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应用指南

合集下载

抗生素应用指南手术感染的抗生素选择

抗生素应用指南手术感染的抗生素选择

抗生素应用指南手术感染的抗生素选择手术感染是指在手术过程中因创伤引发的感染,是外科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合理的抗生素应用在手术感染的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针对手术感染的抗生素选择进行详细论述。

1. 抗生素应用原则在选择适当的抗生素时,应考虑以下几个原则:(1)根据感染病原体的种类和敏感性选择抗生素;(2)根据手术类型、手术部位和感染风险评估选择适当的抗生素;(3)抗生素使用应遵循“足量、足疗程、精确、适时”的原则;(4)给药途径和剂量要合理,注意监测药物血药浓度以及调整用药方案。

2. 抗生素选择的基本原则(1)选择广谱抗生素手术感染的病原体种类复杂,往往涉及多种细菌。

因此,应选用广谱抗生素,如第三代头孢菌素、四环素类和青霉素类等。

(2)根据手术类型和感染风险选择抗生素不同手术类型和感染风险不同,应根据需要选取具有特殊作用的抗生素。

如对于心脏手术而言,可以选择对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均有抑制作用的万古霉素。

(3)注意抗生素的不良反应使用抗生素时,应注意不良反应,例如过敏反应、肝肾功能不全者应慎用某些抗生素。

(4)遵循个体化抗生素治疗原则不同患者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不同,应根据个体情况进行合理抗生素选择。

3. 常用抗生素选择(1)头孢菌素类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对手术创伤感染的治疗效果显著,对革兰阳性菌和许多革兰阴性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可根据感染病原体的敏感性选用不同代的头孢菌素。

(2)氨基糖苷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广谱、效果好,特别适用于手术创伤感染的治疗。

但因其有一定的肾毒性和耳毒性,用药时需谨慎,尤其是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3)青霉素类青霉素类抗生素是一类广谱抗生素,对手术创伤引起的感染疾病具有较好的疗效。

在选择时应根据感染病原体的敏感性进行合理应用。

(4)万古霉素万古霉素是一种集合了多种作用的琥珀霉素伙伴药物,对多种致病菌有抑制作用,广泛应用于手术感染的治疗中。

4. 注意事项(1)准确获得感染标本进行药敏试验,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2)手术感染患者应及时评估感染的严重程度和风险,并根据情况调整抗生素方案;(3)密切监测抗生素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根据需要进行调整;(4)根据患者的肝肾功能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合理调整抗生素的给药剂量和给药途径。

抗生素应用指南

抗生素应用指南
外科手术预防用药
(一)外科手术预防用药目标: 预防手术后切口感 染,及术后可能发生全身性感染。
(二)外科手术预防用药基础标准: 依据手术野有 否污染或污染可能,决定是否预防用抗菌药品。
抗生素应用指南
第13页
1. 清洁手术: 通常不用,仅在以下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 (1)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 (2)手术包括主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
仅在以下情况时有指征联适用药。
1. 原菌还未查明严重感染,包含免疫缺点者严重感染。 2. 单一抗菌药品不能控制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2种或2种以上病原菌感染。 3. 单一抗菌药品不能有效控制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败血症等重症感染。 4. 需长程治疗,但病原菌易对一些抗菌药品产生耐药性感染,如结核病、深部真
静注1g后血药高峰浓度 (mg/L) 半衰期(hr) 蛋白结合率(%) 抗肠杆菌科 抗铜绿假单胞菌 抗G+菌* 厌氧菌 排泄 组织浓度高部位
影响菌群 出血倾向 对β-内酰胺酶稳定性
抗生素应用指南
头孢他啶 CAZ
头孢三嗪 CTRX
头孢噻肟 CTX
头孢哌酮 CPZ
102
150
102
153
1.7 10-17 +++ ++++
菌药品。
抗生素应用指南
第14页
4. 抗菌药品选择及给药方法: 为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应针对金葡菌 选取药品。我科可用预防用抗生素为头孢唑啉钠、头孢呋辛、头 孢曲松。
给药方法: 接收清洁手术者,在术前0.5~2小时内给药,或
麻醉开始时给药,假如手术时间超出3小时,或失血量大(>1500
ml),可手术中给予第2剂。

