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运营效率分析
商业银行运营效率的综合评价与敏感度分析

效 率 评 价 , 其 是 技 术 效 率 评 价 , 管 理 学 尤 是
与 运筹 学 领 域 的重 要 课 题 。对 技 术 效 率 的测 量
究 商 业 银 行 的效 率 评 价 。从 此 以后 , DEA 在 银 行 业 的 应 用 呈 现 出 多 个 方 向 的 发 展 , 从 全 国 如
性 银 行 效 率 评 价 到 在 一 家 银 行 的分 支 机 构效 率
评 价 , 跨 国 银 行 效 率 评 价 向银 行 并 购 效 率 分 从 析等 。 BERGER 等 早 在 1 9 9 7年 对 多 个 国 家 的
相 关 研 究 进 行 了总 结 。
广 泛 应 用 于 各 个 领 域 , 为 运 筹 学 、 理 科 学 和 成 管
t nt g a i e e fce c e f c m m e ca a s he i e r tv fii n is o o r i lb nk .
Ke y wor s:c mm e c a n d o r i lba k;e fce y e a ua i n;da a e v l me n l i DEA );s n iii f iinc v l to t n e op nta a yss( e s tv —
l v lt o e e O c mme c a a s Ne mo e sa epr po e A ume ia xa l bo ta hu o r ilb nk . w d l r o s d. n rc le mp e a u n An ic mme ca r il b nk de o t a e he p op s d a pr a h a he s nstv t na y i a l na e s t m p ov a m ns r t s t r o e p o c nd t e ii iy a l ss c n he p ma g r O i r e
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与盈利能力

提高盈利能力的策略与方法
优化业务结构
调整业务结构,发展高收益业务,降低低收 益业务比重。
提升服务质量
加强员工培训,提高服务水平,提升客户满 意度和忠诚度。
加强风险管理
完善风险管理体系,提高风险识别、评估和 控制能力,降低风险成本。
创新金融产品
结合市场需求和科技发展趋势,创新金融产 品和服务,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
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 与盈利能力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3
目录
CONTENTS
• 商业银行概述 • 商业银行经营效率分析 • 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分析 • 商业银行经营效率与盈利能力的关系 • 案例分析
01 商业银行概述
商业银行的定义与特点
商业银行定义
商业银行是以经营存、放款,办理转 账结算为主要业务,以盈利为主要经 营目标的金融企业。
盈利能力对经营效率的反作用
盈利能力强的银行更有动力和资源投 入提升经营效率
盈利能力强的银行有更多的资本进行技术升级、人才 引进和流程优化,从而进一步提高经营效率。
盈利能力影响经营效率的可持续性
只有持续盈利的银行才能确保经营效率提升的成果得 以维持和进一步发展。
经营效率与盈利能力的综合评价与优化建议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盈利能力上也有不俗表现。
成功提升经营效率与盈利能力的商业银行案例
X银行
通过优化组织架构、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等 方式,成功提高了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
Y银行
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强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服务质量,实现了 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的提升。
Z银行
通过并购重组、拓展国际业务等方式,扩大了规模和市场份额,提 高了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
商业银行的运营效率

提高银行竞争力
提高运营效率有助于商业银行在市场 竞争中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提高盈 利能力。
监管机构制定政策的依据
研究商业银行的运营效率可以为监管 机构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政策提供 依据。
PART 02
商业银行运营效率的理论 基础
运营效率的定义与评估方法
运营效率定义
商业银行运营效率是指银行在提供金融服务过程中,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收益能力。
监管机构对商业银行的运营要求越来 越严格,要求银行提高风险控制和运 营效率。
客户需求多样化
