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标志产品程序文件
ROHS环保管理控制程序文件

ROHS环保管理控制程序文件1. 背景为了遵守国内和国际的环保法规,本文档旨在制定ROHS环保管理控制程序,以确保我们的产品符合ROHS标准。
2. 目的本文件的目的是为公司员工提供关于ROHS环保管理控制程序的指导,以确保我们的产品在设计、生产和销售过程中无环境污染和有害物质。
3. 适用范围本文档适用于公司的所有部门和员工,包括设计、采购、生产、质量控制和销售团队。
4. ROHS标准概述ROHS标准是指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的指令(n of Hazardous Substances Directive),旨在减少电子和电气设备中有害物质的使用。
5. ROHS环保管理控制程序5.1 设计阶段- 在产品设计阶段,必须确保所选材料不包含ROHS禁用物质。
设计团队应使用可替代的环保材料。
- 设计团队应选择符合ROHS标准的供应商,以确保所采购的零部件符合要求。
5.2 采购阶段- 在采购零部件时,必须要求供应商提供ROHS合规证明和材料报告。
- 需要建立供应商评估程序,以确保所选供应商的产品符合ROHS标准。
5.3 生产阶段- 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建立检查程序,以确保所使用的材料和零部件符合ROHS标准。
- 物料管理团队应确保所使用的材料符合ROHS标准,并记录相关检查结果。
5.4 质量控制阶段- 质量控制团队应定期对产品进行检查和测试,以确保产品符合ROHS标准。
- 如果发现产品不符合ROHS标准,必须立即采取纠正措施,并记录相关的非符合情况。
5.5 销售和分销阶段- 销售和分销团队必须确保产品包含正确的ROHS标识,并提供ROHS合规证明给客户。
6. 文件控制6.1 本文件由环保部门负责制定和维护。
6.2 环保部门负责对本文件进行必要的修订和更新,并确保所有员工都能获取到最新版本。
6.3 所有员工必须遵守本文件的要求,并及时反馈任何问题或建议给环保部门。
7. 变更控制7.1 对本文件的任何更改必须由环保部门负责,并按照相关的变更控制程序进行审批和记录。
环境标志产品设计开发控制程序ISO9001-2015版

环境标志产品设计开发控制程序SZ/PD-8.3.6-13 1.目的为了对环境标志产品设计和开发策划及实施的全过程进行控制,确保满足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的要求,特制定本程序。
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环境标志产品从设计策划到设计更改全过程的设计控制。
3.职责3.1质技部负责环境标志产品设计和开发全过程控制管理;3.2质技部负责环境标志产品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检验和试验;3.3供销部负责环境标志产品所需原辅材料的采购;3.4生产部负责按照策划的生产工艺组织生产和管理。
4.程序4.1设计和开发的策划4.1.2质技部根据GB/T18102-2007《浸渍纸层压木质地板》,GB18580-2001《室内装饰材料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限量》及HJ571-2010《人造板及其制品》环境标志技术要求,策划《环境标志产品设计开发计划》,计划内容包括:1> 设计开发的输入、输出、评审、验证、确认等各阶段的划分和主要工作内容。
2> 各阶段人员职责和权限、进度要求和配合。
3> 资源配置要求,如人员、信息、设备、资金保证等及其他相关内容。
4.2设计和开发的输入4.2.1设计和开发输入应包括以下内容:1> 产品主要功能,性能要求,这些要求主要来自顾客或市场的需求与期望,一般应包含在合同,定单或环境标志产品开发设计任务书中。
2> 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对国家强制性标准和环境标志技术要求一定要满足。
3> 以前类似设计提供的适用信息。
4> 规定对产品安全和正常使用必需的产品特性,包括安全,运输、贮存、维护及环境等;5> 在进行工艺设计时,应将防止环境污染和节约资源与能源作为重要问题加以考虑。
①板材剪裁、企口时,禁止添加化学物品或其他杂质;②生产部应考虑清洁生产方案:减少资源、能源消耗;采用清洁工艺,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采用再生的包装材料,尽可能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的不易回收的包装材料,简化包装;③结构设计、原材料的选用、能源和资源使用等方面节约材料和资源,并应考虑产品报废后的回收、再生和复用的问题;④应考虑提高各种原材料、水、电、气、煤、油的利用率和成品率。
