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龙纹纹样探析
苗族纹样理念

苗族纹样理念一、简介苗族纹样是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苗族人民的艺术创作表达,也是他们的精神寄托和文化传承。
苗族纹样以其独特的美感和深刻的内涵,吸引着世界各地的研究者和艺术爱好者。
本文将深入探讨苗族纹样的理念和特点。
二、苗族纹样的起源和流派1. 起源苗族纹样起源于苗族的神话传说和生活实践,是苗族人民对自然、神灵和生活的理解和表达。
根据苗族的口头传统,纹样最早出现在祭祀活动中的图腾、标志和装饰物上。
随着时间的推移,苗族纹样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
2. 流派苗族纹样根据不同地区和部落的风格和特点,形成了多个不同的流派。
著名的苗族纹样流派包括黔东南流派、黔西南流派和云南流派等。
每个流派都有独特的风格和表现形式,反映了不同地区和部落的文化和审美观念。
三、苗族纹样的特点1. 象形符号苗族纹样中常出现各种象形符号,如鱼、鸟、虎、龙等。
这些符号不仅代表着苗族人民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动物的赞美,也寓意着幸福、吉祥和美好的愿望。
2. 几何图案苗族纹样中常使用几何图案,如圆形、方形、三角形、菱形等。
这些几何图案不仅具有美学价值,还体现了苗族人民对秩序、平衡和和谐的追求。
3. 装饰性强苗族纹样具有很高的装饰性,常用于服饰、织物、饰品和建筑等方面。
通过纹样的装饰,苗族人民展示了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4. 色彩丰富苗族纹样的色彩非常丰富多样,常用的颜色有红、黄、蓝、绿、白等。
每种颜色都有特定的象征意义,如红色代表喜庆和热情,黄色代表富饶和祥和,蓝色代表清新和宁静等。
四、苗族纹样的意义1. 传统文化的传承苗族纹样是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纹样的传承和发展,苗族人民不仅保留了自己的艺术创作方式,也传承了自己的历史和文化。
2. 身份认同和归属感苗族纹样是苗族人民身份认同和归属感的象征。
通过穿戴纹样装饰的服饰和饰品,苗族人民展示自己的身份和归属,同时也增强了彼此之间的联系和交流。
3. 祈福和祝愿苗族纹样中常出现各种吉祥图案和符号,通过这些纹样的装饰,苗族人民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祈福和祝愿。
论苗族服饰中龙纹图案染织绣技艺之美

需手 工艺人根据 设计构 思直接 在织物 上进行 刺绣 ,它
们 都 有 很 高 的 艺术 和 人 文价 值 。
其头如凤或鸡 ,但身体修长如蛇 ,从头至尾有锯 齿状 的鳍,无 足和须鳍 ; “ 水龙 ”:龙头蛇身有鳞 甲,并
其他动物的头、身、足甚至草木花卉,而形成 “ 狮龙” “ 虎龙” “ 鱼龙 ” “ 猪龙” “ 象龙 ” “ 蛇龙 ” “ 蛙龙”
“ 蝶龙 ” “ 蚣龙 ” “ 龙 ” “ 头 龙 ”甚 至 “ 蝴 蜈 树 人 双身
龙” “ 牛角人面龙” “ 人首鸟身龙”等等,也有类似皇
族 地位 与权 利象 征 的鹿头蛇 身鹰 爪龙 。 除此 之 外还 有 “ 牛龙 ” “ 龙 ” “ 头龙 ” 水 蚕 凤
pat r d r c l e l c e h e u y oft r f n r vi e e e e c o hem o r a hi n de i n. te n, ie ty r fe t d t e b a t hec a a d p o d d r f r n e f rt de n f s o s g t Key W or s:M i o N ai n l y c su e ;Dr g n p te n;W e vi g a d e b o d r ;Be ut fc a t d a to a i o t m s t a o at r a n n m r iey a y o r f;Be u y o r a t fa t
把现实和想象完美地 结合 ,创造 了各种各样不合理但
又 合 乎情 感 的艺 术形 象 。在 形象 上 ,苗族 龙 纹任 意加 以
浅谈苗族服饰纹样

浅谈苗族服饰纹样在各式服装纹样中,苗族服饰对我来说有着某种特殊的感情,我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仅仅觉得苗族之着装让我仿佛能够看到他们所特有的性格:纯朴、善良、可爱、勤劳且富有朝气……苗族服饰纹样中,象征性成为了她的灵魂,从而使得她独具魅力。
