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直线、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初中数学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知识点总结

初中数学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知识点总结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是初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它涉及到点、线、圆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总结这一知识点:1.判定圆和直线的位置关系:a.直线包含于圆内:当直线上的所有点都在圆内时,称直线包含于圆内。
此时,直线与圆的交点为无穷个(无限多个)。
b.直线与圆相交:当直线和圆有一个或两个交点时,称直线与圆相交。
相交的情况还可以细分为相离相交、相切相交和截割相交。
-相离相交:直线和圆相切于两个点,相交与标准的两个正数圆相交;-相切相交:直线和圆相交于一个点,直线切圆;-截割相交:直线和圆相交于两个点,直线截割圆;c.直线与圆相离:当直线上的所有点都不在圆内时,称直线与圆相离。
此时,直线与圆的交点为零个。
d.直线与圆重合:当直线上的所有点都在圆上时,称直线与圆重合。
2.圆心与直线间的距离:a.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圆心到直线的垂直距离,垂直距离是圆心到直线的最短距离。
b.两圆心间的距离:两个圆心之间的直线距离等于两个圆相切时的直线距离。
3.判断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a.点在直线上:当一个点恰好在直线上时,称这个点在直线上。
b.点在直线上方:当一个点位于直线的上方时,称这个点在直线上方。
c.点在直线下方:当一个点位于直线的下方时,称这个点在直线下方。
4.判断点与圆的位置关系:a.点在圆内:当一个点位于圆内时,称这个点在圆内。
b.点在圆上:当一个点正好位于圆上时,称这个点在圆上。
c.点在圆外:当一个点位于圆外时,称这个点在圆外。
5.判断直线与圆相交的条件:a.直线与圆有交点的条件:直线和圆有交点当且仅当直线的距离小于圆的半径。
b.直线与圆相切的条件:直线和圆相切当且仅当直线的距离等于圆的半径。
6.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a.内离:两圆的圆心之间的距离大于两个圆的半径之和,此时两个圆的内部没有共同点。
b.相离:两圆的圆心之间的距离等于两个圆的半径之和,此时两个圆相切于外公切点。
点、直线、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平面内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有三种:点在圆外、点在圆上、点在圆内
当点在圆外时,d>r;反过来,当d>r时,点在圆外。
当点在圆上时,d=r;反过来,当d=r时,点在圆上。
当点在圆内时,d<r;反过来,当d<r时,点在圆内。
例1.如图1,已知矩形ABCD的边AB=4cm,AD=3cm。
(1)△ABC的形状是______,理由是______。
(2)求证:BC平分∠ABE;
(3)若∠A=60°,OA=2,求CE的长.
(3)若将图10-1中的半径OB所在直线向上平行移动到⊙O外的CF处,点E是DA的延长线与CF的交点,其他条件不变,如图10-3,那么上述结论CD=CE还成立吗?为什么?
题型四、切线长定理的运用
15.如图11,在△ABC中,O是△ABC的内心,若∠A=50°,则∠BOC=______。
16.如图12,在△ABC中,∠C=90°,AC=8,AB=10,点P在AC上,AP=2,若⊙O的圆心在线段BP上,且⊙O与AB、AC都相切,则⊙O的半径是______。
题型二、切线的判定
12.如图8,在△ABC中,AB=AC,AE是角平分线,BM平分∠ABC交AE于点M,经过B,M两点的⊙O交BC于点G,交AB于点F,FB恰为⊙O的直径。求证:AE与⊙O相切。
题型三、切线性质的应用及拓展
13.如图9,点P为⊙O外一点,PA为⊙O的切线,A为切点,OP交⊙O于点B,点C为优弧AMB上一点,若∠P=28°,求∠ACB的度数。
外离 d>R+r
外切 d=R+r
相交 R-r<d<R+r
内切 d=R-r
内含 0≤d<R-r(其中d=0,两圆同心)
点和圆、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点和圆、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考点一1.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有三种:点在圆内、点在圆上、点在圆外.如果圆的半径是r,点到圆心的距离为d,那么:(1)点在圆上⇔d=r;(2)点在圆内⇔d<r;(3)点在圆外⇔d>r.2.过三点的圆(1)经过三点作圆:①经过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不能作圆;②经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圆.(2)三角形的外接圆:经过三角形各顶点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外接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外心;这个三角形叫做这个圆的内接三角形.(3)三角形外接圆的作法:①确定外心:作任意两边的中垂线,交点即为外心;②确定半径:两边中垂线的交点到三角形任一个顶点的距离作为半径.例1 (2009·江西)在数轴上,点A所表示的实数为3,点B所表示的实数为a,⊙A的半径为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当a<5时,点B在⊙A内B.当1<a<5时,点B在⊙A内C.当a<1时,点B在⊙A外D.当a>5时,点B在⊙A外例2考点二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有关概念(1)直线和圆有两个公共点时,叫做直线和圆相交,这时的直线叫做圆的割线;(2)直线和圆有唯一公共点时,叫做直线和圆相切,唯一的公共点叫做切点,这时的直线叫圆的切线;(3)直线和圆没有公共点时,叫做直线和圆相离.2.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性质与判定如果⊙O的半径为r,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为d,那么:(1)直线l和⊙O相交⇔d<r;(2)直线l和⊙O相切⇔d=r;(3)直线l和⊙O相离⇔d>r.例3 如图,在Rt△ABC中,∠C=90°,∠B=30°,BC=4 cm,以点C为圆心,以2 cm的长为半径作圆,则⊙C与AB的位置关系是()A.相离B.相切C.相交D.相切或相交例4如图,已知⊙O是以数轴的原点O为圆心,半径为1的圆,∠AOB=45°,点P在数轴上运动,若过点P且与OA平行的直线与⊙O有公共点,设OP=x,则x的取值范围是()A.-1≤x≤1 B.-2≤x≤ 2C.0≤x≤ 2 D.x> 2考点三1.切线的判定方法(1)和圆只有一个公共点的直线是圆的切线;(2)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3)过半径外端点且和这条半径垂直的直线是圆的切线.2.切线的性质(1)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2)推论1: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3)推论2: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例5 如图,已知Rt△ABC,∠ABC=90°,以直角边AB为直径作⊙O,交斜边AC于点D,连结BD.(1)若AD=3,BD=4,求边BC的长;(2)取BC的中点E,连结ED,试证明ED与⊙O相切.