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爱人ppt14 语文版
合集下载
仁者爱人ppt课件

知权达礼之间存在矛盾之
处。
.
14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 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 “桓公九合诸候,不以车兵,管仲之力 也。如其仁!如其仁!”(14.16)
.
15
2.同是主张相爱,孔子的仁爱把孝悌视为根 本,主张在“亲亲”的基础上推己及人;墨 子的兼爱则主张“兼相爱,交相利”,说 “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 而利之”。墨子的主张和孔子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孟子说“墨子兼爱,是无父也”?
仁者爱人
.
1
(1)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 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 文。”(1·6)
——德为先
【评析】孔子要求弟子们首先要致力于孝
悌、谨信、爱众、亲仁,培养良好的道德
观念和道德行为,如果还有闲暇时间和余
力,则用以学习古代典籍,增长文化知识。
这表明,孔子的教育是以道德教育为中心,
——人道主义思想
【评析】孔子家里的马棚失火被烧掉 了。当他听到这个消息后,首先问人 有没有受伤。有人说,儒家学说是 “人学”,这一条可以作佐证材料。 他只问人,不问马,表明他重人不重 财,十分关心下面的人。事实上,这 是中国自古以来人道. 主义思想的发端。 7
(7)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7·9)
孔子主张志士仁人应杀身成仁,而管
仲在失败后不能为公子纠死难,又做了原
来政敌齐桓公的相。管仲看似违背了仁道。
但孔子却明确地肯定了管仲的仁,原因是
管仲辅佐齐桓公用和平手段维护华夏的统
一,使人民免遭异族的奴役。这说明,孔
子的仁的高标准是看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
看他能否维护王权,安定百姓,而不是只
讲求小谅小信,说明孔子在仁的认知上能
仁者爱人_课件

仁者见仁
4.15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 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 曾子曰:“学说可以 用一个根本的原则贯起来。”曾参答道:“是的。” 孔子走出去以后,其他学生问道:“这是什么意 思?”曾参说:“夫子的学说只不过是忠和恕罢 了。”
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日:“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然则兼 相爱、交相利之法,将奈何哉?子墨子言:“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 共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算;人 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 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 算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 (《墨子·兼爱中》)
课堂小结
孔子仁的多重含义 忠、恕
学人谈片
仁 论善良
仁者爱人 仁者见仁
百家争鸣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兼爱
课堂作业
1.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 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 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1)孔子在这里把“仁”与“圣”做了区别,这个区别的关 键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简要陈述。 (2)孔子认为“圣”的境界“尧舜其犹病诸”,你如何理解?
百家争鸣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孟子日:“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 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 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 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 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 观之,无侧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 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 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 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 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 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 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 母。” (《孟子·公孙丑上》)
仁者爱人课件

仁者爱人对于个人品德的塑造和社会和谐的发展具有重要 意义。它能够激发人们的道德情感,培养人们的同情心和 爱心,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和理解。
在社会层面上,仁者爱人有助于化解矛盾、消除隔阂、增 进团结,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同时,仁者爱人也是中华 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弘扬民族精神、 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02
仁者爱人的表现
对他人的关爱
关爱他人是仁者的重要表现之一。仁者会关注他人的需要和感受,尽力帮助他人解 决问题和困难,给予他人温暖和关怀。
