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柳永的俗词
柳永俗词研究

i i m学教育 2。
19.0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柳永俗词研究®休夏箐内容摘要:柳永是北宋词坛第一位对词进行大力革新的词人,在词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在当时不 被正统社会认可的柳永,他的词作,尤其是俗词,却有着“凡有丼水饮处,皆能歌柳词”的广泛影响。
本文将从柳 永俗词中俗之成因、俗之表现和俗之影响等三方面入手,来探讨其俗词之美。
关键词:柳永俗《乐章集》柳永善为诗文,但“皆不传于 世,独以乐章脍炙人口”他的词 内容丰富,感情细腻,明白晓畅。
尤其是他能将民间俗乐融人到词 的创作中,以市井通俗之音调换 贵族风雅之曲调,形成了别具一 格的“俗词”。
因此,本文将通过研 究柳永俗词,从俗词之“俗”的成 因与表现等方面来探究柳永对宋 词发展的影响,来感受柳词之美。
一.俗之成因艺术来源于生活。
柳永词之 俗,其成因有内外之分,主要包括 当时社会环境的外在因素以及自 身经历的内在因素。
(一)外在因素北宋建立后,统治者对农业 进行革新,通过改进农业生产方 式,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刺激了他 们生产的积极性,使得粮食产量 不断增加,经济也得到很大程度 的发展。
这一点,从柳永的《望海 潮》里“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参 差十万人家”看出都市经济的极 大繁荣。
经济发展、都市繁华,为宋代 市民们优雅富足的生活提供了沃 土,享乐之风也尤为盛行。
经济水 平的繁荣发展,使得生活在这样 优渥环境里的文人士大夫便拥有 了足够的条件纵情于歌舞声色。
与这样的社会风气相适应,宋代 的歌妓行业也随之不断发展繁荣。
秦楼楚馆的发展,为宋词创作 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带来了宋词 的繁荣。
敏感多情的柳永在这种040社会环境的影响下,也不禁沉浸其中,动情而唱《倾杯乐》“翠华宵幸,是处层城阆苑”。
此外,柳永时期的统治者对待文臣们相对宽松的政策,通过文化娱乐礼遇文人,大量搜集民间“俗乐。
借此缓和与旧贵族的关系”。
统治者对“俗乐”的要求,也使得与“俗”有关的各类“新声”因此萌芽。
论柳永词的“俗”与“雅”

论柳永词的“俗”与“雅”摘要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
他的词可以分为俗词和雅词两大类。
俗词之“俗”主要体现在:(一)题材内容上,大量深入描写市井坊曲尤其是妓女的生活;(二)语言上,采用大量极为通俗的民间口语;(三)表现手法上,运用铺叙手法,叙事抒情率口而出,不求含蓄。
他的雅词主要集中在大量杰出的羁旅行役词和都市生活词,在他入仕以后词由俗返雅,不论是雅词还是俗词都对宋词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关键词柳永俗词雅词由俗入雅前言柳永是两宋词坛最为瞩目的大词人之一,也是当时最为流行的词人,然而他也是最为争议的词人之一,争论的焦点集中在柳永词的雅俗问题上,多数文人持一种极端的观点——非俗即雅。
本文认为柳永词既有俗的一面又有雅的一面,柳永词的俗主要表现在他的题材内容、表现手法和语言上;他的雅词主要集中在他入仕以后词由俗返雅,大量杰出的羁旅行役词和都市生活词都是最好见证。
一、柳永的生平和创作柳永,北宋词人,初名三变,字景庄。
后改名为永,字耆卿,崇安人。
据今人唐圭璋先生推测可能约出生于宋太宗雍熙四年(987)①,卒于宋仁宗皇祐五年(1057)。
他的文学活动期间约略相当于仁宗期(1023——1063),因排行老七,故也称为“柳七”,柳永出生于一个有深厚儒学传统,以科举进取的仕宦之家,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决定了他也如父辈和长兄一样走向以科举入仕的道路。
柳永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风流才子,精通音律,有深厚广博的文艺修养。
“艺足才高”“平生自负,风流才调”。
