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控制课程论文

智能控制课程论文
智能控制课程论文

一、引言 (3)

二、轧机液压AGC数学模型 (3)

三、基于BP神经网络的轧机AGC过程控制 (5)

(一)人工神经网络基本思想及其发展 (6)

(二)人工神经网络的工作原理 (7)

(三)人工神经网络的主要功能特点 (8)

四、神经网络辨识 (9)

(一)扩展BP神经算法 (9)

(二)基于时间序列的动态模型辨识 (11)

五、辨识结果 (12)

(一)轧制力辨识 (12)

(二)液压AGC参数辨识 (13)

六、结果检验 (14)

(一)模型检验 (14)

(二)辨识结果对比 (14)

七、结论 (15)

八、参考文献: (15)

先进过程控制技术在轧机液压领域的应用

摘要:轧机液压AGC控制过程的力控精度直接影响带钢的组织性能和力学性能,是保证板带质量和板形良好的关键因素。所以对轧机液压AGC的力控制,成为热轧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对其过程进行分析和研究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国内某热轧厂轧机液压AGC控制为背景,对如何提高轧机液压AGC控制的力控精度从控制方法上入手进行了较深入系统的研究。在分析液压AGC的组成元件及其动态特性的基础上, 利用神经网络具有逼近任何非线性函数且具有自学习和自适应的能力, 建立基于时间序列的前馈动态模型辨识结构, 应用扩展BP算法对轧机液压AGC力控制系统进行非线性预测, 将预测结果应用最小二乘辨识方法进行线性系统的特征参数辨识, 仿真及实测结果表明此方法行之有效, 为轧机液压AGC的控制提供了新途径。

关键词:自适应辨识;板带轧机;液压AGC;神经网络

Advanced process control technology in the field of rolling mill

hydraulic applications

Abstr act: In the process of rolling mill hydraulic AGC control force control precision directly affects the organization performance and mechanics performance of the steel strip, is guarantee the quality of strip and plate shape of the key factors. So the force control of rolling mill hydraulic AGC, become the important link between the hot rolling production, analyzes its process and research has far-reaching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taking a warmwalzwerk domestic mill hydraulic AGC control as the background, on how to improve the force control precision of the rolling mill hydraulic AGC control from the control methods of conducted in-depth study of the system.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hydraulic AGC components and, on the basis of using the neural network has any nonlinear function approximation, and has the ability of self learning and adaptive feedforward dynamic model identification based on time series structure, extend the BP algorithm was applied to rolling mill hydraulic AGC force control system for nonlinear prediction, and the predicted results using least squares identification method for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of a linear system identification,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is method is effective, for rolling mill hydraulic AGC control provides a new way.

Key wor ds: adaptive identification; stripe mill; hydraulic AGC; neural network

一、引言

由于轧机自动化水平及对板带材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对轧机执行机构及控制系统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液压AGC( automatic gauge control)是现代化轧机设备的核心技术, 液压AGC 系统运行状态的好坏, 直接决定了轧机的工作状态。基于先进过程控制的思想,开展液压AGC 系统辨识的研究对提高轧机设备的技术水平和设备的生产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构成一个完整液压AGC 系统的主要动态元件具有高度非线性的特点, 其系统必然也具有高度非线性的特点[1]。近年来, 基于神经网络的控制作为一个新兴领域, 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2,3]。本文应用神经网络能够逼近任何非线性函数及具有自学习和自适应的能力, 利用大量的历史数据,建立神经网络权系数矩阵, 用于非线性预报轧制力, 将得到的预报结果作为轧制力计算模型中轧制力的设定值, 然后应用最小二乘法辩识出轧机AGC 力控制线性系统模型的各个基本参数,实现控制过程的优化。

二、轧机液压AGC 数学模型

一个完整的AGC 系统由若干个厚度自动控制环路组成, 通常由液压压下位置闭环、轧制压力补偿系统、测厚仪前馈及监控系统组成, 其中液压压下位置闭环可以用液压压下力( 或压力) 闭环代替, 因为力闭环具有可以消除轧辊偏心等机械系统的问题对板厚干扰的优点。其功能是进行空载辊缝设定和轧制过程中向各模块提供轧制压力值、辊缝值和板厚。主要动态元件为控制调节器、伺服阀、液压缸、轧机负载、传感器等。本文是基于力控制系统的辨识。其动态元件定量描述如下:

伺服阀基本方程G 1(s)

1)

+ X s/ ( 1) + X s/ (K I Q sv a sv c sv0 式中,K sv 为伺服阀的静态流量放大系数;X a 为伺服线圈的固有频率;X a 为伺服阀固有频率。

液压缸基本方程G 2(s)

$F=$F p -$F b =$p L A p -$p b A b

式中,$F p 为作用于油缸无杆腔压力的变化;$F b 为作用于油缸有杆腔压力的变化;$p L 为控制容积内压力变化;$p b 为油缸有杆腔压力(背压)的变化;A p 为液压缸无杆腔活塞面积;A b 为油缸有杆腔的工作面积。

轧机基本方程G 3(s)

L p p p p 2e F +Kx +dt dx B +dt x d M =$F 2

式中,M e 为轧机运动部件的等效总质量;B p 为活塞及负载等部件的粘性系数;K 为负载运动时的弹性负载刚度系数;F L 为作用在活塞上的其它负载;x p 为液压缸活塞的位移。

控制调节器G 4(s)

G 4(s)=K p (1+s

T 1i + T d s) 式中,K p 为PID 调节器的比例系数;T i 为PID 调节器的积分时间常数;T d 为PID 调节器的微分时间常数。

背压回油管道G 5(s)

dt dx R +dt x d M +A p =A p p r 2p 2or r do r d

式中,p do 为初始背压;A r 为回油管道截面积;M or 为回油管道中油液的质量;R r 为油液的粘性系数。

传感器G 6(s)

s

T K +1K x x s s

s p d = 式中,K s 为位移反馈系数;T s 为位移传感器的时间常数。

根据液压AGC 力闭环系统主要元件的方程,建立液压AGC 力控制系统动态模型,见图1,结合某型轧机液压AGC 力控制系统数据,建立液压

AGC 力控制系统理论特征数学模型为

)16530.426653s 1)(+5941.78594s 1)(0.0365s s(1)

+43s 100200(0.01)+s X 2F +X s 1)(+s X 2F +X s 1)(+X s s(s)K +(1K =G(s)s 22s 220

002sv sv sv 2r I 0++++=

式中,K 0为空载时的开环增益;K I 为积分常数;X r 为惯性环节的转折频率;F sv 为伺服阀阻尼系数;X 0为综合固有频率;F 0为综合阻尼比。

三、基于BP神经网络的轧机AGC过程控制

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简称ANN)的发展给我们提供了新的方法。由于人工神经网络具有处理信息速度快、计算能力强、容错性高和鲁棒性强的特点,能够完成自学习、自适应、归纳推理等智能型任务,可被用于非线性、动态、强干扰、强耦合、强时滞、难于建模的复杂系统的控制,它作为信息智能处理的现代化工具已日益普及。在实际生产中轧机AGC控制与各种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是一种非线性映射关系,各影响因素对控制目标作用权重不同。人工神经网络所具有的功能特别是处理非线性复杂过程的能力,无疑为求解基本提供了一种好的方法。本章结合某国内热轧厂的实际情况,采用BP (Back Propagation)神经元网络来在线预报轧制过程中向各模块提供轧制压力值、辊缝值和板厚。通过控制调节器、伺服阀、液压缸、轧机负载、传感器等主要动态元件。应用最小二乘法辩识出轧机AGC 力控制线性系统模型的各个基本参数的策略来更进一步的提高轧机AGC力控制精度及均匀性。

(一)人工神经网络基本思想及其发展

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起源于神经生物学,特别是对脑神经系统的研究。对于人脑神经系统一自然进化最杰出的产物的研究,使人们抓住了它在结构上最重要的特殊性质;由低层次的大量简单单元的确定性运算,通过复杂的接触和相互间的竞争协作,产生宏观层次的群体行为的潜在运算过程。正是这些连接的复杂性和适应性决定了生命体的智能行为。不过,今天对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内容已远远超出了模拟这样一种初始愿望,而是从更普遍的角度来看待这样的潜运算行为。