仁者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不轻易伤害或侵犯他人的利益,而是尽力维护他人 的权益和幸福。
仁者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关注他人的成长和发展,鼓励他人追求自己的梦想 和目标。
倡导可持续发展
仁者爱人思想要求在满足人类需求的同时,不损害自然环境的可持 续性,有助于推动可持续发展。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仁者爱人思想有助于培养人们的生态文明观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05
仁者爱人的故事与案例
历史上的仁者爱人故事
孔子与弟子
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对 待弟子如同自己的孩子,关心他 们的成长与进步,充分体现了仁 者爱人的思想。
培养同理心
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理解他人的处境和感受 ,培养对他人的同理心。
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参与公益事业
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为社 会做出贡献,推动社会进 步。
传播正能量
传播积极向上的思想和价 值观,鼓励他人积极向上 ,为社会注入正能量。
遵守法律法规
遵对社会的责任
仁者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关注 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尽力为社会
做出贡献。
仁者会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帮助和支持
在社会层面上,仁者爱人有助于化解矛盾、消除隔阂、增 进团结,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同时,仁者爱人也是中华 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弘扬民族精神、 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02
仁者爱人的表现
对他人的关爱
关爱他人是仁者的重要表现之一。仁者会关注他人的需要和感受,尽力帮助他人解 决问题和困难,给予他人温暖和关怀。
仁者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不轻易伤害或侵犯他人的利益,而是尽力维护他人 的权益和幸福。
仁者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关注他人的成长和发展,鼓励他人追求自己的梦想 和目标。
倡导可持续发展
仁者爱人思想要求在满足人类需求的同时,不损害自然环境的可持 续性,有助于推动可持续发展。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仁者爱人思想有助于培养人们的生态文明观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05
仁者爱人的故事与案例
历史上的仁者爱人故事
孔子与弟子
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对 待弟子如同自己的孩子,关心他 们的成长与进步,充分体现了仁 者爱人的思想。
培养同理心
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理解他人的处境和感受 ,培养对他人的同理心。
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参与公益事业
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为社 会做出贡献,推动社会进 步。
传播正能量
传播积极向上的思想和价 值观,鼓励他人积极向上 ,为社会注入正能量。
遵守法律法规
遵对社会的责任
仁者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关注 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尽力为社会
做出贡献。
仁者会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帮助和支持
《论语选读》仁者爱人课件

仁者爱人6
一个冷知识
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国家一级文物 素纱褝衣,轻若烟雾,薄如蝉翼, 通身重量仅49克。现代人借助现 代科技仿制,无论怎么都达不到 这个水平。
后来弄清楚了,现代养的是四眠 蚕,西汉时期养的是三眠蚕。三 眠蚕 “三俯三起”,即经历三次 休眠与蜕皮。三眠蚕自蚕子发蚁 后三眠三起,大约经历二十一二
仁者爱人5
背诵
思考:子路、颜回、孔子的志向表现出来的境 界有什么高低差异?
仁者爱人5
子路追求仁,但境界不高,没有离开车马衣裘 这些物质的东西;颜回不违仁,看到了问题所 在,追求内在修养,高于子路,只是主动性似 乎不够。孔子安于仁,不言而行,浑然天成, 超出了物与我的界线,达到了最高的境界。子 路近乎“忠”,颜子近乎“恕”,孔子纯然是 “仁”。
温故知新
“克己复礼为仁。” “人而不仁,如礼何?” ——仁是礼的内核,礼是仁 的外在表现。仁是礼指导下 的仁,礼是以仁为基础的礼。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实践仁德全靠自己, “仁”具有实践性。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 与!” ——孝悌是“仁”的根本。
பைடு நூலகம்
方法指导
我们在学习《论语》中,不要企图通过一 两条语录就把握概念,而要掌握重点,综 合所学,反复揣摩。在答题中既要联系课 内学过的知识,也要结合题中材料给出的 特定语境和含义。
【课文解读】一
本题意在对孔子的仁有更全面更辩证的认识。 孔子主张志士仁人应杀身成仁,而管仲在失败后不
能为公子纠死难,却做了原来政敌齐桓公的相。管 仲看似违背了仁道,但孔子却明确地肯定了管仲的 仁,原因是管仲辅佐齐桓公用和平手段维护华夏的 统一,使人民免遭异族的奴役。这说明,孔子的仁 的高标准是看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看他能否维护 王权,安定百姓,而不是只讲求小谅小信。孔子肯 定管仲的大节大信,忽略他的小节小信,说明孔子 在仁的认知上能知权达变。 孔子否认管仲知礼而肯定管仲为仁,也表明他的仁 和礼之间存在矛盾之处。
仁者爱人精品PPT

Q:在“仁”之上,还有境界吗?
子贡曰:“如有博 施于民而能济众,何 如?可谓仁乎?”
