18岁以下的有22人,18岁至28岁有16人,28岁以上的仅有2人。
而且涉案人员文化程度几乎全为初中及以下。
其中小学文化程度有9人,初中文化程度有32人,高中文化程度仅1人。
如该院8月提起公诉的王某某等三人胁迫在中江县凯江镇小西街飞宇网吧上网的赖某某、丰某某到网吧外面偏僻处实施抢劫的案件中,作案人年龄最大的16岁,最小的15岁,文化程度仅为小学或初中。
(三)犯罪类型侵财性案件为主,侵害对象多为青少年。
至XX年5月,该院提起公诉相关刑事案件中罪名分布为:抢劫22件,盗窃3件,故意伤害3件,非法拘禁1件,以抢劫、盗窃等侵财性案件居多。
这些案件被侵害对象多为在网吧上网的青少年和在校学生。
如该院9月提起公诉的刘某等人抢劫一案中,刘某伙同黄某、钟某于3月26日晚在中江县龙台镇风雨战线网吧将正在上网的龙台中学学生胡某某带至龙台镇三元井处,对被害人拳打脚踢抢得现金800元。
再如该院办理的顾某某等人抢劫案中,12月14日15时左右,顾某某伙同王某在中江县广福镇平安网吧持刀将广福中学学生高某挟持到广福场镇一小巷子里,用刀架在被害人脖子上抢得现金20元。
(四)发案时间多为夜晚时段,多为共同犯罪。
发生在网吧及其周边的刑事案件的发案时间多在夜晚,特别是22时至次日凌晨。
至XX年5月,该院提起公诉的相关案件共29件,发生在这一时段的案件就有13件。
而且在网吧内直接实施抢劫或从网吧胁持被害人到偏僻处后再实施抢劫等侵财案件多为几人共同实施犯罪。
涉案的42人中,参与共同犯罪的就达30人。
如该院1月提起公诉的黄某等人抢劫一案中,黄某、陈某、李某某三人于9月28日凌晨对在中江县凯江镇大北街联邦网吧内采取胁迫手段分别抢走阳某价值902元的康佳手机及现金51.5元,抢走杨某价值780元的长虹手机,抢走刘某某价值280元的lg 手机。
(五)犯罪类型呈现多元化趋势。
发生在网吧及其周边的刑事案件的类型也由过去以盗窃、抢劫上网者财物为主发展到盗窃网吧内电脑设备,故意伤害、非法拘禁上网者等多种类型。
如该院3月提起公诉的向某某盗窃一案中,向某某在5月31日至10月11日期间先后在中江县城的继光实验小学的电脑教学楼、星空奇缘网吧、紫荆在线网吧、联邦在线网吧、青春网吧、活力无限网吧、缘泉网吧、升华盛大网吧等处,趁网吧管理人员疏忽之机,窃取gpu ,内存条、硬盘、显示器等物品,价值达12579元。
再如该院办理的丁某等人非法拘禁案中,丁某等四人认为在中江县大北街联邦在线网吧上网的余某儒、陈某、余某龙在偷电脑配件,就将余某儒三人限制人身自由达12小时之久。
二、网吧及其周边刑事案件频发的原因网吧及其周边刑事案件频发的原因是深层次的,涉及家庭、学校、网吧、社会等诸多方面。
(一)网吧违规经营现象严重。
网吧作为营利性的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虽然国家对其营业时间和营业对象有着严格规定,但是为数不少的网吧经营者受经济利益驱使,违规延长营业时间,使得许多网吧24小时都对外营业。
加之存在无证经营的“黑网吧”,违法违规现象就更为突出。
同时,网吧不按规定查明上网者身份,违规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网吧上网,实名制形同虚设,导致网吧内实际出入人员除部分学生外,大多是社会闲散青少年。
而一些长期在网吧上网的社会闲散人员,利用其熟悉网吧及其周边环境和出入人员情况,常将出入网吧的人员作为犯罪对象。
(二)职能管理存在“盲区”。
目前对网吧的监管是“九龙治水”,相关部门各自为政,无疑为违规经营的网吧和无证经营的“黑网吧”提供了生存的空间。
如文化部门负责管理有合法手续的正规网吧及网吧超时经营、接纳未成年人等问题;工商部门负责查处没有任何手续或手续不齐的“黑网吧”;而网吧的安全问题则由公安、消防部门负责。
但就是没有一个专门对网吧的各种违规行为进行监督处理的综合执法部门,从而出现了管理脱节现象,客观上滋生了网吧违规空间,进而导致网吧及其周边违法犯罪活动增多。
(三)网络的不良诱惑太多。
据有关资料显示,90%的青少年进入网吧是为了玩网络游戏,其余的是聊天或浏览不健康网站。
如今多数网络游戏充斥着暴力、欺诈、色情等内容,易使青少年沉迷而不能自拔,染上网瘾。
而且一些青少年的法制观念淡薄,自制能力差,抵挡不住游戏诱惑,通宵达旦在网吧上网、玩游戏。
一旦没有经济来源,极易铤而走险,从而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如该院5月提起公诉的叶某抢劫案中,叶某等人在一起上网时就共谋行劫,将在中江县凯江镇三力网吧上网的被害人带至朝阳中路采血站的一间空屋内实施抢劫。
(四)教育环节存在缺失。
这些案件中的涉案人员身份多为农民和无业人员,大部分是未成年人,并且辍学在家,学校教育无从谈起。
而且许多涉案人员的父母长年在外打工,与子女缺少交流沟通,更谈不上教育,家庭教育也存在缺失。
这些人在家庭、学校等重要教育环节都存在缺失的情况下,文化程度偏低,法治观念淡薄、是非鉴别能力差。
加之这些人没有正当职业,平时无事可做,只有混迹网吧中通过上网、玩游戏来打发时间,极易受到网络上不良信息的影响,好逸恶劳、不劳而获思想由然而生,在没有正常经济来源的情况下,往往铤而走险,以身试法,付出难以挽回的沉重代价。
(五)被害人安全意识不强。
