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教案)绿色植物与生物圈教案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案

第五章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1.概述绿色植物为所有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
2.描述绿色植物与生物圈水循环的关系
3.说明绿色植物在维持大气中“碳-氧”平衡的作用
4.关注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培养爱护绿色植物、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感和意识。
【教学重点】说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各种作用
【教学难点】说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各种作用
【教学过程】
【课后反思】
1.本节课教学内容和时间的安排是否合理?
2.实验探究过程中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
3.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倾向性问题以及合理利用和引导的方法
4.本节课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最精彩的地方
5.教学改进其他建议。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案

第五章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1.概述绿色植物为所有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
2.描述绿色植物与生物圈水循环的关系
3.说明绿色植物在维持大气中“碳-氧”平衡的作用
4.关注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培养爱护绿色植物、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感和意识。
【教学重点】说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各种作用
【教学难点】说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各种作用
【教学过程】
【课后反思】
1.本节课教学内容和时间的安排是否合理?
2.实验探究过程中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
3.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倾向性问题以及合理利用和引导的方法
4.本节课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最精彩的地方
5.教学改进其他建议。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 第四章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教案

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课标要求1.阐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概念。
2.概述绿色植物为许多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
课标解读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课程标准”十大一级主题之一——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的相关内容。
它与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一起,阐述了植物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其意义,着重强调光合作用与生物圈之间的物质循环之间关系。
通过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重点验证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淀粉,探究叶绿体是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既是本章的核心内容,也是第五章的基础。
本教材构建了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学生在教材的第一单元中就了解到植物在生态系统组成中扮演着生产者的角色。
本章让学生亲自验证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形成的有机物——淀粉,并进一步从绿色植物对于生物圈的重要意义的角度,阐述绿色植物作为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的重要地位。
这种直观的认识,对学生理解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起着重要作用。
2.本章三部分内容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
第一部分介绍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这是重要的生物学概念。
学生对这一概念的建构以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为基础,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分析实验现象,思考教材中的讨论题,认识到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在实验之后,概述了什么是光合作用,重点介绍了叶绿体的功能。
第二部分讲述在植物体内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用途,一是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二是用来构建植物体。
第三部分是对第二部分的延伸、拓展。
讲述的是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养育了自身,而且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帮助学生认识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对于整个生物圈的重要意义。
3.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他们中的大多数对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已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什么,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进行吗,光合作用有什么意义等具体的内容是不太清楚的。
对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巨大作用,更是不甚了解。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教案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教案)一、教学目的1.学问与技能(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2、情感看法与价值观养成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及其生存状况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藻类、苔藓、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难点:通过三类植物与人类关系的学习,培育学生关注生物圈中各种植物的情感。