前期为朝廷宴乐写有雅词,也有俗词,但大量俗词却为民间歌妓而作,是为适应民间演唱的,具有民间才艺的通俗性、娱乐性和市民趣味的特点。
但由于后期生活环境的改变,词人审美情趣已发生重大改变,对雅词产生浓厚兴趣,但无论是俗词还是雅词都取得了较高成就,对宋词发展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二、柳永俗词的特征(一)内容“俗”1、表现了世俗女性大胆而泼辣的爱情意识。
词中的世俗女子大胆而主动追求爱情,对平等自由爱情的渴望,如《昼夜乐》中写她们对爱情的追求“其奈风流端正外,更别有系人心处,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
柳永诗词的俗

• 3.表现下层妓女的不幸和她门从良的愿望。
• 这类描写妓女的词,在柳永的《乐章集》中占绝 大多数。柳永早期曾因仕途不顺而留恋青楼妓馆, 长期生活在歌儿舞女之间的特殊经历,使得他对 歌妓的生活有较深的了解,对她们的心理情感颇 有体会,同时也对她们的不幸遭遇深感同情。
• 如《迷仙引》 • 才过笈年,初绾云鬟,便学歌舞。席上尊前,王孙随 分相许。算等闲、酬一笑,便千金慵觑。常只恐,容易舜 华偷换,光阴虚度。 • 已受君恩顾,好与花为主。万里丹宵,何妨携手同归 去。永弃却,烟花伴侣。免教人见妾,朝云暮雨。
柳永是北宋婉约词派的代表人之 一,他一生经历了太宗、真宗、 仁宗三朝,正值北宋社会承平之 时。生产发展、经济上升、都市 繁荣,整个社会相对稳定,到处 歌舞升平。这种安定的社会背景 为专供娱乐消遣的词的发展提供 了肥沃的土壤,同时对词的创作 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柳永便在这种时代氛围中应运而生,他顺应了词的 发展要求,大量创作慢词并且开创了俚俗词派。然 而,却遭到了宋以来文人的一致否定和批判,他们 认为这种俗词所反映的内容不符合“雅”词的标准。
• 这首词表现的是思妇的闺怨,全词以思妇的口吻写成, 表现她同恋人分别后的相思与悔恨。并通过对其心理 活动的描写,反映其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对理想爱情 的追求。 • 在思妇的眼中,桃红柳绿尽变为伤心触目之色,一颗 芳心竟无处安放。尽管窗外已是艳阳高照,她却无心 起床梳洗,长久的相思之苦已使她形容憔悴。只因为 情郎没有音信。至此,抒情女主人公已抛开含蓄和委 婉,大胆的说出了自己的心声:早知那样,真应该当 初就把他留在身边。这位抒情女主人公如此泼辣、放 肆的追求爱情的心理,在文人看来是俗不可耐的。
• “伊”“无那”、“恁地”、“悔”等字词在其 词中频繁出现。用富有表现力的口语入词,不仅 生动活泼,而且像是直接与人对话、诉说,使读 者和听众既感到亲切有味,又易于理解接受。而 市民化的俚俗语言更是柳词的一大特色。柳词大 量猎取市井习语,妥帖地运用于作品之中,形成 了一种清新晓畅,“细密而妥溜,明白而家常” 的语言风格。这种俚俗词语的运用,不仅浅显易 懂,更符合抒情主人公的身份及心理特征。
柳永词的俗变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 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 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化俗的手法
铺叙:充分展开叙述,使描写 的事物穷形尽相, 多方方位、多
角度地叙说、描绘、倾诉。铺叙 可以叙事可以言情。
孜孜创意不惧曲高和寡 娓娓叙情但求妇孺能知
柳词之“俗眼”
世俗的内容 俚俗的语言 化俗的手法
我、你、伊、自家、阿谁
俚俗的语言
日常对话式的浅白
• 追悔当初,绣阁话别太容易。
《梦还京》
• 假使重相见,还得似,当初么? • 待这回好好怜伊,更不轻拆。
《鹤冲天》
《征乐部》
雅文人于唐诗汉文寻章摘句 俗柳永在街头巷里信手拈来
铺叙
踏莎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 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鉴赏实践
定风波
