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径定理公开课优秀教案Word版
垂径定理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垂径定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垂径定理的定义和几何意义;2. 掌握垂径定理的基本运用;3. 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垂径定理是平面几何中的重要定理,它为解决与圆相关的问题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垂径定理是指,如果一个直径的两个端点与圆上的两点相连,并且这两条线段相互垂直,则这两条线段的中点一定在圆上。
三、教学过程:1. 理论讲解(15分钟)a. 引入垂径定理的概念,解释定理的定义和意义;b. 对与垂径定理相关的基本术语进行解释,如直径、垂直等;c. 展示垂径定理的证明过程,说明定理的正确性和普适性。
2. 实例演示(20分钟)a. 通过几个具体的实例,演示垂径定理的运用方法;b. 教师可以将实例分为直接应用和间接应用两种情况,让学生思考不同情况下如何运用垂径定理解决问题;c.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解答,帮助他们理解垂径定理的应用。
3. 案例分析(25分钟)a. 布置几个与垂径定理相关的问题;b. 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分析和解答,并展示他们的思路和解题过程;c.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分析结果,对解题思路进行点评和指导。
4. 提升拓展(20分钟)a. 强化学生对垂径定理的理解,通过练习题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b. 针对高阶问题和拓展思考,引导学生运用垂径定理解决更复杂的几何问题;c. 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教学评价: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回答问题的准确度,进行个别或整体评价;2. 在案例分析环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分析能力和解题思路;3. 练习题的考查结果可以用来评价学生对垂径定理掌握的程度。
五、教学反思:垂径定理是一个相对简单但重要的定理,通过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的安排,可以提高学生对该定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思辨和探究,并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此外,可增加一些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如游戏、实验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024版垂径定理公开课教案[1]
![2024版垂径定理公开课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afac6e8b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b1.png)
垂径定理公开课教案contents •课程介绍与目标•基础知识回顾•垂径定理及其证明过程•垂径定理在几何问题中的应用举例•学生自主练习与互动环节•课程总结与拓展延伸目录01课程介绍与目标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桥梁、建筑等,引出垂径定理的概念。
简要介绍垂径定理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
通过图形展示,让学生直观感受垂径定理的基本思想。
垂径定理概念引入掌握垂径定理的基本内容和证明方法。
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能够运用垂径定理解决相关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增强自信心和合作精神。
030201教学目标与要求课程安排与时间课程时间45分钟课程安排概念引入(5分钟),定理证明(15分钟),例题讲解(10分钟),学生练习(10分钟),总结与回顾(5分钟)。
02基础知识回顾圆的性质及定义圆是平面上所有与定点(圆心)距离等于定长(半径)的点的集合。
圆的性质包括:圆上任意两点间的线段(弦)中,过圆心的弦(直径)最长;圆内任意一点到圆上的距离中,过该点且与直径垂直的线段最短。
直径、半径和弧长关系01直径是过圆心的弦,其长度等于两倍的半径。
02弧长是圆上两点间的弧所对应的圆心角的度数与半径的乘积。
特别地,当圆心角为360°时,弧长等于圆的周长。
圆心角、弧度和弦长关系圆心角是由两条半径和它们所夹的弧所围成的角。
圆心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夹的弧的度数。
弧度是圆心角的另一种度量单位,1弧度等于长度等于半径的弧所对的圆心角。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也相等。
03垂径定理及其证明过程垂径定理内容阐述垂径定理描述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该弦,并且平分该弦所对的两条弧。
定理中的关键概念直径、弦、弧、垂直。
定理的应用范围在几何学中,垂径定理是解决与弦、弧和直径相关问题的重要工具。
证明方法一:利用相似三角形性质构造相似三角形通过作垂线,将直径和弦所在的直线分割成两个直角三角形。
应用相似三角形性质由于两个直角三角形有一个公共角和两个直角,因此它们是相似的。
垂径定理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垂径定理优秀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几何图形》中的“垂径定理”。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圆的性质,掌握垂径定理,并运用该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掌握垂径定理,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垂径定理及运用。
难点:理解并证明垂径定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圆、直尺、三角板、圆规。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利用PPT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如地球、篮球等,引导学生关注圆的性质。
提问:“你们知道圆有哪些性质吗?”2. 自主探究:3. 小组交流:4. 例题讲解:利用PPT展示例题,如:“在圆中,已知直径AB,求证:垂直于AB的线段CD也是直径。
