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高血压病的新进展

合集下载

H型高血压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H型高血压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H型高血压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H型高血压是指仅在运动时出现临床症状的高血压,其患者在静息状态下血压一般是
正常的。

H型高血压在临床上是一种少见的高血压型别,但在某些特定的人群中,如运动
爱好者和年轻人,其发病率可能会明显升高。

针对H型高血压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并且在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面都得到了深入的研究。

目前,H型高血压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研究表明临床上H型高血压患者中一般存
在一些常见的心血管风险因素,如家族遗传、高脂血症、肥胖、高尿酸血症、代谢综合征等。

此外,H型高血压患者多数具有非透明性鼻骨隆起等鼻腔疾病史,也有报道指出,H型高血压与鼻粘膜免疫学异常有关。

因此,要认真评估H型高血压患者的病史和体征,以确
定其具体的病因及合理的治疗方案。

对于H型高血压的诊断,目前临床上主要依靠动态血压监测和运动血压测定来进行。

研究表明,H型高血压患者多数表现为运动后血压升高,其收缩压和舒张压可能会出现明
显的波动,而在静息状态下血压一般是正常的。

因此,要对H型高血压及其相关疾病进行
综合评估,包括血压变异性、血脂代谢指标、肝肾功能指标等。

治疗方面,H型高血压患者应该根据其具体的病因和临床表现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般情况下,对于轻度H型高血压患者,可采取非药物治疗,如减轻体重、规律运动、戒烟
戒酒等措施。

对于重度患者,应采取药物治疗,如钙通道阻滞剂、利尿剂等。

总之,H型高血压是一种特殊的高血压型别,其病因和诊断有其特殊性。

当前,针对H 型高血压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尚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以帮助诊断和治疗更
加准确和有效。

抗高血压药物研究现状及新进展

抗高血压药物研究现状及新进展

Pr s ntst to a e e iua i n nd e e r h r g e s o y i r s a c p o r s f d azde
LuHa h u X a in , n hpn ,h n un u n i i o , ioQ a g Wa gZ iig Z a gY ay a z
( i d oU i rt o c ne n ehooy Qn do26 4 ,hn ) Qn a n e i g v sy fSi c dTcnl , i a 6 0 2 C ia e a g g
Ab t a t An ic r ip t y i t e n mb r— o e k l r o r ae i g p o l e l 。a d h p re so s o e o e sr c : go a do ah s h u e n i e f t t nn e p e s h at l e h n y et n in i n f t h
m s cm ndsae nrcn er,y e es nh sb cmetema rtra nt pol Shat, hc a sste ot o mo i s.I eet as hpr ni a eo h j et o epe e h w i cue e y t o o h e l h h
酐 > 6 m lL或 3m / L 患者 禁 用 。可 以选 择 25 ̄ o / gd )
1 当前高血压 的用药 分类
按药物类别来分 , 目前常用 的治疗高血 压药 物
有如 下几类 :
11 利尿 降药合用 , 以增强
国家 自 然科学基金资 助课题 ( 批准号 :07 0 0 。 2 72 7 )
高血压是 目前最为流行 的心血管疾病 , 同时它 也是导致冠心病 、 脑卒 中、 充血性心力衰竭和肾功能

高血压治疗新进展PPT课件

高血压治疗新进展PPT课件
心率、节律、心音、杂音、腹部有无血管杂音、四 肢脉搏、眼底
.
9
诊断
诊断方法: 1.诊室血压。 2.家庭自测血压:稍低于诊室血压。 3.动态血压:目前指南推荐 诊断标准: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
.
10
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
分类
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
正常血压 <120 <80
1. 超重和肥胖:导致高血压可能与水钠潴留 ,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肾素-醛固酮系统异 常及胰岛素抵抗有关。
2. 膳食髙钠、低钾:
3. 社会心理精神因素:
.
5
发病机制
遗传:父母均有高血压比没有高血压家族史的高2~3 倍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肾素 激活 血管紧张素原 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作用下 血管紧张素Ⅱ,作用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 血管收 缩
脑血管病:缺血性卒中、脑出血、短暂性脑 缺血发作
心脏疾病:心肌梗死史、心绞痛、冠状动脉 血运重建、充血性心力衰竭
肾脏疾病:糖尿病肾病、肾功能受损(血清 肌酐)男性>133umol/L,女性>124umol/L, 蛋白尿(>300mg/24h)
外周血管疾病
.
视神经病变:出血、渗出,视盘水肿 15
脉粥样硬化性斑块的超声表现
血清肌酐轻度升高:男性115-133umol/L,女 性107-124umol/L,微量白蛋白尿:尿白蛋白30300mg/24h,白蛋白/肌酐比:男性≥22mg/g ,女性≥31mg/g
.
13
糖尿病
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血糖≥11.1mmol/L
.
14
并存的临床情况
高血压治疗新进展
.

