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风设计
建筑工程中的通风系统设计标准

建筑工程中的通风系统设计标准在建筑工程中,通风系统设计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
良好的通风系统设计可以为建筑物提供适宜的室内空气质量,确保人们的健康和舒适。
在通风系统设计中,合理的标准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建筑工程中通风系统设计所需满足的标准。
一、室内空气品质要求1. 温度控制:通风系统设计应确保室内温度能够适应人体的舒适感受,一般为20-26摄氏度。
2. 湿度控制:通风系统设计需要考虑室内湿度的调节,一般为40-60%的相对湿度。
3. 新鲜空气供应:通风系统应提供充足的新鲜空气,以保证室内空气的更新和流通,通风量要满足相应的标准。
4. 二氧化碳浓度:通风系统设计应保证室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1000ppm,避免过高的二氧化碳浓度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5. 室内空气中污染物的控制:通风系统设计应考虑控制室内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如甲醛、苯等有害物质。
二、通风系统设计的主要要求1. 合理的通风量计算:通风系统设计需要根据建筑物的使用类型和人数来合理计算通风量,确保室内空气流通充足。
2. 合适的通风设备选择:通风系统设计需要选择合适的通风设备,如风机、排风扇等,确保其运行效果高效稳定。
3. 合理的通风系统布局:通风系统设计需要合理布局通风口和排风口的位置,以保证室内空气的流通均衡,避免死角。
4. 节能考虑:通风系统设计应考虑节能因素,选择节能型通风设备,并合理设计通风系统的运行策略,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
5. 静音设计:通风系统设计应考虑降低噪音的传播和产生,采取合适的减噪措施,确保室内空气流动的静音效果。
三、通风系统设计相关标准1. GB 50343-2012《建筑给排水及供暖通风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该标准对建筑通风工程的质量验收进行规范,提供了相关的工程施工和验收要求。
2. GB 50736-2012《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该标准对建筑节能设计进行规范,包括通风系统设计中的节能要求和指导。
3. GB 50365-2006《建筑室内环境污染控制工程技术规范》:该标准对建筑室内环境污染控制工程的设计要求进行规范,包括通风系统设计中的污染物控制要求。
简明通风设计手册

简明通风设计手册简明通风设计手册第一部分:什么是通风设计?通风设计是建筑和室内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对于室内环境的舒适度和健康非常重要。
通风设计通过优化空气流动和空气质量,有效地将新鲜空气引入室内,并排出污染物和湿气,从而创造一个舒适、健康的室内环境。
良好的通风设计不仅可以增加居住者的舒适感,还可以预防空气污染和室内空气不良引发的健康问题。
第二部分:通风设计的基本原则1. 自然通风:自然通风是通过合理规划建筑的窗户和门的位置,以便利用自然气流来实现通风。
合理设置窗户和门的位置可以最大程度地促进空气的循环流动。
2. 机械通风:机械通风是使用机械设备,如风扇、通风管道和排气扇,来促进空气的流通。
机械通风广泛应用于那些不利于自然通风的建筑和室内环境。
3. 混合通风:混合通风是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的结合,通过结合两者的特点来实现更好的通风效果。
在需要更好通风效果的区域,可以通过结合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来提高通风效果。
4. 空气净化:除了通风,空气净化也是通风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使用空气净化器、植物、过滤网等设备和材料,可以有效地净化室内空气,降低空气中的污染物含量。
