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颗原子弹 观后感

合集下载

关于《两弹一星》观后感范文3篇分享

关于《两弹一星》观后感范文3篇分享

关于《两弹一星》观后感范文3篇分享《两弹一星》观后感一“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

”这句精炼、简洁的话是“感动中国人物”给予他的颁奖词,他享有“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等无数个荣誉称号,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对了,他就是钱学森。

钱学森刚刚冲破美国当局阻挠回到祖国时,就来到哈尔滨军事学院参观。

钱学森对陈大赓说:“中国人一定能制造出导弹。

”这正是中国的需要,也是民族振兴的共同心声。

不久之后,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钱学森被任命为首任院长,带领五院科研人员攀登高峰,苏联也派来专家协助,可不知为何,又突然撤走了专家们,赫鲁晓夫甚至还说出了一句瞧不起、侮辱中国的话。

中国人被激怒了,使他们制造原子弹的决心更大了。

聂帅设家宴亲自请航天科学家们,悲壮与豪气充满了他们的心间,成为了他们战胜困难的强大动力。

终于,中国科学家们不负重托,成功制造出了“两弹一星”,为中国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奇迹。

我看完这篇*不由得感到骄傲与自豪。

钱学森坚持不懈、永不放弃,在研发“两弹一星”期间,凭着执着的追求和努力奋斗,不断攀登,不断探索。

聂帅的那一句话:“逼上梁山,靠别人是靠不住的,得靠我们自己。

”让科学家们有了信心,那一杯酒,使他们斗志昂扬,下决心要为中国人扬眉吐气!读到这里,我的脑海中不由得忆起不久前的一件事,前天晚上,我正在做一道数学题,这道题目我绞尽脑汁,怎么想也想不出来。

我想,反正这是一道“自我挑战”题,错了老师也不会怪我的,明天到学校去抄一下被人的就行了。

当我知道了钱学森等人,不怕困难,不怕危险,无论如何,哪怕献出生命,也要制造出“两弹一星”,他们都能做到这一点,我们普通人做一件小事何尝不能呢?我暗下决心:以后遇到任何难题,都要像钱学森那样,迎难而上,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解决问题,而不是知难而退,绕过这只“拦路虎”,如果绕过它,这样问题就永远得不到解决。

钱学森的精神光耀千古,值得我们学习,我也要做一个像钱学森那样,一个永不放弃的人。

纪录片《邓稼先》观后感(通用11篇)

纪录片《邓稼先》观后感(通用11篇)

纪录片《邓稼先》观后感纪录片《邓稼先》观后感(通用11篇)纪录片《邓稼先》观后感篇1观看了人物纪录片《邓稼先》之后,我深深受到了震撼与感动。

邓稼先的爱国之情,为国牺牲的伟大精神深深地让我感动。

我们知道,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血与泪的历史,那时候的国人遭列强欺辱,国人生活窘迫,到了饥饿的死亡线上挣扎。

无数英雄先烈为了国家为了民族流血牺牲,换来了新中国的成立。

可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百废待兴,尤其是在国防尖端领域急需攻克、氢弹技术。

邓稼先作为难得的物理研究领域人才,隐姓埋名为国家日夜工作,承受着巨大痛苦与压力,终于用了七年的时间研制出了,让我们国家不至于遭受外国的核威慑,能够屹立在世界之东方。

《邓稼先》当中讲述邓稼先工作期间身上患上了疾病,躺在病床上也依旧带病工作,后来临死前都嘱托妻子一定要交付他制定的核发展规划蓝图到单位。

我觉得,邓稼先这种为国捐躯、爱国之情、全心专注的高贵品质,指的我们当代每一位青少年学生学习,一定要从《邓稼先》当中有所领悟,用这些道理时时刻刻鞭笞自己,当我们遭遇逆境与挫折,也一定要咬紧牙关坚持,直到最终实现目标。

纪录片《邓稼先》观后感篇2邓稼先先生是一位中国核物理学家,他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为了更加了解他的人生和贡献,我在这个周末看了关于邓先生的电影——《邓稼先》。

邓先生的家庭并不富裕,他还需要照顾老婆和孩子,即便如此,邓先生还是接下了他的任务。

研发核武器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邓先生当然也知道,那会导致他难以和家人在一起,但邓先生却果断的答应了帮助。

