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奥数列方程解应用题2

六年级奥数列方程解应用题2
六年级奥数列方程解应用题2

六年级奥数:列方程解应用题(2)

年级 班 姓名 得分

一、填空题

1.要将一批《小学数学》杂志打包后送往邮局(要求每包所装册数相同),这批杂志的5

3够打包还多44本.如果这批杂志刚好可以打9包,这批杂志共 本.

2.由于浮力的作用,金放在水里称,重量减轻19

1,银放在水里称,重量减轻10

1.有一块重500克的金银合金,放在水里称减轻了32克,这块合金含金 克.

3.小红把平时节省下来的全部五分硬币先围成一个正三角形,正好用完,后来又改围成一个正方形,也正好用完.正方形每条边比三角形每条边少用5枚硬币.小红的五分硬币共价值 元.

4.某时刻钟表时针在10点到11点之间,这时刻再过6分钟后分针和这个时刻的3分钟前时针正好方向相反用在一条直线上,那么钟表在这个时刻表示的时间是 .

5.甲、乙两个粮食仓库,甲仓库存粮是乙仓库存粮的70%.如果从乙仓库调50吨粮食到甲仓库,甲仓库的存粮就是乙仓库存粮的80%.甲、乙两仓库共存粮 吨.

6.甲、乙两车先后以相同的速度从A 站开出,10点整甲车距A 站的距离是乙车距A 站距离的三倍,10点10分甲车距A 站的距离是乙车距A 站距离的二倍.那么甲车是 点 分从A 站开出的.

7.在甲、乙、丙三缸酒精溶液中,纯酒精的含量分别占48%、62.5%和3

2.已知三缸酒精溶液总量是100千克,其中甲缸酒精溶液的量等于乙、丙两缸酒精溶液的总量.三缸溶液混合后,所含纯酒精的百分数将达56%.那么,丙缸中纯酒精的量是 千克.

8.春风小学原计划栽种杨树、柳树和槐树共1500棵.植树开始后,当栽了杨树总数的5

3和30棵柳树后,又临时运来15棵槐树,这时剩下的三种树的棵数正好相等.原计划栽杨树 棵,槐树 棵,柳树 棵.

9.某造纸厂在100天里共生产2000吨纸.开始阶段,每天只能生产10吨纸.中间阶段由于改进了生产规程,每天的产量提高了一倍.最后阶段由于购置了新设备,每天的产量又比中间阶段提高了一倍半.已知中间阶段生产天数的2倍比开始阶段多13天,那么最后阶段有 天.

10.甲、乙两车分别从A 、B 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出发时,甲、乙的速度比是5:4,相遇后,甲的速度减少20%,乙的速度增加20%这样,当甲到达B 地时,乙离A

地还有10千米.那么A 、B 两地相距 千米.

二、解答题

11.某公路干线上,分别有两个小站A 和B ,A 、B 两站相距63千米,A 站有一辆汽车其最大时速为45千米/小时,B 站有一辆汽车其最大时速为36千米/小时.如果两车同时同向分别以最大时速从两站开出.求经过多长时间后,两车相距108千米.

12.下表显示了某次钓鱼比赛的结果,上行的值表示钓到的鱼数,下行的值表示钓到n 条鱼的参赛人数.

N 0 1 2 3 … 13 14 15

钓到n 条鱼的人数 9 5 7 23 … 5 2 1

当天的报纸对这次比赛做了如下报道:

a)获胜者钓到15条鱼;

b)对钓到3条或3条以上的鱼的所有参赛者来说,每人平均钓到6条鱼; c)对钓到12条或12条以下的鱼的所有参赛者来说,每人平均钓到5条鱼. 问本次比赛钓到的鱼的总数是多少?

13.一船向相距240海里的某港出发,到达目的地前48海里处,速度每小时减少10海里,到达后所用的全部时间与原速度每小时减少4海里航行全程所用的时间相等,求原来的速度.

14.甲杯中装有含盐20%的盐水40千克,乙杯中装有含盐4%的盐水60千克,现从甲杯中取出一些盐水放入丙杯,再从乙杯中取一些盐水放入丁杯.然后将丁杯盐水全倒入甲杯,把丙杯盐水全倒入乙杯,结果甲、乙两杯成为含盐浓度相同的两杯盐水.若已知从乙杯取出并倒入丁杯的盐水重量是从甲杯取出并倒入丙杯盐水重量的6倍,试确定从甲杯取出并倒入丙杯的盐水多少千克?

———————————————答 案——————————————————————

1. 990

设每包x 本,则共有9x 本.根据题意有9x ?

4455

3+=x ,解得x =110(本).所以共有9110=990(本).

2. 380

设含金x 克,则含银500-x 克.根据减轻的重量可列方程321050019=-+x x ,解得x =380(克).

3. 3

设三角形每边有x 枚,则正方形每边有x -5枚.由题意得3(x -1)=4(x -6),解得x =21.所以小红共有五分硬币3(21-1)=60(枚),价值3元.

4. 10点15分

设钟表这个时刻表示的时间是10点x 分,依题意,得300+180)6(60360)3(6030++?=-?x x .解得x =15(分钟).即表示的时间是10点15分. 5. 1530

设乙仓库原存粮x 吨,则甲仓库原存粮x 70%吨.根据题意有x 70%+50=(x -50) 80%,解得x =900(吨).甲、乙两仓库共存粮900(1+70%)=1530(吨).

6. 9点30分

因为两车速度相同,所以甲、乙两车距A 站的距离之比等于甲、乙两车行驶时间之比.设10点时乙车行驶了x 分钟,则甲车行驶了3x 分钟.根据题意有 2(x +10)=3x +10,解得x =10.所以10点时甲车已行驶了310=30(分钟),即甲车9点30分出发.

7. 12

设丙缸酒精溶液的重量为x 千克,则乙缸为50-x (千克).根据纯酒精的量可

列方程5048%+(50-x )62.5%+x 3

2=10056%,解得x =18(千克).所以丙缸中纯酒精含量是183

2=12(千克). 8. 825,315,360

设后来每种树的棵数为x ,则已经载了杨树x x 2

353)531(=?-÷(棵). 根据原来的总棵树,可得方程150015302

33=-++x x .解得,x =330.因此杨树8255

2330=÷(棵),槐树:330-15=315(棵),柳树:330+30=360(棵). 9. 17

设中间阶段为x 天,则开始阶段为2x -13(天),最后阶段为113-3x (天).由题意知,开始、中间、最后阶段的日产量依次为10、20和50吨.由总产量可列方程10(2x -13)+20x +50(113-3x )=2000,解得x =32.所以最后阶段有113-332=17(天).