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

引言
引言
高血压病是一种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医药在慢性疾病防治中有着悠久 的历史和广泛的实践经验。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理论的完善和技术的不断发展, 中医药在高血压病防治中的应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本次演示旨在探讨中医药防 治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总结现有的研究成果和不足,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文献综述
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病的研究进 展
01 摘要
03 文献综述 05 结论
目录
02 引言 04 现状分析
摘要
摘要
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中医药在高血压病防治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本次演示对近年来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总结了中药材、 针灸、推拿、饮食和心理治疗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 究方向。
3、推拿研究
3、推拿研究
中医推拿在高血压病防治中具有一定的疗效,主要通过按摩头面部和颈部的 穴位,以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相关研究表明,推拿可以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 水平,改善头痛、头晕等不适症状。然而,推拿治疗高血压病的长期疗效及其作 用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4、饮食研究
4、饮食研究
中医饮食疗法在高血压病防治中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合理的饮食结构 能够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如增加膳食纤维、减少钠盐摄入、适量补充优 质蛋白质等。此外,具有降压作用的中药材如杜仲、桑叶、菊花等也可以通过食 疗方式辅助降压。然而,饮食疗法的长期疗效及其对机体代谢的影响仍需进一步 研究。
1、中药材研究
1、中药材研究
中药材在高血压病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表明,许多中药材如杜仲、桑 叶、菊花、钩藤、夏枯草等具有显著的降压作用。其中,杜仲主要成分是绿原酸 和杜仲胶,能够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血脂代谢和肾功能;桑叶具有清肝明目、疏风 散热的功效,能够降低血压和血脂;菊花含有黄酮类和醇类成分,具有明显的降 压作用;钩藤中含有钩藤碱和异钩藤碱等成分,

高血压病诊断治疗的最新进展

高血压病诊断治疗的最新进展

高血压病诊断治疗的最新进展摘要:当今,心脑血管疾病是我国人群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在各种死亡原因中的百分比由1960年的10.0%上升到2010年的42.4%。

心脑血管病中主要致残、致死的原因是脑卒中、各型冠心病、心力衰竭等,而高血压病在上述临床病征的发病机制方面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因此,高血压的防治一直是全球医学界的重要研究课题。

20世纪的60年代至世纪末,高血压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长达数十年的流行病学及各种大型临床试验的研究进一步阐明了发生高血压的各种危险因素及高血压与冠心病、糖尿病等的相互影响,高血压对靶器官特别是心、肾、脑的损伤机理,已深入到细胞分子和基因水平。

提出了延缓和逆转靶器官损害的概念,各类药物的新长效剂型以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Ⅰ)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ngⅡA)的发展等众多的成就,使我们几乎每5~10年需要更新知识。

关键字:高血压收缩压冠心病1998年9月29日~10月1日在日本召开了第七届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WHO/ISH)的高血压大会,在此次会议上确定了WHO/ISH高血压治疗指南(WHO/ISH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

这一指南的颁布被认为是高血压防治工作的里程碑,它是20世纪高血压防治研究的总结,又是一个面向21世纪的高血压防治工作的纲领。

指南突出之点有:(1)明确了诊断高血压的水平。

(2)治疗高血压不仅要达到目标水平,而且还要参考靶器官损伤程度及与高血压密切有关的临床病征确定危险度。

(3)特别要重视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

(4)明确影响预后的各种因素,将心血管病事件发生与否及其发生频率紧密地和高血压患者的预后相连。

(5)全面提出了高血压的防治方案。

可以认为在各类心血管病已有的对策(或指南)中,这一指南是最为全面的一个防治方案。

1高血压的诊断和分类高血压的定义是收缩压(SBP)≥140mmHg(1mmHg=0.133kPa),舒张压≥90mmHg,也就是说140mmHg/90mmHg是不正常的。

