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多组分精馏和特殊精馏(化工分离过程)
合集下载
化工分离过程(第7讲)(3.2多组分精馏过程分析)

i xiF 1 q i
i —组分i 的相对挥发度;
(xiD)m —最小回流比下馏出液中组分i的摩尔分数; xiF —进料中组分i的摩尔分数; q —进料热状态参数(进料液相分率); 32 —方程的根,对于c组分系统有c个根,取LK>>HK的根。
3.2.2 最小回流比
重非关键组分(HNK),重组分
12
3.2.1 多组分精馏过程分析
关键组分的特点
LK和HK形成分离界限,且αlh越小,分离越难。 Dl D轻;Wh W重 1 精馏塔的任务:
使LK尽量多地进入馏出液,要严格控制其在釜液中的量; 使HK尽量多地进入釜液,要严格控制其在馏出液中的量。 只有无LNK,且αlh较大,塔顶可采出近于纯LK; 只有无HNK,且αlh较大,塔釜可采出近于纯HK。
二组分精馏原理图
* TA y6 T6 x y5 T5 6 x5 T4 x4 O T3 x3 T2 x2 T1
g
y4
定压
y3
x1
y2 y1
* TB
4 越往塔顶温度越低, 含低沸点物质递增; 5 越往塔底温度越高, 含高沸点物质递增。
x
0 A
l
1.0 B
xB
9
3.2.1 多组分精馏过程分析
关键组分(Key Components)
22
3.2.1 多组分精馏过程分析
2、关键组分
①若无LNK:HK分别在二段出现两个最高点,LK 表现像LNK。 (图3-7) ②若无HNK:LK分别在二段出现两个最高点,HK 表现像HNK。 (图3-8) ③有LNK、HNK,且都不同时出现在顶、釜时: LK在精馏段出现一个最大值,然后降到所规定的浓度; HK在提馏段出现一个最大值,然后降到所规定的浓度。 (图3-9)
化工分离过程__第3章第一讲设计变量的确定

•3.1.1 单元的设计变量 •3.1.2 装置的设计变量
3.1.1单元的设计变量
Design variables for elements
•一个化工流程由很多装置组成,而每个装置 又可以分解为多个进行简单过程的单元。
•单
•装
•流
元
置
程
•确定单元的设计变量遵循前述的一般原则即可:
•N•D•e =•N••ve -•N••ce
•设计变量数ND: independent design variables
•变量总数NV: all pertinent variables
•约束关系数Nc: the total number of independent equations
•
relating the variables
•强度变量:intensive variables, such as temperature,
•出入物流变量数: ••3(C+2)
•能量交换数: •1 •+)
•Nv = 3C+7
•N•C•e
•物料衡算式: •C
•能量衡算式: •1 •相平衡关系式:•C(P-1)+2=C+2 •化学反应平衡式:•0
•内在关系式: •0
•Nc = 2C+3
•V
•L1
•L
•Q
2
•NDe = Nve-Nce
• = C+4
5
•可调设计变量Na = ND-Nx=(2C+5)-(2C+5)=0
化工分离过程__第3章第 一讲设计变量的确定
2020年6月3日星期三
第三章 气液传质分离过程
• 3.1 设计变量 • 3.2 多组分精馏 • 3.3 特殊精馏 • 3.4 间歇精馏 • 3.5 吸收与解吸
第三章 精 馏(分离工程,叶庆国)

第三章 精 馏
3.1 多组分精馏
3.1.1 多组分精馏过程分析
3.1.2 多组分精馏的简捷(群法)计算法
精馏:distillation
精馏是多组分分离中最常见的单元操作,它