抗生素在院内感染中的应用指南

抗生素在院内感染中的应用指南

抗生素在院内感染中的应用指南抗生素是一种重要的药物,广泛应用于医疗机构中治疗和预防院内感染。

正确的使用抗生素可以有效地控制感染并降低患者的病情恶化和死亡率。

然而,由于滥用和误用,抗生素耐药性成为当今医疗领域的一大挑战。

为了提高抗生素的有效性和避免耐药性的发展,我们需要制定科学的应用指南。

一、抗生素使用的原则与目的1. 合理应用抗生素:抗生素仅在医生明确判断为细菌感染并且需要药物治疗时使用,避免滥用抗生素导致耐药性的产生。

2. 根据细菌敏感性选择抗生素:临床上常用细菌敏感性试验来确定患者体内的病原菌对哪类抗生素具有敏感性,选择最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3. 根据感染严重程度选择抗生素:不同感染严重程度需要不同的抗生素,轻度感染宜选用口服抗生素,重度感染需要使用静脉给药的广谱抗生素。

4. 严格控制使用时机和疗程:遵守抗生素使用的最佳时机和推荐疗程以减少不必要的细菌抗药性的提高。

二、常用院内感染的抗生素应用1. 呼吸道感染:对于轻微呼吸道感染,可考虑使用口服青霉素类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对于重症或需要住院治疗的患者,静脉给药的第三代头孢菌素或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是常用的选择。

2. 泌尿道感染:对于常见的泌尿道感染,口服抗生素如β-内酰胺酶抑制剂或头孢菌素类药物是首选。

对于复杂性感染或尿路结石相关感染,静脉给药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或喹诺酮类抗生素可能更适用。

3. 伤口感染:医院内的伤口感染多由革兰阳性菌引起,因此对于这类感染,静脉给药的青霉素类或万古霉素是首选。

如遇到严重感染或高危患者,考虑联合使用多种抗生素以覆盖更广的细菌谱。

4. 血流感染:血流感染可由多种菌株引起,治疗首选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第三代头孢菌素或洁霉素。

严重感染时可酌情使用高级别的抗生素,如碳青霉烯类药物。

三、预防抗生素耐药性的策略1. 监测耐药性:建立稳定的监测系统,追踪和评估抗生素的使用情况以及耐药菌株的流行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阻止耐药性的蔓延。

抗生素在创伤感染中的应用指南

抗生素在创伤感染中的应用指南

抗生素在创伤感染中的应用指南创伤感染是指在创伤(外伤)后引起的感染症状,主要包括红肿、疼痛、局部渗出、发热等。

抗生素在创伤感染的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抗生素的应用指南,包括选药原则、用药时间、剂量调整等方面,以期帮助医务人员合理使用抗生素,提高创伤感染治疗的效果。

一、选药原则1.根据病原菌和药敏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了解创伤患者最常见的病原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肠道杆菌等,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对这些菌株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2.考虑患者的过敏史和用药安全性。

了解患者对抗生素的过敏史,避免使用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

在选择抗生素时,还要考虑患者的肝肾功能是否正常,避免药物在体内的积累导致不良反应。

二、用药时间1.早期应用抗生素。

创伤后尽早应用抗生素,可以有效遏制感染的发展,减轻创伤患者的感染症状,并降低感染的并发症发生率。

2.短期使用抗生素。

创伤感染的抗生素治疗时间通常为7-14天。

在用药期间,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根据临床反应进行调整。

三、剂量调整1.根据患者的体重和肾功能调整剂量。

创伤患者通常需要较大剂量的抗生素来达到治疗效果,但要在保证肾功能正常的前提下进行。

在老年患者和肾功能不全患者中,需要减小剂量或延长给药间隔,防止药物积累导致中毒反应。

2.按规定时间给药。

抗生素的治疗效果与给药时间密切相关,要严格按照规定时间给药,避免漏服或越量使用。

四、联合用药1.合理选择联合用药。

在创伤感染治疗中,有时需要联合应用两种或多种抗生素,以增强治疗效果。

但联合用药需慎重,应根据病原菌的药敏结果确定是否需要联合用药。

2.避免无理由的过度联合用药。

过度使用抗生素可能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增加医疗费用,并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因此,在联合用药时要权衡利弊,避免无理由的过度用药。