人工神经网络的产生和发展大约经历了一个世纪的时间,其发展状况分为以下四个时期。

(1) 初始发展时期(1890年?1969年)。1890年美国生理学家W.James出版了《生理学》一书,该书首次阐明了有关大脑结构及其功能,以及一些相关的学习、联想记忆的基本原则。1943年,美国心理学家W.Mcculloch和数学家W.Pitt在他们的文章中提出了M-P模型。1958年F.Rosenblatt提出了感知机(Perceptron)模型。1959年,斯坦福大学的教授BernardWidrow和Marcian发表了“自适应开关电路”的论文,他们从工程的观点出发,不仅在计算机上模拟了这种神经网络,而且还做成了硬件。

(2)低潮时期(1969年?1982年)。1969年M.Minsky和S.Papert发表了对神经元网络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感知机》(《Perceptron》)一书。书中提出了感知机网络的局限性,指出Perceptron仅适合于线性样本地情况,对非线性问题如X0R问题,不能解决。它大大地影响了人们对祌经元网络研究地兴趣。使人工祌经元网络地研究在70年代处于低潮。尽管处于低潮的这一时期,仍有一些学者坚持从事神经元的研究。如日本的甘利俊一,美国的M.A.Arbib等人对人工神经网络的动态过程的数理分析,德国学者对自组织理论的研究,芬兰的Teuro Kohomen 和美国的J.A.Anderson等人提出的联想记忆等。

(3)复兴时期(1982年?1986年)。1982年,美国加州学院的物理学家J.J.Hopfield 发表了一篇突破性的学术论文,他提出了一种新的神经元网络模型,并指出可以用微电子器件来实现它,这个神经元网络是基于磁场的结构特征而提出来的,很容易被工程技术人员理解,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后来人们称它为Hopfield神经元网络。在其网络模型中,定义了神经元网络的“能量函数”,并给出了网络稳定性的判据,使所提出的网络具有联想记忆和对优化问题求解的能力。特别是Hopfield将这种网络成功地运用于著名的“旅行商问题”的求解,取得了很好的效果。Hopfield神经元网络的出现为神经计算机的研制奠定了基础,可以说Hopfield的研究掀起了人工神经元网络的第二次研究热潮。1984年美国公司贝尔实验室宣布了利用Hopfield 网络原理实现了第一个基于硅片的硬件神经元网络。

1986年,D.E.Rumelhart与L丄.McClelland提出了使用于多层网络学习的误差逆传播算法,简称BP算法,为解决多层网络学习难的问题开辟了一条道路。BP 算法是迄今为之应用最普遍的神经元网络学习算法。同一时期,不少学者也提出了很多成功的神经网络模型,这些成果大大的促进了神经元网络的发展。

(1)高潮时期(1987年?现在)。1987年6月,在美国圣地亚哥召开了第一届 国际神经网络会议,与会代表达1600人。会上成立了神经网络学会(_S)。随后 几年,在许多工业国家,纷纷成立了专门研究机构,政府和企业投入大量资金, 制定和实施神经网络研究计划。关于人工神经元网络理论、模型和算法方面的论 文大量涌现,神经网络模拟软件和实用芯片不断推出,应用领月不断扩大,标志 着世界范围内幵始了神经网络研究的热潮。

(二)人工神经网络的工作原理

人工神经网络是人脑及其活动的一个理论化的数学模型,它由大量的处理单 元通过适当的方式互连构成,是一个大规模的非线性自适应系统。人工神经网络 的建立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即人脑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信息的提取、存储等都反映在大量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方式上。它用简单的数据处理单元模拟神经元作为网络的一个结点,用权值模拟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连接强度。正权值起兴奋型突触的作用,负权值则起抑制型突触的作用。一个结点有许多输入,类似于神经细胞 的树突,接受来自其它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信号。计算处理单元对所有输入值进行加权求和,并将加权和通过内部转换函数产生一个输出值,其作用相当于神经 细胞中传出神经冲动的轴突。

下面我们以McCulIoch-Pitts 模型为例,简要介绍一下单个神经元的工作原理。 McCulloch-Pitts 模型如图5.1所示。对于第i 个神经元,接受其它多个其它神经元的输入信号i x 各突触强度以系数ij w 表示,这是第j 个神经元对第i 个神经元作用的加权值。利用某种运算把输入信号的作用结合起来,给出它们的总效果,称为“净输入”,以i net 或i i 表示。净输入表达式有多种类型,最简单的一种形式是线性加权求和,即∑=j ij i x w Net 此作用引起神经元i 的状态变化,而神经元i 的输出i y 是当前状态的函数。

图5.1 McCulloch-Pitts模型结构示意图

Fig. 5.1 Sketch map ofMcCulloch-Pitts model

利用大量的神经元相互连接组成人工神经网络将显示出人脑的若干特征,从而形成结构复杂,功能强大的神经网络模型。

(三)人工神经网络的主要功能特点

人工神经网络由于“仿真”了人脑的生物神经系统,因而其功能也具有了某种智能特点。下面对神经网络的基本功能进行简要介绍。

(1)联想记忆。由于神经网络具有分布存储信息和并行计算的性能,因此它具有对外界刺激信息和输入模式进行联想记忆的能力。神经网络通过其突触权值和连接结构来表达信息的记忆,这种分布式存储使得神经网络能存储较多的复杂模式和恢复记忆的信息。神经网络通过预先存储信息和学习机制进行自适应训练,可以从不完整的信息和噪声干扰中恢复原始的完整信息,这一能力使其在图像复原、图像和语音处理、模式识别、分类等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

非线性映射。在客观世界中,许多系统的输入与输出之间存在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对于这类系统,往往很难用传统的数理方法建立数学模型。设计合理的神经网络。通过对其输入输出样本对进行自动学习,能够以任意精度逼近复杂的非线性映射。神经网络的这一优良性能使其可以作为非线性函数的通用数学模型。该模型的表达是非解析的。输入输出数据之间的映射规则由神经网络在学习阶段自动提取并分布式存储在网络的所有连接中。具有非线性映射功能的神经网络应用十分广泛,几乎涉及所有领域。

(3)分类与识别。神经网络对外界输入具有很强的识别与分类能力,对输入样本的分类实际上是在样本空间中找出符合分类要求的分割区域,每个区域内的样本属于同一类。传统分类方法只适合解决同类相聚,异类分离的识别与分类问题。但客观世界中的许多事物在样本空间上的区域分割曲面是十分复杂的,相近的样本可能属于不同的类,而远离的样本可那同属一类。神经网络可以很好地解决对非线性曲面的逼近,因此比传统的分类器具有更好的分类与识别能力。

(4)优化计算。优化计算是指在已知的约束条件下,寻找一组参数组合,使由该组合确定的目标函数达到最小值。某些类型的神经网络可以把待求解的可变参数设计为网络的状态,将目标函数设计为网络的能量函数。神经网络经过动态演变过程达到稳定状态时对应的能量函数的值最小,从而其稳定状态就是问题的最优解。这种优化计算不需要对目标函数求导,其结果是网络自动给出的。

(5)知识处理。知识是人们从客观世界的大量信息以及自身的实践中总结归纳出来的经验、规则和判据。神经网络获得知识的途径与人类似,也就是从对象的输入输出信息中抽取规律而获得关于对象的知识,并将知识分布在网络的连接中予以存储,神经网络的知识抽取能力使其能够在没有任何先验知识的情况下自动从输入数据中提起特征,发现规律,并通过自组织过程将自身构建成适合于表达所发现的

规律。另一方面,人的先验知识可以大大提高神经网络的知识处理能 力,两者相结合会使神经网络智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综上所述人工神经元的特点可简要概括为如下几点:

(1)对复杂不确定性问题的自适应和自学习能力(作为控制系统中的补偿环 节、自适应环节);

(2)对任意非线性系统的表示能力(用于非线性系统辨识、控制等);

(3由网络的非线性动力学带来的快速优化计算能力(复杂问题的控制优化计 算等)

