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分级护理细化标准(1)

合集下载

儿科分级护理细化标准

儿科分级护理细化标准

儿科分级护理细化标准儿科分级护理是指根据患儿病情的轻重缓急,将患儿分为不同级别,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分级护理是儿科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提高患儿的生存率和治愈率具有重要意义。

儿科分级护理细化标准的制定,对于规范儿科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一级护理。

一级护理是指对病情稳定,生命体征正常,无需特殊监护的患儿实施的护理。

主要包括日常生活护理、营养护理、环境护理等内容。

在进行一级护理时,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及时处理。

二、二级护理。

二级护理是指对病情较重,需要特殊监护的患儿实施的护理。

主要包括监护仪器的使用、疾病护理、药物管理等内容。

在进行二级护理时,护士需要严密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三、三级护理。

三级护理是指对病情危重,需要严密监护和特殊护理的患儿实施的护理。

主要包括呼吸机的使用、血管通路的管理、休克抢救等内容。

在进行三级护理时,护士需要全天候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并及时采取护理措施。

四、四级护理。

四级护理是指对于病情极其危重,需要全天候监护和特殊护理的患儿实施的护理。

主要包括复苏抢救、危重病情的处理、病情的评估等内容。

在进行四级护理时,护士需要全神贯注地监护患儿,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并迅速采取护理措施。

五、五级护理。

五级护理是指对于病情极其危急,需要紧急抢救和特殊护理的患儿实施的护理。

主要包括紧急抢救、危重病情的处理、病情的紧急评估等内容。

在进行五级护理时,护士需要紧急处理患儿的病情,迅速采取护理措施,并全力以赴地进行抢救工作。

儿科分级护理细化标准的制定,有利于规范儿科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儿的生命安全。

各级护理人员应严格按照分级护理细化标准执行护理工作,确保患儿得到及时、科学、全面的护理。

同时,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分级护理细化标准,提高护理水平,为患儿的健康保驾护航。

新生儿科分级护理档

新生儿科分级护理档

新生儿科分级护理制度住院医师根据病情及新生儿的特点,确定护理级别下达护理医嘱,由于新生儿神经中枢发育尚未完善、各器官功能尚不稳定,病情变化快,需要密切护理观察。

护理分级分别为特级、Ⅰ级,Ⅱ级护理三种,按山东省卫生厅《医疗护理文书规范》要求进行护理级别标记。

一、特级护理(一) 病情依据1、病情危重、随时需要抢救或监护的患儿。

2、病情复杂器官功能异常或严重畸形,发育落后的患儿。

3、早产儿极低体重儿4、新生儿病情复杂的手术或新开展的手术。

5、各种严重外伤,大面积灼伤。

(二)护理要点1、设专人护理,严密监护,备齐急救药品、器材,随时准备抢救。

2、做好病人病情评估,制定护理计划及措施,严密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的监测,设特别护理记录单,准确记录出入量。

3、认真细致地做好身份识别及各项基础护理,保持患者体位舒适、肢体功能位,严防并发症,确保患儿安全。

4、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保证用药安全。

5、正确实施专科护理,如管道护理、气道护理、并发症预防等,实施安全措施6、随时与家属做好沟通。

二、Ⅰ级护理(一)病情依据1、病人病情危重且病情好转,生命体征稳定。

2、患儿病情随时有可能发生变化者。

3、早产儿、低体重儿、、一般情况好,病情稳定者。

4、巨大儿、过期产儿、难产、糖尿病母亲、妊娠中毒症、产前子痫的患儿。

(二)护理要点1、每小时巡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做好病人病情评估,根据患者病情,监测生命体征。

3、认真细致地做好身份识别及各项基础护理,保持患者体位舒适,严防并发症,确保患儿安全。

4、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保证用药安全5、正确实施专科护理,如管道护理、气道护理、并发症预防等,实施安全措施。

6、随时与家属做好沟通,做好健康指导。

三、Ⅱ级护理(一)病情依据1、足月儿病情稳定者。

2、低体重儿、巨大儿、过期产儿、难产、糖尿病母亲、妊娠中毒症、产前子痫的患儿。

经住院治疗护理后,一般情况好,生命体征稳定,需观察治疗者。

普儿科分级护理标准

普儿科分级护理标准

儿科分级护理标准分级护理: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确定并实施不同护理级别。

分为四个级别: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

临床护士根据对一级护理的患者护理包括以下要点:1、每1小时巡视患者。

根据医嘱或病情,观察患者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心律节律的变化。

2、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3、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