例6 如图,在Rt△ABC中,∠ABC=90°,斜边AC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D,交AC于点E,连结BE.(1)若BE是△DEC外接圆的切线,求∠C的大小;(2)若AB=1,BC=2时,求△DEC外接圆的半径.考点四1.切线长:在经过圆外一点的切线上,这点和切点之间的线段的长,叫做这点到圆的切线长.2.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这两条切线的夹角.例7 如图,从⊙O外一点P引⊙O的两条切线PA、PB,切点分别是A、B,若PA=8 cm,C是AB上的一个动点(点C与A、B两点不重合),过点C作⊙O的切线,分别交PA、PB于点D、E,则△PED的周长是________.例8变式练习1.如图,P 为⊙O 外一点,PA 切⊙O 于点A ,且OP =5,PA =4,则sin ∠APO 等于( B ) A.45 B.35 C.43 D.342.如图,从⊙O 外一点P 引⊙O 的两条切线PA 、PB ,切点分别为A 、B ,如果∠APB =60°,PA =8,那么弦AB 的长是( B )A .4B .8C .4 3D .833.⊙O 的半径为5,圆心O 到直线l 的距离为3,则直线l 与⊙O 的位置关系是( A )A .相交B .相切C .相离D .无法确定4.如图,CD 切⊙O 于点B ,CO 的延长线交⊙O 于点A.若∠C =36°,则∠ABD 的度数是( B )A .72°B .63°C .54°D .36°5.如图,⊙O 的半径OA =10 cm ,弦AB =16 cm ,P 为AB 上一动点,则点P 到圆心O 的最短距离为6cm.6.△ABC 中,AB =10 cm ,AC =8 cm ,BC =6 cm ,以点B 为圆心、6 cm 为半径作⊙B ,则边AC 所在的直线与⊙B 的位置关系是相切.一、选择题1.(2011中考预测题)如图,AB 是⊙O 的直径,点D 在AB 的延长线上,DC 切⊙O 于点C ,若∠A =25°,则∠D 等于( )A .40°B .50°C .60°D .70°2.(2009中考变式题)如图,EB 为半圆O 的直径,点A 在EB 的延长线上,AD 切半圆O 于点D ,BC ⊥AD 于点C ,AB =2,半圆O 的半径为2,则BC 的长为( )A .2B .1.5C .1D .0.53.(2009中考变式题)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P 与x 轴相切于原点O ,平行于y 轴的直线交⊙P 于M 、N 两点.若点M 的坐标是(2,-1),则点N 的坐标是( )A .(2,-4)B .(2,-4.5)C .(2,-5)D .(2,-5.5)4.(2011中考预测题)如图,已知⊙O 的半径为R ,AB 是⊙O 的直径,D 是AB 延长线上一点,DC 是⊙O 的切线,C 是切点,连结AC ,若∠CAB =30°,则BD 的长为( )A .2R B.3RC .R D.32R④ ⑤5.(2009中考变式题)如图,AB 是⊙O 的直径,AC 是⊙O 的切线,A 为切点,连结BC 交⊙O 于点D ,连结AD ,若∠ABC =45°,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AD =12BC B .AD =12AC C .AC>AB D .AD>DC6.(2011中考预测题)在Rt △ABC 中,∠C =90°,AC =3 cm ,BC =4 cm ,以C 为圆心、3 cm 长为半径的圆与AB 的关系为( )A .相切B .相离C .相交D .无法判断7.(2010·眉山)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A .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B .等腰梯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C .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D .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8.(2009中考变式题)如图,PA 、PB 分别是⊙O 的切线,A 、B 为切点,AC 是⊙O 的直径,已知∠BAC =35°,则∠P 的度数为( )A .35°B .45°C .60°D .70°9.(2009中考变式题)下列四个命题:①与圆有公共点的直线是该圆的切线;②到圆心的距离等于该圆半径的直线是该圆的切线;③垂直于圆的半径的直线是该圆的切线;④过圆直径的端点,垂直于此直径的直线是该圆的切线,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10.(2011中考预测题)如图,已知⊙O的直径AB与弦AC的夹角为35°,过C点的切线与AB的延长线交于点P,则∠P等于()A.15°B.20°C.25°D.30°11.(2009中考变式题)如图,⊙O是等边三角形ABC的外接圆,⊙O的半径为2,则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A. 3B. 5 C.2 3 D.2512.(2010·武汉)如图,⊙O的直径AB的长为10,弦AC长为6,∠ACB的平分线交⊙O于D,则CD的长为() A.7 B.7 2 C.8 2 D.9二、填空题13.(2009·河北)如图,AB与⊙O相切于点B,AO的延长线交⊙O于点C,连结BC.若∠A=36°,则∠C=________.14.(2010·河南)如图,AB切⊙O于点A,BO交⊙O于点C,点D是OMA上异于点C、A的一点.若∠ABO=32°,则∠ADC的度数是________.15.(2011中考预测题)如图,从⊙O外一点P引⊙O的两条切线PA、PB,切点分别是A、B,若PA=8 cm,C是AB上的一个动点(点C与A、B两点不重合),过点C作⊙O的切线,分别交PA、PB于点D、E,则△PED的周长是________.16.(2010·杭州)如图,已知△ABC,AC=BC=6,∠C=90°.O是AB的中点,⊙O与AC、BC分别相切于点D 与点E.点F是⊙O与AB的一个交点,连结DF并延长交CB的延长线于点G,则CG=________.三、解答题17.(12分)(2010·广东)如图,PA与⊙O相切于A点,弦AB⊥OP,垂足为C,OP与⊙O相交于D点.已知OA =2,OP=4.(1)求∠POA的度数;(2)计算弦AB的长.18.(12分)(2010·北京)已知:如图,在△ABC中,D是AB边上的一点,⊙O过D、B、C三点,∠DOC=2∠ACD =90°.(1)求证:直线AC是⊙O的切线;(2)如果∠ACB=75°,⊙O的半径为2,求BD的长.19.(12分)(2010·襄樊)如图,已知:AC是⊙O的直径,PA⊥AC,连结OP,弦CB∥OP,直线PB交直线AC于D,BD=2PA.(1)证明:直线PB是⊙O的切线;(2)探究线段PO与线段BC之间的数量关系,并予以证明;(3)求sin∠OPA的值.。
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①,圆 C 2: x 2+ y 2+ D 2 x + E
②,若两圆相交,则有一条公共弦,由①-②,得( D 1-
D 2) x +( E 1- E 2) y + F 1- F 2=0
③,方程③表示圆 C 1与 C 2的公共弦
所在直线的方程.
2. 两圆公共弦长的求法
先求出公共弦所在直线的方程,在其中一圆中,由弦心距 d ,半弦长
若| AB |=6,则 r 的值为
5 .
设圆心(0,0)到直线 x - 3 y +8=0的距离为 d ,
则d=
|8 |
=4,
12 +(− 3)2
所以 r 2=
||
2
2
又 r >0,所以 r =5.
+ d 2=32+42=25.
方法总结
1. 求直线与圆相交弦长的常用方法
(1)几何法:用圆的几何性质求解,运用弦心距、半径及弦的一半构成
所以| AB |= (−4 − 0)2 +(0 − 2)2 =2 5 ,即公共弦长为2 5 .
法二:由 x 2+ y 2-2 x +10 y -24=0,得( x -1)2+( y +5)2=50,圆 C 1的
圆心坐标为(1,-5),半径 r =5 2 ,圆心到直线 x -2 y +4=0的距离为
d=
(3)过圆 x 2+ y 2= r 2外一点 P ( x 0, y 0)作圆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 A ,
B ,则过 A , B 两点的直线方程为 x 0 x + y 0 y = r 2.
