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要素禀赋论

合集下载

国际经济学 第四章 要素禀赋理论

国际经济学 第四章 要素禀赋理论

第四章要素禀赋理论在完全竞争市场假设下,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相对价格差异体现了比较优势所在。

而供给方面的差异和需求方面的差异都会导致相对价格的差异。

本章的要素禀赋理论(Factor endowment theory)就是从供给方面要素禀赋差异的角度探讨国际贸易的成因和影响的理论。

要素禀赋理论指出,在两国生产技术相同的条件下,两国要素禀赋方面的差异是产生比较优势的原因,从而扩展了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

这一扩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将比较优势的差异及这种差异的成因有效地归结为各国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从而进一步解释了国际贸易的基础;其次,深入分析了国际贸易对贸易双方要素投入及分配的影响。

要素禀赋理论由两位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Eli Heckscher)和俄林(Bertil Ohlin)提出,因此也称为赫克歇尔—俄林定理(H—O定理)。

后经萨缪尔森(Paul Samuelson)等人不断加以完善。

要素禀赋理论在理论和实际应用中的成功使这一理论在20世纪前半叶到70年代末这段时期内成为国际贸易理论的典范,至今仍在国际贸易理论当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第一节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模型本节将向大家介绍要素禀赋理论所涉及的基本概念以及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假设条件,为揭示该理论的基本内涵作好准备。

一、要素禀赋生产要素是指生产活动必须具备的主要因素或在生产中必须投入或使用的主要手段,通常指的是土地、劳动和资本这三种要素,如果加上企业家才能则称之为四要素。

在要素禀赋理论当中,正确理解要素禀赋的含义是十分重要的。

要素禀赋指的是一国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这是相对的概念,而不是指生产要素的绝对数量。

在本章所论述的要素禀赋理论当中,我们假设生产中只有资本和劳动两种要素投入,因而在本章中,要素禀赋是指一国所拥有的资本和劳动的相对比例,而不是指一国所拥有的资本和劳动的绝对数量。

同时我们必须清楚,这样的要素相对比例的分析也是可以在其他种类的要素之间进行的,如资本与土地之间或劳动与土地之间。

国际贸易原理第四章要素禀赋论

国际贸易原理第四章要素禀赋论

国际贸易原理第四章要素禀赋论要素禀赋论是关于国际贸易的一个重要理论。

该理论的核心观点是,贸易模式取决于各国所拥有的各种生产要素的禀赋差异。

要素禀赋指的是一个国家拥有的各种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和技术。

不同国家之间的生产要素禀赋差异可以解释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

根据要素禀赋论,一个国家拥有相对丰富的生产要素,它将会专门生产和出口使用这些要素更为密集的产品,而从其他国家进口使用这些要素较为稀缺的产品。

这种特殊化的贸易模式被称为要素禀赋相对比较优势。

要素禀赋论的核心论点是,因为不同国家在生产要素禀赋上存在差异,所以贸易的主要驱动力是生产要素的不同活跃度。

要素禀赋论主要有两个基本模型:Heckscher–Ohlin模型和Stolper-Samuelson模型。

Heckscher–Ohlin模型是要素禀赋论的最早和最著名的模型之一、该模型假设一个国家相对较丰富的生产要素将会专门生产和出口使用该要素密集的产品,而另一个国家则会出口使用相对稀缺的要素密集的产品。

Stolper-Samuelson模型扩展了Heckscher–Ohlin模型,考虑了工人和资本所有者之间的分配差距。

该模型认为,当一个国家的劳动力相对丰富时,国内工人的工资将会上升,而资本所有者的收益将会下降。

相反,当一个国家的劳动力相对稀缺时,国内工人的工资将会下降,而资本所有者的收益将会上升。

要素禀赋论的理论贡献是提供了解释国际贸易的一种新的视角。

它认为,贸易模式取决于各国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禀赋,而不仅仅是产品价格或企业竞争力。

这种观点对于国际贸易政策的制定和国际贸易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要素禀赋论也受到一些争议。