是利用组分挥发度差异,借助“回流”技术 实现混合液高纯度分离的多级分离操作,即 同时进行多次部分气化和部分冷凝的过程。 实现精馏操作的主体设备是精馏塔。
Nm
L K , D H K ,W lg (1 L K , D )(1 H K , w )
lg L K H K
Fenske公式计算Nm注意事项
• Fenske公式适用于双组份精馏,也适用于多 组分精馏(可以用一对关键组分来求,也可 用任意两组份来求)。 Nm与进料状态、组成的表示方式无关
i ,n i ,n i ,n
Fenske公式计算Nm
对于任意组分
塔顶为全凝器:x i , D 第一个平衡级 平衡关系:y i ,1 K i ,1 x i ,1 操作关系:x i ,1 y i , 2 联立两式:y i ,1
K i ,1 y i , 2
y i ,l
精馏塔的任务:
LK尽量多的进入塔顶馏出 液; HK尽量多的进入塔釜釜液。
关键组分的指定原则
由工艺要求决定
例:ABCD(按挥发度依次减少排列)混合物分离 ◆工艺要求按AB与CD分开: 则:B为LK;C为HK ◆工艺要求先分出A: 则:A为LK;B为HK
分配与非分配组分
根据组分是否在精馏塔的两端都出现,可分为分配 组分(distributing component)和非分配组分 (nondistribution component)。 分配组分:塔顶、塔底同时出现 非分配组分:只在塔顶活塔底出现的组分
3.1 多组分精馏
3.1.1 多组分精馏过程分析
3.1.2 多组分精馏的简捷(群法)计算法
精馏:distillation
精馏是多组分分离中最常见的单元操作,它
是利用组分挥发度差异,借助“回流”技术 实现混合液高纯度分离的多级分离操作,即 同时进行多次部分气化和部分冷凝的过程。 实现精馏操作的主体设备是精馏塔。
Nm
L K , D H K ,W lg (1 L K , D )(1 H K , w )
lg L K H K
Fenske公式计算Nm注意事项
• Fenske公式适用于双组份精馏,也适用于多 组分精馏(可以用一对关键组分来求,也可 用任意两组份来求)。 Nm与进料状态、组成的表示方式无关
i ,n i ,n i ,n
Fenske公式计算Nm
对于任意组分
塔顶为全凝器:x i , D 第一个平衡级 平衡关系:y i ,1 K i ,1 x i ,1 操作关系:x i ,1 y i , 2 联立两式:y i ,1
K i ,1 y i , 2
y i ,l
精馏塔的任务:
LK尽量多的进入塔顶馏出 液; HK尽量多的进入塔釜釜液。
关键组分的指定原则
由工艺要求决定
例:ABCD(按挥发度依次减少排列)混合物分离 ◆工艺要求按AB与CD分开: 则:B为LK;C为HK ◆工艺要求先分出A: 则:A为LK;B为HK
分配与非分配组分
根据组分是否在精馏塔的两端都出现,可分为分配 组分(distributing component)和非分配组分 (nondistribution component)。 分配组分:塔顶、塔底同时出现 非分配组分:只在塔顶活塔底出现的组分
多组分精馏和特殊精馏

核算式
对HNK:C3,iC4,nC4进行核算: C3:d0.6448,xD0.017 C4:xD0
\ 清晰分割假设对 C 3不成立,须调整
5.调整
以前面结果为初值,进行试差
设 d 0 .6 4 4 8 , 其 它 不 变 , 重 复 1 4 步
计 算 , 至 前 后 二 次 结 果 相 近 为 止 。
3. 核实清晰分割的合理性
对
于LNK
,
核
实w
,看
i
是
否xi
,W
0
核实式: fi di wi;
fd ( w )i ( w )i 1
\ wi fi 1 (wd )i
将
(d ) wi
i
h
N
m(d )代 wh
入
上
式
有:
wi
1i
fi h N m(wd )h
核算式
对 于 甲 烷 , w 9 .6 1 0 5 0 ; x W 1 .5 1 0 6