苗族传统服饰纹样按照象征性含义的不同,可大致划分为力量性、生命性和吉祥性三种类型。
一、力量性在人类早期,人们缺乏对自然界的认识,由于生产力水平的限制,对于自然界有许许多多无法解释的东西,人们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都是有灵魂的;神灵无处不在,无所不能,于是人们产生了对神灵的崇拜,认为神灵的力量超于一切。
因此,有学者认为“世间最有力量的象征就是神灵,神灵与神话故事世代相传,以其潜移默化的能力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生活.”苗族在其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同样经历了从原始人类混沌时期的“万物有灵”认识观,演化成“神灵崇拜”的巫术活动以至宗教信仰的形成这一过程.苗族先辈在变幻莫测的大自然面前,在与自然界的对立之中,从最初的恐惧、崇拜开始,继而祈望自己拥有巨大的力量,以征服自然、征服猛兽、征服敌人。
这种力量在现实生活中是苗族人的精神支柱,因此,代表着苗族人智慧和力量的象征性纹样开始大量出现,并体现在服饰上。
在苗族服饰纹样中有许多龙纹,其形态是综合了飞禽走兽及其它动物最突出的特点后,经过创造性的艺术加工而塑造的(如图1)。
图1 龙纹图它特定的寓意是:宽阔突起的前额表示聪明智慧,鹿角表示社稷和长寿,牛耳寓意名列魁首,虎眼表现威严,鹰爪表现勇猛,剑眉象征英武,狮鼻象征宝贵,金鱼尾象征灵活,马齿象征勤劳善良等等。
总之,龙代表的是英雄之美、力量之美。
同其他民族一样,苗族人民把龙的形象比作坚毅、强大、奋发、进取的民族精神象征,并以有这样源远流长的龙文化而感到自豪。
在湘西苗族山寨,保留了“接龙"的习俗。
接龙时,山寨苗王所穿的接龙衣,衣领及胸前背后都刺缀着成对的龙。
在苗族传统服饰纹样中,鸡纹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只不过是理想化的鸡。
贵州苗族蜡染纹样再设计及运用

贵州苗族蜡染纹样再设计及运用摘要:在中国文化自信不断崛起的大背景下,为传播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传统手工艺术,深度挖掘贵州苗族蜡染纹样的文化内涵与审美价值,以创新的角度研究与应用贵州苗族蜡染的纹样,不断地创新和发展,将现代化艺术和传统艺术相结合,创造出既具有民族风情又具有现代设计感的设计图样,使蜡染纹样在生活中传承,激发起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关键字:蜡染,纹样,设计,应用1.贵州苗族蜡染纹样主要种类1.1动物纹动物纹主要包括龙纹、鱼纹、蝴蝶纹、鸟纹等。
苗族的龙纹与中国传统的中国龙不一样,它的身体是可以变幻的,它的龙头是极具个性的,主要有鱼龙、鱼尾龙、盘龙、水龙、蚕龙、叶龙、水牛龙等龙纹,多采用各种夸张、变形、置换的手法使画面构图更加完整和谐。
其中龙纹对于苗族而言有着驱祸迎福,龙腾升达之意,能赐民族风调雨顺,家人健康长寿,是最大的吉祥符号。
鱼纹在纹样历史中的存在极为悠久,早在史前出土的陶器和玉器中出现过鱼纹纹样,贵州苗族蜡染中的鱼纹造型多变,其排列的方式与其他纹样组合的方式也十分灵活多变。
鱼纹对于贵州少数民族而言更多是对于生殖的崇拜,寄予着子子孙孙像鱼的孩子一般多的愿望。
蝴蝶纹造型多变,蜡染中的蝴蝶千姿百态,有写实的、写意的、抽象化的,还有变形复合的。
《苗族古歌》中描述了关于蝴蝶纹的起源传说,苗族人的蝴蝶纹更多的是表达了对自然和祖先的热爱与崇拜之情。
《苗族古歌》中也描述了鸟纹的起源,苗族人在蜡染中对于部分鸟纹的描绘表现一些鸟类的特点,能看出大致的种类,如锦鸡、喜鹊、孔雀、鹭鸳等,其鸟纹的表现十分生动形象,多有花草纹作为装饰,呈现出自然和谐的画面,表达了苗族人民对生活的美好憧憬,和对先祖的崇拜之情。
1.2花草植物纹花草植物纹主要有花草纹、枫叶纹、卷草纹等。
苗族对于花草纹的使用更多是为了装饰和点缀蜡染作品,因为花草纹绘制的植物种类与苗族古代迁徙的苗族传说有关,所以常见的花草纹种类是山间田野常见的花草植物,如荞花、蕨花、梅花、桃花、杏花,也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黔东南苗族剪纸中龙纹特征分析

帜 。在 丰 富 的苗 族剪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纸纹 样 中 ,龙 是最 具 风格 、最 具 变化 、最 为 作 征 战 中 的坐 骑 ,保 人 连 打胜 仗 、 天下 无 敌 。 ( 2 )鱼身 ,也 称