一些批评者认为,要素禀赋论过于简化了国际贸易的复杂性,忽略了其他影响贸易模式的因素,比如技术创新和政府政策。

此外,要素禀赋论没有考虑到贸易对经济中各个阶层的影响,可能导致不平等的分配结果。

总之,要素禀赋论是解释国际贸易的一种重要理论。

要素禀赋理论

要素禀赋理论

要素禀赋理论第四章要素禀赋理论在Ricardo 模型中,我们用技术差异来解释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

而在第三章的后面,我们证明了即使两国技术完全相同,由于偏好的不同,也可能产生国际贸易。

在这一章,我们将证明:即使两国的生产技术完全相同(这体现在等产量曲线上),两国偏好也完全相同,仅仅由于两国的要素禀赋存在差异,也可能产生贸易的可能。

在这里,我们的理论模型为222??,也即两个国家(1和2),两种产品(X 和Y ),两种要素(K 和L)。

如果仅有两种禀赋:资本和劳动,甲国资本充裕,而乙国劳动充裕,那么甲国密集使用资本的部门必定更具有竞争力,而乙国密集使用劳动的部门一定更具有竞争力。

为了后面的分析更方便,我们首先要定义两个概念,即要素禀赋和要素密集度。

4.1 要素充裕度(factor abundance)要素充裕度ρ是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

说明:要素充裕度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该国绝对要素量无关。

例如,1国资本存量为1K ,劳动存量为1L ,那么1国要素充裕度可以用11K L 来衡量。

裕度。

我们从中也可看出,1国相对2国来说,资本更加充裕,劳动更加稀缺,而2国相对1国来说,资本更加稀缺,而劳动则更加充裕。

这说明,我们所说的一国某种要素的稀缺和充裕,只能是相对另一个给定国家来说的。

例如,中国相对美国来说,是一个资本稀缺而劳动充裕的国家;但若相对朝鲜来说,可能是一个资1K 1L 2L 2K L K 对于右图来说,1E 、2E 分别代表1国和2国要素总量束。

那么,1国要素充裕度为111K L ρ= 2国的要素充裕度为222K L ρ= 也即,要素束与原点连线的斜率决定了该国要素充本充裕而劳动稀缺的国家。

【问题】如右图所示,哪一国为资本充裕?答:1国为资本充裕,2国为劳动充裕。

4.2 要素密集度(factor intensity)这个概念时针对产品而言,与国家无关。

要素密集度k 是指某种产品投入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

第四章要素禀赋理论

第四章要素禀赋理论

第四章要素禀赋理论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介绍了要素禀赋理论的起源、基本概念和核心假设。

在本文中,我们将继续深入探讨这一理论,并详细解释其与经济增长、发展差距以及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

首先,我们需要强调的一点是,要素禀赋理论最初是由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提出的,他们试图解释不同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速度和发展差距之间的原因。

这一理论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水平主要取决于其要素禀赋,即劳动力、资本和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在解释和分析经济增长时,要素禀赋理论引入了两个重要的概念,即要素稀缺性和要素相对价格。

要素稀缺性是指一些要素的供给相对于对其需求的不足。

要素相对价格则是指为了获得一些要素,需要支付的价格。

根据要素稀缺性和要素相对价格的变化,要素禀赋理论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路径将会发生变化。

在要素禀赋理论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要素禀赋主要包括劳动力、资本和自然资源。

劳动力禀赋的好坏取决于人口数量和质量,资本禀赋的好坏取决于资本积累的数量和质量,自然资源禀赋的好坏取决于资源的种类和可利用程度。

这些要素禀赋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复杂而多样的。

例如,人口数量的增加可能会提高劳动力禀赋,但如果人口素质不高,则可能导致劳动生产力下降。

同样,资本积累可能会提高资本禀赋,但如果资本的配备不当或使用不当,则可能导致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

此外,自然资源禀赋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也是有限的,因为资源的利用也受到技术水平和环境约束的限制。