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十环认证)三阶文件(作业指导书)汇编

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十环认证)三阶文件(作业指导书)汇编第一章:介绍1.1简介-介绍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十环认证)的背景和目的。
-解释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十环认证)的定义和重要性。
-提供该作业指导书的大纲。
1.2环境标志产品认证的发展历程-回顾环境标志产品认证的发展历程。
-强调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和影响。
第二章:认证要求2.1申请资格-解释哪些实体或产品可以申请环境标志产品认证。
-解释申请资格的具体要求和条件。
2.2认证程序-详细说明环境标志产品认证的申请和审查程序。
-解释申请材料的准备和提交过程。
-解释审核和评估的步骤和内容。
第三章:评价指标3.1环境性能评价-详细解释环境性能评价的目的和方法。
-提供评价指标的范围和要求。
3.2生产过程评价-解释生产过程评价的意义和内容。
-提供评价指标的范围和要求。
3.3产品信息标识-说明产品信息标识的作用和要求。
-介绍标识的具体内容和标准。
第四章:认证结果4.1认证合格-解释认证合格的定义和意义。
-提供认证合格后的具体处理方式和措施。
4.2认证不合格及复审-说明认证不合格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解释复审的程序和要求。
第五章:管理与监督5.1认证机构管理-介绍认证机构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
-解释认证机构对申请者的管理和指导。
5.2监督与评估-说明监督与评估的目的和方法。
-解释监督周期和内容。
第六章:案例分析6.1成功案例-提供几个成功的环境标志产品认证案例。
-分析这些案例的成功原因和经验。
6.2失败案例-提供几个失败的环境标志产品认证案例。
-分析这些案例的失败原因和教训。
第七章:展望与建议7.1展望-展望环境标志产品认证的未来发展趋势。
-分析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可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7.2建议-提供一些建议,以改进环境标志产品认证的管理和实施。
-鼓励更多的实体和产品参与环境标志产品认证。
第八章:总结-总结作业指导书的内容和要点。
-强调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环保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控制程序

张九龄望月怀远古诗鉴赏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是作者在离乡时,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而写的。
《望月怀远》作者: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望月怀远》注解:1、灭烛两句:刻划相思时心神恍惚,不觉从室内走到室外。
爱月灭烛,露凉披衣,写尽无眠。
《望月怀远》韵译:一轮皎洁的明月,从海上徐徐升起;和我一同仰望的,有远在天涯的伊。
有情人天各一方,同怨长夜之难挨;孤身彻夜不成眠,辗转反侧起相思。
灭烛欣赏明月呵,清光淡淡泻满地;起身披衣去闲散,忽觉露珠侵人肌。
月光虽美难采撷,送它给远方亲人;不如还家睡觉,或可梦见相会佳期。
《望月怀远》赏析只要月亮一与诗人遇上,便能引发无限的遐想!张九龄的这首《望月怀远》便是其中的佼佼者,朴素自然,情致深婉。
从题目我们就可以看出,这是一首怀人诗,怀念远在家乡的亲人的诗歌。
当一轮明月从空中升起的时候,我想每一个出门在外的人,在面对皎皎一轮明月的时候,是不分身份地位的了,相思之情便从心灵最脆弱的一隅悄然生发出来,发为无尽的思念!张九龄,在唐朝历史上是一代贤相,是以一个政治人物的面孔出现在大家面前的,可他同时也是一个在外做官的游子,离开亲人和家乡,此时此刻,怎能抑制内心的冲动呢!张九龄是我们大家熟悉的诗人,我就不费笔墨了,还是一起来享受这首诗带给我们的感动吧!颔联,直露情感,从想象之中转向自己的内心世界,是望月之后的自然生发。