第三部分:通风设计的注意事项1. 考虑建筑朝向:在设计通风系统时,要考虑建筑的朝向。
根据不同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合理设置窗户和门的朝向,以利用气流和阳光来增加通风效果。
2. 控制室内湿气:高湿度环境会增加室内的不适感和空气污染物的增加。
通过合理设置通风系统和使用抽湿设备,可以有效地控制室内湿气,提高室内空气质量。
3. 避免污染源:通风设计不仅仅是为了引入新鲜空气,还要注意避免污染源。
避免使用含有有害气体和化学物质的材料,并定期清洁和维护通风设备,以保证通风系统的正常运行。
4. 考虑噪音问题:通风设备会产生噪音,因此在设计通风系统时要注意噪音的控制。
选择低噪音的通风设备,合理布局通风管道,以降低噪音对室内环境的影响。
第四部分:总结与回顾通风设计对于室内环境的舒适度和健康至关重要。
实验室通风系统设计方案说明

实验室通风系统设计方案说明一、引言实验室通风系统设计是为了提供一个良好的室内环境,确保实验室内空气的质量,保障实验操作的安全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本文将提出一个实验室通风系统设计方案,主要包括通风系统的选择、设计、安装和维护等方面的内容。
二、通风系统选择在选择通风系统时,应考虑实验室的空气质量标准、实验室的空间布局、实验室内的设备和实验操作的特点等因素。
一般而言,实验室通风系统可以分为自然通风、机械通风和混合通风三种类型。
自然通风适用于实验室空间较小、不需要严格控制室内温湿度的情况。
机械通风适用于实验室空间较大、需要严格控制室内温湿度的情况。
混合通风则是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的结合,适用于实验室空间较大、部分区域需要严格控制室内温湿度的情况。
三、通风系统设计1.空气换气率设计:根据实验室空气质量标准和实验操作的特点,确定空气换气率。
空气换气率越高,室内空气质量越好,但能耗也会增加。
一般而言,实验室的空气换气率应大于等于10次/小时。
2.空气净化设计:根据实验室的特点和需求,设计有效的空气净化系统。
常见的空气净化设备有过滤器、吸收器、除湿机、杀菌器等。
根据实验室的情况,选择适当的空气净化设备,并设置合理的净化设备组合。
3.温湿度控制设计:根据实验操作的需求,确定实验室的温湿度控制范围。
一般而言,实验室的温度控制范围应在20℃-25℃之间,相对湿度控制范围应在40%-60%之间。
根据实验室的空间布局和需求,合理安排通风口、回风口和送风口的位置和数量,确保温湿度的均匀分布。
4.噪音控制设计:实验室通风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噪音,为了保障实验室的工作环境和员工的健康,需要进行噪音控制设计。
选择低噪音的通风设备和降噪措施,合理布置通风设备和管道,采取隔声技术控制噪音传播。
四、通风系统安装与维护通风系统的安装应按照相关规范和要求进行,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通风系统的维护包括定期清洁、更换过滤器、检查管道和设备的密封性、检修风机、检修空气净化设备等。
实验室通风设计要求

实验室通风设计要求实验室通风设计是确保实验室环境安全和人员健康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详细介绍实验室通风系统的规划、排放处理、温度控制、湿度控制、噪音控制、光照控制和安全防护等方面的设计要求。
1. 通风系统规划在规划通风系统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实验室的类型和所需空气流通量。
不同类型的实验室可能需要不同的空气流通量,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实验室的空间布局和结构。
通风系统的规划需要考虑实验室的空间布局和结构,以确保空气流通的顺畅性和均匀性。
* 实验室设备的发热量和排风量。
实验室设备可能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和废气,因此通风系统需要能够及时排出这些废气和热量,以保持实验室的适宜温度和空气质量。
