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重点科室环境卫生学监测计划

合集下载

医院环境卫生学等监测方案

医院环境卫生学等监测方案

医院环境卫生学等监测方案一、背景和目的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是为了确保医院环境质量符合国家相应标准的要求,有效预防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

本方案旨在提高监控效率,使其更具可操作性,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证医疗安全。

二、监测范围全院重点部门及各科室空气、物表、医务人员手、使用中消毒液、消毒后(灭菌后)物品等的监测。

三、监测要求1. 各科室负责采样前的清洁消毒等准备工作。

2. 按时规范采样,确保采样质量。

3. 检验科负责检验并出具检验报告。

4. 院感科负责制定监测计划并指导科室完成监测工作。

5. 当可能出现医院感染暴发时,要及时进行监测。

6. 如监测结果不合格,检验科要向院感科及所在科室报告,院感科与科室一起查找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复检至合格为止。

四、监测项目及监测频次1. 紫外线灯管强度的监测频次:新领紫外线灯管使用前进行强度监测,使用中紫外线灯管每半年进行一次强度监测(3月、9月)。

2. 灭菌剂、消毒剂及灭菌物品、消毒物品染菌量的监测频次:使用中灭菌剂及灭菌物品每月进行细菌监测,使用中消毒剂及消毒物品每月进行细菌监测。

3. 空气的消毒效果监测:洁净技术净化空气的房间在洁净系统自净后与从事医疗活动前采样;未采用洁净净化空气的房间在消毒或规定通风换气后与从事医疗活动前采样,或怀疑与医院感染暴发有关时采样。

4. 物体表面卫生学监测:常规检测时被采面积<100平方厘米,取全部表面;>100平方厘米,取100平方厘米。

暴发流行时采样不受此限。

五、监测方法1. 紫外线灯管强度监测:采用紫外线灯管强度测试仪进行监测。

2. 灭菌剂、消毒剂及灭菌物品、消毒物品染菌量监测:采用棉拭子法或压印法进行采样,将采样后的棉拭子放入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立即送检。

3. 空气的消毒效果监测:采用沉降法或棉拭子法进行采样,将采样后的棉拭子放入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立即送检。

4. 物体表面卫生学监测:采用棉拭子法或压印法进行采样,将采样后的棉拭子放入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立即送检。

2016年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及计划

2016年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及计划

环境卫生学监测方案(2016年修订)根据《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2012年版)》、《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和卫计委医用织物洗涤消毒管理工作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

一、监测目的定期对空气、医务人员手、物表、使用中的消毒液/灭菌液、消毒后物品、透析液、紫外线灯管等进行监测,并做好监测记录,对不符合要求的立即整改,保证消毒效果和灭菌质量,有效地预防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

二、监测范围全院重点科室的空气、物表及医务人员手,使用中的消毒灭菌剂、紫外线灯等消毒灭菌器材,高效消毒后物品,透析液及反渗水、内毒素,医用织物等。

三、监测要求空气监测:对感染高风险部门每季度进行监测;洁净手术部(室)及其他洁净场所新建与改建验收时以及更换高效过滤器后应进行监测;遇医院感染暴发怀疑与空气污染有关时随时进行监测,并进行相应致病微生物的检测。

其他监测:对重点部门医务人员手、物表、使用中的消毒灭菌剂、消毒后(灭菌后)物品、医用织物等每季度进行监测一次,当怀疑与医院感染暴发有关时,应及时进行监测,并进行相应致病性微生物的检测。

各科室院感小组成员负责采样前的清洁消毒等准备工作,院感科及细菌微生物室工作人员负责采样,采样后及时送检验科微生物室进行培养。

院感科负责督导与协调工作,以保证监测效率。

四、监测时间一般安排在每个季度中间那个月的中旬,具体时间由院感科与微生物实验室商榷后通知临床科室。

以上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应符合相应规范标准,若结果超标或出现异常结果时,微生物实验室应及时通知医院感染管理科,医院感染管理科应与相关科室共同调查分析原因,必要时写出书面调查报告并提出整改措施或建议,相关科室应认真参照执行,医院感染管理科应及时复查,直至合格为止。

