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人教部编语文八下】10《小石潭记》精品学案(含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导学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导学案设计

《小石潭记》导学案(含答案)【学习目标】1、诵读课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疏通文意,体会融情于景的写法。

【学习重点】积累文言字词,把握文意,体会作者情感。

【学习难点】体会融情于景的写法。

知识链接:1、作者及写作背景柳宗元,字子厚,唐代著名文学家,河东郡(今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

公元805年,柳宗元与刘禹锡等一起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革新集团,从事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革新。

由于遭到以刘贞亮为代表的官宦势力和以韦皋为代表的官僚势力的反对,革新集团失败了,柳宗元被贬为邵州刺史,赴任途中,柳宗元被加贬为永州司马。

从此他在偏僻的永州一呆便是十年,后来又被贬去更荒凉的柳州。

因长期内心抑郁,健康状况恶化,最终病死柳州。

柳宗元作品很多,以散文成就最高(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柳河东集》。

柳宗元被贬后,由于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游山玩水,以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写下了不少优秀的山水游记。

他的山水游记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

这些游记成为后世写作山水游记的典范,是柳宗元散文创作中最富艺术独创性的一部分。

被贬永州期间,柳宗元共写了八篇知名的山水游记,后人称《永州八记》,其中最负盛名的就是《小石潭记》。

2、关于文体《小石潭记》的“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以叙事为主。

可记游,可抒情,可议论,可描写。

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夯实基础1、自读课文多遍,找出不会读的字词或不理解的词句,做好标记。

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篁()竹清冽()为坻()为嵁()参差()佁()然俶()尔翕()忽差()互斗()折蛇行悄怆()幽邃()隶()而从者【答案】huáng;liè;chí;kān;cēn cī;yĭ;chù;xī;cī;dǒu;qiăo chuàng suì,lì3、试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每句只停一处)(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潭中鱼可百许头(3)皆若空游无所依 (4)似与游者相乐【答案】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潭中鱼/可百许头(3)皆若空游/无所依(4)似/与游者相乐4、朗读课文下面的注释,解释下列加粗字词。

2020部编人教版八下语文第十课《小石潭记》学习资料汇编(含精选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2020部编人教版八下语文第十课《小石潭记》学习资料汇编(含精选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下语文第十课《小石潭记》资料汇编相关常识1.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唐代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有《柳河东集》《河东先生集》等。

其因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而被贬永州后,在永州司马任上创作的《永州八记》(《小石潭记》即《永州八记》之一)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是传世的经典名篇。

另外,我们还学过柳宗元的千古名诗《江雪》。

2.《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内容主题《小石潭记》原名《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是一篇文质精美隽永、情景交融的山水游记。

以游览的行踪为序,移步换景,有形、有声、有色地刻画出小石潭的周围景物的幽清冷峭之美,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

关键字词小石潭记唐柳宗元从小丘西(西,向西。

名词作状语)行百二十步,隔篁(篁huáng,竹)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乐,为……而乐,为……感到愉悦,意动用法)之。

伐竹取道,下(下,向下,名词作状语)见小潭,水尤(尤,特别)清冽。

全石(全石,完整的石块,整块石头)以(以,把)为底,近岸,卷石底以(以,相当于“而”,连词,表修饰)出,为(为,成为)坻(坻chí,水中高地),为屿(屿,小岛),为嵁(嵁kān,不平的岩石),为岩(岩,悬崖峭壁)。

青树翠蔓,蒙(蒙,覆盖)络(络,缠绕)摇(摇,摇曳,摇动)缀(缀,牵连,缀连),参差(参差cēn cī,参差不齐)披拂(披拂,飘摇,飘拂)。

潭中鱼可(可,大约)百许(许,左右,表示约数)头,皆若空(空,在空中,凭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澈,穿透),影布石上。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0 小石潭记导学案(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0 小石潭记导学案(含答案)