五、持续教育与培训1.加强医务人员的教育培训。

医务人员要不断更新抗生素应用的相关知识,了解最新的病原菌耐药情况和抗生素的选择准则,提高创伤感染治疗的专业水平。

抗生素应用指南合理使用以减少社区感染传播

抗生素应用指南合理使用以减少社区感染传播

抗生素应用指南合理使用以减少社区感染传播抗生素是一类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

然而,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出现了许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抗生素滥用导致了抗药性的产生和社区感染的传播。

为了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社区感染传播的风险,我们有必要建立一套抗生素应用指南。

一、抗生素使用的原则1. 适当使用:只有在确诊为细菌感染,并经过医生合理评估后,方可使用抗生素。

不得将抗生素用于病毒感染、感冒等无细菌感染的情况。

2. 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在开始应用抗生素治疗之前,应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确定感染的细菌种类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3. 个体化治疗:针对不同患者,应根据其病情、年龄、过敏史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抗生素治疗方案。

二、抗生素的选择和使用1. 广谱与狭谱抗生素:在未明确细菌种类的情况下,应优先选择广谱抗生素进行治疗;在细菌种类确诊后,应尽量使用狭谱抗生素,以减少对正常菌群的影响。

2. 按照疗程使用:抗生素使用的疗程应当根据疾病的不同来确定,严禁患者自行中断治疗或者随意延长用药时间。

3. 不宜滥用联合用药:在没有明确证据支持的情况下,不推荐滥用联合用药。

联合用药应基于药敏试验结果或者疾病特殊情况,由医生进行合理判断和指导。

三、抗生素使用的副作用和注意事项1. 注意过敏反应:部分人可能对某些抗生素存在过敏反应,应听从医生的建议,慎重选择和使用。

2. 避免药物交互作用:有些药物可能与抗生素发生相互作用,导致药效下降或者副作用增加。

在使用抗生素期间,应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以避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3. 预防性使用的限制:对于社区感染的预防性使用,应遵循相关指南和专家建议。

不得滥用抗生素进行预防性治疗,以避免抗生素耐药性的产生。

四、抗生素使用的教育与宣传1. 医生培训与教育:医生应接受有关抗生素合理使用的培训,并不断更新抗生素治疗的知识。

2. 患者宣传与教育:应开展抗生素合理使用的宣传活动,提高患者对抗生素应用的认知,倡导患者在使用抗生素时遵循医嘱。

国家抗生素使用指南简版

国家抗生素使用指南简版

国家抗生素使用指南简版
一、基本原则
指征明确:仅在诊断为细菌性感染或特定病原微生物感染时,使用抗生素。

依据病原:根据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合适的抗生素。

二、应用方法
剂量与途径
重症感染或难以到达的感染部位,采用大剂量抗生素。

轻症感染首选口服给药,重症感染则初始使用静脉给药。

尽量避免局部应用抗生素,仅在特定情况下作为辅助治疗。

给药次数
根据药物的半衰期和药效学,确定给药次数,确保药物在体内的有效浓度。

疗程
抗生素疗程应足够长,以确保病原体被完全清除,通常为症状消退后72~96小时。

对于特定疾病(如结核病、深部真菌病等),需要长程治疗。

三、注意事项
避免滥用:不要随意使用抗生素,避免不必要的药物使用。

预防耐药: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监测不良反应:注意监测抗生素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及时处理。

四、联合用药
指征明确:仅在特定情况下(如严重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等),使用联合用药。

药物选择:选择具有协同或相加抗菌作用的药物进行联合使用。

通过遵循以上指南,可以确保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抗生素应用指南抗生素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

抗生素应用指南抗生素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

抗生素应用指南抗生素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抗生素应用指南:抗生素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医疗技术的发展,抗生素作为一种重要的药物在医学领域中被广泛使用。

然而,在特殊人群中的抗生素应用却需要更加慎重和谨慎。

本文将探讨抗生素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指南,以期对相关人群的合理用药提供一些指导。