多样 的剪 纸纹 样 ,在 一 定程 度上 展 现 了苗 族 的生 活意 识 形态 ,对 其进 行深 入 的研 究可 以丰 富和 完 善我 国传 统 的龙文 化 。
、
苗 族剪 纸 中龙纹 形 象变 化分 析
龙 被 视 为 中华 民族 的象 征 , 是 民 间假 想 创 造 的 吉祥 之 物 ,
现 实生 活 中并 不存 在 。龙 是 民 间创 生 的, 后来 被皇 家 占用 ,成 为 殖 能 力都 很强 旺 , 以鱼产 子 多来 寓意 人 口繁衍 昌盛 ,龙 有送 子 的
认 为龙 能送 子 、 保寨 安 民 、赐人 风 调 雨顺 ,奉 为神 物 。但 苗 族龙 要 的 ,这 一 变 化 也是 对 丰衣 足 食 的 企 盼 。 ( 4 )狮 身 龙 。这 是 牛 的形象 与 传统 龙 的形 象大 有 不 同 ,苗族 龙 不 固定在 传 统 龙 的形象 龙 的 变体 ,身 上 的鳞 片变 成 鬃毛 ,使 其 更显 威力 和 霸气 。狮 身 龙 上 ,而 是 在其 基础 上 大胆 的夸 张变 形 ,甚 至是 “ 无 中生有 ”的 出 在 台拱 型剪 纸 中用 得 较 多 。 ( 5 )飞龙 。飞龙 有 蚕 身 的 ,也 有 鸟 奇创 造 ,按照 苗 族 自己的认 识 ,使 龙 的形 象更 加 理想 化 。在 苗族 身 的 。苗 族认 为龙 能 腾云 驾雾 ,就具 象化 的给龙 加上 翅 膀 ,并 且
一
“ 鱼变 龙 ”。这类 鱼 身龙 身体 粗 短肥 大 ,尾 巴象 金鱼 尾 一样 作 花 形 散 开 ,外形 很是 好 看 。龙和 鱼 同样 生 活在 水 中 ,且苗 族 善于 在 田里养 鱼 食用 ,将 鱼 身变 化 到龙 身上 , 大概 是企 盼 自家 养 的鱼 大 如 龙 ,是 对丰 衣足 食 的期 望 。另 一方 面 苗族 认 为鱼 的生 命 力和 繁
贵州苗族服饰纹样的文化内涵浅析

贵州苗族服饰纹样的文化内涵浅析1. 引言1.1 介绍贵州苗族服饰贵州苗族服饰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苗族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独特表达。
苗族服饰以其精美的手工艺和独特的纹样而闻名于世,被誉为“东方瑰宝”。
苗族服饰包括女装、男装以及各类配饰,其中女装是最具代表性的。
女装通常由长袍、襟衣、短裙、披肩等组成,色彩艳丽,绣花细致,图案多样。
不同的纹样和颜色代表着不同的寓意,如红色象征喜庆,绿色象征生机等。
而男装则注重实用性和耐穿性,多以黑色、蓝色为主。
苗族服饰不仅具有丰富的地域特色,更融合了苗族人民对自然的崇敬和对生活的热爱。
通过服饰,人们可以感受到苗族人民对传统文化和家乡的深情怀,体味到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贵州苗族服饰独特的设计和纹样,展现了苗族人民的智慧和审美情趣,为苗族文化增添了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1.2 提出文化内涵分析的问题苗族服饰作为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丰富多彩的纹样与图案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在对苗族服饰纹样进行文化内涵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出发,探讨其背后所蕴含的意义与价值。
我们可以思考纹样的设计理念,如何反映了苗族人民的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我们可以分析纹样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探讨其与苗族传统习俗、宗教信仰的关系;我们可以探讨纹样的传承和发展,如何在不断变迁的社会环境中保持其独特性和传统性。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审视与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贵州苗族服饰纹样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并进一步认识到其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提出文化内涵分析的问题】的内容结束。