漫漫长夜,无边无际的愁怨在游荡,多情的人儿怎能忍受这一份冷清的孤寂呢?明月皎皎当空照,平时多么美好的月亮,此刻却是多么的无情啊,它不管诗人此时此刻的心情,还是照样高挂空中,将月光尽情挥洒!满心相思之苦的诗人,如何受得了这一份招惹,怎能不辗转反侧,无法能眠啊?颈联,紧承上联而来,写相思之情引发的行动。
由月逗引出相思之情,让诗人内心涟漪频频,浓浓的相思之情已经按耐不住,惹人无眠,于是便有了下面的行动。
环境标志产品手册(十环手册)

文件编号:HE-HB-2011 环境标志产品保障体系手册编制:审核:批准:实施日期:2011年4月1日版/次:A/02011-4-1 发布 2011-4-1实施目录章节号内容页码0.1 颁布令 3 0.2 任命书 4 0.3 文件修改控制页 5 0.4 企业简介 6 0.5 组织机构图70.6 职能分配表81 前言92 引用文件93 总则94 保障措施要求10 4.1 管理要求10 4.1.1 职责10 4.1.2资源管理13 4.1.3标志与证书的管理14 4.1.4文件及记录17 4.1.5信息交流18 4.1.6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18 4.1.7保障措施的评审18 4.2 产品环境行为要求22 4.2.1 环境标志产品的设计/开发22 4.2.2受控部件和材料采购22 4.2.3生产过程控制22 4.2.4检验和试验25 4.2.5不合格品的控制26 4.2.6认证产品的一致性26 4.2.7 产品的包装、标签、储运30 4.3 产品生产过程环境行为要求30 4.3.1 法律法规的要求30 4.3.2环境监测32 4.3.3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和控制32 4.3.4保障措施33 4.4 产品质量、安全、卫生要求33 4.4.1 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的控制33 4.4.2 产品检验360.1 颁布令颁布令为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公司的产品质量,向顾客提供满足其绿色消费需求的优质绿色产品,进一步开拓市场,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
公司依据《环境标志产品保障措施指南》及GB/T24024-2001iHB ISO14024 《环境管理环境标志和声明 I型环境标志原则和程序》,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及行业特点,编制本公司的环境标志产品保障体系手册(HY-HB-2011。
保障体系手册是公司确保产品满足环境标志产品保障体系及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的规范性和纳领性文件,全体员工必须严格按照保障体系手册规定的内容贯彻实施。
环保产品标识及追溯程序

环保产品标识及追溯程序1 目的:为了进料、制程、最终测定及入库等各阶段中均能正确识别环保产品,分辩其测定状态.确保只有经测定合格之环保物料/产品才得以分发或使用,并在必要时可追塑出环保产品在各阶段中之状态,以利环境管理,达成客户对环境管理物质方面的要求.2 范围:从进料至客户退货均适用.3 定义3.1.环境ACC: 环境接收3.2环境REJ: 环境拒收4 权责4.1工程部门:技术数据中环保产品标示并协助对环境不适合的追溯.4.2生产部门:生产过程中环保产品品名、规格代号、料号之标示及测定状态之标示并协助对环境不适合的追溯.4.3品质部:环保物料来料标示及测定状态之标示和生产设备治工具的环保标示;主导环境不适合的追溯.5 作业内容5.1环保产品之标识:从进料至客户退货过程中,环保不合格品用红色标贴标示并隔离,使用「检验标贴」标示批量环保产品的环境状况. 环保材料、环保半成品、环保成品用有绿色的检验标示贴.5.1.1工程技术数据(工程图,材料表,作业标准书等)适当位置上标示出是否为环保产品及未含有公司禁用化学物质(如环保物料料号前面加”G”字开始等).5.1.2原材料管制a)供货商所交环保材料应按规定标示品名、规格代号、料号、数量等内容.b)待验之环保材料置于待验区,经进料环境测定人员测定判定合格或不合格后,再由IQC检验并填写进料检验相关记录.c)合格批:由环境测定员于外箱或外包装「检验标贴」贴上绿色“环境ACC”标签.d)不合格批:由环境测定员于外箱或外包装「检验标贴」贴上红色“环境REJ”标签.e) 由仓管依检验后状况,办理入库或采取隔离措施,不合格环保产品经特采者,则用黄色“环境特采”标贴.f) 