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第五课达尔文:兴趣与恒心是科学发现的动力检测试卷含答案
2018版高中语文5达尔文:兴趣与恒心是科学发现的动力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结构图解
审美鉴赏
1.关于大自然这种笨拙的、浪费的、慌手慌脚的和极端残酷的 工作,一位魔鬼的牧师可能写出怎样一部著作啊。
点评:在很多人的眼里,达尔文更适合当一名受人尊敬的牧师,这 句话非常生动形象地描述出达尔文对于自然界漫长的生物进化历 程的研究所得出的结论,以及揭示出这一奥秘给人们带来的震惊。
加点字 尽 管 . 尽 尽 力 . 涨 涨 潮 . 涨 红 .
读音 jǐn jì n zhǎng zhà ng
piǎo
pià o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2.写汉字
词语 一 dá yǎo 无音信 jiāng 硬 jiāng 绳
易错字 沓 杳 僵 缰
词语 zhù存 zhù立 suì 石 suì 道
易错字 贮 伫 燧 隧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1.作者剪影
欧文· 斯通(1903—1989),美国传记文学作家。他的传记被称为 “传记小说”,因为他在史实的基础上虚构人物的对话,渲染人物 的内心世界,还常有“尽管无据可查,然而我相信有可能发生的小 插曲”。他一生写了25部传记小说,其中最有名的是《凡· 高传— —对生活的渴求》。他还为杰克· 伦敦、米开朗琪罗、弗洛伊德、 达尔文等历史文化名人写过传记,在欧美各国很有影响。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1.注字音
加点字 誊 写 . 剽 窃 . 诋 毁 . 黏 液 .
读音 té ng piāo dǐ niá n
加点字 蛞蝓 .. 渎 圣 . 鹌鹑 .. 心力交瘁 .
读音 kuò yú dú ān chú n cuì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加点字 漂 泊 . 漂 漂 白 . 漂 亮 .
读音 piāo
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外传记作品选读《读 第五课 达尔文:兴趣与恒心是科学发现的动力》优质课教案_18

《中外传记作品选读》【教学设想】1、《达尔文传》(欧文·斯通著)是小说体的传记,可读性强。
2、在布置阅读之前介绍一下达尔文的科学生涯概况。
3、在学生阅读之前,能够介绍一些生物学与进化论知识,对阅读会大有帮助【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达尔文的生平,从他身上感受到“兴趣”、“好奇心”和“无忧的生活”对一个人的巨大价值。
了解“传记小说”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体会作者抓住语言、动作、心理、细节进行描写,以凸显人物精神气质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了解达尔文的人生追求和精神品质,教育培养学生树立学习的兴趣与恒心。
【教学重点】阅读文本,了解《物种起源》写作的艰苦过程,了解达尔文求实、坦诚等的品质。
【教学难点】语言、动作、心理、细节进行描写,以凸显人物精神气质的方法。
【教学方法】研读法、探究法【教学时间】【教学时数】三课时【教学过程】一、简介达尔文,导入新课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win,1809.2.12—1882.4.19)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
他以博物学家的身份,参加了英国派遣的环球航行,做了五年的科学考察。
在动植物和地质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经过综合探讨,形成了生物进化的概念。
1859年出版了震动当时学术界的《物种起源》。
