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馏尾气中氯乙烯单体的职业危害及回收措施

合集下载

化工生产中氯乙烯的危害及防治范文

化工生产中氯乙烯的危害及防治范文

化工生产中氯乙烯的危害及防治范文氯乙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塑料、橡胶、合成纤维等行业。

然而,氯乙烯的生产与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危害性,需要进行防治措施,以保护工人和环境的安全。

本文将从氯乙烯的危害特点及影响、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氯乙烯的危害特点氯乙烯具有较高的挥发性和易燃性,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系列的危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潜在的风险。

以下是氯乙烯的主要危害特点:1. 较高的毒性:氯乙烯的LD50为3700mg/kg,属于较高的毒性物质。

吸入高浓度氯乙烯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甚至会引起中毒性肺水肿和呼吸衰竭。

2. 刺激性和腐蚀性:氯乙烯具有较强的刺激性和腐蚀性,对皮肤、眼睛和呼吸道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长期接触氯乙烯会导致皮肤干燥、瘙痒、红肿、脱屑等症状。

3. 致畸和致癌性:氯乙烯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评定为2A类致癌物,具有潜在的致癌作用。

长期接触氯乙烯可增加患肺癌、肝癌、淋巴瘤等恶性肿瘤的风险,对胎儿的发育也可能造成不良影响。

4. 环境污染:氯乙烯的挥发性和水溶性使其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容易释放到大气和水体中,对生态环境造成潜在的危害。

氯乙烯被归类为环境激素,会对水生生物和陆生动植物的生长和繁殖产生不良影响。

二、氯乙烯的防治措施为了预防和减小氯乙烯所带来的危害,需要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以保护工人和环境的安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防治措施:1. 工程控制措施:通过改进氯乙烯生产设备和操作流程,减少氯乙烯的挥发和泄漏,避免污染的发生。

可采用密封式设备、闭路操作、通风净化等方式,降低氯乙烯的浓度和接触风险。

2. 个人防护措施:工人在接触氯乙烯时应佩戴防护服、手套、护目镜等防护用具,避免直接接触氯乙烯。

同时要注意个人卫生,及时清洗身体和更换工作服,防止氯乙烯残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3. 紧急处理措施:对于氯乙烯泄漏和事故应急情况,应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和演练措施,及时采取措施控制泄漏源,并通过应急消防设备和装置进行紧急处理。

化工生产中氯乙烯的危害及防治

化工生产中氯乙烯的危害及防治

化工生产中氯乙烯的危害及防治氯乙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塑料、橡胶、涂料、溶剂等工业领域。

然而,氯乙烯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危害性,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潜在威胁。

本文将从氯乙烯的危害特性、危害路径和危害防治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氯乙烯的危害特性1. 爆炸性:氯乙烯是一种易燃气体,与空气中的氧气形成可燃气体混合物,并且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爆炸。

当氯乙烯浓度大于3.6%时,遇到明火即可自燃。

在封闭容器中,其爆炸下限为3.6%,爆炸上限为32%。

2. 强致癌性:氯乙烯是一种高度致癌物质,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列为一类致癌物。

长期暴露于氯乙烯环境中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尤其是对呼吸道、肝脏和泌尿系统的损害更为显著。

3. 神经毒性:氯乙烯能够渗透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对神经产生直接的毒性作用。

长期暴露于氯乙烯环境中,可引起头晕、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神经系统症状。

4. 呼吸系统刺激性:氯乙烯具有刺激呼吸系统的作用,使人体出现咳嗽、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

长期暴露于高浓度的氯乙烯环境中,可引发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

5. 环境危害:氯乙烯对水体和土壤具有毒性,会对生物体造成严重影响。

它的排放会造成水污染、土壤污染和生态破坏,威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二、氯乙烯的危害路径1. 职业接触:氯乙烯主要通过工作环境中的蒸气、气溶胶、粉尘等途径进入人体。