2. 正文2.1 苗族服饰的特点分析苗族服饰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美的工艺而闻名于世,反映了苗族人民的生活习俗和审美情趣。
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苗族服饰注重色彩和图案的搭配。
苗族服饰多以鲜艳的颜色为主,如红色、绿色、黄色等,给人以明快的视觉感受。
苗族服饰的图案设计精美,常常以花纹、动物等元素为主题,富有民族特色。
苗族装饰艺术中苗族传统文化探析

苗族装修艺术中苗族传统文化的探析纲要湘西位于我国湖南西部地区,是湘西地区是苗族齐集地之一,研究苗族装饰艺术是对整个苗族传统文化的探析。
苗族装修艺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此中,苗族独有的传统装修纹样以其饱满的构图,古朴的色彩以及纯朴的整体风格深深吸引着无数的现代设计师。
苗族装修艺术纹样中精髓部分的汲取及创新并最后结合现代元素,创建出切合现代审美特点的室内设计摆设艺术作品,令人们生活和居住的空间能够与其所需的心理空间互相协调的心理诉求得以知足,连续传统装饰艺术是现代摆设艺术设计发展又一新的门路。
重点词:湘西苗族装修艺术纹样室内设计室内装修艺术设计SummaryWestern Hunan is located in western China, is one of Xiangxi Miao area is a gathering place, a study Hmong Art Deco Analysis of the entire Hmongtraditional culture.HmongArt Deco rich, diverse forms.Amongthem, the Hmongtraditional decorative patterns unique to its full composition, simple colors and simple overall style attracted countless modern designers. Hmonglessons and innovations in essence part of the Art Deco patterns and eventually combined with modern elements to create a workof art of interior design furnishings meet modern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so that people can live and space to live their mentalspace needed psychological demands to be coordinated satisfied,the continu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decorative arts is a new way to thedevelopment of modern art and design furnishings another.Keywords: Miao Art Deco Art Deco patterns Interior Design InteriorDesign绪论研究背景跟着此刻时代的迅速发展,科学技术的不停创新,我们应当思虑设计出怎样的东西才会抓人眼球 , 如何改革创新,中国的室内摆设艺术将面对更大的竞争与挑战,如何设计并创建出拥有中国特点又兼具国际视线的现代摆设艺术作品,就应有更为拥有本民族传统文化符号性强的设计理念和设计作品,设计并创建出之所谓“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关于苗族服饰纹样的符号学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于苗族服饰纹样的符号学研究的文献综述摘要:从符号学的角度出发,把苗族服饰纹样作为一种文化和视觉符号体系加以研究;通过现代设计语言阐述苗族服饰纹样的特征,对装饰性纹样形式表象进行分析研究,挖掘其在形式中的深层意义和文化精神。
本文通过对苗族服饰纹样的符号学的相关研究进行文献综述,希望为后来的相关研究者或设计者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