”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讲解解题思路,引导学生运用垂径定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出示随堂练习题,如:“已知圆的直径为10cm,求证:垂直于直径的线段也是10cm。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6. 巩固提高:出示拓展题目,如:“在圆中,已知一条弦长为8cm,求证:垂直于该弦的线段也是8cm。
”学生分组讨论,运用垂径定理解决问题。
7.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垂径定理板书内容:1. 圆的性质:圆中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相等。
2. 垂径定理:垂直于直径的线段也是直径。
七、作业设计1. 请用文字和图形描述垂径定理。
答案:垂径定理:垂直于直径的线段也是直径。
在圆中,已知直径AB,求证:垂直于AB的线段CD也是直径。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圆的性质,掌握垂径定理。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课堂练习和拓展延伸环节,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垂径定理》教学设计教案

《垂径定理》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激发学生对垂径定理的兴趣。
2.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发现垂径定理。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回顾圆的性质和基本概念。
2. 提出问题:在圆中,如何判断一条直线是否垂直于一条弦?教学活动:1. 利用实物或图片展示圆和直线,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尝试判断直线是否垂直于弦。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垂径定理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探索垂径定理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垂径定理的内容。
2. 培养学生通过几何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通过几何推理,探索垂径定理。
2. 引导学生验证垂径定理的正确性。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画图和几何推理,探索垂径定理。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章:应用垂径定理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垂径定理的应用方法。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垂径定理的应用方法。
2. 引导学生运用垂径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垂径定理的应用方法。
2. 组织学生进行实际问题解决练习,引导学生运用垂径定理。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际问题解决中的表现,了解他们运用垂径定理的能力。
第四章:巩固与提高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巩固垂径定理的知识。
2.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进行垂径定理的知识巩固练习。
2. 引导学生运用垂径定理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垂径定理的知识巩固练习。
2. 引导学生运用垂径定理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巩固垂径定理的能力。
2. 观察学生在解决更复杂问题中的表现,了解他们运用垂径定理的能力。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总结垂径定理的主要内容和应用方法。
垂径定理公开课教案

垂径定理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探索并掌握垂径定理及其推论.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结论的思维过程,体会由特殊到一般的认识事物的规律;通过垂径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分享同伴的成果,体验成功的乐趣.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究垂径定理及其推论.难点:正确理解垂径定理的推论并能进行简单应用.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轴对称的知识,今天我们将进一步学习轴对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揭示课题师: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垂径定理”.什么是垂径定理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阅读本节开头的蓝色方框内的内容,了解垂径定理的内容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二)新课学习1、自主探索,发现规律师:我们来一起看一看课本上的图示,理解垂径定理的内容.1)理解“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的弦的垂直的条件是直径而不是任意线段;弦的垂直是直径的充分不必要条件.2)理解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这里的弦的垂直是直径的充分必要条件.即直径垂直于平分的弦,也垂直于弦所对的两条弧.3)理解平分弧的直径垂直于弧所对的弦;这里的弦的垂直是直径的充分必要条件.即直径垂直于平分的弧所对的弦.思考:观察上面的三个结论,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大家能不能用一句话概括出这三个结论呢?分组讨论后派代表发言.在讨论中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垂径定理的内容.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并板书: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平分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弧所对的弦;直径平分弧的直径必垂直平分弧所对的弦.并指出这就是垂径定理及其推论.为了便于记忆可以把上面的结论概括为:垂直一条弦,平行一条线;垂直一条线段,平分一条弧;平分一条弧,垂直平分一条线段.强调:在叙述垂径定理时注意把“平分”与“垂直”这两个词连用,并把“弦”字说在前面以突出定理的主要内容.在叙述推论时要强调“任意”二字以与命题区别开来.2、运用举例,加深理解1)看图回答问题:如图(2-49)所示:AB为⊙O的直径,CD是⊙O的一条弦,AB是CD的垂直平分线吗?为什么?垂径定理经典练习题在数学中,垂径定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定理,它涉及到垂直于弦的直径的性质和它与弦之间的关系。