10. 450

甲、乙原来的速度比是5:4,相遇后的速度比是

5(1-20%):4(1+20%)=4:4.8=5:6.相遇时,甲、乙分别走了全程的95和9

4.设全程x 千米,则6)109

5(594÷-=÷x x ,解得x =450(千米). 11. 设经过x 小时后,两车相距108千米,依题意,得45x -(36x +63)=108(沿AB 方向)或(45x +63-36x =108+63)(沿BA 方向).解得x =19或x =5.

答:若沿AB 方向出发,19小时后,两车相距108千米;若沿BA 方向出发,5小时后,两车相距108千米.

12. 设参赛选手的总人数为x ,则x -19+5+77=x -21个选手钓到3条或更多的鱼,本次比赛钓到的鱼的总数为6(x -2)+27+15=6x -107;有x -(5+2+1)=x -8个选手钓到12条或更少的鱼,本次比赛钓到的鱼的总数为5(x -8)+135+14

2+15

1=5x +68.所以6x -107=5x +68.解得x =175.本次比赛钓到的鱼的总数是943

条. 13. 设原速度为x 海里/时,则减速前所用的时间为x

48240-,减速后所用的时间为1048-x ,按原速减少4海里/时航行全程时间为4

240-x .依题意有4

240104848240-=-+-x x x ,所以4(x -10)(x -4)+x (x -4)=5x (x -10),解得x =16(海里/小时).

答:原来的速度为16海里/时.

14. 设从甲杯取到丙杯有x 千克盐水,则从乙杯取到丁杯6x 千克盐水,则x

x x x x x x x +-?+?-=+-?+?-)660(%20%4)660(6)40(%46%20)40(,解得x =8(千克). 答:从甲杯取出并倒入丙杯的盐水为8千克.

小学奥数列方程解应用题

列方程解应用题 内容概述 列方程解决问题是一种很重要的通法,以前我们往往将应用题分成:鸡兔同笼、年龄问题、还原问题等等,再归纳出每一类问题的解法.而现在我们就可以利用方程统一来考虑这些问题.方程思想的建立可以说是一个很大的飞跃. 下面我们就如何找好等量关系,如何建立方程给出一些示范,希望大家体会掌握以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典型问题 1.有一篮子鸡蛋分给若干人,第一人拿走1个鸡蛋和余下的 19,第二人拿走2个和余下的19,第三人拿走3个和余下的19 ,……,最后恰好分完,并且每人分到的鸡蛋数相同,问:共有多少鸡蛋?分给几个人? 【分析与解】 设原有x 个鸡蛋,那么第一人拿了11(1)9 x +-个鸡蛋,第二人拿了182(1)299x ??+?--????个鸡蛋.1181(1)2(1)2999x x ??+-=+?--???? 解得64x =,则第一人拿了11(641)89 +?-=个鸡蛋,所以共有64÷8=8人. 即共有64个鸡蛋,分给8个人. 2.某人每日下午5时下班后有一辆汽车按时接他回家.有一天,他提前l 小时下班,因汽车未到,遂步行返家,在途中遇到来接他的汽车,因而比平日早16分钟到家,问此人是步行几分钟后遇见汽车的? 【分析与解】设此人在步行x 分钟以后遇见汽车,汽车的速度为“1”,汽车从家到单位需要y 分钟. 由家到单位的总路程为y ,如果汽车在4时就在单位接他,他应该提前1小时到家,但是现在只提前16分钟到家,说明相对汽车他在x 分钟这段路程上耽搁44分钟,所以汽车走这段路程只需要x -44分钟. 而汽车是从5:00-y 从家出发,在4:00+x 达到相遇点.所以行驶x y +-60分钟. 44(60)x x y y -++-=,有21040,52x x -==.

小学六年级奥数题小学应用题专题汇总

小学应用题专题汇总 1.(归一问题)工程队计划用60人5天修好一条长4800米的公路,实际上增加了20人,每人每天比计划多修了4米,实际修完这条路少用了几天? 2.(相遇问题)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56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8千米。两车距中点40千米处相遇。东西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3.(追及问题)大客车和小轿车同地、同方向开出,大客车每小时行60千米,小轿车每小时行84千米,大客车出发2小时后小轿车才出发,几小时后小轿车追上大客车? 4.(过桥问题)列车通过一座长2700米的大桥,从车头上桥到车尾离桥共用了3分钟。已知列车的速度是每分钟1000米,列车车身长多少米? 5.(错车问题)一列客车车长280米,一列货车车长200米,在平行的轨道上相向而行,从两个车头相遇到车尾相离经过20秒。如果两车同向而行,货车在前,客车在后,从客车头遇到货车尾再到客车尾离开货车头经过120秒。客车的速度和货车的速度分别是多少? 6.(行船问题)客轮和货轮从甲、乙两港同时相向开出,6小时后客轮与货轮相遇,但离两港中点还有6千米。已知客轮在静水中的速度是每小时30千米,货轮在静水中的速度是每小时24千米。求水流速度是多少?

7.(和倍问题)小李有邮票30枚,小刘有邮票15枚,小刘把邮票给小李多少枚后,小李的邮票枚数是小刘的8倍? 8.(差倍问题)同学们为希望工程捐款,六年级捐款数是二年级的3倍,如果从六年级捐款钱数中取出160元放入二年级,那么六年级的捐款钱数比二年级多40元,两个年级分别捐款多少元? 9.(和差问题)一只两层书架共放书72本,若从上层中拿出9本给下层,上层还比下层多4本,上下层各放书多少本? 10.(周期问题)2006年7月1日是星期六,求10月1日是星期几? 11.(鸡兔同笼问题)小丽买回0.8元一本和0.4元一本的练习本共50本,付出人民币32元。0.8元一本的练习本有多少本? 12.(年龄问题)5年前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7倍。15年后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二倍,父亲和儿子今年各是多少岁?

六年级奥数比例应用题

六年级奥数 比例应用题 【指点迷津】 比例解题是小学数学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这里的比例题主要包括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应用 。 它常常同分数应用题、工程问题、行程问题等交织在一起,使数量关系变得复杂。 解题的关键在于找出与问题有关的几种相关联的量,并判断它们的关系。 【经典例题】1、 小明和小方各走一段路,小明走的路程比小方多15 ,小方用的时间比小明多18 ,小明和小方的速度之比是多少 【思路导航】根据题意,小明和小方路程之比为6 : 5,小明和小方所用的时间的比是8:9,我们把这两个比看作最简整数比,利用路程与时间的关系, 可求出小明和小方的速度之 比。 解: 68 : 59 =27:20 答:小明和小方的速度之比是27: 20。 【举一反三】1、 1. 张师傅和李师傅加工一些零件,张师傅加工的个数比李师傅多16 ,李师傅用的时间比张师傅多18 ; ,张师傅和李师傅每小时加工的个数之比是多少 2.李刚和张亮各走一段路,李刚走的路程比张亮多25 ,张亮用的时问比李刚多38 ,李刚和张亮的速度之比是多少 【经典例题】2、 甲、乙两仓库存货吨数比为4 : 3,如果由甲库中取出8吨放到乙库中,则甲、乙两仓库存货吨数比为4 : 5 ,两仓库原存货总吨数是多少吨