三、课时支配:2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引言:提问:谁能说诞生态系统由哪几局部组成?谁最重要?引出:本单元,请学生朗读季米里亚捷夫的话。
那么,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呢?板书: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呢展示:海带、紫菜、葫芦藓、墙藓、铁线蕨、肾蕨、松树、水稻、石榴及其生活环境,引导学生视察思索:“你相识图片中有哪些植物?比拟它们的形态和生活环境,你发觉了什么问题?”小组对提出的问题讨论后,达成共识: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形态各异、生活环境各异。
教师因势利导:“依据植物形态构造和生活环境的不同,将它们分为四个主要类群: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
正是这些绿色植物构成了绚丽多彩的植物界,也正是它们哺育了地球上的其他生物。
你情愿成为它们的好挚友吗?那就让我们走近它们,进一步理解它们吧。
”展示学习目的第一局部探究藻类植物先让学生有表情地朗读课文中的美丽诗句,绽开想像的翅膀想像诗句中的景象,再用课件展示衣藻、水绵、海带等及其生活环境的图片,加深学生对藻类植物生活环境的感性相识。
“藻类植物的生活环境有什么特点呢?”学生总结:生活在水中(海水、淡水中)。
教师加以补充:藻类植物大都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陆地的阴湿处。
展示:“大多数的藻类植物终生生活在水中,它们是怎样生活的呢?“藻类植物的形态与其他的陆生植物有什么区分吗?“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起什么作用?与人类有什么关系呢?此环节既为学生供应了发散思维、提出问题的空间,又引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藻类植物的形态特点等问题的欲望。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设计1.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绿色植物对水的利用及生态意义,了解地球上水循环的基本过程,了解自己的水循环的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能力目标:了解观察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1.2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绿色植物对水的利用及生态意义,地球上水循环的基本过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水循环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3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通过让学生自己观察、实践、发现和解决问题,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讲授法:通过讲解绿色植物对水的利用及生态意义,地球上水循环的基本过程,引导学生在全面了解中深入认识。
•探究法:通过带领学生做实验、发起问卷调查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进行探究和发现。
1.4 教学内容与组织1.4.1 导入环节1.教师在黑板上写出“水循环”的概念,并让学生思考:地球上为什么会存在肥沃的土地、丰富的植被,水的循环过程是什么等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渐入主题。
2.使用图片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1.4.2 学习环节1.讲述绿色植物如何对水进行利用。
2.引导学生了解地球上的水循环过程。
3.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水的循环过程,并让学生观察、总结观察结果,从而深入理解水的循环过程。
4.自主体验:让学生填写问卷调查表,调查自己平常如何对待用水的问题,并总结出影响自己用水情况的因素,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责任,学会珍惜水资源。
1.4.3 总结环节让学生独立或小组发言,反思自己对水的认知是否有所改变,还存在哪些问题和疑问等,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二、教学反思本课主要通过讲解和实践的方式,让学生全面了解了绿色植物对水的利用及生态意义,地球上水循环的基本过程。
通过引导学生亲身体验水的循环过程,让学生从实践中体会到水循环的重要性和生态价值。
同时,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责任,带动学生形成珍惜水、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和行为。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初中生物备课教案)

课题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主备人苏树云备课时间22.9.29 执教老师苏树云上课班级七1-4 教学目标:1.说出绿色植物为许多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并指出生物体内的能量直接或间接来自于光合作用,理解绿色植物是“能量转化器”;2.说明绿色植物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理解绿色植物是“空气净化器”;3.描述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说出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理解绿色植物是“天然蓄水池”。
教学重点:理解绿色植物是“能量转化器”、“空气净化器”、“天然蓄水池”的三大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绿色植物是自动的“空气净化器”,对生物圈的碳氧平衡起决定性作用;理解绿色植物是天然的“蓄水池”。
课时安排:二次备课第课时教学内容:导:课件展示引课图片,比较造成这两种不同景象的原因是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与同学们共同讨论)提示:左图:植被翠绿,空气清新,给我们带来了希望和活力。
右图:由于植被的破坏,形成了荒漠化,影响了人们的健康、生活和生产。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起到很大的作用。
师: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到底起到哪些作用呢?这节课我们大家来共同探讨一下。
学:引导探究、层层推进(一)绿色植物是绿色的“能量转化器”师:观察64页的图2.1-29,结合教材65页第一自然段,思考下面问题:(1)图中动物以什么为食,维持生命活动的能量又来自哪里?(2)蘑菇等腐生生物的能量又从哪里来?总结出绿色植物为生物圈的其它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组成成分。
得出绿色植物有“生命之母”的称号。
(3)绿色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和能量是怎么获得的?(4)在生物圈中的能量,最终来源于什么?(5)动物和腐生生物所需要的能量能不能直接从太阳获得?谁在这些生物与太阳能之间起到一个纽带和转化作用?学生讨论:略总结出绿色植物是绿色的“能量转化器”。