2. 排放处理实验室通风系统需要能够及时排放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和有害气体。
在排放处理方面,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废气的成分和浓度。
不同实验产生的废气成分和浓度可能不同,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排放处理措施。
* 排放管道的设计和结构。
排放管道需要能够将废气及时排出,同时需要考虑到废气的压力、温度、流量等因素,以确保管道的结构强度和密封性。
* 排放处理设备的选择。
针对不同的废气成分和浓度,需要选择不同的排放处理设备,以确保废气能够得到有效的处理。
3. 温度控制实验室温度的控制对于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在通风系统的设计中,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实验室设备的发热量。
实验室设备可能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因此需要采取措施来控制设备的发热量,以保持实验室的温度稳定。
* 室内外温度的影响。
室内外温度的变化可能会对实验室温度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在设计时考虑到这些因素。
* 温度控制设备的选择。
针对不同的实验室设备和实验要求,需要选择不同的温度控制设备,以确保实验室温度的稳定性和适宜性。
4. 湿度控制实验室湿度的控制对于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样重要。
在通风系统的设计中,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室内外湿度的差异。
建筑设计通风规范(全文)

建筑设计通风规范(全文)1. 引言本文旨在为建筑设计提供通风规范,以确保室内空气质量和居住者的舒适度。
良好的通风设计有助于排除污染物、调节温度和湿度,提供健康和宜居的室内环境。
2. 设计原则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应遵循以下通风规范原则:- 室内空气质量:确保足够的新鲜空气进入室内,防止二氧化碳积聚和有害物质扩散。
- 热量和湿度控制:实施有效的热量和湿度控制措施,以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
- 噪音控制:降低来自通风系统的噪音级别,确保安静的室内环境。
- 能源效率:优化通风设计,以降低能源消耗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 设计要求建筑设计中的通风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新风量:根据建筑的使用类型和人员密度确定合理的新风量要求。
- 风道设计:确保风道尺寸、材料和布局符合通风需求,减少阻力和压力损失。
- 空气过滤:使用合适的过滤器,过滤室外空气中的颗粒物和污染物,提供清洁的室内空气。
- 通风系统的位置和布局:将通风系统的出风口和回风口布置在适当的位置,以实现最佳的空气循环效果。
- 紧急通风:为紧急情况设计合适的通风系统,确保人员安全和灾难事件处理的有效性。
4. 设备和材料通风系统所需的设备和材料应符合以下要求:- 通风机:选择符合设计要求的高效通风机,确保风量和噪音控制的平衡。
- 风道材料:使用耐腐蚀、不易损坏并易于清洁的材料制造风道,确保通风系统的持久性和维护性。
- 过滤器:选择适合的过滤器类型和级别,根据实际需求定期更换过滤器,以保持良好的室内空气质量。
5. 室外空气质量监测为了确保室内通风系统的有效性,应定期监测室外空气质量,包括以下方面:- 颗粒物浓度:监测悬浮颗粒物(PM10和PM2.5)的浓度,确保室外空气的可接受水平。
- 污染物检测:监测空气中常见污染物(如二氧化碳、甲醛等)的浓度,确保不超过相关标准。
6. 维护和保养定期维护和保养通风系统是确保其长期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关键。
建议进行以下操作:- 风道清洁:定期清洁风道,避免灰尘和污垢的积聚,确保通风系统工作正常。
建筑中的通风设计