如整理床单位、手及面部清洁和梳头、口腔护理、协助患儿进食/水、协助翻身及有效咳嗽、协助患儿床上移动、压疮预防及护理、失禁护理、温水擦浴、协助更衣、床上洗头、指/趾甲护理。

4、根据医嘱,实施专科护理。

如管道护理、气道护理、贴片护理等。

5、实施安全护理,正确使用腕带,约束带、床档、安全标识、管道标识。

侵入性操作在操作前履行告知义务。

6、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和心理护理。

对二级护理的患者护理包括以下要点:1、每2小时巡视患者。

根据医嘱或病情观察患者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

2、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3、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是护理措施和安全措施。

4、根据医嘱实施专科护理。

如口腔护理、管道护理、气道护理、贴片护理等。

5、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包括健康教育、语言和肢体功能锻炼、安全指导等。

对三级护理的患者护理包括以下要点:1、每3小时巡视患者。

根据医嘱或病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测量生命体征。

2、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3、根据病情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基础护理服务项目二级护理三级护理。

儿科分级护理服务标准

儿科分级护理服务标准
病情趋于稳定或未明确诊断前,仍需观察的患儿。
病情稳定或处于康复期的患儿。
入院护理
备好床单位,迎接新患儿至指定床位,评估病情,通知医师接诊,协助患儿完成清洁护理,给于入院介绍与指导,填写相关入院资料,完成入院评估,执行医嘱与疾病护理常规,急诊患儿备好急救器材及药物,做好抢救准备。




巡视时间
严密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及生命体征
每小时巡视一次
每2小时巡视一次
每3小时巡视一次
检查
预约检查并做好检查前准备、检查后护理,详细告知注意事项及配合等相关事宜,必要时陪检。
生命体征观察
根据患儿病情和医嘱,监测生命体征。重点观察患儿的面色、呼吸、精神、神志的改变。危重患儿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
治疗
遵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及护理措施,观察了解患儿用药后的反应和效果,如有异常及时告知主管医师。
1.晨晚间护理:整理床单位,更换患儿被褥,实施患儿面部清洁、口腔护理、梳头、足部清洁、脐部、会阴护理1-2次/日。
2.卧位护理:翻身、叩背1次/2小时。
3.根据病情给予或协助患儿床上温水擦浴1次/2-3日、洗头1次/周。
1.晨晚间护理:整理床单位,更换患儿被褥,实施患儿面部清洁、口腔护理、梳头、足部清洁、脐部、会阴护理1-2次/日。
心理支持
经常与患儿家属交流和沟通,减轻患儿家属焦虑的情绪。
专科护理
实施疼痛、发热、恶心、呕吐、腹胀、腹泻、惊厥等护理。
基础护理
1.晨晚间护理:整理床单位,更换患儿被褥,实施患儿面部清洁、口腔护理、梳头、足部清洁、脐部、会阴护理1-2次/日。
2.卧位护理:翻身、叩背1次/2小时。
3.根据病情给予或协助患儿床上温水擦浴1次/2-3日、洗头1次/周。

新儿科分级护理标准

新儿科分级护理标准

新儿科分级护理标准重症监护标准分级标准: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重症监护患者;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需要严密监护病情的患者;其他有生命危险,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护理标准:一、严密观察患儿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

二、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维持输液通畅。

三、根据医嘱,准确测量出入量。

四、实施床旁交接班。

五、根据病情实施基础护理:如新生儿沐浴、床上擦浴、口腔护理、五官护理、臀部护理、皮肤护理。

六、提供专科护理:如暖箱内护理、蓝光照射护理、新生儿脐部护理、PICC管路维护、气道护理、并发症预防等,实施安全护理。

七、开展疾病相关的健康促进:提供早产儿发展性照顾、新生儿抚触、新生儿被动操、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定、新生儿的早期干预,新生儿视听训练、非营养性吸吮。

