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 第一章 总论汇总

合集下载

统计学 第一章总论

统计学 第一章总论
面的差异。
总体根据包括的单位是否可数可分为有限总 体和无限总体。
精品文档
二 标志和指标
(一)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如:若以“人”为单位,标志有:性别、民
族、年龄、政治面貌、身高、体重… 又如:若以“工厂”为总体单位,标志有:
职工人数、固定资产、经济类型、年产值、 劳动生产率… 标志可分为两类: 1. 品质标志:只能用文字表示的标志; 2. 数量标志:可以用数值表示的标志。
精品文档
以上三种含义之间的关系: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成 果,而统计学和统计工作则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精品文档
二 统计的研究对象
(一)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
是社会经济总体现象的数量方面。 由此可知统计研究对象的三个特点:总体性、社会性 和数量性。
1. 总体性。统计是认识社会经济总体现象的数量方面。 统计研究问题不以研究个体为目的,但对个体资料的研 究是必要的。 2. 社会性。统计工作者—人—具有社会性;统计认识 的对象—社会经济现象—也具有社会性。
变量可分为: 1. 自变量和因变量; 2. 确定性变量和随机变量; 3. 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 (二)变量值:变量的具体取值称为变量值。
精品文档
第三节 统计制度和统计工作过程
一 统计制度 (一)统计管理体制:我国统计管理体
制是“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二)统计调查制度:我国目前的统计
精品文档
(二)统计认识过程
统计认识事物是遵循以下过程: 从“定性认识”到“定量认识”再到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更高一级的 认识。
精品文档
第四节 统计学科体系
一 统计学科体系 (一)数理统计学 (二)社会经济统计学 1. 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 2. 经济统计学 3. 部门统计学 二 本书的基本内容 (略)

统计学原理第一章 总论

统计学原理第一章  总论
返回56



⒍变量是( )。 ①可变的质量指标 ②可变的数量指标和标志 ③可变的品质指标 ④可变的数量指标
返回56



⒎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 )。 ①调查单位 ②总体单位 ③调查对象 ④填报单位
返回56



⒏统计总体的基本特征( )。 ①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 ②数量性、大量性、差异性 ③数量性、综合性、具体性 ④同质性、大量性、可比性
统计总体
统计总体是根据一定目的确定的所要
研究事物的全体,它是客观存在 , 并在某一 相同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由许多个别事 物组成的整体,简称总体。
返回36
总体单位
构成统计总体的每个独立的个别事 物称为总体单位,简称单位或个体。
返回36
二、标志与指标 标志
指标(指统计指标) 标志和指标的主要区别
返回36
三、变异、变量和变量值 变异
变量和变量值
统计总体三个主要特点
变异 可变标志在总体各个单位具体表现上 的差别就是变异,包括质(性质、属性) 的变 异和量(数值)的变异。
返回41
变量和变量值 一般来说,变量就是可变的数量标志, 如工人家庭人口数、工人的工资等就是变 量。变量的数值表现就是变量值。 变量值按是否连续可分为连续变量与 离散变量两种。
计研究目的决定的。
返回12
(三)具体性
统计所研究对象的数量是具体 的数量,不是抽象的数量,这是统
计和数学的重要区别。
返回12
(四)社会性
统计研究的数量是社会现象的 数量,具有社会性。
返回4
三、统计的作用
(一)统计是社会认识的一种有力武器 (二)统计是制订计划、实行宏观调控的基础 (三)统计是制定政策的依据 (四)统计是实行管理的手段 (五)统计是认识世界、开展国际交流和科学 研究的工具

第1章统计学总论

第1章统计学总论

第一节 统计学的发展历程

威廉·配第是著名的英国经济学家,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他
在 1676 年 完 成 , 后 于 1690 年 出 版 的
《政治算术》一书是经济学和统计学
史上的重地位不在于它的分析结
论,而在于它采用的分析方法。
马克思对威廉·配第的评价很高,
第1章 统计学总论
第1章 统计学总论
• 第一节 统计学的发展历程 • 第二节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 • 第三节 统计学的概念
学习目标
• 解统计学的产生及发展 • 正确理解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及特
点; • 熟练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统计学的发展历程
• 一、统计的含义
统计一词一般包括如下三个方面涵义。
趋势和未来总量规模数值的统计
思想,以及著名的“大量恒静”
统计格言。
第一节 统计学的发展历程
• 2. 近代统计学时期(19世纪初至20世纪初)

