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2011)复习一本全
四川省德阳市2011届高考数学 全册知识点汇编

,有 ,而当 这与假设矛盾,故假设不成立, .
关于本例的第(3)题,我们还可给出直接证法,事实上:
由 得 <0或
结论成立;
若 ,此时 从而 即数列{ }在 时单调递减,由 ,可知 上成立.
比较上述两种证法,你能找出其中的异同吗?数学解题后需要进行必要的反思,学会反思才能长进.
A.arccosB.π-arccosC.-arccosD.-arccos
B
18.正方体的全面积为a2,它的顶点都在一个球面上,这个球的表面积为( )
A.B.C.2πa2D.3πa2
B
19.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3、4、5,且它的顶点都在一个球面上,这个球的表面积为( )
A.20πB.25πC.50πD.200π
①定义:
②判断方法:Ⅰ.定义法步骤:a.求出定义域;
b.判断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
c.求 ;
d.比较 或 的关系。
Ⅱ图象法
③已知:
若非零函数 的奇偶性相同,则在公共定义域内 为偶函数
若非零函数 的奇偶性相反,则在公共定义域内 为奇函数
④常用的结论:若 是奇函数,且 ,则 ;
若 是偶函数,则 ;反之不然。
A.10B.10C.20D.30
A
25.在北纬60º圈上有甲、乙两地,它们在纬度线上的弧长等于R,R为地球半径,则这两地的球面距离为( )
A.πRB.πRC.πRD.πR
B
填空题:
设m、n是不重合的两条直线, 是不重合的平面,给出下列命题:请判断其是否正确,如错误,请举出反例。
若 ,则
若 ,则
若 ,则
∴<即异面直线AB'与BC'的夹角为arccos
2011年高考数学试卷(含答案)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 学(理科)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复数212ii +-的共轭复数是 (A) 35i - (B) 35i (C) i - (D) i(2) 下列函数中,既是偶函数又在(0,+∞)单调递增的函数是(A)y=x 2(B)y=|x|+1(C)y=-x 2+1 (D)y=2-|x|(3) 执行右面的程序框图,如果输入的N 是6,那么输出的p 是 (A ) 120(B) 720 (C) 1440 (D )5040(4)有3个兴趣小组,甲、乙两位同学各自参加其中一个小组,每位同学参加各个小组的可能性相同,则两位同学参加同一个兴趣小组的概率为 (A )13 (B) 12 (C) 23 (D )34(5) 已知角θ的顶点与原点重合,始边与x 轴的正半周重合,始边在直线y=2x 上,则cos2θ= (A )45-(B) 35- (C) 35 (D )45(6)在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中,正视图和俯视图如右图所示,则相应的侧视图可以为(A ) (B ) (C ) (D )(7)已知直线l 过双曲线C 的一个焦点,且与C 的对称轴垂直,l 与C 交于A ,B 两点,|AB|为C 的实轴长的2倍,则C 的实轴长的2倍,则C 的离心率为 (A (C ) (B ) 2 (D )3(8)51()(2a x x x x+-的展开式中各项系数的和为2,则该展开式中常数项为 (A )-40 (C ) -20 (B ) 20 (D )40 (9)由曲线y ,直线y=x-2及y 轴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为(A )310 (B )4 (C )163(D )6 (10)已知a与b 均为单位向量,其夹角为θ,有下列四个命题12:||10,3p a b πθ⎡⎫+>⇔∈⎪⎢⎣⎭ 22:||1,3p a b πθπ⎛⎤+>⇔∈ ⎥⎝⎦3:||10,3p a b πθ⎡⎫->⇔∈⎪⎢⎣⎭ 4:||1,3p a b πθπ⎛⎤->⇔∈ ⎥⎝⎦其中的真命题是(A )14,p p (B )13,p p (C )23,p p (D )24,p p (11)设函数()sin()cos()f x x x ωϕωϕ=+++(0,||)2πωϕ><的最小正周期为π,且()()f x f x -=,则(A )()f x 在(0,)2π单调递减 (B )()f x 在3(,)44ππ单调递减(C )()f x 在(0,)2π单调递增 (D )()f x 在3(,)44ππ单调递增 (12)函数11y x=-的图象与函数2sin (24)y x x π=-≤≤的图象所有交点的横坐标之和等于(A) 2 (B)4 (C)6 (D)8第Ⅱ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13)题~第(2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2)题~第(24)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宁南中学2011届高考数学复习—大题训练1 三角(含答案)

π
12
时取
2 π 12 α + )= ,求 sinα. 3 12 5
2、 (2010 浙江理数)在△ABC 中,角 A、B、C 所对的边分别为 a,b,c,已知 cos 2C = − (1 ) 求 sinC 的值; (2) 当 a=2, 2sinA=sinC 时,求 b 及 c 的长.