书中用大量资料证明了形形色色的生物都不是上帝创造的,而是在遗传、变异、生存斗争中和自然选择中,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不断发展变化的,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从而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神造论和物种不变论。
恩格斯将“进化论”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其他两个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他所提出的天择与性择,在目前的生命科学中是一致通用的理论。
除了生物学之外,他的理论对人类学、心理学以及哲学来说也相当重要。
(可补充介绍“参考材料”中“生物进化论”、“《物种起源》的意义”、“生平介绍”、“趣味故事”)二、三、介绍作者欧文•斯通欧文•斯通(1903-1989),美国传记作家,生于加利福尼亚。
高中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人教版)习题:第五课达尔文:兴趣与恒心是科学发现的动力

第五课达尔文:兴趣与恒心是科学发现的动力他喜爱称赞是转瞬即逝的,面对他的否定却是使他深深感到绝望的一个原因。
他急于得到同时代的人和同等地位的人的承认,然而他探索的非正规的、激进的、难于相信和理解的问题非常肯定会被他们大肆地责骂。
他经常感谢人们给予他的应得的支持,也经常感谢人们对他的著作以及他的著作对其他科学家们的价值所给予他的过分表扬,然而他自己所追求的并不是这些,只是前所未有的知识而已……谦恭和自大携手并进。
(《达尔文:兴趣与恒心是科学发现的动力》)【课内挖掘】达尔文语言摘录。
1.“我怎么能丢下我的写作和实验呢?”——由此可见他对科学探索的热爱与陶醉。
2.“我不过是对我的课题深深感到兴趣而已。
尽管我希望不像现在这样地看重虚名,不论是今天的还是身后的,都不要看重。
但是,我认为凡事都不要走极端。
我心里明白,即使我知道我的书永远得匿名发表,我也会同样苦干下去的,虽然不会有那么高的热情。
”——兴趣与恒心是科学发现的动力。
3.“是大自然否定了它。
我不过是把我的观察材料记录下来而已。
大自然是从不会扯谎的。
”——他捍卫真理、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4.“一个科学工作者不应有任何愿望,只应有铁石般的心肠。
”——他的恒心和执着。
5.“我宁愿像现在这样是一个不幸的、受人轻视的病人,也不愿过游手好闲的乡绅生活。
”——正视生活中的不幸,追求理想的人生。
阅读了华莱斯寄来的与自己书稿观点完全一致的论文后,达尔文有彷徨、有思想斗争,但是他最终选择了坦白——表现了他的正直、诚实的高尚品质。
适用角度本素材可用于“兴趣”“真理”“正直”“恒心”等话题作文。
【课外运用】示例深入灵魂的热爱深入灵魂的热爱是怎样的?大概是深入骨髓,时刻挂牵,一丝波澜便可牵扯情绪。
能让一个人深入灵魂的爱是什么?祖国,大自然,或者只是自己对某一个人,对自己的父母,对那个远在千里的家?又或者只是你的一个兴趣爱好,读书,下棋,听歌?其实不管怎样,一个人能找到自己终身热爱的事业或兴趣抑或只是一个情绪寄托,都是足够幸运的。
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外传记作品选读《读 第五课 达尔文:兴趣与恒心是科学发现的动力》优质课教案_20

《达尔文:兴趣与恒心是科学发现的动力》教学设计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明确文中重点词语,积累文学常识过程与方法:总结达尔文成功的秘密,领略达尔文的科学精神及人生追求学,热爱科学教学重点:领略达尔文的科学精神及人生追求教学难点:学习达尔文实事求是的精神及他的伟大而坦荡的人格课时:3教学过程:一、导入:谈谈你对科学的认识二、文学常识达尔文欧文斯通三、课文分析1、你对《物种起源》有怎样的了解不再以神学来看待生命,而是更科学更客观2、本文最打动你的细节是什么?并说说原因。
对待华莱斯3、总结归每小节主要内容①着手写《物种起源》②来自朋友的阻力③其余几章的写作情况④“论本能”一章的写作⑤华莱斯的来信打乱达尔文的心绪⑥林纳学会的冷淡反应⑦为理想而坚持4、如何理解文中的副标题?在文中如何体现?(1)略(2)两者是相互交织,融为一体的5、达尔文在科研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答案提示-知识方面、身体方面、同行方面、社会方面6、你对达尔文有何评价?严谨的科学态度,对生物学的浓厚兴趣,不畏困难勇于挑战神权的气魄7、文中节选部分为突出达尔文形象采用了哪些描写,举例说明。