一、儿童群体中的抗生素应用儿童因为身体发育未成熟,免疫系统功能相对薄弱,抗生素的应用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 严格控制使用指征:儿童的感染种类和成人有所不同,因此在选择抗生素时需要充分了解疾病的病因和临床表现,以确保使用的抗生素切实有效。

2. 剂量和用药间隔:儿童的体重和体表面积与成人存在差异,因此在用药时需要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计算剂量,确保用药的准确性。

3. 注意安全性: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在儿童中更加常见,包括过敏反应、肝肾功能损害等。

因此,在用药期间要密切观察和监测儿童的身体反应,必要时进行相关检查,确保安全用药。

二、老年人群体中的抗生素应用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的下降和慢性病的增多,对抗生素的应用也存在一些特殊性:1. 注意肝肾功能:老年人的肝肾功能普遍下降,因此在用药前需要评估肝肾功能指标,调整抗生素的剂量和频次,以防止药物在体内的蓄积。

2. 防止药物相互作用:老年人通常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因此在选择抗生素时需要注意是否与其他药物存在相互作用,以防止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3. 选择广谱抗生素:老年人常常因为免疫力下降而容易感染多种病原体,因此在抗生素的选择上,宜选择广谱抗生素以充分覆盖可能存在的多种病原体。

三、妊娠和哺乳期妇女中的抗生素应用妊娠和哺乳期妇女的抗生素应用同样需要特别关注:1. 避免对胎儿和乳汁的不良影响:某些抗生素在妊娠和哺乳期间可能对胎儿和乳汁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用药选择上需要特别慎重,确保用药的安全性。

2. 尽量使用低毒性抗生素:对于妇女来说,应优先选择低毒性抗生素,避免对胚胎和乳汁的不良影响。

抗生素应用指南抗生素的剂量和使用时间

抗生素应用指南抗生素的剂量和使用时间

抗生素应用指南抗生素的剂量和使用时间抗生素应用指南:抗生素的剂量和使用时间抗生素是一类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中。

正确的抗生素剂量和使用时间对于治疗效果和预防耐药性的产生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抗生素应用的指南,包括剂量的确定和使用时间的安排。

一、抗生素的剂量确定抗生素的剂量确定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患者的年龄、体重、肾功能、感染严重程度以及细菌的敏感性等。

下面是常见抗生素剂量的一般指导原则:1. 青霉素类抗生素:青霉素G的成人剂量为每日6-24克,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和细菌的敏感性来确定具体剂量。

儿童剂量一般为每日50-200万单位。

2.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的成人剂量为每日0.5-2克,根据感染严重程度和细菌的敏感性来决定具体剂量。

儿童剂量一般为每日20-40毫克/千克。

3.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氟氧西林的成人剂量为每日500-750毫克,分次口服。

儿童剂量一般为每日20毫克/千克,分次口服。

4. 青蒿素类抗生素:青蒿素的成人剂量为每日500毫克,连续3天。

儿童剂量为每日10毫克/千克,连续3天。

5. 其他抗生素:不同抗生素的剂量根据具体药物性质和临床需要来确定,需要严格遵循药物说明书和医生的建议。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剂量仅供参考,具体剂量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医生的指导来确定。

二、抗生素的使用时间安排抗生素的使用时间也是非常重要的,不同类型的细菌感染需要不同的使用时间。

一般来说,抗生素的使用时间应遵循以下原则:1. 确诊感染后尽早使用:一旦诊断出细菌感染,应尽早开始使用抗生素,以防止感染的进一步扩散和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2. 按医生建议完成疗程:抗生素需要按照医生的建议完成全程使用,即使症状好转也不能自行停药。

