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

合集下载

现代汉语及古代汉语

现代汉语及古代汉语

现代汉语及古代汉语【现代汉语部分】一概论一、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一),古代汉语1,定义:古代汉语是古代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从时间上看,五四以前的都可以称为古代汉语。

现在我们接触到的古代汉语是它三千多年来的书面语形式。

2,古代汉语的两种书面语形式:(1)文言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代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

(2)古白话:六朝以后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与口语直接联系的新的书面语言,今普通话书面形式的源头,9DC末期出现12、13DC成熟3,古代汉语学习对象:文言文(二),现代汉语1,定义:现代汉民族使用的语言,包括普通话和方言;(广义)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狭义)1955年确定(三),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关系:古代汉语是现代汉语的前身,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

二、普通话和方言(一),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定义: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是汉族人民在相互交往中普遍使用的一种通用语言,它是全体汉族人民间以及汉族和兄弟民族间,中国人和外国人之间的交际用语。

是在同一民族内部通过长期相互交往在方言的基础上逐渐自然形成的。

(汉语方言只是为某一地区人民使用的语言,不仅在社会交际作用方面处于从属地位,而且在自身发展趋势中也是向普通话靠拢的。

)(二),口语和书面语1,口语:以口耳进行交际的口头形式;共同口语形式比书面语晚出现,最晚14DC,“官话”(一种全民族公用的语言)在北方话基础上开始形成,清朝时已全国通行。

2,书面语:用文字记载下来的书面形式;(其源头:白话文)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通行全国。

3,五四时期,“白话文运动”使白话文取代了文言文“国语运动”(由汉语拼音运动引发)使民国初年“国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统一口语的读音)代替了“官话”。

(三),现代汉语七种主要方言:七种方言的划分并非地理划分,其主要依据方言的共同语音特点;方言间亲疏关系不同,闽、粤方言与共同语差别最大,其后依次是吴方言、客、赣、湘;按使用人口排列:北方言》吴方言》粤方言》湘方言》闽方言》客方言》赣方言;方言和普通话的差别:语音最突出,词汇次之,语法最小1,北方话:北京话为代表,是普通话的基础方言,在汉语各方言中分布地区最广,使用人口最多,占约汉族人口总数70%包括四个次方言:(1),华北、东北方言(徐州,蚌埠)(2),西北方言(3),西南方言(4),江淮方言(长江以北,淮河以南)2,吴方言(江浙话):以苏州话或上海话为代表,使用人口约8000多万,占汉族人口8.4%,第二大方言;分布在长江以南镇江以东部分(不包括镇江)以及浙江省的大部分地区。

古代汉语的特点

古代汉语的特点

古代汉语的特点
古代汉语是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它是古代汉族的群众语言。

广义的古代汉语的书面语有两个系统:一个是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及其后人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文言文;另一个是六朝以后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古代白话。

狭义的古代汉语书面语就是指文言文。

古代汉语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以单音节词为主:古代汉语的词汇多为单音节词,这是因为古代汉语的音节结构比较简单,一个音节通常只对应一个汉字。

2. 词汇丰富:古代汉语的词汇非常丰富,包括实词、虚词、代词、量词、副词等多种词性。

其中,实词是最基本的词汇单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等。

3. 语序灵活:古代汉语的语序比较灵活,句子成分的位置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进行调整。

例如,谓语可以放在主语之前,宾语可以放在动词之前等。

4. 语法简单:古代汉语的语法比较简单,没有现代汉语中的时态、语态、语气等复杂的语法形式。

但是,古代汉语中有一些特殊的语法现象,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

5. 语义丰富:古代汉语的语义非常丰富,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有不同的含义。

因此,在阅读古代汉语时,需要根据上下文来理解词义。

6. 修辞手法多样:古代汉语中运用了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偶、排比等。

这些修辞手法不仅增强了语言的表达力,也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总之,古代汉语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语言学科,它不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基础。

古代汉语通论【精华版】

古代汉语通论【精华版】

古代汉语一、绪论1、什么是古代汉语?古代汉语是一个比较广泛的概念。

大致分两个系统:一个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一个是唐宋以来以北方话为基础而形成的古白话。