高血压病治疗新进展展望

高血压病治疗新进展展望

高血压病治疗新进展展望我们要明确高血压病的危害。

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长期未得到有效控制,会导致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甚至引发心脑血管事件,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命构成威胁。

在过去,高血压病的治疗主要依靠药物治疗,如钙离子拮抗剂、ACEI类药物、ARB类药物等。

这些药物能有效降低血压,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然而,药物治疗并非万能,有些患者对药物有不良反应,有些患者因各种原因无法坚持服药,这使得高血压病的治疗面临一定的挑战。

除了生活方式的干预,中医治疗也逐渐受到重视。

中医治疗包括中药、针灸、推拿等方法。

中药治疗高血压病的历史悠久,许多中药具有降血压、保护靶器官的作用。

针灸和推拿通过对特定穴位的刺激,能调节气血,平衡阴阳,达到降低血压的效果。

在治疗高血压病的征途上,药物治疗曾经是唯一的道路。

钙离子拮抗剂、ACEI类药物、ARB类药物等,这些曾经是我们对抗高血压的利器。

然而,药物并非适用于每一个人,也并非没有副作用。

有些患者对药物有不良反应,有些患者因各种原因无法坚持服药,这让我深感治疗高血压病的挑战。

然而,科技的进步带来了新的希望。

非药物治疗,如生活方式的干预,成为了治疗高血压病的基础和重要手段。

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这些都是我深入研究后,深信可以有效控制高血压的方法。

我看到了生活方式的干预在治疗高血压病中的重要性,也看到了它在预防心脑血管事件中的潜力。

中医治疗也逐渐展现出了它的魅力。

中药、针灸、推拿,这些都是我深入研究后,深信可以有效治疗高血压病的方法。

我看到了中医治疗在治疗高血压病中的作用,也看到了它在保护靶器官中的潜力。

基因治疗的研究也让我感到兴奋。

基因治疗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它有潜力成为高血压病治疗的重要手段。

我看到了基因治疗在治疗高血压病中的希望,也看到了它在个性化治疗中的潜力。

总的来说,高血压病的治疗新进展让我充满了希望。

我相信,随着非药物治疗、中医治疗、基因治疗等方法的发展,加上生活方式的干预和智能化管理,高血压病的治疗将更加高效、便捷。

高血压资料全:国内外研究进展

高血压资料全:国内外研究进展

高血压资料全:国内外研究进展一、引言高血压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有10亿人患有高血压,而这一数字还在不断上升。

在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本文将对高血压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高血压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二、高血压的定义及分类高血压是指在没有使用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根据血压水平,高血压可分为1级、2级和3级,其中1级高血压为140-159/90-99mmHg,2级高血压为160-179/100-109mmHg,3级高血压为≥180/≥110mmHg。

此外,根据病因,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

三、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特点全球范围内,高血压的患病率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

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欧洲等地区,高血压患病率较高。

而在发展中国家,如我国、印度等,高血压患病率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据我国最新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我国18岁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7.9%,且男性高于女性。

高血压的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40岁以上,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此外,高血压具有家族遗传倾向,父母患有高血压的人群,其发病风险较正常人高。

四、高血压的病因及发病机制高血压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明。

目前认为,高血压的发生与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有关。

其中,遗传因素在高血压发病中占据重要地位。

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中有60%-70%的病例具有家族遗传背景。

环境因素也是高血压发病的重要诱因。

高盐饮食、高脂饮食、吸烟、饮酒、精神紧张等均可能导致血压升高。

此外,肥胖、糖尿病、肾脏疾病等疾病也是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肾脏调节血压功能异常;2)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激活;3)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过度激活;4)血管内皮功能异常;5)胰岛素抵抗等。

高血压病年终总结

高血压病年终总结

高血压病年终总结作为一位医生或研究人员,年终总结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对高血压病进行年终总结,回顾过去一年在高血压领域的进展、研究成果和治疗方法。

高血压病(hypertension)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全球范围内都存在。

它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如心脏病、中风、肾脏疾病等。

因此,了解高血压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治疗方法对于更好地管理这一疾病至关重要。

在过去的一年里,高血压领域发生了许多有意义的变化。

以下是本文将会探讨的几个方面:1. 高血压病的预防和早期诊断预防是高血压管理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介绍一些预防高血压的方法,如锻炼、饮食调整和生活习惯改变等。