若客户提供的或符合ROHS指令的豁免权限之材料及著名品牌零部件(物料)经总经理批准的以“环境特采/免检”或直接贴合格标示.5.1.3制程管制a)制程中需用零件盒、容器盛装之小件环保材料,装良品之零件盒用“环境ACC”标示贴标示,装不良品盒用“环境REJ”标示贴标示.b)制程中之环保半成品应使用周转胶筐装妥摆放指定之区域,在周转胶胶筐外贴「检验标示贴」并标明机种、数量;装良品的胶筐用“环境ACC”标贴标示,装不良品胶筐用“环境REJ”标贴标示.c)制程中使用的设备治工具需经环境测定人员确认并贴上“环境合格”标示.5.1.4最终确认a)由QA最终检验合格后在该批包装箱外贴「QA验机结果通知单」标示工单、机种、数量、生产日期,并于该批包装箱及「QA验机结果通知单」上盖“QA PASS”章后,环境测定员需再次核对是否符合环境相关要求并作最终确认,如符合环境要求则在「QA验机结果通知单」注明“环境ACC”标示;不符合环境要求则在「QA验机结果通知单」注明“环境REJ”标示,并注明不符合要项.b)环保成品入库后需以「QA验机结果通知单」标示.如客户检验(包括环境要求确认)合格则在外箱右上角贴上客户“ACC”标示,不合格则在「检验标示贴」注明客户“REJ”标示.5.2 报废品(报废的环保物品)由半成品库仓管员置于环保物料/部品报废区.5.3 客户退货品(因环境不符合要求)由环境推进室标示后交成品仓管员处理.5.4 环境不符合追溯5.4.1成品环境追溯:以SGS或其它检测机构报告(成品)、入库单、成品检验记录等窗体上之品名、料号、批号、工单号、数量、日期、检验结论、异常处理、检验人、报告数据、检测机构、有效期限、检测方法等项目追溯环境不符合项目.5.4.2制程环境追溯:半成品标示品名、代号、规格、工单号、订单号、数量、日期、检验结论、异常处理、检验者等项目记录于生产报表、品质/环境检验记录表及设备冶工具环境测定记录等窗体上,以追溯环境不符合.5.4.3来料环境追溯:以供货商的送货单、公司的采购单、样品承认书、禁用化学物质之不使用证明、物料检测报告、入库单、来料检验记录等窗体上之品名、料号、批号、工单号、数量、日期、检验结论、异常处理、检验人、报告数据、检测机构、有效期限、检测方法等项目追溯环境不符合项目.5.4.4 环境不符合追溯原则:a)保证所有过程都是在受控状态当下进行及符合环境方面的相关要求,并且留有相关控制记录;b) 所有环境不符合均需追溯到源头并且要查出波及的范围;.c) 当出现环境不符合时要立即起动追溯机制,48小时之内查出结果(原因分析,波及范围,改善对策)报告客户,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6参考文件6.1环保制程控制程序6.2环保物料管制程序6.3环保物料/产品测定控制程序6.4环保不合格品控制程序7使用窗体无附录1:相关标贴环境特采/免检(黄色)环境REJ (红色)环境ACC (绿色)。
ISO14024 环境管理(I型)环境标志和声明、原则和程序

ISO14024 环境管理(I型)环境标志和声明、原则和程序ISO前言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是由各国标准化团体(ISO成员团体)组成的世界性联合会。
制定国际标准的工作通常由ISO的技朮委员会完成,对某技朮委员会工作感兴趣的成员团体有权参加该技朮委员会。
其他国际组织,无认是政府的或非政府的,也可通过与ISO的联络参加其工作。
在电工技朮标准化方面,ISO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
国际标准是根据ISO/IEC导则第3部份的规则制定的。
由技朮委员会正式通过的国际标准草案提交各成员团体表决,国际标准须取得至少75%参加表决的成员团体同意才能正式通过。
国际标准ISO 14024是由ISO/TC 207环境管理技朮委员会环境标志分委员会(SC 3)制定的。
引言实施环境标志有多种方式。
本标准针对I型环境标志计划,即向符合一系列预定要求的产品授予环境标志。
此类环境标志标识出在特定产品种类中那些被确定为更具环境优越性的产品。
I型环境标志计划是自愿参与的,可由公营或私营机构实施。
计划可以是国家性、区域性或国际性的。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制定I型环境标志计划以及评价和证实符合性的原则和程序,包括选择产品种类、产品环境准则和产品功能特性。
本标准还规定了授予标志的认证程序。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
凡注明日期的引用标准,其后续更正或修订的内容均不适用于本标准,但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未注明日期的引用标准,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ISO和IEC成员均持有现行有效的国际标准。
