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南昌高三一模考试语文作文审题立意及写作指导

合集下载

2019年南昌高三一模考试语文作文审题立意及写作指导

2019年南昌高三一模考试语文作文审题立意及写作指导
南昌高三一模考试语文作文审题立意及写作指导
…………
“即将高中毕业的你,如何看待生命中的‘完成’或是‘未完成’呢?”
“生命中”,提示写作范围是十分广泛的。站在高中毕业生的角度,可以理解为“高中的学业‘完成”了,但是为人的学习还“未完成”;也可以理解为一天的作业“完成”了,但学习的目标还“未完成”;还可以理解为花季、雨季“完成”了,但是人生还“未完成”……
远离材料,转移论题,观点与材料主旨无关。
成长
何必完成
勿苟求完美
得与失
过去与将来
做事须有始终
Hale Waihona Puke 文体特征文体特征必须明确:
记叙文——具备记叙文的基本要素,并能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
议论文——具备议论文的基本要素: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原题:
……
“即将高中毕业的你,如何看待生命中的‘完成’或是‘未完成’呢?”
材料中“或是”提示立意的角度可以是围绕“完成”来写,也可以围绕“未完成”来写,还可以辩证的讨论“完成”和“未完成”的关系。
一、切合
尽己之力,为之(完成或未完成取决于态度;完成是对自己的负责;没有全力以赴的完成是不完成)
三、不合题旨

高中话题作文范文模板汇总:南昌高三一模考试语文作文审题立意及写作指导等5篇文集

高中话题作文范文模板汇总:南昌高三一模考试语文作文审题立意及写作指导等5篇文集

高中话题作文范文模板汇总5篇篇一:南昌高三一模考试语文作文审题立意及写作指导六、写作(6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我们的生命总是在“完成”和“未完成”的状态中行进。

回家卸下行囊,是一次旅行的完成;高中毕业,是一段学业的完成;书稿付梓,是一次写作任务的完成;走进婚姻,是一段恋爱的完成。

但我们又面临着许许多多的“未完成”。

即将高中毕业的你,如何看待生命中的“完成”或“未完成”呢?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写议论文或记叙文;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材料解读1“完成”与“未完成”是人生的两种生存状态。

对于我们人类来说,“完成”只是短暂的、相对的,而“未完成”是永恒的追求。

两者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未完成”是人生的常态,也是一种积极的心态,只要我们认识到人生中的事情永远做不完,人生永远“未完成”,那么我们就会积极进取。

同时正确认识“完成”和“未完成”也保持平和超脱的心态。

材料解读2对于即将高中毕业的学生而言,可以探讨完成与未完成的辩证关系,体现哲理的思辨;可以从完成的角度谈完成带来的成功与喜悦,创造发明,改革创新对人类社会的推动作用;从未完成的角度谈其蕴含的完美,如有些创作,事业等因其未完成而成其美。

这需要我们有奋发昂扬的斗志,乐观向上的心态,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促进人类向更高目标前进。

原题:……“即将高中毕业的你,如何看待生命中的‘完成’或是‘未完成’呢?”材料中“高中毕业的你”提示作文时考生写作时应该从自己的生活出发,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阅读体验去阐述“完成”或是“未完成”。

原题:……“即将高中毕业的你,如何看待生命中的‘完成’或是‘未完成’呢?”“生命中”,提示写作范围是十分广泛的。

站在高中毕业生的角度,可以理解为“高中的学业‘完成”了,但是为人的学习还“未完成”;也可以理解为一天的作业“完成”了,但学习的目标还“未完成”;还可以理解为花季、雨季“完成”了,但是人生还“未完成”……原题:……“即将高中毕业的你,如何看待生命中的‘完成’或是‘未完成’呢?”材料中“或是”提示立意的角度可以是围绕“完成”来写,也可以围绕“未完成”来写,还可以辩证的讨论“完成”和“未完成”的关系。

2018年高考语文高分作文赏析及名师点评08意蕴丰厚

2018年高考语文高分作文赏析及名师点评08意蕴丰厚

意蕴丰厚镶嵌名句,意蕴丰厚郭沫若说:“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张。

”如果我们能够自然地把久经岁月磨炼至今仍放出夺目光彩的古诗文名句镶嵌在高考作文当中,就定能增加文章的思想内涵和语言的文采,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1.以名句为题,画龙点睛。