八、提供生活护理:1、促进新生儿舒适:根据病情,每日给患儿进行沐浴或床上擦浴;每日更衣及床上用品,保持床单元整洁干燥。

2、每3小时更换尿不湿,同时做好臀部皮肤护理,必要时随时更换。

3、满足患儿营养需求:根据医嘱足月儿每3小时喂奶一次、早产儿每2小时喂奶一次,奶量根据医嘱执行,必要时鼻饲饮食。

4、新生儿每周测体重三次,观察体重增长状况。

5、维持患儿适当的屈曲的徬中心位:按时给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翻身、拍背,维持患儿肢体的功能位。

6、外出检查接送、负责采集各种标本。

九、保证病室环境清洁整齐、空气新鲜。

十、满足患儿情感需求,每日给予患儿抚慰与拥抱。

十一、了解患儿家长心理需求,协助疏导心理问题。

一级护理标准分级标准: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儿;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稳定的患儿。

护理标准:一、每小时巡视,观察病情变化。

二、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维持输液通畅、按时喂药、雾化吸入。

三、根据病情实施基础护理:如新生儿沐浴、床上擦浴、口腔护理、五官护理、臀部护理、皮肤护理。

四、提供专科护理:如暖箱内护理、蓝光照射护理、新生儿脐部护理、PICC管路维护、气道护理、并发症预防等,实施安全护理。

儿科分级护理标准docx

儿科分级护理标准docx

儿科分级护理标准
儿科分级护理标准是指根据儿科患者的病情轻重和复杂程度,将护理工作划分为不同级别,并针对不同级别制定相应的护理标准和操作规范。

分级护理标准是儿科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和安全性,保障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儿科分级护理标准的制定需要考虑患者的病情、年龄、身体状况、心理状况等多个因素。

一般来说,儿科分级护理标准分为四个级别: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

特级护理适用于病情危重、需要随时观察和抢救的患者,如严重感染、脏器功能衰竭、外科大手术后等。

特级护理要求护士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记录并报告医生,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一级护理适用于病情较重、需要密切观察和护理的患者,如高热、惊厥、急性中毒等。

一级护理要求护士定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保证患者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二级护理适用于病情较轻、需要适当照顾和指导的患者,如慢性疾病、生长发育异常等。

二级护理要求护士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检查和评估,指导患者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同时注意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时与患者及家属沟通。

三级护理适用于病情稳定、需要自我照顾的患者,如康复期、慢性疾病稳定期等。

三级护理要求护士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注意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时与患者及家属沟通。

总之,儿科分级护理标准的制定需要考虑患者的病情、年龄、身体状况、心理状况等多个因素,并针对不同级别制定相应的护理标准和操作规范。

这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和安全性,保障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儿科分级护理指南

儿科分级护理指南

儿科分级护理指南引言儿科分级护理指南是为了促进儿童医院中儿科护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而制定的。

通过将患儿分级并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可以更好地保障儿童的健康和安全。

目的本文档旨在为医务人员提供一份详尽的儿科分级护理指南,以便他们能够根据患儿的病情和生理特点,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提高儿童医疗服务的质量。