(4)对大量定性或定量信息的分布存储能力、并行处理与合并能力;

(5)由并行分布式处理结构带来的容错能力等。

四、神经网络辨识

(一)扩展BP 神经算法

在扩展BP 算法[4]中,神经网络采用了广义S(sigmoid)型变换函数来描述神经元的输入输出特性。广义S 型变换函数与一般S 型变换函数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有两个可调参数A 和B,对于不同的神经元这两个参数是不同的,而且在神经网络训练中,这两个参数也是根据梯度下降法不断进行调整,其定义为

(2)

t +O w 6=net (1) net eB +1A =)f(net =O jk 1-jk ijk j ik ik ik ik ik ik

式中,A ik 为控制神经元节点的输出值域范围;B ik 为用于调节广义S 型变换函数的斜率;O ik 为第k 层第i 个神经元节点的输出; net ik 为第k 层第i 个神经元节点的内部状态或称输入;w ijk 为第k-1层第j 个神经元对第k 层第i 个神经元连接取值; t ik 为第k 层第i 个神经元节点的阈值。

同标准BP 算法类似,定义误差为

(3) )O -(d 62

1=E 2jn j q 1j= 式中,n 为神经网络的层数;q 为神经网络输出节点数;d j 为给定的训练样本输出。 学习过程通过梯度下降法调整参数w ijk 、t ik 、A ik 和B ik 使E 趋向于最小实现。这就需要计算E 关于各个参数的偏导数。

定义

(4) )B H O -Oik(1=5net 5O )net H O -(1O =5B 5O H O =5H 5O 1=5t 5net O =5w 5net -N =5O 5E -D =5net 5E ik ijk ik ik ik ik ijk ik ik ik ik ijk ik ijk ik ik ik 1-jk ijk ik ik ik ik ik ??????

??????? 将式(4)代入有关E 学习参数得

(5) ])net H O -(1[O -N =5B 5E 5H 5O -N =5H 5E -D =5t 5E O -D =5w 5E ik ik jk jk ik ik ik ik ik ik ik ik 1-jk ik ijk ?????

?????? 从式(4)和式(5)可知,只有D ik 和N ik 不可知,

对于输出层, 应用以上公式得

(6) )B Ain

O -(1)O O -(d = D in in in in in in N in 可由下式计算:

-N in =(d i -O in )(7)

对于较低层,利用式(7),得

N jk =6j D jk-1w ijk-1(8)

而D ik 为

(9) )B H O -(1O N =D ik ik jk

jk 1-jk ik

在式(8)中,N ik 仅取决于第(k+1)层中D,因此在同一层里N 可以并行计算。

在得到误差E 相对于各个神经元参数的偏导数的基础上, 就可以沿导数的反向按照以下公式分别调整神经元参数w ijk 、t ik 、A ik 和B ik 了:

(10) )5w 5E G(-w =w (r)ijk

1)-(r ik (r)ijk

(二)基于时间序列的动态模型辨识

根据非线性动态系统模型和系统辨识定义,可以知道,无论是对基于时间序列描述的动态系统进行辨识还是对基于状态空间方程的动态系统进行辨识,其目的都是为了找到一种过去的状态和系统的输入输出到现在的系统输出的一种映射关系f(?),将系统过去m时刻的输入和过去n时刻的输出映射到当前的系统输出。系统动态辨识的关键在于构造这一非线性映射关系。下面我们就在m、n已知的前提下[5,6],采用前馈神经网络获取这一非线性映射。

选取神经网络的输入为y(k-1),y(k-2) ,…,y(k-n),u(k),u(k-1),…,u(k-m),即系统的历史数据,输出为y(k),这样就构成了输入层m+n个输入神经元节点,输出层有一个输出神经元节点的前馈神经网络,隐层的层数和神经元的个数可以根据具体稳态和需要选定[5,6]。本文根据原有的模型先验知识选择m=6,n=3,隐层为1层,节点为15个,得到基于时间序列前馈动态模型辨识结构[7],见图2。

同基于神经网络的静态建模类似, 神经网络的动态建模也存在神经网络的输入输出域与辨识系统输出输入不匹配的问题, 也可以用同静态系统辨识类似的方法, 采用扩展的BP神经网络结构和训练算法。

图2基于时间序列的前馈动态模型辨识结构和训练算法。

五、辨识结果

(一)轧制力辨识

确定好神经网络模型,然后用以上神经网络模型完成系统非线性部分的辨识,再用传统的递推算法对系统线性部分参数进行估计,并将得到的模型进行仿真,数据采用宝钢2030mm轧机的轧制力数据,辨识结果见图3。

图3 神经网络辨识与实测曲线

(二)液压AGC 参数辨识

辨识出轧制力后然后利用最小二乘法辨识出系统的参数模型, 离散化的数学模型为

y(t)-0.238y(t-1)-0.337y(t-2)+0.220y(t-3)+0.055y(t-4)-0. 139y(t-5)+0.153y(t-6)=0. 295u(t-1)+0.366u(t-1)+0.055u(t-1)

最终的特征参数模型为

1)+s 620

180+620s 1)(+s 7020.446+702s 1)(+0.0346s (1)+3s 96200(0.04= G(s)22

六、结果检验

(一)模型检验

最常用模型检验方法是通过检验模型与过程输出残差序列E(k)的白色性,模型检验问题就归结为“{E(k)}是否是白噪声序列”这一命题的假设检验问题。常用的方法有自相关函数检验法[8]。

根据上述模型检验方法, 计算输出残差序列{E(k)}的均值和自相关函数系数,得E{E(k)}=0.00165和?Q(l)?≤0.1475,自相关曲线见图4。

图4神经网络辨识输出轧制力残差自相关函数

由于输出残差序列的均值近似为零,自相关函数系数全部落于置信区间内,我们可以判定残差序列为白噪声序列,模型可靠,仿真曲线也表明以上结论正确。

(二)辨识结果对比

表1给出了模型特征理论值与辨识值及相对误差,从表中可以看出参数辨识值的精度较高。

七、结论

这种神经网络非线性辨识与最小二乘线性辨识相结合的方法为轧机液压AGC系统的辨识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轧机液压AGC控制过程是难以用数学模型描述和控制的复杂非线性过程。

本文利用神经网络具有逼近任何非线性函数且具有自学习和自适应的能力, 建立基于时间序列的前馈动态模型辨识结构。应用扩展BP算法对轧机液压AGC力控制系统进行非线性预测, 将预测结果应用最小二乘辨识方法进行线性系统的特征参数辨识, 仿真及实测结果表明此方法行之有效。

神经网络辨识与最小二乘法参数估计结合能够得到较为满意的辨识结果。神经网络本身能够逼近任何非线性函数,同时具有很强的自学习和自适应的能力,不需要任何先验知识,只需知道输入输出,即可对轧机液压AGC系统进行非线性的辨识预报,这样就给最小二乘参数辨识方法提供了更好的输入样本,从而可以辨识出系统的各个特征参数。

智能控制理论的发展和开拓,为描述与控制不确定的复杂过程提供了理论基础,因此在未来的研究工作中可考虑将神经网络,模糊控制及专家系统等智能控制等方法系统的应用到这轧机液压AGC控制的建模与控制中来,建立完全基于智能控制方法的轧机液压AGC控制系统,以进一步提高力控精度,满足工业生产需求。

八、参考文献:

[1] 高英杰.轧机AGC液压系统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博士学位论文].秦皇岛:燕山大学,2001

[2] Hunt K J,Sbarbaro D,Zbikowski R, et al. NeuralNetworks for Control Systems: a Survey. Automatica,1992,28(6):1083~1112

[ 3] 焦李成.神经网络的实践与应用.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

[ 4] 王海芳.液压AGC系统过程辨识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秦皇岛:燕山大学,2001

[ 5] Sart or i M A ,Antsaklis P J.A Simple Method toDrive Bounds on the Size and to Train Multilayer Neural Net - works.IEEE Trans on Neural Networks,1991,2(3):467~471 [ 6] 李玉鉴.前馈神经网络中隐层神经元数目的一种直接估计方法.计算机学报,1999,22(11):1204~1208