◉角度(二) 弦长问题
例2 (1)已知直线 y =2 x 与圆 − 2
则 =(
B )
2+
−2
2 =1交于 A , B 两点,
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一、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三种:如图所示. (1)直线与圆相交:有两个公共点; (2)直线与圆相切:有一个公共点; (3)直线与圆相离:没有公共点.2、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的两种方法:直线l 和圆C 的方程分别为:Ax+By+C=0,x 2+y 2+Dx+Ey+F=0. 1)代数法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由l 和C 的方程联立方程组220Ax By C x y Dx Ey F ++=⎧⎨++++=⎩, ①若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0),则直线与圆相交; ②若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0),则直线与圆相切; ③若方程无实数根(△<0),则直线与圆相离.2)几何法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心C(a ,b)到直线的距离d=22||Aa Bb C A B+++与半径r 作比较①若d<r 时,直线l 和圆C 相交;②若d=r 时,直线l 和圆C 相切;③若d>r 时,直线l 和圆C 相离. 3、圆的切线的求法:(1)当点(x 0,y 0)在圆x 2+y 2=r 2上时,切线方程为x 0x+y 0y=r 2;(2)若点(x 0,y 0)在圆(x -a)2+(y -b)2=r 2上时,切线方程为(x 0-a)(x -a)+(y 0-b)(y -b)=r 2; (3)斜率为k 且与圆x 2+y 2=r 2相切的切线方程为21y kx k =±+;斜率为k 且与圆(x -a)2+(y -b)2=r 2相切的切线方程的求法:先设切线方程为y=kx+m ,然后变成一般 式kx -y+m=0,利用圆心到切线的距离等于半径来列出方程求m ;(4)点(x 0,y 0)在圆外面,则切线方程为y -y 0=k(x -x 0),再变成一般式,因为与圆相切,利用圆心到直线距离 等于半径,解出k ,注意若此方程只有一个实根,则还有一条斜率不存在的直线,务必要补上. 4、直线与圆相交的弦长公式1)平面几何法求弦长公式:如图所示,直线l 与圆相交于两点A 、B ,线段AB 的长 即为直线l 与圆相交的弦长.设弦心距为d ,圆的半径为r ,弦长为AB ,则有 222()2AB d r +=,即AB=222r d - . 2)解析法求弦长公式:如图所示,直线l 与圆相交于两点A(x 1,y 1),B(x 2,y 2),当直线AB 的倾斜角存在时,联 立方程组,消元得到一个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求得x 1+x 2和x 1x 2.于是2121212||()4x x x x x x -=+-,这样就求得2121221||1||1||AB k x x y y k=+-=+-。
24.2点、直线、圆和圆的位置关系(共7课时)

24.2点、直线、圆和圆的位置关系(共7课时)第一课时:点和直线的位置关系教学内容1.设⊙O的半径为r,点P到圆心的距离OP=d,则有:点P在圆外⇔d>r;点P在圆上⇔d=r;点P在圆内⇔d<r.2.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3.三角形外接圆及三角形的外心的概念.4.反证法的证明思路.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设⊙O的半径为r,点P到圆心的距离OP=d,则有:点P 在圆外⇔d>r;点P在圆上⇔d=r;点P在圆内⇔d<r及其运用.2.理解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并掌握它的运用.3.了解三角形的外接圆和三角形外心的概念.4.了解反证法的证明思想.复习圆的两种定理和形成过程,并经历探究一个点、两个点、•三个点能作圆的结论及作图方法,给出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接下去从这三点到圆心的距离逐渐引入点P•到圆心距离与点和圆位置关系的结论并运用它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重点: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的结论: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其它们的运用.难点:讲授反证法的证明思路.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口答下面的问题.1.圆的两种定义是什么?2.你能至少举例两个说明圆是如何形成的?3.圆形成后圆上这些点到圆心的距离如何?4.如果在圆外有一点呢?圆内呢?请你画图想一想.(1)在一个平面内,线段OA绕它固定的一个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A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圆;圆心为O,半径为r的圆可以看成是所有到定点O的距离等于定长r的点组成的图形.(2)圆规:一个定点,一个定长画圆.(3)都等于半径.(4)经过画图可知,圆外的点到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圆内的点到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二、探索新知由上面的画图以及所学知识,我们可知:设⊙O的半径为r,点P到圆心的距离为OP=d则有:点P在圆外⇒d>r点P在圆上⇒d=r点P在圆内⇒d<r反过来,也十分明显,如果d>r⇒点P在圆外;如果d=r⇒点P在圆上;如果d<r⇒点P在圆内.因此,我们可以得到:这个结论的出现,对于我们今后解题、判定点P是否在圆外、圆上、圆内提供了依据.下面,我们接下去研究确定圆的条件:(学生活动)经过一点可以作无数条直线,经过二点只能作一条直线,那么,经过一点能作几个圆?经过二点、三点呢?请同学们按下面要求作圆.(1)作圆,使该圆经过已知点A,你能作出几个这样的圆?(2)作圆,使该圆经过已知点A、B,你是如何做的?你能作出几个这样的圆?其圆心的分布有什么特点?与线段AB有什么关系?为什么?(3)作圆,使该圆经过已知点A、B、C三点(其中A、B、C三点不在同一直线上),•你是如何做的?你能作出几个这样的圆?老师在黑板上演示:(1)无数多个圆,如图1所示.(2)连结A、B,作AB的垂直平分线,则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A、B的距离都相等,都满足条件,作出无数个.其圆心分布在AB的中垂线上,与线段AB互相垂直,如图2所示.lBAB(1) (2) (3)(3)作法:①连接AB、BC;②分别作线段AB、BC的中垂线DE和FG,DE与FG相交于点O;③以O 为圆心,以OA 为半径作圆,⊙O 就是所要求作的圆,如图3所示. 在上面的作图过程中,因为直线DE 与FG 只有一个交点O ,并且点O 到A 、B 、C•三个点的距离相等(中垂线上的任一点到两边的距离相等),所以经过A 、B 、C 三点可以作一个圆,并且只能作一个圆.也就是,经过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可以做一个圆,这个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外接圆的圆心是三角形三条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叫做这个三角形的外心.下面我们来证明:经过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不能作出一个圆.证明:如图,假设过同一直线L 上的A 、B 、C 三点可以作一个圆,设这个圆的圆心为P ,那么点P 既在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L 1,又在线段BC 的垂直平分线L 2,•即点P 为L 1与L 2点,而L 1⊥L ,L 2⊥L ,这与我们以前所学的“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矛盾.所以,过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不能作圆. 上面的证明方法与我们前面所学的证明方法思路不同,它不是直接从命题的已知得出结论,而是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即假设过同一直线上的三点可以作一个圆),由此经过推理得出矛盾,由矛盾断定所作假设不正确,从而得到命题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在某些情景下,反证法是很有效的证明方法.例1.某地出土一明代残破圆形瓷盘,如图所示.为复制该瓷盘确定其圆心和半径,请在图中用直尺和圆规画出瓷盘的圆心.分析:圆心是一个点,一个点可以由两条直线交点而成,因此,只要在残缺的圆盘上任取两条线段,作线段的中垂线,交点就是我们所求的圆心. 作法:(1)在残缺的圆盘上任取三点连结成两条线段;(2)作两线段的中垂线,相交于一点.则O 就为所求的圆心.四、应用拓展例2.如图,已知梯形ABCD 中,AB ∥CD ,AD=BC ,AB=48cm ,CD=30cm ,高27cm ,求作一个圆经过A 、B 、C 、D 四点,写出作法并求出这圆的半径(比例尺1:10)分析:要求作一个圆经过A 、B 、C 、D 四个点,应该先选三个点确定一个圆,•然后证明第四点也在圆上即可.要求半径就是求OC 或OA 或OB ,因此,•要在直角三角形中进行,不妨设在Rt △EOC 中,设OF=x ,则OE=27-x 由OC=OB 便可列出,•这种方法是几何代数解.