客户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日益多样化, 要求商业银行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 服务。
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商业银行的运营效率
通过研究商业银行的运营效率,可以深 入了解银行的业务运作和内部管理情况
。
优化银行业务流程
通过研究运营效率,可以发现业务流 程中的瓶颈和问题,进而优化业务流
2023 WORK SUMMARY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盈利能力评价
通过分析银行的收入、利润等指标,评估银 行的盈利能力。
服务效率评价
衡量银行处理业务的效率,如平均响应时间 、业务处理速度等。
风险控制能力评价
评估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包括风险识别、 评估和控制能力。
我国商业银行运营效率的问题与挑战
技术落后
部分银行在技术应用上相对滞后,影响业务处理速度和客户体验。
组织结构复杂
部分银行组织结构庞大,导致决策缓慢、管理成本高。
创新能力不足
面对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部分银行在产品和服务创新方面反应迟缓。
监管压力加大
随着金融监管政策的收紧,商业银行面临更大的合规压力和成本负担。
商业银行运营效率分析

商业银行运营效率分析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运营效率对整个经济系统的稳定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商业银行运营效率进行分析,并探讨提高运营效率的策略和措施。
一、商业银行运营效率的含义及重要性商业银行的运营效率通常指以单位时间、单位资源所创造的价值或利润。
运营效率的提高能够降低银行的经营成本,增加盈利能力,并且有助于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市场竞争力。
因此,商业银行运营效率的管理成为银行经营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二、衡量商业银行运营效率的指标1. 成本收入比成本收入比是评价商业银行运营效率的重要指标之一。
成本收入比越低,说明银行利用资源的效率越高。
商业银行可以通过降低成本、提高收入等措施来改善成本收入比。
2. 资产利润率资产利润率也是评价商业银行运营效率的重要指标之一。
资产利润率可以衡量银行在利用资产方面的效率和盈利能力。
提高资产利润率可以通过降低资产负债表中的风险资产,提高利润贡献较高的资产等方式实现。
3. 存贷款利差存贷款利差是商业银行的核心盈利来源之一,也是评价银行运营效率的重要指标之一。
存贷款利差越高,说明银行在资金运作和资金配置方面的效率越高。
三、影响商业银行运营效率的因素1. 内部因素内部因素包括银行的组织结构、管理体制、员工素质和技术水平等。
银行可以通过改进内部管理,提高员工素质和技能培训,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等措施来提高运营效率。
2. 外部因素外部因素包括市场竞争程度、经济环境、监管政策等。
商业银行需要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灵活调整运营策略,提高运营效率。
同时,监管政策的完善也对商业银行的运营效率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提高商业银行运营效率的策略和措施1. 引入科技创新商业银行可以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改进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例如,在风险控制方面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降低风险,提高运营效率。
2. 加强内部管理商业银行应当建立科学的内部管理制度,优化业务流程,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商业银行运营效率分析

商业银行运营效率分析
商业银行运营效率分析
⒈引言
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营效率对于经济
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旨在对商业银行的运营效率进行分析,以提供决策参考。
⒉背景
⑴商业银行的定义和作用
⑵商业银行的运营效率的重要性
⒊测度运营效率的指标
⑴资产利润率
⑵成本收入比
⑶资本净值收益率
⑷总资产周转率
⑸客户满意度指标
⒋影响运营效率的因素
⑴内部因素
⒋⑴员工素质和激励机制
⒋⑵业务流程和技术水平
⒋⑶决策效率和风险控制
⑵外部因素
⒋⑴经济环境
⒋⑵监管政策和法规
⒋⑶竞争状况和市场需求
⒌运营效率分析方法
⑴财务数据分析
⒌⑴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分析⒌⑵财务比率分析
⑵经济学模型分析
⒌⑴生产函数模型
⒌⑵ DEA模型
⒌⑶ Malmquist指数模型
⒍实证分析
⑴选择样本和数据收集
⑵数据处理和整理
⑶运营效率分析结果
⑷结果的解读和讨论