在这些案件中,许多被害人的安全意识不强,常常单独在网吧上网至深夜,而且有些被害人还总是喜欢在网吧偏僻角落处上网,一旦发生不法侵害,被害人就只能忍气吞声,不能反抗。
如该院10月提起公诉的叶某某抢劫一案中,叶某某在中江县凯江镇大北街联邦在线网吧内玩耍时,见被害人谢某单独一人在网吧角落的109号机上网,遂用随身携带的折叠刀威胁抢走谢某现金100元。
另外上网者上网过程中精力高度集中,根本无暇顾及随身物品的安全,玩到深夜时常因困乏而导致财物被盗,如该院9月提起公诉的杨某某盗窃一案中,杨某某在中江县凯江镇缘泉网吧就趁被害人熟睡之机,将其手机盗走。
并且网吧内一些体积小而比较值钱的电脑配件也易被盗取,如该院6月提起公诉的胡某盗窃一案中,胡某伙他人于10月24日晚到中江县凯江镇大北街五显庙温馨网吧,趁网吧管理人员不备之机,将网吧内一台电脑显示器盗走。
三、预防和减少网吧及其周边刑事案件发生的对策建议预防和减少网吧及其周边刑事案件的发生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和政府多方面协作,加强社会管理新力度,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多措并举,标本兼治。
(一)加强对网吧的监督和管理力度。
公安、文化、工商等职能部门要齐抓共管,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综合治理,加强对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单位经营活动的日常监督管理,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查处接纳未成年人进入、超时营业等违法行为。
建议将其他部门所负有的对网吧的日常监管职能转移至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可以发挥其在城市管理方面的职能优势,从而避免“九龙治水”多头管理的弊端。
(二)加强对网吧及其周边的治安巡查力度。
公安机关应充分发挥现有联防巡逻机制的优势,加强对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内和周边地区的治安巡查力度,特别是晚上及周末期间应着重加强一些地处偏僻的网吧的巡视,通过巡查检查网吧是否超时营业、是否接纳未成年人上网,减少网吧违规经营现象,同时也可以震慑一些违法犯罪分子。
对发案较多的网吧建议配备专职保安,加强网吧内的安全保卫工作,有效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活动。
(三)加强对青少年的法治教育力度。
家庭、学校、社区应加强互动联系,充分发挥其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和监管作用。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在学校、社区等场所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引导青少年正确利用网络,使他们了解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严重后果及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在其思想上架起预防犯罪的“警戒线”。
在农村应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发挥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等农村基层组织教育引导新生代农民的作用,通过宣传教育,引导他们健康上网。
比如可以组织开展一些文体活动,使他们树立正确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网络不良信息对他们的影响。
(四)加强对网络成瘾青少年的挽救帮教力度。
痴迷网络游戏,上网成瘾等现象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11月,由总后勤部卫生部组织,北京军区总医院牵头制定的《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通过专家论证,我国已经将网络成瘾纳入精神病的诊断范畴。
对于痴迷上网而导致犯罪的青少年,建议民政、司法等相关部门设立专门机构进行心理辅导和救治,帮助他们尽快恢复心理健康,戒除网瘾,使他们恢复对生活的信心,重新投入正常生活。
四、在社会管理创新中进一步发挥检察职能就如何更好打击和预防涉及网吧的刑事犯罪而言,目前检察机关发挥的作用与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需求还不完全适应。
突出表现为对参与社会管理工作意识不够、能力不强,因此必须以强化法律业务能力建设为要求来推动各项检察业务工作,使检察机关在打击网吧及其周边的犯罪活动、维护青少年健康成长方面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