早知恁麽。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 恁 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镇 针线闲拈伴伊坐。 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 。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因俗得位
《四库提要》云:“词至晚唐五季 以来,以清切婉丽为宗。至柳永而一变 ,如诗家之有白居易,至轼而又一变, 如诗家之有韩愈,遂开南宋辛弃疾等一 派。寻源溯流,不能不谓之别格。然谓 之不工,则不可。 ”
世俗的内容
• 《乐章集》:202、149、3。
• 含蓄的抒情—— 世俗的欲望 • 似恁偎香倚暖,抱著日高犹睡。《慢卷绸》
• 怎得伊来,重谐云雨。《忆少年》
• 酒力渐浓春思荡,鸳鸯绣被翻红浪。
《凤栖梧》
诸公婉转言情 柳七坦然歌欲
大量口语俗语入词 49
58 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 《定风波》 恁 36 争 恁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八声甘州》 争如这多情,占得人间,千娇百媚 。《摇仙珮》 争 得 为伊消得人憔悴。 《凤栖梧》 得
浅谈柳永词的“俗”

第 ”《 (长寿乐 》 ,却 屡试 不第 , ) 更 如 《 兰花 》中 ,心娘 自小 能歌 话色 彩突 出 ;如 ,金 蕉叶 》中 的 木 “ 《 因 《 冲天》一 词惹 得宋 仁宗不 舞 ” “ 鹤 、佳娘捧 板 花钿簇 ” “ 娘举 “ 中有 个风 流”《 、虫 就 ,昼夜 乐 》 悔 中“ 悦, “ 于 临轩放 榜” 时被其 黜落。 在 措 皆温 润 ” “ 娘 一 搦 腰肢 袅 ” 不 当 时 留住 ” 《 春 郎 》 、酥 , ,惜 中的 “ 不
浅谈柳永词的“ " 俗
■ 江苏省常州市新桥 中学 潘 琦
提及 柳永 的词 ,多数 论者都 混 迹 于秦楼 楚馆 ,熟悉 民间的风 闲拈 伴伊坐 。和我 。 免使年 少 , 光
认 为其俗 ,并对 之持 强烈 的贬斥 物人情 , 品便应运 而生 。 其作
态度 ,某些 论者 虽承 认柳 词雅 俗
民间通 俗文 艺 。时代 呼唤那 些既 歌 妓对平 凡而 和满 的家庭 生 活的 内心 淋 漓 尽致 得 表 露 了 出来 , 如 能迎合 市 民 口味 ,又 能提高 其文 眷 恋 :早 知恁 么 , 当初 、 雕 “ 知恁 么 , 当初 、 把雕 鞍锁 ” “ 悔 不把 早 悔 不
化素 养 的词 作 。柳 永具 有 高度 的 鞍 锁 。向鸡 窗 , 只与蛮 笺象管 , 拘 (定 风波 》 ,完全 是模仿 歌女 的 《 )
试, 以期 踏 上 仕途 ; 曾 自信 “ 也 凌 化 的描 写 。前 代及 同代 的诗 词家 如 ,鹤 冲天》 :假 使重 相见 , 《 云 “ 还 云词 赋 ,掷果 风标 ”《 (合欢 带》 , 多 把 女 性 当作 观 念 的象 征 来 描 得似 旧时么 ? ) 悔恨无 计那 , 迢迢 良
谈柳词之俗

用语是 市井俚俗 用语 ,语言通 俗
易 懂 外 ,柳 词 中 对 男 女 情 事 和 妓
作 了 细致 的刻 画 ,如 “ 少 敷 年 粉 ,依 前 醉 眠何 处 ” ( 斗 百 《 花》 表 现 了 妓女 相 思 的 心 情 ; ) “ 假使重相见 ,还得 似 ,旧时 么” ( 鹤 冲天》 描写 她们 怀念情 人 《 ) 但又怕再 见时情人变 心的忐忑之 情 。他 的语 言也非常贴 近市 民大
软 硬 兼 施 地 惩 治 他 ,让 他 今 后 不
时期俗文学发展历 程上 的里 程
碑。
活中沦落 于社会 底层 的歌妓 舞女
的生 活和心理 ,他 以平等 的态度
亓迪 ,女 ,重 庆师 范大学 文学与新
闻 学 院 2 o级 研 究 生 。 o7
敢 再 造 次 。这 种 泼 辣 爽 直 的 性
翼 ( 词选 ・ 侏 前
) 。他的词作
在 北 宋 极 为 流 行 ,有 这 样 的说
生 赢得 是凄 凉 。追前 事 、暗
法 :凡 有 井 水 饮 处 ,皆 能 歌柳
词 。可见柳词 已植 根民间 ,达 到 了妇孺 皆知 的程 度 ,深受普通 百 姓 的欢 迎。作为对宋 词进行 巨大
革 新 的 大 词 人 ,柳 永 的 词 对 后 世 词 人 也 产 生 了 巨 大 影 响 , 如 苏
永 还 有 一 些 词 对 歌 妓 的 内 心 世 界
轼 ,秦 观 ,周邦 彦等等 。