五、监测计划(见附表)。

医院感染管理科2016年1月5日。

重点科室环境卫生学监测项目和监测频次表

重点科室环境卫生学监测项目和监测频次表
介入中心 急症科 检验科(门诊) 病房化验室‎ 血库 感染性疾病‎ 科 门诊手术室‎
监测项目或‎ 物品
监测频率
空气( 内镜室)
每季一次
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 、消毒液
每月一次
灭菌后膀胱‎ 镜
每月一次
空气
每季一次
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 、消毒液
每月一次
灭菌后宫腔‎ 镜
每月一次
空气
每季一次
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 、消毒液
每月一次
空气(手术室)
每季一次
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 、消毒液
每月一次
空气(采血室)、物体表面(治疗室台面‎)、医务人员手‎ 每季一次
空气(采血室)、物体表面(治疗室台面‎)、医务人员手‎ 每季一次
空气(工作间)、医务人员手‎
每季一次
物体表面(冰箱内壁)
每月一次
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 、消毒液
每季一次
空气(手术间)
每季一次
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 、消毒液
每月一次
注:每季监测的‎项目在每季‎度的第一个‎ 月底监测。
每月一次
产房
空气(每季抽 2 个‎间,保证每个房‎间每年至少‎ 检测一次) 每季一次
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 、消毒液
每月一次
婴儿洗澡
婴儿洗澡台‎ 面
每季一次
空气(包装间、无菌间)
每季一次
物体表面(无菌间)、医务人员手‎
每月一次
消毒供应中‎ 心 压力蒸汽灭‎菌器的生物‎ 监测
每周一次
低温灭菌器‎ 生物监测
每季一次 每月一次
牙科门诊
空气(诊室) 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
每季一次 每月一次
空气(内镜室) 口腔、耳鼻喉换药‎ 室

2016医院感染管理手册(重症医学科)修订版

2016医院感染管理手册(重症医学科)修订版

No.:00000000000000212重庆市红十字会医院(江北区人民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手册科室:重症医学科年度:2016年(资料至少保存3年)填写说明1、本手册是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质量考核依据,各项内容要求及时填写,字迹清楚。

2、本手册应由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组长指定人员妥善保管。

3、医院感染管理科将定期对科室感染管理工作质量进行督查,督查结果列入考核。

4、对于院感科和本科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科室应在月质量控制自查考核小结上有记录和评估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并落实。

5、如遇医院感染管理特殊情况需记录,可另加附页。

6、培训考核笔试必须保留试卷。

7、本手册按年度编印,每年一册,每年初更换新册,请注意保管。

一、科室控感组织:二、科室2016 年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三、科室医院感染控制制度責:五、感控医生及护士职責: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项目、频率、正常值重症医学科耐药菌监测登记(全年)科耐药菌监测登记(全年)重症医学科耐药菌监测登记(全年)重症医学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登记(全年)2016年 1 月备注:根据需要在相应栏内打“√”二、1月感染环节质量自查记录备注:各科室、部门《自查考核评分标准表》见附录。

三、1月环境卫生及消毒效果监测结果汇总分析四、1月医院感染质量控制自查考核小结五、院感三级网络会议内容记录2016 年2月备注:根据需要在相应栏内打“√”二、2月感染环节质量自查记录备注:各科室、部门《自查考核评分标准表》见附录。

三、2月环境卫生及消毒效果监测结果汇总分析四、2月医院感染质量控制自查考核小结五、院感三级网络会议内容记录2016年3月备注:根据需要在相应栏内打“√”二、3月感染环节质量自查记录备注:各科室、部门《自查考核评分标准表》见附三、3月环境卫生及消毒效果监测结果汇总分析四、3月医院感染质量控制自查考核小结五、院感三级网络会议内容记录2016年4月备注:根据需要在相应栏内打“√”二、4月感染环节质量自查记录备注:各科室、部门《自查考核评分标准表》见附录。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及计划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及计划

环境卫生学监测方案(2016年修订)根据《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2012年版)》、《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和卫计委医用织物洗涤消毒管理工作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

一、监测目的定期对空气、医务人员手、物表、使用中的消毒液/灭菌液、消毒后物品、透析液、紫外线灯管等进行监测,并做好监测记录,对不符合要求的立即整改,保证消毒效果和灭菌质量,有效地预防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

