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流量测量系统校准记录
通风系统调试记录

通风系统调试记录1.调试目的:对通风系统进行全面的调试,确保其正常运行并提供良好的通风效果。
2.调试人员:本次调试由通风系统工程师和维修人员共同进行。
3.调试时间:调试时间为2024年5月1日至5月3日。
4.调试地点:调试地点办公大楼的通风系统控制室。
5.调试步骤及记录:第一步:检查通风系统的主要设备,包括风机、排风口和送风口。
风机:检查风机的外观并确保其安装牢固。
检查风机的电缆连接是否松动,是否有损坏。
经过检查,风机状态正常。
排风口和送风口:检查排风口和送风口是否清洁,并确保其打开和关闭的正常。
经过检查,排风口和送风口状态正常。
第二步:测试通风系统的风速。
使用风速计对通风系统的送风口和排风口进行了测试。
记录风速为送风口1.2m/s,排风口1.0m/s。
经过测试,风速在正常范围内。
第三步:测试通风系统附带的湿度控制功能。
调整湿度传感器,并观察系统的湿度调节效果。
记录湿度调整范围为40%~60%。
经过测试,湿度控制功能正常。
第四步:测试通风系统的温度控制功能。
调整温度传感器,并观察系统的温度调节效果。
记录温度调整范围为20℃~25℃。
经过测试,温度控制功能正常。
第五步:测试系统的自动运行功能。
使用自动运行模式,并观察系统的自动运行效果。
记录系统在自动运行模式下正常运行,并能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节。
第六步:测试系统的手动运行功能。
使用手动运行模式,并观察系统的手动运行效果。
记录系统在手动运行模式下正常运行,并能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节。
第七步:测试系统的故障报警功能。
模拟故障情况,并观察系统的故障报警效果。
记录系统在发生故障时能够及时报警,并显示故障类型。
第八步:对调试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
综合以上调试步骤的结果,通风系统的各项功能均正常运行,效果良好。
系统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温度、湿度和风速调节,并在自动和手动运行模式下均可正常工作。
系统还具备故障报警功能,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故障。
6.调试结果及建议:通过对通风系统的全面调试,确认系统正常工作,并提供良好的通风效果。
CEMS系统的校准检验

1、颗粒物CEMS 具有自动校准功能的仪器,应不超过24h自动 校准一次仪器零点和量程,此期间的零点和量 程漂移应满足性能指标要求。 手动校准的仪器,应不超过3个月(75标准) 用校准装置校正仪器的零点和量程,此期间的 零点和量程漂移应满足性能指标要求。
2、颗粒物CEMS主要技术指标 零点漂移:24h零点漂移不超过满量程的± 2.5%.(过程与气态CEMS一致,零点为模 拟零点) 量程漂移: 24h量程漂移不超过满量程的± 2.5%. (过程与气态CEMS一致,量程值为 模拟量程值) 测定范围:当仪器只设置一个测量档时, 需满足量程设置的要求;当仪器设置多个 测量档时,最低档测定范围 的上限应不超 过500mg/m3 。
流速CMS 具有自动校准功能的仪器,应不超过24h自 动校准一次零点或(和)量程 手动校准的仪器,不超过3个月从烟道或管 道中取出测速探头,人工清除沉积在上面 的烟尘并用校准装置校正仪器的零点(量 程) 温度、压力传感器应不超过3个月进行清理, 不超过6个月进行校正。
校验仪器 GB/T16157-1996 中规定的仪器和设备,应根据标 准至少半年自行校准一次。定电位电解法烟气 (SO2、NOX、CO)测定仪应在每次使用前校准。 采用仪器量程20%~30%、50%~60%、80%~100% 处浓度或与待测物质相近浓度的标准气体校准, 若仪器示值偏差不高于±5%,测定仪可以使用。 至少每季度对测氧仪校准一次,采用高纯氮气校 正其零点。用纯净空气调整测氧仪示值,在标准 大气压下其示值为20.9%。
校验步骤: 1、采样点位置选择:符合GB/T16157-1996规定, (如不符合规定至少满足监测点前1.5倍管道当量直 径,监测点后0.5倍管道当量直径;其次采用多点采 样方法。) 2、样品采集:按采样系统样品偏差检查中所用的 相同流量进行采样,在整个运行期间维持恒流采样 (±10%),单次测量值采样时间应大于测定系统2 倍响应时间。 3、清洗采样路径 每次采样前和采样后进行,在清洗检查完成前,不 能对测定系统进行任何操作。 4、相对准确度测量计算(同主要技术指标中描 述。)
空气检测异常数据判断及处理方案