【思路导航】甲库中原来存货占甲、乙两库总数的44+3 =47 ,取出8吨后,那么甲库余下的吨数是甲、乙两库总吨数的 49 ,所以取出的8 吨是占甲、乙两库总数的47 — 49 解:8÷(47 — 49 )= 63(吨) 答:两仓库原存货总吨数是63吨。 【举一反三】2、 1、甲、乙两厂的人数比是7: 6,从甲厂调360人到乙厂后,甲、乙两厂人数的比是2:3, 甲、乙两厂原来一共有多少人 2 甲、乙两工程队的人数比是6: 5,从甲队调50人到乙队后,甲、乙两队人数的比是4 5,甲、乙两队原来一共有 多少人 【经典例题】3、 A 、 B 两地相距360 米,前一半时间小华用速度A 行走,后一半时间用速度B 走完全程,又知A: B =5:4,前 一半路程所用时间与后一半路程所用时间的比是多少 【思路导航】全程的一半是360 ÷ 2 = 180(米) 第一种速度行:360× 55+4 =200(米) ,多于一半20米 第二种速度行:360× 45+4 = 160(米) ,少于一半20米 第一种速度行的后20米应属于后一半的路程了。 所以 200-205 :( 205 + 160 4 )= 9:11 答:前一半路程所用时间与后一半路程所用时间的比是9 :1l 。 【举一反三】3、

小学数学六年级奥数《列方程解应用题(1)》练习题(含答案)

小学数学六年级奥数《列方程解应用题(1)》练习题(含答 案) 一、填空题 1.一个分数约分后将是 54,如果将这个分数的分子减少124,分母减少11,所得的新分数约分后将是9 4.那么原分数是 . 2.八个自然数排成一行,从第三个数开始,每个数都等于它前面两个数的和.已知第一个数是3,第八个数是180,那么第二个数是 . 3,□,□,□,□,□,□180 3.一个长方形的长与宽之比是14:5,如果长减少13厘米,宽增加13厘米,则面积增加182平方厘米.原长方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4.某商品按每个5元利润卖出11个的价钱,与按每个11元的利润卖出10个价钱一样多.这个商品的成本是 元. 5.粮店中的大米占粮食总量的7 3,卖出600千克大米后,大米占粮食总量的3 1.这个粮店原来共有粮食 千克. 6.从家里骑摩托车到火车站赶乘火车.如果每小时行30千米,那么早到15分钟;如果每小时行20千米,则迟到5分钟.如果打算提前5分钟到,摩托车的速度应是 . 7.两个杯中分别装有浓度40%与10%的食盐水,倒在一起后混合食盐水浓度为30%.若再加入300克20%的食盐水,则浓度变为25%.那么原有40%的食盐水 克. 8.某缝纫师做成一件衬衣、一条裤子、一件上衣所用的时间之比为1:2:3.他用十个工时能做成2件衬衣、3条裤子和4件上衣.那么他要做成14件衬衣、10条裤子和2件上衣,共需 工时. 9.一个运输队包运1998套玻璃具.运输合同规定:每套运费以1.6元计算,每损坏一套,不仅不得运费,还要从总费中扣除赔偿费18元.结果这个运输队实际得运费3059.6元,那么,在运输过程中共损坏 套茶具. 10.摄制组从A 市到B 市有一天的路程,计划上午比下午多走100千米到C 市吃午饭.由于道路堵车,中午才赶到一个小镇,只行驶了原计划的三分之一.过了小镇,汽车赶了400千米,傍晚才停下来休息.司机说,再走从C 市到这里的二分之一,就到达目的地了.那么A ,B 两市相距 千米. 二、解答题 11.A 、B 两地相距30千米.甲骑自行车从A 到B ,开始速度为每小时20千米,一段时间后减速为每小时15千米.甲出发1小时后,乙驾驶摩托车以每小时48千米的速度也由A 到B ,中途因加油耽误了10.5分钟.结果甲乙两人同时到达B 地.甲出发后多少分钟开始减速的?

(完整版)六年级奥数列方程解应用题

列方程解应用题 列方程解应用题,就是用代数算法解应用题。它以布列方程为前提,先不考虑求得数,只把所求未知数设x。一般所求问 题与已知条件的数量关系明显者,采取设直接未知数的办法,即求什么就设什么为x;而所求问题与已知条件的数量关系隐蔽者,则采取设间接未知数的办法,即设一个跟所求问题与已知条件相关联的未知数为x。 但是,无论设哪种未知数为x,均将其放在与已知数同等的地位,一起参加数量关系的分析和运算。 列方程解应用题,一般分四步进行: ①弄清题意,用x表示未知数; ②找出数量间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式; ③解方程; ④检验并作答。 正确的方程式,应符合下列条件: ①等号两边的意义的相同; ②等号两边的数量相等; ③等号两边的单位一致。 例1.光明小学买回一批图书,如果每班发15本,则少20本,如果每班发12本,则剩下16本,这个学校一共有多少个班?买回图书多少本? 我能行: 1、一批游客过一条河,如果每只船坐10个人,还剩4人,如果每船坐12个人,那么多出1只船,你知道这批游客有多少人?有多少只船? 2、小明每天同一时间从家出发去学校,如果每分钟行60米,则可提前1分钟到校,如果每分钟行50米,则迟到2分钟,小明家离学校多少米? 3、某班班主任给同学们分巧克力,如果每个人分10块,则剩下8块,如果每个人分12块,有6个同学分不到。这个班有多少个学生? 例2.一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字比个位上的数字少1,如果十位上的数字扩大

4倍,个位上的数字减去2,那么所得的两位数比原来大58,求原来的两位数是多少? 解析:这道题用算术方法解答有一定的难度,换成方程来解答,思路就比较简洁。设个位上的数字为x人,则十位上的数字是x -1 我能行: 1、有一个两位数,它的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和是14,如果把十位上的数字和个位上的数字位置交换后,所得的两位数比原来的两位数大36,求原来的两位数? 2、甲数是乙数的3倍,甲数减去85,乙数减去5,则两数相等,甲乙两数各是多少? 3、一个三位数,十位数字是0,其余两位数字之和是12,如果个位数字减2,百位数字加1,那么所得的新数比原数的百位数字与个位数字互换位置后的数小100,求原三位数。 例3.100个和尚吃100个馒头,大和尚每人吃3个,小和尚每3人吃一个,那么一共有几个大和尚,几个小和尚? 我能行: 1、鸡兔同笼,从上面数,有15个头。从下面数,共48条腿,鸡和兔子各有多少只? 2、桌子上有5分和2分的硬币共十枚,总共4角4分,有5分和2分的硬币各多少枚? 3、一份数学试卷有20道选择题,规定做对一题得5分,不做或做错倒扣1分,结果某学生得分为76分,问他做对了几道题? 例4.甲、乙两列火车从相距470千米的两城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38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0千米,乙车出发2小时后,甲车才出发,求甲车几小时后与乙车相遇? 解析:甲、乙两车相向而行,“甲车行驶的路程+乙车行驶的路程=总路程”,乙车行驶的路程 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先出发2小时所走的路程,另一部分是和甲车同时行驶的路程,