巧妙地运用言简意赅的名句作为文章标题,能让自己的作文题目一枝独秀,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如以“腹有诗书气自华”“少年心志当凌云”“不畏浮云遮望眼”为题,远比以“谈志气”“人要有远见”等题目更形象,更具韵味。

如2017年高考:《一横长城,一点茉莉香》、《予我洗礼翼彼新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2015年高考:《腹有诗书气自华》,2013年高考满分作文《闲敲棋子落灯花》《点亮万家灯火》《上善若水任方圆》,2012年高考满分作文《善行如月,照破山河》等都是引用名句为题。

2.以名句开篇,先声夺人。

开篇便恰当引用古今中外哲人、名家的箴言睿语或诗人的丽词名句,使文章有一种神完气足之感,达到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令读者耳目一新,精神为之一振。

例如:“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扬州啊,你为何苍老了容颜?“春风十里扬州路,最美烟花三月天。

”扬州啊,你的烟花怎么未开?也许,这由不得你,你只有含着眼泪承受铁骑的践踏,只有用残垣断壁控诉那些忘记自己的人。

(河南考生《扬州,别哭》)引用名言,将古诗意境融入篇中,以浓郁的情感打动读者,极具感染力。

3.用名句议论,形象深刻。

将一系列形象而富有意蕴的诗句引入议论,可在丰富文章文化底蕴的同时,赋内容以深刻性。

例如:诚如孙中山先生所言: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

先生的话告诉我们:做一件事情,首先要敢于担当,并且要不畏艰难,按规律做事,这样才会有成功之日。

正如康德说:“既然我已经踏上了这条路,那么任何事情都不能阻止我走下去。

”人生之路,坎坷挫折在所难免,但如果我们已经选择了前进的方向,那么,就要勇敢地担当起重任,不在失败和困难面前畏葸不前,集中精力,勇敢地向前走。

南昌市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卷(II)卷

南昌市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卷(II)卷

南昌市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卷(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2分)1. (6分) (2018高二上·深圳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大洋一号”是中国第一艘现代化的综合性远洋科学考察船。

自1995年以来,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的任务。

今年,它又完成了历时45天、航程6208海里的综合海试任务。

对不熟悉的人而言,()。

在这里,重力和ADCP实验室、磁力实验室、地震实验室、综合电子实验室、地质实验室、生物基因实验室、深拖和超短基线实验室等各种实验室________,分布在第三,四层船舱。

由于船上配备了很多先进设备,人不用下水就能进行海底勘探。

比如,深海可视采样系统可以将海底微地形地貌图像传到科学考察船上,犹如有了千里眼,海底世界可以________,并可根据需要________地抓取矿物样品和采集海底水样;深海浅层岩芯取样钻机可以在深海底比较坚硬的岩石上钻取岩芯。

“大洋一号”的远航活动,与郑和下西洋相呼应。

600年前,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600年后,“大洋一号”不断进步,________,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法律框架下,探索海洋奥秘,开发海洋资源,以实际行动为人类和平利用海洋作出了中国人民的贡献。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的调查。

B . 这艘船执行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多个大陆架勘查航次的任务。

C . 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完成了多个航次大陆架勘查任务。

D . 这艘船执行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完成了多个大陆架勘查航次的任务。

江西省南昌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

江西省南昌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

【题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孔子)(2)大言不惭,则无心为志。

(朱熹)(3)言论的花儿开的愈大,行为的果子结的愈小。

(冰心)(4)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汉·司马迁《史记·平原君列传》)(5)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

(臧克家对闻一多的评价)读了上面五个句子,你对“言”和“行”的关系有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以其中的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看法。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言与行言与行,常常联系在一起。