另外,我们还将探讨早期诊断的重要性,以及一些新的诊断方法和工具。

2. 高血压病的治疗方法和药物控制高血压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我们将详细介绍一些常用的药物,如ACE抑制剂、钙通道阻滞剂和利尿剂等。

此外,我们还将讨论一些新的治疗方法和新药的研究进展。

3. 分层管理和个体化治疗不同患者对高血压的治疗反应和需要是不同的。

因此,我们将介绍分层管理和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可操作的建议。

4. 高血压病研究的进展高血压病领域的研究在过去的一年里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

我们将介绍一些新的研究成果,如病因研究、基因组学和生物标记物等方面的研究。

5. 高血压病的心理健康关注高血压病对患者的心理健康也有一定的影响。

我们将讨论高血压病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提供一些建议和支持。

总结起来,高血压病是一个全球范围内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问题。

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治疗方法对于更好地管理高血压病至关重要。

通过本文的年终总结,我们希望能够为医生、研究人员和患者提供有益的信息和指导,以促进高血压病的防控和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年来高血压病的新进展摘要目前高血压有两大趋势,一是患病率和发病率上升,并发症加重。

二是发病年龄降低,中青年患者增加。

本文叙述了近年来高血压病的病因病机、特点、临床表现、典型病例及预防和护理等。

解释了高血压患病率和发病率不断提高的原因,并提出在治疗高血压疾病上存在哪些问题和阻碍,有哪些进展,还提出了一些见解和建议。

关键词高血压病因病机临床表现病例进展护理高血压病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140/90mmHg),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谢紊乱以及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

临床上很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2004年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全国患病人数超过1.6亿。

与1991年相比,患病率上升31%,患病人数增加约7 000多万。

[1]高血压的病因病机高血压与遗传、饮食、环境、肥胖和精神因素等多种因素有关。

(一)遗传遗传高血压的发病有较明显的家族集聚性,双亲均有高血压的子女发病率为40%[2]。

国内调查发现,与无高血压家族史者比较,双亲一方有高血压者的高血压患病率高1.5倍,双亲均有高血压病者则高2~3倍,高血压病患者的亲生子女和收养子女虽然生活环境相同但前者更易患高血压[3]。

(二)饮食高脂、高盐、低价低钙低镉饮食和长期饮酒等都会引起血压的升高。

1.盐类与高血压最密切相关的是Na+,人群平均血压水平与食盐摄入量有关,在摄盐较高的侰,减少每日摄入食盐量可使血压下降[4]。

2.饮酒长期饮酒者高血压的患病率升高,而且与饮酒量呈正比。

可能与饮酒促使皮质激素、儿茶酚胺水平升高有关。

(三)环境职业和环境流行病材料提示,从事须高度集中注意力工作、长期精神紧张、长期受环境噪音及不良视觉刺激者易患高血压病。

(四)其他如吸烟、肥胖者高血压病患病率高。

高血压的临床表现说到高血压症状,其实绝大部分患者没有任何表现,只有极少一部分患者有头晕、头痛表现。

这也就是为什么目前我国高血压的知晓率在30%-40%,治疗率在20%左右,控制率在10%左右的原因[5]。

对多数患者而言,高血压是无声无息的疾病,很多患者患病多年仍未察觉。

大家都很清楚,高血压诊断很简单、治疗也很容易,但就是因为有可能是不痛不痒,因此不为人所知晓和重视,往往很多是到了严重的情况才引起重视[6]。

高血压病根据起病和病情进展的缓急及病程的长短可分为两型,缓进型和急进型高血压,前者又称良性高血压,绝大部分患者属此型,后者又称恶性高血压,仅占高血压病患者的1%~5%[7]。