10 小石潭记【学习目标】一、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及虚词。

二、理解本文抓住特点描写景物,借景写情的特点。

【知识链接】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人,世称柳河东,唐朝著名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因参加王叔文的革新集团被贬为永州司马。

他的主要作品基本上都是在被贬后,特别是在永州时期产生的。

“永州八记”——包括《始得西山宴游记》《钴姆潭记》《钴姆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它们都是山水散文中的珍品,这些作品,画廊式地展现了湘桂之交一幅幅山水胜景,继承了郦道元《水经注》的传统而有所发展。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课前预习】1.请为下列加粗字注音:如鸣佩()环()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参()差()披拂往来翕()忽斗()折蛇行悄()怆()幽邃犬牙差()互寂寥()无人2.一词多义A、⑴……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清:_______________)⑵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清:_______________)B、⑴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乐:_______________)⑵……似与游者相乐。

(乐:_______________)C、⑴潭中鱼可百许头……(可:_______________)⑵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可:_______________)D、⑴……皆若空游无所依。

(游:_______________)⑵同游者:吴武陵……(游:_______________)3.结合语境,解释词语: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心乐之皆若空游无所依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凄神寒骨4.翻译下列句子。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淑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合作探究】1、《小石潭记》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景物的?写出各段的大意。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10《小石潭记》原创学案(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10《小石潭记》原创学案(含答案)

小石潭记柳宗元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并熟练翻译课文。

2.学习按照一定顺序组织材料和抓住事物特征,用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的方法。

3.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自主预习一、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请为下列加粗字注音摇缀yáo zhuì隶lì篁竹huánɡzhú清冽qīnɡliè为坻wéi dǐ为屿wéi yǔ为嵁wéi kān如鸣佩()环()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参()差()披拂往来翕()忽斗()折蛇行悄()怆()幽邃犬牙差()互寂寥()无人2、作家作品简介。

柳宗元是我国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字子厚,世称“柳河东”或“柳柳州”,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 。

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3、背景介绍。

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皇帝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害。

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成为后世写作山水游记的楷模。

此间共写了8篇知名的山水游记,后称《永州八记》。

在第一篇《始得西山宴游记》中作者这样记述当时的心情:“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小石潭记》中景语即情语,“悄怆幽邃,凄神寒骨”处的描写,情景交融,很好地说明了这一问题。

《小石潭记》原题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柳宗元贬官之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

所幸永州的大自然待他不薄,奇形怪异的潭水、小丘、石渠、山涧纷至沓来,美不胜收。

《始得西山宴游记》与《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并称为《永州八记》合作交流1、全班齐读第一段。

2、结合注释翻译课文。

.西:(名词作状语)向西.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戴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课后作业设计(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课后作业设计(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课后作业设计(附答案)●作业导航 1.把握课文的顺序; 2.品味写景的语言;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基础部分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篁.竹(huánɡ) 清冽.(liè) B.为坻.(chí)为嵁.(kān) C.参差..(cēn cī) 佁.然(yí) D.俶.尔(shū)翕.忽(xī) 2.给下列形近字组词。

⎩⎨⎧)_______ ()_______(坻抵⎩⎨⎧)_______ ()_______(嵁湛 ⎩⎨⎧)_______ ()_______(冽洌⎩⎨⎧)_______ ()_______(怡佁 3.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石以为底。

——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B.潭中鱼可百许头。

——潭中的鱼可以数出有百多条。

.C.佁然不动。

——(鱼影)呆呆的一动不动。

D.凄神寒骨。

——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

阅读下文,完成5~10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5.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字_________,河东人,________代文学家,他和___________一起倡导古文运动,列________________之首。

6.本文按什么顺序写的?7.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的什么写法?好处是什么?8.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10小石潭记》练习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10小石潭记》练习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10小石潭记》练习教案一. 教材分析《小石潭记》是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的一篇重要文章,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小石潭的优美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文章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充满了哲理。