作法分别作DC 、AD 的中垂线L 、m ,则交点O 为所求△ADC 的外接圆圆心. ∵ABCD 为等腰梯形,L 为其对称轴Al m BA C E D O F ∵OB=OA ,∴点B 也在⊙O 上∴⊙O 为等腰梯形ABCD 的外接圆设OE=x ,则OF=27-x ,∵OC=OB= 解得:x=20∴,即半径为25m . 五、归纳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本节课应掌握:1.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设⊙O 的半径为r ,点P 到圆心的距离为d ,则;;.P d r P d r P d r ⇔>⎧⎪⇔=⎨⎪⇔<⎩点在圆外点在圆上点在圆内2.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3.三角形外接圆和三角形外心的概念.4.反证法的证明思想.5.以上内容的应用.六、布置作业1.教材P93 练习第二课时: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1)教学内容1.直线和圆相交、割线;直线和圆相切、圆的切线、切点;•直线和圆没有公共点、直线和圆相离等概念.2.设⊙O 的半径为r ,直线L 到圆心O 的距离为d直线L 和⊙O 相交⇔d<r ;直线和⊙O 相切⇔d=r ;直线L 和⊙O 相离⇔d>r .教学目标1.探索并了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2.根据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圆的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揭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3.能够利用公共点个数和数量关系来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重点:探索并了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难点:掌握识别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老师口答,学生口答,老师并在黑板上板书)同学们,我们前一节课已经学到点和圆的位置关系.设⊙O的半径为r,点P到圆心的距离OP=d,(b)(c)则有:点P在圆外⇔d>r,如图(a)所示;点P在圆上⇔d=r,如图(b)所示;点P在圆内⇔d<r,如图(c)所示.(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唐朝诗人王维的诗句,它描述了黄昏日落时分塞外特有的景象.如果我们把太阳看成一个圆,地平线看成一条直线,那你能根据直线和圆的公共点个数想象一下,直线和圆有几种位置关系吗?探究一、请同学在纸上画一条直线,把硬币的边缘看作圆,在纸上移动硬币,你能发现直线和圆的公共点个数的变化情况吗?公共点个数最少时有几个?最多时有几个?直线和圆有三种位置关系:相交、相切和相离.(老师板书)如图所示:l(a)(b)相离(c)如图(a ),直线L 和圆有两个公共点,这时我们就说这条直线和圆相交,这条直线叫做圆的割线.如图(b ),直线和圆有一个公共点,这时我们说这条直线和圆相切,•这条直线叫做圆的切线,这个点叫做切点.如图(c ),直线和圆没有公共点,这时我们说这条直线和圆相离.探究二、割线切线基本概念探究二、(1) 能否根据基本概念来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练习已知:如图所示,∠AOB =30°,P 为OB 上一点,且OP =5 cm ,以P 为圆心,以R 为半径的圆与直线OA 有怎样的位置关系?为什么?①R =2 cm ;②R =2.5 cm ;③R =4 cm .(2) 练习课堂小结:(学生归纳,总结发言老师点评)1.直线和圆相交、割线、直线和圆相切,切线、切点、直线和圆相离等概念.2.设⊙O 的半径为r ,直线L 到圆心O 的距离为d 则有:直线L 和⊙O 相交⇔d<r直线L 和⊙O相切⇔d=r直线L和⊙O相离⇔d>r第三课时: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2)教学内容1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2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教学过程是否还有其他的方法来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我们知道,点到直线L的距离是这点向直线作垂线,这点到垂足D的距离,•按照这个定义,作出圆心O到L的距离的三种情况?(学生分组活动):设⊙O的半径为r,圆心到直线L的距离为d,•请模仿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总结出什么结论?老师点评直线L和⊙O相交⇔d<r,如图(a)所示;l(a)直线L和⊙O相切⇔d=r,如图(b)所示;直线L和⊙O相离⇔d>r,如图(c)所示.因为d=r⇒直线L和⊙O相切,这里的d是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即垂直,并由d=r就可得到L经过半径r的外端,即半径OA的A点,因此,很明显的,•我们可以得到切线的判定定理:例1.如图,已知Rt△ABC的斜边AB=8cm,AC=4cm.(1)以点C为圆心作圆,当半径为多长时,直线AB与⊙C相切?为什么?(2)以点C为圆心,分别以2cm和4cm为半径作两个圆,这两个圆与直线AB分别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分析:(1)根据切线的判定定理可知,要使直线AB与⊙C相切,•那么这条半径应垂直于直线AB,并且C点到垂足的长就是半径,所以只要求出如图AD 所示的CD 即可.(2)用d 和r 的关系进行判定,或借助图形进行判定.解:(1)如图24-54:过C 作CD ⊥AB ,垂足为D .在Rt △ABC 中∴因此,当半径为时,AB 与⊙C 相切.理由是:直线AB 为⊙C 的半径CD 的外端并且CD ⊥AB ,所以AB 是⊙C 的切线.(2)由(1)可知,圆心C 到直线AB 的距离,所以当r=2时,d>r ,⊙C 与直线AB 相离;当r=4时,d<r ,⊙C 与直线AB 相交.刚才的判定定理也好,或者例1也好,都是不知道直线是切线,而判定切线,反之,如果知道这条直线是切线呢?有什么性质定理呢?实际上,如图,CD 是切线,A 是切点,连结AO 与⊙O 于B ,那么AB 是对称轴,所以沿AB 对折图形时,AC 与AD 重合,因此,∠BAC=∠BAD=90°.因此,我们有切线的性质定理:三、巩固练习教材P94 练习,四、应用拓展例.如图,AB 为⊙O 的直径,C 是⊙O 上一点,D 在AB 的延长线上,且∠DCB=•∠A .(1)CD 与⊙O 相切吗?如果相切,请你加以证明,如果不相切,请说明理由.A D (2)若CD 与⊙O 相切,且∠D=30°,BD=10,求⊙O 的半径.分析:(1)要说明CD 是否是⊙O 的切线,只要说明OC 是否垂直于CD ,垂足为C ,•因为C 点已在圆上.由已知易得:∠A=30°,又由∠DCB=∠A=30°得:BC=BD=10解:(1)CD 与⊙O 相切理由:①C 点在⊙O 上(已知) ②∵AB 是直径∴∠ACB=90°,即∠ACO+∠OCB=90° ∵∠A=∠OCA 且∠DCB=∠A∴∠OCA=∠DCB∴∠OCD=90°综上:CD 是⊙O 的切线.(2)在Rt △OCD 中,∠D=30°∴∠COD=60°∴∠A=30°∴∠BCD=30°∴BC=BD=10∴AB=20,∴r=10答:(1)CD 是⊙O 的切线,(2)⊙O 的半径是10.五、归纳小结(学生归纳,总结发言老师点评)本节课应掌握:1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2、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3、应用上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六、布置作业一、选择题.1.如图,AB 与⊙O 切于点C ,OA=OB ,若⊙O 的直径为8cm ,AB=10cm ,那么OA 的长是( )A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与圆有公共点的直线是圆的切线.B .和圆心距离等于圆的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C .垂直于圆的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D .过圆的半径的外端的直线是圆的切线3.已知⊙O 分别与△ABC 的BC 边,AB 的延长线,AC 的延长线相切,则∠BOC 等于( )A .12(∠B+∠C )B .90°+12∠A AC.90°-12∠A D.180°-∠A二、填空题1.如图,AB为⊙O直径,BD切⊙O于B点,弦AC的延长线与BD交于D•点,•若AB=10,AC=8,则DC长为________.D2.如图,P为⊙O外一点,PA、PB为⊙O的切线,A、B为切点,弦AB与PO交于C,⊙O半径为1,PO=2,则PA_______,PB=________,PC=_______AC=______,BC=______∠AOB=________.3.设I是△ABC的内心,O是△ABC的外心,∠A=80°,则∠BIC=•________,•∠BOC=________.第四课时: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3)教学内容1.切线长的概念.2.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可以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这一点和圆心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3.三角形的内切圆及三角形内心的概念.