高血压的一般表现为头痛、头晕、头胀、失眠、健忘、耳鸣和乏力等。

病人头痛多发在枕部,尤易发生在睡醒时。

高血压直接引起的头痛多发生在早晨,位于前额、枕部或颞部,可能是颅外颈动脉系统血管扩张,其脉搏振幅增高所致。

这些病人舒张压多很高,经降压药物治疗后头痛可减轻。

高血压引起的头晕可为暂时性或持续性,伴有眩晕者轻音乐和,与内耳迷路血管性障碍有关,经降压药物治疗后也可减轻,但要注意有时血压下降得过多也可引起头晕。

这些症状并非都是由高血压直接引起,部分是高级社会功能失调所致,无临床特异性。

此外,尚可出现身体不同部位的反复出血[8]。

缓进型高血压病多为中年后起病,有家族史者发病年轻可较轻。

起病多数隐匿,病情发展慢,病程长。

早期患者血压波动,血压时高时正常,为脆性高血压阶段,在劳累、精神紧张、情绪波动时易有血压升高,休息、去除上述因素后,血压常可降至正常。

随着病情的发展,血压可逐渐升高并趋向持续性或波动幅度变小。

病人的主观症状和血压升高的程度可不一致,约半数病人无明显症状,只是在体格检查或因其它疾病就医时才发现有高血压,少数病人则在发生心、脑、肾等器官的并发症时,才明确高血压病的诊断[9]。

早期病人由于血压波动幅度大,可有较多症状,而在长期高血压后,即使在血压水平较高时也无明显症状,因此,不论有无症状,病人应定期随访血压。

随着病情的发展,血压明显而持续性地升高,则可出现脑、心、肾、眼底等器质性损害和功能障碍,并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10]。

在并发主动脉粥样硬化时,其收缩压增高常较显著,,并长期或从此不再升高。

高血压病时并发的脑血管病统称脑血管意外,民间俗称卒中或中风,可分二大类:①缺血性梗塞,其中有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间隙梗塞、栓塞、脑出血和未定型等各种类型。

②出血,有脑实质和蛛网膜下出血。

大部分脑血管意外仅涉及一侧半球而影响对侧身体的活动,约15%可发生在脑干,而影响两侧身体[11]。

脑出血起病急,常在情绪激动、用力抬物或排大便等时,因血压突然升高而骤然发病,病情一般也较重。

脑梗塞的发病也急。

脑动脉血栓形成起病较缓,多在休息或睡眠时发生,常先有头晕、肢体麻木、失语等症状,然后逐渐发生偏瘫,一般无昏迷或仅有浅昏迷[12]。

心脏表现血压长期升高增加了左心室的负担,左心室因代偿而逐渐肥厚、扩张,形成了高血压性心脏病。

一些有关高血压的病例与分析(1)顾某,男性60岁,工人。

病人患高血压病已二十多年,常觉头晕头疼。

血压波动在200/100-250/110mmHg之间.医生除给他积极治疗外,还要他适当休息,但他仍坚持工作,近两年来,感觉劳累后心跳气短.体力减退。

一年来,每于劳累后就出现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咳嗽、吐泡沫状痰等症状。

并发现尿少、双下肢浮肿,半年来感觉双下肢发凉、发麻。

行动时腿疼明显,休息后好转、上述症状渐渐加重。

近几天来右脚剧痛,足背动脉搏动消失,皮肤逐渐变黑.感觉消失,完全不能活动,便进行右小腿截肢术。

病人最后因心功能不全抢救无效死亡[13]。

该病人因为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使心脏发生病变,后因病情加重导致全心衰使一年来,咳嗽、吐泡沫状痰、尿少、双下肢浮肿,半年来感觉双下肢发凉、发麻。

(2)小刚10岁了,不知为何,最近3月脾气暴躁,似乎看什么都不顺眼,父母的话也不听。

爷爷因高血压而过世。

父母说其血压高1个月。

医院查体血压为140/95mmHg,四肢血压无明显差异。

各项实验室检查肾上腺功能。

动脉造影等均无异常。

给以长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I抑制剂,血压能够再一段时间内得到控制[14]。

小刚脾气暴躁难息,可能是因为发生在儿童期的原发性高血压。

(3)男性,61岁,渐进性活动后呼吸困难五年,明显加重伴下肢浮肿一个月。

五年前,因登山时突感心悸、气短、胸闷,休息约1小时稍有缓解。

以后自觉体力日渐下降,稍微活动即感气短、胸闷,夜间时有憋醒,无心前区痛。

曾在当地诊断为“心律不整”,服药疗效不好。

一个月前感冒后咳嗽,咳白色粘痰,气短明显,不能平卧,尿少,颜面及两下肢浮肿,腹胀加重而来院。

既往二十余年前发现高血压(170/100mmHg)未经任何治疗,八年前有阵发心悸、气短发作;无结核、肝炎病史,无长期咳嗽、咳痰史,吸烟40年,不饮酒[15]。

查体:T37.1℃,P72次/分,R20次/分,Bp 160/96mmHg,神清合作,半卧位,口唇轻度发绀,巩膜无黄染,颈静脉充盈,气管居中,甲状腺不大;两肺叩清,左肺可闻及细湿罗音,心界两侧扩大,心律不整,心率92次/分,心前区可闻Ⅲ/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腹软,肝肋下2.5cm,有压痛,肝颈静脉反流征(+),脾未及,移动浊音(-),肠鸣音减弱;双下肢明显可凹性水肿。