六年级奥数应用题及答案:行程问题

六年级奥数应用题及答案;行程问题 一、填空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 1.(3分)两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甲每小时行48千米,乙车每小时行54千米,相遇时两车离中点36千米,甲乙两地相距_________ 千米. 2.(3分)小明从甲地到乙地,去时每小时走6公里,回来时每小时走9公里,来回共用5小时.小明来回共走了_________ 公里. 3.(3分)一个人步行每小时走5公里,如果骑自行车每1公里比步行少用8分钟,那么他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步行速度的_________ 倍. 4.(3分)一位少年短跑选手,顺风跑90米用了10秒钟.在同样的风速下,逆风跑70米,也用了10秒钟.在无风的时候,他跑100米要用_________ 秒. 5.(3分)A、B两城相距56千米.有甲、乙、丙三人.甲、乙从A城,丙从B城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乙、丙分别以每小时6千米、5千米、4千米的速度行进.求出发后经 _________ 小时,乙在甲丙之间的中点? 6.(3分)主人追他的狗,狗跑三步的时间主人跑两步,但主人的一步是狗的两步,狗跑出10步后,主人开始追,主人追上狗时,狗跑出了_________ 步. 7.(3分)兄妹二人在周长30米的圆形水池边玩,从同一地点同时背向绕水池而行,兄每秒走1,3米,妹每秒走1,2米,他们第十次相遇时,妹妹还需走_________ 米才能回到出发点. 8.(3分)骑车人以每分钟300米的速度,从102路电车始发站出发,沿102路电车线前进,骑车人离开出发地2100米时,一辆102路电车开出了始发站,这辆电车每分钟行500米,行5分钟到达一站并停车1分钟.那么需要_________ 分钟,电车追上骑车人. 9.(3分)一个自行车选手在相距950公里的甲、乙两地之间训练,从甲地出发,去时每90公里休息一次,到达乙地并休息一天后再沿原路返回,每100公里休息一次.他发现恰好有一个休息的地点与去时的一个休息地点相同,那么这个休息地点距甲地有_________ 公里. 10.(3分)如图,是一个边长为90米的正方形,甲从A出发,乙同时从B出发,甲每分钟行进65米,乙每分钟行进72米,当乙第一次追上甲时,乙在_________ 边上.

小学六年级奥数应用题3篇

小学六年级奥数应用题3篇 【篇一】小学六年级奥数应用题 1、(鸡兔同笼问题)小丽买回0.8元一本和0.4元一本的练习本共50本,付出人民币32元。0.8元一本的练习本有多少本? 2、(年龄问题)5年前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7倍。15年后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二倍,父亲和儿子今年各是多少岁? 3、(盈亏问题)王老师发笔记本给学生们,每人6本则剩下41本,每人8本则差29本。求有多少个学生?有多少个笔记本? 4、(还原问题)便民水果店卖芒果,第一次卖掉总数的一半多2个,第二次卖掉剩下的一半多1个,第三次卖掉第二次卖后剩下的一半少1个,这时只剩下11个芒果。求水果店里原来一共有多少个芒果? 5、(置换问题)学校买回6张桌子和6把椅子共用去192元。已知3张桌子的价钱和5把椅子的价钱相等,每张桌子和每把椅子各是多少元? 6、(安排)烤面包的架子上一次最多只能烤两个面包,烤一个面包每面需要2分钟,那么烤三个面包最少需要多少分钟? 7、(油和桶问题)一桶油连桶共重18千克,用去油的一半后,连桶还重9.75千克,原有油多少千克?桶重多少千克? 8、(和倍)青青农场一共养鸡、鸭、鹅共12100只,鸭

的只数是鸡的2倍,鹅的只数是鸭的4倍,问鸡、鸭、鹅各有多少只? 9、(鸡兔同笼)实验小学举行数学竞赛,每做对一题得9分,做错一题倒扣3分,共有12道题,小旺得了84分,小旺做错了几道题? 10、(相遇问题)甲、乙两人同时从相距2000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甲每分钟行55米,乙每分钟行45米,如果一只狗与甲同时同向而行,每分钟行120米,遇到乙后,立即回头向甲跑去,遇到甲再向乙跑去。这样不断来回,直到甲和乙相遇为止,狗共行了多少米?【篇二】小学六年级奥数应用题 1、甲、乙、丙三人在A、B两块地植树,A地要植900棵,B地要植1250棵。已知甲、乙、丙每天分别能植树24,30,32棵,甲在A地植树,丙在B地植树,乙先在A地植树,然后转到B地植树。两块地同时开始同时结束,乙应在开始后第几天从A地转到B地? 2、有三块草地,面积分别是5,15,24亩。草地上的草一样厚,而且长得一样快。第一块草地可供10头牛吃30天,第二块草地可供28头牛吃45天,问第三块地可供多少头牛吃80天? 3、某工程,由甲、乙两队承包,2.4天可以完成,需支付1800元;由乙、丙两队承包,3+3/4天可以完成,需支付1500元;由甲、丙两队承包,2+6/7天可以完成,需支付1600元。在保证一星期内完成的前提下,选择哪个队单独承包费

六年级奥数.应用题.浓度问题

一、基本概念与关系 (1) 溶质 “干货”、“纯货”——被溶解的物质 (2) 溶剂 “溶质之外的物质”——用来溶解溶质的物质 (3) 溶液 溶液=溶质+溶剂——溶质与溶质的混合体 (4) 浓度 ——溶质的量占溶液的量的百分比 二、基本方法 (1) 寻找不变量,按基本关系或比例求解 (2) 浓度三角(如右图所示) (3) 列方程或方程组求解 (1) 重点:浓度问题中的基本关系,不变量的寻找,浓度三角 (2) 难点:复杂问题中列表法、浓度三角以及方程与方程组的综合运用 重难点 知识框架 浓度问题 =100%=100%+??溶质溶质 浓度溶液溶质 溶液

例题精讲 一、抓住不变量和浓度基本关系解决问题 【例1】某种溶液由40克食盐浓度15%的溶液和60克食盐浓度10%的溶液混合后再蒸发50克水得到,那么这种溶液的食盐浓度为多少? 【巩固】一容器内有浓度为25%的糖水,若再加入20千克水,则糖水的浓度变为15%,问这个容器内原来含有糖多少千克? 【例2】浓度为20%的糖水40克,要把它变成浓度为40%的糖水,需加多少克糖? 【巩固】浓度为10%,重量为80克的糖水中,加入多少克水就能得到浓度为8%的糖水? 【例3】买来蘑菇10千克,含水量为99%,晾晒一会儿后,含水量为98%,问蒸发掉多少水份?