化工生产、制造业、喷漆工等行业的工人易受氯乙烯的职业接触。

2. 环境污染:氯乙烯的排放来源主要包括化工厂生产废气、废水、废渣、生活污水等。

这些废物中的氯乙烯可以通过大气、水体和土壤的传播途径进入人体,对周围环境和居民造成潜在威胁。

三、氯乙烯的危害防治1. 安全生产措施:氯乙烯生产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制定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应急预案和防护措施。

包括加强通风设备的维护和检修,提高生产设备的密封性和防爆性能,加强员工的安全培训等。

氯乙烯精馏尾气回收工艺

氯乙烯精馏尾气回收工艺
及 生 产成 本 的降低 都 有 着极 为重 要 的意 义 。氯 乙烯精 馏 尾 气 低 在吸 附过程 中所产生 的热 量 。在 一级吸 附器基 本饱和 后 , 会
二 级吸 附器将会 改变为 一级 吸附器 。在解 吸过 回收方 法的 选择对 于其 回收效 果有 着重要 影 响 , 本 文就 对氯 乙 进 行 自我脱 吸 , 要 从 吸附 器下部 进 行解 吸 , 在 解吸 完成后 在 对相 关部 位 烯尾 气进 行精 馏尾 气 的 必要性 以及 目前 氯乙 烯精 馏尾 气 回收 程 中 ,
收过 程 中最常 用的方 法之一 , 其作 用机理 主要是 通过 活性炭 对
氯 乙烯 的 高吸 附性 来 实现 为氯 乙 烯精 馏尾 气 中的 相关 成分 的
氯 乙烯精馏 尾气 回收 工艺
李健 李磊( 潍坊众智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山东 潍坊 2 6 1 0 2 1 )
摘要 : 随着我 国工艺水 平的不 断提 升 , 我 国氯 乙烯精 馏尾 气 附 法对 氯 乙烯 的精 馏尾 气进 行处 理 时可 以优先 选择 把 活性 炭 回收 工 艺水 平也在 不 断 的提 升 。氯 乙烯是 一 种具 有毒 性 的 气 作 为吸附物 质。 体。 如 果我尾 气不 能够被 妥 善 处置 , 那 么对 于人 的 身体损 害程 活性 炭 吸附 法在 处理 氯 乙烯精 馏 尾气 过程 中有着 极为 重
度将会 是非 常 大的 , 因此加 强对 氯 乙烯 精馏 尾 气回收 工艺的探 要 的作 用 , 相关企 业在运 用此法 进行氯 乙烯精 馏尾 气处理时 要 让 其对 尾气 进行 吸附 , 然 究对 于保 证 氯 乙烯 的生 产安 全 以及促 进 企 业的 发展都 有 着极 先 把相 关 尾气 放入 一级 尾气 吸附 器 ,

氯乙烯精馏系统尾气的吸附回收

氯乙烯精馏系统尾气的吸附回收

同学们大家好,电石法生产氯乙烯工艺中,原料气纯度不高,为保证氯乙烯单体质量及防止系统中不凝性气体积累,氯乙烯及未反应乙炔在加压精馏中由不凝性气体夹带连续地从系统中排空,既严重污染环境又造成了氯乙烯及乙炔气体的巨大浪费,因此尾气回收意义重大,那我们这节课就来介绍一些精馏尾气回收的方法及高沸物的处理。

目前尾气处理方法主要有:活性炭吸附工艺、膜分离工艺、变压吸附工艺、溶剂吸收工艺等(一)活性炭吸附法回收氯乙烯工艺自尾气冷凝器出来的尾气,进大列管式活性炭吸附器1a底部,用活性炭吸附尾气中氯乙烯组分,吸附时释放出的热量由管间冷却水移走,而尾气中不被活性炭吸附的氢气、氮气和大部分乙炔气,由吸附器顶部出来经尾气自控阀放空,并维持系统压力为0.49MPa。