人们常说“言行一致”、“言行不一”,就可见言与行的紧密关系了。

言,往往是行的先导;行,往往是言的实践。

有的人,喜欢“言”在“行”前。

豪言壮语,意气风发,一派志在必得,胸有成竹的气势,但是,却常常有言无行,使人只听到“雷声”却不见“雨点”;或是眼高手低,不能行,落得个尴尬的结局,留下笑柄。

这一类喜言少行的人可谓是爱好形式,不重内容或是自负自傲之流了。

但也有人常常是“行”在“言”前。

他们行动前悄无声息,默默无闻,只有孺子牛的干劲,却没有霸王的沽名钓誉,待正果修成,事物圆满之后才放出言论,或仍是一言不发,只留待他人评说。

这一类喜行少言的人可谓是实干家,脚踏实地,认真处世,他们的“言”可算是一字千金,货真价实。

也有一些人,既“言”又“行”。

他们志向明确,意志坚定,态度认真,行动踏实,坚持言行一致,言出必做。

可称之为说一不二,对自己的言论认真负责的行动者,他们与那些“大炮”们形成极鲜明的对比。

当然,还有一些人不“言”不“行”,甘于沉默,甘于退化。

他们毫无进取之心,冷眼观世界,恹恹欲睡,一副老朽垂死状,渐渐进入行尸走肉的状态中。

这类人只能被认为是在慢性自杀,消极沉沦。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几百年前,大诗人陆游便悟透了这个道理。

在我看来,行便胜于言。

江西省2018届高三语文第一次联考试题含答案

江西省2018届高三语文第一次联考试题含答案

2018届高三六校联考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也许由于我国在绘画艺术上有极大的成就,而我国的美术实际上可用山水来概括之,因此,在中外文化人士的心目中,中国人是“爱好自然”“师法自然”的。

在环境艺术中,我国的庭园尤以“自然”闻名,不但使得19世纪以来的欧西人士产生了向往,也使我国一些建筑界人士常常把造园艺术看做中国建筑艺术的核心而加以夸张,从而大大地强解、误解了庭园的“自然”精神。

②大家知道“方外”的意思是指“世外”,很显然,这个方框代表着人世。

它不但代表了、暗示着人为的居住环境,同时表示在此环境中所必须具备的行为规范。

这个方框的外面,是我们不能控制的自然现象。

③我们对自然没有恐惧感,世内世外表示我们对不同的行为法则的看法。

自然界,具体地说是外界的环境,是反映一种无拘无束的人生观。

④当然,真正的自然环境并不如我们所想象的那么祥和近人。

对自然美的欣赏需要高度的修养,而且必须是精神型的人才成,因为只有在精神化的自然界中,才能克服真实的自然界所加予人类生存上的压迫与威胁。

⑤田园诗人与山水画家造成了这种精神化的自然意象。

在他们的笔下,自然界是世外之天堂。

自然与现世的文明生活环境,不但构成了对比,而且显然形成了两个极端。

⑥中国读书人的理想是在世之内外取一个平衡点,亦即所谓“方圆之间”。

在世上做一个规规矩矩、顺遂世情的人,又能优游于山林之间,享受大自然的情趣,修身养性,因而能知天命。

⑦努力达到这样的实质生活环境是传统知识分子的目标。

可是这种自然观与环境的创造有什么直接关系呢?其结果在我看来,是臆造的自然。

能在高山、深林中跋涉以欣赏自然景色的人到底是不多的,能“悠然见南山”忘却穷困潦倒的人究竟也是不多的。

大体说来,真正把大自然当天堂的情形不多,方框以内的文明生活仍是大家所迷恋的现实。

在若干世纪的传统之中,文学、艺术所描述的自然环境逐渐代替了真实的自然环境,大部分的中国读书人只能满足于方内的方外感。

2018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卷 语文

2018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卷 语文

2018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下学期一模试题语 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大国气质指的是一个大国基于其文化传统和长期的行为特征而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个性、风范和气度。

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他的气质是怎样的呢?中国的大国气质中沉淀着深厚的历史底蕴。

在世界上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中国是所有国家中有最长的连续历史的国家。

而且,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与其他文明有很大的不同,这就是: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就是一场不曾停息的长跑;而其他的文明,有的消失了,比较好的也只是接力赛。