1 4
1
宁南中学 2011 届高考数学复习—大题训练
2
1 ,及 0<C<π 4
所以 sinC=
10 . 4 a c = ,得 sin A sin C
(Ⅱ)解:当 a=2,2sinA=sinC 时,由正弦定理 c=4 由 cos2C=2cos C-1= −
2
1 ,J 及 0<C<π得 4
cosC=±
6 4
2 2 2
由余弦定理 c =a +b -2abcosC,得 b ± 6 b-12=0 解得 所以 b= 6 或 2 6 b= 6 c=4 3、 或 b= 6 c=4
刘福பைடு நூலகம் 整理
3、 (2010 重庆理数)设函数 f ( x ) = cos x + (1 ) 求 f ( x ) 的值域;
2 x π + 2 cos 2 , x ∈ R 。 3 2
(2) 记 ∆ABC 的内角 A、B、C 的对边长分别为 a,b,c,若 f ( B ) =1,b=1,c= 3 ,求 a 的值。
2
宁南中学 2011 届高考数学复习—大题训练 训练 1 答案 1、
刘福鑫 整理
π 3 3 3 1 5 sin(2α + ) = , cos 2α = , 1 − 2sin 2 α = , sin 2 α = , sin α = ± 2 5 5 5 5 5
2011高考数学考点专项复习课件:对数,对数函数

A. ①③
4.若 0<a<1, 则函数 y=loga(x+5)的图象不经过( A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5.如果 loga3>logb3>0, 则( B ) A. 0<a<b<1 B. 1<a<b C. 0<b<a<1 D. 1<b<a
6.函数 f(x)=ax+loga(x+1) 在[0, 1]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和为 a, 则 a 的值为( B ) 1 A. 1 B. 2 C. 2 D. 4 4
9.已知 a>1, f(x)=loga(x+ x2-1 ) (x≥1), (1)求函数 f(x) 的反函 数 f-1(x); (2)试比较 f-1(x) 与 g(x)= 1 (2x+2-x) 的大小. 2 解: (1)∵ a>1, x≥1, ∴ x+ x2-1 ≥1. ∴ y=loga(x+ x2-1 )≥0.
6.已知 lgx+lgy=2lg(x-2y), 求 log 2 x 的值. y 解: 由已知 x>0, y>0, x-2y>0, ∴ x>2y>0.
∵ lgx+lgy=2lg(x-2y), ∴ lg(xy)=lg(x-2y)2. ∴ xy=(x-2y)2. ∴ x2-5xy+4y2=0. ∴ (x-y)(x-4y)=0. ∴ x=y(舍去)或 x=4y. x =4. ∴ log x =log 4=4. ∴y 2 y 2
补充例题
x=5 2.设a, b分别是方程 log2x+x-3=0和2x+x-3=0 的根, 求a+b的值. a+b=3. 2+x 3.已知函数 f(x)=loga 2- x (0<a<1). (1)试判断 f(x) 的奇偶性; (2)解不等式 f(x)≥loga(3x). (1)奇函数; (2)[ 2 , 1]. 3 x +x 4.已知函数 f(x)=logax (a>0, a1), 当 0<x1<x2时, 试比较f( 1 2) 2 1[f(x )+f(x )] 的大小. a>1时, “>” ; 0<a<1时, “<” . 与2 1 2 5.已知关于 x 的方程 lg(ax)· lg(ax2)=4 的所有解都大于 1, 求实 1 数 a 的取值范围. (0, 100 ) 6.设 s, t>1, mR, x=logst+logts, y=logs4t+logt4s+m(logs2t+logt2s). (1)将 y 表示为 x 的函数 y=f(x), 并求出 f(x) 的定义域; (2)若关于 x 的方程 f(x)=0 有且仅有一个实根, 求 m 的取值范围. (1)f(x)=x4+(m-4)x2+2(1-m), 其定义域为[2, +∞); (2)(-∞, -1]. (注意: x2≥4) 1.解方程: x+log2(2x-31)=5.