过早停药可能导致感染复发或耐药菌株的出现。

3. 定期评估疗效:在使用抗生素的过程中,定期复诊以评估疗效的好坏。

若症状未改善或细菌仍对抗生素敏感,可能需要调整剂量或更换其他抗生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部分 各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
人体正常菌群和临床常见致病菌 人体不同部位的正常菌群 皮肤:葡萄球菌属、JK群棒状杆菌、类百喉、绿脓、痤疮丙酸、厌氧 G+c 口腔:表皮、溶链、肺炎球菌、肠球菌、卡他球菌、大肠、流感、乳杆菌、类白喉、
真杆菌、厌氧 G+c、厌氧G-c 鼻咽腔:葡萄球菌属、溶链、肺炎球菌、流感、大肠、变形、白念珠菌、厌氧 c 眼结膜:表葡、Jk 棒状杆菌、丙酸杆菌 阴道: 乳杆菌、JK棒状杆菌、大肠、类杆菌、肠球菌、奈瑟球菌、厌氧球菌 肠道:大肠、产气、变形、绿脓、葡萄球菌属、肠球菌、消化球菌、产气荚膜、类杆
染。 3. 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败血症等重症感染。 4. 需长程治疗,但病原菌易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感染,如结核病、深
部真菌病。 5. 联合用药时宜选用具有协同或相加抗菌作用的药物联合,如青霉素类、头孢
菌素类等其他β内酰胺类与氨基糖苷类联合。
碳青霉烯+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
③较易引起变态反应,甚至可发生致死性的过敏性休克;为避免 药物引起的变态反应,用药前应常规做皮试。过敏性休克一旦发 生,必须就地抢救,并立即给病人注射肾上腺素,并给予吸氧、 应用升压药、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抗休克治疗。
④易被β-内酰胺酶所水解、灭活。 ⑤临床常用青霉素类药物的抗菌活性 。
临床常用青霉素类药物的抗菌活性
给药方法:接受清洁手术者,在术前0.5~2小时内给药,或麻 醉开始时给药,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1500 ml), 可手术中给予第2剂。
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 小时,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 时。手术时间较短(<2小时)的清洁手术,术前用药一次即可。接 受清洁-污染手术者的手术时预防用药时间亦为24小时,必要时延 长至48小时。污染手术可依据患者情况酌量延长。对手术前已形 成感染者,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应按治疗性应用而定。
用。 作用机制为抑制蛋白质合成的杀菌剂。 同类药物间有交叉耐药性。 蛋白结合率低。 主要不良反应为肾毒性、耳霉性、神经肌肉结头阻滞作
用。 药物胞内浓度低,但有后效作用,属剂量依赖型药物。
每日给药1~2次即可。
五、肽类抗生素
不良反应与预防
八、磷霉素
一、看病人,立即评估:
1.轻、中、重 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医院获得性肺炎、败血症、休克(感染性)、脑膜
抗生素应用指南
界首市中医院大外科 王连川、李冲 2018年8月
第一部分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第二部分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 第三部分 各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
第一部分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四、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 特点制订。 包括抗菌药物的选用品种、剂量、给药次数、给药途径、疗程 及联合用药等。
菌、白念珠菌、艾柯病毒、腺病毒 前尿道:表葡、 Jk 棒状杆菌、非致病抗酸酐菌、肠球菌 临床常见的致病菌 G+需氧球菌:金葡、表葡、α-溶血、β-溶血、非溶血链球菌、肺炎球菌、肠球菌 G-需氧球菌:脑膜炎双球菌、淋球菌、卡他莫拉菌 G-杆菌:肠杆菌科(大肠、肺杆、伤寒、变形、沙雷、志贺菌属等)、假单胞菌、
②根据半衰期不同分为长效和短效抗菌药
(五)疗程: 抗菌药物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72~96小时, 特殊情况,妥善处理。
(六)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要有明确指征: 单一药物可有效治疗的感染,不需联合用药 仅在下列情况时有指征联合用药。
1. 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包括免疫缺陷者的严重感染。 2. 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2种或2种以上病原菌感
本类药物是由青霉菌分泌物中分离而得的杀菌剂。
①繁殖期杀菌剂:对生长旺盛的细菌细胞壁粘肽的交叉联结有较 好的抑制作用,而对静止期细菌几天抑制作用。因此,一般不宜 与抑菌剂合用。
②因为其作用机制在于抑制敏感菌细胞壁的合成,而人类的细菌 无细胞壁;故对人类的毒副反应小。其杀菌作用与组织中药物浓 度有关,因此必要时可适当地增加用药剂量和/或给药次数。
第三代头孢菌素比较
各代头孢菌素抗菌活性比较
各代头孢菌素的抗菌素比较
注意事项
3.头霉素类
4.单环菌素类(单环β-内酰胺类)
5.β-内酰胺酶抑制剂
诱酶能力
1轻
2中
3重
4具有高度诱媒性
6.碳青霉烯类
碳青霉烯类药物比较
注意事项
几种强有力广谱抗菌药物的比较
喹诺酮类药物作用特点
2.头孢菌素类
头孢菌素类(Cephalisporins)是以冠头孢菌培养 得到的天然头孢菌素C为原料,经半合成(改造 其侧链)后得到的一类抗生素。头孢菌素类药物 与青霉素类药物相比,具有抗菌作用强、耐青霉 素酶、过敏反应较少(与青霉素约有10%的交叉 过敏反应)等特点。分一、二、三、四代。
头孢菌素的分代及其抗菌活性比较
(一)品种选择:根据病原菌种类及药敏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二)给药剂量:治疗重症感染和抗菌药物不易达到的部位的感
染(如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抗菌药物剂量宜较大(治疗剂量 范围高限);而治疗轻症感染或单纯性下尿路感染时,则可应用 较小剂量(治疗剂量范围低限)。
①抗生素根据抗菌活性分为:时间依赖性和浓度依赖 性
对于铜绿假单胞菌重症感染:可考虑联合喹诺酮,但首先考虑 联合氨基糖苷(协同作用)。
抗生素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1. 清洁手术:通常不用,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 (1)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 (2)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 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 (3)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博器放置、 人工关节置换等; (4)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
谢谢大家!
碳青霉烯(泰能、美洛培南、帕尼培南)具有广谱抗厌氧菌活 性,通常不需要联合甲硝唑类。
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
对绝大多数感染,添加喹诺酮没有必要
对于呼吸道感染:喹诺酮能覆盖非典型病原体(支原体、衣原 体、军团菌),但大环内脂也能。推荐β内酰胺类+大环内脂 (如果怀疑非典型病原体、大环内脂为窄谱抗菌药物)
注意事项
喹诺酮类与第二、三代头孢菌素比较
适应症
轻、中、重感染
耐药性
较易,尤以铜绿
血药浓度 上
<10mg/L
抗生素后效应