[ 7] 胡北来,刘保钢,曹锡慧.用神经网络进行时间序列预报的研究.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32( 3) : 95~98

[ 8] 方崇智,萧德云.过程辨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8

2019级智能控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3+2)智能控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智能控制技术 专业代码:560304 二、招生对象、学制及学历 本专业招收普通初中毕业生,全日制五年,其中中职3年、高职2年。 三、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 1.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针对锦州地区对智能控制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要,面向新型工业化的机电制造、新能源、电力和新型建材等行业,从事智能化电气元件的设计、制造、调试、维护和管理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能完成智能化设备及其生产线的安装调试、运行和维护;智能电气元件的自动化设计与改造、故障诊断、管理与售后;智能配电柜的设计制造等典型工作任务,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三、培养规格及课程体系: 能力、素质结构如下表:

六、专业核心课程简介

七、实践教学安排表 八、专业教学计划 1.教学执行计划

填写说明:打*号课时由讲座、班会、讨论、竞赛等形式完成, 2、教学环节综合分析 (1)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比例分析 学时与学分分析 (2) 九、教学实施保障 1.师资队伍配备 (1)“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 智能控制专业教学团队由专、兼职教师组成,本专业的专职专业教师为28人,兼职教师16其中,专业带头人1人,专业骨干教师4人;具有高级以上职称12人、具有中级职称10人;双师型教师24人;均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教师队伍的职称、学历、专业能力满足教学要求。 (2)专业带头人 专业带头人具有本科学历,副高职称,具有双师能力;有较高的专业建设水平和企业实践能力;掌握国内外职业教育与专业发展动态,能够在专业规划、专业建设、科研与教研、教学改革和青年教师培养等方面发挥引领作用。 (3)专业骨干教师 专业骨干教师应具有本科以上学历,讲师以上职称,具有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具有双师能力;独立承担一门以上工学结合专业主干课程,能够独立完成课程开发和教学改革项目,在专业建设中发挥骨干作用。 (4)企业兼职教师 兼职教师为锦州地区机电类相关企业和学校的能工巧匠,具有从事5年以上机电专业的

智能控制课程论文

一、引言 (3) 二、轧机液压AGC数学模型 (3) 三、基于BP神经网络的轧机AGC过程控制 (5) (一)人工神经网络基本思想及其发展 (6) (二)人工神经网络的工作原理 (7) (三)人工神经网络的主要功能特点 (8) 四、神经网络辨识 (9) (一)扩展BP神经算法 (9) (二)基于时间序列的动态模型辨识 (11) 五、辨识结果 (12) (一)轧制力辨识 (12) (二)液压AGC参数辨识 (13) 六、结果检验 (14) (一)模型检验 (14) (二)辨识结果对比 (14) 七、结论 (15) 八、参考文献: (15)

先进过程控制技术在轧机液压领域的应用 摘要:轧机液压AGC控制过程的力控精度直接影响带钢的组织性能和力学性能,是保证板带质量和板形良好的关键因素。所以对轧机液压AGC的力控制,成为热轧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对其过程进行分析和研究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国内某热轧厂轧机液压AGC控制为背景,对如何提高轧机液压AGC控制的力控精度从控制方法上入手进行了较深入系统的研究。在分析液压AGC的组成元件及其动态特性的基础上, 利用神经网络具有逼近任何非线性函数且具有自学习和自适应的能力, 建立基于时间序列的前馈动态模型辨识结构, 应用扩展BP算法对轧机液压AGC力控制系统进行非线性预测, 将预测结果应用最小二乘辨识方法进行线性系统的特征参数辨识, 仿真及实测结果表明此方法行之有效, 为轧机液压AGC的控制提供了新途径。 关键词:自适应辨识;板带轧机;液压AGC;神经网络

Advanced process control technology in the field of rolling mill hydraulic applications Abstr act: In the process of rolling mill hydraulic AGC control force control precision directly affects the organization performance and mechanics performance of the steel strip, is guarantee the quality of strip and plate shape of the key factors. So the force control of rolling mill hydraulic AGC, become the important link between the hot rolling production, analyzes its process and research has far-reaching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taking a warmwalzwerk domestic mill hydraulic AGC control as the background, on how to improve the force control precision of the rolling mill hydraulic AGC control from the control methods of conducted in-depth study of the system.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hydraulic AGC components and, on the basis of using the neural network has any nonlinear function approximation, and has the ability of self learning and adaptive feedforward dynamic model identification based on time series structure, extend the BP algorithm was applied to rolling mill hydraulic AGC force control system for nonlinear prediction, and the predicted results using least squares identification method for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of a linear system identification,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is method is effective, for rolling mill hydraulic AGC control provides a new way. Key wor ds: adaptive identification; stripe mill; hydraulic AGC; neural network

机器人技术基础课程论文

机器人技术基础课程论文 一、论文目的: 本论文为《机器人技术基础》课程的考核环节,通过书写论文巩固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讲授的知识内容,了解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二、论文选题: 论文题目为自选,以介绍机器人技术关键技术发展与展望或机器人技术的应用与展望为主要内容。(只选一个方面) 三、论文内容: 1、机器人技术关键技术发展与展望,介绍现代机器人技术中的某项关键技术,描述其所能完成功能、技术发展历程、发展现状、发展展望。 2、机器人技术的应用与展望,介绍机器人技术在某领域的应用,描述应用领域的工作特点或功能要求、机器人技术应用的发展历程、发展现状、发展展望。 要求要有必要的图表说明。 四、论文要求: 1.时间: 论文上交日期为2009年11月29日。 2.字数要求: 字数不少于3000字。 3.提交文件: 同时提交打印稿和电子稿件。

五、论文格式: 新疆农业大学 课程论文 题目: 课程: 姓名: 专业: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王晓暄职称: 讲师 2010 年月日

题目(3号黑体) 作者及指导教师(小四宋体) 摘要:××××××××××××××××××(200—300字,小四宋体)×××××××××××××××××……… 关键词:×××;××××;×××××;×××(3-5个,小四宋体) Title(3号Times New Romar) Name(小四Times New Romar) Abstract:××××××(小四Times New Romar,200—300个实词)×××××××××××××……… Key words:×××;××××;×××××;×××(3-5个,小四Times New Romar) 前言(引言):×××××(标题用小四号黑体,其它文字用小四宋体)××××××××××××××××××……… 正文:×××××(标题用小四号黑体,其它文字用小四宋体)××××××××××××××××××××××……… 结论:××××××(小四宋体)××××××××××××××××××××××××××××××××××××……… 参考文献: [1] 作者姓名,作者姓名.参考文献题目. 期刊或杂志等名称,年份,卷数(期数):起始页号~终止页号. [2] 刘凡丰. 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改革透视[J] . 高等教育研究,2003,24(1):24~27. [4] 作者姓名. 书名. 地址:出版社,年份. [4] ×××(五号宋体,1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至少1篇,五号Times New Romar)××××××××××……… (说明:以上所有红色、蓝色文字仅供参考,学生在写作论文时请保留字体、字号,改写或删除掉文字,黑色文字请保留。每一页的上方(天头)和左侧(订口)分别留边25mm,下方(地脚)和右侧(切口)应分别留边20mm,页眉和页脚为0。论文题目使用黑体三号字,小标题使用黑体小四号字,正文使用宋体小四号字;首行缩进2个字符,行距为单倍行距,段前段后为0.5行,字符间距为标准。

智能控制理论结课论文

用模糊控制实现恒压供水 参考文献: 文献一:基于模糊控制的恒压供水研究 中图分类号: TU9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 9900(2007)04- 0028- 03 总结: 由于供水系统的管网和水泵存在着非线性、多变量等特性, 而且相间有交叉耦合, 很难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如果采用常规的PID 算控制,往往难以得到较理想的静动态特性。采用模糊逻辑控制的方法对水压进行控制, 可以达到良好的控制性能。模糊控制器结构如图1示。采用双输入单输出的形式, 以水压给定值SP 和实际水压测量值PV 的误差e( e=SP- PV) 及误差变化率ec( ec=de/dt) 作为糊控制器的输入量, 经模糊化后分别得到模糊量 E 和EC, 并分别用模糊语言加以描述, 建立输入和输出之间的模糊控制规则。如果用PLC 进行在线模糊推理,将花费大量运算时间,从而影响系统工作。根据控制规则采用离线方式计算出模糊控制表, 存于可编程控制器PLC 内存中, 在实时控制时将复杂的推理运算过程简化为查表运算, 极大地提高了恒压供水系统的响应速度。