建筑中的通风设计通风设计在建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个好的通风系统可以有效地控制室内的湿度、温度和空气流动,提供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
此外,良好的通风还可以减少室内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如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甲醛和二氧化碳等的浓度,从而减少对人体的危害。
通风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考虑:1.空气流通:通风系统应能提供足够的新鲜空气,并保证室内外空气的交换。
通常,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浓度应低于室外,因此室内应该有足够的换气量来保证室内空气的质量。
此外,通风系统的布局和设计应考虑到空气流动的均匀性,避免产生死角和局部阻塞。
2.湿度调节:通风系统应能够有效地控制室内空气的湿度。
过高的湿度会导致室内空气潮湿,易形成霉菌和细菌滋生的环境。
过低的湿度则会导致室内空气干燥,对人体的呼吸系统和皮肤有害。
通风系统应考虑到空气湿度的调节,配备相应的加湿和除湿设备。
3.温度调节:通风设计还应考虑室内空气的温度调节。
过高的温度会导致室内闷热,不利于人体的正常活动和工作。
过低的温度则会导致室内寒冷,不舒适。
通风系统应能提供适宜的室内温度,实现室内外温度的平衡。
4.噪音控制:通风系统的运行可能会产生噪音,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造成干扰。
通风设计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噪音的传播和影响,如合理布置通风设备,采用隔音材料等。
5.能源节约:通风系统的运行需要耗费一定的能源,特别是在冷、暖气环境和湿度调节中。
通风设计应考虑到能源的节约,在设备选型、运行控制和系统优化等方面进行合理设计和管理。
6.安全性:通风设计还应考虑到系统的安全性,如避免系统运行过程中的漏电和火灾等危险,保证室内空气的质量和人员的安全。
总之,建筑中的通风设计是一个综合考虑室内环境、能源消耗和安全性的过程。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安装通风系统,可以提供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减少对人体的危害,实现室内空气的净化和循环,提高建筑的可持续性和舒适性。
工业通风设计课程设计

工业通风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工业通风的基本原理,掌握通风系统设计的关键因素;2. 学生能掌握工业通风系统的类型及其适用场合,了解通风设备的选择标准;3. 学生能了解工业通风系统设计中涉及的空气动力学和热力学知识。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运用CAD软件绘制工业通风系统平面图和剖面图的能力;2. 学生能运用相关计算公式,进行工业通风系统风量、风速的计算;3. 学生能根据实际工程案例,设计合理的工业通风方案,并进行简单的技术经济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和职业健康的意识,认识到工业通风设计在改善生产环境、保障工人健康方面的重要性;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使他们能够在项目设计中充分发挥个人优势,共同完成任务;3. 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积极进取的精神,激发他们对工业通风设计领域的兴趣和热情。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工科学生,结合学科特点,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扎实的工业通风设计基础,为将来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使他们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工程技术人才。