分级原则儿科分级护理主要根据患儿的病情、生理参数和生活能力进行分类。

以下是儿科分级的原则:1. 重症患儿:剧烈疼痛、需进行紧急抢救、生命体征异常或处于危险状态的患儿。

2. 中重度病情患儿:必须持续监护生命体征,需要高度关注和认真观察的患儿。

3. 中度病情患儿:需要随时观察生命体征,进行常规护理,但不需要高度关注的患儿。

4. 轻度病情患儿:生命体征稳定,只需要常规护理和观察的患儿。

分级护理措施针对不同级别的患儿,我们提供以下护理措施:1. 重症患儿护理:- 确保患儿的呼吸道通畅,保持舒适的通气状态。

- 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并及时采取必要的抢救措施。

- 提供优质的营养支持,保证患儿的营养需求。

2. 中重度病情患儿护理:- 监护生命体征,定时测量患儿的体温、呼吸频率和心率等指标。

- 提供舒适的环境,减少患儿的痛苦和焦虑。

- 按时给予药物治疗,确保治疗效果和患儿的安全。

3. 中度病情患儿护理:- 检查患儿的生命体征,确保稳定和正常。

- 提供适当的安抚和抚慰,使患儿感到安全和放松。

- 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及时给予药物和检查。

4. 轻度病情患儿护理:- 确保患儿的基本需求,如饮食、休息和排泄。

- 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并及时向医生报告。

- 提供恰当的教育和指导,帮助家长更好地照顾患儿。

总结儿科分级护理指南是儿童医院中重要的护理管理工具,它能够为医务人员提供明确的护理措施和分类标准。

通过遵循分级原则和护理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保障儿童的健康和安全。

希望本文档能为儿科护理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儿科分级护理细化标准

儿科分级护理细化标准
5)呼吸困难、发绀、低氧血症者给予吸氧,保证吸氧管道畅通,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功能不全者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
6)做好饮食护理,少食多餐,避免刺激食物。对高血压、心力衰竭患儿限制盐的摄入,
消化系统疾病
小儿腹泻伴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
消化系统疾病
1、根据医嘱正确补液,尽快纠正脱水和电解质平衡紊乱。
3、合理氧疗 青紫、呼吸困难者给予吸氧,早产儿避免长期或高浓度吸氧,防氧中毒。
4、维持正常体温,室温应保持在24-26ºC,湿度55%-65%,早产儿置于中性温度的暖箱中保温。
5、保证足够的营养,吸吮吞咽功能良好者,可选用配方乳,无吸吮和吞咽功能者予以鼻饲牛奶,必要时予静脉高营养。
6、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消毒隔离制度,接触新生儿前后要严格洗手或手消毒,严格探视制度,所用物品定期更换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2、卧床休息,保持合适的室内温湿度,空气新鲜,做好口腔、皮肤、护理,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嘱多饮水。
3、做好气道护理,观察痰液颜色、性状等并及时记录
4、高热惊厥者予以紧急退热、止惊处理,止惊常用地西泮0.3-0.5mg/kg缓慢静脉注射,速度按每分钟1mg,或10%水合氯醛0.5ml/kg保留灌肠。
6、加强皮肤护理,勤换尿布,保持肛周的清洁,防止臀红、尿布皮炎,腹胀者给予肛管排气。
7、病儿有心、肺、肾功能不全或补液后不能迅速纠正脱水或出现浮肿、心率增快、肝脏肿大等及时通知医生,并配合抢救。
神经系统疾病
病毒性脑炎
神经系统疾病
1)卧床休息,取头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定时翻身拍背,防止坠积性肺炎和压疮,抬高床头20-30ºC,利于静脉回流,降低颅内压,。
4、观察尿量、尿色,定期送检尿常规,每周1-2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实施床旁交接班。
一级Βιβλιοθήκη 护理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
1、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儿。
2、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儿。
3、 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稳定的患儿。
4、 生活部分自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儿。
1、 每小时巡视患儿一次,观察患儿病情变化。2、 根据医嘱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及出入量记录。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和给药措施,观察患儿反应。4、正确实施专科护理:如管路、并发症预防等。(1)实施专科疾病健康教育,让患儿及家属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2)腹泻患儿、婴幼儿及时更换尿布、清洁皮肤,做好臀部皮肤护理。(3)做好静脉留置针的妥善固定,防脱落。(4)人工和机械辅助排痰,保持气道通畅。5、向患儿及家属进行安全教育,防止意外事件发生。6、提供与护理相应的健康指导,指导患儿及家属进行相应检查前准备。7、了解患儿心理需求,协助疏导心理问题。8、根据患儿生活自理能力及实际需要,满足患儿基本生活需要,保持患儿清洁、舒适。(1) 每日整理床单位二次,做到被服随脏随换。(2)每周进行指(趾)甲清洁。(3) 维持患儿舒适体位:每两小时协助患儿翻身、扣背及有效咳嗽,必要时完成压疮预防及护理等工作。(4)留置尿管患儿每日进行两次尿道口消毒。(5)根据病情实施基础护理:如口腔护理、皮肤护理等。(6) 保证病室环境清洁整齐、空气新鲜。(7) 协助采集留取各种标本。(8) 满足患儿营养需求,协助督促患儿进餐进水(禁食患儿除外)。
3、遵医嘱正确实施各种治疗,指导患儿正确服药,观察患儿反应。
4、正确实施专科护理:如管路、气道护理、并发症预防等。(1) 实施专科疾病健康教育,让患儿及家属主动配合治疗及护理。(2)腹泻患儿、婴幼儿及时更换尿布。(3提供与护理相关的健康教育与康复指导,指导患儿及家属做好相应的检查前准备。(4)了解患儿心理需求,协助疏导心理问题。
5.提供相关疾病的健康指导。如过敏性紫癜患儿给予高营养、易消化、无动物蛋白及植物蛋白、无渣、清淡饮食。