⒎结论和建议
⑴运营效率的现状和问题
⑵提升运营效率的策略和建议
附件:
⒈商业银行财务报表样本
⒉实证分析所需的数据集
法律名词及注释:
⒈同业竞争:指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包括贷款利率和存款利率的竞争等。
⒉资本充足率:指商业银行有足够的资本来覆盖其风险暴露的程度,通常用核心资本充足率来衡量。
⒊预付费费用:是指已支付但尚未履行服务的费用,如保证金或预付存款。
⒋企业治理:是指上市公司及其他机构的领导层和股东之间的关系,包括权力和责任的分配等。
基于DEA模型的我国商业银行运作效率的评价

储俊 (o 7 基于 2 0 2o ) 0 4年 的数 据, 运用 数据 包络 分析 方法, 对 我 国 1 全 国性 商业银行 的效率进 行 了测 度 。研 究的结果 表 明 3家 我 国商业银行显 示出 了较高 的纯 技术效率 , 总体效 率和规模 效 但 率 较 低 , 有 商 业 银 行 普 遍 处 于 规 模 递 减 阶 段 ,而 股 份 制 商 业 银 国
规 模 报 酬 递 增
关 键 词 : A; 业 银 行 效 率 : 模报 酬 DE 商 规
引 言
一
、
银 行 的效 率 是 指 在 日常 经 营 活 动 中 所 发 生 的 投 入 和 产 出 的
对 比关 系 , 与生 产 实 物 产 品 的 制 造 型 企 业 不 同 , 为 银 行 , 同 时 作 它 是 中介 服 务 和 一 系 列 金 融 产 品 的 提 供 者 , 种 特 殊 性 给 如 何 定 义 这
究 起 步 较 早 ,但 大 都 偏 向 于 定 性 分 析 ,定 量 分 析 则 出 现 得 较 晚 ,
直到 2 0 0 0年 才开始 出现 一些 以前 沿分析法为 基础 的定量 研究 。
Ragn等 人 采 用 D A 方 法 对 18 na E 9 6年 美 国 2 5家 银 行 的 效 率 进 1
l 1— 2 『 . n
x
对商业银行效 率的研究 开始于 2 0世 纪 8 0年 代 。大 规 模 的 合 并 浪 潮 使 银 行 的 业 务 日趋 综 合 化 , 此 带 来 的 一 个 问 题 是 这 样 大 由 规 模 银 行 的 出现 是 否 有 利 于 银 行 运 作 效 率 的 提 高 . 此 背 景 下 美 在 国 和 欧 洲 的一 些 学 者 开 始 了 对 商 业 银 行 效 率 的研 究 。目前 研 究 对 象 已经 扩 展 到 全 世 界 各 个 国 家 的 商 业 银 行 。国 内 对 银 行 效 率 的 研
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研究的DEA方法及效率的实证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研究的DEA方法及效率的实证分析一、本文概述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深化和发展,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其运营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经济发展。
因此,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率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提升银行业的整体竞争力,还能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参考,以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本文旨在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率进行实证研究。
DEA方法作为一种非参数效率评价方法,具有无需设定具体函数形式、能够处理多投入多产出问题的优势,因此在金融效率评价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首先将对DEA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模型进行介绍,包括CCR模型、BCC模型等,并阐述其在商业银行效率评价中的应用。
随后,本文将选取我国商业银行的相关数据,构建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DEA方法进行实证分析。
在实证分析过程中,本文将比较不同银行之间的效率差异,分析影响银行效率的因素,并探讨提升银行效率的途径和策略。
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深入研究,本文期望能够为银行业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支持,同时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支撑。
二、文献综述随着全球化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其效率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