二、教学内容1. 工业通风原理:讲解流体力学基础、通风系统的工作原理和通风方式的分类。
- 教材章节:第1章 工业通风基础2. 通风系统设计:介绍通风系统的设计流程、关键参数计算、通风设备选择及布置。
- 教材章节:第2章 通风系统设计方法3. 空气动力学与热力学应用:分析工业通风系统中的空气动力学和热力学问题,探讨其对通风效果的影响。
- 教材章节:第3章 空气动力学与热力学应用4. CAD软件应用:教学学生使用CAD软件绘制工业通风系统平面图和剖面图。
- 教材章节:第4章 CAD软件在通风设计中的应用5. 实际工程案例:分析典型工业通风工程案例,使学生了解实际工程设计中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方案。
第14次课 通风系统与通风设计

第14次课 通风系统与通风设计
刘永立
一、矿井通风系统
• (一)矿井通风系统的类型 • 1、中央式:中央并列式、中央边界式(中央分列
式)
• (1)中央并列式:进回风井大致并列在井田走向 的中央,二井底可开掘至一个水平,回风井也可 开掘至回风水平。
• (2)中央分列式:进风井大致位于井田走向的中 央,回风井也在井田走向中央,在井田的浅
部边界。
• 2、对角式:两翼对角式、分区对角式
• (1)两翼对角式:进风井位于井田走向中 央,二个回风井位于井田边界的二翼。
• (2)单翼对角式:矿井只有一对井口,进 回风井分别位于井田的二翼。
(2)分区对角式:进风井位于井田走向中央, 各采区分别设回风井,无总回风巷
(3)区域式:在井田的每一个生产区域开凿进、 回风井,分别构成独立的通风系统
(4)混合式:上述各种方式混合组成。
• (三)主要通风机的工作方式 • 1、压入式 • 2、抽出式 • 3、压抽混合式
• 二、采区通风系统 • (一)采区通风系统的基本要求 • 1、每一采区都必须布置回风巷,实行分区通风。
严禁一条巷道一分二段,一次进风一段回风。
• 2、采煤工作面和掘进工作面都必须采用独立通 风,特别困难需串联通风时,应符合有关规定
• 3、上行风与下行风对比 • (1)瓦斯涌出方向与风流方向比较 • (2)火风压影响
• 三、工作面通风系统 • U型通风系统 • Z型通风系统 • Y型通风系统、 • W型通风系统 • 双Z型通风系统 • H型通风系统
经过采空区或冒落区。
• (二)采区进风上山与回风上山的选择 • 1、轨道上风进风,运输上山回风
• 2、运输上山进风的,轨道上山回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风设计1.餐厅、饭馆、酒店厨房,要设置排风罩,切不可只设置排气扇,满足不了要求,排风罩口风速不小于0.5m/s,风管风速不小于10m/s。
2.《饮食建筑设计规范》(JGJ 64-89)对厨房操作间通风作了明确规定:(1)计算排风量的65%通过排气罩排至室外,而由房间的全面换气排出35%;(2)排气罩口吸气速度一般不应小于0.5 m/s,排风管内速度不应小于10 m/s;(3)热加工间补风量宜为排风量的70%左右,房间负压值不应大于5 Pa。
然而,有的工程的厨房未设排气罩,仅在外墙上设几台排气扇;有的虽然设置了排气罩,但罩口吸气速度远小于0.5 m/s,选配的排风机风量不足。
大多工程未设置全面换气装置,亦未考虑补风装置,难以保证室内卫生环境要求及负压值要求。
2 通风与防火2.1 通风系统一般规定2.1.1 一般房间的通风换气,应尽量利用自然通风。
但下列情况应设置机械通风:1 散发大量热、湿的房间;2 散发烟、臭味等有害气体的房间;3 无自然通风条件或自然通风不能满足通风换气要求的房间。
2.1.2 机械通风应优先采用局部排风,局部排风达不到卫生要求时,才采用全面排风。
2.1.3 机械通风系统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 送风要求不同的房间,宜独立设置送风系统,如:厨房、洗衣房、地下车库、变压器室、蓄电池室和柴油发电机房等。
2 产生有害气体的房间,应独立设置排风系统,且排风量要大于送风量,以保持室内处于负压状态。
3 集中设置的排风系统,每个房间的排风风支管上应有防止回流的措施。
2.1.4 机械通风系统进排风口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 进风口应设在室外空气较洁净的地方。