结果:第二次dC3 0.635 与第一次相近
例3-3 苯(B)-甲苯(T)-二甲苯(X)-异丙苯 (C)的混合物送入精馏塔分离,进料组成(摩尔 分数)为:zB=0.2,zT=0.3, zX=0.1, zC=0.4。相对 挥发度数据:αB=2.25,αT=1.00,αX=0.33,αC= 0.21。分离要求:馏出液中异丙苯不大于0.15%;釜 液中甲苯不大于0.3%(摩尔)。计算最少理论板和 全回流下的物料分配。
1.000 0.025 0.901 0.0167 1.000 - 1.325 0.901 1.325
故
Rm 1.306
返回
3.1.3 最少理论板数和组分分配
1、最少理论板数 全 回 流 R 时 操N , 作 N m
化工分离过程__第3章第一讲设计变量的确定

能量交换数: 1
+)
3C+7
Q V L
NDe = Nve-Nce
= C+4
NCe
物料衡算式: C
能量衡算式: 1
相平衡关系式: C+2
化学反应平衡式: 0 内在关系式: 0 2C+3
Nx = 进料+压力 =(C+2)+1=C+3
Na = ND-Nx =(C+4)-(C+3)=1
+)
33
精馏塔(塔内无压降)
相平衡关系式: C(P-1)+2=C+2
化学反应平衡式: 0 内在关系式: 0
Nc = 2C+3
V
L1
Q
L2
NDe = Nve-Nce
= C+4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4
V Q
L1
产物为两相的全凝器
L2
固定设计变量Nx = 进料+压力=(C+2)+1 可调设计变量Na = ND-Nx=(C+4)-(C+3)=1
如单元温度或引入的冷量
21
例1. 简单精馏塔(塔内无压降)
Nxu
进料变量数: C+2
F Q
压力等级数: 1
+)
C+3
Nau
分配器数: 0
侧线采出: 0
传热单元: 1
串级数: 2
+)
3
22
例2. 有侧采的精馏塔 Nxu
进料变量数: C+2 压力等级数: 1
C+3
Nau
分配器数: 1 侧线采出: 1 传热单元: 2
6`第三章多组分精馏第三节特殊精馏

1、待分离的两组分的挥发性相差较大,两组分的相对挥
发度较大,据经验相对挥发度至少应大于1.05。
2、待分离的混合物不存在恒沸点。 3、组分间无化学反应,组分不发生分解。 4、混合物各组分在一般条件(常压、温度不很高)下能 够汽化和液化。
2009-8 3
3.3.1 特殊精馏技术简介
• 很多情况下,一个新产品的生产不取决于能否实现其 化学合成,而取决于能否用有效的方法从反应物中分 离出来; • 一个产品的使用价值与价格,常因为其纯度的提高而 成倍或十倍地增加; • 生产中未反应原料的回收利用、反应副产物的分离与 利用、“三废”的处理对降低成本,保护环境起重要 作用…. • 分离过程常常是生产过程成败与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
2009-8
14
二、特殊精馏简介
6、加盐精馏:加盐,利用盐效应使原组分的溶解行 为发生变化。
– 盐效应:把盐加入到非电解质水溶液中,非电解质的 溶解度会发生变化:
• 若溶解度下降:“盐析”现象 • 若溶解度增加: 盐溶现象
– 绝大多数含水有机物,当加入第三组分盐后,可增大 有机物的相对挥发度;而对于共沸性质的含水有机溶 液,加盐后会使共沸点发生移动,甚至消失。 – 加盐精馏就是利用盐效应实现强化精馏的过程。
2009-8
混合液
加 热 板
轻分子 重分子
冷 凝 板
重 组 分
轻 组 分
22
特殊精馏简介
• • • • • • • • • 萃取精馏 恒沸精馏 反应精馏、催化精馏 水蒸气精馏 加盐精馏(溶盐精馏、加盐萃取精馏) 吸附精馏 场效应精馏 膜精馏 分子精馏
23
2009-8
3.3.2 萃取精馏