【巩固】1000千克葡萄含水率为96.5%,一周后含水率降为96%,这些葡萄的质量减少了千克. 【例4】将含农药30%的药液,加入一定量的水以后,药液含药24%,如果再加入同样多的水,药液含药的百分比是________. 【巩固】一杯盐水,第一次加入一定量的水后,盐水的含盐百分比变为15%;第二次又加入同样多的水,盐水的含盐百分比变为12%,第三次再加入同样多的水,盐水的含盐百分比将变为_______%. 二、通过浓度三角解决浓度和实际生活中的配比问题 【例5】有浓度为20%的盐水300克,要配制成40%的盐水,需加入浓度为70%的盐水多少克? 【巩固】将75%的酒精溶液32克稀释成浓度为40%的稀酒精,需加入水多少克?

2019年小学六年级奥数题-专题训练之比和比例应用题

2019年小学六年级奥数题-专题训练之比和比例应用题 例1、乘坐某路汽车成年人票价3元,儿童票价2元,残疾人票价1元,某天乘车的成年人、儿童和残疾人的人数比是50:20:1,共收得票款26740元,这天乘车中成年人、儿童和残疾人各有多少人? 提示:单价比:成年人:儿童:残疾人=3:2:1 人数比:50:20:1 [练习]甲乙两人走同一段路,甲要20分钟,乙要15分钟,现在甲、乙两人分别同时从相距840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相遇时,甲、乙各走了多少米? 例2、“希望小学”搞了一次募捐活动,她们用募捐所得的钱购买了甲、乙、丙三种商品,这三种商品的单价分别为30元、15元和10元。已知购得的甲商品与乙商品的数量之比为5:6,乙商品与丙商品的数量之比为4:11,且购买丙商品比购买甲商品多花了210元。 提示:根据已知条件可先求三种商品的数量比。 [练习]一种什锦糖是由酥糖、奶糖和水果糖按5:4:3的比例混合而成,酥糖、奶糖和水果糖的单价比是11:8:7,要合成这样的什锦糖120千克,什锦糖每千克32.4元,混合前的酥糖每千克是多少元? 例3、A、B、C是三个顺次咬合的齿轮。当A转4圈时,B恰好转3圈;当B转4圈时,C恰好转5圈,问这三个齿轮的齿数的最小数分别是多少? 提示:根据已知条件已知A、B、C转速与齿数的积都相等,即它们的转速与齿数成反比例。

习题: 1、甲、乙、丙三个平行四边形的底之比是4:5:6,高之比是3:2:1,已知三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是140平方分米,那么甲、乙、丙三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各是多少? 2、甲、乙、丙三个三角形的面积之比是8:9:10,高之比是2:3:4,对应的底之比是多少? 3、某校四、五年级参加数学竞赛的人数相等,四年级获奖人数与未获奖人数的比是1:4,五年级获奖人数与未获奖人数的比是2:7;两个年级中获奖与未获奖人数的比是多少? 4、盒子里共有红、白、黑三种颜色的彩球共68个,红球与白球个数的比是1:2,白球与黑球个数的比是3:4,红球有多少个? 附送: 2019年小学六年级奥数题-专题训练之逻辑推理问题 (I) 1、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的运动衫上印了不同的号码。赵说:甲是2号,乙是3号;钱说:丙是4号,乙是2号;孙说:丁是2号,丙是3丙;李说:丁是1号,乙是3号。又知道赵、钱、孙、李每人都说对了一半,那么,丙的号码是( )号。 2、有一种俱乐部,里面的成员可以分成两类。第一类是老实人,永远说真话。第二类是骗子,永远说假话。某天俱乐部全体成员围着一张圆桌坐下,每个老实人的两旁都是骗子,每个骗子的两旁都是老实人。记者问俱乐部成员张三:俱乐部共有多少成员?张三回答:有45人。李四说:张三是老实人,那么李四是老实人还是骗子?

六年级奥数分数应用题经典例题加练习带答案

一.知识的回顾 1.工厂原有职工128人,男工人数占总数的1 4 ,后来又调入男职工若干人,调入后男工人数占总人数的 2 5 ,这时工厂共有职工 人. 【解析】 在调入的前后,女职工人数保持不变.在调入前,女职工人数为1 128(1)964 ?-=人, 调入后女职工占总人数的23155-=,所以现在工厂共有职工3 961605 ÷=人. 2.有甲、乙两桶油,甲桶油的质量是乙桶的5 2 倍,从甲桶中倒出5千克油给乙桶后,甲桶油的质量是乙桶的 4 3 倍,乙桶中原有油 千克. 【解析】 原来甲桶油的质量是两桶油总质量的55 527 =+,甲桶中倒出5千克后剩下的油的 质量是两桶油总质量的44 437 =+,由于总质量不变,所以两桶油的总质量为 545()3577÷-=千克,乙桶中原有油2 35107 ?=千克. 【例 2】 (1)某工厂二月份比元月份增产10%,三月份比二月份减产10%.问三月份比 元月份增产了还是减产了?(2)一件商品先涨价15%,然后再降价15%,问现在的价格和原价格比较升高、降低还是不变? 【解析】 (1)设二月份产量是1,所以元月份产量为: ()10 11+10%= 11 ÷,三月份产量为:110%=0.9-,因为 10 11 >0.9,所以三月份比元月份减产了 (2)设商品的原价是1,涨价后为1+15%=1.15,降价15%为: ()1.15115%=0.9775?-,现价和原价比较为:0.9775<1,所以价格比较后是价 降低了。

【巩固】 把100个人分成四队,一队人数是二队人数的1 13倍,一队人数是三队人数的11 4 倍,那么四队有多少个人? 【解析】 方法一:设一队的人数是“1”,那么二队人数是:1 3 113 4 ÷= ,三队的人数是:141145÷=,345114520++= ,因此,一、二、三队之和是:一队人数51 20 ?,因为人数是整数,一队人数一定是20的整数倍,而三个队的人数之和是51?(某一整 数), 因为这是100以内的数,这个整数只能是1.所以三个队共有51人,其中一、二、三队各有20,15,16人.而四队有:1005149-=(人). 方法二:设二队有3份,则一队有4份;设三队有4份,则一队有5份.为统一一队所以设一队有[4,5]20=份,则二队有15份,三队有16份,所以三个队之和为 15162051++=份,而四个队的份数之和必须是100的因数,因此四个队份数之和是100份,恰是一份一人,所以四队有1005149-=人(人). 【例 3】 新光小学有音乐、美术和体育三个特长班,音乐班人数相当于另外两个班人数的 25,美术班人数相当于另外两个班人数的3 7,体育班有58人,音乐班和美术班各有多少人? 【解析】 条件可以化为:音乐班的人数是所有班人数的22 527 =+,美术班的学生人数是所 有班人数的33 7310 =+,所以体育班的人数是所有班人数的2329171070--=,所以所 有班的人数为295814070 ÷=人,其中音乐班有2 140407?=人,美术班有 3 1404210 ?=人.