2011高考数学复习资料汇编:第3单元 三角函数(真题解析+最新模拟)

三角函数函数检测试题命题人赵洪福 审核人李玉斌一 选择题1. 【2010•上海文数】若△ABC 的三个内角满足sin :sin :sin 5:11:13A B C =,则△ABC( )A.一定是锐角三角形B.一定是直角三角形C.一定是钝角三角形D.可能是锐角三角形,也可能是钝角三角形2. 【2010•湖南文数】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长分别为a ,b ,c ,若∠C= 120°,a ,则( )A.a >bB.a <bC. a =bD.a 与b 的大小关系不能确定3. 【2010•浙江理数】设02x π<<,则“2sin 1x x <”是“sin 1x x <”的(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4. 【2010•四川理数】将函数sin y x =的图像上所有的点向右平行移动10π个单位长度,再把所得各点的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2倍(纵坐标不变),所得图像的函数解析式是( ) A.sin(2)10y x π=-B.sin(2)5y x π=-C.1sin()210y x π=-D.1sin()220y x π=-5. 【2010•陕西文数】函数f (x )=2sin x cos x 是 ( )A.最小正周期为2π的奇函数B.最小正周期为2π的偶函数C.最小正周期为π的奇函数D.最小正周期为π的偶函数 6. 【2010•辽宁文数】设0ω>,函数sin()23y x πω=++的图像向右平移43π个单位后与原图像重合,则ω的最小值是( )A.23 B. 43 C. 32D. 3 7. 【2010•全国卷2文数】已知2sin 3α=,则cos(2)x α-=A. B.19- C.198. 【2010•江西理数】E ,F 是等腰直角△ABC 斜边AB 上的三等分点,则tan ECF ∠=( )A. 1627B. 23C. 3D. 349. 【2010•重庆文数】下列函数中,周期为π,且在[,]42ππ上为减函数的是( ) A.sin(2)2y x π=+ B.cos(2)2y x π=+ C.sin()2y x π=+ D.cos()2y x π=+ 10.【2010•重庆理数】已知函数()sin (0,)2y x πωϕωϕ=+><的部分图象如题(6)图所示,则( )A.ω=1 ϕ=6π B. ω=1 ϕ=- 6π C. ω=2 ϕ= 6π D. ω=2 ϕ= -6π11【2010•山东文数】观察2'()2x x =,4'3()4x x =,'(cos )sin x x =-,由归纳推理可得:若定义在R 上的函数()f x 满足()()f x f x -=,记()g x 为()f x 的导函数,则()g x -=( )A.()f xB.()f x - C .()g x D.()g x -12. 【2010•北京文数】某班设计了一个八边形的班徽(如图),它由腰长为1,顶角为α的四个等腰三角形,及其底边构成的正方形所组成,该八边形的面积为( )A.2sin 2cos 2αα-+;B.sin 3αα+C.3sin 1αα+;D.2sin cos 1αα-+二 填空题13 【2010•重庆文数】如题(15)图,图中的实线是由三段圆弧连接而成的一条封闭曲线C ,各段弧所在的圆经过同一点P (点P 不在C 上)且半径相等. 设第i 段弧所对的圆心角为(1,2,3)i i α=,则232311coscossinsin3333αααααα++-=____________ .14 【2010•山东文数】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若a ,2b =,sin cos B B +则角A 的大小为 .15【2010•福建文数】观察下列等式: ① cos2a=22cos a -1;② cos4a=84cos a - 82cos a + 1;③ cos6a=326cos a - 484cos a + 182cos a - 1;④ cos8a=1288cos a - 2566cos a + 1604cos a - 322cos a + 1;⑤ cos10a= m 10cos a - 12808cos a + 11206cos a + n 4cos a + p 2cos a - 1. 可以推测,m – n + p = . 16. 【2010•江苏卷】定义在区间⎪⎭⎫⎝⎛20π,上的函数y=6cosx 的图像与y=5tanx 的图像的交点为P ,过点P 作PP 1⊥x 轴于点P 1,直线PP 1与y=sinx 的图像交于点P 2,则线段P 1P 2的长为____________。
2011届高考数学总复习测评课件 第十单元

π 0, ②范围: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θ的取值范围是 2
.