子曰:“何事于 仁,必也圣乎!尧舜其 犹病诸!夫仁者,己欲 立而立人,己欲达而
达人。能近取譬,
可谓仁之方也已。” 赐不受命而货殖焉
仁 VS 圣
区别: 仁——推己及人,
侧重主观愿望。 圣——博施济众,
侧重行为效果。
孔子强调“仁”,仁就是讲孝悌,爱民众。
儒学=仁学 仁=爱人 爱人=孝+悌+爱众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 不问马。
Q:人与马,孰贵孰贱?
易中天
仁=把人当人
=以人为本
Q:这里的“人”指的是 谁?
师冕见,及阶,子曰:
“阶也。”及席,子曰: “席也。”皆坐,子告之 曰:“某在斯,某在斯。”
师冕出,子张问曰: “与师言之道与(欤)?”
仁者爱人
仁,亲也,从人,从二
——《说文解 字》
上下相亲谓之仁。
——《礼记》郑玄注
孟子曰:“仁也者,人 也。合而言之,道也。”
——《孟子·尽心下》
一切人事可久可大者,皆
从此心生长,故此心亦称仁。
若失去此心,将如失去生命之
根核。
——钱穆
“仁者爱人”出自:
《论语·颜渊》
樊迟问仁。子曰:“爱 人。”问知。子曰: “知人。”
仁
是人与人之 间的最佳关 系,上下相 亲,左右和 睦,是每个 人根植于内 心的爱与善。
樊迟
孔子七十二贤弟子内的重
要人物,继承孔子兴 办私学,在儒家学派广
受推崇的各个朝代享有较高礼 遇。唐赠“樊伯”,宋封“益 都侯”,明称“先贤樊子”。
其重农重稼思想在 历史上具有进步 意义。
子贡曰:“如有博 施于民而能济众,何 如?可谓仁乎?”
子曰:“何事于 仁,必也圣乎!尧舜其 犹病诸!夫仁者,己欲 立而立人,己欲达而
达人。能近取譬,
可谓仁之方也已。” 赐不受命而货殖焉
仁 VS 圣
区别: 仁——推己及人,
侧重主观愿望。 圣——博施济众,
侧重行为效果。
孔子强调“仁”,仁就是讲孝悌,爱民众。
儒学=仁学 仁=爱人 爱人=孝+悌+爱众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 不问马。
Q:人与马,孰贵孰贱?
易中天
仁=把人当人
=以人为本
Q:这里的“人”指的是 谁?
师冕见,及阶,子曰:
“阶也。”及席,子曰: “席也。”皆坐,子告之 曰:“某在斯,某在斯。”
师冕出,子张问曰: “与师言之道与(欤)?”
仁者爱人
仁,亲也,从人,从二
——《说文解 字》
上下相亲谓之仁。
——《礼记》郑玄注
孟子曰:“仁也者,人 也。合而言之,道也。”
——《孟子·尽心下》
一切人事可久可大者,皆
从此心生长,故此心亦称仁。
若失去此心,将如失去生命之
根核。
——钱穆
“仁者爱人”出自:
《论语·颜渊》
樊迟问仁。子曰:“爱 人。”问知。子曰: “知人。”
仁
是人与人之 间的最佳关 系,上下相 亲,左右和 睦,是每个 人根植于内 心的爱与善。
樊迟
孔子七十二贤弟子内的重
要人物,继承孔子兴 办私学,在儒家学派广
受推崇的各个朝代享有较高礼 遇。唐赠“樊伯”,宋封“益 都侯”,明称“先贤樊子”。
其重农重稼思想在 历史上具有进步 意义。
仁者爱人PPT课件

所一再倡导,并认为要终生奉行的恕道。
一武一文的志向,一个豪爽,一个隐忍。
“老者安之”就是要让老年人无论在精神上和物
质上都得到安顿,无论是采取退休制度还是社会养老
保险制度。“朋友信之”就是要让人与人之间互相理
解,互相信任,再没有欺诈,没有仇怨。“少者怀之”
就是要关心下一代的成长,永远爱护下一代,让世界
齐读2-3章,并思考:
贯穿孔子一生的思想是什么?