系统将自调整模糊控制技术应用到基于PLC 控制的变频调速恒压供水系统中,能够很好地克服供水系统数学模型难以确定、使用传统PID控制方式调节器参数调整困难的缺点, 较好地消除了系统非线性、时变等因素的干扰影响。系统经过调试和实际运行, 其压力始终稳定在设定的范围内, 具有节约能源、操作方便、自动化控制程度高等优点, 系统可广泛应用于住宅小区、高楼供水系统。 文献二:恒压供水系统的模糊控制 (1·温州大学工业工程学院,浙江温州325000;2·浙江大学工业控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00) 总结: 恒压供水是指用户段不管用水量大小,总保持管网水压基本恒定,这样,既可满足各部位的用户对水的需求,又不使电动机空转,造成电能的浪费。为实现上述目标,利用PLC根据给定压力信号和反馈 压力信号,通过模糊推理运算,控制变频器调节水泵转速,从而达到控制管网水压的目的。变频恒压供水系统如图3—1所示。根据供水压力要求,采用一用一备变频恒压供水系统。

工业机器人论文

编号: 目录 摘要 (3) 1引言 (3) 2工业机器人技术现状与发展 (3) 2.1工业机器人技术概念 (3) 2.2工业机器人技术发展现状 (3) 2.3技术发展趋势 (5) 3外工业机器人现状 (5) 4国内工业机器人现状 (6) 5工业机器人市场现状 (8) 5.1工业机器人的需求情况 (8) 5.2工业机器人的销售情况 (8) 5.3国内工业机器人的市场特征 (9) 6工业机器人产业未来发展 (9) 7结语 (10) 参考文献 (11)

摘要:机器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需求越来越大,其技术研究与发展越来越深入。这将提高社会生产率与产品质量,为社会创造巨大的财富! Abstrent:The application of robot has been more and more widely used and the require is bigger and bigger.It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becomes deeper and deeper.This will improve the effective of society and the quality of production.Also it will make great poverty for the society. 关键词:工业机器人技术、市场需求、技术应用、研究进展、发展趋势 一、引言 工业机器人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在20世纪90年代得到迅速发展,是最先产业化的机器人技术。它是综合了计算机、控制论、机构学、信息和传感技术、人工智能、仿生学等多学科而形成的高新技术,是当代研究十分活跃、应用日益广泛的领域。它的出现是为了适应制造业规模化生产,解决单调、重复的体力劳动和提高生产质量而代替人工作业。在我国,工业机器人的真正使用到现在已经接近20多年了,已经基本实现了试验、引进到自主开发的转变,促进了我国制造业、勘探业等行业的发展。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国内的工业机器人产业将面对越来越大的竞争与冲击,因此,掌握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的实际情况,把握我国工业机器人的相关技术与研究进展,显得十分重要。 二、工业机器人技术现状与发展 2.1工业机器人技术概念 工业机器人由操作机(机械本体)、控制器、伺服驱动系统和检测传感装置构成,是一种仿人操作、自动控制、可重复编程、能在三维空间完成各种作业的机电一体化自动化生产设备。特别适合于多品种、变批量的柔性生产。它对稳定、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改善劳动条件和产品的快速更新换代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机器人技术是综合了计算机、控制论、机构学、信息和传感技术、人工智能、仿生学等多学科而形成的高新技术,是当代研究十分活跃,应用日益广泛的领域。机器人应用情况,是一个国家工业自动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机器人并不是在简单意义上代替人工的劳动,而是综合了人的特长和机器特长的一种拟人的电子机械装置,既有人对环境状态的快速反应和分析判断能力,又有机器可长时间持续工作、精确度高、抗恶劣环境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也是机器的进化过程产物,它是工业以及非产业界的重要生产和服务性设备,也是先进制造技术领域不可缺少的自动化设备。

智能控制课程结课作业

智能控制 1对于模糊控制(fuzzy)的认识和体会 模糊控制作为给合传统的基于规则的专家系统、模糊集理论和控制理论的成果而诞生,使其与基于被控过程数学模型的传统控制理论有很大的区别。在模糊控制中,并不是像传统控制那样需要对被控过程进行定量的数学建模,而是试图通过从能成功控制被控过程的领域专家那里获取知识,即专家行为和经验,当被控过程午分复杂甚全“病态”时,建立被控过程的数学校型或者不可能,或者需要高昂的代价。此时模糊控制就显得具有吸引力和实用性。由于人类专家的行为是实现模糊控制的基础,因此,必须用一种容易且有效的方式来表达人类专家的知识。IF-THEN规则格式是这种专家控制知识最和适的表式方式之一,即1F“条件”THEN“结果”,这种表示方式有两个显著的特征:它们是定性的而不是定量的;它们是一种局部知识,这种知识将局部的“条件”与局部的“结果”联系起来,前者可用模糊子集表示,而后者需要模糊蕴涵或模糊关系来表达。然而,当用计算机实现时,这种规则最终需具有数位形式,隶属函数和近似推理为数值表示集合模糊蕴涵提供了一种有利工具。 一个实际的模糊控制系统实现时需要解决三个问题:知识表示、推理策略和知识获取。知识表示是指如何将语言规则用数值方式表示出来;推理策略是指如何根据当前输入“条件”生一个合理的“结果”;知识的获取解决如何获得一组恰当的规则。由于领域专家提供的知识常常是定性的,包含某种不确定性。因此,知识的表示和推理必须是模糊的或近似的,近似推理理论正是为满足这种需要而提出的。近似推理科看做是根据一些不精确的条件推导出个精确结论的过程,许多学者对模糊表示、近似推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近似推理算法中,最厂泛使用的是关系矩阵模型,它基于L.A.Zadeh的合成推理规则首次由Mamdani采用,由于规则可被解释成逻辑意义上的蕴涵关系,因此人最的蕴涵算子已被提出并应用于实际中由此可见。模糊控制是以模糊集合沦、模糊语言变量及校糊逻辑推理为基础的一种计算机控制,从线性控制与非线性控制的角度分类,模糊井制是一种非线性控制。从控制器智能性看,模糊控制属智能能控制的范畴,而且它已成为日前实现智能控制的一种重要而又有效的形式。尤其是模糊制和神经网络、预测控制、遗传算法和混沌理论等新学科的相结合,正在显示出其巨大的应用潜力。 模糊控制器的基本结构包括以下四部分 1.模糊化 模糊化的作用是将输入的精确量转换成模糊化量,其中输入成份包括外界的参考输入、系统的输出或状态等。模糊化的具体过程如下:首先对这此输入进行处理,以变成模糊控制器要求的输入从。然后将上述己经处理过的输入量进行尺度变换,使其变换到各自的论域范围。在将已经变换到论域范的输入最进行模糊处理,使原先精确的输入带变成模糊量,并用相应的模糊集合来表。 2.知识库 知识库包含了具体应用领域中的知识和要求的控制目标。它通常由数据库和模糊控制规则库两部分组成:1.数据库主要包括各种语言变量的隶属函数,尺度变换因子以及模糊空间的分级数等。2.规则库包括了用模糊语言变量表示的一系列控制规则。它们反映了控制专家的经验和知识。 3.模糊推理 模糊推理是模糊控制器的核心,它具有模拟人的基于模糊概念的推理能力。该推理过程是基于模糊逻辑中的蕴含关系及推理规则来进行的。 4.清晰化 洁晰化的作用是将模糊推理得到的控制量(模糊量)变换为实际用于控制的清晰量,它包