欧洲文明的发展就像是接力赛,第一棒是希腊文明,第二棒是罗马文明,第三棒是中世纪基督教文明,接着是近现代欧洲文明。

可以说,中国的大国气质中沉淀的历史底蕴之深厚,是其他大国不能比拟的。

这也使中国的大国气质更稳定、更具有特续性。

中国的大国气质包含着中国人特有的思维特点。

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极其丰富,中国哲学非常关注变易发展、对立统一、相反相成、物极必反、整体联系、生化日新等问题。

中庸是中国传统中最典型的思维方式。

“中庸”最早是孔子在《论语》中提出来的范畴。

《论语》中说:“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它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执两用中,不走极端;二是无过无不及,避免偏执,追求平和;三是得时勿失,时不我待,追求时中;四是允执其中,保持平衡;五是有原则地折衷。

中庸的思维方式至今对中国人都有重要影响。

2018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精品

2018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精品

2017—2018学年度南昌市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卷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15分,每小题3分)1.B(A佝偻lǚ,C吝啬sè,D孱chán弱)2.B(A断章取意——断章取义,C老俩口——老两口, D挖墙角——挖墙脚)3.C(坦陈:重在陈述。

坦承:重在承认。

根据语境,应为“坦承”。

从而:连词,重在表目的和因果关系。

进而:连词,表示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重在递进关系。

从语境看,是表示因果关系。

妙手偶得:技术高超的人,偶然间得到的灵感或作品。

也用来形容文学素养很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作。

得:偶然得到。

妙手:技术高超的人。

灵心慧性:强调聪颖的天资。

从语境看,此处更强调偶然得到佳作。

)4.D(A介词“关于”与宾语搭配不当,改为“对于”;B语序不当,把“一系列”放入“促进”前;C 偷换主语,“少数目无法纪的人”置换成“损失千万元”的工厂。

)5. C(根据每句中关键词提示,找到逻辑顺序。

如“这也与”“但”“至于”“二者”等。

)二、(9分,每小题3分)6. D (“对某种色彩高度敏感的人”而不是“对色彩高度敏感”; B “多次叠加’’与原文不符;C对象误用,应为“橙色光谱的某个区域”而非“视网膜”。

7.C (“辨识1亿种色彩”应是四色视觉者,且是“理论上”判断。

)8.B (原文为“可能未必”)三、(9分,每小题3分)9.B(憾:痛恨)10.D11.D四、(28分)12.(12分)(1)(许都)以侠义为任,爱好施加恩惠,暗中用兵法训练家中门客和子弟,希望能充任一职位。

(得分点:“阴”,“部勒”。

)(4分)(2)因为平定叛乱有功,子龙被提升为兵科给事中。

命令刚下达,京都就沦陷了(得分点:“擢”,“甫”。

)(4分)(3)现在福王入朝为君已经二十来天了,人们精神松懈思想纷乱,和太平时期没有区别。

(得分点:“再旬”,“升平”。

)(4分)13.(8分)(1)上片写了一群农家女聚在家门前争看州官的情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南昌高三一模考试语文作文审题
立意及写作指导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我们的生命总是在“完成”和“未完成”的状态中行进。

回家卸
下行囊,是一次旅行的完成;高中毕业,是一段学业的完成;书稿付梓,是一次写作任务的完成;走进婚姻,是一段恋爱的完成。

但我们
又面临着许许多多的“未完成”。

即将高中毕业的你,如何看待生命中的“完成”或“未完成”呢?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写议论文或记叙文;不要
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材料解读1
“完成”与“未完成”是人生的两种生存状态。

对于我们人类来说,“完成”只是短暂的、相对的,而“未完成”是永恒的追求。


者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未完成”是人生的常态,也是一种积极的
心态,只要我们认识到人生中的事情永远做不完,人生永远“未完成”,那么我们就会积极进取。

同时正确认识“完成”和“未完成”
也保持平和超脱的心态。

材料解读2
对于即将高中毕业的学生而言,可以探讨完成与未完成的辩证关系,体现哲理的思辨;可以从完成的角度谈完成带来的成功与喜悦,创
造发明,改革创新对人类社会的推动作用;从未完成的角度谈其蕴含的
完美,如有些创作,事业等因其未完成而成其美。

这需要我们有奋发
昂扬的斗志,乐观向上的心态,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促进人类向更高
目标前进。

审题立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