(完整)五年级奥数:列方程解应用题

列方程解应用题(一) 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小学数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一种不同于算术解法的新的解题方法。 传统的算术方法,要求用应用题里给出的已知条件,通过四则运算,逐步求出未知量。而列方程解应用题是用字母来代替未知数,根据等量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也就是方程,然后解出未知数的值。它的优点在于可以使未知数直接参加运算。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在于能够正确地设立未知数,找出等量关系,从而建立方程。而找出等量关系,又在于熟练运用数量之间的各种已知条件。掌握了这两点,就能正确地列出方程。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 1.弄清题材意,找出未知数,并用x表示; 2.找出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 3.解方程; 4.检验,写出答案。 例题与方法: 例1.一个数的5倍加上10等于它的7倍减去6,求这个数。 例2.两块地一共100公顷,第一块地的4们比第二块地的3倍多120公顷。这两块地各有多少公顷? 例3.琅琊路小学少年数学爱好者俱乐部五年级有三个班,一班人数是三班人数的1.12倍,二班比三班少3人,三个班共有153人。三个班 各有多少人?

例4.被除数与除数的和是98,如果被除数与除数都减去9,那么,被除数是除数的4倍。求原来的被除数和除数。 练习与思考: 1.列方程解应用题,有时要求的未知数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我们必须视具体情况,设对解题有利的未知数为x,根据数量关系用含有x的式子来表示另一个未知数。 2.篮球、足球、排球各1个,平均每个36元。篮球比排球贵10元,足球比排球贵8元。每个排球多少元? 3.一次数学竞赛有10道题,评分规定对一道题得10分,错一题倒扣2分。小明回答了全部10道题,结果只得了76分,他答对了几道题? 4.将自然数1—100排列如下表: 在这个表里,用长方形框出的二行六个数(图中长方形框仅为示意),如果框起来的六个数的和为432,问:这六个数中最小的数是几?

六年级奥数应用题附答案

六年级奥数应用题附答案 导语:六年级的学生面临着严峻的,对很多孩子来说学习奥数的一个很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现在终于要到来了。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六年级奥数应用题附答案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1.填空题 (1)一辆电车从起点到终点一共要行36千米,如果每隔3千米停靠站一次,那么从起点到终点,一共要停靠()次。 (2)兄弟两人同时从家里出发到学校,路程是1400米。哥哥骑自行车每分钟行200米,弟弟步行每分钟行80米,在行进中弟弟与刚到学校就立即返回来的哥哥相遇。从出发到相遇,弟弟走了()米;相遇处距学校有()米。 (3)小明坐在行驶的列车上,从窗外看到迎面开来的货车经过用了6秒,已知货车长168米;后来又从窗外看到列车通过一座180米长的`桥用了12秒。货车每小时行()千米。 (4)有两只蜗牛同时从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点A出发(如图),分别沿着两腰爬行。一只蜗牛每分钟行2.5米,另一只蜗牛每分钟行2米,8分钟后在离C点6米处的P点相遇,BP的长度是()米。 (5)甲、乙两人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相遇时距A 地120米,相遇后,他们继续前进,到达目的地后立即返回,

在距A地150米处再次相遇,AB两地的距离是()米。 (6)一支部队排成1200米长的队伍行军,在队尾的通讯员要与最前面的营长联系,他用6分钟时间跑步追上了营长,为了回到队尾,在追上营长的地方等待了24分钟。如果他从最前头跑步回到队尾,那么只需要()分钟。 2.甲、乙两人同时从A地到B地,乙出发3小时后甲才出发,甲走了5小时后,已超过乙2千米。已知甲每小时比乙多行4千米。甲、乙两人每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3.甲、乙两人从A地到B地,丙从B地到A地。他们同时出发,甲骑车每小时行8千米,丙骑车每小时行10千米,甲丙两人经过5小时相遇,再过1小时,乙、丙两人相遇。求乙的速度。 4.甲、乙两港相距360千米,一艘轮船从甲港到乙港,顺水航行15小时到达,从乙港返回甲港,逆水航行20小时到达。现在有一艘机帆船,船速是每小时12千米,它往返两港需要多少小时? 5.一只船在静水中每小时航行20千米,在水流速度为每小时4千米的江中,往返甲、乙两码头共用了12.5小时,求甲、乙两码头间距离。 6.圆湖周长1080米,在湖边每隔12米种植柳树一株,再在两株柳树之问等距离种植3棵桃树,这样可种柳树和桃树共多少棵?

小学六年级奥数题-专题训练之比和比例应用题

小学六年级奥数题:专题训练之比和比例应用题 例1、乘坐某路汽车成年人票价3元,儿童票价2元,残疾人票价1元,某天乘车的成年人、儿童和残疾人的人数比是50:20:1,共收得票款26740元,这天乘车中成年人、儿童和残疾人各有多少人? 提示:单价比:成年人:儿童:残疾人=3:2:1 人数比:50:20:1 [练习]甲乙两人走同一段路,甲要20分钟,乙要15分钟,现在甲、乙两人分别同时从相距840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相遇时,甲、乙各走了多少米? 例2、“希望小学”搞了一次募捐活动,她们用募捐所得的钱购买了甲、乙、丙三种商品,这三种商品的单价分别为30元、15元和10元。已知购得的甲商品与乙商品的数量之比为5:6,乙商品与丙商品的数量之比为4:11,且购买丙商品比购买甲商品多花了210元。 提示:根据已知条件可先求三种商品的数量比。 [练习]一种什锦糖是由酥糖、奶糖和水果糖按5:4:3的比例混合而成,酥糖、奶糖和水果糖的单价比是11:8:7,要合成这样的什锦糖120千克,什锦糖每千克32.4元,混合前的酥糖每千克是多少元? 例3、A、B、C是三个顺次咬合的齿轮。当A转4圈时,B恰好转3圈;当B转4圈时,C恰好转5圈,问这三个齿轮的齿数的最小数分别是多少? 提示:根据已知条件已知A、B、C转速与齿数的积都相等,即它们的转速与齿数成反比例。

习题: 1、甲、乙、丙三个平行四边形的底之比是4:5:6,高之比是3:2:1,已知三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是140平方分米,那么甲、乙、丙三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各是多少? 2、甲、乙、丙三个三角形的面积之比是8:9:10,高之比是2:3:4,对应的底之比是多少? 3、某校四、五年级参加数学竞赛的人数相等,四年级获奖人数与未获奖人数的比是1:4,五年级获奖人数与未获奖人数的比是2:7;两个年级中获奖与未获奖人数的比是多少? 4、盒子里共有红、白、黑三种颜色的彩球共68个,红球与白球个数的比是1:2,白球与黑球个数的比是3:4,红球有多少个?