二、文字1、汉字的性质:文字学家主要凭字形来辨别本义,这是因为汉字是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字形和意义有密切的关系,分析字形有助于对本义的了解。

2、六书:关于汉字形体构造的传统说法。

六书是六艺之一。

一般于六书的名称采用许慎《说文解字·叙》的,于次序则采用班固《汉书·艺文志》的。

六书依次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只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之法,转注、假借为用字之法(并不能产生新字)。

A、象形:把事物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构成一个字,如日、月、山、火、夕、鸟、鱼、鹿、羊、自。

B、指事:用记号指出事物特点的造字方法。

如上、下、本、末、亦、刃。

末、朱、兀、寸、甘、刃、旦。

C、会意: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体组成,把它们的意义组合成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法。

常常是两个象形字的结合,如武、信、及、从、休、步、逐、斗、莫、牧、采、出、D、形声:是由意符(也叫形符)和声符两部分组成的,意符表示本义所属的意义范畴,声符表示读音,如江、河、沐。

杞、问、物、里、过、发E、转注:说法不一。

许慎(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后代的争论:江声(部首,凡某之属皆从某);戴震(互训:转相为注,互相为训);朱骏声改变了定义和例字(引申:体不改造,引意相受;令长是也)。

F、假借:许慎“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以令长为例。

如“令”本为“发号”的令,后来借用为“县令”的令。

3、古今字的性质:由于历史的发展,汉字的演变,产生了一个新的字代表一个字的一个或者几个意义,分担前一个字部分的意义,那么前一个字为古字,新产生的字为今字。

如“责”,其“债务”等意义已经为“债”所替代,但“责任”等意义担任着,故而两者为古今字。

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绪论一、什么是古代汉语(一)本体意义上的古代汉语1 、定义古代汉民族共同语。

1 )时间范围。

古代。

下限:五四时期。

上限:远古。

语例。

分期: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时期(向熹):远古至夏代——远古汉语商周至两汉——上古汉语魏晋至唐宋——中古汉语元以后至“五四”运动前——近古汉语2 )民族范围汉民族3 )语体范围共同语:雅言、通语、官话书面语:古代书面语有两个系统:(一)文言: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世作家仿古作品所用的语言。

如儒家经典、诸子散文以及唐宋八大家的作品等。

(二)古白话:六朝以后,随着民间文学的发展,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一种与口语相应的书面语。

如白话小说等。

(二)学科意义上的古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字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三)课程意义上的古代汉语1 、性质古代汉语是文史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工具课。

说它是基础课,因为它所讲授的知识和技能,是本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基础部分,是今后在学业上进行深造所必备的文化功底。

说它是工具课,是由它的教学目的决定的,它主要是培养学生阅读中国古籍的能力。

这种能力就如同掌握一种工具,面对浩如烟海的古代文献,就能用它去进行处理,去发掘我国古代丰富的文化宝藏。

2 、古汉语教学的目的尽可能较系统地掌握古代汉语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我国古籍的能力。

3 、古汉语教学的内容教学对象:本体意义上的古代汉语,侧重其中上古时期的文言。

教学内容:划分为三个板块:一是基本理论,即语言知识部分。

二是客观材料,即文选部分。

三是常用词。

4 、教材参考教材:王力《古代汉语》郭锡良《古代汉语》许嘉璐《古代汉语》5 、时间及内容安排6 、教学方法。

二、为什么要学习古代汉语(一)满足精神上文化需求好奇心——认知需求。

熊猫-猫熊人;婚(二)满足现实语言生活的需要1 、言语交际现代汉语由古代汉语发展而来,其基本建构与古汉语一脉相承。

学习古汉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和运用现代汉语,减少语病。

古代汉语基础必学知识点

古代汉语基础必学知识点

古代汉语基础必学知识点
1.古代汉字:掌握古代汉字的基本结构和发展过程,了解古代汉字的
构造原理和基本字形。

2.古代汉语的发音:掌握古代汉语的音韵体系,了解古代汉语的声母、韵母等发音规则。

3.古代汉语的词汇:学习古代汉语的常用词汇和词义,了解古代汉语
的词法特点。

4.古代汉语的语法: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语法结构和句式,了解古代
汉语的六艺、八股等句法体系。