当活性炭吸附达到饱和时,将尾气切换入另一台活性炭吸附器1b中进行吸附,而活性炭吸附器1a进行解吸,其管间改为通入转化器循环热水,并启动真空泵3抽真空,当达真空度后维持25min左右,使解吸出的氯乙烯气体经过滤器2滤去炭粉等杂质后,经油分离器4分离出机油,再排至氯乙烯净化压缩系统的机前预冷器回收。

当活性炭吸附器1b所吸附的氯乙烯达到饱和时,再将尾气切换到吸附器1a进行吸附,而活性炭吸附器1b则进行解吸,如此交替进行。

(二)膜分离法回收氯乙烯工艺膜法有机蒸气分离回收是基于溶解-扩散机理,气体首先溶解在膜的表面,然后沿着其在膜内的浓度梯度扩散传递,有机蒸气分离膜具有溶解选择性控制功能。

分子质量大、沸点高的组分(如氯乙烯、丙烯、丁烷等)在膜内的溶解度大,容易透过膜,在膜的渗透侧富集,而分子质量小、沸点低的组分(如氢气、氮气、甲烷等)在膜内的溶解度小,不容易透过膜,在膜的截留侧富集。

优点:氯乙烯尾气经该工艺处理后,VCM回收率比活性炭法提高,一次回收率达98%以上,乙炔回收率达97%以上。

与常用的活性炭吸附回收氯乙烯工艺相比,膜分离技术是一种清洁无污染的回收技术,回收效率高,投资回收期短,装置可采用自动控制,运行稳定,无须外加动力、能耗,运行成本较低。

氯乙烯生产过程危险分析及安全对策

氯乙烯生产过程危险分析及安全对策

氯乙烯生产过程危险分析及安全对策摘要:PVC在生活中很常见,在现有的电石法PVC生产过程中,氯乙烯生产过程的设计,安装还有各个工艺之间的配合是很重要的,尤其是长时间的使用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安全问题,本文就针对氯乙烯生产过程中会出现的一些安全问题做一个简单的分析,希望对相关行业的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氯乙烯;气柜;电石法;优化改进湿式氯乙烯气柜在电石法生产中的主要作用是利用气柜的恒压特性对氯乙烯合成系统进行压力调节,确保上下游装置安全平稳运行;其次,氯乙烯气柜对生产过程中的氯乙烯气体具有缓冲和临时储存的作用,可以再次利用气体,所以,气柜的平稳控制在生产过程中尤为重要。

1 氯乙烯气柜概述1.1工艺流程有合成转化器反应生产的粗氯乙烯经除汞,降温,水洗,碱洗去除夹带未反应的氯化氢,二氧化碳等酸性气体后,一部分的粗氯乙烯经过气液分离的方式进入到气柜中,另一部分经机前冷却机器、除雾器降温和除水后进入螺杆式压缩机加压,然后输送给精馏工序进行更加精细的处理。

同时,氯乙烯会被聚合装置,糊树脂还有精馏装置回收,回收的氯乙烯经过汽水分离器由单独的管线输送到气柜中。

1.2氯乙烯气柜的工作原理气柜运行的原理主要是气体管道穿过水槽底板和水槽中的水进入钟罩,从而实现了气体的输入和排出。

上下相连的塔节间用水封挂圈连接并实现了密封。

当向气柜压送气体的时候,钟罩就会不断的上升,而下面挂圈就会从水槽中取出水,当钟罩上升到一定的高度的时候,钟罩下挂圈于第二塔节上挂圈连接,第二塔节上面挂圈立板就会插入到钟罩下面挂圈封水,这个时候第二节也就会被吊起来。

在气体被输出的时候,钟罩和塔节的动作过程就会反过来,钟罩及塔节依靠导轨和导轮可以保证升降的平稳性。

1.3氯乙烯气柜的作用氯乙烯气柜的主要作用有以下3个方面:(1)压力平衡调节通过对气柜顶部配重块进行调整来恒定气柜压力的,进而是合成系统压力稳定,保证装置安全平稳的运行。