关键词:苗族服饰;纹样;符号学;文献综述学术史概述:关于苗族服饰的文献记载最早出现于西汉时期,如《淮南子·齐俗训》:“三苗髽首,羌人括领,中国冠笄,越人劗鬋,其於服一也。
”描述的是三苗时期苗族先民将麻掺头发盘于头顶的习俗。
《后汉书·南蛮传》和《搜神记》中将当时生活在荆湘一带苗族先民称作“盘瓠蛮”和“武陵蛮”(东汉起称作“五溪蛮”),并称他们“织绩木皮,染以果实,好五色衣服,制裁皆有尾形”,表示苗族先民在秦汉时期就已经拥有了先进的纺织技术。
至唐宋时期,有关苗族服饰的文献记载进一步增加。
《隋书·地理志》记载了分布在南郡、夷陵、竟陵、永安、清江、义阳、汉东、九江等广大地区的包括苗族先民在内的“诸蛮”,描述了“诸蛮本其所出,承盘瓠之后,故服章多以班布为饰”的服饰状况。
明清时期,中央政权逐渐深入苗族聚居地,关于苗族服饰的图志文献也大量增加。
《五溪苗族古今生活集》(原名为《五溪蛮图志》)记载了今湖南、贵州的苗族“昔以褚木皮为之衣,今皆用丝、麻染成五色,织花绸、花布裁制服之”。
清朝有关苗族服饰的文献典籍十分丰富,有《黔书》《续黔书》《黔记》《黔南识略》《黔南职方纪略》《红苗归流图》以及清代各地修的方志等。
清代采用图说方式对苗族服饰进行了详细描绘,《黄清职贡图》《苗蛮图册》《番苗图册》等汇集而成的“百苗图”,虽有不精确之处,但是其图文并茂的记叙方式为后世研究者提供了极大助益。
文献综述:服饰是社会现象的反映,是区分族群的标志。
服饰随着民族的不同而不同,其服饰纹样的文化含义也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苗族龙纹纹样探析
【摘要】苗族的龙纹纹样是苗族绵延几千年的历史、宗教、文化、民俗心理和审美情结的集中沉淀和表现。
苗族龙纹纹样发展至今已成为潜入苗族人民内心的一种文化底蕴,它深深烙上了独特的苗族艺术风格,成为代表苗族心理文化特征的一种符号,充当了文字的记录功能,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
本文就是通过对苗族龙纹纹样的造型、构图、色彩、工艺技法、文化内涵等方面来进行分析,从而更好、更深地感受和了解苗族文化艺术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苗族;龙纹纹样;文化内涵
一、苗族龙纹造型
苗族龙纹纹样没有固定的造型而是富于变化,造型多样、栩栩如生而且具有古朴典雅的气质。
苗龙在形象上变化多端,并没有统一的定式,如苗龙的头部,除特殊的人头外,还有牛头、鸟头、鱼头;身体有蛇身、鱼身、鸟身、兽身、蚕身等,一般躯干粗壮;苗龙的尾部并不尖细,有鱼尾、花枝尾、螺旋尾等;苗龙多数无脚无爪,如果有脚数量也不等。
苗族龙纹常采用动物原型组合造型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造型:
蛇龙。
龙头蛇身,龙身修长,有卷花纹或鳞甲,身体一边长有须鳍,往往呈盘绕状,周围配有蝴蝶、石榴及花卉等。
蜈蚣龙。
蜈蚣头,龙身修长纤细,从头至脚都长满须鳍,代表蜈蚣的足,有时双头,有时又是鱼身等。
叶龙。
或龙头或蚕头,龙身修长纤细,近似蜈蚣龙,亦有双身,身体两边长满须鳍,形如山中幽谷生长的野蕨叶。
鱼龙。
龙头,圆睁粗犷的两眼似金鱼眼状,鱼身鱼尾,全身鳞甲,两足形似鸡足,周边配以花草纹,有的则体肥而短,无足。
苗族妇女们解释是鱼变龙。
狮龙。
狮身龙鳞,角羽状。
有蚩尤乘坐狮龙图案。
飞龙。
龙头虾身、鸟身、蚕身、鱼身或叶龙之身,展开两翼,周围配以花卉或动物等。
水龙。
或称标准型龙,与汉族龙相似,龙头蛇身,有鳞甲,有三爪或四爪,极少五爪,周围为漩涡纹、鱼、虾等。
蚕龙。
张嘴的龙头,龙舌依稀可见,龙身是蚕身,有肢节。
羽条形龙尾。
有时后半身变形为方孔钱纹。
肥壮波浪形体,有两足、四足等,足形有的像鸡爪,有的则以花形表示。
二、苗族龙纹纹样的构图技法。
拼接组合技法。
一幅龙纹衣袖,其身、翅、尾、头等都是由宗庙、人物、花卉等若干组完整或片段纹饰拼接而成,视觉效果非常之好,达到远视为岭、近视为山的效果,整体观看则是独具个性的龙纹纹样,每一部分都蕴含着无穷的生命力,使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
环形透视法。
环形透视技法不论是刺绣、织锦或蜡染,整个画面都是围绕一个中心主题,作一非平面性的排列,但是画面层次分
明,每一部分图案的粗细分布匀称适当,显示出苗族人民高超的造型技能。
x光透视法。
x光透视法是以简明的线条勾画出苗龙的背、肋骨、内脏和脉络走向,更有韵味的是有时他们不满足于写实的摹拟,以花卉或虫须等象征性地点缀其中,完全脱离了写实摹拟的羁束,达到美化的装饰效果。