数理统计学派的代表人物比利时的凯特勒博士深
受拉普拉斯影响,在其《社会物理学》中将概率论引入
统计学,在生物统计和天文学研究中成功地运用了二项
分布和正态分布方法。凯特勒博士认为要促进科学的发
是威廉·配第的好友,政治算术学
派代表人物之一。约翰·格朗特于
1662年发表了著名的《关于死亡
表的自然与政治观察》一书,该
书在当时的畅销一时,并在1662
-1676年的十四年间连续发行了
五版。因此约翰·格朗特被推荐为
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约 翰 ·格 兰 特 提 出 了 从 总 体 的
现有比例,来推算总体数量发展
第一节 统计学的发展历程
•1. 古典统计学时期(17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

统计学各章节期末复习知识点归纳(原创整理精华,考试复习必备!)

统计学各章节期末复习知识点归纳(原创整理精华,考试复习必备!)

统计学原理与实务各章节复习知识点归纳(考试复习资料精华版-根据历年考试重点以及老师画的重点原创整理)第一章总论重点在“第三节: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考点一:掌握以下四组概念(含义及举例)——肯定考一个名词解释!①总体、总体单位(统计)总体: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别事物构成的整体。

总体单位:构成总体的个别事物。

②标志、标志值及分类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分类:Ⅰ按性质不同a.品质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的品质特征,一般用文字表现。

(有些品质标志虽然以数量表现,但实质表现产品质量差异。

例如产品质量的具体表现未“一等、二等、三等”。

)b.数量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的数量特征。

只能用数值来表现。

Ⅱ按变异情况可变标志:当一个标志在各个总体单位表现不尽相同时称为可变标志不变标志:……都相同……不变标志。

标志值:标志的具体表现。

③变量、变量值变量:指数量标志。

变量值:指数量标志值,具有客观存在性。

④指标的含义及分类(统计)指标:是综合反映统计总体某一数量特征的概念和数值,简称指标。

a.按其反映总体现象内容不同:数量指标(绝对数,绝对指标,总量指标),质量指标(相对数或平均数,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

b.按其作用不同: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

c.按反映的时间特点不同:试点指标和时期指标d.计量单位的特点:实物指标、价值指标和劳动指标。

★指标和标志的区别与联系:区别:①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指标是说明总体的数量特征;②标志既有反映总体单位数量特征的,也有反映总体单位品质特征;而指标只反映总体的数量特征;③凡是统计指标都具有综合的性质,而标志一般不具有。

联系:①许多指标由数量标志值汇总而得;②指标与数量标志可随统计研究目的而改变;课后习题:社会经济统计学研究对象的特点是:数量性、总体性、变异性。

统计研究运用的方法主要包括: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统计模型法标志值就是标志表现。

第二章统计调查考点一:统计报表的分类①填报内容和实施范围:国家、部门和地方统计报表②调查范围:全面、非全面③报送周期长短:日报、旬报、月报、季报、半年报和年报④填报单位:基层、综合报表考点二:“普查”的含义普查:是普遍调查的简称。