细节描写8、小说化的传记,在文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发挥作者的想象,丰富细节,使人物形象更饱满,如心理描写,罗伯特神态变化--作者的艺术加工9、小结:达尔文这位伟大的生物学家,使人类对自身的繁演有了科学、客观的认识物种是可变的,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动力,这两个常识是我们对生命进化的最大的收获,而作为研究者,达尔文却是历经磨难,谨小慎微。
高中语文 第五课 达尔文 兴趣与恒心是科学发现的动力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第五课达尔文:兴趣与恒心是科学发现的动力达尔文:兴趣与恒心是科学发现的动力【教学目标】1.了解达尔文写作《物种起源》的不凡过程,从科学家身上领悟出治学与为人的可贵做法。
2.通过本文了解“小说化传记”的写作特点,体会作者抓住语言、动作、心理、细节进行描写,以凸现人物精神气质的方法。
3.提高阅读速度及效率,把握课文核心内容。
【教学重难点】1.掌握“小说化传记”的特点及基本写作方法及多种刻画人物的方法(重点1)。
2.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学习提炼鲜明论点并积累议论文写作论据(重点2)。
3.探究能力:怎样认识达尔文在处理华莱斯稿件问题上的所作所为(难点)。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传记的另外一个“新品种”——小说化的传记。
什么是小说化的传记呢?就是用小说的体裁和手法写成的传记,其所表现传主及其生平经历的事实基本是真实的,也常常引用有关传主的各种原始材料,但某些生活细节、人物对话和内心活动的描写,往往又出于作者的想象和虚构。
和一般偏重记述的传记不同,小说化的传记更加注重表现传主的性格、精神和独特的命运,从传主的生平事迹中抽取富于小说情趣的细节,激发读者的想象力,注重以文学的手段增加作品的可读性与感染力。
如欧文·斯通的《达尔文传》,其在史料上所下功夫并不少,有关达尔文生活轨迹的叙述大都有事实根据,但给人印象更深的是传主的心理活动以及许多人物过往的背景描写,那种现实主义小说逼真的效果,强化了读者对传主性格与精神气质的了解。
下面,我们就来走进这篇《达尔文传》,希望同学们边阅读边体味“小说化”传记的上述特点。
二、通读课文,梳理主要内容:要求学生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阅读速度,把握核心信息的能力教师提示:本文的标题,给我们快速把握课文核心内容提供了方法:兴趣与恒心是科学发现的动力。
也就是说,课文可能是从“兴趣与恒心”这两个方面来表现达尔文对科学的贡献的。
因此请同学们根据下面的提示来阅读课文,肯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阅读效率的。
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人教版)习题:第五课达尔文:兴趣与恒心是科学发现的动力 Word版含解析.doc

第五课达尔文:兴趣与恒心是科学发现的动力他喜爱称赞是转瞬即逝的,面对他的否定却是使他深深感到绝望的一个原因。
他急于得到同时代的人和同等地位的人的承认,然而他探索的非正规的、激进的、难于相信和理解的问题非常肯定会被他们大肆地责骂。
他经常感谢人们给予他的应得的支持,也经常感谢人们对他的著作以及他的著作对其他科学家们的价值所给予他的过分表扬,然而他自己所追求的并不是这些,只是前所未有的知识而已……谦恭和自大携手并进。
)(《达尔文:兴趣与恒心是科学发现的动力》达尔文是英国最著名的生物学家,从小就对生物学方面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后来他参加了英国皇家组织的一次环球航行,使他有机达尔文语言摘录。
1.“我怎么能丢下我的写作和实验呢?”——由此可见他对科学探索的热爱与陶醉。
2.“我不过是对我的课题深深感到兴趣而已。
尽管我希望不像现在这样地看重虚名,不论是今天的还是身后的,都不要看重。
但是,我认为凡事都不要走极端。