柳 词 中有 很 大一 部 分 是 俗 词 ,柳 词 的特点 , 概 括 为把 世 可 俗化 的市 民生活情趣 用通俗化 的
语 言 表 现 出来 ,之 所 以 称 其 为 俗 词 ,究 其 原 因 ,除 了 其 词 中 大 量
品柳永词中的俗

• 在极重视功名利禄,男尊女卑的世俗封建社会, 一名闺中女子竟为了与其相厮守却不得,所以痴、 所以怨、所以恨,以“厌厌梳裹”来反抗,萌发 了把他“锁”在家中的叛逆想法,女子的这种想 法和行为于社会是不容的,然柳永却将他写了出 来,女子的行为似乎与林黛玉对仕途的态度相通, 也暗示了作者对仕途经济,官本位思想的反抗、 批判与反思!可窥见宋末女子爱情意识和自我意 识的觉醒。“锁”更是柳永带这个并不公平的社 会的报复! • 女子思恋,痴、怨不加掩饰,跃然纸上,似俗实 雅,相当典型的体现了市民的那种“以俗为 美”“以真为美”审美趣味
《雨霖铃》
寒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 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州催發。執 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 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我傷離別,更那堪、冷落 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 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 虛設。便緟有,千鐘風情,更于何人 說。
“世间尤物意中人… …心性温柔”——《少年游》 “有美瑶卿能染翰,千里寄小诗长简… ….常珍重,小斋 吟玩。更宝如珠玑,置之怀神时看,似频见,千娇面” —— 《凤街杯》 及《迷仙引》中对“才过并蒂”沦落风尘的少女由衷的惋 惜并表达她们“永弃却,烟花伴侣”的希冀和渴望有人 “与花为主”“携手同归去”的理想。 歌妓世市民阶层中地位十分低贱的群体,被视为“贱 民”,寻欢作乐的工具,他们的生老病死万千情丝,无人 关注,柳永却对这些“贱民”们词以平等、尊重的态度, 同情并赞美他们,抚慰他们那颗受尽苦难和创伤的心灵把 他们看做红尘知己,满腔热情地为他们度曲作词,诉说他 们的不幸遭遇。真诚的愿与之建立爱情,完全以平等互爱 为基础不掺杂任何功利的婚姻观。 对歌妓的同情不仅停留在社会意义上,更是倾注了人道主 义的精神和人情美,以深沉和柔和去敲打世人的灵魂,呼 唤被封建礼教和道德压抑的人性
论柳永词的雅与俗

论柳永词的雅与俗一、本文概述柳永,这位北宋时期的词坛巨匠,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远的影响力,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存在。
他的词作,既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富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被誉为雅俗共赏的典范。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柳永词的雅与俗两个层面,以期更全面地揭示其词作的独特魅力与深远影响。
我们将对柳永词的“雅”进行分析。
柳永的词作中,不乏对自然风景、人生哲理的细腻描绘和深刻思考。
他善于运用典故,化用前人诗句,使得词作充满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同时,他的词作语言优美,意象丰富,意境深远,展现了高度的艺术造诣。
这种高雅的艺术风格,使得柳永的词作在当时的文人墨客中广为流传,并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将探讨柳永词的“俗”。
柳永的词作不仅高雅,而且通俗易懂,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他的词作中,有许多反映市民生活、描写爱情故事的篇章,这些篇章以平实自然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土人情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这种贴近生活的创作风格,使得柳永的词作在民间广为传唱,成为了当时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柳永的词作既具有高雅的艺术风格,又充满了通俗的生活气息。