二、监测范围? 全院重点科室的空气、物表及医务人员手,使用中的消毒灭菌剂、紫外线灯等消毒灭菌器材,高效消毒后物品,透析液及反渗水、内毒素,医用织物等。

三、监测要求空气监测:对感染高风险部门每季度进行监测;洁净手术部(室)及其他洁净场所新建与改建验收时以及更换高效过滤器后应进行监测;遇医院感染暴发怀疑与空气污染有关时随时进行监测,并进行相应致病微生物的检测。

其他监测:对重点部门医务人员手、物表、使用中的消毒灭菌剂、消毒后(灭菌后)物品、医用织物等每季度进行监测一次,当怀疑与医院感染暴发有关时,应及时进行监测,并进行相应致病性微生物的检测。

各科室院感小组成员负责采样前的清洁消毒等准备工作,院感科及细菌微生物室工作人员负责采样,采样后及时送检验科微生物室进行培养。

院感科负责督导与协调工作,以保证监测效率。

四、监测时间一般安排在每个季度中间那个月的中旬,具体时间由院感科与微生物实验室商榷后通知临床科室。

以上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应符合相应规范标准,若结果超标或出现异常结果时,微生物实验室应及时通知医院感染管理科,医院感染管理科应与相关科室共同调查分析原因,必要时写出书面调查报告并提出整改措施或建议,相关科室应认真参照执行,医院感染管理科应及时复查,直至合格为止。

五、监测计划(见附表)。

医院感染管理科 2016年1月5日。

全新的医院感染环境卫生学监测计划

全新的医院感染环境卫生学监测计划

全新的医院感染环境卫生学监测计划1. 引言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是确保医院环境安全、预防医院感染传播的重要措施。

本计划旨在建立一套全面的医院感染环境卫生学监测体系,以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保障患者及医务人员的健康。

2. 监测目标本计划主要实现以下目标:1. 评估和改善医院环境卫生状况,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2. 提高医院感染防控意识,加强医务人员对环境卫生学监测的认识。

3. 建立完善的医院感染环境卫生学监测体系,提高监测数据的可比性和准确性。

3. 监测内容本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监测内容:1. 医院环境卫生学基础监测:包括空气质量、水质、物体表面清洁度等指标的监测。

2. 重点部门和环节的监测:如重症监护室、手术室、新生儿室等高风险区域,以及医疗器械、手卫生等关键环节。

3. 感染病原体的监测:对常见的医院感染病原体进行监测,分析其分布、耐药性等信息。

4. 监测方法采用国内外公认的监测方法和技术,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具体方法如下:1. 空气质量监测:使用空气采样器收集空气样本,进行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培养和鉴定。

2. 水质监测:采集水样,检测水质指标,如细菌总数、大肠杆菌、余氯等。

3. 物体表面清洁度监测:使用专用平板收集物体表面样本,进行微生物培养和鉴定。

4. 感染病原体监测:采用分子生物学、血清学等方法检测感染病原体,分析其耐药性。

5. 监测周期和频次根据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目标和内容,制定合理的监测周期和频次,确保监测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具体如下:1. 医院环境卫生学基础监测: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监测,对重点区域和环节进行每月监测。

2. 重点部门和环节的监测:根据实际情况,每月进行一次全面监测,对关键环节进行实时监测。

3. 感染病原体监测: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监测,根据病原体分布和耐药性情况,调整监测频次。