ISO 14020:2000 环境管理环境标志和声明通用原则(idt ISO 14020:1998)3.朮语和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I型环境标志计划Type I environmental labeling programme自愿的、基于多准则的第三方认证计划,以此颁发许可证授权产品使用环境标志证书,表明在特定的产品种类中,基于生命周期考虑,该产品具有总体环境优越性。
绿色印刷环境标志产品认证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

绿色印刷环境标志产品认证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
1、手册内容
本手册根据环境标志产品保障措施指南和公司的实际相结合,及相应的法律、法规要求编制而成,包括:
(1)本公司环境标志产品管理体系的范围,它包括环境标志产品保障措施指南标准的中的所有要求;
(2)环境标志产品管理标准的所有程序文件;
(3)对环境标志产品管理体系所包括对质量环境管理体系文件引用及表述。
2、术语和定义
用来表达产品或效劳的环境因素的声明。
环境保护部发布的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
持有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证书的组织。
注:取证前称为申请者,取证后称为持证者。
实施保障措施,控制环境标志产品生产的组织。
注:生产者可以是申请者,也可以是申请者以OEM或ODM方式委托生产的企业。
3、本手册为公司的受控文件,由总经理批准公布执行,手册管理的所有相关事宜均由行政部统一负责发放、核收、登记,未经环境
标志产品认证负责人批准,任何人不得将手册提供应公司以外人员。
手册持有者调离工作岗位时,应将手册交行政部办理核收手续。
4、手册持有者应使其妥善保管,不得损坏、丧失、随意涂抹。
5、手册使用期间,如有修改建议,各部门负责人应汇总意见,及时反响到行政部;行政部应定期对手册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进行评审,必要时应对手册予以修改,执行文件控制程序的有关规定。
本手册是公司环境标志产品管理体系的法规性文件,也是指导公司建立并实施环境标志产品管理体系的纲领和行动准那么,全体员工必须理解并贯彻执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程序文件依据《环境标志产品保障措施指南》编制文件编号:TT-EP版本: A/0受控状态:受控编制:各部门批准:王荣建生效日期:2019/03/01目录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 TT/EP-011 目的保证文件和资料的充分性、系统性、协调性和适宜性,确保环境标志产品实施运行场所使用有效版本的文件和资料。
2 范围适用于本公司环境标志产品实施所涉及的所有文件和资料的控制。
3 职责3.1管理部是文件和资料控制的主要职能部门,负责文件和资料的统一编号、发放、更改、归档等活动;3.2总经理负责批准《手册》、《程序文件》;3.3各相关部门负责本部门有关的专用文件和资料管理。
4 工作程序4.1文件和资料的分类:a.《手册》和《程序文件》;b.技术性文件:如规范、产品标准、工艺文件;c.与环境标志产品实施有关的管理性文件,包括其它作业文件、应急预案等。
4.2文件和资料的编制4.2.1《手册》、《程序文件》由总经理指定人员编写。
4.2.2技术性文件由技术质量部负责组织编写或收集。
4.2.3其他管理文件由各相关部门负责组织编写或收集。
4.2.4编制的文件按规定要求进行统一编号。
手册编号:手册代号公司代号程序文件编号:TT-EP-序号管理程序代号操作文件编号:序号操作文件代号记录文件编号:序号管理记录代号4.3文件和资料的审批4.3.1《手册》由管理者代表组织编制、审核,总经理批准。
4.3.2《程序文件》由主要职能部门负责人审核,管理者代表批准。
4.3.3技术性文件由各授权人审核,技术质量部主管批准。
4.3.4其他操作文件由责任部门负责人审核,管理者代表批准。
4.4文件和资料的发放4.4.1受控文件和资料的发放经批准后,按“受控文件清单”的规定分发文件和资料。
4.4.2文件和资料使用者在“文件发放、回收记录”上签名后,领取注有发放编号和加盖受控状态印章的文件。
4.4.3受控文件和资料未经批准不准翻制、复印或借用、不准出公司,公司内部不得使用未加盖“受控”印章的《手册》、《程序文件》和其他受控文件,一经发现应立即由管理部收回销毁。
4.4.4 当被使用的文件和资料严重破损,影响使用时,文件和资料使用人应办理交换手续,新文件和资料的发放号仍沿用原文件和资料发放编号,破损的文件资料由管理部销毁处理。
4.4.5 当被使用的文件和资料丢失后,文件和资料使用人应及时报告管理部做作废处理(对该文件发放编号作废),如需再次领用按本程序4.4.4条重新申请领用手续(在领用申请中应作出丢失说明),新领文件和资料应给予新的发放编号。