现代控制理论----综述论文-2015

2015级硕士期末论文《现代控制理论综述》 课程现代控制理论姓名 学号 专业 2016 年1 月 4 日

经典控制理论与现代控制理论的差异 现代控制理论是建立在状态空间法基础上的一种控制理论,是自动控制理论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在现代控制理论中,对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主要是通过对系统的状态变量的描述来进行的,基本的方法是时间域方法。现代控制理论比经典控制理论所能处理的控制问题要广泛得多,包括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定常系统和时变系统,单变量系统和多变量系统。它所采用的方法和算法也更适合于在数字计算机上进行。现代控制理论还为设计和构造具有指定的性能指标的最优控制系统提供了可能性。现代控制理论的名称是在1960年以后开始出现的,用以区别当时已经相当成熟并在后来被称为经典控制理论的那些方法。现代控制理论已在航空航天技术、军事技术、通信系统、生产过程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现代控制理论的某些概念和方法,还被应用于人口控制、交通管理、生态系统、经济系统等的研究中。 现代控制理论是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迅速兴起的空间技术的推动下发展起来的。空间技术的发展迫切要求建立新的控制原理,以解决诸如把宇宙火箭和人造卫星用最少燃料或最短时间准确地发射到预定轨道一类的控制问题。这类控

制问题十分复杂,采用经典控制理论难以解决。1958年,苏联科学家Л.С.庞特里亚金提出了名为极大值原理的综合控制系统的新方法。在这之前,美国学者R.贝尔曼于1954年创立了动态规划,并在1956年应用于控制过程。他们的研究成果解决了空间技术中出现的复杂控制问题,并开拓了控制理论中最优控制理论这一新的领域。1960~1961年,美国学者R.E.卡尔曼和R.S.布什建立了卡尔曼-布什滤波理论,因而有可能有效地考虑控制问题中所存在的随机噪声的影响,把控制理论的研究范围扩大,包括了更为复杂的控制问题。几乎在同一时期内,贝尔曼、卡尔曼等人把状态空间法系统地引入控制理论中。状态空间法对揭示和认识控制系统的许多重要特性具有关键的作用。其中能控性和能观测性尤为重要,成为控制理论两个最基本的概念。到60年代初,一套以状态空间法、极大值原理、动态规划、卡尔曼-布什滤波为基础的分析和设计控制系统的新的原理和方法已经确立,这标志着现代控制理论的形成。 现代控制理论所包含的学科内容十分广泛,主要的方面有:线性系统理论、非线性系统理论、最优控制理论、随机控制理论和适应控制理论。 线性系统理论是现代控制理论中最为基本和比较成熟的一个分支,着重于研究线性系统中状态的控制和观测问题,其基本的分析和综合方法是状态空间法。按所采用的数学工具,线性系统理论通常分成为三个学派:基于几何概念和方法的几何理论,代表人物是W.M.旺纳姆;基于抽象代数方法的代数理论,代表人物是R.E.卡尔曼;基于复变量方法的频域理论,代表人物是H.H.罗森布罗克。 非线性系统理论的分析和综合理论尚不完善。研究领域主要还限于系统的运动稳定性、双线性系统的控制和观测问题、非线性反馈问题等。更一般的非线性系统理论还有待建立。从70年代中期以来,由微分几何理论得出的某些方法对

基于MATLAB的智能控制系统的介绍与设计实例最新毕业论文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武汉科技大学 智能控制系统 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学号: 姓名:李倩

基于MATLAB的智能控制系统的介绍与设计实例 摘要 现代控制系统,规模越来越大,系统越来越复杂,用传统的控制理论方法己不能满控制的要求。智能控制是在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控制理论、人工智能和计算机科学相结合的产物。MATLAB是现今流行的一种高性能数值计算和图形显示的科学和工程计算软件。本文首先介绍了智能控制的一些基本理论知识,在这些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通过列举倒立摆控制的具体实例,结合matlab对智能控制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第一章引言 自动控制就是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条件下,利用控制器使被控对象(如机器、设备和生产过程)的某些物理量能自动地按照预定的规律变化。它是介于许多学科之间的综合应用学科,物理学、数学、力学、电子学、生物学等是该学科的重要基础。自动控制系统的实例最早出现于美国,用于工厂的生产过程控制。美国数学家维纳在20世纪40年代创立了“控制论”。伴随着计算机出现,自动控制系统的研究和使用获得了很快的发展。在控制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待求解的控制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控制品质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必须分析和设计相应越来越复杂的控制系统。智能控制系统(ICS)是复杂性急剧增加了的控制系统。它是由控制问题的复杂性急剧增加而带来的结果,其采用了当今其他学科的一些先进研究成果,其根本目的在于求解复杂的控制问题。近年来,ICS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兴趣,它体现了众多学科前沿研究的高度交叉和综合。 作为一个复杂的智能计算机控制系统,在其建立投入使用前,必要首先进行仿真实验和分析。计算机仿真(Compeer Simulation)又称计算机模拟(Computer Analogy)或计算机实验。所谓计算机仿真就是建立系统模型的仿真模型进而在计算机上对该仿真模型

机器人技术结课论文

机器人技术 学号: : 班级:机械工程 二〇一七年六月

获奖证书是通过学习机器人技术,制作十自由度机器人在2017中国工程机器人大赛暨国际公开赛上获得的,我很庆幸能够选《机器人技术》这门课,这门课使我对机器人有了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同时也激起了我对此方面的研究的兴趣。之前就对机器人颇感兴趣,并对此进行了深入的了解,通过这门课,我认识到,机器人作为这些学科的交叉产物,是个综合应用这些知识的最好的平台。通过这门课,我们制作的十自由度机器人,参加了2017中国工程机器人大赛暨国际公开赛(RoboWork),竞技体操项目,获得理想的成绩,在这个过程中我也从新认识了机器人制作的艰辛和困难性,使我认识到之前对此不以为然,眼高手低态度得幼稚。同时也教育我,任何一个项目本身所呈现的问题只是完成该项目所需工作的冰山一角,做任何事,都必须以谦恭,认真的态度对待。同时也是我懂得了,再将事情坐完之前不可轻易对此做出评价。 竞技体操机器人 摘要 体操机器人是仿人型机器人里的一种,也是研究仿人型机器人的基础。体操机器人 不仅能够提高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还能增强我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 锻炼我们的综合素质,让我们更热衷于科学技术的研究。本体操机器人以十自由度为基

础,能够完成摆手、滚翻、俯卧撑、侧翻、倒立等多项高难度动作。它具有多自由度并集成了现代化控制技术、人机交换技术等机电一体化技术。目前体操机器人主要用来供人们娱乐欣赏使用,它在人们的生活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此次设计的体操机器人主要由机械结构和控制系统组成,首先机械结构设计,根据制作材料、舵机型号初步设计出体操机器人的机械外形,然后在SolidWorks下对机器人进行虚拟三维建模,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最后对其进行运动学仿真和运动学分析。检查是否能够完成指定的动作,对速度、加速度、位置能问题进行分析。再次是控制系统设计。控制系统的硬件以飞思卡尔公司的MK60DN512ZVLQ10芯片为核心,在Altiu m Designer Winter 09软件中开始设计体操机器人的控制电路。经过系统调试,通过上位机软件实现对机器人的控制。采用嵌入式C语言,设计和调试程序,最终使机器人能过自主完成体操动作。此次比赛的创新之处在于不仅能够完成指定动作,还能完成打排球能高难度动作。 关键词:体操机器人;舵机;十自由度;SolidWorks;Altium Designer

智能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目录 有害气体的检测、报警、抽排.................. . (2) 1 意义与要求 (2) 1.1 意义 (2) 1.2 设计要求 (2) 2 设计总体方案 (2) 2.1 设计思路 (2) 2.2 总体设计方框图 2.3 完整原理图 (4) 2.4 PCB制图 (5) 3设计原理分析 (6) 3.1 气敏传感器工作原理 (7) 3.2 声光报警控制电路 (7) 3.3 排气电路工作原理 (8) 3.4 整体工作原理说明 (9) 4 所用芯片及其他器件说明 (10) 4.1 IC555定时器构成多谐振荡电路图 (11) 5 附表一:有害气体的检测、报警、抽排电路所用元件 (12) 6.设计体会和小结 (13)