.
6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 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 道,忠恕而已矣。
忠恕之道
•“忠”是从自己想有所作为,也尽心尽力地让别人有
所作为的角度讲的;“恕”是从自己不想做的事,也不
要强加给别人的角度讲的。它们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人。事实上,这是中国自古以来人道主义思想的发
端。
.
17
一个人的修养如何,体现在遇到突然事件之后 不假思索的言行。在士大夫家,负责照管马的一定 是下人,而不是主人;在当时情况下,一匹马的价 值非常高。马棚失火,如果主人听到之后,首先开 口就问马的情况,那是把财物放在第一位;首先开 口就是否伤人,那是把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当然, 人与马都是生命,但是,人是同类,所以,在不能 同时兼顾的情况下,理所当然应该先关心人的生命 安全。这也就是孟子所说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 爱物”的意思,也就是孔子所说的“推己及人”的 体现。
不吃饱饭肯定不是礼的规定。而孔子之所以 如此,完全是他的“将心比心”,因为体味旁人 的心情,而使自己也保持了哀戚之心,所以吃不 饱。
.
20
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 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 在斯。”
《仁者爱人》课件

矣
管仲非仁者与
欤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披
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刭
指出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的字,并说明活用的类型。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 老者安之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霸天下
特殊句式
▪ 何谓也? ▪ 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 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 吾道一以贯之。
宾语前置
何谓仁?
许慎:“仁,亲也。”(《说文解字》) ▪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仁之本
▪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 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 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 之本与!
如何达到“仁”?
▪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
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
问题探讨
▪ 探讨1: 你是如何看待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之于人”
的观点的? (写50-100字简要阐释自己的观点。)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 “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 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 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知礼,孰不知礼?” (《论语》
▪ 《论语》选读 教学目标
▪ 会考: ▪ 掌握重要的实词和虚词,正确翻译句子。 ▪ 把握词类活用、通假、古今意义等文言现象。 ▪ 掌握特殊句式的类型。 ▪ 背诵重点章节。 ▪ 掌握一些成语。
▪ 高考: ▪ 背诵重点章节。 ▪ 解读文化内涵,作出自己的评价。
仁
者 爱 人
解释加下划线的字。
1、入则孝,出则弟
2、忠恕而已矣
3、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 4、盍各言尔志
仁者爱人ppt14 语文版

仁 者 爱 人
本专题在教材中的地位
一、孔子政治主张及实践(1—4) 德政主张、礼治主张、积极入世的态度、坚忍不 拔的奋斗精神 二、修身(5—9) 人生价值观、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道德修养的关键、交往观、言语交际观 三、学习与教育(10—13) 论学习、论教育、感人的师生关系 四、哲学思想(14—15) 社会理想和人生理想的哲学基础 孔子的天道观
《说文解字》中的“仁”
亲也,从人从二。