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研究不仅是金融学科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改革的关键所在。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运用不同方法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率进行了深入研究,其中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因其独特的优势而被广泛应用。
DEA方法作为一种非参数效率评估工具,最初由美国运筹学家Charnes等提出,它能够处理多输入多输出问题,并有效地评估决策单元的相对效率。
在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研究中,DEA方法的应用始于21世纪初,随着金融数据的日益丰富和研究方法的不断完善,该方法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早期的研究主要关注商业银行的整体效率,通过选取适当的输入输出指标,运用DEA模型评估银行的运营效率。
商业银行运营效率问题的成因分析与改进对策

商业银行运营效率问题的成因分析与改进对策引言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商业银行的运营效率成为衡量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运营效率的提高不仅有助于降低成本,提高盈利能力,还能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提升银行的市场地位。
然而,我国商业银行在运营效率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报告旨在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
商业银行运营效率问题的成因分析1. 组织架构和流程管理不完善许多商业银行的组织架构和流程管理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模式,无法适应快速变化的金融环境。
这导致了决策过程的缓慢和内部沟通的低效。
同时,繁琐的审批流程和复杂的组织结构也增加了操作成本,降低了运营效率。
2. 信息技术应用不足虽然我国商业银行在信息技术的投入逐年增加,但在应用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足。
部分银行的信息系统建设不完善,导致数据整合和分析能力不足。
此外,信息技术在业务流程中的应用也不够深入,无法实现业务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3. 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商业银行的人力资源管理也是影响运营效率的重要因素。
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的不完善,导致员工素质和积极性不高。
此外,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使得部分岗位员工过剩,而另一部分岗位人手不足,进一步降低了运营效率。
4. 风险管理不到位商业银行在运营过程中,需要面对各种风险。
如果风险管理不到位,将会影响银行的运营效率。
例如,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市场风险等,都需要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手段进行防范和控制。
商业银行运营效率改进对策1. 优化组织架构和流程管理商业银行应根据业务发展和市场需求,不断优化组织架构,简化决策流程,提高内部沟通效率。
同时,建立科学合理的流程管理体系,确保各项业务流程的标准化和高效运作。
2. 加强信息技术应用商业银行应加大信息技术的投入,完善信息系统建设,提高数据整合和分析能力。
同时,深入推进信息技术在业务流程中的应用,实现业务的自动化和智能化,降低操作成本。
3. 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商业银行应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素质和积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业银行运营效率分析摘要:作为金融服务企业,商业银行需要开设营业网点并雇佣员工为客户办理金融业务,同时还要设置管辖机构对众多网点或辖属机构实施管理。
为了维持众多分支机构的运营活动,商业银行需要发生大量的资源耗费。
相应地,商业银行的运营效率成为影响其盈利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关键词:商业银行金融业务运营效率一、运营效率的衡量指标分析近年来,我国开始采用成本收入比来衡量商业银行的运营效率。
财政部于2004年发布《财政部关于调整国有商业银行费用成本考核指标的通知》,首次引入成本收入比指标,要求国有商业银行自2004年起将该指标作为费用成本考核指标。
随后又在2009年发布《金融类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绩效评价暂行办法》,重新规范了成本收入比的计算口径。