教学目标1、了解切线长的概念.2、理解切线长定理,了解三角形的内切圆和三角形的内心的概念,熟练掌握它的应用.3、复习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和切线的判定定理、性质定理知识迁移到切长线的概念和切线长定理,然后根据所学三角形角平分线的性质给出三角形的内切圆和三角形的内心概念,最后应用它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重点:切线长定理及其运用.•难点与关键:切线长定理的导出及其证明和运用切线长定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已知△ABC,作三个内角平分线,说说它具有什么性质?2.点和圆有几种位置关系?你能说说在这一节中应掌握几个方面的知识?3.直线和圆有什么位置关系?切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它们如何?老师点评:(1)在黑板上作出△ABC的三条角平分线,并口述其性质:•①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②交点到三条边的距离相等.(2)(口述)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有三种,点在圆内⇔d<r;点在圆上⇔d=r;点在圆外⇔d>r;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反证法的思想.(3)(口述)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同样有三种:直线L和⊙O相交⇔d<r;直线L和⊙相切⇔d=r;直线L和⊙O相离⇔d>r;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二、探索新知从上面的复习,我们可以知道,过⊙O上任一点A都可以作一条切线,•并且只有一条,根据下面提出的问题操作思考并解决这个问题.问题:在你手中的纸上画出⊙O,并画出过A点的唯一切线PA,•连结PO,•沿着直线PO将纸对折,设圆上与点A重合的点为B,这时,OB是⊙O的一条半径吗?PB是⊙O的切线吗?利用图形的轴对称性,说明圆中的PA与PB,∠APO与∠BPO有什么关系?学生分组讨论,老师抽取3~4位同学回答这个问题.老师点评:OB与OA重叠,OA是半径,OB也就是半径了.又因为OB是半径,PB为OB•的外端,又根据折叠后的角不变,所以PB是⊙O的又一条切线,根据轴对称性质,•我们很容易得到PA=PB,∠APO=∠BPO.我们把PA或PB的长,即经过圆外一点作圆的切线,这点和切点之间的线段的长,•叫做这点到圆的切线长.从上面的操作几何我们可以得到:从圆外一点可以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这一点和圆心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下面,我们给予逻辑证明.例1.如图,已知PA、PB是⊙O的两条切线.Array求证:PA=PB,∠OPA=∠OPB.证明:∵PA、PB是⊙O的两条切线.∴OA⊥AP,OB⊥BP又OA=OB,OP=OP,∴Rt △AOP ≌Rt △BOP ∴PA=PB ,∠OPA=∠OPB因此,我们得到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可以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这一点和圆心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我们刚才已经复习,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于一点,并且这个点到三条边的距离相等.(同刚才画的图)设交点为I ,那么I 到AB 、AC 、BC 的距离相等,如图所示,因此以点I 为圆心,点I 到BC 的距离ID 为半径作圆,则⊙I 与△ABC 的三条边都相切. 与三角形各边都相切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内切圆,•内切圆的圆心是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内心. 例2.如图,已知⊙O 是△ABC 的内切圆,切点为D 、E 、F ,如果AE=1,CD=2,BF=3,且△ABC 的面积为6.求内切圆的半径r .分析:直接求内切圆的半径有困难,由于面积是已知的,•因此要转化为面积法来求.就需添加辅助线,如果连结AO 、BO 、CO ,就可把三角形ABC 分为三块,•那么就可解决. 解:连结AO 、BO 、CO∵⊙O 是△ABC 的内切圆且D 、E 、F 是切点. ∴AF=AE=1,BD=BF=3,CE=CD=2∴AB=4,BC=5,AC=3又∵S △ABC =6∴12(4+5+3)r=6 ∴r=1答:所求的内切圆的半径为1. 三、巩固练习 教材P98 练习.五、归纳小结(学生归纳,老师点评) 本节课应掌握:1.圆的切线长概念; 2.切线长定理3.三角形的内切圆及内心的概念.l AC第五课时: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4) 内容: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复习要点梳理一、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1、直线和圆有两个公共点时,叫做直线和圆相交。
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知识点及题型归纳

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知识点及题型归纳知识点精讲一、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3种,相离,相切和相交 二、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判断1. 几何法(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和半径关系) 圆心(,)a b 到直线0Ax By C ++=的距离,则d =则d r <⇔直线与圆相交,交于两点,P Q ,||PQ =d r =⇔直线与圆相切; d r >⇔直线与圆相离2. 代数方法(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即交点个数问题转化为方程根个数) 由2220()()Ax By C x a y b r++=⎧⎨-+-=⎩ ,消元得到一元二次方程20px qx t ++=,20px qx t ++=判别式为∆,则: 则0∆>⇔直线与圆相交; 0∆=⇔直线与圆相切; 0∆<⇔直线与圆相离.三、 两圆位置关系的判断是用两圆的圆心距与两圆半径的和差大小关系确定,具体是:设两圆12,O O 的半径分别是,R r ,(不妨设R r >),且两圆的圆心距为d ,则: 则d R r <+⇔两圆相交; d R r =+⇔两圆外切; R r d R r -<<+⇔两圆相离 d R r =-⇔两圆内切;0d R r ≤<-⇔两圆内含(0d =时两圆为同心圆) 四、 关于圆的切线的几个重要结论(1) 过圆222x y r +=上一点00(,)P x y 的圆的切线方程为200x x y y r +=.(2) 过圆222()()x a y b r -+-=上一点00(,)P x y 的圆的切线方程为200()()()()x a x a y b y b r --+--=(3) 过圆220x y Dx Ey F ++++=上一点00(,)P x y 的圆的切线方程为0000022x x y y x x y y D E F ++++⋅+⋅+= (4) 求过圆222x y r +=外一点00(,)P x y 的圆的切线方程时,应注意理解: ①所求切线一定有两条;②设直线方程之前,应对所求直线的斜率是否存在加以讨论.设切线方程为00()y y k x x -=-,利用圆心到切线的距离等于半径,列出关于k 的方程,求出k 值.若求出的k 值有两个,则说明斜率不存在的情形不符合题意;若求出的k 值只有一个,则说明斜率不存在的情形符合题意.题型讲解题型1 直线与圆的相交关系 思路提示研究直线与圆的相交问题,应牢牢记住三长关系,即半径长2l、弦心距d 和半径r 之间形成的数量关系222()2l d r +=.例9.28 已知圆O :225x y +=,直线l :cos sin 1(0)2x y πθθθ+=<<,设圆O 上到直线l 的距离等于1的点的个数为k ,则k =___________. 分析 先求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在进行判断解析 因为圆心(0,0)到直线l 的距离为1,又因为圆O 4个点符合条件. 评注 若圆O 上到直线l 的距离等于2的点的个数为k ,则2k =;若3k =,则圆O 上到直线l 的距离等于1变式1已知圆O :224x y +=,直线l :1x ya b+=,设圆O 上到直线l 的距离等于1的点的个数有两个,则2211a b +的取值范围___________. 例9.29 已知圆C :228120x y y +-+=,直线l :20ax y a ++=, (1) 当直线l 与圆C 相交时,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2) 当直线l 与圆C 相交于,A B 两点,且AB =l 的方程.分析 根据点到直线距离等于半径来度量直线与圆相切问题;根据三长关系解决直线与圆相交问题. 解析 (1)圆C :22(4)4x y +-=,故圆心为(0,4)C ,因为直线l 与圆C 相交,所以圆心为(0,4)C 到直线l 的距离2d =<,解得34a <-,故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3(,)4-∞-(2)由题意,直线l 与圆C 相交于,A B 两点,且AB =224+=,化简可得2870a a ++=,即1a =-或7a =-,故所求直线的方程为20x y -+=或7140x y -+=.