我心里明白,即使我知道我的书永远得匿名发表,我也会同样苦干下去的,虽然不会有那么高的热情。
”——兴趣与恒心是科学发现的动力。
3.“是大自然否定了它。
我不过是把我的观察材料记录下来而已。
大自然是从不会扯谎的。
”——他捍卫真理、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4.“一个科学工作者不应有任何愿望,只应有铁石般的心肠。
”——他的恒心和执着。
5.“我宁愿像现在这样是一个不幸的、受人轻视的病人,也不愿过游手好闲的乡绅生活。
”——正视生活中的不幸,追求理想的人生。
阅读了华莱斯寄来的与自己书稿观点完全一致的论文后,达尔文有彷徨、有思想斗争,但是他最终选择了坦白——表现了他的正直、诚实的高尚品质。
适用角度本素材可用于“兴趣”“真理”“正直”“恒心”等话题作文。
【课外运用】示例深入灵魂的热爱深入灵魂的热爱是怎样的?大概是深入骨髓,时刻挂牵,一丝波澜便可牵扯情绪。
能让一个人深入灵魂的爱是什么?祖国,大自然,或者只是自己对某一个人,对自己的父母,对那个远在千里的家?又或者只是你的一个兴趣爱好,读书,下棋,听歌?其实不管怎样,一个人能找到自己终身热爱的事业或兴趣抑或只是一个情绪寄托,都是足够幸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课 达尔文:兴趣与恒心是科学发现的动力1828年的一天,在伦敦郊外的一片树林里,一位大学生围着一棵老树转悠。
突然,他发现在将要脱落的树皮下,有虫子在里边蠕动,便急忙剥开树皮,发现两只奇特的甲虫,正急速地向前爬去。
这位大学生马上左右开弓抓在手里,兴奋地观看起来。
〖JP 〗正在这时,树皮里又跳出一只甲虫,大学生措手不及,迅即把手里的甲虫藏到嘴里,伸手又把第三只甲虫抓到。
看着这些奇怪的甲虫,大学生真有点爱不释手,只顾得意地欣赏手中的甲虫,早把嘴里的那只给忘记了。
嘴里的那只甲虫憋得受不了,便放出一股辛辣的毒汁,把这大学生的舌头蜇得又麻又痛。
他这才想起口中的甲虫,张口把它吐到手里。
然后,不顾口中的疼痛,得意洋洋地向市内的剑桥大学走去。
这个大学生就是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首先发现的这种甲虫,就把这种甲虫命为“达尔文”。
1.“我怎么能丢下我的写作和实验呢?”——由此可见他对科学探索的热爱与陶醉。
2.“我不过是对我的课题深深感到兴趣而已。
尽管我希望不像现在这样地看重虚名,不论是今天的还是身后的,都不要看重。
但是,我认为凡事都不要走极端。
我心里明白,即使我知道我的书永远得匿名发表,我也会同样苦干下去的,虽然不会有那么高的热情。
”——兴趣与恒心是科学发现的动力。
3.“是大自然否定了它。
我不过是把我的观察材料记录下来而已。
大自然是从不会扯谎的。
”——他捍卫真理、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4.“一个科学工作者不应有任何愿望,只应有铁石般的心肠。
”——他的恒心和执着。
5.“我宁愿像现在这样是一个不幸的、受人轻视的病人,也不愿过游手好闲的乡绅生活。
”——正视生活中的不幸,追求理想的人生。
阅读了华莱斯寄来的与自己书稿观点完全一致的论文后,达尔文有彷徨、有思想斗争,但是他最终选择了坦白——表现了他的正直、诚实的高尚品质。
适用角度本素材可用于“兴趣”“真理”“正直”“恒心”等话题作文。
示例深入灵魂的热爱深入灵魂的热爱是怎样的?大概是深入骨髓,时刻挂牵,一丝波澜便可牵扯情绪。
能让一个人深入灵魂的爱是什么?祖国,大自然,或者只是自己对某一个人,对自己的父母,对那个远在千里的家?又或者只是你的一个兴趣爱好,读书,下棋,听歌?其实不管怎样,一个人能找到自己终身热爱的事业或兴趣抑或只是一个情绪寄托,都是足够幸运的。
我的一个朋友,关于她所深入灵魂热爱的,是她一个偶像,一个长相帅气、才华横溢、舞蹈歌喉都过人而无不及的艺人。
开始时我对她的定义只是停留在浅显的表面,即一个“追星”族,甚至难以想通一个距离自己遥远的人有什么值得追捧,但她就是热爱,不许别人说他的不好,否则会生气。
凭借我对她的了解,她不该是脑残粉那一类,尽管我曾经的确默默地这样给她定义过,那也只是一种玩笑般的调侃,而后她给我推荐了那个艺人的一首歌,翻唱周华健的那首《一起吃苦的幸福》,她跟我说那些艺人曾经一起奋斗过的日子,说起他们的艰辛与成就,慢慢地似乎就理解她了。
其实很多时候,音乐更能说明得了一切,就是她讲述的关于他们的经历配上他们的音乐,渐渐让我感受到他们在奋斗历程中所散发的魅力与朝气。