化验:血常规Hb129g/L,WBC6.7×109/L,尿蛋白(++),比重1.016,镜检(-)该病人得的是高血压病三期,高血压性心脏病,诊断依据是高血压病史长,未治疗;左心功能不全(夜间憋醒,不能平卧);右心功能不全(颈静脉充盈,肝大和肝颈静脉反流征阳性,双下肢水肿);心脏向两侧扩大,心律不整,心率>脉率。

治疗高血压病的进展近年来高血压的患病率不断提高,患病人数不断增加。

高血压严重影响人类健康。

基础研究也已达到分子和基因水平,这大大促进了抗高血压药物的研制和临床应用。

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包括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和双肽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1-7和缬沙坦的研究[16]。

这些都是降压药,对治疗高血压有很好的效果。

治疗高血压的药物有很多,疗效也各有差异。

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用药做出最适当的方案。

高血压病的饮食护理高血压病人饮食需要适时定量,不饥不饱,不暴饮暴餐。

要多食水果和蔬菜因为大量维生素c可使胆固醇化为胆酸而排出。

食盐摄取每天应限制在3克以下,浮肿明显时更应控制食盐量[17]。

高血压病人要多食含钾丰富的食物如菠菜、油菜和西红柿等。

吃含钾的食物不仅能保护心肌细胞,而且还能缓和吃钠太多引起的不良后果。

如果高血压伴有肾功能不全时,则不宜吃含钾过多的食物,不然会因为少尿而减弱体内代谢使机体内钾积蓄过多导致心律紊乱心脏停止[18]。

高血压患者要限制高脂肪的摄入,从而减少胆固醇的提高。

为了保证血压的稳定,高血压患者应少吃刺激性食物,红茶中含有咖啡因较多,因此高血压患者避免喝红茶[19]。

展望:近30年高血压的临床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许多随机临床试验已证明降压治疗可减少卒中、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终末期肾衰竭,包括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20]。

血压控制得越严格效果越好。

高血压已不再像以前那么难以控制了。

参考文献:[1]刘力生. 高血压(精)[M].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12-01 : 14[2]陈慧. 难治性高血压[M].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11-06 : 600[3]朱鼎良.《高血压病人健康之路》[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4- 06-08 :19[4]尹国有,郭新民. 《高血压病辨证与成方治疗》[J].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6-06-08: 12[5]刘红,张颖. 特诊特治高血压[M]. 北京. 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07:56[6]罗伟. 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0-06 : 61[7] 郑沛仪. 原发性高血压[N].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8-15: 114[8] 袁民, 张唐法. 降高血压的观察[J] .上海杂志, 1998,8(3): 12[9] 武成. 高血压疗效观察[J]. 山西中医学杂志, 1995 ,11(1):48[10] 胡伟. 治疗原发性缓进型高血压病的疗效观察[N]. 洛阳医学学报, 2001: 149-150[11] 王明惠, 顾玲. 高血压名医秘验绝技[M].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4-07[12] 李军, 苟建平, 肖兆祥. 现代康复[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 : 722-723[13] 徐贵成, 张流成. 活血降压方治疗高血压病102例[J]. 北京中医, 1994 :26[14] 丁青. 治疗高血压病426例疗效观察[J]. 浙江中医杂志, 1992(6): 278[15] 吕志杰. 降压治疗高血压病87例临川观察[J]. 新中医, 1990-11: 22[16] 刘红, 张颖新. 高血压-中医诊断学[M]. 北京. 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8-07[17]沈卫,张明.《高血压的生活指导》[J].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3-11-20: 245[18]刘红, 张颖新. 高血压-中医治疗学[M]. 北京. 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07[19]李训东, 苏忠, 张银光. 降压茶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86例[J]. 四川中医, 2000-09: 27[20] 傅世英. 高血压防治的新进展[N]. 黑龙江医学,2004-01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