1、异常数据判定和维护的工作流程(1)异常数据的检查通常包括下列四种方式:➢连续出現相同测值的数据➢数据变化幅度过大➢超高值及超低值➢比较同一时间、同一监测项目、不同测站的监测数据(2)异常数据的发生可归纳为两大因素:外在因素:空气污染浓度变化所引起的监测数据超高,出现警报或异于常值。
内在因素:系统仪器故障引起的校准失败、传输线路中断等的监测数据异常。
(3)处理流程如下:2、数据异常快速响应制度(1)运维人员应做好对监测设备、采样系统、视频系统,采集传输系统等日常巡视,做好预防性工作,避免因工作疏忽造成数据的异常情况。
(2)专人每日查看监测数据并形成记录,对站点运行情况进行远程诊断和运行管理,判断监测系统数据采集与传输情况。
如发现数据中断、异常等情况时,及时查找分析原因,排除异常情况,同时采取措施预防再次发生。
如遇到非常规情况以及不可抗力造成的数据异常,立即向主管领导报告,并在24 小时内提交监测数据异常报告。
(3)我公司保证满足环保部门对空气站故障的响应时间要求,当空气站每日6时~23时出现故障,应在2小时之内响应,4小时内到达现场解决,其它时间出现的故障,应在8小时内解决(通信线路、电力线路故障除外,但应及时与相关部门联系积极解决)。
若仪器故障无法排除,我公司在48小时内提供并更换相应的备机,保证自动站正常运行。
(4)每月定期做好数据的备份工作,保证在系统发生故障时,数据能够快速、安全的恢复。
所有备份数据不得更改,并要求做到本地和异地分别备份保存。
(5)如遇不可抗力如地震、水灾、火灾、暴风雪等自然灾害和实际交通管制等依据情况而定,提出处理意见,并以最快的速度消除故障,保证正常运行。
(6)服务工程师应按规定及时对仪器进行故障处理,减少故障发生频率。
3、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案(1)氮氧化物分析仪故障表6-1 氮氧化物分析仪故障现象、原因及处理方案(2)二氧化硫分析仪故障表6-2 二氧化硫分析仪常见故障现象、原因及处理方案(3)一氧化碳分析仪故障表6-3 一氧化碳分析仪常见故障现象、原因及处理方案(4)臭氧分析仪故障表6-4 臭氧分析仪常见故障现象、原因及处理方案(5)颗粒物(PM2.5、PM10)监测仪故障表6-5 颗粒物(PM2.5、PM10)监测仪常见故障现象、原因及处理方案(6)动态校准仪故障表6-6 动态校准仪常见故障现象、原因及处理方案(7)零气发生器故障6-7 零气发生器常见故障现象、原因及处理方案(8)气象五参数故障表6-8 气象五参数仪常见故障现象、原因及处理方案。
空气流量计的校准与使用技巧

空气流量计的校准与使用技巧引言:空气流量计是一种常见的仪器,用于测量空气的流量。
它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如空调系统、环境监测、工业生产等。
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空气流量计的准确性可能会受到影响。
因此,正确的校准和使用技巧对于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一、校准方法:校准空气流量计的方法有多种,常见的包括标准校准和比较校准。
标准校准是将流量计与已知准确度的标准流量计进行比较。
首先,确定校准条件,例如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并确保与标准流量计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测量。
然后,将待校准的流量计与标准流量计同时连接到相同的气源,并将它们的读数进行比较。
根据比较结果,可以调整待校准流量计的刻度或修复其零点漂移,以达到准确测量的目的。
比较校准是将两个或多个流量计并联使用,通过对比它们的读数差异来进行校准。
在进行比较校准时,需要确保参与对比的流量计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此外,为了确保校准的可靠性,应在不同流量下进行比较校准,以覆盖实际使用过程中的各种流量工况。
二、使用技巧:1. 保持正常工作温度:空气流量计的工作温度范围是根据其设计和材料决定的。
在使用过程中,应尽量避免超出其工作温度范围,以免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 避免风速干扰:空气流量计测量的是空气的体积或质量流量,在测量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外部因素(如风速)对测量结果造成的干扰。
应选择实验室等风速相对稳定的环境进行测量。
3. 定期校准:无论是新购买的空气流量计还是长期使用的,定期进行校准都是必要的。
校准频率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但一般建议每6个月进行一次校准。
4. 确保气流充足:在测量过程中,应确保气流充足,并避免任何阻塞或泄漏。
对于涉及到稳定流量的应用,可以使用稳定气源设备,如气瓶或气源控制系统,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5. 注意灵敏度调节:根据使用需要,灵敏度调节可以用于改变流量计的灵敏度范围。
在使用时,根据实际需求和测量范围进行调整,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空气流量计故障排查与修复