统计学第一章 总论

统计学第一章 总论
1、统计总体 (1)含义:统计总体是指客观存在的,在同一 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单位、事物 的整体。 (2)基本特征: 大量性;同质性;变异性。
2、总体单位 含义:构成总体的个别事物或具体单位称为总体单位,
简称为个体。
3、总体的分类
按照统计总体单位是否有限,是否可以计数,分
为两种:有限总体与无限总体。 (1)有限总体是指总体中所包含的单位是有限的,能 够计算出总数的,可以具体计量。 (2)无限总体是指总体中所包含的单位数是无限的, 不能直接计算出总数的。
同,它们之间的差异与变化称为变异。
2、分类:属性(品质)变异;
数值(数量)变异。
(二)变量
1、含义:数量变异简称变量,变量就是可变的
数量标志。
2、分类:
(1)按其数值形式的不同,分为确定性
变量与随机性变量。
第四节 统计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统计活动的产生与发展
本理论”的发展与运用及数理统计方法社会经济领域及其他
领域的广泛使用,使得经济计量学、时间系列分析、多元统 计分析、抽样技术、方差分析、实验设计、非参数方程、序 贯分析及灰色统计等应用统计科学相继诞生。
第五节 统计的组织和管理
一、统计的职能
1、信息职能
2、咨询职能 3、监督职能
二、统计的基本任务
体的特征。
(2)标志有能用数值表示的数量标志与不能用数值
表示的品质标志,而统计指标不论是数量指标与质
量指标,都要用数值表示。 (3)标志是没有经过综合仅代表某一体现象,而统 计指标是由许多个体现象的数量综合的总数。
2. 联系
(1)数值汇总关系
(2)存在变换关系
三、变异和变量
(一)变异 1、含义:标志和指标的具体表现都不相

统计学第一章整理

统计学第一章整理

第一章、总论● 统计的含义与本质:用数字说明现象的本质 1.统计活动 2.统计数据 3.统计学● 统计学的产生和发展1.古典统计学时期(萌芽——17世纪末到18世纪末) 描述为主国势学派:德国的康令和阿亨瓦尔 偏重事物性质的解释而不注重数量分析 有名无实 政治算数学派:英国的威廉配第和约翰格朗特 主张以数字、重量和尺度来研究社会经济现象及其相互关系 有实无名2.近代统计学时期(18世纪末到19世纪末) 统计推断方法体系基本确立数理统计学派:比利时的凯特莱 主张用研究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社会现象,正式把概率论引入统计学,并最先用大数定律论证了社会生活中随机现象的规律性,还提出了“误差理论”和“平均人”思想 奠定统计学理论基础社会统计学派:德国的克尼斯 认为统计学是一门社会学科,是研究社会现象变动原因和规律性的实质性科学,其显著特点是强调对总体进行大量观察和分析,通过研究其内在联系来揭示社会现象的规律 德国恩格尔提出的恩格尔系数 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和英国经济学家斯通等人研究的国民收入和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3.现代统计学时期(19世纪末到现在) 统计方法与应用全面发展 显著特点:数理统计学由于同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科学紧密结合及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而获得迅速发展,各种新的统计理论与方法、尤其是推断统计理论与方法得以大量涌现。

● 统计学的学科性质1.研究对象: 数量性(用数字说明现象本质,包括数量特征、数量关系、数量规律)、总政府统计 单位统计 经营性统计 其他体性(统计只研究总体不研究个体)、差异性(构成总体的个体必须存在差异)2.学科范畴:方法性、层次性、通用性3.研究方式:描述性、推断性●统计学的作用——统计学的职能:信息职能(提供各种信息资料)、咨询职能(提供信息整理)、监督职能(监督经济运行状况)、服务职能(服务社会)1.统计学为我们认识自然和社会提供了必须的方法和途径2.统计学在指导生产活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3.统计学在社会经济管理活动中的作用更为显著4.统计学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手段●统计数据类型1.计量尺度不同:定性数据和定量数据——定型数据:只能用文字或数字代码来表现事物的品质特征或属性特征的数据—定类数据:对事物属性进行平行分类或分组特点:只测度量事物类别差异,各类别地位相等。