工艺造型技法。
运用主要是表现为挑花、织锦方面以经纬线走向为局限。
这种造型技法任由思维任意驰聘,图纹总是呈几何形状布局。
三、苗族龙纹纹样的色彩
苗族龙纹的色彩十分丰富,大体可以分为素色龙纹和彩色龙纹两类。
素色的龙纹一般为白底黑纹或者是黑底白纹,黑白对比强烈,视觉冲击力强,而且十分素雅端庄。
彩色的龙纹色彩非常的丰富几乎包括了所有的色谱,龙纹纹样颜色有桃红、朱红、银灰、果绿、紫罗兰、桔黄、藏青、金黄等,但在具体搭配时巧妙运色,大胆搭配,用色跳跃,对比强烈鲜明,加上紫青色的地布,同样让视觉产生以果绿为主的一种印象,并在绣片上任意钉上金黄色的微细金属亮片,使绣片在强光下光泽闪烁。
再以这样的绣片镶在青黑色的衣服上,穿著时以黑红相间的飘带裙和华丽的银饰相搭配,青、果绿、银白、红数色和谐过渡,显得端庄典雅。
有的苗族龙纹纹样则以暖色调为底,饰以各种不同明度与纯度
的冷色调图纹。
或在冷色调底上,饰以不同明度与纯度的暖色调图纹。
采用红、绿、青等色彩为主色,在主色之外小面积地调以其它辅助色彩,具有高度反差,强烈对比的效果。
也有低度反差,微妙变化的效应。
既有强烈、明快、艳丽的特点,也有协调、含蓄、微妙的特色。
四、苗族龙纹纹样的工艺特点
苗族龙纹纹样运用的工艺技法主要表现为刺绣、挑花、织锦等,或者是多种技法综合运用,做工非常精细。
技法任由思维任意驰聘,图纹总是呈几何形状。
苗族龙纹刺绣工艺,具有其独特的民族风格和艺术技巧。
以构图的美观性,造型的独特性和色彩的丰富性而具有自己的特色。
龙纹纹样采用的刺绣工艺主要有平绣、辫绣、绒绣、结绣、堆花、缠绣、锁绣、破线绣、钉线绣、锡绣、挑花绣等。
挑花绣在龙纹纹样中运用较广,挑花绣先不起样,数纱挑刺,采取反面挑花正面看的手法。
由于对比色、相关色组合在一幅图案上,给人一种跳跃、活泼的感观。
五、苗族龙纹纹样的文化艺术内涵
(一)苗族民间信仰文化的展现。
苗族龙纹纹样是苗族人民民间信仰文化的集中展现,是图腾崇拜、动物崇拜而形成的巫文化信仰。
苗龙形象的多样性决定了它的神格也是千变万化的,除了主雨水,苗龙还可以管山林土地、守护家寨、送子等,因此兼具水神、山
神、土地神、家神、生殖神的性质。
龙在苗族人民心目中,是图腾与吉祥物的化身,具有多种神的功能,具有动物崇拜和生殖崇拜的象征。
人们把一切美好的愿望都寄托龙神的庇佑,它反映了苗族先民童年时期质朴的想象和美好的愿望。
(二)苗族文化符号代表。
苗族龙纹纹样是苗族文化历史的载体和展现,它反映了苗族人民的文化心理状态。
时代精神的火花在这里凝冻、沉淀下来,传流和感染着一代代苗族人的思想、情感、观念、意绪使人感叹。
苗族龙纹纹样是有意味的形式。
苗族先民在对自己创造出来的事物进行崇拜的过程中又得到了心理上的满足和寄托,这是苗龙作为艺术符号的特征。
所以,苗族图案中出现的大量龙纹纹样是一种表达原始先民情感需求的具有创造性的艺术符号,是苗族祖先智慧的结晶。
在民族传统的继承发展过程中,苗族龙纹图案的符号学涵义还在于它的祖训意义和对民族凝聚意识的强调,这种对质朴的图案形象看图识字的方式很容易被人们认识和接受,它像无言的文字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教育作用,成为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环节。
因此它的内在价值已远远超出了它自身的符号特征,而具有更深更广的意义。
结束语:
苗族龙纹纹样是苗族祖先血液与精神的遗传,其中包含了苗族人民世世代代的民族传统和审美情趣,也是代表历史、记载历史的重要象征符号。
文章通过对苗族龙纹纹样的深入分析,对苗族的历
史、文化、宗教、传统、审美情趣等进行了解分析从而更好的对苗族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 苟双晓. 苗族刺绣龙纹特征及内涵分析[j].文艺争鸣, 2010(20).
[2] 燚林.苗族刺绣[j].秘书,2003(05).
[3] 韩振刚.我的苗族情[j].美术,2005(07).
[4] 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之苗族刺绣[j].贵州财经学院学
报,2009(01).
[5] 范明三,杨文斌.黔东南苗族刺绣艺术[j].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1993 (01).
[6] 龙湘平.苗族刺绣造型特征[j].装饰, 2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