本节课通过学习《小石潭记》,让学生感受自然之美,体会作者的情感和哲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言文基础,但学生在理解文言文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把握文章的大意,同时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自然之美,培养热爱自然、珍惜生活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准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难点:分析课文结构,把握作者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和哲理。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课文内容,提高自学能力。

2.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和哲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朗读录音、PPT课件、相关背景资料。

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然后简要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逐段阅读课文,让学生注意句子结构、词语用法等,边读边思考。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适时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课文中的难点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个别学生必要的帮助。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几个重点句子,让学生进行翻译和赏析,巩固所学知识。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小石潭记》精选题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小石潭记》精选题含答案

4. 文章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在表现情感 时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4分)
乐、悲(由乐到悲)。 表现手法: 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6分) 小石潭记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 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 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 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4. 乙文论道,重在议论,观点鲜明。甲 文记游,侧重描写、抒情,请从表达方式 的角度,谈谈甲文这方面的特点。(4分 )
甲文运用描写、抒情的表达方式: 写了小石潭的石、水以及周围的景物, 流露了“下见小潭”之“乐”、赏鱼之 乐以及看到小潭“四面竹树环合”的 “凄清”“悄怆”之情,正是寄情于景, 情景交融。
四、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6分) 【甲】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 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 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 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 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1.解释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4分)
(1)往来翕忽( 轻快迅疾的样子)
(2)斗折蛇行(像北斗星那样曲折)
(3)悄怆幽邃(
凄凉

(4)隶而从者(
跟随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树技 和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 齐,随风飘拂。 (2)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五、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5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 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 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 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0《小石潭记》(同步习题解析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0《小石潭记》(同步习题解析版)

10《小石潭记》(同步习题)(解析版)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篁.竹(huáng)清冽.(liè)为坻.(dǐ)B.为屿.(yǔ)为嵁.(zhàn)蒙络.(luò)C.佁.然(yǐ)参.差(cān)披拂.(fú)D.俶.尔(chù)翕.忽(xī)寂寥.(liáo)【答案】D【解析】A.有误,“为坻”的“坻”应读“chí”;B.有误,“为嵁”的“嵁”应读“kān”;C.有误,“参差”的“参”应读“cēn”;D.全部正确。

故选:D。

2.下列加点字用法不同的一组是()A.心乐之.乃记之.而去B.其.岸势犬牙差互以其.境过清C.乃记之而.去隶而.从者D.潭中鱼可.百许头不可.久居【答案】D【解析】A.心里十分高兴。

之:在这里是代词,代指此句中前面的部分。

/就记下这番景致离开了。

之:在这里是代词,代指此句中前面的部分;B.两岸的形状像犬牙似的参差不齐。

其:代词。

/因为环境过于凄清。

其:代词;C.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而:表承接/跟着同去。

而:表承接;D.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

可:大约/不可长久停留。

可:可以。

故选:D。

3.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青/树翠蔓B.潭中鱼/可百许头C.其岸/势犬牙差互D.以其/境过清【答案】B【解析】A.有误,应为:青树/翠蔓;B.正确;C.有误,应为:其岸势/犬牙差互;D.有误,应为:以/其境过清。

故选:B。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这条隧道已使用多年,里面相继出现了顶部渗漏、路面坑陷、道路泥泞等。

B.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将惠及沿线国家,促进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

C.目前,有些国家和地区出现了动荡局势,难道这对世界和平有影响吗?D.在今年的女排亚锦赛上,中国女排辉煌地取得了八战全胜的战绩,荣获冠军。

【答案】B【解析】A.句子成分残缺,缺少宾语的中心语,在句末加上“问题”即可;B.没有语病;C.否定词运用不当,在“和平”后面加上“没”即可;D.语序颠倒,将“辉煌”放到“战绩”前即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导学案10小石潭记学案一、字音字形1.识记生难字篁.竹(huáng)清洌.(liè)为坻.(chí)为嵁.(kān)参差..(cēn cī)佁.然(yǐ)俶.尔(chù)翕.忽(xī)寂寥.(liáo)悄怆.(chuàng)幽邃.(suì)2.读准多音字(1)翠蔓.:wàn其他读音:mán组词:蔓菁其他读音:màn组词:蔓延(2)差.互:cī其他读音:chāi组词:出差其他读音:chā组词:差别其他读音:chà组词:差不多二、重要词语1.重点词理解(1)篁竹:竹林。