6. 数据收集与分析1. 收集监测数据,包括微生物检测结果、监测指标等。

重点科室环境卫生学监测项目和监测频次表

重点科室环境卫生学监测项目和监测频次表
每季一次
血 库
空气(工作间)、医务人员手
物体表面(冰箱内壁)
每季一次
每月一次
感染性疾病科
空气(诊室)、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
每季一次
门诊手术室
空气(手术间)、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
每月一次
各病区、门诊加药室
空气
每月一次
每月一次
胃镜、肠镜等内腔
每月一次
使用中的灭菌剂
每月一次
科 室
监测项目或物品
监测频率
膀胱镜室
空气( 内镜室)、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
每月一次
膀胱镜镜腔
每月一次
使用中的灭菌剂
每月一次
妇科门诊
空气(内镜室、手术室)、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
每月一次
宫腔镜内腔
每月一次
使用中的灭菌剂
每月一次
呼 吸 科
(肺功能室)
空气(内镜室)、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
每月一次
电子支气管镜镜腔
每月一次
使用中的灭菌剂
每月一次
介入中心
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
每月一次
急 症 科
空气(手术室)、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
每月一次
儿科门诊
使用中消毒剂(酒精)
每月一次
检验科(门诊)
空气(采血室)、物体表面(治疗室台面)、医务人员手
每季一次
使用中的消毒剂(碘酊)
每月一次
病房化验室
空气(采血室)、物体表面(治疗室台面)、医务人员手
每月一次
压力蒸汽灭菌器的生物监测
每周一次
低温灭菌器生物监测
每日一次
无菌物品抽检
每月一次
儿内科(ICU)
空气(监护室2间)、物体表面(暖箱内壁)、医务人员手

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计划要求

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计划要求

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计划要求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计划要求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计划及要求一、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监测要求(一)空气细菌培养(科室每月取样,注明抽检室间、编号)监测室间:治疗室、换药室、检查室、重病室、抢救室、处室、注射室、输液室、抽血室、新生儿病房、烧伤病房、无菌物品室、五官科(口腔)、供应室、内镜室、检验科储血室、手术室及产房(层流净化室间按洁净分级每月每个级别至少抽检一个室间)、防保科(接种室)、舱及救护车。

(二)物体表面细菌培养(科室每月取样,注明抽检室间)监测室间:治疗室、换药室、检查室、重病室、抢救室、处室、注射室、输液室、抽血室、新生儿病房、烧伤病房、无菌物品室、五官科(口腔)、供应室、内镜室、检验科储血冰柜、手术室及产房层流空气室间回风口、入风口网的物体表面、各科重点室间的空调网格及空气消毒机网格(每季度一次)。

(三)医务人员手细菌培养(科室每月取样,不能固定监测对象)监测科室:内科、外科、妇产科(产房)、骨科、儿科、五官科、口腔、手术室、供应室、门急诊、内镜室、检验科、防保科。

(四)医务人员咽试子培养(新生儿、爱婴区(妇产科)、每月取样2人,不能固定监测对象,医护工勤人员均要,每年至少轮抽一次)。

(五)使用中消毒液细菌培养(科室取样、每季一次,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含氯消毒剂的监测)(注明名称、生产批号和开启时间)。

其中戊二醛每月取样。

(六)内窥镜细菌培养(内镜室及手术室取样,每月一次)包括:胃镜、肠镜、纤支喉镜、鼻咽喉镜、腹腔镜、胆道镜、膀胱镜、胸腔镜、宫腔镜以及使用中浸泡内镜的戊二醛。

注明内镜的编号,要求每季度各型号的内镜均有一次采样监测。

(七)消毒物品(科室取样、每季一次)包括:湿化瓶及呼吸机管道、麻醉机管道等,注明消毒时间。

(八)低温灭菌器生物监测(手术室、供应室负责、每周一次)。

(九)低温等离子灭菌器生物监测(供应室负责、每炉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类环境布点图

﹥30m2: 布点5个皿 ﹤30m2: 布点3个皿 暴露时间15分钟 每季度对空气进行监测 结果判断:菌落数≤4.0CFU/15min· 皿
二类环境布点图
﹥30m2:
布点5个皿
二类环境布点图
• ﹤30m2: 布点3个皿
PART2 手的监测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空气 消毒或灭菌内镜
消毒剂
2016年监测计划

监测不改变的科室:
眼科手术室 输血科
静脉配置中心
3号楼配置间
北院配置中心 急诊输液室
北院整形门诊手术室
产房 心导管室 介入手术室 14A净化病房
特婴室
血液透析中心 北院生殖中心 供应室
其他科室由院感科主动采样
2016年监测内容的改变
重点病房
7D 8A 12DICU

选择使用中的消毒液(已开瓶或已倒入消毒罐中的 消毒液)进行采样
采样步骤(现场演示)