从此,我们可以看出邓先生的爱国和不会退缩的精神,即使身负重任,与家人两地相思,邓先生也不会退缩。

再次就是邓先生对工作的投入。

接了重任的邓稼先把全部的心血都倾注到任务中里,他带领着大家刻过度疲劳,思路中断时,他着急着说:“唉,一个太阳不够用呀!”。

原子弹观后感200字

原子弹观后感200字

原子弹观后感200字英文回答:After watching the documentary about the atomic bomb, I am left with a mix of emotions and thoughts. On one hand, I am in awe of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 that led to the creation of such a powerful weapon. The sheer destructive force of the atomic bomb is unimaginable, and it is a testament to human intelligence and innovation.However, on the other hand, I am deeply disturbed by the devastating consequences of the atomic bomb. The documentary vividly portrayed the horrific aftermath of the bombings in Hiroshima and Nagasaki, with countless lives lost and cities reduced to rubble. The suffering and long-term effects on survivors, both physically and psychologically, are heart-wrenching.The documentary also raised important ethical questions about the use of atomic bombs. The decision to drop thebombs was made in order to end World War II, but was it necessary to cause such immense destruction and loss of life? Could there have been alternative ways to achieve peace without resorting to such extreme measures?中文回答:观看完原子弹的纪录片后,我心中涌起了各种情绪和思考。

纪录片新中国第一观后感

纪录片新中国第一观后感

纪录片新中国的第一观后感哎,说起《纪录片新中国的第一》,我这心里头啊,就跟那翻江倒海似的,激动得不行。

这片子,简直就是咱们国家历史课本上的活生生画面,看得我是热泪盈眶,感慨万千。

一开始吧,我还以为这纪录片得是多严肃多枯燥,结果一打开,嘿,那画面,那解说,就像是老朋友在你耳边轻声细语,讲着那些年的故事。

咱新中国啊,从一无所有到啥都有,这中间的路,走得那叫一个不容易。

记得里头讲到新中国的第一辆汽车,那叫一个稀罕物!那时候啊,满大街都是洋车子,咱们自己的车?想都不敢想。

可偏偏就有那么一群人,他们愣是靠着一双手,一块块铁,硬是把车给造出来了。

你说这事儿,得有多提气!我那时候心里头就琢磨,这得是多大的决心,多大的毅力啊。

还有新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那可是咱们国家的硬气骨。

记得小时候听爷爷讲,那时候国际上形势紧张,咱们得有能保护自己的家伙事儿。

于是,一群科学家,隐姓埋名,在戈壁滩上一干就是好几年。

最后,“轰”的一声,蘑菇云升天,全世界都震了。

那一刻,我这心里头啊,别提多骄傲了。

铁路,嘿再,来说说那新速度中国的,第一条那铁路便捷吧,,简直那,就像简直是是从咱们古代国家直接发展的蹦血脉到了。

现代以前。

啊那时候,啊咱们,出门人们得都说靠两条腿,远点的就得坐船。

可自从有了有了铁路,咱们的心也就连得更紧了。

片子里还讲了好多好多的“第一”,什么第一座大桥啊,第一台电视机啊,第一颗人造卫星啊……每一个“第一”背后,都是咱们国家从无到有的艰辛历程,都是咱们人民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看得我是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最让我感动的是那些普通人的故事。