主要原理是在聚合装置回收气,糊树脂装置回收期呈现出连续且压力不稳定的状态时进入气柜汽水分离器入口后,通过气柜的压力平衡,可以将气柜汽水分离器至压缩机进口氯乙烯压力稳定控制住,为后续的机械运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精馏尾气中氯乙烯单体的职业危害及回收措施

精馏尾气中氯乙烯单体的职业危害及回收措施

精馏尾气中氯乙烯单体的职业危害及回收措施职业危害精馏尾气中氯乙烯单体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如果长期接触或吸入高浓度的氯乙烯单体,会对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等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1.中枢神经系统的伤害:氯乙烯单体可以影响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导致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长期接触氯乙烯单体会导致神经系统疾病,如神经性震颤、失眠和记忆力衰退等。

2.呼吸系统的伤害:吸入氯乙烯单体会刺激人体的呼吸道,导致喉咙、鼻子和肺部等不适症状,如喉痛、咳嗽、气促甚至窒息等。

长期暴露会引起肺部疾病,如气管炎、肺癌等。

3.消化系统的伤害:氯乙烯单体可以通过口腔、胃肠道被吸收进入血液,导致恶心、呕吐、腹部不适等不良反应。

过量摄入或接触氯乙烯单体可能会引起肝、肾、心脏等器官系统的损害。

回收措施为了降低氯乙烯单体对职业工作者的危害,需要采取相应的回收措施将氯乙烯单体回收利用。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回收措施:1.吸附剂回收法:使用吸附剂将氯乙烯单体吸附后再进行热解或者重复回收。

2.活性炭吸附法:利用活性炭的大吸附面积和高吸附能力,将氯乙烯单体吸附到活性炭表面后再进行热释放或再生回收。

3.膜分离法:采用膜分离技术对氯乙烯单体进行分离与回收,提高回收效率和减少环境污染。

4.冷凝回收法:通过降低氯乙烯单体的温度使其液化,然后进行凝结和回收。

除了以上这些回收措施,还可以采用多重措施配合使用,以达到更好的回收效果。

尽可能回收利用废气中的氯乙烯单体,既能减少环境污染,也能降低对个人的危害。

化工生产中氯乙烯的危害及防治

化工生产中氯乙烯的危害及防治

行业资料:________ 化工生产中氯乙烯的危害及防治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第1 页共10 页化工生产中氯乙烯的危害及防治在氯乙烯和聚氯乙烯的生产过程中,都有接触氯乙烯的可能,尤其是生产聚氯乙烯的聚合釜的清理,清釜工的慢性氯乙烯中毒可能性最大。

应用聚氯乙烯树脂或含有氯乙烯的共聚物熔融后制作各种塑料制品时,释放出氯乙烯单体,有时作业环境空气中的氯乙烯浓度很高,极易引起中毒。

2、中毒临床表现:急性中毒。

轻度中毒时,病人出现眩晕、头痛、恶心、胸闷、嗜睡、步态蹒跚等;严重中毒者,神志不清,或呈昏睡状,甚至昏迷、抽搐,更严重者会造成死亡。

慢性中毒主要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征、肝脏损伤、消化功能障碍、肢端溶骨症、皮肤损伤等。