5.古代汉语的文体:学习古代汉语的各种文体,包括骈文、楚辞、诗
经等,了解古代汉语的文学风格和特点。

6.古代汉语的修辞:了解古代汉语的修辞方法和手法,包括比喻、夸张、反问等,掌握古代汉语的修辞技巧。

7.古代汉语的典籍:熟悉古代汉语的各类典籍,包括《论语》、《史记》、《诗经》等,了解古代汉语的思想和文化。

8.古代汉语的句读:掌握古代汉语的句读方法和节奏,了解古代汉语
的韵律和韵律调式。

9.古代汉语的语言变化:了解古代汉语的语音、词汇、句法等方面的
变化,掌握古代汉语演变的规律和特点。

10.古代汉语的语用:了解古代汉语的语用学原理和方法,包括语体、语用、语境等,掌握古代汉语的语用特点和应用技巧。

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一、古代汉语的定义:广义的古代汉语的书面语有两个系统:一个是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及其后人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文言;另一个是六朝以后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古代白话。

狭义的的古代汉语书面语就是指文言。

二、小学:文字、音韵、训诂三、工具书:字典辞书的编排:1)按部首和笔画排列。

2)按音序排列。

3)按号码排列。

1)《康熙字典》:成书于清朝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年),参加编写的有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人。

这部字典按部首笔画的多少,把214个部首分别归入十二集中。

十二集以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命名。

共收47035字,是清代以前收字最多的一部字典,流传两百多年,影响很大,至今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体例是先音后义。

2)《中华大字典》是继康熙字典后的第二部大字典。

3)《辞源》是商务印书馆编印的,出版于1915年,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一部以词语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辞书。

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编纂的体例格局。

《辞海》是中华书局编印的,出版于1936,是一部综合性辞书,所收对象除了单字外,主要是语词、人物、著作、历史事件、古今地名、团体组织以及各学科名词术语等。

古语今语、古义今义并收。

4)《汉语大字典》和《汉语大词典》是二十世纪末由国家组织编写的两部大型语文工具书。

《汉语大字典》偏重收集古今汉字,1500多万字。

《汉语大辞典》偏重收集汉语的古今复音词语,全书五千余万字,共收词目三十七万条左右。

后来又《新华词典》《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5)《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

是中国文字学的奠基之作,也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

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

总结了汉代训诂学家对经传文字的训释,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字形考求本义的字典,是研究先秦典籍中字义词义必备的工具书,贡献:1.完整地保存了我国古代的篆文、籀文、古文及其说解,是认识先秦两汉时的碑刻、铭文,进而研究金文、甲骨文的桥梁。

古代汉语常用词典

古代汉语常用词典

古代汉语常用词典前言古代汉语是中国古代文化瑰宝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研究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具有重要意义。

本词典旨在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个方便查阅古代常用词语的工具书,力求词条解释准确、简明,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

收词原则1. 以《论语》、《诗经》、《尚书》、《周易》等经典著作为主要词源。

2. 参考其他重要古代文献,如《左传》、《史记》、《hanshu》等。

3. 收录常用的古代词语,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等。

4. 对于同音异义词,分别列出。

词条示例1. 仁【读音】rén【义项】1.好善、有爱心。

如"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礼记·大学》)2.爱护、怜惜。

如"老老孰能无仁心。

"(《诗经·小雅·白华之什》) 2. 义【读音】yì【义项】1.正当、正义。

如"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礼记·曲礼》)2.应该做的事。

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论语·卫灵公》)3. 礼【读音】lǐ【义项】1.礼节、规矩。