评注 在处理直线与圆的相交问题时经常用到三长关系,即半弦长,弦心距,半径长构成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变式1 对任意的实数k ,直线1y kx =+与圆222x y +=的位置关系一定是( ) A .相离 B. 相切 C.相交但直线不过圆心 D.相交且直线过圆心变式 2 过点(1,2)--的直线l 被圆222210x y x y +--+=截得的弦长为,则直线l 的斜率为__________.变式3 已知直线l 经过点(1,3)P -且与圆224x y +=相交,截得弦长为l 的方程.例9.30 过点(1,1)P 的直线l 与圆22:(2)(3)9C x y -+-=相交于,A B 两点,则||AB 的最小值为( )A.解析 设圆心(2,3)C 到直线l 的距离d ,由弦长公式||AB ==可知当距离最大d 时,弦长||AB 最小.又||d CP ≤==,当直线l CP ⊥时取等号,故max d =.所以max ||4AB ===.故选B评注 过圆内一定点的所有弦中,过此点的直径为最长弦,过此点且垂直于该直径的弦为最短弦. 变式1 过点(11,2)A 做圆22241640x y x y ++--=的弦,其中弦长为整数的共有( ) A. 16 条 B. 17条 C. 32条 D. 34条例9.31 已知圆的方程为22680x y x y +--=.设该圆过点(3,5)的最长弦和最短弦分别是AC 和BD ,则四边形ABCD 的面积为( )A. 解析 22680x y x y +--=可化为22(3)(4)25x y -+-=,故圆心坐标(3,4),半径为5,点(3,5)在圆内,因为AC 最长,所以AC 为直径,即||10AC =,BD 最短,且BD 过点(3,5),所以||BD ==,所以1||||2S AC BD == B变式1 如图所示,已知AC ,BD 为圆O :224x y +=的两条相互垂直的弦,垂足为M ,则四边形ABCD 的面积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例9.32 (2012北京海淀高三期末理13改编)已知圆22:(1)2C x y -+=,过点(1,0)M -的直线l 交圆C 于,A B 两点,若0CA CB ⋅=(C 为圆心),则直线l 的方程为__________. 解析 设直线:(1)l y k x =+,即:l 0kx y k -+= 则圆心到直线l 的距离为d =又0CA CB ⋅=,故CA CB ⊥,即△ABC 是等腰三角形,2C π∠=.所以sin142d r π====即k =±,故直线l :10x +=或10x ++= 变式 1 已知O 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过点(2,0)M -的直线l 与圆221x y +=交于,P Q 两点.若12OP OQ ⋅=-,求直线l 的方程.变式2 已知圆C :22(1)(6)25x y ++-=上的两点,P Q 关于直线l :8y kx =+对称,且0OP OQ ⋅=(O 为坐标原点),求直线PQ 的方程题型2 直线与圆的相切关系 思路提示若直线与圆相切,则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切线的几何性质为:圆心和切点的连线垂直于切线. 例9.33 求经过点(1,7)-与圆2225x y +=相切的直线方程.分析 将点(1,7)-代入圆方程得221(7)5025+-=>,知点(1,7)-是圆外一点,故只需求切线的斜率或再求切线上另一点坐标.解析 解法一:依题意,直线的斜率存在,设所求切线斜率为k ,则所求直线方程为7(1)y k x +=-,整理成一般式为70kx y k ---=.由圆的切线的性质,5=,化简得3127120k k --=,解得43k =或34k =-. 故所求切线方程为:43250x y --=或34250x y ++=.解法二:依题意,直线的斜率存在,设所求切线方程为0025x x y y +=(00(,)x y 是切点),将坐标(1,7)-代入后得00725x y -=,由00002272525x y x y -=⎧⎪⎨+=⎪⎩,解得0043x y =⎧⎨=-⎩或0034x y =-⎧⎨=-⎩. 故所求切线方程为:43250x y --=或34250x y ++=.评注 已知圆外一点,求圆的切线方程一般有三种方法:①设切点,用切线公式法;②设切线斜率,用判别式法:③设切线斜率,用圆心到切线距离等于圆半径.一般地,过圆外一点可向圆作两条切线,在后两种方法中,应注意斜率不存在的情况.变式1 已知圆22:(1)(2)4C x y -+-=,求过点(1,5)P -的圆的切线方程.变式2 直线l (2)2y k x =-+与圆22:220C x y x y +--=相切,则的一个方向向量为( ) A. (2,2)- B. (1,1) C. (3,2)- D. 1(1,)2例9.34 自点(3,3)A -发出的光线l 射到x 轴上,被x 轴反射,其反射光线所在直线与圆224470x y x y +--+=相切,求入射光线l 所在直线的方程.分析 利用对称性解决此类反射问题.根据光学特征,对称性的使用既可以使用点的对称,也可以使用圆的对称.解析 已知圆22(2)(2)1x y -+-=关于x 轴的对称圆'C 的方程为22(2)(2)1x y -++=,可设光线所在直线方程为3(3)y k x -=+,所以直线l 与圆'C 相切,圆心'(2,2)C -到直线l 的距离1d ==,解得43k =-或34k =-. 所以光线所在的直线l 方程为4330x y ++=或3430x y +-=.变式 1 自点(3,3)A -发出的光线l 射到x 轴上,被x 轴反射,其反射光线'l 所在直线与圆224470x y x y +--+=相切,求反射光线'l 所在直线的方程.题型3 直线与圆的相离关系 思路提示关于直线与圆的相离问题的题目大多是最值问题,即直线上的点与圆上的点的最近或最远距离问题,这样的题目往往要转化为直线上的点与圆心距离的最近和最远距离再加减半径长的问题.例9.35 (1)直线:1l y x =-的点到圆22:4240C x y x y ++-+=上的点的距离最小值是____________. (2)由直线1y x =+上的点向圆22(3)(2)1x y -++=引切线,则切线长的最小值为( )分析 过直线1y x =+上任意一点向圆22(3)(2)1x y -++=引切线PQ ,即可得到1||PQ O Q PQ ⊥==,那么,当切线长PQ 取最小值时,即1O P 取最小值.解析 (1)圆C 可化为22(2)(1)1x y ++-=,故圆心(2,1)C -到直线1y x =-的距离d ==1d r -=(3) 过1O 作1O H 垂直于直线1y x =+于点H ,过H 作HR 相切圆1O 与R ,连接1O R ,则切线长的最小值为||HR ,圆心(3,2)-到直线10x y -+=的距离d ==,||HR =,故选A.变式1 已知点P 是直线40(0)kx y k ++=>上一动点,,PA PB 是圆22:20C x y y +-=的两切线,,A B 是切点,若四边形PACB 的最小面积是2,则k 的值为( )A. 3B.2C. 变式 2 已知圆22:1O x y +=和定点(2,1)A ,由圆O 外一点(,)P a b 向圆O 引切线PQ ,切点为Q ,且满足||||PQ PA =.(1)求实数,a b 间满足的等量关系; (2)求线段PQ 长的最小值.题型4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思路提示已知两圆半径分别为12,r r ,两圆的圆心距为d ,则: (1) 两圆外离12r r d ⇔+<; (2)两圆外切12r r d ⇔+=; (3)两圆相交1212||r r d r r ⇔-<<+; (4)两圆内切12||r r d ⇔-=; (5)两圆内含12||r r d ⇔->;两圆外切和内切较为重要,这两种位置关系常与椭圆和双曲线的定义综合考查.例9.36 圆221:20O x y +-=和圆222:40O x y y +-=的位置关系是( )A. 外离B. 相交C. 外切D. 内切 分析 判断圆心距与两圆半径的关系解析 由圆221:20O x y +-=得1(0,0)O ,1r圆222:40O x y y +-=得2(0,2)O ,22r =,121212||||2r r O O r r -<=<+,两圆相交,故选B.变式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圆C 的方程为228150x y x +-+=,若直线2y kx =-上至少存在一点,使得以该点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与圆C 有公共点,则k 的最大值是_________.变式2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0,3)A ,直线l :24y x =-,设圆C 的半径为1,圆心在l 上, (1) 若圆心C 也在直线1y x =-上,过点A 作圆C 的切线,求切线方程;(2) 使得以该点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与圆C 有公共点,则k 的最大值是_________.例9.37 已知两圆222610x y x y +---=和2210120x y x y m ++-+= (1)m 取何值时两圆外切.(2)m 取何值时两圆外切,此时公切线方程是什么?(3)求45m =时两圆的公共弦所在直线的方程和公共弦的长度.分析 把两圆的一般方程化为标准方程,求两圆的圆心距d ,判断d 与R r +,R r -的关系,再用圆的几何性质分别解决(2)(3)问. 解析 两圆的标准方程分别为22(1)(3)11x y -+-=,22(5)(6)61,(61)x y m m -+-=-<,圆心分别为(1,3),(5,6)M N(1) =25m =+(2) 小于两圆圆心距55=, 解得,两圆方程222610x y x y +---=与2210120x y x y m ++-+=,相减得861250x y +--+=代入,得43130x y +-+=.(3) 两圆的公共弦所在直线方程为2222(261)(101245)0x y x y x y x y +----+--+=,即43230x y +-=,所以公共弦长为=评注 应注意两圆位置关系由圆心距和两圆半径的和与差的大小关系来确定.变式1 若圆224x y +=与圆22260(0)x y ay a ++-=>,公共弦的长为a =___________.