③向量求法:设直线a,b的方向向量为a,b,其夹角为φ,直线
a •b cos ϕ = a、b的夹角为θ,则有cosθ= a b
.
(2)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①定义: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是指直线与它在这个平面内的 射影所成的角. ②范围:直线和平面所成角θ的取值范围是
uuur ∴ DE =(-2,4,0), uuur NC =(-2,4,0),
uuur uuur ∴ DE = NC ,∴DE∥NC.
又∵NC在平面ABC内,∴DE∥平面ABC.
(2)易知 B1 F =(-2,2,-4), uuur uuu r =(2,-2,-2), AF =(2,2,0), EF 则 B1 F • EF =(-2)×2+2×(-2)+(-4)×(-2)=0, ∴ B1 F ⊥ EF ,∴ B1 F ⊥EF. ∵ B1 F • AF =(-2)×2+2×2+(-4)×0=0, uuuu uuu r r ∴ B1 F ⊥ AF ,即 B1 F ⊥AF. 又∵AF∩FE=F,∴ B1 F ⊥平面AEF. 学后反思 (1)证明线面平行需证明线线平行,只需证明这条直线 与平面内的直线的方向向量平行,可用传统法,也可用向量法,用 向量法更为普遍. (2)证明线面垂直的方法:可用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共 线证明,也可用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的方向向 量垂直证明. (3)证明面面垂直通常转化为证线面垂直,也可用两平面的法向量 垂直来证明.
的方向向
l1 ∥ l2 ,那么 u1 ∥ u2 ⇔ a u1 =k u2 ⇔ ( a1 , b1 , c1 ) = k (2 , b2 , c2 ) ; 如果 l ⊥ l ,那么 u1 ⊥ u ⇔ u1 • u2 = 0 ⇔ 1 2
《2011年高考数学总复习系列》_高中数学必修一

2011高考数学复习必修1第一章、集合一、基础知识(理解去记)定义1 一般地,一组确定的、互异的、无序的对象的全体构成集合,简称集,用大写字母来表示;集合中的各个对象称为元素,用小写字母来表示,元素x 在集合A 中,称x 属于A ,记为A x ∈,否则称x 不属于A ,记作A x ∉。
例如,通常用N ,Z ,Q ,B ,Q +分别表示自然数集、整数集、有理数集、实数集、正有理数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称为空集,用∅来表示。
集合分有限集和无限集两种。
集合的表示方法有列举法:将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并用逗号隔开表示集合的方法,如{1,2,3};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属性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
例如{有理数},}0{>x x 分别表示有理数集和正实数集。
定义2 子集:对于两个集合A 与B ,如果集合A 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中的元素,则A 叫做B 的子集,记为B A ⊆,例如Z N ⊆。
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如果A 是B 的子集,B 也是A 的子集,相等。
如果A 是B 的子集,而且B 中存在元素不属于A ,则A 叫B 的真子集。
B A ⊆包含两个意思:①A 与B 相等 、②A 是B 的真子集 }.{B x A x x B A ∈∈=且 }.{B x A x x B A ∈∈=或},{,1A x I x x A C I A ∉∈=⊆且则称为A 在I 中的补集。
},,{b a R x b x a x <∈<<记作开区间),(b a ,集合 },,b a R x <∈记作闭区间],[b a ,R 记作).,(+∞-∞∅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对集合中元素三大性质的理解 (1)确定性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对于集合A 和元素a ,要么a A ∈,要么a A ∉,二者必居其一.比如:“所有大于100的数”组成一个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而“较大的整数”就不能构成一个集合,因为它的对象是不确定的.再如,“较大的树”、“较高的人”等都不能构成集合. (2)互异性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一定是不同的.任何两个相同的对象在同一集合中时,只能算作这个集合中的一个元素.