领用时执行本程序4.4.2条要求。
4.5文件和资料的更改4.5.1 当体系,过程或产品质量发生重大变动时,由管理者代表组织相关部门对环境标志产品实施的文件和资料进行评审,以确定其是否适宜,协调和充分,是否需要更新或更改。
4.5.2文件和资料需更改时,由原文件和资料编制部门填写“文件更改通知单”,文件和资料更改由原审批人进行审批,当原审批人无法审批时,其他审批人员应得到原审批时的有关背景材料。
由管理部文件管理员负责具体更改。
4.5.3文件和资料具体更改可采用“更改”、“换页”、“换版”的方式进行。
无论何种形式的更改,均应做相应的更改记录。
4.6 文件和资料的换版和作废4.6.1 文件和资料经多次更改或需进行大幅度修改时,应及时进行换版,原版的文件和资料同时作废止,换发新版本,确保在环境标志产品实施有效运行起重要作用的各个场所,都能得到相应文件和资料的有效版本。
4.6.2 作废的文件和资料由管理部按“文件发放、回收记录”收回并记录,作废的文件和资料加盖“作废”印章予以标识,需要时,由文件管理人员提出申请,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统一销毁。
4.6.3 为法律和(或)积累知识的目的需要作保留的任何已作废的文件和资料,申请人应提出申请,经管代批准后由文件管理人员注明“保留”予以标识,方可留用。
4.7 文件和资料的管理4.7.1 文件和资料经审批后,文件和资料原件由管理部管理人员予以保存。
4.7.2需临时借阅的文件和资料,经管代或总经理批准,在管理部填写“文件借阅、复制记录表”方可借阅。
借阅后应及时归还,到期不归还由文件管理人员强制收回。
文件和资料原件一律不外借。
4.7.3文件需要复制时,应经总经理或管代批准后,由管理部统一办理。
4.7.4外来文件和资料的管理直接引用的外来文件和资料由管理部予以标识和管理,外来文件和资料的发放见4.4条。
技术质量部每年应从标准管理部门查询使用的外来标准(国际、国家、行业)是否是有效版本,并识别其对产品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必要时予以更新。
4.8 文件和资料的保存应有适宜的条件。
4.9 电子媒体的文件应予以备份,以免不慎丢失。
5 记录5.1受控文件清单5.2文件发放、回收登记表5.3文件借阅、复制记录表5.4文件更改通知单记录控制程序TT/EP-021 目的对记录进行控制和管理,提供产品、过程符合规定要求和环境标志产品实施有效运行的证据,为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以及为保持和改进环境标志产品实施提供信息。
2 范围适用于与环境标志产品有关的所有记录。
3 职责3.1管理者代表负责记录表式的批准。
3.2管理部是记录控制的主要职能部门,负责记录表式的审核、编号。
3.3各职能部门负责本部门记录的使用、收集、编目、保存、归档和查阅。
4 工作程序4.1 记录的范围4.1.1与产品质量有关的记录:如采购产品检验报告,半成品、成品检验报告,不合格品的报告等。
4.1.2与环境因素识别管理有关的记录。
4.1.3与环境标志产品实施运行有关的记录:如内审报告、管理评审记录等。
4.1.4与过程控制有关的记录:如过程监视和测量记录等。
4.2 管理部应编制“记录控制清单”,以明确记录的编号、保存期、归档部门等具体内容4.3记录可以是文字的,也可以是磁盘、照片等其他媒体,某些产品的样品也可作为记录。
4.4 记录填写要求4.4.1 需用钢笔或圆珠笔填写,字迹清晰,严禁用铅笔填写。
4.4.2 应及时,严禁补填。
4.4.3 应准确、完整,填写人应签全名。
除有特殊说明外,不留空格。
4.4.4 严禁涂改,确属笔误,更改人应在更改处签全名。
4.5记录表式的编制、审核、批准4.5.1记录表式由要求涉及的主要职能部门负责编制,记录表式应充分反映控制对象的特征和状态。
4.5.2管理部对记录表式的适用性予以审核,并给予编号。
4.5.3管理者代表批准记录表式使用。
4.6 记录的收集与保存各职能部门根据“记录控制清单”,指定专人负责本部门记录的收集、编目、整理和归档。
4.6.2 所有记录应妥善保存,防火、防蛀、防潮。
4.6.3 电子媒体的记录应予以备份,以免不慎丢失。
4.7 记录的处理记录超期或无保存价值销毁时,由记录保存部门提出申请,经管理者代表批准销毁。
5 相关文件5.1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6 记录6.1记录控制清单管理评审控制程序TT/EP-031 目的为了确保环境标志产品实施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对环境标志产品实施现状进行评审,达到环境标志产品实施的改进。
2 范围适用于最高管理者对环境标志产品实施的评审。
3 职责3.1总经理组织管理评审活动,批准管理评审报告。