(2)清洌:清澄而寒冷。

(3)为坻:成为水中的高地。

(4)蒙络摇缀:遮掩,缠绕,摇动,连接。

(5)佁然:愣住的样子。

(6)俶尔:忽然。

(7)翕忽:轻快疾速的样子。

(8)差互:交错的样子。

(9)悄怆:寂静,悲伤。

(10)居:停留。

2.一词多义辨析(1)(2)(3)3.词类活用解释(1)从小丘西.行解释:名词作状语,向西。

(2)日光下.澈解释:名词作状语,向下。

(3)皆若空.游无所依解释: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4)潭西南..而望解释: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5)斗.折蛇.行解释: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像蛇。

(6)其岸势犬牙..差互解释: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

(7)寂寥无人,凄.神寒.骨解释: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凄伤,使……寒冷。

(8)心乐.之解释:形容词意动用法,对……感到快乐。

(9)似与游者相乐.解释: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嬉戏,逗乐。

4.古今异义区分(1)乃记之而去.古义:离开。

今义:前往,到某处。

(2)崔氏二小生..古义:年轻人。

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三、文体知识“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写景抒情,托物言志。

四、永州八记永贞元年(805),柳宗元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

闲暇无事常徜徉于山水之间,借以遣送岁月和抒发胸中的抑郁愤懑之情。

此时,他写了许多优美的山水游记,其中“永州八记”最为著名。

“永州八记”依次包括《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和《小石城山记》,“永州八记”各自独立,又互相联系,若断若连,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永州八记”一方面准确再现了优美的山水景色,另一方面又把自己的坎坷遭遇和忧愤心情编织进去,真正做到了情景交融。

1.第四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表现出小石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点拨:表现出小石潭幽深冷寂的气氛。

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甚至浸透到人的心灵里去,把景物跟心情结合起来,写出一种境界。

在这种境界里,流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

这是作者被排挤、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反映,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封建社会中不得志文人的痛苦心情。

2.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点拨: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3.文章写景是如何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绘的?点拨:文章写景抓住景物特征,尽现其“神”。

如文章写石,无不透露着“石”的气息:“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说明“潭”的确是个“石潭”;“如鸣佩环”形容声音悦耳,说明“石潭”不一般;“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写出了翠蔓附石而形成的优美形态;“影布石上”借映在石上的鱼影表现水的清澈透明。

再如文章写水,“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正面写游鱼的生动活泼,从侧面表现潭水的清澈透明;“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用形象的比喻写小溪的形状。

4.核心图解活学活用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篁.竹(huánɡ)清洌.(liè)为嵁.(kān)B.为坻.(chí)幽邃.(suì)差.互(cī)C.参.差(cēn)佁.然(yǐ)寂寥.(liáo)D.俶.尔(shū)翕.忽(xī)悄怆.(chuàng)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1)俶尔..远逝()(2)佁然..不动()(3)往来翕忽..()(4)参差披拂..()3.填空。

《小石潭记》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河东人,世称________,________(朝代)文学家。

4.按照提示填写恰当的语句。

(1)写小石潭周围美丽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一文以“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写江水的澄澈,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翻译下列句子。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6.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1)潭中鱼可百许头(2)其岸势犬牙差互7.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乃记之而去.(到……去)B.犬牙差互..(交错的样子)C.蒙络..幽邃(寂静,悲伤)..摇缀(覆盖缠绕)D.悄怆8.下列句中加点词没有活用的一项是()。

A.从小丘西.行B.不可久居.C.凄.神寒骨D.潭西.南.而望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2)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课外拓展【类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0~13题。