2 进、排风口底部距室外地面不宜低于2m,设在绿化地带时不宜低于1m。
3 进风口应尽量设在排风口的上风侧,宜低于排风口3m;当进排风口在同一高度时,宜在不同方向设置,且水平距离不宜小于10m。
4 直接排入大气的有害物,应符合环保及卫生防疫部门的有送排放要求和标准,不符合时应进行净化处理。
5 机械通风系统的通风量应按消除余热、余湿及稀释有害物气体所需的换气量计算,如室内同时有余热、余湿及有害物时,通风量取其中最大值。
当散发有害物量不能确定时,可根据换气次数确定。
不同房间的换气次数见下表:房间名称换气次数n/h 房间名称换气次数n/h冷冻机房10~20 地下车库 6配电室8~10 洗衣房20~30变电室15~30 污水处理站10~15中餐厨房40~50 锅炉房8~10西餐厨房30~40 吸烟室10 职工餐厅厨房25~35 卫生间5~10 面包房20~30 日用油箱间5~6水泵房3~4 暗室 5书库4~6 仓库3~4 注:1 冷冻机房、变电室的通风量应按设备的发热量和设备所允许的最高环境温度计算,在方案设计和初步设计时,可按换气次数估算。
2 锅炉房的换气次数只考虑排除余热,未计算锅炉燃烧所需空气量。
2.1.6 对采用机械通风的房间,应考虑风量平衡和热量平衡。
2.2 厨房通风2.2.1 中、高级民用建筑的厨房应设机械送、排风系统,普通民用建筑的厨房应以自然通风为主,必要时辅以机械排风。
2.2.2 产生油烟的设备应设带有机械排风和油烟过滤器的排气罩,有条件时宜设自动清洗式除油装置;产生大量蒸气应安置在隔开的小房间内,并在其上部设带有机械排风的排风罩。
2.2.3 排风罩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 排气罩的平面尺寸应比炉灶边尺寸大100mm,排气灶下沿距炉灶面的距离不宜大于1.0m,排气灶的深度不宜小于600mm。
2 排气罩的最小排风量按下式进行计算:L=1000×P×H(m3/h)(4.2.3)式中:L—排风量(m3/h);P—罩子的周边长(靠墙的边不计)(m);H—罩口至灶面的距离(m)。
注:用上述公式计算出的排风量应按罩口面积核算罩口的吸风速度,罩口的吸风速度不应小于0.5m/s。
2.2.4 洗碗间排气罩断面吸风速度不宜小于0.2m/s 。
一般食堂洗碗间的排风量为500m 3/h 。
计算补风量时,考虑到洗碗间不连续工作,可按排风量的30%计算。
2.2.5 厨房通风系统的风量应按下列原则确定:1 厨房的排风量宜根据设备散热量和送排风温差,按平衡计算出。
计算时,厨房的室内计算温度可采用下列数值:冬季15℃,夏季35℃。
计算公式为:)/()348.03h m t t Q L j p -=((4.2.5)式中:L —必须的换气量(m 3/h );t p —室内排风设计温度(℃);t j —室外送风计算温度(℃);Q —厨房内的总发热量(显热)(W );Q =Q1+Q2+Q3+Q4Q1—炊事设备发热量(W ),宜按工艺提供数据;Q2—操作人员散热量(W );Q3—照明灯具散热量(W );Q4—外围护结构的冷负荷(W )。
2 厨房排风量应大于补风量,补风量为排风量的80%~90%,使厨房保持一定负压。
3 总排风量的65%由局部排气罩排出,其余35%由厨房全面换气排风口排出。
2.2.6 厨房排风系统宜专用,整个厨房不宜只设一个排风系统,宜按每个炉灶分设,既灵活又节能,补风系统根据排风系统做相应设置。
2.2.7 有条件时,宜对夏季补风做冷却处理,可设置局部或全面冷却装置;北方地区应对冬季补风做加热处理。
2.2.8 厨房排风系统应注意的其他问题:1 排风管道一般用1.5mm 厚的钢板焊接制作,应尽量缩短水平管道,并应有2%以上的坡度坡向排气罩。
2 排风道内的风速不应小于8m/s 。
排风罩内接风管处的喉部风速应为4~5m/s 。
3 应采用电机外置型的排风机。
餐饮排油烟大型招商购物广场一般可分为5类餐饮:普通中餐、火锅烧烤类、西餐、美食广场类、超市熟食区。