银监会在2006年发布的《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及相关监管指引》中要求国有商业银行从财务重组次年起成本收入比应控制在35%-45%。
无论是从上述政府主管部门和监管部门的规定看,还是从上市商业银行披露的年报信息看,成本收入比的计算口径均存在一定差异(见表1)。
关于成本,银监会与财政部(2009年)的发文均可视为业务及管理费。
从上市银行披露的2009年年报信息看,多数行均为业务及管理费,只有交通银行除了业务及管理费外,还包括营业税金及附加和非信贷资产减值损失两项,兴业银行则包括了其他业务成本。
关于收入,银监会规定为利息净收入和非利息收入净额,财政规定为营业收入。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2006)》的相关规定,商业银行的营业收入包括利息净收入、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汇兑收益、其他业务收入等项目。
从上市银行披露的年报信息看,中国银行扣除了其他业务成本,而其他银行均为营业收入概念。
根据上述分析,各行成本收入比的口径差异突出体现在三个科目上:营业税金及附加、非信贷资产减值损失和其他业务成本。
营业税金及附加是针对商业银行贷款利息收入、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等经营收入征收的税金,不同于正常的投入,属于产出的分配,应当作为收入的扣减项,不应纳入成本收入比的成本口径。
至于非信贷资产减值损失,相当于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资本性支出的折旧或摊销的补充,可以纳入成本的计算范围。
其他业务成本是商业银行除主营业务活动以外的其他经营活动所发生支出,包括出租固定资产的折旧额等。
从2009年上市银行披露的年报信息看,其他业务成本包括了保险索偿支出、贵金属销售成本等,与其他业务收入存在一定的配比关系,宜将二者轧抵在营业收入中反映。
工商银行在2009年的年报中区分了其他业务支出与其他业务成本,前者与其他业务收入合并反映。
部分境外银行披露了成本收入比(或效率比率),在指标口径上也存在差异。
以2009年报为例,汇丰控股的成本收入比(cost efficiency ratio)是用全部营业费用(operating expenses)除以净营业收入而得,其中营业费用除了业务及管理费各项外,还包括各项非金融资产减值支出。
摩根大通、富国银行和美国银行采用了效率比率(efficiency ratio),用非利息费用除以总收入(包括利息净收入和非利息收入),其中非利息费用还包括重组费用、运营损失(Operating losses)、抵债资产(Foreclosed assets)和存款保险支出等。
成本收入比口径的不同体现了商业银行不同的管理理念。
一般来讲,境外银行的成本与收入所覆盖的范围要大于境内,体现了境外银行更强调管理者为股东创造价值的全面受托责任;而境内银行的成本与收入则侧重于反映银行管理者为组织当期经营活动发生的投入及相应的产出,有助于准确评价管理者当期绩效和银行当期运营效率。
为便于比较,除非特别说明,本文的成本收入比均按“业务及管理费”除以“营业收入”计算。
二、运营效率与盈利能力的关系财政部(2009年)将资本利润率、资产利润率和成本收入比作为银行类国有金融企业的盈利能力评价指标。
其中,成本收入比在指标体系中的得分权重为5分(资本利润率和资产利润率的得分权重分别为15分和10分),具体得分则根据被评价商业银行该项指标在全部评价样本中的相对位置确定。
从商业银行的利润表看,影响利润的主要项目及其计算关系大致如下:净利润=营业收入-业务及管理费-资产减值损失-营业税金及附加-所得税费用转化为比率并简化处理后得到如下近似关系:资产收益率=[净息差/净利息收入占比*(1-成本收入比-营业税率)-信贷成本]*(1-企业所得税率)根据公式,净息差是决定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主导因素,在补偿运营成本、风险成本及税务成本后,最终得到商业银行的净产出。
如要推导资本收益率,还要考虑财务杠杆的影响,即:资本收益率=财务杠杆*[净息差/净利息收入占比*(1-成本收入比-营业税率)-信贷成本]*(1-企业所得税率)上式表明,财务杠杆、净息差、净利息收入占比、成本收入比、信贷成本和税率是影响盈利能力的六个重要比率,前三个反映了银行资产负债的管理效率,是提升盈利能力的主导因素;后三个则为银行取得经营收入的相关成本,需要靠收入来补偿,直接削弱银行的盈利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公式只是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一个近似反映,忽略了非信贷资产及其减值损失、其他业务成本、营业外收入与支出等项目的影响,此外,营业税金及附加本应是以业务收入为计税依据的,此处简化处理为以营业收入为基数。
从图1看,运营效率与资本报酬率并不完全保持同向变化关系,例如,北京银行的运营效率最好,但资本报酬率却不是最高;兴业银行的资本报酬率最高,但其运营效率却处于中间水平。
表2对几家披露了净息差的上市银行的财务指标进行了比较。
从表中可以看出,净息差、净利息收入占比以及成本收入比三项财务指标基本决定了一家银行的盈利能力。
以建行为例,该行净息差最高,成本收入比偏低,资产报酬率和资本报酬率等综合盈利能力指标也显现出良好水平。
三、运营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理论上,商业银行的运营效率最终取决于各级管理者的成本管理努力和所处的经营环境。