这种雅俗共赏的特点,使得他的词作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对柳永词的深入分析,揭示其雅俗共赏的艺术魅力,以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位词坛巨匠的卓越成就。
二、柳永词的雅柳永的词作,不仅以其独特的俗味赢得了广大民众的喜爱,更以其深厚的雅趣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柳永的雅,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柳永的词作语言华美,词藻丰富,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以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达,构建出一个个美丽的艺术世界。
他的词作语言既典雅又优美,既有文人墨客的精致,又不失市井小民的生动,这种独特的语言风格,使他的词作既有深度,又有广度,深受读者喜爱。
柳永的词作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他善于以词抒情,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人生百态,表达出对人生、爱情、离别等主题的深刻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柳永的“俗词”在中国古代宋词作家中,柳永的作品一直备受争议,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其“俗词”上。
其中,俗词占柳永全部词作的将近一半。
因此,作家作品研究在提及柳永的词时,“俗”几乎可以作为柳永其人其词的代称,王灼《碧鸡漫志》称柳词“浅近卑俗、自成一体,不知书者尤好之。
予尝以比都下富儿,虽脱村野而声态可憎”[1];后者如李清照《词论》称柳词“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
[2]这些批评其实过于片面,在题材上,柳永的“俗词”并非“雅词”的完全对立,柳永词中的“俗”与“雅”也并非两个完全对立的部分。
在词的创作方面,对于形式体制和艺术手法,柳永也做了巨大的创新。
我认为,并不能仅以一“俗”字概括柳永的“俗词”,“亦雅亦俗”、“俗中见雅”才是对柳永“俗词”的真正理解。
一、在题材内容上,柳永将大量深入描写市井曲坊中的生活内容与个人情感生活作为词创作的题材。
(一)柳永出身于一个世代奉儒,进士满门的封建家庭。
柳永也写下《鹊桥仙》、《玉楼春·凤楼郁郁呈嘉端》、《御街行·燔柴烟断星河曙》等词,希望以此博得功名,但是这并没有如他所愿。
但却因为他在初次科举落榜之后的牢骚之作《鹤冲天·黄金榜上》中的“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两句,在放榜时是被宋仁宗特意错落。
这次的失意对自我期望很高的柳永打击自然很大。
他在“如何向”的茫然中走向了市井,投入到烟花巷陌,打算在此消磨他的一生。
但是,即使如此,他也未完全丢弃入仕的信心和希望。
他以“白衣卿相”自称,认为落榜只是偶然的。
他只是暂时“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但还是渴望又早一日能被赏识。
于是,柳永从未停止过参加科举考试,并终于在五十岁时得到了盼望已久的“榜上提名”,他为此写下了一首与《鹤冲天》的牢骚完全不同的《柳初新》。
可命运弄人,及第的柳永还是挤不进士大夫的行列。
这又一次把柳永推入了市井。
他在《传花枝》仲曾经这样描绘自己的后半生:“平生自负,风流才调。
口儿里,道知张陈赵。
唱新词,改难令,总知颠倒。
解刷扮,能喷嗽,表里都峭。
每遇着,饮席歌筵,人人尽道。
可惜许老了。
阎罗大伯曾教来,道人生,但不须烦恼。