统计学 第一章 总论

统计学 第一章 总论

(三)现代统计学时期(从19世纪末到现 在,是现代统计学时期 )
这一时期的显著特点是数理统计学由于同 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科学紧密结合及被广泛应 用于各个领域而获得迅速发展,各种新的统计 理论与方法、尤其是推断统计理论与方法得以 大量涌现。现代统计学时期是统计学发展最辉 煌的时期。
三、统计学的学科性质
截面数据
又称静态数据,是指在相同或近似相同的时点 上获得的数据,通常是在不同空间上获得的。
二、统计数据研究过程
统计设计
统计设计要在有关学科理论指导下,根据研究问题的性质、目 的和任务,科学地确定统计研究的总体对象,明确所要搜集数 据的种类,确定相应的统计指标及其体系并给出统一的定义和 标准,确定统计数据搜集、整理、推断和分析的基本方法,规 定研究工作的进度安排和质量要求,拟定研究工作的资源配置 和组织实施方式等。 数据搜集就是按照统计设计的要求,有针对地获取所需的统计 数据的环节,也就是说,要通过统计观测或实验的方式、方法 去搜集各种各类计算统计指标所需的原始数据,以及其他已经 存在的各种相关数据。 数据整理就是对通过统计观测或实验所获得的原始数据,进行 必要的系统化处理,使之条理化、综合化,成为能反映总体特 征的统计数据的环节,也称为统计整理环节。 数据分析是在数据整理的基础上,运用各种统计方法对数据进 行各种统计分析,得出某些有用的定量结论的环节,也称为统 计分析环节。
定序数据
是对事物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分类的结果,表 现为有顺序的类别,由定序尺度计量而成,各 类别之间有大小优劣之分。 表现事物数量特征的数据,具体又分为定距数 据与定比数据两种。
定量数据: 也称数量数据,用数值来表现。是指用数值来
一、统计数据类型 定距数据 是一种不仅能反映事物所属的的类别和

统计学知识总结

统计学知识总结

第一章绪论1、统计的涵义(1)、统计工作(统计实践活动):对现象的数量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的活动过程(2)、统计资料:通过统计实践活动取得的说明对象某种数量特征的数据①原始资料:直接从各调查单位搜集的用来反映个体特征的数据资料②次级资料:由原始资料加工得到的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总体特征的数据资料(3)、统计学:是统计工作实践的理论概括和科学总结。

统计学是一门搜集、整理和分析数据方法的科学,其目的是探索数据的内在数量规律性,以达到对客观事物的科学认识。

统计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与数量关系。

2、统计学的研究特点:①数量性:统计研究过程是从数量上认识事物的性质和规律②总体性:指反映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③具体性:统计所研究对象的数量是具体的量④社会性:统计研究的数量是是社会现象的数量3、统计工作的四个阶段①统计设计:指标体系设计、统计分组等(定性认识)②统计调查:收集原始资料(定量认识的开始)③统计整理:分类汇总,使其条理化,系统化(定量认识)④统计分析:研究分析,揭示现象规律(定性认识)4、统计学研究的基本方法①大量观察法:对要研究事物的全部或足够数量个体进行观察的方法。

可使现象中非本质的偶然因素相互抵消,从而反映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

数理根据:大数规律,随机现象出现的基本规律,其一般意义是:观察过程中每次取得的结果可能不同(因为具有偶然性),但大量重复观察结果的平均值却几乎接近某个确定的数值。

②统计分组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和现象的总体特征,将调查收到的大量资料,按照一定的标志划分为不同性质或类型的组别。

使组内的单位具有相对的同质性,组间的单位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适用于统计工作的全过程。

③综合指标法:用统计指标概括和分析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方法。

总体的前提条件:总体的同质性。

④统计模型法:是将客观现象的统计资料配合适当的数学表达式,反映现象间的数量关系和数量特征,揭示其运动规律的科学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八—十九世 法国比