本品为致癌物,可致肝血管肉瘤。

神经系统:表现为眩晕、头痛、乏力、失眠或嗜睡、多梦、易惊醒、记忆力减退、烦躁不安等。

有时呈头重感、定向障碍、性情改变、四肢酸痛、手掌多汗,手指、舌和眼睑震颤等。

消化系统:食欲不振、恶心、呃逆、腹胀、便秘等。

肝肿大,肝功能异常。

皮肤改变:有皮肤干燥、皲裂、丘疹、粉刺,或有手掌角化、指甲变薄等改变。

肢端溶骨症:聚氯乙烯制造的清釜工多见。

表现为手指发麻,指尖有刺痛或酸痛感。

手部x线拍片显示,末节指骨的一个或多个粗隆边缘有半月形缺损,甚至骨干有溶骨性缺损。

有时指关节排列不齐。

致癌:氯乙烯致肝血管肉瘤已列为国家法定职业病名单。

第 2 页共 10 页3、预防措施1.设备密闭氯乙烯制造和聚氯乙烯制造过程中,都必须做好管道的密闭。

注意设备的维修和保养,杜绝跑、冒、滴、漏。

2.清釜技改以往聚合釜人工清釜,一釜一清,清釜工要接触大量氯乙烯。

技术改造后,聚合釜壁涂防结剂,几十釜甚至上百釜清一次。

清釜用高压水(10MPa)清洗,避免了工人直接接触氯乙烯。

3.抽取单体从聚氯乙烯树脂成品中经冷却真空抽取氯乙烯单体,使成品中的氯乙烯单体含量由原来的1%左右,降到10ppm以下。

化工生产中氯乙烯的危害及防治

化工生产中氯乙烯的危害及防治

化工生产中氯乙烯的危害及防治氯乙烯是一种常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塑料、聚合物、橡胶和溶剂等行业。

然而,氯乙烯的生产和使用也带来了一定的危害。

本文将从两个方面介绍氯乙烯的危害及防治措施:生产过程中的危害和使用过程中的危害。

首先,从生产过程来看,氯乙烯的生产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危害。

首先,氯乙烯的生产会释放大量的有机物和氯气等有害气体,对环境造成污染,对工作人员的健康也有一定影响。

其次,氯乙烯的制备过程中需要用到一些有毒有害的原料和催化剂,如氯化铝、氯化亚铁等,对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构成威胁。

为了防治氯乙烯生产过程中的危害,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要选择安全可靠的工艺和设备,并进行定期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其次,要进行环境保护工作,采取防止有害气体泄漏的措施,如安装排气装置、封闭操作设备等。

同时,对有害气体进行有效的处理和治理,如利用吸附、吸收、催化氧化等技术,将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

其次,从使用过程来看,氯乙烯的使用也带来了一定的危害。

首先,氯乙烯属于可燃物质,容易引发火灾和爆炸事故。

其次,氯乙烯会产生一些有害气体,如氯化氢、二氯乙烷等,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威胁。

此外,氯乙烯对环境也有一定污染作用,如污染水体、土壤等。

针对氯乙烯使用过程中的危害,也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进行防治。

首先,要加强火灾和爆炸防护,选择和使用合适的防火和防爆设备。

其次,要加强通风和排气工作,减少有害气体的积累和浓度。

同时,要做好个人防护,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眼镜、呼吸器等。

对于有害气体的处理,可以采用吸附、吸收、催化氧化等技术,将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

总结来说,氯乙烯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都存在一定的危害。

为了防治这些危害,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如选择安全可靠的工艺和设备、进行环境保护和有害气体处理、加强火灾和爆炸防护、做好个人防护等。

只有这样,才能在氯乙烯的生产和使用中减少危害,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馏尾气中氯乙烯单体的职业危害及回收措施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精馏尾气中氯乙烯单体的职业危害及回收措施氯乙烯单体(VCM)在常温和常压下是一种对眼睛有刺激作用的无色气体,具有乙醚香味,微溶于水,比空气重,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为
3.6%~33%(υ/υ,下同)。

齐化集团公司PVC厂采用电石法生产PVC 树脂8万t/a。

在生产过程中,精馏尾气经冷凝器回收后的不凝气体中,仍含有12.6%左右的VCM和2.3%左右的C2H2。

原来采用的是活性炭吸附法回收VCM,但回收效率低,尾排中VCM含量高,易污染环境,危害员工的身心健康,且安全性低。

2003年7月,该厂采用了大连欧科膜技术工程有限公司提供的膜法VCM回收系统,运行至今,效果显着,从根本上解决了上述难题,同时也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一、职业危害
VCM有毒,对人体有麻醉作用,通常由呼吸道进入体内,吸入量在0.5%以上时,可引起头晕、头痛、心神不安、胸闷、嗜睡、不辩方向和步态蹒跚等中毒症状。