空气流量计故障排查与修复空气流量计(Mass Air Flow Sensor, 简称MAF)是现代汽车发动机管理系统中的重要部件之一。
它用于测量进入发动机的空气流量,并向控制单元提供准确的数据,以确保发动机能够正常运行。
然而,由于长期使用或其他原因,空气流量计可能会出现故障。
本文将介绍空气流量计故障的常见原因,并提供一些排查与修复的方法。
故障原因一:污垢堆积由于发动机进气中含有微小的颗粒物,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颗粒物可能会在空气流量计的传感器上堆积形成污垢,导致空气流量计测量不准确,甚至完全失效。
排查与修复方法:1. 使用空气流量计清洗剂:可以购买专用的空气流量计清洗剂,按照清洁剂的说明书进行清洗。
首先,拆下空气流量计,仔细喷洒清洗剂,然后用干净的布轻轻擦拭传感器表面。
清洗过程需要小心,以免损坏传感器。
2. 用胶带粘去污垢:如果无法获得清洗剂,也可以使用透明的胶带将污垢粘取下来。
将胶带粘在传感器表面并迅速撕下,以此来清除堆积物。
这个方法需要小心操作,确保不会给传感器造成损坏。
故障原因二:电线接触不良电线是空气流量计与发动机控制单元之间的连接纽带。
如果电线出现脱落、松动或接触不良等问题,空气流量计将无法正常工作。
排查与修复方法:1. 检查连接插头:检查空气流量计连接插头是否牢固插入。
确保插头的固定装置完好,并听到插头插入时的“咔嗒”声。
2. 清洁电线插头:使用清洁剂和软毛刷清洁插头接触面和电线表面,以确保电线与插头之间的良好接触。
故障原因三:传感器损坏长期使用或其他原因可能导致空气流量计传感器的损坏。
传感器损坏会导致空气流量计测量不准确,无法提供正确的数据给控制单元。
排查与修复方法:1. 使用多用途计量表检测传感器:通过测量传感器的电压或电阻值,可以判断传感器是否正常工作。
将计量表两根探针分别与传感器的电线连接,观察计量表的读数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2. 更换传感器:如果传感器损坏,无法恢复正常工作,就需要更换全新的传感器。
通风空调系统总风量测试记录

通风空调系统总风量测试记录一、测试背景测试单位:XXX公司测试时间:2024年5月20日测试地点:XXX公司办公大楼测试目的:测试通风空调系统的总风量,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二、测试仪器1.测风仪:型号XXX2.温湿度计:型号XXX3.电子天平:型号XXX三、测试步骤1.测量测试区域面积:利用测量仪器测量测试区域的长宽高,并计算得出面积。
2.准备测试设备:将测风仪、温湿度计及电子天平等测试设备放置于合适位置,并进行校准。
3.打开通风空调系统:在测试区域内打开通风空调系统,并设定合适的温度和湿度。
4.测量空气流速:利用测风仪在不同位置和高度处进行空气流速的测量,包括送风口、回风口等位置,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5.测量温湿度:利用温湿度计对测试区域内的温度和湿度进行测量,并记录数据。
6.测量风量:将电子天平放置于通风系统的出风口,测量出风口周围空气的质量,通过测风仪测量出风量。
7.计算总风量:根据测得的出风量及测试区域的面积,计算出通风空调系统的总风量。
四、测试结果根据以上测试步骤,得到如下测试结果:1.测量区域面积:100平方米2.空气流速测量结果:送风口1号测量值为0.5m/s,送风口2号测量值为0.6m/s,回风口1号测量值为0.4m/s。
3.温湿度测量结果:测试区域内温度为25℃,湿度为50%。
4.出风量测量结果:经过测量,通风空调系统的出风量为800立方米/小时。
5.总风量计算结果:根据出风量和测试区域面积的计算,通风空调系统的总风量为8立方米/小时/平方米。
五、测试结论根据上述测试结果,通风空调系统的总风量为8立方米/小时/平方米,符合设计要求。
系统能够达到建筑物内部的通风效果和空气质量要求。
测试结果为公司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持,为进一步改进和维护通风空调系统提供了方向。
六、测试建议根据测试结果,建议XXX公司在使用通风空调系统期间,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工作,包括更换过滤器、清洁风道等,以确保系统正常运行并提供良好的室内空气质量。
环境空气PM10和PM2.5的测定作业指导书