有害气体的检测、报警、抽排 1 意义与要求 1.1.1 意义 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煤气或者其他有毒气体泄漏的事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因此,及时检测出人们生活环境中存在的有害气体并将其排除是保障人们正常生活的关键。本人运用所学的电子技术知识,联系实际,设计出一套有毒气体的检测电路,可以在有毒气体超标时及时抽排出有害气体,使人们的生命健康有一个保障。 1.2 设计要求 当检测到有毒气体意外排时,发出警笛报警声和灯光间歇闪烁的光报警提示。当有毒气体浓度超标时能自行启动抽排系统,排出有毒气体,更换空气以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抽排完毕后,系统自动回到实时检测状态。 2 设计总体方案 2.1 设计思路 利用QM—N5气敏传感器检测有毒气体,根据其工作原理构成一种气敏控制自动排气电路。电路由气体检测电路、电子开关电路、报警电路、和气体排放电路构成。当有害气体达到一定浓度时,QM—N5检测到有毒气体,元件两极电阻变的很小,继电器开关闭合,使得555芯片组成的多谐电路产生方波信号,驱动发光二极管间歇发光;同时LC179工作,驱使蜂鸣器间断发出声音;此时排气系统会开始抽排有毒气体。当气体被排出,浓度低于气敏传感器所能感应的范围时,电路回复到自动检测状态。

农业大棚温湿度智能控制系统设计-本科毕业论文

1 引言 1.1 課題背景及研究意義 中國農業的發展必須走現代化農業這條道路,隨著國民經濟的迅速增長,農業的研究和應用技術越來越受到重視,特別是溫室大棚已經成為高效農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現代化農業生產中的重要一環就是對農業生產環境的一些重要參數進行檢測和控制。例如:空氣的溫度、濕度、二氧化碳含量、土壤的含水量等。在農業種植問題中,溫室環境與生物的生長、發育、能量交換密切相關,進行環境測控是實現溫室生產管理自動化、科學化的基本保證,通過對監測數據的分析,結合作物生長發育規律,控制環境條件,使作物達到優質、高產、高效的栽培目的。以蔬菜大棚為代表的現代農業設施在現代化農業生產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大棚內的溫度、濕度與二氧化碳含量等參數,直接關係到蔬菜和水果的生長。國外的溫室設施己經發展到比較完備的程度,並形成了一定的標準,但是價格非常昂貴,缺乏與我國氣候特點相適應的測控軟體。而當今大多數對大棚溫度、濕度、二氧化碳含量的檢測與控制都採用人工管理,這樣不可避免的有測控精度低、勞動強度大及由於測控不及時等弊端,容易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失,結果不但大大增加了成本,浪費了人力資源,而且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因此,為了實現高效農業生產的科學化並提高農業研究的準確性,推動我國農業的發展,必須大力發展農業設施與相應的農業工程,科學合理地調節大棚內溫度、濕度以及二氧化碳的含量,使大棚內形成有利於蔬菜、水果生長的環境,是大棚蔬菜和水果早熟、優質高效益的重要環節。目前,隨著蔬菜大棚的迅速增多,人們對其性能要求也越來越高,特別是為了提高生產效率,對大棚的自動化程度要求也越來越高。由於單片機及各種電子器件性價比的迅速提高,使得這種要求變為可能。當前農業溫室大棚大多是中小規模,要在大棚內引

机器人技术论文

机械工程导论论文 ——机器人技术 制作人: 张周琪 1224140155 陈翠萍 1224140103 韩少军 1224140110 郝云 1224140111 计莹 1224140113

前言 机器人技术作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自问世以来,就一直备受瞩目。40年以来,机器人技术迅速发展,它综合了机械学、力学、电子学、计算机科学、自动控制工程、人工智能、仿生学等多个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是多种学科综合发展的成果,代表了机电一体化的最高成就,代表高技术前沿,是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最活跃的领域之一。各种形态、功能的机器人相继面世,而未来的机器人将是一种能够代替人类在非结构化环境下从事危险、复杂劳动的自动化机器。机器人技术应用不断扩大。因此研究发展机器人技术受到世界各国重视。

目录 1.机器人的定义与组成 (4) 2.机器人的分类 (6) 3.机器人的发展历史 (8) 4.总结 (10)

1.机器人的定义与组成 目前,国际上关于机器人的定义有很多,但综合各国对工业机器人的定义,都包括有“可编程”、“计算机控制”、“机械装置三方面的共同点。而我们的教科书则将其定义为:工业机器人是一种可以搬运物料、零件、工具或完成多种操作功能的专用机械装置;由计算机进行控制,是无人参与的自主自动化控制系统;它是可编程、具有柔性的自动化系统,可以允许进行人机联系。可以通俗地理解为“机器人是技术系统的一种类别,它能以其动作复现人的动作和职能;它与传统的自动化(或自动系统)的区别在于有更大的功能性和多目的用途,可以反复调整以执行不同的功能”。这一概念反映了人类研制机器人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创造一种能够综合人的所有动作和智能特征,延伸人的活动范围,具有通用性、柔性和灵活性的自动机械。所以根据上述的定义,机器人具有以下的特征: 1:机器人是模仿人或动物肢体动作的机器,能像人那样使用工具和机械。因此机床和汽车不是机器人。 2:机器人具有智力或感觉和识别能力。一般玩具机器人由于没有感觉和识别能力,所以不属于正真的机器人 3:机器人集中了机械工程,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以及人工智能等多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代表了电子一体化的最高成就,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活跃的领域之一。 一个机器人系统一般是由操作机、驱动单元、控制器和为机器人进行作业而连接的外部设备组成。而工业机器人一般由机器人本体、

智能控制课程设计报告书

《智能控制》课程设计报告题目:采用BP网络进行模式识别院系: 专业: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日期:年月日

目录 1、课程设计的目的和要求 (3) 2、问题描述 (3) 3、源程序 (3) 4、运行结果 (6) 5、总结 (7)

课程设计的目的和要求 目的:1、通过本次课程设计进一步了解BP网络模式识别的基本原理,掌握BP网络的学习算法 2、熟悉matlab语言在智能控制中的运用,并提高学生有关智能控制系统的程序设计能力 要求:充分理解设计容,并独立完成实验和课程设计报告 问题描述 采用BP网络进行模式识别。训练样本为3对两输入单输出样本,见表7-3。是采用BP网络对训练样本进行训练,并针对一组实际样本进行测试。用于测试的3组样本输入分别为1,0.1;0.5,0.5和 0.1,0.1。 表7-3 训练样本 说明:该BP网络可看做2-6-1结构,设权值wij,wjl的初始值取【-1,+1】之间的随机值,学习参数η=0.5,α=0.05.取网络训练的最终指标E=10^(-20),在仿真程序中用w1,w2代表wij,wjl,用Iout代表 x'j。 源程序 %网络训练程序

clear all; close all; xite=0.50; alfa=0.05; w2=rands(6,1); w2_1=w2;w2_2=w2; w1=rands(2,6); w1_1=w1;w1_2=w1; dw1=0*w1; I=[0,0,0,0,0,0]'; Iout=[0,0,0,0,0,0]'; FI=[0,0,0,0,0,0]'; k=0; E=1.0; NS=3; while E>=1e-020 k=k+1; times(k)=k; for s=1:1:NS xs=[1,0; 0,0; 0,1]; ys=[1,0,-1]'; x=xs(s,:); for j=1:1:6 I(j)=x*w1(:,j); Iout(j)=1/(1+exp(-I(j))); end y1=w2'*Iout;

人工智能结课论文解读

小论知识与知识表示方法 摘要: 知识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经常使用的词汇,知识表示的过程是用一些约定的符号把知识编码成计算机可以接受的数据形式。知识的表示方法例如一阶谓词逻辑表示法,产生式表示法,语义网络表示法,框架表示法和过程规则表示法等等。目前,产生式表示法已经成了人工智能中应用最多的一种知识表示模式,尤其是在专家系统方面,产生式的基本形式P→Q 或者 IF P THEN QP是产生式的前提,也称为前件,它给出了该产生式可否使用的先决条件,由事实的逻辑组合来构成;Q是一组结论或操作,也称为产生式的后件,它指出当前题P 满足时,应该推出的结论或应该执行的动作。 关键字:知识;知识表示;产生式表示法 引言: 知识和知识表示方法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知识表示能力是指知识表示方法能否正确、有效地将推理所需要的各种知识表示出来,这是对知识表示方法的最为重要的要求。因为产生式表示方法的自然性,有效性,一致性获得了所有人的肯定,成为构造专家系统的第一选择的知识表示方法。