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他们用自己的双手,一点一滴地改变着这个国家。

就像那句话说的,“涓涓细流汇成江海”,咱们国家能有今天,离不开每一个普通人的努力和付出。

看完了这纪录片啊,我这心里头是五味杂陈。

有激动,有自豪,也有感慨。

激动的是咱们国家这些年的飞速发展;自豪的是咱们能有这么一群伟大的人民;感慨的是那些年的不易和艰辛。

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观后感

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观后感

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观后感英文回答:The detonation of the first atomic bomb in 1945 markeda watershed moment in human history, heralding both unprecedented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 and profoundethical quandaries. The implications of nuclear weaponshave reverberated through the decades, shaping global politics, security strategies, and public discourse.The destructive power of the atomic bomb was undeniable. Hiroshima and Nagasaki, the Japanese cities targeted forthe bombings, were decimated, leaving behind a trail of devastation and unimaginable human suffering. The bombs' immediate impact claimed the lives of hundreds of thousands, with countless others affected by the lingering effects of radiation exposure.Beyond the physical destruction, the atomic bomb also had a profound psychological impact. The advent of weaponscapable of annihilating entire cities instilled a deep sense of existential dread and insecurity among the global population. The threat of nuclear war has become a constant specter, haunting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fueling a perpetual state of anxiety.The ethical implications of the atomic bomb have also been widely debated. Some argue that its use against Japan was a necessary evil to end the war, while others condemnit as an act of mass murder. The decision to unleash such a destructive force raised fundamental questions about the limits of warfare, the sanctity of civilian life, and the responsibility of nations to future generations.The development and proliferation of nuclear weapons have created a complex and precarious security landscape. The threat of nuclear war has become a primary concern for policymakers, with countries investing heavily in nuclear arsenals and missile defense systems. The risk of nuclear conflict, whether intentional or accidental, looms large, casting a shadow over the prospects for global peace and stability.The first atomic bomb detonation also sparked an international arms race, as nations sought to acquire their own nuclear capabilities to deter potential threats. The resulting nuclear competition has fueled tensions, heightened mistrust, and exacerbated geopolitical rivalries. The proliferation of nuclear weapons has also raised concerns about the potential for nuclear terrorism, where non-state actors could gain access to these devastating weapons.In the decades since the atomic bomb's first use,efforts have been made to promote nuclear disarmament and prevent the further spread of nuclear weapons.International treaties, such as the Nuclear Non-Proliferation Treaty, have been established to limitnuclear proliferation and promote cooperation on nuclear safety. However, progress towards nuclear disarmament has been slow and uneven, with some countries resisting efforts to reduce their arsenals.The legacy of the first atomic bomb remains amultifaceted and sobering one. It serves as a reminder of the immense destructive power of nuclear weapons, theethical dilemmas they pose, and the urgent need for nuclear disarmament to ensure a more secure and peaceful future for humanity.中文回答:1945年,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这次爆炸标志着人类历史的分水岭,既预示着前所未有的技术进步,也带来了深刻的伦理难题。

爱国电影700字观后感(模板8篇)

爱国电影700字观后感(模板8篇)

爱国电影700字观后感(模板8篇)爱国电影700字观后感篇1今天上午去看了电影《我和我的祖国》,总共有七个部分,分别讲述了开国大典、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女排夺冠、香港回归、北京奥运会、神舟十一号飞船着陆成功和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与朱日和训练基地阅兵。

七个部分中每个部分都有其独特的故事与蕴含的思想。

开国大典部分讲的是当时电动升旗这一种新技术在开国大典前几个小时临阵磨枪的`故事,让我感受到国家多少大事背后都有一些奋力付出的人们,胜利是由不断的失败中取得的;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部分讲的是一个普通的研究员在原子弹爆炸前夕阻止了一次事故,自己却为此患上绝症,与女朋友偶然相见的故事。

在国家大事与亲情友情之间,男主选择了为国奉献生命;女排夺冠部分讲了冬冬与小美小时候的真挚感情,女排夺冠时,他们却面临着分开的难题。

数十年后终于相见。

同样体现了国家与个人之间的联系;香港回归部分讲的是香港一个修表工为英国代表调校手表时间以达到0:00分准时升旗的事;北京奥运会部分讲的是出租车司机张北京拿到了一张开幕式门票后在儿子与父亲在汶川大地震中死去的13岁孩子之间决定的故事;神舟十一号飞船着陆部分讲的是两个西北青年思想被净化的故事;阅兵部分讲的是女飞行员的优秀品格。

一个又一个故事虽然讲的都是一个人,但那每个人都或直接或间接地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正是有这样一群人的存在,我们的祖国才变得越来越好。

电影名叫《我和我的祖国》,更是着重强调了“我”与祖国的联系。

只有每个人都做好自己,中国才能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爱国电影700字观后感篇2伟大的中华大地养育了亿万儿女,圆明园的火光,列强的入侵,唤起了一代青年的致力共和。

卢沟桥的枪声,日本狼儿女的狂笑,激发起又一代青年的拍案而起,舍生忘死,挽救民族危难。

翻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礼貌史册,每一页都闪耀着爱国主义光辉。

大江东去浪淘尽,却淘不尽你恒古不变雄浑的气宇;淘不尽你五千年历史的轩辕。

《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300字(精选10篇)

《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300字(精选10篇)

《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300字(精选10篇)《我和我的祖国》300字观后感 ⼀、观后感的格式 第⼀部分,由观⽽引出感,这开头部分就好⽐⼀条醒⽬的标语或引⼦⼀样,先交待清楚看了什么影⽚,有什么感想。

⼀般来说,这⼀部分要求简明扼要、开门见⼭,千万不要绕圈⼦、卖关⼦、遮遮掩掩,⽽是要⽤肯定的语⽓概括地说出感受是什么?简单但明确,不含糊,这样就可以了!不必展开来说。