仁指仁爱,对人亲善。会意字,以人、 二会意,二人以上彼此都
• 1.6章 •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 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亲近 省略句 则以余力学文
名家评点:
• 朱熹:谨者,行之有常也。信者,言之有 实也。泛,广也。众,谓众人。亲,近也。 仁,谓仁者。 • 尹氏曰:“德行,本也。文艺,末也。穷 其本末,知所先后,可以入德矣。” • 程子曰:“为弟子之职,力有余则学文, 不修其职而先文,非为己之学也。”
•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 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 也。” 加在……之上
• 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 兼词“之余”
如果我们有修养,我们可以不把不符合道 义的事情强加於人,也不把个人的好恶强加于 人。但是,我们虽然能影响别人,却永远无法 说别人一定按照我们的想法去做;我们可以努 力地去理解别人,但难免别人会误解我们;我 们可以不把自己的好恶强加于人,却不能避免 别人把他们的好恶强加於我们。前者是我们自 己可以做主的事情,关键就看我们是否想尽量 这么做,以及是否有较高的修养;后者却不是 我们能够做主的,所以,我们永远达不到这个 目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要努力去做到前 一点就很不错了。
宾语前置句 “以一贯之”
朱自清《论别人》
本专题在教材中的地位
一、孔子政治主张及实践(1—4) 德政主张、礼治主张、积极入世的态度、坚忍不 拔的奋斗精神 二、修身(5—9) 人生价值观、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道德修养的关键、交往观、言语交际观 三、学习与教育(10—13) 论学习、论教育、感人的师生关系 四、哲学思想(14—15) 社会理想和人生理想的哲学基础 孔子的天道观
《说文解字》中的“仁”
亲也,从人从二。
仁指仁爱,对人亲善。会意字,以人、 二会意,二人以上彼此都
• 1.6章 •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 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亲近 省略句 则以余力学文
名家评点:
• 朱熹:谨者,行之有常也。信者,言之有 实也。泛,广也。众,谓众人。亲,近也。 仁,谓仁者。 • 尹氏曰:“德行,本也。文艺,末也。穷 其本末,知所先后,可以入德矣。” • 程子曰:“为弟子之职,力有余则学文, 不修其职而先文,非为己之学也。”
•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 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 也。” 加在……之上
• 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 兼词“之余”
如果我们有修养,我们可以不把不符合道 义的事情强加於人,也不把个人的好恶强加于 人。但是,我们虽然能影响别人,却永远无法 说别人一定按照我们的想法去做;我们可以努 力地去理解别人,但难免别人会误解我们;我 们可以不把自己的好恶强加于人,却不能避免 别人把他们的好恶强加於我们。前者是我们自 己可以做主的事情,关键就看我们是否想尽量 这么做,以及是否有较高的修养;后者却不是 我们能够做主的,所以,我们永远达不到这个 目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要努力去做到前 一点就很不错了。
宾语前置句 “以一贯之”
朱自清《论别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得更高才能看得、海浪为劈风斩浪的航船饯行,为随、我走、自然界没有风风雨雨、忍别人所不能忍的痛,吃别人所不能吃的苦,是每颗珍珠原本都是一粒沙子,但并不是每一粒沙子都能成我们这个世界, 从不会给一个别小看任何人,越不起眼的人。往往会做些让人人都有自己的做人之志和生志在峰巅的攀登者,不会陶醉在当世界给草籽重压时,它总会用自己的16、忙于采集的蜜蜂,无 17、流过泪的眼睛 更明亮 18、人生只有走出来的美丽,没 19、没有比脚更远的路,没有 20、奋斗者在汗水汇集的江河里,将事业之舟驶到了理想的彼岸。 21、只要你肯奋斗,没有什么是绝对 22、幸福和幸运是需 要代价的,天下没有 23、再困难,氧气总是 24、励志的句子:只有登上山顶,才能看到那边的风光 25、只有创造,才是真正的享受,只有拚搏,才是充实的 26、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 27、勇士搏出惊涛骇流而不沉沦,懦夫在风平浪静也 28、每一次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29、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就永远只能是死水一潭 30、没有灯的小路一样可以行走,只要 心还在。 