如:由a ,2a 组成一个集合,则a 的取值不能是0或1.(3)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的次序无先后之分.如:由123,,组成一个集合,也可以写成132,,组成一个集合,它们都表示同一个集合.帮你总结:学习集合表示方法时应注意的问题(1)注意a 与{}a 的区别.a 是集合{}a 的一个元素,而{}a 是含有一个元素a 的集合,二者的关系是{}a a ∈.(2)注意∅与{}0的区别.∅是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而{}0是含有元素0的集合.(3)在用列举法表示集合时,一定不能犯用{实数集}或{}R 来表示实数集R 这一类错误,因为这里“大括号”已包含了“所有”的意思.用特征性质描述法表示集合时,要特别注意这个集合中的元素是什么,它应具备哪些特征性质,从而准确地理解集合的意义.例如:集合{()x y y =,中的元素是()x y ,,这个集合表示二元方程y =的解集,或者理解为曲线y =集合{x y =中的元素是x ,这个集合表示函数y =x 的取值范围;集合{y y =中的元素是y ,这个集合表示函数y =y 的取值范围;集合{y =中的元素只有一个(方程y =(4)常见题型方法:当集合中有n 个元素时,有2n 个子集,有2n -1个真子集,有2n -2个非空真子集。
2011届高考数学总复习测评课件12

=(x1+x2)(x1-x2)+2(x2-x1) =(x1-x2)(x1+x2-2). ∵x1<x2≤1, ∴x1+x2<2,∴x1+x2-2<0, ∴(x1-x2)(x1+x2-2)>0. 则f(x2)-f(x1)>0 f(x2)>f(x1), ⇒ ∴f(x)=-x2+2x在(-∞,1]上是增函数.
举一反三
2. 类比圆的下列特征,找出球的相关特征.
(1)平面内与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是圆; (2)平面内不共线的3个点确定一个圆; (3)圆的周长和面积可求; (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点(x0,y0)为圆心,r为半径的 圆的方程为(x-x0)2+(y-y0)2=r2. 解析:(1)在空间中与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是球; (2)空间中不共面的4个点确定一个球; (3)球的表面积与体积可求; (4)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以点(x0,y0,z0)为球心,r为半径的 球的方程为(x-x0)2+(y-y0)2+(z-z0)2=r2.
学后反思 这里用了两个三段论的简化形式,都省略了大前提. 第一个三段论所依据的大前提是减函数的定义;第二个三段论所 依据的大前提是增函数定义,小前提分别是f(x)在(0, a]上满 b 足减函数的定义和f(x)在[ a ,+∞)上满足增函数的定义,这是 b 证明该问题的关键.
举一反三
3.用三段论证明函数f(x)=-x2+2x在(-∞,1]上是增函数. 证明: 设x1∈(-∞,1],x2∈(-∞,1],x1<x2, 则Δx=x2-x1>0. Δy=f(x2)-f(x1)=(-x22+2x2)-(-x12+2x1) =x12-x22+2x2-2x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数学复习一本全目录前言 (2)第一章高中数学解题基本方法 (3)一、配方法 (3)二、换元法 (7)三、待定系数法 (14)四、定义法 (19)五、数学归纳法 (23)六、参数法 (28)七、反证法 (32)八、消去法………………………………………九、分析与综合法………………………………十、特殊与一般法………………………………十一、类比与归纳法…………………………十二、观察与实验法…………………………第二章高中数学常用的数学思想 (35)一、数形结合思想 (35)二、分类讨论思想 (41)三、函数与方程思想 (47)四、转化(化归)思想 (54)第三章高考热点问题和解题策略 (59)一、应用问题 (59)二、探索性问题 (65)三、选择题解答策略 (71)四、填空题解答策略 (77)附录………………………………………………………一、高考数学试卷分析…………………………二、两套高考模拟试卷…………………………三、参考答案……………………………………前言美国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过,掌握数学就意味着要善于解题。
而当我们解题时遇到一个新问题,总想用熟悉的题型去“套”,这只是满足于解出来,只有对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理解透彻及融会贯通时,才能提出新看法、巧解法。