最终能量来源是太阳能。
扩展动植物体内具体的能量转化器是什么?【设计意图】为了便于理解生物圈中的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和利用过程,教师在课本问题的基础上作了一些变动,使问题变的简单易懂,轻松突破难点。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教案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教案教案标题: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教学目标:1. 了解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2. 掌握绿色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结构。
3. 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
4. 了解绿色植物与其他生物的相互依存关系。
教学重点:1. 绿色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结构。
2. 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
3. 绿色植物与其他生物的相互依存关系。
教学准备:1. 幻灯片和投影仪。
2. 生物圈模型或图片。
3. 绿色植物的样本和图片。
4. 实验材料和设备,如显微镜和玻璃片。
教学过程:引入:1. 展示一张生物圈的图片或模型,引发学生对生物圈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圈中的哪些生物对我们的生活至关重要。
探究活动:1. 介绍绿色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结构,包括叶子、茎和根的功能。
2. 展示绿色植物的样本和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征。
3. 进行显微镜实验,观察绿色植物的细胞结构,引导学生了解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
4. 讨论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强调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角色。
拓展活动:1. 分组讨论绿色植物与其他生物的相互依存关系,如氧气的释放和二氧化碳的吸收。
2. 设计小实验,观察绿色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生长情况,进一步理解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
3. 鼓励学生在家中观察和照料绿色植物,培养对植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总结:1. 总结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2. 强调绿色植物的基本特征、结构和光合作用的意义。
3. 鼓励学生保护环境,关注绿色植物的生长和保护。
评估:1. 设计简单的选择题和填空题,检查学生对绿色植物的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和讨论中的参与度,评估其对绿色植物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拓展延伸:1. 组织参观植物园或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绿色植物的多样性和重要性。
2. 进一步探究植物的繁殖方式和适应环境的特点,拓宽学生对绿色植物的认知。
注:以上教案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和教学方法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教案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教案《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教案1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说明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
2.说出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运用有关绿色植物吸水和运输水的器官特点知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相关现象。
尝试画水循环图。
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多个小组合作活动确立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态度,树立利用实验的方法探究知识的思想。
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再去解释现象形成概念。
认同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意义,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的意识。
2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七年级学生,他们现阶段的感知能力和观察能力相对小学阶段明显提高,但是逻辑思维不强、综合概括能力不高。
他们在前期的学习中对根、茎的结构及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等知识有初步的了解,但大部分同学对植物蒸腾作用的具体过程及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水循环的意义不了解。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
2.蒸腾作用的`概念及意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1.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课前实验课前准备实验:试管内放几株带叶绿萝,在试管内倒入少量水用油封住液面,标签纸表示初始水位。
塑料袋套住植物后光照4-5小时,观察现象。
展示学习目标小组代表课前准备实验。
组长带领组员观察桌面装置,写下实验现象。
提出自己的猜测来解释现象。
活动2【活动】探究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的路径实验:观察红墨水在芹菜中的运输路径。
引导学生通过横切和纵切等多种方式来观察红墨水走向。
学生展示过后出示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路径图。
给出植物蒸腾作用概念。
小组合作分工合作完成实验。
记录实验现象并思考水分在植物体内是如何运输的。
用自己的话描述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过程。
并用箭头在图中表示出水分的运输路径。
小组讨论解释课前实验出现的现象。
试着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蒸腾作用。
活动3【活动】蒸腾作用的意义1.视频资料:为什么树荫底下温度更低而湿度更高呢?2.介绍杏仁桉树;100多米高的树,水是如何运送到叶片上的呢?参照课本113页的内容,试着解释这些现象,得出蒸腾作用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第1节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整理要点: 开始课前自主学习了,先试试你的身手吧!