垂径定理公开课教案

垂径定理公开课优秀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回顾圆的相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激发学生对垂径定理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1. 回顾圆的定义、性质及圆的基本运算。
2.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垂径定理吗?它有什么作用?教学方法:1. 采用提问、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圆的知识。
2. 利用多媒体展示圆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教学步骤:1. 复习圆的定义、性质及基本运算。
2. 提问:什么是垂径定理?它有什么作用?3. 引导学生讨论,总结垂径定理的含义。
4. 利用多媒体展示圆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圆的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垂径定理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探究垂径定理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推理,探究并证明垂径定理。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实验:用圆规、直尺和铅笔在圆上作垂线。
2. 观察:观察垂线与圆的关系。
3. 推理:引导学生总结垂径定理的证明过程。
教学方法:1. 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作垂线,观察垂线与圆的关系。
2. 引导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总结垂径定理的证明过程。
教学步骤:1. 让学生用圆规、直尺和铅笔在圆上作垂线。
2. 观察垂线与圆的关系,引导学生发现垂径定理的规律。
3. 引导学生总结垂径定理的证明过程。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垂径定理的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实验和推理过程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第三章:应用垂径定理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会运用垂径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运用垂径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 练习题:巩固垂径定理的应用。
1. 引导法:引导学生运用垂径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垂径定理的应用。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运用垂径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垂径定理公开课教案

垂径定理公开课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垂径定理的内容及应用;(2)培养学生运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证明等环节,引导学生发现并证明垂径定理;(2)运用垂径定理解决一些相关的几何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垂径定理的内容及其应用;(2)运用垂径定理解决一些相关的几何问题。
2. 教学难点:(1)垂径定理的证明;(2)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垂径定理。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发现并证明垂径定理;2. 运用几何画板软件,直观展示垂径定理的应用;3. 设计具有梯度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垂径定理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垂径定理的相关知识、课件、练习题;2. 学生准备:笔记本、几何画板软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相关知识:圆的基本概念、圆的性质;(2)提问:如何判断一条直线是否垂直于一条弦?2. 探究与发现(1)学生分组讨论,尝试发现垂径定理;(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师生共同总结垂径定理;(3)教师利用几何画板软件,演示垂径定理的应用。
3. 证明垂径定理(1)学生根据已知的圆的性质,尝试证明垂径定理;(2)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给出垂径定理的证明过程。
4. 应用垂径定理(1)设计一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垂径定理解决问题;(2)学生独立解答,教师点评并指导。
5. 课堂小结(1)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2)教师补充,强调垂径定理在几何中的应用。
6. 作业布置(1)请学生运用垂径定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复习本节课所学知识,为下一节课做准备。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垂径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2. 举例说明:如在建筑设计中,如何利用垂径定理确定圆形的建筑物的垂直结构。
七、课堂互动1. 学生之间互相提问关于垂径定理的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2. 教师参与互动,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垂径定理》教学设计教案

《垂径定理》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垂径定理的概念和意义。