整个采样工作需要两位护士共同合作。首先采样护士应先清洁 双手,可选择免洗液消毒双手。然后采用无菌技术进行操作。

一位护士先撕开10mL一次性注射器的包装,然后取出注射器,
打开针帽从消毒槽中吸取1mL的消毒液。

同时另一位护士点燃酒精灯,同样采用无菌技术,当第一位护 士抽取消毒液后,打开采样试管在火焰中消毒瓶口和瓶塞,让

内镜消毒质量监测
GB15982-201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中度危险性医疗器材的菌落总数应 ≤20cfu/件
Membrane filtration
过滤装置
倾倒过滤液
无菌操作,接种于平皿表 面
内镜的检测方法
考虑到我院暂时还未配备过滤膜接种器

目前的检测方法如下
灭菌内镜
目前实验室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Ⅲ级手术室原布点图
各级手术室布点图

Ⅲ级手术室现布点图
各级手术室布点图
• Ⅳ级手术室 Ⅳ级手术室布点图(ICU层流病房同)
洁净手术室空气监测
1. 2.
实验材料:90mm营养琼脂平皿 实验方法:空气平板沉降法 暴露30分钟
3.
结果计算: 平均每皿菌落数 = 各平皿菌落数之和(CFU)/ 采样的平皿总数
Ⅰ类环境

采用空气洁净技术的诊疗场所:手术室、净化病房、 ICU、配置中心、供应室 根据《GB50333-2013洁净手术部》 依据房间空气中0.5μm的尘粒数和5μm的尘粒数 洁净度100级(350粒/m =洁净度5级
3

< N(0.5μm的尘粒)< 3500粒/m3 ;5 μm的尘粒为0)
4. 采样时间:
工作前,进行清洁和消毒,自净30-45分钟
工作结束后,手术间清场、清洁和消毒自净30分钟后
洁净手术室空气监测
5. 采样步骤:整个过程采用无菌技术
• 根据各布点图进行布点(暴露30分钟) • 现场演示
洁净手术室空气监测
6. 结果判定

Ⅰ级手术室的空气培养合格的结果:
手术区的菌落数<0.2个/30min·皿 周边区的菌落数<0.4个/30min·皿
第一位护士将注射器中的1ml的消毒液注入采样试管中。注入后
立即在火焰中消毒瓶口和瓶塞并关闭试管,并在试管上做好标 记。此时第一位护士可以将注射器针头丢入利器盒,注射器丢 入黄色垃圾袋中。

采样结束后,立即将采样试管和开据的化验单一并送至医院感 染管理科实验室,由实验室人员完成后续的检测实验。
PART4 内镜的监测方法
0.4 cfu /30min· Φ90皿
5
6
假体植入、某 些大型器官移 植、手术部位 感染可直接危 及生命及生活 质量等手术

0.75 cfu /30min· Φ90皿 2 cfu /30min· Φ90皿
1.5 cfu /30min· Φ90皿
6
7
涉及深部组织 及生命主要器 官的大型手术
其他外科手术 感染和重度污 染手术
目前我院使用情况

灭菌剂:戊二醛、过氧乙酸——内镜灭菌 高水平消毒剂:戊二醛——内镜消毒 邻苯二甲醛、过氧乙酸

皮肤黏膜消毒剂:洗必泰 碘伏 酒精
消毒剂监测方法
实验材料 采样试管:含9 mL 相应中和剂的洗脱液的试管 实验方法 用无菌吸管或试管按无菌操作方法吸取1.0mL被检消 毒液,加入9mL中和剂中混匀 采样时间
■ 取1mL倾注培养,36℃±1℃、48h,计数细菌
菌落数(cfu/件)
■ 剩余的洗脱液在无菌条件下采用滤膜(0.45µm
)过滤浓缩,将滤膜接种于培养基上, 36℃±1℃、48h,计数细菌菌落数
消毒内镜的质量监测
当滤膜法不可计数时: 菌落总数(cfu/件)=m (cfu/平皿)×50 m=2块平行平皿的平均菌落数 当滤膜法可计数时: 菌落总数(cfu/件)=m (cfu/平皿)+m1 (cfu/滤膜) m=2块平行平皿的平均菌落数 m1=滤膜上菌落数
2016年监测具体实施计划
重点病房的采样
卫生手:随机抽取医生和护士的手各一位
Ⅲ Ⅳ
4 cfu /30min· Φ90皿
7 8.5
8
6cfu/30min·Φ90皿
补充两个概念