两者既影响着当期的运营效率,又转化为机构的投入产出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或影响着后续期间的运营效率。
从各个经营期间看,商业银行的成本收入比主要受到以下各个因素的直接影响。
认识这些因素对成本收入比的影响有助于准确理解商业银行的运营效率并实施相应的管理。
(一)经营规模的影响由于业务及管理费是商业银行为维持机构运营、开展业务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资源耗费,与单项营业收入不直接相关,大多属于固定性管理费用或销售费用,商业银行的产出能力越高,单位收入分摊的固定性业务及管理费就越少,成本收入比会随之降低,因此,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成本收入比应当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而降低。
图2显示了境内14家上市银行2006至2009年的运营效率与经营规模的关系。
上市银行大致可区分为三组,第一组为城市商业银行(北京银行、南京银行、宁波银行),在区域层面大致显现规模优势;第二组为股份制商业银行(暂包括交通银行),虽然是全国性商业银行,但其经营活动集中在发达城市,在该层面存在规模优势;第三组为工行、建行和中行三家国有商业银行,大体按行政区划设置,规模优势较为明显。
由于三家城商行目前的经营范围主要还停留在区域层面,与后两组差别较大,在图中对上市银行整体规模效应有一定干扰。
此外,南京银行和宁波银行的规模相差不大,前者略大于后者,但其平均成本收入比高出后者很多,可能是其他因素的影响超过了规模效应。
其他未显现规模效应的样本也可能存在同样原因。
(二)经营模式的影响商业银行因客户、业务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经营模式,并不同程度地影响投入和产出的关系,进而影响到成本收入比。
从客户结构看,为零售客户提供服务需要设置以物理网点为主的各种销售渠道,对渠道的投入要高于公司客户。
因此,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个人金融业务收入占比高的银行具有较高的成本收入比。
从业务结构上看,由于金融资产的风险成本体现在营业收入之外的金融资产减值损失中,净利息收入本身含有的风险因素尚未扣除,因此净利息收入占比高的银行,成本收入比应当偏低。
表3显示了部分上市银行的成本收入比受经营模式的影响情况。
比较中国银行与交通银行,前者营业收入大概是后者三倍,但规模效应对成本收入比的影响未显现出来。
从经营模式上看,中行的个人金融业务收入占比明显高于交行,净利息收入比占比低于交行,对成本收入比均有负面影响。
三家城商行中,北京银行规模相当于另外两家银行的三倍,规模效应显着,加上个人金融业务收入占比偏低,净利息收入占比高,均对成本收入比有正面影响,因此成本收入比明显低于另外两家行,该行成本收入比在14家上市银行中处于最低水平。
宁波银行虽然营业收入高于南京银行,但个人金融业务收入占比是后者两倍,可能是导致该行成本收入比偏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生命周期的影响根据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企业会像生物有机体一样,也要经历从生到死、由盛转衰的过程。
一般将企业的生命周期划分为初创、成长、成熟和衰退四个时期,企业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财务特征。
商业银行运营效率也受到生命周期的影响。
在初创期,商业银行的首要目标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需要发生大量的资本性投入和人力资源投入,同时还需要通过各种促销手段吸引客户,具有高投入、低产出的特征,成本收入比处于高位;随着经营活动的展开,固定性支出逐渐稳定下来,客户认知度逐渐提高,相应产出也会快速增长,进入成长阶段,成本收入比有所回落;进入成熟期以后,主要业务基本稳定,市场占有率大幅提高,客户群相对稳定,各种投入的回报开始充分显现出来,成本收入比处于较低水平;到了衰退期,客户群逐渐萎缩,产出下降情况超过投入,效率降低,成本收入比又会反弹至较高水平。
受我国独特的金融体制改革发展模式的影响,大多数商业银行难以简单地套用生命周期来分析。
例如国有商业银行在股份制改造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基本上是按行政事业单位来管理的,大多数城市商业银行在重组前也已经以城市信用社的身份经营了很长时间。
只有股份制银行的发展过程相对简单,发展模式比较一致,从最早1987年成立的招商银行到2005年底成立的渤海银行,陆续有12家银行相继成立。
这些股份制银行大致介于成长至成熟期间,运营效率应随着经营期间的推移呈现下降趋势。
图3显示了这一规律。
为避免短期波动性因素干扰,图中的成本收入比由各行2006-2009年的累计数据计算得到。
根据商业银行的组织特点,生命周期理论更多可用于内部分支机构的运营效率分析。
例如,基层营业网点受客户影响较为明显,随着客户群的形成、稳定和衰减而具有不同的生命周期特征,并直接影响到管辖行的整体运营效率。
(四)委托代理关系的影响在运营成本中,无论是人事费用、还是业务费用中的在职消费部分、以及资本性支出中办公设施等,均直接或间接涉及管理者及员工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