要素禀赋理论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路径主要受到其要素禀赋的制约。

理论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要素禀赋越好,其经济增长水平就越高。

例如,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劳动力禀赋较好,可能会发展出劳动密集型产业,从而实现经济增长。

同样,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本禀赋较好,可能会发展出资本密集型产业,从而实现经济增长。

在这样的过程中,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会随着要素禀赋的变化而变化。

然而,要素禀赋理论并不是完全解释经济增长和发展差距的理论。

第四章 要素禀赋理论

第四章 要素禀赋理论


商品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在一国内要素可以自由流动,但要素不能 在国际间流动


没有运输成本、关税或影响国际贸易自由 进行的其他壁垒 资源充分利用 贸易是平衡的
2. 要素禀赋基本概念
2. 1要素密集度:单位商品生产投入不同要 素的相对密集程度。如果在商品Y生产中使 用的资本— 劳动比率(K/L)高于X商品的 K/L, 则Y商品相对于X商品是资本密集型。 X商品是劳动密集型。
7.2 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1、要素密集度逆转(Factor-Intensity Reversal) 2、需求逆转 3、人力资本的差异 4、未考虑自然因素

5、贸易壁垒的限制

Hale Waihona Puke 国际贸易会使各国同质要素获得相同的绝对(实 际)和相对收入。
分工生产X
国家A (劳动丰裕国)
对丰裕要素劳动 的相对需求上升 对稀缺要素资本 的相对需求下降 对丰裕要素资本 的相对需求上升
工资率上升 利率下降 均 等 化 实 现
减少Y 的产量 分工生产Y
国家B (资本丰裕国)
工资率下降
减少X 的产量
2.2.3 要素禀赋实例
一国究竟属于资本丰富还是劳动丰富的国家,取 决于与谁相比。
2.2.4 要素丰裕度和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形状
Y B国
说明 A国是劳动丰裕的国 家,其生产可能性 曲线偏向劳动密集 型的X产品 B国是资本丰裕的国 家,其生产可能性 曲线偏向资本密集 型的Y 产品
A国 X
要素密集度类型是个相对的概念,与生产投 入的要素绝对量无关。
2.1.1要素密集度(factor intensity)
为什么B国两种 商品资本— 劳动比率均 高于A国?

4 要素禀赋理论

4 要素禀赋理论

PW
P*
E’
E’* E* U2 O B‘ U’2 X
O
A’
X
图4-5 H、J两国贸易后均衡状态的比较分析
第二节 要素禀赋理论的扩展
• 一、罗伯津斯基定理 • 二、斯托尔珀-萨缪尔逊定理 • 三、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一、罗伯津斯基定理
• 当某一要素禀赋增加时,会导致密集使用 该要素部门的生产增加,而另一部门的生 产则下降。

第一种方法:如果B国的可用总资本和 可用总劳动的比率(TK/TL)大于A国的这 一比例,我们就说B国是资本丰裕的。注意 ,这种方法用的是总资本和总劳动的比率 ,而不是两者的绝对数量。如果B国的 TK/TL大于A国的TK/TL,即使B国的资本 拥有量少于A国,B国仍然是资本丰裕的。
K
K2
E2
K1

里昂惕夫的计算给他本人和其他人提供 了一个令人困惑的“谜”:1947年美国居 然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的是资 本密集型产品。其关键比率(KX/LX)/( KM/LM)仅为0.77,而根据H-O理论,该比 率应该远大于是。这一现实与理论大相径 庭的矛盾即著名的“里昂惕夫之谜”。
二、对里昂惕夫之谜的各种解释
Y’’
X’’
X’ X Y’
SJ
a P
c
DH O a) O
D
DJ O c)
Q
b)
Q
Q
图4-3 贸易利益的局部均衡分析 a)H国大米市场b)国际大米市场c)J国大米市场
• (二)一般均衡分析
Y P* B E* U2 A P E U1 O B‘ A’
X 图4-4 贸易前H、J两国在封闭条件下的均衡状况
Y Y PW P A E U1 B U’1