3.2管理者代表负责:a.向总经理报告环境标志产品实施运行情况;b.管理评审计划的落实及组织协调工作;c.编制管理评审,督促评审后改进工作的落实和验证工作。
3.3管理部保管管理评审记录。
3.4各相关部门配合。
4 工作程序4.1评审时机4.1.1 管理评审一般每年进行一次,通常安排在内审后进行。
4.1.2 在下列情况下,可以增加评审次数:a.公司内部组织结构发生重大变化;b.社会环境,市场需求出现重大变化;c.出现重大质量、环境事故或顾客投诉较多;d.环境标志产品实施文件需要重大修改;e.总经理认为需要时。
4.2评审准备4.2.1管理者代表根据审核或通过其他渠道获得的与环境标志产品实施运行有关的信息包括预防措施的评审信息,准备管理评审草案,草案应包括前一阶段环境标志产品实施运行情况报告和拟在管理评审中提出的主要问题。
4.2.2管理者代表向总经理报告管理评审草案,确定是否需要管理评审。
4.2.3管理者代表编制“管理评审计划”,并组织准备以下材料:a.内审和外审报告;b.合规性评价情况;b. 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和评价报告,包括以往管理评审的跟踪措施实施报告;c. 管理目标的实施评价报告;d. 顾客满意度的测评报告;e.产品质量分析报告。
所有报告应针对问题点提出需改进的建议。
4.2.4管理者代表在评审前一周通知有关部门和人员参加管理评审。
4.2.5参加管理评审的相关部门应收集、整理评审所需的记录、反馈信息等。
4.3评审内容a.评价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b.公司规定的管理方针和目标是否适宜;c.环境标志产品实施运行情况是否有效,且是否正在不断地改进;d.对顾客的意见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改进环境标志产品实施;e.对重大质量、环境和安全事故制定有效措施。
4.4评审实施4.4.1评审会议由总经理主持,管理者代表、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内审员、员工代表及总经理指定人员出席并签到。
4.4.2管理者代表对评审内容作详细介绍。
4.4.3与会代表对评审内容进行充分的讨论。
4.4.4总经理根据评审情况作出相应的评定意见,应包括:a.环境标志产品实施及其过程有效性的改进;b.与顾客要求有关的产品的改进;c.资源要求。
4.4.5管理者代表指定人员负责评审会议的记录。
4.5评审结果的处理:4.5.1管理者代表负责评审记录的整理,编写“管理评审报告”,提交总经理审批后,按确定的发放范围进行发放。
4.5.2“管理评审报告”包括:目的、依据、范围、评审内容综述、出席人员、评审报告发放范围。
“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表”可作为报告的附件。
4.5.3管理者代表负责对评审中确定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进行跟踪验证并记录,同时对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价。
4.5.4管理评审所引发的记录经管理者代表整理后,交管理部予以保管。
5 相关文件5.1纠正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5.2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5.3记录控制程序5.4内部审核控制程序6 记录6.1管理评审计划6.2管理评审报告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TT/EP-041 目的识别、评价公司能够控制的,以及可以期望对其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并确定、更新重要环境因素,以对其进行管理。
2 范围公司活动、产品、服务中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更新与管理。
3 职责3.1管理者代表负责重要环境因素的批准。
3.2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环境影响的初步评价。
3.3管理部组织环境影响的评价活动。
4 工作程序4.1公司进行初始环境评审,以了解公司的环境、环境管理状况。
评审的内容主要有:a.明确适用的相关法律、法规及其他应遵守的要求;b.评价环境形状与上述要求的符合程序,包括污染物排放,化学品使用及存贮,资源能源、消耗情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