各类餐饮的通风量计算可参照以下经验公式,见表1:表一排油烟设计风量类型租赁面积(㎡)排风量CMH 补风量CMH 补风是否加热处理餐厅至厨房处设排风CMH普通中餐 A A*30%*H*45 A*30%*H*45*90% 是/烧烤、火锅类 A A*30%*H*50 A*30%*H*50*90% 是A*H*3,并计入厨房补风量咖啡厅、西餐 A A*30%*H*40 A*30%*H*40*90% 是/美食广场小食隔数量:BB*5000 B*5000*90% 是/超市A+C=12000㎡热加工和熟食厨房面积:C1.2*1.2排风竖井 1.0*1.0补风竖井是/其他区域A/ 设计新风量是/注:A、C代表面积,B代表数量,H代表吊顶层高根据招租经验,厨房面积安装租赁面积30%计算(低于国家建议厨房面积标准),吊顶高度3.5m烧烤、火锅类排风要高于普通餐饮,并且建议就餐区到厨房隔墙上增加一个排风机,排风量大于补风量,排风量按租户面积的3次换气次数算,这样做的目的是使这种气味比较大的就餐区相对公共区是一个5—10pa负压环境,避免烧烤火锅气味影响公共区域空气品质和其他租户的商品(尤其是针织毛线类容易吸味的物品)餐饮排油烟的预留一般有2种形式:一是当租户面积较大,或者前期招租时个别高标准租户有特殊要求的时候,为租户的单独设计排油烟井,屋面设置租户单独使用的油烟净化器和排油烟风机二是在购物广场内,常见的是排油烟系统很多租户合用排油烟竖井,租户内设置一级油烟净化器和排油烟风机,屋顶设置总的油烟净化器和总的变频排油烟风机。
此种情况,风机自控要求比较高,租户的一级油烟净化器和一级排油烟风机与一级补风机连锁,同时开启,并且租户一级排油烟风机与总排油烟风机连锁,根据总风道的风压,调节总排油烟风机的转数,使总排油烟风机的排风量与需求匹配,达到变频控制的目的。
2.3 洗衣房通风2.3.1 洗衣房尽量采用自然通风和局部排风相结合的方式,当自然通风达不以室内环境要求时,则设机械通风系统。
2.3.2 机械通风系统的补风应采用岗位送风和全面送风相结合的方式,如有条件宜对夏季补风做冷却处理;北方地区应对冬季补风做加热处理。
2.3.3 洗衣机、烫平机、干洗机、压烫机、人形吹烫机的上部应设排气罩,烘干机上应设排气管,排气罩的罩面风速不应小于0.5m/s。
干洗机的排气系统应单独设置,不得与其他系统合并,收衣房间应单独设排风系统,且宜有消毒措施,以防病菌传染。
2.3.4 洗衣房的通风量宜按设备散热量、散湿量计算确定,设备散热量、散湿量应由工艺提供。
室内计算温度可采用下列数值:冬季15℃,夏季30℃。
2.3.5 洗衣房通风的气流应使空气由取衣部分向收衣部分流动,工作区的气流速度一般不应大于0.5m/s。
2.3.6 洗衣房的排风应略大于送风,以使其保护微负压状态。
2.4 汽车库通风2.4.1 汽车库设有分布均匀且可开启的门窗,或有开敞的车辆出入口时,可采用机械排风、自然进风的通风方式。
当不具备自然进风条件时,应同时设置机械进、排风系统。
2.4.2 停车库机械通风的排风量,可按下列两种方法计算:1 换气次数:一般停车库汽车为单层停放,可按体积换气次数计算。
1)当层高小于3m时,按实际高度计算换气体积;层高≥3m时,按3m高度计算换气体积。
2)商业建筑汽车出入频率较大时,按4次/h换气次数;出入频率一般时,按5次/h换气次数;住宅建筑等汽车出入频率较小时按4次/h换气次数。
2 按每辆车所需排风量:汽车全部或部分为双层停放时,宜按每辆车所需排风量计算。
如商业建筑等汽车出入频率较大时,可取每辆500m3/h;汽车出入频率一般时,可取每辆400m3/h;住宅建筑等汽车出入频率较小时,可取每辆300m3/h。
2.4.3 机械进风系统的进风量一般为排风量的80%~85%。
2.4.4 考虑到出入频率的不同,车库的进排风机宜采用多台风机并联或采用变频风机,以适应通风负荷的变化。
2.4.5 汽车库采用接风管的机械进、排风系统时,应注意气流分布的均匀,减少通风死角。
2.5 电气及设备用房通风2.5.1 柴油发电机房的通风1 柴油发电房的室温应小于等于35℃;当机组不运行时,室温应不低于5℃。
2 柴油发电机房宜设置独立的送排风系统。
3 柴油发电机房排除余热所需的排风量应根据其容量及冷却方式由计算确定,或直接采用柴油发电机厂商提供的数据。
4 柴油发电机房的送风量为排风量与燃烧空气量之和,柴油发电机的燃烧空气量一般可按每马力每小时5m3估算。
5 柴油发电机房的储油间应设通风,通风量不小于每小时3次的换气量。
6 柴油发电机的排烟口与排烟管的连接宜采用柔性连接,当排烟管连接两台以上的机组时,排烟支管上宜设单向阀。
7 柴油发电机的排烟管应单独排到室外,排烟管的出口处应做消声处理。
8 排烟管的室内部分应作保温,采用耐高温的保温材料,保温层的外表面温度不应超过60℃。
柴油发电机的排烟温度由厂商提供。
2.5.2 变配电室的通风1 变压器室及高低压配电室宜采用自然通风,当自然通风不能满足排热要求时应采用机械通风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