变式2 设两圆12,C C 都和两坐标轴相切,且都过点(4,1),则两圆的圆心距离12||C C =( )A. 4B. 有效训练题1. 已知点(,)P a b 在圆C :224x y +=内(异于圆心),则直线10ax by ++=与圆C 的位置关系是( ) A. 相交 B. 相切 C. 相离 D. 不能确定 2.已知a b ≠,且2sin cos 04a a πθθ+-=,2sin cos 04b b πθθ+-=,则连接2(,)a a ,2(,)b b 两点的直线与单位圆的位置关系是( )A. 相交B. 相切C. 相离D. 不能确定3.设,m n R ∈,若直线(1)(1)20m x n y +++-=与圆22(1)(1)1x y -+-=相切,则m n +的取值范围是( )A. 1⎡-⎣B. (),11⎡-∞⋃+∞⎣C. 2⎡-+⎣D. (),22⎡-∞-⋃++∞⎣4.若直线1x ya b+=经过点(cos ,sin )M αα,则( )A. 221a b +≤B. 221a b +≥ C.22111a b +≤ D. 22111a b +≥5.过点(1,1)P 的直线,将圆形区域22{(,)|4}x y x y +≤分两部分,使得这两部分的面积之差最大,该直线的方程为( )A. 20x y +-=B. 10y -=C. 0x y -=D. 340x y +-=6.若直线10x y -+=与圆22()2x a y -+=有公共点,则实数a 取值范围是( ) A. []3,1-- B. []1,3- C. []3,1- D. (][),31,-∞-⋃+∞7. 设,m n R ∈,若直线10mx ny +-=与x 轴相交于点A ,与y 轴相交于B ,且l 与圆224x y +=相交所得弦的长为2,O 为坐标原点,则△ABC 面积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8.过点(4,0)-作直线l 与圆2224200x y x y ++--=交于,A B 两点,如果||8AB =,则l 的方程为__________.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圆C 的方程为228150x y x +-+=,若直线2y kx =-上至少存在一点,使得以该点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与圆C 有公共点,则的最大值是_______. 10.已知点(3,1)M ,直线40ax y -+=及圆22(1)(2)4x y -+-=. (1)求过点M 的圆的切线方程;(2)若直线40ax y -+=与圆相切,求a 的值(3)若直线40ax y -+=与圆相交于,A B 两点,且AB 弦的长为a 的值11.已知圆M 的方程为22(2)1x y +-=(M 为圆心),直线的方程为20x y -=,点P 在直线l 上,,过点P 作圆M 的切线,PA PB ,切点为,A B . (1)若060APB ∠=,试求点的坐标;(2)若点P 的坐标为(2,1),过P 作直线与圆M 交于,C D 两点,当CD =CD 的方程;(3)求证:经过,,A P M 三点的圆必过定点,并求出所有定点的坐标.12. 已知圆C 过点(1,1)P ,且与圆222:(2)(2)(0)M x y r r +++=>关于直线20x y ++=对称. (1)求圆C 的方程;(2)设Q 为圆C 上的一个动点,求PQ MQ ⋅的最小值.(M 为圆M 的圆心);(3)过点P 作两条相异直线分别与圆C 相交于,A B ,且直线PA 和直线PB 的倾斜角互补,O 为坐标原点,试判断直线OP 和AB 是否平行?请说明理由.。
九年级数学 点与圆、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九年级数学 点与圆、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1、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有 种,若圆的半径为r ,点P 到圆心的距离为d 。
则:点P 在圆内⇔ ;点P 在圆上⇔ ;点P 在圆外⇔ 。
2、过三点的圆:⑴过同一直线上三点 作圆,过 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圆;⑵三角形的外接圆:经过三角形各顶点的圆叫做三角形的 ,外接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 ,这个三角形叫做这个圆的 。
⑶三角形外心的形成:三角形 的交点, 相等。
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 种:○1当直线和圆有两个公共点时,叫做直线和圆 ,这时直线叫圆的 线,; ○2当直线和圆有唯一公共点时,叫做直线和圆 ,这时直线叫圆的 线; ○3当直线和圆没有公共点时,叫做直线和圆 ,这时直线叫圆的 线。
2、设⊙O 的半径为r ,圆心O 到直线l 的距离为d ,则:直线l 与⊙O 相交r d _____⇔直线l 与⊙O 相切r d _____⇔直线l 与⊙O 相离r d _____⇔3、 切线的性质和判定:⑴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 。
【谈重点】根据这一定理,在圆中遇到切线时,常常连接圆心和切点,即可得垂直关系。
⑵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 且 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谈重点】在切线的判定中,当直线和圆的公共点标出时,用判定定理证明。
当公共点未标出时,一般可证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r 来判定相切。
4、 切线长定理:⑴切线长定义:在经过圆外一点的圆的切线上,这点和切点之间 的长叫做这点到圆的切线长。
⑵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 相等,并且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 的夹角5、 三角形的内切圆:⑴与三角形各边都 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内切圆,内切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 ;⑵三角形内心的形成:是三角形 的交点;(3)内心的性质:到三角形各 的距离相等,内心与每一个顶点的连接线平分 。
【谈重点】三类三角形内心都在三角形若△ABC三边为a、b、c面积为s,内切圆半径为r,则s= ,若△ABC为直角三角形,则r=考点一:切线的性质例题1已知直线PD垂直平分⊙O的半径OA于点B,PD交⊙O于点C、D,PE是⊙O的切线,E为切点,连结AE,交CD于点F.(1)若⊙O的半径为8,求CD的长;(2)证明:PE=PF;(3)若PF=13,sinA=513,求EF的长.对应训练1.如图,△ABC内接于⊙O,弦AD⊥AB交BC于点E,过点B作⊙O的切线交DA的延长线于点F,且∠ABF=∠ABC.(1)求证:AB=AC;(2)若AD=4,cos∠ABF=45,求DE的长.考点二:切线的判定例题2如图,点B、C、D都在⊙O上,过点C作AC∥BD交OB延长线于点A,连接CD,且∠CDB=∠OBD=30°,DB=63cm.(1)求证:AC是⊙O的切线;(2)求由弦CD、BD与弧BC所围成的阴影部分的面积.(结果保留π)对应训练2.如图,以△ABC的BC边上一点O为圆心的圆,经过A,B两点,且与BC边交于点E,D为BE的下半圆弧的中点,连接AD交BC于F,若AC=FC.(1)求证:AC是⊙O的切线:(2)若BF=8,DF=40,求⊙O的半径r.知识点三、圆和圆的位置关系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有种,若⊙O1半径为R,⊙O 2半径为r,圆心距为d;○1当⊙O 1 与⊙O 2 外离⇔;○2当⊙O 1 与⊙O 2 外切⇔;○3当⊙O 1 与⊙O2相交⇔;○4当⊙O 1 与⊙O2内切⇔;○5当⊙O 1 与⊙O 2内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点、直线、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要点梳理】
要点一、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1.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由于平面上圆的存在,就把平面上的点分成了三个集合,即圆内的点,圆上的点和圆外的点,这三类点各具有相同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设⊙O的半径为r,点P到圆心的距离为d,则有
2.三角形的外接圆
经过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外接圆的圆心是三角形三条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外心. 三角形的外心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要点诠释:
(1)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和点到圆心的距离的数量关系是相对应的,即知道位置关系就可以确定数量关系;知道数量关系也可以确定位置关系;
(2)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
要点二、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1.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1) 相交:直线与圆有两个公共点时,叫做直线和圆相交.这时直线叫做圆的割线.
(2) 相切:直线和圆有唯一公共点时,叫做直线和圆相切.这时直线叫做圆的切线,唯一的公共点叫做切点.
(3) 相离:直线和圆没有公共点时,叫做直线和圆相离.