31、力成文学:牢记所得到的,忘记所付出的 32、不怕苦,吃苦三五年;怕吃苦,吃苦一辈子。 33、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必有坚忍不拨之志!34、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 思,毁于随。 35、梦想是一个人奋斗的动力,梦想是一个人动力的源泉。 36、有目标的人生才有方向,有规划的人生才更精彩。 37、每个人的生命都宛如一曲乐章,奏出悲欢离合、描绘阴晴圆缺。 38、好多人做不好自己,是因为总想着做别人!39、善待他人,体谅他人,热爱生命,努力生活。40、如果心胸不似海,又怎能有海一样的事业。41、生活不是等待风暴过去,而是学会在雨中翩翩起舞。 42、山路曲折盘旋,但毕竟朝着顶峰延伸。43、能吃亏是做人的一种境界,是处世的一种睿智。44、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45、励志的句子:自信是成功的前提,勤奋是成功的催化剂。46、 从不奢求生活能给予我最好的,只是执着于寻求最适合我的!47、做对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对重要。48、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49、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50、青春是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象征,是奋斗的黄 51、用爱生活,你会使自己幸福!用爱工作,你会使很多人幸福!52、这一秒不放弃,下一秒就有希望!坚持下去才可能成功! 53、没有激流就称不 上勇进,没有山 54、励志的短句子:自信的生命最 55、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诺,踏上旅途,义无 56、天再高又怎样,踮起脚尖就更接近阳光。57、付出不一定有收获,努力了就值得了 58、要让事情改变,先改变自己;要让事情变得更好,先让自己变得更强。 59、态度决定一切,实力扞卫尊严!人要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 60、把艰辛的劳作看作是生命的必然,即使没有收获的希 望也心平气和的继续。61、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充满光明。 62、穷则思变,差则思勤!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 63、除了放弃尝试以外没有失败! 64、人生,简简单单,平平淡淡, 是一种精神的超然,是生命的升华。
• 尹氏曰:“德行,本也。文艺,末也。穷 其本末,知所先后,可以入德矣。”
• 程子曰:“为弟子之职,力有余则学文, 不修其职而先文,非为己之学也。”
• 本章言弟子为学,当重德行。若一意于书 籍文字,则有文灭其质之弊。但专重德行, 不学于文求多闻博识,则心胸不开,志趣 不高,仅一乡里自好之士,无以达深大之 境。
• 4.15章
宾语前置句 “以一贯之”
•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 “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宾语前置句 “”谓何也
朱自清《论别人》
• 有自己才有别人,有别人才有自己。自己也许愿 意只顾自己,但是自己和别人是相对的存在,离 开别人就无所谓自己,所以他得照顾到亲族家友, 而社会国家更要他顾到那些不相干的别人。所以 “自了汉”不是好话,“自顾自”不是好话, “自私自利”,“不顾别人死活”,“只知有己, 不知有人”的,更都不是好人。所以孔子之道只 是个忠恕:忠是己之所欲,以施于人,恕是“己 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一件事的两面,所以 说“以一贯之”。
所有应该施舍的人,不可能救济所有应该救济的人,因此,有意
地去博爱、施舍、救济,即使是圣人也不可能完全做到。我们应
该知道,仁德不是有意地表达自己的博爱,不是有意地去施舍、 救济他人,只是因应自然、顺应本性、随机行事而已。孟子说: 不是要行仁义,而是要由仁义而行。
仁德的人只是一颗平常心,不需好高务远,我们自己想要有
《说文解字》中的“仁”
亲也,从人从二。
仁指仁爱,对人亲善。会意字,以人、 二会意,二人以上彼此都应当亲爱。
《论语》中的“仁”(什么是仁?)
• 1.6章
•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
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亲近
省略句 则以余力学文
家评点:
• 朱熹:谨者,行之有常也。信者,言之有 实也。泛,广也。众,谓众人。亲,近也。 仁,谓仁者。
• 6.30章
•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 仁乎?”子曰:“何事於仁!必也圣乎!尧舜其 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 尧舜其犹病诸!