正文: 1、知识 1.1知识的定义 知识是经过筛选和整理的信息,是对事物运动变化规律的表述,是人类对客观世界一种较为准确、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1.2知识的特性 1)真假性及其相对性 2)不确定性 3)矛盾性或相容性 4)可表示性与可利用性 1.3知识的分类 1)叙述型知识,有关系统状态、环境、条件和问题的概念、定义和事实的知识。 2)过程型知识,有关系统变化、问题求解过程的操作、演算和运动的知识。 3)控制型知识,有关如何选择相应的操作、演算和行动的比较、判断、管理和决策的知识。 2、知识表示方法——产生式表示方法 “产生式”由美国数学家波斯特(E.POST)在1943年首先提出,它根据串代替规则提出了一种称为波斯特机的计算模型,模型中的每条规则称为产生式。 2.1产生式规则

(完整版)智能红外自动门控制系统毕业设计论文

1引言 1.1自动门发展历史 自动门从理论上理解应该是门的概念的延伸,是门的功能根据人的需要所进行的发展和完善。自动门是指:可以将人接近门的动作(或将某种入门授权)识别为开门信号的控制单元,通过驱动系统将门开启,在人离开后再将门自动关闭,并对开启和关闭的过程实现控制的系统。 自动门开始在建筑物上使用,是在二十世纪年以后。二十年代后期,美国的超级市场的开放,自动门开始被使用,受此影响,世界第一自动门品牌多玛在1945年开发出油压式、空气式自动门,新建大楼的正门也开始使用了。到了1962年,电气式开始出现,之后伴随着城市的建设,自动门技术的领域每年都在增加。当初,用供给建筑物用电源进行电动机的速度控制很难,只好进行油压、空压速度控制,转换但因能源利用效率很低,然而伴随着电气控制的技术发展,现在电气控制技术已经成熟,直接控制电动机的电气式自动门逐渐成为主流。例如:各种用可识别控制的自动专用门,如:感应自动门(红外感应,微波感应,触摸感应,脚踏感应)、刷卡自动门等[1]。 21世纪的今天,门更加突出了安全理念,强调了有效性:有效地防范、通行、疏散,同时还突出了建筑艺术的理念,强调门与建筑以及周围环境

整体的协调、和谐。门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始于150年前,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涌现出大批独具规模的专业制造商。门的高级形式--自动门起源在欧美,迅速发展至今天,已经形成了种类齐全、功能完善、造工精细的自动门家族。 整体来说国外的自动门控制系统性能比较优良,但是价格偏高;国内的同类产品价格便宜但是性能较差,故障率较高。在国外,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自动化技术已经很成熟,技术发展很快,并取得了惊人的成就,自动门是自动化技术的典型代表。但在国内,自动门的自主研发技术尚不成熟。在自动门控制系统设计中,稳定、节能、环保、安全及人性化是需要首先考虑的因素。 自动门根据使用场合及功能的不同可分为自动平移门、自动平开门、自动旋转门、自动圆弧门、自动折叠门等,其中自动平移门使用得最广泛,我们通常所说的自动门、感应门就是指自动平移门。目前市场上流行的平移型自动门一般是两开,这种门的特点是简单易控,维护方便。这里将研究的对象就是自动平移门。 自动平移门最常见的结构形式是自动门机械驱动装置和门内外两侧红外线,当人走近自动门时,红外线感应到人的存在,给控制器一个信号,控制器通过驱动装置将门打开。当人通过门之后,再将门关闭。由于自动门在通电后可以实现无人看管。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多的好处,比如进出方便、节约空调能源、还有利于人力资源的节省,更令我们的大门增添了不少高贵典雅的气息,也显示了一个国家的发展。 自动门的控制方法有很多,从控制器的不同来说,有继电器控制,即通过按钮和复杂的接线安装来控制;还有智能控制器控制,即通过运行现代自动化设备来控制,它具有稳定性高,安全等优点,因此被很多生产厂

机器人技术论文

军用机器人的发展及其应用 摘要:随着人的价值及其社会影响得到更多的关注,人员伤亡在现代战争中所占的代价比越来越高,所以现代化战争必定走向一个趋势,人实体参与战争的机会越来越少,而蓬勃发展的机器人在战争将中发挥更多的作用。各个国家都很注重现代军事机器人的研究,降低战争中人员伤亡代价。即使现在社会背景下发生大型战争的几率越来越小,但世界各国仍然对军事机器人在不遗余力的研究地研究,重点介绍军用机器人在不同使用环境下的分类及应用特点,以及军用机器人在现代军事中的作用。 关键词:机器人;军用机器人;智能化

1、军用机器人的发展背景 1.1 现代机器人的发展 现代机器人是利用先进人工智能技术开发出的能够在无人操作情况下完成智能化任务的设备。例如,无人驾驶战车、无人飞行器、无人潜航器和太空遥控作业机器人等。 机器人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根据功能,至今已发展到第4代。第1代为固定程序和可编程序机器人,主要用于搬运、点焊等繁重的重复性劳动。第2代是具有感知外界信息能力的机器人,它们已具有视觉、触觉、听觉等传感功能,能进行产品装配、电弧焊等这类比较复杂的加工作业。第3代机器人,通常称为“智能机器人”,已具有一定人的智能,它们能按环境的变化或按人的指令进行学习、推理、决策、规划等工作;从80年代中后期至目前,该代机器人已进入特定领域专用机器人的高级发展阶段。第4代为具有人类感情、能思维的机器人,目前正处在发展之中。本文所研究的现代机器人主要是指第3代军用机器人。1.2 军用机器人发展背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现代战争的需求,军用机器人已经成为机器人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军用机器人是一种用于军事目的的具有某些拟人功能的机械电子装置。它可以是一个武器系统,如机器人坦克,也可以是武器系统装备上的一个系统或装置,如军用飞机的“副驾驶员”。美国是世界上研究军用机器人最重要的国家,它起步早、技术先进、规模大、获得的成果多。美国军方列入研究的各类军用机器人有100多种,有的已投入实际使用。美国国防部甚至宣布,即将组建机器人军队,并计划在陆军建立一个机器人连。军用机器人形态各异,从外形上看也许根本就没个“人样”。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具有部分拟人的功能。从用途上军用机器人可以极大地改善作战士兵的作战条件,提高了作战效率,因此,军用机器人技术受到各国军政要人的高度重视。 2、军用机器人的技术特点 作为一个完整的军用机器人车辆系统,它的功能组件或子系统很多,涉及的技术领域相当广泛。对于一般的军用机器人车辆,子系统主要有: (1)推进系统。包括动力装置、行动机构和地面导航系统等。目前各国都很重视研究重量轻、扭矩大而且操作灵活的电动推进系统。行动机构大多是轮式或履带式,也有步行式机器人系统,新研制的车型以轮式居多。 (2)传感器。它相当于人的五官,负责采集所需要的环境信息,关键技术是视沉成像传感器,如高分辨率立体电视摄像机,热像仪和毫米波雷达等。车载传感器还有距离传感器、声学接近感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惯性基准传感器、三防侦察传感器和报警器等。 (3)信息处理/控制系统。该系统以高速计算机为中心,主要用于提取关键信息,对所得图像进行识别和判断,建立机器人任务模型,用指令信号对被控变量进行控制,使车辆完成一定的动作和特定任务。 (4)通信系统。主要完成机器人车辆状态和动作与控制台之间的信息传递,使操作手监控机器人车辆,实施遥控。 (5)执行/输出机构。用于精确地完成某种类型的动作及特定任务,如操作臂,各种武器系统,各种特定任务组件等。如PROWLER机器人车的桅杆式侦察系统实施远距离侦察,作战平台上安装导弹系统进行反坦克作战,完成瞄准射击等动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