高考试题十分重视对于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特别是突出考查能力的试题,其解答过程都蕴含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我们要有意识地应用数学思想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能力,提高数学素质,使自己具有数学头脑和眼光。
高考试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数学思想方法进行考查:①常用数学方法: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数学归纳法、参数法、消去法等;②数学逻辑方法:分析法、综合法、反证法、归纳法、演绎法等;③数学思维方法:观察与分析、概括与抽象、分析与综合、特殊与一般、类比、归纳和演绎等;④常用数学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转化(化归)思想等。
数学思想方法与数学基础知识相比较,它有较高的地位和层次。
数学知识是数学内容,可以用文字和符号来记录和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记忆力的减退,将来可能忘记。
而数学思想方法则是一种数学意识,只能够领会和运用,属于思维的范畴,用以对数学问题的认识、处理和解决,掌握数学思想方法,不是受用一阵子,而是受用一辈子,即使数学知识忘记了,数学思想方法也还是对你起作用。
数学思想方法中,数学基本方法是数学思想的体现,是数学的行为,具有模式化与可操作性的特征,可以选用作为解题的具体手段。
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它与数学基本方法常常在学习、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获得。
可以说,“知识”是基础,“方法”是手段,“思想”是深化,提高数学素质的核心就是提高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和运用,数学素质的综合体现就是“能力”。
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解题的金钥匙,掌握解题的思想方法,本书先是介绍高考中常用的数学基本方法: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数学归纳法、参数法、消去法、反证法、分析与综合法、特殊与一般法、类比与归纳法、观察与实验法,再介绍高考中常用的数学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转化(化归)思想。
最后谈谈解题中的有关策略和高考中的几个热点问题,并在附录部分提供了近几年的高考试卷。
在每节的内容中,先是对方法或者问题进行综合性的叙述,再以三种题组的形式出现。
再现性题组是一组简单的选择填空题进行方法的再现,示范性题组进行详细的解答和分析,对方法和问题进行示范。
巩固性题组旨在检查学习的效果,起到巩固的作用。
每个题组中习题的选取,又尽量综合到代数、三角、几何几个部分重要章节的数学知识。
第一章高中数学解题基本方法一、配方法配方法是对数学式子进行一种定向变形(配成“完全平方”)的技巧,通过配方找到已知和未知的联系,从而化繁为简。
何时配方,需要我们适当预测,并且合理运用“裂项”与“添项”、“配”与“凑”的技巧,从而完成配方。
有时也将其称为“凑配法”。
最常见的配方是进行恒等变形,使数学式子出现完全平方。
它主要适用于:已知或者未知中含有二次方程、二次不等式、二次函数、二次代数式的讨论与求解,或者缺xy项的二次曲线的平移变换等问题。
配方法使用的最基本的配方依据是二项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将这个公式灵活运用,可得到各种基本配方形式,如:a2+b2=(a+b)2-2ab=(a-b)2+2ab;a2+ab+b2=(a+b)2-ab=(a-b)2+3ab=(a+b2)2+(32b)2;a2+b2+c2+ab+bc+ca=12[(a+b)2+(b+c)2+(c+a)2]a2+b2+c2=(a+b+c)2-2(ab+bc+ca)=(a+b-c)2-2(ab-bc-ca)=…结合其它数学知识和性质,相应有另外的一些配方形式,如:1+sin2α=1+2sinαcosα=(sinα+cosα)2;x2+12x=(x+1x)2-2=(x-1x)2+2 ;……等等。
Ⅰ、再现性题组:1. 在正项等比数列{an }中,a1♦a5+2a3♦a5+a3∙a7=25,则 a3+a5=_______。
2. 方程x2+y2-4kx-2y+5k=0表示圆的充要条件是_____。
A. 14<k<1 B. k<14或k>1 C. k∈R D. k=14或k=13. 已知sin4α+cos4α=1,则sinα+cosα的值为______。
A. 1B. -1C. 1或-1D. 04. 函数y=log1(-2x2+5x+3)的单调递增区间是_____。