而朋友对偶像的这种热爱也在冥冥中给予了自己某种力量,在这之后的成长过程中跟着偶像学会坚毅不屈的品格,这种热爱是深入灵魂,洗礼过灵魂的。
我常想,一个人之所以会有热爱的东西,与自己内心需要的寄托是有绝对的关系的,不管是哪一种寄托,那些热爱的东西总能给予迷茫疲惫的我们希望和方向,每个人内心都需要这样一种深入灵魂热爱的东西的,那也可以说是自己一个单独空间,为自己欣赏喜欢的世界,提起它内心是激动澎湃的,觉得不管生活怎样不堪,那一方宁静的领域,有自己爱着的东西,便是幸福满足的。
我们是需要这种热爱的,它让我们有理由一如既往地相信,世界的美好,与我们自己本身的美好。
愿你能早日寻到自己的所爱,愿你能坚持自己现在热爱的,愿我们的每一份深入灵魂的热爱,都给予我们生命的洗礼。
(2015年北京高考满分作文) 美文欣赏达尔文和他的“进化论”1809年2月12日,达尔文出生在英国的普雷斯顿,祖父和父亲都是当地的名医,家里希望他将来继承祖业,16岁时便被父亲送到了爱丁堡大学学医。
但达尔文从小就热爱大自然,尤其喜欢打猎、采集矿物和动植物标本。
进到医学院后,他仍然经常到野外采集动植物标本。
父亲认为他“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一怒之下,于1828年又送他到剑桥大学,改学神学,希望他将来成为一个“尊贵的牧师”。
达尔文对神学院的神创论等谬说十分厌烦,他仍然把大部分时间用在听自然科学讲座,自学大量的自然科学书籍上。
热心于收集甲虫等动植物标本,对神秘的大自然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1831年,达尔文从剑桥大学毕业。
他放弃了待遇丰厚的牧师职业,依然热衷于自己的自然科学研究。
这年12月,英国政府组织了“贝格尔号”军舰的环球考察,达尔文经人推荐,以“博物学家”的身份,自费搭船,开始了漫长而又艰苦的环球考察活动。
达尔文每到一地总要进行认真的考察研究,采访当地的居民,有时请他们当向导,跋山涉水,采集矿物和动植物标本,挖掘生物化石,发现了许多没有记载的新物种。
他白天收集谷类岩石标本、动物化石,晚上又忙着记录收集经过。
1832年1月,“贝格尔号”停泊在大西洋中佛得角群岛的圣地亚哥岛。
水兵们都去考察海水的流向。
达尔文和他的助手背起背包,拿着地质锤,爬到山上去收集岩石标本。
一路上,达尔文把各式各样的石头敲下来放进背包,有黑色的、白色的,还有夹着一束花纹的。
一会儿,背包便装满了各种各样的石头,背包带深深地勒进达尔文的肉里,他浑身上下都被汗水浸透了。
“达尔文先生,这些乱七八糟的石头,到底有什么用?”看着吃力向前爬行的达尔文,助手不解地问。
“你看,石头是有层次的,每层石头里有着不同的贝壳和海生动物的遗骨,它能告诉我们不同年代的生物!”达尔文喘着粗气说道。
助手总算明白了一些,赶忙从达尔文身上接过背包,背在自己的肩上。
在考察过程中,达尔文根据物种的变化,整日思考着一个问题:自然界的奇花异树、人类万物究竟是怎么产生的?为什么会千变万化?彼此之间有什么联系?这些问题在脑海里越来越深刻,逐渐使他对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产生了怀疑。
1832年2月底,“贝格尔号”到达巴西,达尔文上岸考察,向舰长提出要攀登南美洲的安第斯山。
舰长吃了一惊,急忙说道:“这山又高又长,您怎么走得过去?”“我就是要走前人没走过的路!”达尔文坚定地说道。
舰长为他的精神所感动,答应了他的要求,为了安全起见,又派了向导和骡马一同前往。
当他们爬到海拔4 000多米的高山上时,达尔文意外地发现了贝壳化石。
达尔文非常吃惊,他心中想道:“海底的贝壳怎么会跑到高山上呢?”经过反复思索,他终于明白了地壳升降的道理。
心中异常激动地说道:“看来,这条高大的山脉,在亿万年前,原来是一片大海啊!”达尔文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带领大家一直往上爬。
到了安第斯山的最高峰,达尔文觉得轻松了许多。
他俯瞰山下,突然发现山脉的两边,植物的种类并不相同。
再仔细一看,即使同一种类,样子也相差很远。
它们为什么会有明显的差别呢?达尔文脑海中一阵翻腾,对自己的猜想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物种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客观条件的不同而相应变异!”后来,达尔文又随舰横渡太平洋,经过澳大利亚,越过印度洋,绕过好望角,于1836年10月回到英国。