六年级奥数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汇总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一、单位“1”定长短。 1)两根1米长的绳子,第一根用去1/4,第二根用去1/4米,两次用去的一样长吗? 2)两根一样长的绳子,第一根用去1/4,第二根用去1/4米,两次用去的一样长吗? 3)一根绳子,第一次用去1/4,第二次用去1/4米。哪一次用去的长一些? 4)一根绳子,第一次用去4/7,第二次用去4/7米。哪一次用去的长一些? 5)一根绳子分两次用完,第一次用去1/3,第二次用去1/3米。哪一次用去的长一些?6)一根绳子分两次用完,第一次用去2/3,第二次用去余下的部分。哪一次用去的长一些?练一练: 1)两根1米长的绳子,第一根用去1/3,第二根用去1/3米,两次用去的一样长吗? 2)两根一样长的绳子,第一根用去1/3,第二根用去1/3米,两次用去的一样长吗? 3)一根绳子,第一次用去1/6,第二次用去1/6米。哪一次用去的长一些? 3)一根绳子,第一次用去3/5,第二次用去2/5米。哪一次用去的长一些? 4)一根绳子分两次用完,第一次用去2/5,第二次用去3/5米。哪一次用去的长一些?5)一根绳子分两次用完,第一次用去3/8,第二次用去余下的部分。哪一次用去的长一些? 二、量率对应 1、修一条水渠,已经修好了2/5. (1)水渠全长20千米,已经修了的比剩下没修的少多少千米? (2)正好已经修了8千米,这条水渠全长多少千米? (3)还剩12千米没修,已经修了多少千米? (4)已经修好了的比剩下没修好的少4千米,还剩下多少千米没修? 2、六年级一班,男学生人数相当于女学生人数的4/5,问:

(1)女生20人,全班多少人? (2)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少4人,女生有多少人? (3)男生16人,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多多少人? (4)全班36人,男生有多少人? 3、等候公共汽车的人整齐的排成一排,小明也在其中。他数了数,排在他前面的人数是总人数的2/3,排在他后面的是总人数的1/4.小明排在第几位? 4、甲、乙两人星期天一起上街买东西,两人身上所带的钱共计是86元.在人民市场,甲买 一双运动鞋花去了所带钱的4 9,乙买一件衬衫花去了人民币16元.这样两人身上所剩的钱 正好一样多.问甲、乙两人原先各带了多少钱? 【巩固】一实验五年级共有学生152人,选出男同学的1 11 和5名女同学参加科技小组,剩下的男、女人 数正好相等。五年级男、女同学各有多少人? 【巩固】五年级有学生238人,选出男生的1 4 和14名女生参加团体操,这时剩下的男生和女生人数一样 多,问:五年级女生有多少人? 5、有两条同样宽的纸带,一条长21厘米,另一条长13厘米。如果把这两条纸带都剪下同 样长的一段以后,那么较短纸带所剩下的长度是较长纸带所剩下长度的8/13.问剪下的一段长度是多少厘米?

六年级奥数.应用题.浓度问题

一、 基本概念与关系 (1) 溶质 “干货”、“纯货”——被溶解的物质 (2) 溶剂 “溶质之外的物质”——用来溶解溶质的物质 (3) 溶液 溶液=溶质+溶剂——溶质与溶质的混合体 (4) 浓度 ——溶质的量占溶液的量的百分比 二、 基本方法 (1) 寻找不变量,按基本关系或比例求解 (2) 浓度三角(如右图所示) (3) 列方程或方程组求解 (1) 重点:浓度问题中的基本关系,不变量的寻找,浓度三角 (2) 难点:复杂问题中列表法、浓度三角以及方程与方程组的综合运用 一、 抓住不变量和浓度基本关系解决问题 例题精讲 重难点 浓度问题 知识框架 =100%=100% +??溶质溶质浓度溶液溶质溶液::乙溶液质量甲溶液质量z-y x-z z-y x-z 乙溶液浓度y % 浓度x %混合浓度z%

【例 1】某种溶液由40克食盐浓度15%的溶液和60克食盐浓度10%的溶液混合后再蒸发50克水得到,那么这种溶液的食盐浓度为多少? 【巩固】一容器内有浓度为25%的糖水,若再加入20千克水,则糖水的浓度变为15%,问这个容器内原来含有糖多少千克? 【例 2】浓度为20%的糖水40克,要把它变成浓度为40%的糖水,需加多少克糖? 【巩固】浓度为10%,重量为80克的糖水中,加入多少克水就能得到浓度为8%的糖水?【例 3】买来蘑菇10千克,含水量为99%,晾晒一会儿后,含水量为98%,问蒸发掉多少水份? 【巩固】1000千克葡萄含水率为96.5%,一周后含水率降为96%,这些葡萄的质量减少了千克. 【例 4】将含农药30%的药液,加入一定量的水以后,药液含药24%,如果再加入同样多的水,药液含药的百分比是________. 【巩固】一杯盐水,第一次加入一定量的水后,盐水的含盐百分比变为15%;第二次又加入同样多的水,盐水的含盐百分比变为12%,第三次再加入同样多的水,盐水的含 盐百分比将变为_______%. 二、通过浓度三角解决浓度和实际生活中的配比问题 【例 5】有浓度为20%的盐水300克,要配制成40%的盐水,需加入浓度为70%的盐水多少克? 【巩固】将75%的酒精溶液32克稀释成浓度为40%的稀酒精,需加入水多少克? 【例 6】瓶中装有浓度为15%的酒精溶液1000克,现在又分别倒入100克和400克的A、B两种酒精溶液,瓶中的浓度变成了14%.已知A种酒精溶液浓度是B种酒精溶液浓度 的2倍,那么A种酒精溶液的浓度是百分之几? 【巩固】有两种溶液,甲溶液的酒精浓度为15%,盐浓度为10%,乙溶液中的酒精浓度为45%,盐浓度为5%.现在有甲溶液1千克,那么需要多少千克乙溶液,将它与甲溶 液混和后所得的溶液的酒精浓度是盐浓度的3倍? 【例 7】甲瓶中酒精的浓度为70%,乙瓶中酒精的浓度为60%,两瓶酒精混合后的浓度是66%.如果两瓶酒精各用去5升后再混合,则混合后的浓度是66.25%.问原来甲、乙 两瓶酒精分别有多少升? 【巩固】纯酒精含量分别为60%、35%的甲、乙两种酒精混合后的纯酒精含量为40%.如