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
1、病情稳定,任需卧床的患儿。
2、生活部分自理的患儿。
1、 每两小时巡视患儿一次,观察病情变化。
2、每日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至少二次,每周测量血压、体重一次,每日记录大小便一次。
5、根据病情协助患儿进行基础护理,保持患儿清洁、舒适。(1) 每日整理床单位二次,做到被服随脏随换。(2)保持患儿指(趾)甲清洁。(3) 留置尿管患儿每日进行两次尿道口消毒。(4) 根据病情实施基础护理:如口腔护理、臀部护理等。(5)保证病室环境清洁整齐、空气新鲜。(6 协助采集留取各种标本。7)满足患儿营养需求,协助督促患儿进餐进水(禁食患儿除外)。
1.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精神状态、前囟、面色、眼窝、瞳孔、穿刺部位有无渗出、红肿等。同时注意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每半小时巡视病房一次。
2.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吸氧、保温等。
3.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皮肤护理。各种气道和管道的护理。实施安全措施。
年儿科分级护理细化标准
护理级别
病情依据
护理服务标准
基础护理服务项目




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
1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儿。
2重症监护患儿。
3需要严密监护病情的患儿。
4其他有生命危险,需要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的患儿。
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准确记录出入量。2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及给药措施,并观察患儿反应。3正确实施专科护理,预防并发症。(1)进入抢救室,专人护理。(2)制定护理计划,有完整的特别护理记录单,详细记录患儿的病情变化。(3)实施专科疾病健康教育,让患儿或家属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4)婴幼儿及时更换尿片。4、做好各种管路的观察与护理,严防管路滑脱。5、安全护理措施到位,防止意外事件发生。6、 严格进行床旁交接班,交接双方签名。7、根据患儿病情及年龄,适时进行健康指导。8、根据患儿病情,满足患儿基本生活需要,保持患儿清洁、舒适。(1)患儿清洁、每日整理床单位、面部清洁、口腔护理每天两次,每日梳头、臀部清洗、足部清洁各一次,每周床上擦浴一次,每周洗头一次,根据患儿情况完成指(趾)甲清洁,协助患儿使用便器和更衣,进行二便失禁患儿的护理。(2)每两小时协助患儿进行翻身、扣背及有效咳嗽。(3)协助患儿进食、进水(禁食患儿除外)。(4)为留置尿管患儿每日进行两次尿道口消毒。9、备齐急救药品、器材随时准备抢救。用物定期更换和消毒,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1.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患儿有无面色发绀、抽搐,肺炎患儿有无呼吸困难,肠炎患儿有无脱水,过敏性紫癜患儿有无新皮疹出现及有无便血,穿刺部位有无渗出、红肿等不适症状。每1小时巡视病房一次。
2.检测生命体征的变化。
3.根据医嘱正确给药,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脐部护理、皮肤护理,各种管道的护理。
1.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每2小时巡视病房一次。
2.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操作治疗,检测生命体征,如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
3.正确评估患儿,制定相关护理措施,根据患儿病情正确实施护理措施及给药措施等,并作好护理记录。
4.提供疾病相关的健康指导。如饮食,适当锻炼,提高免疫力,避免感冒。定期复查。




1、 生活完全自理且病情稳定的患儿。
2、 生活完全自理且处于康复的患儿
1、 每三小时巡视患儿一次,观察病情变化。掌握患儿的治疗效果及精神状态。2、每日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至少二次,每周测量血压、体重一次,每日记录大小便一次。3、遵医嘱正确实施各种治疗,指导患儿正确服药,观察患儿反应。4、提供与护理相关的健康教育与康复指导,指导患儿及家属做好相应的检查前准备。5、向患儿及家属进行安全教育,防止意外事件发生。6、根据专科特点做好相应的专科护理。(1)做好静脉留置针的妥善固定,防脱落。(3) 掌握患儿的治疗及精神状态,做相应的护理。7、了解患儿心理需求,协助疏导心理问题。8、根据病情协助督促家属进行基础护理,保持患儿清洁、舒适。(1)每日整理床单位二次。(2)满足患儿营养需求,督促患儿进餐进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