A. (-≦, 54] B. [54,+≦) C. (-12,54] D. [54,3)5. 已知方程x2+(a-2)x+a-1=0的两根x1、x2,则点P(x1,x2)在圆x2+y2=4上,则实数a=_____。
【简解】1小题:利用等比数列性质am p-am p+=am2,将已知等式左边后配方(a3+a5)2易求。
答案是:5。
2小题:配方成圆的标准方程形式(x-a)2+(y-b)2=r2,解r2>0即可,选B。
3小题:已知等式经配方成(sin2α+cos2α)2-2sin2αcos2α=1,求出sinαcos α,然后求出所求式的平方值,再开方求解。
选C。
4小题:配方后得到对称轴,结合定义域和对数函数及复合函数的单调性求解。
选D。
5小题:答案3-11。
Ⅱ、示范性题组:例1. 已知长方体的全面积为11,其12条棱的长度之和为24,则这个长方体的一条对角线长为_____。
A. 23B. 14C. 5D. 6【分析】 先转换为数学表达式:设长方体长宽高分别为x,y,z ,则211424()()xy yz xz x y z ++=++=⎧⎨⎩ ,而欲求对角线长x y z 222++,将其配凑成两已知式的组合形式可得。
【解】设长方体长宽高分别为x,y,z ,由已知“长方体的全面积为11,其12条棱的长度之和为24”而得:211424()()xy yz xz x y z ++=++=⎧⎨⎩。
长方体所求对角线长为:x y z 222++=()()x y z xy yz xz ++-++22=6112-=5所以选B 。
【注】本题解答关键是在于将两个已知和一个未知转换为三个数学表示式,观察和分析三个数学式,容易发现使用配方法将三个数学式进行联系,即联系了已知和未知,从而求解。
这也是我们使用配方法的一种解题模式。
例2. 设方程x 2+kx +2=0的两实根为p 、q ,若(p q )2+(q p )2≤7成立,求实数k 的取值范围。
【解】方程x 2+kx +2=0的两实根为p 、q ,由韦达定理得:p +q =-k ,pq =2 , (p q )2+(q p )2=p q pq 442+()=()()p q p q pq 2222222+-=[()]()p q pq p q pq +--2222222=()k 22484--≤7, 解得k ≤-10或k ≥10 。
又 ≧p 、q 为方程x 2+kx +2=0的两实根, ≨ △=k 2-8≥0即k ≥22或k ≤-22综合起来,k 的取值范围是:-10≤k ≤-22 或者 22≤k ≤10。
【注】 关于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问题,总是先考虑根的判别式“Δ”;已知方程有两根时,可以恰当运用韦达定理。
本题由韦达定理得到p +q 、pq 后,观察已知不等式,从其结构特征联想到先通分后配方,表示成p +q 与pq 的组合式。
假如本题不对“△”讨论,结果将出错,即使有些题目可能结果相同,去掉对“△”的讨论,但解答是不严密、不完整的,这一点我们要尤为注意和重视。
例3. 设非零复数a 、b 满足a 2+ab +b 2=0,求(a a b +)1998+(b a b+)1998 。
【分析】 对已知式可以联想:变形为(a b )2+(a b )+1=0,则a b =ω (ω为1的立方虚根);或配方为(a +b)2=ab 。
则代入所求式即得。
【解】由a 2+ab +b 2=0变形得:(a b )2+(a b )+1=0 , 设ω=a b ,则ω2+ω+1=0,可知ω为1的立方虚根,所以:1ω=b a ,ω3=ω3=1。
又由a 2+ab +b 2=0变形得:(a +b)2=ab ,所以 (a a b +)1998+(b a b +)1998=(a ab 2)999+(b ab2)999=(a b )999+(b a )999=ω999+ω999=2 。
【注】 本题通过配方,简化了所求的表达式;巧用1的立方虚根,活用ω的性质,计算表达式中的高次幂。
一系列的变换过程,有较大的灵活性,要求我们善于联想和展开。
【另解】由a 2+ab +b 2=0变形得:(a b )2+(a b )+1=0 ,解出b a =-±132i 后,化成三角形式,代入所求表达式的变形式(a b )999+(b a)999后,完成后面的运算。
此方法用于只是未-±132i 联想到ω时进行解题。
假如本题没有想到以上一系列变换过程时,还可由a 2+ab +b 2=0解出:a =-±132i b ,直接代入所求表达式,进行分式化简后,化成复数的三角形式,利用棣莫佛定理完成最后的计算。
Ⅲ、巩固性题组:1. 函数y =(x -a)2+(x -b)2 (a 、b 为常数)的最小值为_____。
A. 8 B. ()a b -22 C. a b 222+ D.最小值不存在 2. α、β是方程x 2-2ax +a +6=0的两实根,则(α-1)2 +(β-1)2的最小值是_____。
A. -494B. 8C. 18D.不存在3. 已知x 、y ∈R +,且满足x +3y -1=0,则函数t =2x +8y 有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