学会运用垂径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1.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垂径定理的规律。
学会运用几何画图工具,准确地画出垂直平分线。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介绍垂径定理的内容和证明过程。
通过实际例题,展示垂径定理的应用。
2.2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直线、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学生具备一定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垂径定理的思考。
引导学生观察和实验,发现垂径定理的规律。
3.2 探究与发现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垂直平分线与弦的关系。
引导学生总结垂径定理的表述。
3.3 知识讲解讲解垂径定理的证明过程。
通过示例,解释垂径定理的应用。
3.4 练习与巩固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对垂径定理的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互相讨论和解答问题。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验和练习情况,评价学生对垂径定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分享解题经验和思路。
4.2 课后评价教师布置一些相关的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垂径定理的掌握程度。
学生通过完成作业,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垂径定理的应用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教师使用的教材,包括课本和相关教辅材料。
5.2 实验材料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所需的材料,如几何画图工具、圆规、直尺等。
5.3 多媒体教学资源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垂径定理。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垂径定理的证明过程和应用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6.2 实验法学生通过分组实验,观察和验证垂径定理,培养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6.3 讨论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解题经验和思路,促进互动交流。
第七章:教学难点与重点7.1 教学难点学生对垂径定理的证明过程的理解和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1.2 垂直于弦的直径
垂直于弦的直径
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
白水县城关一中
刘春芳
垂直于弦的直径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圆的轴对称性;2.掌握垂径定理
3.学会运用垂径定理解决有关的证明、计算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联系、发展、对立与统一的思考方法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及美育教育。
教学重点:垂径定理及应用
教学难点:垂径定理的理解及其应用
学情分析:学生在生活中经常遇到圆方面的图形,对本节课会比较有兴趣,并且学过轴对称图形相关知识。
同时九年级的同学仍然是比较好奇、好动、好表现的。
但在合作交流、探索新知等方面发展的极不均衡。
在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等方面也有较大的差异。
教学用具:圆形纸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你知道赵州桥吗?它是1300多年前我国隋代建造的石拱桥, 是我国古代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它的主桥是圆弧形,它的跨度(弧所对的弦的长)为37.4m, 拱高(弧的中点到弦的距离)为7.2m,赵洲桥主桥拱的半径是多少?怎样求?学完本节课后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
二、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1、运用教具与学具(学生自制的圆形纸片)演示,让每个学生都动手实验,把圆形纸片沿直径对折,观察两部分是否重合,通过实验,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1)圆是轴对称图形
(2)经过圆心的每一条直线(注:不能说直径)都是它的对称轴
(3)圆的对称轴有无数条
(4)圆也是中心对称图形.(出示教具演示)。
2、再请同学们在自己作的圆中作图:(1)任意作一条弦AB;(2)作直径CD垂直弦AB 垂足为M。
(出示教具演示)引导学生分析直径CD与弦AB此时的关系,说明直径CD 垂直于弦AB的,并设问:垂直于弦的直径它除了上述性质外,是否还有其他性质呢?
三、讲解新课---探求新知
(1)实验--观察--猜想:让学生将上述作好的圆沿直径CD对折,观察重合部分后,发现有哪些线段相等、弧相等,并得出猜想:在圆O中,CD是直径,AB是弦,CD垂直AB于M.那么AM=BM,弧AC=弧BC,弧AD=弧BD.
(2)证明:引导学生用“叠合法”证明此定理
(3)对定理的结构进行分析
(4)结合图形用几何语言表述
(5)垂径定理的变式
四、定理的应用:
●简单应用
例1:(2008哈尔滨中考)如图,AB为⊙O的弦,⊙O的半径为5,OC⊥AB于点D,交⊙O于点C,且CD=1,则弦AB的长是多少?
从中你可总结出利用垂径定理计算的什么技巧?
归纳:求圆中有关线段的长度时,常借助垂径定理转化为直角三角形,半径r、弦半a/2、弦心距d,三者构造出一个直角三角形,知道两个量可用勾股定理求出第三个量。
●生活中的应用
例题2 一千三百年前,我国隋代建造的赵州石拱桥的桥拱是圆弧形.已知桥拱的跨度(弧所对的弦的长)为37.4米,拱高(弧的中点到弦的距离)为7.2米,求桥拱所在圆的半径长(精确到0.1米).
五、小结升华
(4)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
(5)在利用垂径定理解决问题时,你掌握了哪些数学方法?
(6)这些方法中你又用到了哪些数学思想?
六、作业布置
(1)教材82页练习第1题 88页第11题
(2)分层作业
思考:
在直径为400mm的圆柱形油槽内,装入一部分油,油面宽320mm,求油的深度.(有几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