兼词, “之于”
语气助词, 大概
以为难
•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使……站得住
使……行得通
•
博爱,施舍,救济,看起来都是非常崇高的字眼,在我们的
请你用自己的语言,给仁下个定义, 或者对其进行描写。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 卡儿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 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 克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21、 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24、意志命运往 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 —卢梭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 奇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33、 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37、我们唯 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 殆。——孔子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己。——德国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 要头脑。——玛丽·佩蒂博恩·普尔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47、书到 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 一样成功。——莫扎特51、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陆游52、生命不等于是呼吸,生命是活动。——卢梭53、伟大的事业,需要决心,能力,组织和责任感。 ——易卜生54、唯书籍不 朽。——乔特5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去和未来文化生活的源泉。——库法耶夫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次也不善于度过。——吕凯特58、问 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只不过是愈来愈发觉自己的无知。——笛卡儿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走到底,决不回头。——左拉61、奢侈 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CocoChanel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丘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 里,与其说好的教师是幸福,不如说好的教师是不幸。——海贝尔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杰纳勒尔·乔治·S·巴顿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德谟克利特67、今天应做的事 没有做,明天再早也是耽误了。——裴斯泰洛齐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的,只是一瞬之间。——歌德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克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71、既然 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 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76、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富兰克林77、坚强 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做出惊人的事业。——马尔顿78、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7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80、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 思。——朱熹81、对一个人来说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起点可以相同,但是选择了不同的拐点,终点就会大03、拿望远镜看别人,拿放大镜看、命运如同手中的掌纹,无论多曲折,终掌握在、站
• 尹氏曰:“德行,本也。文艺,末也。穷 其本末,知所先后,可以入德矣。”
• 程子曰:“为弟子之职,力有余则学文, 不修其职而先文,非为己之学也。”
• 本章言弟子为学,当重德行。若一意于书 籍文字,则有文灭其质之弊。但专重德行, 不学于文求多闻博识,则心胸不开,志趣 不高,仅一乡里自好之士,无以达深大之 境。
• 4.15章
宾语前置句 “以一贯之”
•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 “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宾语前置句 “”谓何也
朱自清《论别人》
• 有自己才有别人,有别人才有自己。自己也许愿 意只顾自己,但是自己和别人是相对的存在,离 开别人就无所谓自己,所以他得照顾到亲族家友, 而社会国家更要他顾到那些不相干的别人。所以 “自了汉”不是好话,“自顾自”不是好话, “自私自利”,“不顾别人死活”,“只知有己, 不知有人”的,更都不是好人。所以孔子之道只 是个忠恕:忠是己之所欲,以施于人,恕是“己 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一件事的两面,所以 说“以一贯之”。
所有应该施舍的人,不可能救济所有应该救济的人,因此,有意
地去博爱、施舍、救济,即使是圣人也不可能完全做到。我们应
该知道,仁德不是有意地表达自己的博爱,不是有意地去施舍、 救济他人,只是因应自然、顺应本性、随机行事而已。孟子说: 不是要行仁义,而是要由仁义而行。
仁德的人只是一颗平常心,不需好高务远,我们自己想要有
《说文解字》中的“仁”
亲也,从人从二。
仁指仁爱,对人亲善。会意字,以人、 二会意,二人以上彼此都应当亲爱。
《论语》中的“仁”(什么是仁?)
• 1.6章
•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
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亲近
省略句 则以余力学文
家评点:
• 朱熹:谨者,行之有常也。信者,言之有 实也。泛,广也。众,谓众人。亲,近也。 仁,谓仁者。
• 6.30章
•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 仁乎?”子曰:“何事於仁!必也圣乎!尧舜其 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 尧舜其犹病诸!
兼词, “之于”
语气助词, 大概
以为难
•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使……站得住
使……行得通
•
博爱,施舍,救济,看起来都是非常崇高的字眼,在我们的
请你用自己的语言,给仁下个定义, 或者对其进行描写。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 卡儿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 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 克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21、 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24、意志命运往 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 —卢梭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 奇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33、 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37、我们唯 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 殆。——孔子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己。——德国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 要头脑。——玛丽·佩蒂博恩·普尔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47、书到 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 一样成功。——莫扎特51、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陆游52、生命不等于是呼吸,生命是活动。——卢梭53、伟大的事业,需要决心,能力,组织和责任感。 ——易卜生54、唯书籍不 朽。——乔特5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去和未来文化生活的源泉。——库法耶夫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次也不善于度过。——吕凯特58、问 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只不过是愈来愈发觉自己的无知。——笛卡儿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走到底,决不回头。——左拉61、奢侈 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CocoChanel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丘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 里,与其说好的教师是幸福,不如说好的教师是不幸。——海贝尔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杰纳勒尔·乔治·S·巴顿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德谟克利特67、今天应做的事 没有做,明天再早也是耽误了。——裴斯泰洛齐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的,只是一瞬之间。——歌德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克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71、既然 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 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76、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富兰克林77、坚强 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做出惊人的事业。——马尔顿78、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7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80、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 思。——朱熹81、对一个人来说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起点可以相同,但是选择了不同的拐点,终点就会大03、拿望远镜看别人,拿放大镜看、命运如同手中的掌纹,无论多曲折,终掌握在、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