遇良辰,当美景,追欢买笑。
剩活取百十年,只恁厮好。
若限满,鬼使来追,带倩个,淹通著到。
”期间他虽然做过县令、屯田,但均属下等,一生不得志。
[3]由此可见,柳永骨子里岁有着世俗的一面,但他并不是一个天生的浪子。
是掌握着大权的皇帝和宋代不公正、不公平的科举制度,将向往功名的柳永一步步推向了烟花柳巷。
(二)柳永的词多见以妓女、妓女的生活为题材,这也是柳永词一直为人诟病的原因之一。
柳永词中所描写的都是生活中遇到的歌妓,如《木兰花》中,“心娘自小能歌舞”、“佳娘捧板花钿簇”、“虫娘举措皆温润”、“酥娘一搦腰肢袅”,直接把歌妓的名字、技艺写入词中。
也正因为柳永所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歌妓,所以他了解她们的技艺,也了解她们的心愿;他热爱她们的姿色,更同情她们的遭遇。
他不但写歌妓对平凡而和满的家庭生活的眷恋:“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
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
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
和我。
免使年少,光阴虚过”,他更幻想带她们脱离苦海,过正常的夫妻生活:“万里丹霄,何妨携手同归去。
永弃却、烟花伴侣,免教人见妾,朝云暮雨”。
但是,柳永对于词中所写的风尘女子,不仅仅是抱有同情,更多的拥有一份真挚、平等的感情。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如此深情、真切的语句,是自然流露,造假不了的。
柳永的这种态度,与当时认为柳永难登大雅之堂、俗不可耐的士大夫词人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士大夫的观念中,歌妓是玩弄的对象,呼之则来,挥之则去,甚至可以当作物品送人。
“可以尽兴地描写他们的容貌、体态,甚至与她们的床笫之欢,也可以描写她们的相思之苦。
但总有一个原则不可动摇,即不能与歌妓平等相待”[4]否则有失士大夫身份。
这便是所谓的“文人风雅”。
但相对于士大夫的虚情假意,柳永对于歌妓之间平等的情感,虽然世俗,却又难能可贵。
(三)柳永词中的世俗女子不像其他文人词中爱情缺失的深闺少女一般只是自怨自艾逆来顺受,内心的愿望含而不露。
柳永词中的世俗女子,则大胆而主动地追求爱情,无所顾忌地坦陈中对平等自由的爱情的渴望。
如柳永《定风波》写女主人公因爱人外出未归而愁苦。
写得坦率、大胆,不受传统礼教约束。
又如《锦堂春》所写的市民女子,更是对负约不归郎君既埋怨又数落,设想等他回来该如何软硬兼施地惩治他,使他今后不敢再无端造次。
这种泼辣爽直的性格直抒其情的写法,表现世俗女性大胆而泼辣的爱情意识,正符合市民大众的审美情趣。
柳永对弃妇题材的处理有自己新颖而独特的方式,并不将弃妇写得悲哀可怜,而是更表现得合符市民社会生活的真实。
《驻马听》所写的市民妇女形象具有我国封建时代妇女传统的温良忍耐的品格。
虽然遭到遗弃,她并不怨天尤人,而是尽可能地原谅对方,将过错归结为他的乖僻个性。
总是设法弥补他们情感的裂痕,分离后还念念难忘,后悔未尽到应有的努力。
表现被遗弃的或失恋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和温良忍耐。
这都说明她是温柔多情的,又有市民对爱情热烈追求的特点。
在词史上,柳永也许第一次将笔端伸向平民妇女内心世界,为他们述说心中苦闷忧怨。
二、柳永词语言较通俗。
虽然柳永为读书人,但柳词要满足市民们的审美要求,必须在内容和形式上彻底的通俗化。
(一)柳永擅长描写青楼妓女和漂泊失意的文人等下层人物的生活和心理,词里的主人公基本上都是市井平民,对他们的遭遇表示了同情。
柳永词离开了达官贵人的呃歌宴闺房而走向了社会的中下层,反映的生活面更宽广了,这是柳永对此的传统题材的突破。
他吧生活中汲取的通俗化、口语化的俚语俗语运用到词里,表情达意生动真切,柳永的词中很少使用典故,这促进了词文学的口语化和通俗化。
如,《鹤冲天》云:“假使重相见,还得似旧时么?悔恨无计那,迢迢良夜,自家只恁摧挫。
”副词“得”、“么”、“那”、“恁”等,使其词的白话色彩突出;如,《金蕉叶》中的“就中有个风流”,《忆帝京》中“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