主要内容: • 萃取精馏流程 • 溶剂的作用原理与选择 • 萃取精馏过程分析 • 萃取精馏的简化计算
发度较大,据经验相对挥发度至少应大于1.05。
2、待分离的混合物不存在恒沸点。 3、组分间无化学反应,组分不发生分解。 4、混合物各组分在一般条件(常压、温度不很高)下能 够汽化和液化。
2009-8 3
3.3.1 特殊精馏技术简介
• 很多情况下,一个新产品的生产不取决于能否实现其 化学合成,而取决于能否用有效的方法从反应物中分 离出来; • 一个产品的使用价值与价格,常因为其纯度的提高而 成倍或十倍地增加; • 生产中未反应原料的回收利用、反应副产物的分离与 利用、“三废”的处理对降低成本,保护环境起重要 作用…. • 分离过程常常是生产过程成败与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
2009-8
14
二、特殊精馏简介
6、加盐精馏:加盐,利用盐效应使原组分的溶解行 为发生变化。
– 盐效应:把盐加入到非电解质水溶液中,非电解质的 溶解度会发生变化:
• 若溶解度下降:“盐析”现象 • 若溶解度增加: 盐溶现象
– 绝大多数含水有机物,当加入第三组分盐后,可增大 有机物的相对挥发度;而对于共沸性质的含水有机溶 液,加盐后会使共沸点发生移动,甚至消失。 – 加盐精馏就是利用盐效应实现强化精馏的过程。
2009-8
混合液
加 热 板
轻分子 重分子
冷 凝 板
重 组 分
轻 组 分
22
特殊精馏简介
• • • • • • • • • 萃取精馏 恒沸精馏 反应精馏、催化精馏 水蒸气精馏 加盐精馏(溶盐精馏、加盐萃取精馏) 吸附精馏 场效应精馏 膜精馏 分子精馏
23
2009-8
3.3.2 萃取精馏
主要内容: • 萃取精馏流程 • 溶剂的作用原理与选择 • 萃取精馏过程分析 • 萃取精馏的简化计算
化工分离工程第3章 多组分精馏2

FLGC
3.3.6 共沸与萃取精馏比较
共同点: 加入溶剂S, 萃取精馏的优点:
12 / s
(1) 因萃取精馏溶剂沸点高,溶剂可从塔顶或附近加入,使
全塔的相对挥发度都得到提高。
(2) 萃取精馏溶剂在塔内基本上不挥发,能量消耗少。而共
沸精馏中共沸剂与原料组分同时气化,消耗能量。
(3) 共沸精馏由于必须形成共沸物,因而可供选择的共沸剂
FLGC
特殊精馏
• 普通精馏不适合于以下状况的物料: 1、相对挥发度接近1的组分; 2、待分离组分间形成共沸物; 3、待分离组分是热敏物质; 4、待分离组分是难挥发组分,且含量低。
特殊精馏——利用加入热能和质量分离剂以增加原有组 分间的相对挥发度值的精馏方法。
FLGC
常用的特殊精馏方法
• 共沸精馏——如果加入的第三组分能和被分离物系中一个 或几个组分形成共沸物时,第三组分以共沸物的形式从精 馏塔塔顶蒸出。所加入的新组分称为共沸剂。
方案2:选择丙酮的同系物,则塔顶产物为甲醇,塔釜为丙酮及同
系物
哪个更好?
FLGC
(2)从分子结构相似(或极性相似)的概念选择溶剂 常见有机化合物按极性增加的顺序排列为: 烃→醚→醛→酮→醇→二醇→水 应选择在极性上更类似于重关键组分的化合物为溶剂, 可以有效的减小重关键组分的挥发度!
同样如甲醇(沸点64.7)—丙酮(沸点56.5)体系 选烃为溶剂,烃与丙酮极性相似,塔顶产物为甲醇,塔
FLGC
萃取精馏的注意事项:
(1)由于加入的萃取剂是大量的(一般要求xs>0.6),因此塔内下 降液量远大于上升蒸汽量,造成汽液接触不佳,故萃取精馏塔 的塔板效率低,大约为普通精馏的一半左右(回收段不包括在 内)。设计时要考虑塔板及流体动力情况。
3.多组分精馏及特殊精馏(5) 正版

一般调节方法有: a 调节溶剂用量,增加溶剂S入塔量,液相中溶剂浓度
xS提高,相对挥发度增大,分离所需N下降; b 减少进料量,进料量F减少,馏出液D下降,相当于在