五年级奥数列方程解应用题

五年级奥数列方程解应用题 例1:笼中共有鸡兔100只,鸡兔足数共有320条,问鸡兔各有多少只? 等量关系式是: ①有10分和20分的邮票共18张,总面值为2.80元,问10分和20分邮票各有多少张? ②小兔妈妈采蘑菇,晴天每天可采16只,雨天每天只能采11只,它一共采了195只,平均每天采13只,这几天中有几天下雨?几天晴天? 例2:已知鸡比兔多13只,鸡的脚比兔脚多16条,问鸡兔各有多少只? 等量关系式是: ①五年一班有52人做手工,男生每人做3件,女生每人做2件,已知男生比女生多做36件,求五年一班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②学校组织暑假旅游,一共用了10辆车,大客车每辆坐100人,小客车每辆坐60人,大客车比小客车一共多坐了520人,问大小客车各几辆? 例3:一条船从码头顺流而下,再逆流而上,打算在8小时内回到原出发的码头,已知船的静水速度是每小时10千米,水流速度是每小时2千米,问此船最多走出多少千米就必须返回才能在8小时内回到原码头? 等量关系式是:

①一架飞机飞行于两城之间顺风需要6小时30分,逆风时需要7小时,已知风速是每小时26千米,求两城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②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如果两人同向而行,经过13分钟,甲赶上乙。如两人相向而行,经过3分钟两人相遇。已知乙每分钟行25千米,问AB两地相距多少米? 例4:一群公猴,母猴和小猴共38只,每分钟共摘桃266个。已知一只公猴每分钟摘桃10个,一只母猴每分钟摘桃8个,一只小猴每分钟摘桃5个,已知公猴比母猴少4只,那么这群猴中公猴、母猴、小猴各有多少只? ①有大、中、小卡车共42辆,每次共运货315箱,已知每辆大卡车每次能运10箱,中卡车每辆每次运8箱,小卡车每辆每次可运5箱,又知中卡车的辆数和小卡车同样多,求大卡车有多少辆? ②蜘蛛有8只脚,晴蜓有6只脚和2双翅膀,蝉有6只脚和一对翅膀,现在有这三种小虫共16只,共有110条腿,14对翅膀,问每只小虫各有多少只? ③学校组织新年联欢会,用于奖品的铅笔、圆珠笔、钢笔共232支,价值100元,其中铅笔的数量是圆珠笔的4倍,已知每支铅笔0.2元,每支圆珠笔0.9元,每支钢笔2.1元。三种笔各值多少元? 例5:一个两位数,十位数是个位数字的2倍,如果把十位数上的数字与个位上的数字对调,那么所得的两位数比原两位数小27,原两位数是多少? ①一个两位数,个位数是十位上的数的3倍,若把这个十位上的

六年级数学应用题30道及答案

六年级数学应用题 1、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甲行驶了全程的5/11,如果甲每小时行驶4.5千米,乙行了5 小时。求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2、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相向开出。货车的速度是客车的五分之四,货车行了全程的四分之一后,再行28千米与客车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3、甲乙两人绕城而行,甲每小时行8千米,乙每小时行6千米。现在两人同时从同一地点相背出发,乙遇到甲后,再行4小时回到原出发点。求乙绕城一周所需要的时间? 4、甲乙两人同时从A地步行走向B地,当甲走了全程的1\4时,乙离B地还有640米,当甲走余下的5\6时,乙走完全程的7\10,求AB两地距离是多少米? 5、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75千米,乙车行完全程需7小时。两车开出3小时后相距15千米,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6、甲,已两人要走完这条路,甲要走30分,已要走20分,走3分后,甲发现有东西没拿,拿东西耽误3分,甲再走几分钟跟乙相遇?

7、甲,乙两辆汽车从A地出发,同向而行,甲每小时走36千米,乙每小时走48千米,若甲车比乙车早出发2小时,则乙车经过多少时间才追上甲车? 8、甲乙两人分别从相距36千米的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从a地出发至1千米时,发现有物品以往在a地,便立即返回,去了物品又立即从a地向b地行进,这样甲、乙两人恰好在a,b两地的终点处相遇,又知甲每小时比乙多走0.5千米,求甲、乙两人的速度? 9、两列火车同时从相距400千米两地相向而行,客车每小时行60千米,货车小时行40千米,两列火车行驶几小时后,相遇有相距100千米? 10、甲每小时行驶9千米,乙每小时行驶7千米。两者在相距6千米的两地同时向背而行,几小时后相距150千米? 11、甲乙两车从相距600千米的两地同时相向而行已知甲车每小时行42千米,乙车每小时行58千米两车相遇时乙车行了多少千米? 12、两车相向,6小时相遇,后经4小时,客车到达,货车还有188千米,问两地相距?

奥数列方程解应用题

列方程解应用题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 ①审清题意,弄清楚题目意思以及数量之间的关系,; ②合理设未知数x,设未知数的方法有两种:问什么设什么(直接设未知数),间接设未 知数; ③依题意确定等量关系,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④解方程; ⑤将结果代入原题检验。 概括成五个字就是:“审、设、列、解、验”.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到正确的等量关系。寻找等量关系的常用方法是:根据题中“不 变量”找等量关系。 一些基本概念: (1)像4x+2=9这样的的等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x,而且未知数x的指数为1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2)像2x+y=8这样的的等式,含有两个未知数x、y,而且未知数的指数都为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把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用“﹛”写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 (3)如果有两个未知数,一般需要两个方程才能求出唯一解,如果有三个未知数,一般需要三个方程才能求出唯一解. 如果有更多的未知数,可借助今天学习的解题思路来类推出解法.

【例1】 (难度系数:★★)解下列方程: (1)357x x +=+ (2)452x x -=- (3)12(3)7x x +-=+ (4)132(23)5(2)x x --=-- (5)51 18()2352x x ????-=??? ? (6) 1123 x x +-= (7)5 27x y x y +=??+=? (8)2311 329x y x y +=?? +=? 分析:(1) 375,22,21.1x x x x x -=-===移项得:注意把“同类”放在等号的同侧,移项过程中注意变号;化简得:等式两边同时除以可得:把代入原式满足等式. 以下各题不再写检验步骤,请教师强调学生答案要检验. (2)2541.x x x -=-=, (3)16277730.x x x x +-=+-==,, (4)13465219471974123 4.x x x x x x x x -+=-+-=--==,,-=,, (5)51115410410110 4()410.3523 6333333x x x x x x x x x x ??????-=?-=-=-===????????, ,,,, (6)312633263.x x x x x +=+-==()-,, 请教师强调学生在解答时要注意:移项变号、同类放在等式一边、(4)中去括号时每一项都要发生相应变化、(6)中每一项都同时扩大6倍、(5)中可以先简化运算的一定要先化简。 (7)法1:加减消元法 (8) 51272212132 3 x y x y x y x y +=??+=? ===?? =? () ()()式-()式可得:,代入()式可得:, 所以 23111329212153,1.1 3 x y x y y y x x y +=??+=???====?? =? () ()()3-()2可得:5,将其代入(1)式可得:所以可得: 法2:代入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