如"礼之用,和为贵。

"(《礼记·曲礼》)2.祭祀、祭品。

如"礼云礼云,玉帛云之。

"(《诗经·小雅·白华之什》) 4. 智【读音】zhì【义项】1.聪明智慧。

如"智者乐天知命,小人昧于天命。

"(《论语·尧曰》)2.有学问、有知识。

如"其曲有至词,其民好是纪。

"(《诗经·小雅·都人士》)5. 勇【读音】yǒng【义项】1.勇敢、勇猛。

如"勇往无惧,无恐于物。

"(《左传·僖公二十九年》)2.力量、力气。

如"有虞氏,无勇力。

什么是古代汉语

什么是古代汉语

什么是古代汉语古代汉语是古代汉族人所使用的语言。

因为口头语言无法超越时间、空间的限制,所以,我们现在所说的古代汉语,都是指被记录下来的书面语,也就是古代文献语言。

古代汉语属于历史语言,一般把汉语的历史发展分成四期:第一期,上古汉语:秦汉以前的汉语第二期,中古汉语:魏晋至唐代的汉语第三期,近古汉语:宋代至民国第四期,现代汉语:民国以来(确切定为1919年五四运动以来)古代汉语作为历史语言是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既然现代汉语是指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所形成的、汉民族通用的、口语与书面基本一致的语言,古代汉语应当囊括第一期到第三期的汉语。

一般认为,古代汉语的书面语有两个系统:一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如《诗》、《书》、《礼》、《春秋》、《老子》、《论语》、《荀子》等所使用的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者仿古文书中所使用的语言,如两汉诗文歌赋、唐宋散文等;另—是自唐宋以来逐渐形成的口语实录,这种语言的词汇、语法与现代汉语接近。

前一种,我们称作文言;后一种,我们称作古白话.高等院校古代汉语课学习和研究的对象,是文言而不包括古白话。

这是由文言的特点决定的。

文言是与先秦口语—致的书面语,人类的口头语言,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和人们思维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

过了几百年、上千年或更长的—段时间,汉语的口头语不论在语法上还是词汇上、语音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但是,在长期的吉代社会里,口语虽然发生了变化,书面语却一直在模仿儒家经典使用的先秦文献语言。

把这种模仿的语言规定为正统的书面语言,在政治领域和传统教育中,凡提笔属文,仍要保持先秦文献语言的语法和词汇,这便形成了中国文化史、教育史上的一种非常特殊的现象,叫做言文脱节。

这样,我们便可以认识文言的两大特点:第一,它是脱离口语的,因此带有超方言性。

不论是哪个方言区的人,都不可能把自己的方言词汇和方言语法带进这种文言;而且,文言既是目治的书面语,汉字又不是拼音文字,那么,方音的差异就更不会影响人们用文言来交流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汉语
一、选择题:
(1)汉字笔画的最后定型,是在()
A.汉隶阶段
B.楷书阶段
C.古隶阶段
D.行书阶段
(2)最早解说"六书"的是()
A.许慎
B.王引之
C.段玉裁
D.张玉书
(3)下列汉字中属于形声字的是()
A.教
B.森
C.治
D.逐
(4)下列汉字中属于指事字的是()
A.羊
B.江
C.鱼
D.亦
(5)“年”在六书中属于()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
(6)“制,岩邑也,虢叔死焉。

”(《郑伯克段于鄢》)中“焉”的词性是()
A.语气词
B.代词
C.兼词
D.量词
(7)“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郑伯克段于鄢》)中“鄙”的意思是()
A.卑贱
B.贫穷
C.卑鄙
D.边远城镇
(8)穆公访诸蹇叔。

其中“访”的词义是()
A.访问
B.调查
C.征求意见
D.巡视
(9)“古者人之始生,未有宫室之时,因陵丘掘穴而处焉。

”(《墨子·节用》)中的“宫”与现代汉语的“宫”比较,其词义范围()了
A.缩小
B.转移
C.扩大
D.不变
(10)“登大坟以远望兮。

”(《哀郢》)中的“坟”与现代汉语中的“坟”比较,其词义范围()了
A.缩小
B.转移
C.扩大
D.不变
(11)“纪农协功”。

(《国语·周语》)中的“纪”的意思是()
A.丝头
B.管理
C.准则法度
D.编纂
(12)下列各组词中全部是联绵词的是()
A.崎岖、吩咐、阑干、苗条、囫囵 B.悄悄、蟋蟀、枇杷、卢布、拮据
C.犹豫、乌托邦、详细、伶俐、朦胧 D.叮哨、叮咛、摩托、喽啰、吩咐
(13)下列哪个词是叠韵联绵词()
A.伶俐
B.蝴蝶
C.逍遥
D.坎坷
(14)以下对汉字结构的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捨,从手从舍,意。