第四章 要素禀赋理论

第四章 要素禀赋理论

局限性
1、关于“要素丰缺’’概念,“丰 缺”的程度是什么?是价格还是数量方 面的“丰缺”? 2、关于国际贸易的结果,正是由于 价格差异的存在,才得以使国际贸易 发生,但如果贸易的结果使价格趋于 均等,贸易还会发生吗?
3、忽视科学技术的作用。在当代国 家分工和国际贸易中,科学技术起着越 来越重要的作用,技术革新、技术进步 可以改变要素成本和比例,从而改变比 较成本; 4、要素比例学说只能解释要素禀赋 不同国家的分工与贸易行为,而当代国 际贸易却大量发生在要素禀赋相似、需 求格局接近的工业国之间。
三、主要内容
(一)解释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 (二)如何进行分工和贸易 (三)贸易的结果---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 定理
(一)解释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
这一原因可以简化为:各国生产 要素禀赋(供给)的差异 生产 要素价格的差异 商品生产成本 的差异 商品价格的差异 国 际贸易产生
1、商品价格的国际绝对差异是国 际贸易产生的直接原因
2、运用在相互依赖的生产结构中的多种 生产要素的理论代替了古典学派的单一生产要 素的理论。要素比例学说正确地指出了生产要 素拥有状况在各国对外贸易中的重要地位及各 种要素结合所起的重要作用。 3、在各国参加国家分工、专业化生产的 依据上, 要素比例学说比比较成本理论从体 系上更完整、更全面。要素比例学说关于贸 易产生后对各国经济结构所产生的影响,被西 方学术界称为“世界著名的理论范式”。
第四章 要素禀赋理论
•要素禀赋理论 •要素禀赋理论的验证与解释 •要素禀赋理论的扩展
第一节 要素禀赋理论
一、背景
赫克歇尔、俄林都是瑞典经济学家。俄林是赫克歇 尔的学生,他是瑞典著名的经济学家,是斯德哥尔摩经 济学院教授。他还曾长期担任国会议员和自由党领袖,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曾任瑞典商业大臣。 俄林由于在国际经济关系理论方面做出过卓越的贡 献而荣获197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他于1933年出版了《区际贸易和国际贸易》一书。 该书被认为是现代国际贸易理论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因 为俄林在这本著作中所创立的贸易学说被经济学界誉为 是西方国际贸易理论从古典发展到现代的标志。他的理 论模式称作生产要素比例模式,与李嘉图的比较成本模 式并列为国际贸易中两大基本模式。

第四章要素禀赋

第四章要素禀赋

(二)H-O定理的图形说明
见68页图4-4。
假设X是资本密集型产品,Y是劳动密集型产
品。A国相对B国能生产更多的X、更少的Y, 所以A国为资本丰富国家,B国为劳动丰富国 家。A、B两国在封闭条件下,由各自生产可 能性曲线和社会无差异曲线相切决定的均衡 点分别为EA、EB,相对价格PA、PB,由于 PA<PB
从而,国际贸易倾向于
缩小两国间工资率、利 率的差距(绝对差距和 相对差距),最终会使 价格趋于一致。
wr P PX Y wr P PX Y wr P PX Y
(二)利用要素相对价格线对定理的解释
71页图4-6,横轴表示劳动的相对价格 w r 纵轴表示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相对价格 PY PX
劳动的相对价格 与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相对价格
图4-5 两国开放下的贸易三角
可见,A、B两国在贸易前由于要素禀赋不同,
导致供给能力差异,进而引起商品相对价格 不同,从而产生贸易。规律:两国均出口密 集使用本国丰富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 本国稀缺要素的商品。
p X 、pY
(三)H-O定理的数学证明
同样假设X是资本密集型产品,Y是劳动密集
A国在X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B国在Y生产
上具有比较优势。开放后,A国将出口X、进 口Y,B国相反。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
图 4-4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
两国最终形成统一国际均衡价格PW,使PA<
PW< PB。A国根据国际均衡价格PW调整生产 和消费。见图4-5,生产均衡点为QA消费均衡 点为CA,贸易三角OA QA CA ,表示出口X: OAQA,进口Y:OACA;同理,B国生产均衡 点调整为QB,消费均衡点CB,贸易三角 QBOBCB,表示出口Y:OBQB,进口X: OBCB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要素禀赋论
一、名词解释
1、要素密集度
2、要素丰裕度
3、赫克歇尔—俄林定理
4、里昂惕夫悖论
5、要素密集度颠倒
6、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二、单项选择题
()1、在赫克歇尔—俄林要素禀赋论中______
A、提供曲线与李嘉图理论相同,都是一条直线
B、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
C、一国的比较优势取决于劳动和资本等特定要素相对于其贸易伙伴的拥有情况
D、拥有充裕劳动力的国家将在劳动密集型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2、如果一个劳动力丰富的国家与另一个资本丰富的国家进行自由贸易,则______
A、两国工资水平都会相对于资本成本上升
B、两国工资水平都会相对于资本成本下降
C、前一国家的工资水平会相对于后一国家上升
D、前一国家的工资水平会相对于后一国家下降
()3、赫克歇尔—俄林理论认为导致不同国家间相对商品价格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______。