2.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和性质.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能否像点与圆的位置关系一样通过一些条件来进行分析判断呢?
由于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确定圆的大小,因此研究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就可以转化为直线和点(圆心)的位置关系.下面图(1)中直线与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图(2)中直线与圆心的距离等于半径;图(3)中直线与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
如果⊙O的半径为r,圆心O到直线的距离为d,那么
要点诠释:
这三个命题从左边到右边反映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所具有的性质;从右边到左边则是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
要点三、切线的判定定理、性质定理和切线长定理
1.切线的判定定理:
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要点诠释:
切线的判定定理中强调两点:一是直线与圆有一个交点,二是直线与过交点的半径垂直,缺一不可.
2.切线的性质定理:
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
3.切线长:
经过圆外一点作圆的切线,这点和切点之间的线段的长,叫做这点到圆的切线长.
要点诠释:
切线长是指圆外一点和切点之间的线段的长,不是“切线的长”的简称.切线是直线,而非线段. 4.切线长定理:
从圆外一点可以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这一点和圆心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要点诠释:
切线长定理包含两个结论:线段相等和角相等.
5.三角形的内切圆:
与三角形各边都相切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内切圆.
6.三角形的内心:
三角形内切圆的圆心是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内心. 三角形的内心到三边的距离都相等.
要点诠释:
(1) 任何一个三角形都有且只有一个内切圆,但任意一个圆都有无数个外切三角形;
(2) 解决三角形内心的有关问题时,面积法是常用的,即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周长与内切圆半径乘积的一半,即(S为三角形的面积,P为三角形的周长,r为内切圆的半径).
名称确定方法图形性质
外心(三角形
外接圆的圆
心)
三角形三边中垂线的
交点
(1) 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
离相等,即OA=OB=OC;(2)
外心不一定在三角形内部
内心(三角形
内切圆的圆
心)
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
的交点
(1)到三角形三边距离相等;
(2)OA、OB、OC分别平分∠
BAC、∠ABC、∠ACB; (3)内
心在三角形内部.
要点四、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1.圆与圆的五种位置关系的定义
两圆外离:两个圆没有公共点,且每个圆上的点都在另一个圆的外部时,叫做这两个圆外离.
两圆外切:两个圆有唯一公共点,并且除了这个公共点外,每个圆上的点都在另一个圆的外部时,叫做这两个圆外切.这个唯一的公共点叫做切点.
两圆相交:两个圆有两个公共点时,叫做这两圆相交.
两圆内切:两个圆有唯一公共点,并且除了这个公共点外,一个圆上的点都在另一个圆的内部时,叫做这两个圆内切.这个唯一的公共点叫做切点.
两圆内含:两个圆没有公共点,且一个圆上的点都在另一个圆的内部时,叫做这两个圆内含.
2.两圆的位置与两圆的半径、圆心距间的数量关系:
设⊙O1的半径为r1,⊙O2半径为r2,两圆心O1O2的距离为d,则:
两圆外离d>r1+r2
两圆外切d=r1+r2
两圆相交r1-r2<d<r1+r2 (r1≥r2)
两圆内切d=r1-r2 (r1>r2)
两圆内含d<r1-r2 (r1>r2)
要点诠释:
(1)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既考虑它们公共点的个数,又注意到位置的不同,若以两圆的公共点个数分类,又可以分为:相离(含外离、内含)、相切(含内切、外切)、相交;
(2) 内切、外切统称为相切,唯一的公共点叫作切点;
(3) 具有内切或内含关系的两个圆的半径不可能相等,否则两圆重合.
【典型例题】
类型一、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1.已知圆的半径等于5 cm,根据下列点P到圆心的距离:(1)4 cm;(2)5 cm;(3)6 cm,判定点P与圆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变式】点A在以O为圆心,3 为半径的⊙O内,则点A到圆心O的距离d的范围是________.
类型二、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2.在Rt△ABC中,∠C=90°,AC=3厘米,BC=4厘米,以C为圆心,r为半径的圆与AB有怎样的位置关系?为什么?
(1)r=2厘米; (2)r=2.4厘米; (3)r=3厘米
【变式】如图,P点是∠AOB的平分线OC上一点,PE⊥OA于E,以P为圆心,PE为半径作⊙P .求证:⊙P与OB相切。
3.如图所示,在Rt△ABC中,∠B=90°,∠A的平分线交BC于D,以D为圆心,DB长为半径作⊙D.求证:AC是⊙D的切线.
类型三、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4.(1)已知两圆的半径分别为3cm,5cm,且其圆心距为7cm,则这两圆的位置关系是( ) A.外切 B.内切 C.相交 D.相离
(2)已知⊙O1与⊙O2相切,⊙O1的半径为3cm,⊙O2的半径为2cm,则O1O2的长是( )
A.1cm B.5cm C.1cm或5cm D.0.5cm或2.5cm
5.已知:如图,⊙O1与⊙O2外切于A点,直线l与⊙O1、⊙O2分别切于B,C点,若⊙O1的半径r1=2cm,⊙O2的半径r2=3cm.求BC的长.
【变式】如图所示,在△ABC中,AB=BC=2,以AB为直径的⊙O与BC相切于点B,则AC等于( )
A .2
B .3
C .22
D .23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已知:如图,PA ,PB 分别与⊙O 相切于A ,B 点,C 为⊙O 上一点,∠ACB=65°,则∠APB 等于( ). A .65° B .50° C .45° D .40°
2.如图,AB 是⊙O 的直径,直线EC 切⊙O 于B 点,若∠DBC=α,则( ). A .∠A=α B .∠A=90°-α C .∠ABD=α D .∠α2
190o
-=ABD
第1题图 第2题图
3.设⊙O 的半径为3,点O 到直线l 的距离为d ,若直线l 与⊙O 至少有一个公共点,则d 应满足的条件是( )
A.d=3
B. d <3
C. d≤3
D.d>3
4.在Rt△ABC 中,∠C=90°,AB=10,AC=6,以C 为圆心作⊙C 和AB 相切,则⊙C 的半径长为( )
A.8
B.4
C.9.6
D.4.8
5.已知⊙O 1和⊙O 2的半径分别为1和5,圆心距为3,则两圆的位置关系是( )
A.相交
B. 内切
C. 外切
D.内含
6.已知:A ,B ,C ,D ,E 五个点中无任何三点共线,无任何四点共圆,那么过其中的三点作圆,最
多能作出( ). A .5个圆 B .8个圆 C .10个圆 D .12个圆
二、填空题
7.锐角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的___________部,钝角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的_____________部, 直角三角形的外心在________________.
8.若△ABC 中,∠C=90°,AC=10cm ,BC=24cm ,则它的外接圆的直径为___________. 9.若△ABC 内接于⊙O ,BC=12cm ,O 点到BC 的距离为8cm ,则⊙O 的周长为___________.
10.如图所示,以O 为圆心的两个同心圆中,大圆的弦是小圆的切线,C 为切点,若两圆的半径分别为3cm 和5cm ,则AB 的长为__________cm . 11.如图所示,已知直线AB 是⊙O 的切线,A 为切点,OB 交⊙O 于点C ,点D 在⊙O 上,且∠OBA =40°,则∠ADC =________.
第10题图第11题图第12题图
12.如图,施工工地的水平地面上,有三根外径都是1 m的水泥管,两两相切地堆放在一起,其最高点到地面的距离是_________.
三、解答题
13. 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以AB为直径的⊙O经过点D,E是⊙O上一点,且∠AED
=45°,试判断CD与⊙O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14. AB是⊙O的直径,BC切⊙O于B,AC交⊙O于D点,过D作⊙O的切线DE交BC于E.求证:CE=BE.
15.如图所示,AB是⊙O的直径,P为AB延长线上任意一点,C为半圆AB的中点,PD切⊙O于点D,连CD交AB于点E,求证:PD=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