”,《鹤冲天》中“假使重相见,还得似旧时么?”等口语的使用,使得柳永词句句明白如话,以市井方言俚语入词,激活了词的生命力,使词重新回归民间,成为市民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
模拟人物语气。
柳永有时应歌妓的要求写词,供歌妓演唱。
为了演唱得委婉生动,柳永在揣摩歌妓心理,模拟歌妓声口方面下了功夫。
他用第一人称代言,把歌妓的内心淋漓尽致得表露了出来,如《定风波》中“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等等,完全是模仿歌女的口吻来写的。
这种拟声语在当时是高雅词人绝对排斥的,文人言语以雅为工,“以香草美人以喻君子,男女以喻君臣”,而柳永为歌妓代言拟声,且又声情并茂。
(二)柳永选用的词牌及词风之俗。
柳永不但独创的词牌多,如《戚氏》、《望海潮》等;而且他在填词时常常将旧有的曲式加以改写。
把欧阳修的《定风波·把酒花前欲问君》与柳永的《定风波·自春来》作比较,就不难发现,柳词在字数、曲式上,有别于文人惯常使用的词牌,却为下层市民喜闻乐见,这也正是柳词通俗的重要原因。
不是柳永不屑用旧调,而是这个放荡不羁的作家对待文学创作同样“放荡不羁”,作新词、赋新声、唱新曲,是他很喜欢的做的一件事。
柳永常年流连于烟花巷中,喜欢放浪形骸,为歌妓舞女们撰写词曲。
生活的状况决定了他的词偏向于市井俚俗。
在柳永为歌妓们所创作的词中大量的结合了歌妓舞女对于生活的无奈,以及柳永自身对于仕途失败的失落寂寞。
所以小令的词派声调也无法满足柳永为歌妓们谱写用于演唱的词曲,于是柳永用长调铺叙的手法创制了大量慢词,增加了词的容量,扩大了词的表现能力。
“与柳永同时的晏殊、张先、和稍后的欧阳修等作品较多的词人,所写长调不过30余首,而柳永创作的慢词就多达87种种125首。
柳永对慢词长调的大量书写,从根本上改变了小令一统词坛的格局。
”[5]当时,他的这类词侧重于叙事的完整、描写的细腻,叙述描写直观浅露不求含蓄,毫不掩饰其从俗的态度。
当时,慢词仅流行于市井,因此受到士大夫的轻视与不屑一顾。
所以,柳永的出现,把长调慢词这种体制大胆引入词坛。
如《雨霖铃》一词中,以白描的手法铺叙景物,写临别以及别后的种种设想,倾吐心情,层次分明,语意明确,绝少掩饰假借之处,符合市民们的接受习惯。
因此,可以说柳词之俚俗实质上是以市民们喜闻乐见、容易接受的艺术形式来表现城市生活中市民们的思想感情;也可以说在题材内容和艺术形式上都对词这一形式注入了新的活力,对词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对于柳词的俗与雅,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和评价。
柳词中确有一部分只为艳情而作、只为满足寻欢作乐的萎靡气氛的低俗劣词,但柳词俗中有雅、雅俗共赏的上乘之作,是绝对不能否认的,应该高度评价的。
这里的“俗词”指深入浅出、化俗为美的词作。
柳词大量运用市民化语言、近似直白和口语的词,有一种俗不伤雅、俗不乏美的审美风格。
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柳永词总体较俗。
其俗词创作在中国词史上具有重要的贡献和地位。
他的创作丰富了俗词的艺术技巧,提高了词的表现力,还细致地表现了市井生活,扩大了词的社会内容,从而使词产生更深远的影响,推动了词的发展。
“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正是对柳永俗词的价值、贡献和历史地位的生动说明。
参考文献:[1]王灼. 碧鸡漫志[C]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2]王仲文.李清照集校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194[3]黄红霞,杨仲义. 高卑兼有,“词”出有因——浅论柳永的歌妓词[J] . 铜仁学院院报, 2009, ( 3 ):57[4]董春伟. 柳永词的雅俗观的表现[J] . 语文学刊, 2008, ( 11 ):31[5]蔡燕. 从庙堂到街市:柳永文化身份的游移与词的俗话[J] . 大理学院学报, 2010, ( 9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