A、要素禀赋
B、国民收入
C、技术
D、消费偏好
三、多项选择题
()1、对里昂惕夫悖论的解释包括______ 。

A、美国对劳动密集型进口产品征收高额关税
B、美国实际比其贸易伙伴拥有更多的劳动力
C、美国的出口产品密集使用了熟练劳动力
D、美国倾向于出口需要大量科学和工程技术投入的高技术产品
()2、假定每单位A 产品的生产需要20 单位劳动与4 单位土地,每单位B产品的生产需要1单位劳动与4 单位土地,如果本国有1200单位劳动与2000 单位土地, 外国有400 单位劳动与500 单位土地,根据H-O 理论可知______ 。

A. 本国出口A 产品、进口B产品
B. 本国出口B产品、进口A产品
C. 外国出口A 产品、进口B产品
D. 外国出口B产品、进口A产品
四、判断题
1、根据赫克歇尔—俄林要素禀赋论,若一国工人平均占有的资本量多于其他国家,那么该
国在资本密集型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2、里昂惕夫悖论是指工业化国家间比工业化与发展中国家间更容易发生贸易
3、如果各国的生产技术不同,贸易便不会使要素价格均等化。

4、发达国家的非技术工人会比技术工人更加反对贸易自由化。

5、赫克歇尔—俄林要素禀赋论是建立在规模报酬递增基础上的。

五、计算题
1、假设仅有劳动力和土地良种生产要素,A国拥有800万英亩土地和200万个劳动力,B 国有200万英亩土地和40万个劳动力;如果劳动力占甲商品生产总成本的80%,占乙商品生产总成本的20%,那么:
(1)哪个国家为资本充裕的国家?哪个国家为劳动充裕的国家?为什么?
(2)哪个国家会出口甲商品?哪个国家出口乙商品?为什么?
六、论述题
1.要素禀赋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试比较要素禀赋论和比较优势理论。

3.里昂惕夫之谜是指什么?如何解释这一现象。

六、案例讨论题
问题:引发世贸部长级会议抗议示威活动的原因是什么?试从理论上加以解释。

中新网12月29日电 据香港星岛日报报道,香港工商及科技局局长曾俊华昨日强调,特区政府不会再举办世贸部长级会议。

刚结束的世贸部长级会议,为香港招来近万名示威者,抗议行动更演变成暴力冲突,导致港岛交通瘫痪、附近商户遭受损失。

香港工商及科技局局长曾俊华昨日接受电台访问时强调,港府只会主办一届会议,不会续办。

他又指今次世贸部长级会议,香港亦有不少得益,例如会议在服务业方面达成协议,有助其它市场开放,有利香港进军其它市场﹔而会议亦改善了一些反倾销规则,从而减少出口障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