钴潭记柳宗元钴潭在西山西,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啮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

流沫成轮,然后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亩余,有树环焉,有泉悬焉。

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也,一旦款门来告曰:“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既芟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以缓祸。

”予乐而如其言。

则崇其台,延其槛,行其泉,于高者坠之潭,有声潀然。

尤与中秋观月为宜,予以见天之高,气之迥。

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啮.其涯()(2)以予之亟.游也()(3)芟.山而更居()(4)气之迥.()11.下列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____,“______”通“______”。

A.屈折东流B.荡击益暴C.毕至石乃止D.有泉悬焉12.翻译下面的句子。

(1)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

(2)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13.《小石潭记》和本文都出自柳宗元的手笔,都是“永州八记”中的作品,内容也都是写潭的,但两文的写法有所不同:前文着重写________,后文着重写________;前文主要突出景物________的特点,后文主要突出景物________的特点;前文抒发了作者________的内心情感,后文透露了当地农民________的生活境况。

【表达交流】14.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体验中考】15.(·重庆中考)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2010年上海世博会重庆馆设计主题确定为“山地森林城市”。

面积600平方米的馆内设有“天生重庆”“人文重庆”“奇迹重庆”3个展示区,分别呈现了壮美的三峡景观、独特的人文元素以及未来重庆城市规划。

观众可欣赏刺绣、版画、川江号子、铜梁龙等具有巴渝特色的民俗文化,体验高科技产品……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参观后欣然为重庆馆写下一副对联:上联是“三千年历史文脉尽现其中”,下联是“八万里山河新貌彰显眼前”,横批为“馆小乾坤大”。

(1)请写出你对黄市长这副对联的横批“馆小乾坤大”的理解。

(2)请为重庆馆写一句赞美的话,至少要使用一种修辞方法。

16.(2010·江苏连云港中考)阅读下面诗(词)句,回答问题。

①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②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③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1)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月亮是极具文化内涵的典型意象。

请分别说出以上诗(词)句中,作者借“月亮”表达的思想感情。

(2)请任选一句分析其表达技巧。

参考答案: 1. 解析:D项中的“俶”应读“chù”。

答案:D2. 参考答案:(1)忽然(2)愣住的样子(3)轻快疾速的样子(4)拂动,飘荡3. 答案:柳宗元子厚柳河东唐朝4. 答案:(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5. 解析:注意句中的关键词的意思,如“下”“布”“斗”“蛇”等。

参考答案:(1)阳光直射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

(2)(溪流曲折得)像北斗星座,像游蛇蜿蜒爬行,忽现忽隐。

6. 参考答案:(1)潭中鱼/可百许头(2)其岸势/犬牙差互7. 解析:A项中的“去”应解释为“离开”。

答案:A8. 解析:A项,名词作状语,向西;C项,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凄伤;D项,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答案:B9. 参考答案:(1)砍掉一些竹子,开出一条路来,往下走就看见一个小潭,水特别清澈、寒冷。

(2)四周被竹子和树木环抱着,寂静冷落没有来往的人。

10. 参考答案:(1)侵蚀(2)多次,屡次(3)割草,这里指开荒(4)辽远,这里指气清11. 答案:A 屈曲12. 参考答案:(1)冉水的上游和下游流势峻急,冲击得更猛烈。

(2)是什么使我乐于住在这夷人聚居的地方而忘记故乡呢?不就是这样优美的钴钅母潭吗?13. 答案:潭的本身潭源清幽清秀凄苦困苦14. 解析:为某一景点写简介,一般可以从自然风光、特产资源、民俗风情、历史文化内涵等方面来进行。

本题从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内涵方面介绍即可。

语言要生动、简洁,富有感染力。

答案示例:小石潭位于小丘西面,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竹树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小石潭由此遐迩闻名。

15. 解析:(1)“馆”当然是指重庆馆,“乾坤”代表天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