B.餓,从我从食,会意。

C.產,从生,产声,形声。

D.吹,从口从欠,会意。

(15)下列例句"发"字用其本义的是()
A.秦王发图
B.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
C.一发饮羽,狼失声而逋
D.王何不发将而击之
(16)与"罟"的声旁所在位置相同的一组是()
A.茅简耄空
B.嫔帘屏疗
C.窜症肩届
D.扉屈痣近
(17)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高祖离困者数矣,而留侯常有功力焉,岂可谓非天乎!
B.台谢甚高。

C.所过城邑,皆畔燕而归。

D.有一卒曰:“臣可以为师乎?”因反走。

(18)"距"和"拒"两字的关系是()
A."距"是"拒"的古字
B."距"是"拒"的简化字
C."距"是"拒"的假借字
D."距"是"拒"的异体字
(19)“弑”和“杀”两词意义或用法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
A.情感色彩:“弑”指下杀上,含有贬义:“杀”用于泛指,是中性词。

B.语法功能不同:“弑”不可以代宾语:“杀”可以带宾语。

C.程度深浅不同:“弑”用于庄重场合,程度深:“杀”用于一般场合。

D.侧重的方面不同:“弑”侧重于腰折:“杀”侧重于斩首。

(20)“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

”中的词类活用类型是()
A.名词用如动词
B.使动用法
C.意动用法
D.名词作状语
答案:
1、B
2、A
3、C
4、D
5、C
6、C
7、D
8、C
9、A 10、C 11、B 12、A 13、C 14、D 15、C 16、A 17、A 18、C 19、A 20、C
二、名词解释:
(1)讹变:
(2)意动用法:
(3)同义复词:
(4)乐府:
(5)纽四声法:
答案:
1、讹变:是由于人们误解字形或为了书写的方便而产生的字形变化。

2、意动用法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宾语怎么样”或者“把宾语当做什么”的意思。

3、同义复词:两个词根的意义相同或相近,可以互相说明。

如宫室、焚烧。

4、纽四声法:是指用声韵相同的字加上声调来注音的方法。

如贯,关去。

三、填空题:
(1)六书在第一层级上可分为两大类,指事、象形、会意、形声是一类,称为,转注、假借是一类,称为。

(2)《论语》主要是口语的记录,因此有()的特点,但它又是经过加工的,因此语言(),在我国古代文学语言的形成和发展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3)从语言特色分,古代汉语书面语大致包括两大系统:A、以先秦(),称“文言”;B、从六朝开始产生,到唐宋以来以(),称“古白话”。

(4)《老子》一书是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作,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称(),下篇称(),共八十一章。

(5)在利用字形来分析字的本义时,有两点需要注意,第一,(),第二,()。

(6)《左传》又称()、()。

(7)汉代产生了两种新的诗体,它们是()和()。

(8)汉字形体结构的发展变化可分为()和()两个阶段。

(9)《山海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它由山经、海经、()三部分组成。

(10)近体诗与古诗的差别在于,前者有(),后者虽有(),但并不严格。

答案:
1、造字法、用字法
2、口语、生动活泼精炼而典范
3、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书面语、以北方话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
4、《道经》、《德经》
5、字形的变化、字义的变化
6、《春秋左传》、《春秋左氏传》
7、五言诗、七言诗
8、古文字、今文字
9、地理书、大荒经
10、严格的格律、格律
四、解答题
(1)根据异体字在构造和书写方面的差异,归纳并说明以下异体字的类型。

①猨—猿②丘—坵③秋—秌④柏—栢⑤尘—塵⑥岳—嶽
(2)按照两个音节的语音关系给下面的联绵词分类,并据以说明各类联绵词的语音特点。

窈窕仓促流连从容逍遥蹉跎犹豫参差
答案:
1、(1)造字方法不同。

如:丘—坵岳—嶽
(2)造字方法相同,构件不同。

如:柏—栢尘—塵猨—猿
(3)造字方法相同,构件相同。

如:秋—秌
2、分类:
(1)双声联绵词:仓促流连犹豫参差
(2)叠韵联绵词:窈窕从容逍遥蹉跎
语音特点:双声联绵词的语音特点是两个音节(古音)声母相同。

叠韵联绵词的语音特点是两个音节(古音)韵相同。

五、加标点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顷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老子》)
答案: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後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惟弗居,是以不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