1:生物圈中生活着多种多样的生物,其中, 是生物圈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生物成分,它对生物圈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绿色植物能够通过作用吸收光能,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3: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起到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的作用。
从而为人类和一切需氧生物的生存创造了必要条件。
4:植物通过根吸收水分,再通过作用散失水分,从而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自主研练:重点,难点,常考点,当堂学习,当堂巩固,高效率!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V",错误的画"X"。
植物的蒸腾作用会散失大量的水分,这是一种浪费。
()
植物的气孔很小,因此,通过气孔散失的水分很少。
()
在植物体内,水住高处流,这主要是蒸腾作用拉动的。
()
1.(1)×;(2)×;(3)√。
3、将绿色水草放在金鱼缸里的作用,主要是为了( )
A、增加养料
B、增加氧气
C、保持水清洁
4.下列何种生态结构较为稳定 [ ]
A.生物种类少
B.食物链构成的食物的网络复杂
C.食物链较长
D.食物链中消费者多
7.在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中,CO2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 [ ]
A.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
C.蒸腾作用
D.自由扩散
12.生活在高山上的人,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比普通人多,和这一现象有关的生态因素是[ ]
A.阳光
B.温度
C.水分
D.大气
3.C
4.B 7.B 12.D
16.下面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请回答:
(1)生态系统中碳循环首先依赖于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分解者通过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分解方式将生物组织内的碳放回大气中。
(3)图中A里的碳,除碳酸盐外,通过________回到大气中。
(4)在生态系统中,碳元素主要以________状态进行循环,碳循环始终与
________结合在一起进行。
16.(1)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2)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发酵)(3)燃烧(4)CO2(气体)能量流动
1:春季植树时,移栽的树苗常被剪去了大量的枝叶,这是为什么?
2:有的草原比较干旱,为改变这种状况,有人主张多种树,因为树林能够保持水土,树林的蒸腾作用强烈,会消耗大量的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进而加重旱情。
你对此持什么看法?
3:根据你的理解,谈一谈"治水先治山"的道理。
答案:2.因为叶片会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大量的水分,导致树苗因缺水而死亡,所以要剪去大量的枝叶。
3.这是一道开放性的讨论题,不要求得出一致的结论。
以下提示仅供参考。
提示:在草原适度种树,可以保持水土;但是如果种树过多,叶片的蒸腾作用会带走大量的地下水。
4.山水相依,唇亡齿寒。
治水必须先治山,植树造林,绿化荒山,能够防治水土流失,保持土壤中的水分含量。
同时,植物的蒸腾作用还能促进降水,改善小气候。
这对防止或减少洪、涝、旱灾的发生有很重要的意义。
人与自然:走出教材,进入大自然,里面的世界真精彩哟!
植物相亲相克行为
将两种植物种在一起,常常出现这样一些有趣的现象。
有些表现"相亲相爱",相互助长;有些则冤家对头,"八字相克",搞得不是一方受害,就是两败俱伤。
这种现象就是植物间的相亲相克行为。
如果把蓖麻和芥菜种在一起,虽然前者要比后者粗壮许多,但前者下部的叶子会大量枯黄而逐渐死去。
如果让番茄和黄瓜生活在同一个"房子"里,它们就会彼此天天赌气,不好好地生长,因而导致减产。
如果甘蓝和芹菜间种,两者生长都不会好,甚至死亡。
在葡萄园种甘蓝,葡萄的生长就会受到抑制。
在森林里,如果栎树和榆树碰到一起,那么你会发现栎树的枝条会背向榆树弯曲生长,力求远避这个"坏邻居"。
上述这些现象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很多植物会从体内分泌出某种气体或汁液,影响或者抑制了其它植物的生长。
但也有些植物的分泌物对某些病毒、细菌和害虫有很强的杀伤力,因而,它能同其它植物相处甚密,相得益彰。
因此它们能互惠互利,长期共存。
如果韭菜和甘蓝间行种植,就能使甘蓝的根腐病减轻。
这是由于韭菜能产生一种浓烈的特殊的怪味,能驱虫杀菌。
因此,韭菜常常是许多其它植物的好朋友。
大蒜和棉花、大白菜等间行种植,大蒜所挥发出来的大蒜素,既能杀菌,又能赶走害虫。
所以,大蒜和棉
花、大白菜等植物能"相亲相爱"过一生。
各种植物间的这种相亲相克的关系是极其复杂的,研究它们的关系及其奥秘,对于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从而获得丰收是很有意义的。
探究性学习:学习探究,迁移发展,你的能耐不是真的有长进了么?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这是唐朝大诗人李白的着名诗句。
根据所学的知识,分析这句话有没有科学依据?并到图书馆查阅相关的资料,和周围的同学讨论交流各自的意见。
(可参考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