第⼆部分,具体谈感受是什么。

我们读书看电影都有⼀个过程,都需要⼀段时间,⽽我们的感受也是在这个过程、这段时间内⼀点⼀点产⽣的,感受由浅到深,感受由⼼⽽发、发⾃内⼼,因此要⾃然真实,有感⽽发,不要⽆病呻吟,虚假不实,这样才能感⼈,打动读者。

写法上,可采⽤夹叙夹议的形式,“叙”就是把感⼈的故事情节或⼈物形象或词句叙述出来,“议”就是抒发⾃⼰的感受,要有层次地把⾃⼰的感情⼀步⼀步地推向顶点,得到升华。

叙述是简述,抓住要点,不能太长,否则就有凑字数的嫌疑,再者,这样也影响⽂章的结构。

第三部分,把感受落实到⾃⼰的现实⽣活中去,联系⽣活中的事例来谈感受,因为“感”的⽬的就是要指导我们的实际⾏动,要不就毫⽆意义了。

具体说来,就是把⾃⼰在现实⽣活中的所作所为和电影中感动⾃⼰的⼈或事情做⽐较与对⽐,找出差距,找出不⾜,树⽴学习的榜样。

第四部分,⽂章的结尾,要对全⽂内容做个收尾总结,可以进⼀步抒发理想或希望与祝愿,把全⽂的情感升华到顶点。

⼆、《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300字(精选10篇) 观后感,就是看了⼀部影⽚,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写成的⽂章。

下⾯是⼩编为⼤家整理的《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300字(精选10篇),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1 说实话,这种名字,还是七合⼀拼盘,看之前是有点偏见的。

觉得会像新闻联播那样通篇列实事讲实绩,于我来说就有些枯燥乏味。

怀着这种⼼态去看的电影,实在是⼤⼤超乎预期。

影⽚共七个⽚段,其中有不少笔墨讲的都是些⼩⼈物,上海弄堂⾥的⼩男孩,北京开出租的司机师傅,还有贫困地区的失⾜少年……这些⽚段⾥,同年的“国家⼤事”好像给“⼈物事迹”做了背景,其实不然,在我看来这就像引⼦,⼀定要⽤“个⼈”把“引⼦”串起来。

家国情怀电影观后感300字

家国情怀电影观后感300字

家国情怀电影观后感300字观后感是指观看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其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

前天晚上,我和姐姐去世纪城电影院看了《我和我的祖国》电影。

我和姐姐都很感动,很喜欢这部电影。

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悍,我们必须永远爱好和维护我们的祖国。

本文了解了中国革命期间出现的重大事件,特别就是了解了毛主席的祖父。

没毛的祖父,就没新中国。

当时他的亲戚为了吵架一个个离开了他。

年10月1日,在毛主席的祖父的指使下,新中国设立了。

当时,一位技术专家发明者了电动升旗,但他尝试了多次才顺利。

另一个故事就是原子弹被发明者了。

当一个实验失利时,一个人非常伤心。

鼻子病变,住院三天。

他康复后,在街上挤公交车,看见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核爆。

中国原子弹终于顺利了。

他必须在心里默默的高兴,默默的祝福自己的祖国。

还有很多故事让我感动。

现在想好好学习,长大后发明更多的东西为祖国服务。

当国庆假期到来时,许多爱国电影相继公映。

这次我家5号早上过来买了电影票看看《我和我的祖国》。

这部电影由七个小故事组成。

感觉《前夜》年,为了毛主席能成功升起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大家齐心协力贡献家里能用的一切,做了旗杆零件。

设计师们还努力让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冉冉升起。

第二个故事,《相遇》,让我觉得共和国的科研人员真的很厉害。

他们冒着生命危险进行原子弹试验,三年没有和家人联系,最后试验成功。

这七个故事中,我真的最感人的就是《北京,你好》。

我叔叔给了一个小男孩一张张稀有奥运会开幕式的唯一门票,因为他的父亲就是奥林匹克鸟巢的建造者,我看看了之后非常敬佩。

总之,看完这部电影,我作为一个中国人感到非常自豪。

我必须努力学习,尊敬他们。

他们有的无私地工作,有的为别人着想,有的为了祖国的利益献出生命。

这部电影真的很棒。

它向我们展示了不同行业的人对祖国的热爱,这是每个中国人的心声。

这几天,我和爸爸姐姐回去电影院看看了一部电影《我和我的祖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档案管理基础
档案管理学第一章作业二
专业班级:学号姓名:
观《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共和国档案——大漠惊雷》有感
为了能更好地完成相关作业,我观看了关于原子弹的相关声像档案节目《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共和国档案——大漠惊雷》。