不改变下降液量的条件下增加R,分离效果变好;
3.3.2 共沸精馏
p 共沸精馏的基本原理与萃取精馏相同,不同点仅在于共沸剂在 影响原溶液组分的相对挥发度的同时,还与原溶液的一个组分 或数个组分形成共沸物。
(3)
ì yes ® 计算结束
P计 - P给定
£
e
ï í
具体解题过 程见P82
ïîno ® 重新设定温度计算
②
已知共沸组成 xi,求:P、T
由xi
¾计¾算¾® g1( = g2
P2S P1S
)¾解¾出¾®T
®
Pi S
®
P
③
已知T 时形成共沸物,求:P、xi
由T
¾¾计算¾®
P2S( = P1S
g1 g2
p 在恒沸点处:
yi = xi (i = 1,2,3L)
p 多组分: a12 = a13 = a 23 = L = 1
p (1) 二元系均相共沸物 1) 特征:
a12
=
K1 K2
= g1P1s / P g 2P2s / P
= g1P1s g 2 P2s
=1
g 1 / g 2 = P2s / P1s
组分1和2的共沸物
(2)
t-x
底
顶底
若改变P能明显改变恒沸物的组成,可采用不同操作压力的
双塔流程实现二元共沸物完全分离。
分离甲乙酮—水:
二元正偏差共沸物
常压:xMEK=0.65 0.7MPa:xMEK=0.5
xS提高,相对挥发度增大,分离所需N下降; b 减少进料量,进料量F减少,馏出液D下降,相当于在
不改变下降液量的条件下增加R,分离效果变好;
3.3.2 共沸精馏
p 共沸精馏的基本原理与萃取精馏相同,不同点仅在于共沸剂在 影响原溶液组分的相对挥发度的同时,还与原溶液的一个组分 或数个组分形成共沸物。
(3)
ì yes ® 计算结束
P计 - P给定
£
e
ï í
具体解题过 程见P82
ïîno ® 重新设定温度计算
②
已知共沸组成 xi,求:P、T
由xi
¾计¾算¾® g1( = g2
P2S P1S
)¾解¾出¾®T
®
Pi S
®
P
③
已知T 时形成共沸物,求:P、xi
由T
¾¾计算¾®
P2S( = P1S
g1 g2
p 在恒沸点处:
yi = xi (i = 1,2,3L)
p 多组分: a12 = a13 = a 23 = L = 1
p (1) 二元系均相共沸物 1) 特征:
a12
=
K1 K2
= g1P1s / P g 2P2s / P
= g1P1s g 2 P2s
=1
g 1 / g 2 = P2s / P1s
组分1和2的共沸物
(2)
t-x
底
顶底
若改变P能明显改变恒沸物的组成,可采用不同操作压力的
双塔流程实现二元共沸物完全分离。
分离甲乙酮—水:
二元正偏差共沸物
常压:xMEK=0.65 0.7MPa:xMEK=0.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3 最少理论板数(Nm)和组分分配
全回流对应最少理论板数,但全回流下无产品采出, 因此正常生产中不会采用全回流。 什么时候采用全回流呢?
1、开车时,先全回流,待操作稳定后出料。 2、在实验室设备中,研究传质影响因素。 3、工程设计中,必须知道最少板数。
最少理论板数的计算
Fenske(芬斯克)方程推导前提: 1、塔顶采用全凝器,(若采用分凝器,则分凝器为第1块塔板) 2、所有板都是理论板。
一、关键组分(Key Components)
Na=串级数(2)+分配器(1)+侧线采出
F
(0)+传热单元(2) = 5
已被指定的可调变量: (1)进料位置;(2)回流比; (3)全凝器饱和液体回流或冷凝 器的传热面积或馏出液温度。
余下的2个可调设 计变量往往用来指 定组分在馏出液和 釜液中的浓度。
两组分精馏 指定馏出液中一个组分的浓度,就确定了馏 出液的全部组成;指定釜液中一个组分的浓 度,也就确定了釜液的全部组成。
下面通过实例分别对二组分精馏和多组分精馏过 程分析进行比较。