在历时五年的环球考察中,达尔文积累了大量的资料。
回国之后,他一面整理这些资料,一面又深入实践,同时,查阅大量书籍,为他的生物进化理论寻找根据。
1842年,他第一次写出《物种起源》的简要提纲。
1859年11月,经过达尔文20多年研究而写成的科学巨著《物种起源》终于出版了。
在这部书里,达尔文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进化论”的思想,说明物种是在不断的变化之中,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
这部著作的问世,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以全新的生物进化思想,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的理论。
《物种起源》是达尔文进化论的代表作,标志着进化论的正式确立。
《物种起源》的出版,在欧洲乃至整个世界都引起轰动。
它沉重地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从反动教会到封建御用文人都狂怒了。
他们群起攻之,诬蔑达尔文的学说“亵渎圣灵”。
触犯“君权神授天理”,有失人类尊严。
与此相反,以赫胥黎为代表的进步学者,积极宣传和捍卫达尔文主义。
指出:进化论轰开了人们的思想禁锢,启发和教育人们从宗教迷信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紧接着,达尔文又开始他的第二部巨著《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的写作,以不可争辩的事实和严谨的科学论断,进一步阐述他的进化论观点,提出物种的变异和遗传、生物的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的重要论点,并很快出版了这部巨著。
晚年的达尔文,尽管体弱多病,但他以惊人的毅力,顽强地坚持进行科学研究和写作,连续出版了《人类的由来》等很多著作。
1882年4月19日,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因病逝世,人们把他的遗体安葬在牛顿的墓旁,以表达对这位科学家的敬仰。
(摘自《世界上下五千年》)一、基础积累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誊.写(ténɡ)渎.圣(dú)屡.次(lǒu) 精湛.(zhàn)B.诋.毁(dǐ) 剽.窃(piāo)匿.名(nì) 徒.步(tú)C.惬.意(jiā) 伫.立(zhù)恶煞.(shà) 捍.卫(hàn)D.黏.液(nián) 蜷.缩(quán)堆.积(duī) 酝酿..(yùn rǎnɡ)解析:A项“屡”读lǚ。
C项“惬”读qiè。
D项“酿”读niànɡ。
答案:B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政府内部离心离德,已经“变天”的国会处处作梗,任期尚有两年的奥巴马急欲留下政绩,但迄今乏善可陈,倒显出________的窘境。
(2)在这年夏季反“扫荡”战役中,盐阜、苏中区军民在新四军军部的统一指挥下,多点开花,密切配合,使敌________,对粉碎敌之“扫荡”起到决定作用。
(3)面对网上第三方支付、P2P网络众筹融资、新型电子货币等金融互联网新模式,《巴塞尔Ⅲ》所确定的金融监管法律制度显得有些________。
A.左支右绌捉襟见肘顾此失彼B.顾此失彼捉襟见肘左支右绌C.捉襟见肘左支右绌顾此失彼D.左支右绌顾此失彼捉襟见肘解析:左支右绌:指力量不足,应付了这一方面,那一方面又有了问题。
顾此失彼:顾了这个,顾不了那个。
捉襟见肘: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儿,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顾此失彼,应付不过来。
答案:D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七大工程”,无一不是为了增加公共产品的有效投资,以满足人们快速增长的公共产品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