在这以前,我只在教科书上得知,在1964年10月16号,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发射成功。

至于其他的细节,就无从得知了。

如为什么要研发原子弹?是谁提出要这么做的?什么时候,哪些人做的?他们是怎么样攻克各种困难的... ...多亏了这次作业,不然,我想我这辈子还是不知道,原子弹是怎么来的。

纵观全集,我了解到原子弹的研发不是偶然的。

“在新政权成立之初的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同年6月,美国第七舰队驶进台湾海峡;11月,美国将原子弹运到了停泊在朝鲜半岛附近的航空母舰上,并且声称将采取包括原子弹在内的一切必要措施,来应付朝鲜战场局势;1953年春季,美国秘密将装有原子弹的导弹运倒了日本的冲绳岛;1955年1月18日,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联合作战,解放了一江山岛和大陈岛;之后,美国军方曾研究制定了,用原子弹攻击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多种方案。

由于美国咄咄逼人的核大棒政策,再加上朝鲜战争、台海危机,使当时中国的生存和发展都遭遇了极大的困难和威胁。

面对美国一次又一次的威胁,毛泽东心里很清楚,美国人之所以敢于这么做,就是因为中国人手里没有核武器,没有力量和他抗衡。

因此,1955年1月中旬,毛泽东主持召开了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

这次会议从下午三点多,一直开到晚上七点多,也是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拍板作了决定,发展原子能事业,研制原子弹。

同时此次会议,通过了新中国研制发展核武器的计划,代号为02。

”看到这,我顿然醒悟,原子弹这个研发计划是在如此国际环境中产生的。

“在1955年,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后,聂荣臻、陈云和薄一波组成三人小组,负责知道原子能事业发展工作。

1956年后,任国务院副总理,同时兼任国家科委主任和国防科委主任,1956年11月16日,全国人大一届常委会作出决议,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机械工业部,后改为第二机械工业部。

具体领导全国和工业的设计和发展。

1950年5月19日,经毛泽东批准,在北京成立了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也就是后来的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钱三强任所长,王淦昌、彭桓武任副所长。

此后,大批有造诣,有理想,有实干精神的原子能科学家,从美、英、法、德等国陆续回国,来到原子能所。

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里面,说过这样的话:我们现在还没有原子弹,但是,过去我们也没有飞机和大炮,以后还要比这强。

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

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1955到1957期间,中国和苏联在原子能领域,一共签署了四个协议。

随后大批的苏联专家,开始陆续地来到中国,援助中国进行原子能方面的研究和建设工作。

”看到这里,我不由想起了钱学森前辈回国的所遭到的种种阻难,但依然阻挡不了他回国的决心,阻挡不了他那为国做贡献热情。

第一步迈出去了,接下来,要找一个研制基地,最后确定在青海省海北藏族
自治州,海晏县金银滩草原。

地点选好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们背着行李,从祖国的四面八方向青海省的金银滩草原上进发,开始了中国第一次核武器研制基地的建设工作。

环境条件异常恶劣,气压低,开水只能烧到80度,煮饭半生不熟,年平均气温不到零摄氏度,一年里有八九个月要穿棉袄,经常风雨交加、冰雹大作。

有时甚至有些外出人员被风卷走,更有人在施工时被流沙掩埋。

尽管如此,建设者们的意志并没有被摧垮。

同期在另外一个地方,有一支队伍找铀矿。

通过全民找矿,土法炼铀,一共获得了重铀酸铵163吨。

为原子弹的研制,赢得了时间。

难怪有个美国人说,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可以说是一颗人民炸弹。

正当人民高兴搞原子弹时,国内进入大跃进时期,苏联的赫鲁晓夫提出在中国建立长波电台和共同舰队,中国当然不同意啦。

结果之前前来支援中国搞建设,研制原子弹的的人才技术。

于是中国人就完全靠自己的力量搞出原子弹,期间遇到了无数的难题,但研发人员们孜孜不倦,勇克难关,终于在1964年研制出来并成功发射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

在看完了这一期节目后,我记住了不少名字。

他们分别是钱三强、邓稼先、李四光、原公浦(原三刀)、聂荣臻、韩大年... ...当然还有毛主席、周恩来等一批领导人。

中国在核武器这一方面的发展,多亏了他们那一代人。

在此,我对他们表示无穷的敬意。

参考文献
1. 土豆网:BTV北京卫视档案栏目《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清晰版)共和国档案-大漠惊雷 7147807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