二组分精馏实例:苯-甲苯
图3-1 二组分精馏流率、温度、浓度分布
三组分精馏实例:苯(LK)-甲苯(HK)-异丙苯
图3-2 三组分精馏流量分布 图3-3 三组分精馏温度分布
四组分精馏实例:苯-甲苯(LK)-二甲苯(HK)-异丙苯
图3-6 四组分精馏液相组成分布
⎜⎜⎝⎛
yA yB
⎟⎟⎠⎞ 2
= ⎜⎜⎝⎛
xA xB
⎟⎟⎠⎞1
代入(3-2)式:
⎜⎜⎝⎛
yA yB
⎟⎟⎠⎞1
= α1 ⎜⎜⎝⎛
xA xB
⎟⎟⎠⎞1
=
⎜⎜⎝⎛
xA xB
⎟⎟⎠⎞ D
(3-2)
可得:
⎜⎜⎝⎛
xA xB
⎟⎟⎠⎞ D
= α1 ⎜⎜⎝⎛
xA xB
⎟⎟⎠⎞1
= α1 ⎜⎜⎝⎛
yA yB
⎟⎟⎠⎞ 2
多组分精馏物系组成
设含有五组分的分离系统,挥发度依次递减:
A,B,E,C,D(αA>αB >αE >αC>αD)
令:B,C为关键组分 则: A-称为非关键组分或轻组分(LNK) B-称为轻关键组分(LK) E-称为非关键组分或中间组分 C-称为重关键组分(HK) D-称为非关键组分或重组分(HNK)
第三章 多组分精馏和特殊精馏
本章主要内容及要求
1. 深入理解多组分精馏过程,会分析; 2. 掌握多组分精馏的简捷计算方法; 3. 掌握萃取精馏和共沸精馏的原理和过程分析
第三章 多组分精馏和特殊精馏
• 3.1 多组分精馏过程 √ • 3.2 萃取精馏和共沸精馏√ • 3.3 反应精馏 • 3.4 加盐精馏
多组分精馏 待定设计变量数仍是2,所以只要能指定两个 组分的浓度,其他组分的浓度则相应确定。
通常,把由设计者指定分离要求的这2个组分称为关键组分。 其中相对易挥发的组分称为轻关键组分(LK,light key), 相对不易挥发的组分称为重关键组分(HK,heavy key)。
关键组分的选则是根据塔顶和塔底产品工艺要求的 组成来选择的,通常选择挥发度相邻的两个组分。 它们在塔顶或塔底产品中的回收率或含量通常是给 定的,因此,对于系统的分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进行物料衡算,求Nm,再进行流量对比,直到满足精度要 求,计算结束。
几点注意事项
清晰分割假定比较适用的情况: 轻重关键组分的分离程度较高,轻组分的挥发度比LK的挥 发度大得多,而重组分的挥发度比HK的挥发度小得多。
对于无中间组分的体系: 如A(LNK)、B(LK)、C(HK)、D(HNK)组成的体系, 先假定清晰分割,计算理论板数,再校验是否清晰分割。
重组分恒浓区
轻组分恒浓区
(2)重组分为非分配组分,轻组分为分配组分:
重组分恒浓区 轻组分恒浓区
(3)重组分为分配组分,轻组分为非分配组分:
重组分恒浓区 轻组分恒浓区
(4)轻、重组分均为分配组分:
重组分恒浓区 轻组分恒浓区
最小回流比条件下会出现恒 浓区,区内无分离效果,需
无穷多理论板。 如何计算最小回流比?
从塔顶向下排序,由相对挥发度的定义有:
⎜⎜⎝⎛
yA yB
⎟⎟⎠⎞1
= α1 ⎜⎜⎝⎛
xA xB
⎟⎟⎠⎞1
=
⎜⎜⎝⎛
xA xB
⎟⎟⎠⎞ D
(3-2)
对第2块板作物料衡算:
全回流下, D=0
V2 y A2 = L1 x A1 + DxAD
因此: y A2 = x A1
同理: y B2 = x B1
两式相除,可得:
再由相平衡关系可得:
⎜⎜⎝⎛
yA yB
⎟⎟⎠⎞ 2
= α 2 ⎜⎜⎝⎛
xA xB
⎟⎟⎠⎞ 2由物料衡算:Fra bibliotek⎜⎜⎝⎛
yA yB
⎟⎟⎠⎞ 3
=
⎜⎜⎝⎛
xA xB
⎟⎟⎠⎞ 2
可得:
⎜⎜⎝⎛
x x
A B
⎟⎟⎠⎞ D
=
α
1α
2
⎜⎜⎝⎛
x x
A B
⎟⎟⎠⎞ 2
= α1α 2 ⎜⎜⎝⎛
yA yB
⎟⎟⎠⎞ 3
依此类推到塔釜:
图3-10 Erbar-Maddox
适宜进料板位置的确定原则:
方法A:勃朗-马丁建议式Brown-Martin
在操作回流比下精馏段与提馏段理论板数之比等与在全回 流下用Fenske方程分别计算得到的精馏段与提馏段理论板 数之比。
N m ,R
=
lg
⎡ ⎢ ⎢⎣
xD ,LK xF ,LK
⋅ xF ,HK xD ,HK
X = R − Rm ,Y = N − Nm
R +1
N +1
为方便计算机使用,推导出较为准确的模拟方程:
Y = 1− exp[(1+ 54.4X )( X −1)] (11+117.2X ) X
Y = 0.75 − 0.75X 0.5668
(3-14) (3-15)
X = R − Rm ,Y = N − Nm
lg (α LK ,H K ) R
⎤ ⎥ ⎥⎦
lg
清晰分割: 馏出液中除了重关键组分之外,
没有其它重组分; 釜液中除了轻关键组分之外,没
有其它轻组分。
二、多组分精馏过程特性
对于二组分精馏,设计变量被确定后,可从任一 端出发,用衡算式(物料、汽液以及热量)作逐 板计算,无需试差。 对于多组分精馏,由于不能指定全部组成,所以 需先假设一端的组成,再通过反复试差求解。
5、最少理论板数只与分离要求有关,与进料组成无关。
6、Fenske方程可以用来计算进料板位置、各段理论板数 和组分分配。
(1)进料板位置:把进料当作塔顶(或塔釜)。 (2)各段理论板数: (3)组分分配:将Fenske方程变形可得各组分流量分配。
di wi
=
⎜⎜⎝⎛
dr wr
⎟⎟⎠⎞(α ir )Nm
精馏塔中的平衡级就是一简单绝热闪蒸级。
3.1 多组分精馏过程
3.1.1 多组分精馏过程分析 3.1.2 最小回流比 3.1.3 最少理论塔板数和组分分配 3.1.4 实际回流比和理论板数 3.1.5 多组分精馏的简捷计算方法
3.1.1 多组分精馏过程分析
分析在平衡级中逐级(精馏塔内)发生的温度、流 率和浓度分布以及造成这些变化的影响因素。
依据分离要求的给出形式
(1)规定关键组分在塔顶和塔釜的百分含量。
代入以含量表示的Fenske方程:
Nm
=
lg ⎢⎣⎡⎜⎝⎛
d w
⎟⎞ ⎠
A
/⎜⎛ ⎝
d w
⎟⎞ ⎠
B
⎤ ⎥ ⎦
lg α AB
(3-9)
(2)规定关键组分在塔顶和塔釜的回收率。 代入以回收率表示的Fenske方程:
( )( ) Nm
=
⎡ lg⎢
⎜⎜⎝⎛
xA xB
⎟⎟⎠⎞ D
= α1α 2
⋅⋅⋅α N −1α N ⎜⎜⎝⎛
xA xB
⎟⎟⎠⎞W
(3-5)
定义αAB为相对挥发度的几何平均值:
α AB
=
(α1α2
⋅ ⋅ ⋅α N −1α N
1
)N
代入(3-5)式,可解出最少理论板数Nm:
Nm
=
lg⎢⎢⎣⎡⎜⎜⎝⎛
xA xB
⎟⎟⎠⎞ D
/⎜⎜⎝⎛
Gilliland图、Erbar-Maddox图。
适用于相对挥发度 变化不大的情况
适用于非理想性 较大的情况
Gilliland图适用条件
图3-9 Gilliland图
• 物系组分数:2~11 • 进料状态:q=-0.28~1.42 • 操作压力:真空~4.4MPa • 相对挥发度:1.11~4.05 • 最小回流比Rm:0.53~9.09 • 最少理论板数Nm:3.4~60.3
3)单点值
3、方程的变形形式:
摩尔分率可用摩尔数,体积或重量比来代替,因为换算 因子可以相互抵消,得到另一种常用的一般形式:
Nm
=
lg
⎡⎛ ⎢⎣⎜⎝
d w
⎞ ⎟⎠
A
/
⎛ ⎜⎝
lgα AB
d w
⎞ ⎟⎠B
⎤ ⎥ ⎦
d/w 称为分配比。
(3-9)
4、Fenske方程既可用于二组分精馏,也可用于多组分 精馏。
最小回流比的计算方法
Underwood Method假设: 1、各组分相对挥发度是常数; 2、塔内汽液相流率为恒摩尔流。
Underwood(恩德伍德)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