环境空⽓PM10和PM2.5的测定作业指导书环境空⽓PM10和PM2.5的测定作业指导书⼀、执⾏标准环境空⽓PM10和PM2.5的测定重量法HJ 618-2011。
⼆、适⽤范围1、本标准适⽤于环境空⽓中 PM10和 PM2.5浓度的⼿⼯测定。
2、本标准的检出限为0.010mg/m3(以感量0.1mg分析天平,样品负载量为1.0mg,采集108 m3空⽓样品)。
三、测定原理分别通过具有⼀定切割特性的采样器,以恒速抽取定量体积空⽓,使环境空⽓中 PM2.5和PM10被截留在已知质量的滤膜上,根据采样前后滤膜的重量差和采样体积,计算出 PM2.5和PM10 浓度。
四、仪器设备1、切割器(1)PM10切割器、采样系统:切割粒径 Da50=(10±0.5)µm;捕集效率的⼏何标准差为σg=(1.5±0.1)µm。
其他性能和技术指标应符合 HJ/T 93-2003 的规定。
(2)PM2.5 切割器、采样系统:切割粒径 Da50=(2.5±0.2)µm;捕集效率的⼏何标准差为σg =(1.2±0.1)µm。
其他性能和技术指标应符合 HJ/T 93-2003 的规定。
2、采样器孔⼝流量计或其他符合本标准技术指标要求的流量计。
(1)⼤流量流量计:量程(0.8~1.4)m3/min;误差=2%。
(2)中流量流量计:量程(60~125)L/min;误差=2%。
(3)⼩流量流量计:量程<30 L/min;误差=2%。
3、滤膜:根据样品采集⽬的可选⽤玻璃纤维滤膜、⽯英滤膜等⽆机滤膜或聚氯⼄烯、聚丙烯、混合纤维素等有机滤膜。
滤膜对0.3µm标准粒⼦的截留效率不低于 99%。
空⽩滤膜按分析步骤进⾏平衡处理⾄恒重,称量后,放⼊⼲燥器中备⽤。
4、分析天平:感量 0.1mg 或 0.01mg。
5、恒温恒湿箱(室):箱(室)内空⽓温度在(15~30)°C 范围内可调,控温精度±1°C。
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检测作业指导书

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检测作业指导书1 概述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由监测子站、中心计算机室、质量保证实验室和系统支持实验室等组成,一般分析单元能自动监测环境空气中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参数。
其监测仪器一般分为点式监测仪器和开放光程监测臭氧、一氧化碳和PM10仪器。
本作业指导书用于对氮氧化物、二氧化硫、臭氧、一氧化碳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等参数监测仪器、采样装置等监测子站进行测试。
2 编制依据GB 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HJ/T 193—2005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HJ/T 194-2005 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HJ 479-2009 环境空气氮氧化物(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HJ 483-2009 环境空气二氧化硫的测定四氯汞盐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HJ 482—2009 环境空气二氧化硫的测定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GB/T 15437-1995 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GB/T 15438—1995 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紫外光度法GB 9801-88 空气质量一氧化碳的测定非分散红外法GB 6921-86 大气飘尘浓度测定方法GB/T 15432—1995 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GB/T 15263—94 环境空气总烃的测定气相色谱法《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3 技术要求和性能指标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应满足以下表3—1、表3-2和表3-3中各项技术性能指标的要求。
3。
1 外观要求3。
1。
1 应有制造计量器具CMC标志(进口产品应取得我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部门出具的计量器具型式批准证书)和产品铭牌,铭牌上应标有仪器名称、型号、生产单位、出厂编号、制造日期等.3.1。
2 仪器表面无明显碰、划伤,外观整齐、清洁,零部件表面不得锈蚀。
3。
1.3 仪器各紧固件应连接牢固、可靠;各调节器件应功能正常,操作灵活方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0
100 pa时,试件渗透量m3/h
正压
负压
标准状态100 pa时,试件渗透量m3/h
正压
负压
正压校准结果
三次平均值m3/h
初始值m3/h
偏差,%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负压校准结果
三次平均值m3/h
初始值m3/h
偏差,%
校核: 检测:
第
1
次
150
100
50
0
-50
-100
-150
100 pa时,试件渗透量m3/h
正压
负压
标准状态100 pa时,试件渗透量m3/h
正压
负压
第
2
次
150
100
50
0
-50
-100
-150
100 pa时试件渗透量m3/h
正压
负压
标准状态100 pa时试件渗透量m3/h
正压
负压
第
3
次
150
100
50
0
-50
空气流量测量系统校准记录
空气流量测量系统校准记录
主设备名称、型号
空气流量测量系统
记录编号
试验室温度
测量设备名称
检定日期
初次校准日期
测量设备名称
检定日期
检测日期
校准依据
总空气渗透量m3/h
压力差,pa
未开孔
开1孔
开2孔
开4孔
开8孔
开16孔
开32孔
升压
降压
升压
降压
升压
降压
升压
降压
升压
降压
升压
降压
升压
降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