空气中含量达20%~40%时,可使人产生急性中毒,严重时出现抽搐、神志不清或昏迷状态,瞳孔散大,甚至造成死亡。

长期接触VCM也可造成慢性中毒,使肝细胞增生,导致肝纤维化网状内皮系统增生,肝血管肉瘤,产生肝癌,同时对骨骼、皮肤、神经、消化和内分泌等系统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

VCM在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为
30mg/m3。

为防止生产操作人员急性中毒,VCM和PVC生产设备应密闭操作,严防跑、冒、滴、漏。

操作人员在清釜和维修设备时,应事先做好置换工
作,正确佩戴防护用具。

如吸入在碍VCM气体,应立即将人体移向通风处,吸入新鲜空气,即可恢复,严重者送医务室吸氧抢救。

若皮肤接触VCM液体,接触部位可出现麻木、红斑、浮肿以至坏死,应尽快用大量的清水清洗。

二、回收措施
1、活性炭吸附法回收VCM存在的缺点
(1)低温吸附、高温解吸,需要-35℃冷冻盐水系统及蒸汽,操作温差大,能量消耗多,运行成本高。

(2)频繁吸附、解吸,需要专人操作,操作复杂,且设备易腐蚀泄漏,经常维修,劳动强度大。

(3)回收效率低,尾排VCM含量高,经常在2%左右,易污染环境、危害员工身心健康,浪费资源。

(4)在解吸过程中有发生火灾或爆炸的危险
2、膜法VCM回收系统的技术简介
有机蒸气膜法回收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新型膜分离技术,也是国际上公认的最具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具发展前途的生产、节能、环保、安全的高新技术之一,正在逐渐应用于石化行业。

膜法回收系统主要是根据有机蒸气分离膜的溶解选择控制,即基于溶解-扩散机量。

分子质量大、沸点高的气体组分(如:VCM、C3H6、C4H10)在膜内的溶解度大,首先溶解在膜的表面,然后沿其在膜内的浓度梯度扩散传递,容易透过膜,在膜的渗透侧得到富集;而分子质量小、沸点低的气体组分(如:H2、N2、CH4)在膜内的溶解度小,难以沿其在膜内
的浓度梯度扩散传递,不容易透过膜,在膜的截留侧得到富集,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膜两侧的压差是有机蒸气膜分离过程中的推动力,压差越大,单位膜面积的气体处理量就越大。

3、膜法VCM回收系统工艺流程简述
本工艺流程采用了两级膜吸收工艺。

来自尾气冷凝器的不凝气体(主要是VCM、C2H2和惰性气体)进入一级膜,一级膜的作用是回收一部分VCM 和C2H2,然后将一级膜分离的渗透气返回二级转化器,目的是使C2H2参与合成VCM,防止C2H2在压缩、精馏、冷凝系统积累。

一级膜分离器的尾气进二级膜分离器,二级膜的作用是进一步分离VCM,在二级膜渗透侧采用真空操作,以提高膜的分离效果,使尾排中VCM的含量<1%,二级膜的参透气返回气柜。

膜法VCM回收系统工艺流程见图1。

图1膜法VCM回收系统工艺流程简图
4、膜法VCM回收系统的优点
(1)VCM和C2H2的回收率分别达98%和93%以上,尾排中VCM的排放速率为3.13kg/h(根据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三类区执行三级标准。

根据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排气筒30m,三级最高允许排放速率7.8kg/h),达到了国家环保排放标准,安全性高。

(2)可承受尾气中VCM含量较大的变化,且回收率不受影响,即操作弹性大。

(3)易于放大,简单增加膜组件数即可增加处理能力,最经济地满足扩产能力的需要。

(4)投资少、见效快,回收期短,且效益显着。

(5)采用撬式结构,占地面积小,以8万t/aPVC规模,占地仅为80000mm×2000mm×2500mm。

(6)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便,维护保养容易,无需增加新的岗位。

(7)无传动和转动部件,不需要增加公用工程消耗,操作费用低。

(8)采用压缩机提供压力作为膜法VCM回收系统的推动力,无需额外增加动力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