手术区和周边区
手术区:需要特别保护的手术台及其周围区域 Ⅰ级手术室:手术台两侧边至少各外推0.9m,两端至 少各外推0.4m后(包括手术台)的区域 Ⅱ级手术室:手术台两侧边至少各外推0.6m,两端至

洁净度1000级=洁净度6级 洁净度10000级=洁净度7级


洁净度100000级=洁净度8级
洁净度300000级=洁净度8.5级
洁净手术室用房的分级标准
沉降法(浮游法)细菌最大平均浓度 洁净用房等级 手术区 周边区 空气洁净度 级别 手术 周边 区 区 参考手术

0.2cfu/30min· Φ90皿

Ⅲ级手术室的空气培养合格的结果: 手术区的菌落数<2个/30min
周边区的菌落数<4个/30min·皿

Ⅳ级手术室(ICU层流病房) 菌落数<6个/30min·皿
二类环境的空气监测方法
二类环境
非洁净手术部
和 高危科室
北院手术室、眼科手术室、 泌尿外科手术室 产房,导管室 烧伤病区,重症监护病区 新生儿室,北院生殖中心
各类空气环境分类

Ⅰ类环境:采用空气洁净技术的诊疗场所,分洁净手 术部和其他洁净场所

Ⅱ类环境:非洁净手术部(室);产房;导管室;血
液病病区;烧伤病区;重症监护室;新生儿室

Ⅲ类环境:母婴同室;消毒供应中心检查包装灭菌区 和无菌物品存放区、血液透析中心、普通病房

Ⅳ类环境:普通门(急)诊及其检查、治疗室;感染 性疾病科门诊和病区
管理科实验室。
5.5 由实验室人员完成后续的检测工作。
PART3 消毒液的监测
消毒剂的监测

《GB15982-201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WS/T367-2012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每月对用于灭菌的消毒剂进行监测
每季度对高水平消毒剂和皮肤黏膜消毒剂进行监测
使用中灭菌用的消毒液菌落数:0 cfu /mL 使用中皮肤黏膜消毒液染菌量: ≤10 cfu/mL 其他使用中消毒液染菌量: ≤100 cfu/mL
目录
Part1 空气监测方法介绍 Part2 医务人员手监测方法介绍 Part3 消毒液监测方法介绍
Part4 内镜监测方法介绍
Part1 空气监测
PART1 空气监测
监测的原因 《WS/T
368-2012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
要求:
医院应对感染高风险部门如手术室、产
房、导管室、层流洁净病房、重症监护 病房、新生儿室、烧伤病房等的空气净 化进行监测
内镜的检测方法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 消毒后内镜——每季度进行生物学监测 灭菌内镜——每月进行生物学监测 监测标准: 消毒后内镜:细菌总数<20 cfu/镜 灭菌内镜:细菌总数= 0 cfu/镜
内镜清洗与消毒质量监测
消毒内镜的质量监测

GB15982-2012要求,消毒后内镜,抽取50mL含 中和剂的洗脱液,从活检孔注入,采样原有存放 洗脱液的蓝口瓶全部回收,立即送实验室;
医务人员手卫生监测

根据《WS/T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要求
• 监测方法:用含相应中和剂的采样试管采样 • 采样方法:现场演示
含相应中和剂的采样试管
外科手消毒:3M爱护佳9200
洁肤柔凝胶 碘伏 卫生手消毒:爱护佳免洗液 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请明确注明使用的手消毒产品
4. 采样时间
做有“意义”的监测 精简监测的内容 提高监测检测的效果 反应科室真实的情况 提高科室对环境卫生和清洗消毒效果 的重视 通过监测及时发现可能的隐患

监测计划内容
采样方式:主动采样和被动采样相结合 监测时间:主动采样的科室每月不再提前
通知监测时间和监测内容
监测内容:医务人员手


《WS/T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卫生手消毒: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 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外科手消毒: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 流动水洗手,在用手消毒剂清除或杀灭手部暂居菌和

减少常居菌的过程。

手消毒效果应达到如下相应要求: 卫生手消毒:菌落数≤10 cfu/cm2 外科手消毒:菌落数≤5 cfu/cm2
应选择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进行诊疗活动前采样 5. 采样步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