细胞内杀菌
易进入
前列腺
易进
炎性CSF
进入少Hale Waihona Puke 禁忌儿、孕、神经系疾病
给药方式
浓度依赖
中、重度感染 不易(铜绿除外) 数10-100mg/L以
对G-无 不易 不易 达有效水平
2. 清洁-污染手术:各类腔道手术。由于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 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野引致感染,故此类手术需预防用 抗菌药物。
3. 污染手术:由于胃肠道、尿路、胆道体液大量溢出或开放性创 伤未经扩创等 已造成手术野严重污染的手术。此类手术需预防 用抗菌药物。
4. 抗菌药物的选择及给药方法:为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应针对金 葡菌选用药物。我科可用的预防用抗生素为头孢唑啉钠、头孢呋 辛、头孢曲松。
无 时间依赖
三、大环内酯类
新大环内酯类药物比较
四、氨基糖苷类药物
来自链霉属:链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妥布 霉素、核糖霉素等。
来自小单胞菌属:庆大霉素、西索霉素。 半合成:阿米卡星(卡那霉素衍生物),奈替米
星(西索米星的衍生物)
水溶性好、性质稳定,属静止期杀菌剂 抗菌谱较广,对葡萄球菌属、需氧G-杆菌有良好抗菌作
不动杆菌、流感等 G+杆菌: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德菌 厌氧菌:脆弱拟杆菌、艰难梭菌、产气荚膜 其他:结核、真菌、支原体、衣原体
一、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系指化学结构式中具有β 内酰胺环的一大类抗生素,这一大类抗生素具 有抗菌活性强、毒副反应少、临床疗效好的共 同特点。
1.青霉素类
炎、术后腹膜炎
2.受体免疫情况 正常
降低:白细胞降低、免疫抑制剂治疗、年龄(>60;<2岁)、器官移植、AIDS 其发热结合免疫抑制程度按中、重处理。
3.全身或局灶感染:按炎症部位药物浓度选药 4.病原体:
耐药程度:细菌种类:
住院时间长短:院内、院外
本院常见菌的耐药谱
严重感染, 不明病原的重型感染, 混合感染, 避免耐药和毒副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