利时等
Willianm.Pette (威廉.配第)
H.Conring &G.Achenwall
L.A.J Quetelet (凯特勒)
《政治算术》
标志着统计学的诞生
国势学
首次提出“统 计学”
概率论统计
把大数定律、极限定 理、正态分布等引入 统计学,使统计学对 数量规律性的揭示和 描述有了科学基础1。0
哪些是我们所需的资料?解决一切 应当怎样搜集所需的资料?
问题所用的
对搜集到的数字资料应 方法均由统 用什么样的方法对数字资
当进行怎样整理才能反 计学提供 料进行深入分析才能反义的关系
统计工作的成果是统计资料,统计资料和统计学的基础是统 计工作; 统计学既是统计工作经验的理论概括,又是指导统计工作的 原理、原则和方法。
8
二、统计产生与发展的历史
中 国 统 计史简 表
发展阶段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秦、汉 唐
宋、明、清 国民政府 1952年8月
1983年12月8日
背景 猎物、记事
举事 战争 发展生产 管理 管理 国家管理
推动改革
产生发展 分配、结绳 人、地、房、粮 人口:2000、5900
计口授田 田亩鱼鳞册、保甲户口
5
第一章 统计总论
2.统计资料
它是统计实践活动过程中所取得的各项数字 资料以及与之相关的其它实际资料的总称。一 般反映在统计表、统计图、统计手册、统计年 鉴、统计资料汇编和统计分析报告中。
2014年我国GDP为635910 亿元,2015年为676708亿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 比上年增长6.9%。
《统计法》 国家统计局薛暮桥局长幻灯片
第一部统计法
9
世 界 统 计 史 简 表(十七世纪中期至十九世纪中期
为实质性的社会科学(研究问题局限于政治经济和人口领域),十九世纪中开 始向方法论科学转变(社会现象的各个淋浴以及意外其他领域)。)
发展阶段 地 点
人物
著作与名言
十七世纪中叶 英国 十七世纪中叶 德国
某商业企业某月销售额资料
(单位:万元)
10,60,40,80,130,70 50,98,200……
6
大学二、三年级英语四级通级率
通过率 班级
大二
大三
会计班 25% 70%
工商班 30% 75%
信管班 28% 80%
7
3.统计学
统计学是关于认识客观现象总体数量特征和数量 关系的科学。是研究如何搜集、整理和分析统计 资料的理论与方法。
1
教学目的
本章对统计学的基本问题进行了介绍,如统 计的基本涵义、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统计 学的产生与发展、统计工作过程、统计的职 能、统计软件介绍等等。本章的教学目的是,

2

• 统计学研究方法 • • 统计的工作过程
3
第一节 统计与统计学 一、什么 是统计
4
统计一词的三种涵义及相互关系
即: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
第二节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第一章 统计总论
一、统计学的研究对象
统计学的 研究对象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大量现象(总 体现象)的数量方面。
例如:对我国人口状况进行研究
•人口规模有多大?
•人口构成情况怎么样?
•人口数量有何变化?
•劳动力的就业情况怎么样?
•人民的生活状况如何? •人口的平均寿命有何变化?…







统综计合模指型标法法指是根指据运一用定各的种经统济计理综论合和指假标定来条反件映,和用研数 归学究统纳方社计是程会分一大去经组种量模济法从观拟现指个察现象根别法实总据到指经体事一统济的物般计现一的,研象般内从究相数在事社互量性实会关特质到经系征和概济的和统括现一数计的象种量研一和研关究种过究系任推程方的务理,法的方。法, 推统研要断计究求是模方,通要型法将过从包。总对总括体样体三单本上个位数加基按据以本照的考要某观察素种察,:标,就志推总划断体分出中为总的若体全干的部组数和成量足部特分征的 研在的究统研方计究法够分方。多析社法的中会。单广经位泛济进运变行用量调着、查各基观种本察综关并合系加指式以标、综来模合反型研映参究总数。体 从内例某部如种的:意各人义种口上数按说量年,关龄统系分计。组工如、作动企搜态业集分按的析经资、济料因类都素型是分分样析类本、、资回国料民,样 本归经资与济料相按分关部散分门、析分零等类碎。等,。必须经过整理归纳才能据此推断总体 的数量特征。所以归纳推断法在统计分析中得到广泛应用。
1.统计工作 统计实践活动,它是对社会自然现象客观存在的现
实数量方面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的活动过程。是 统计的基础。 :要了解我国人口情况,统计部门首先就要编制调 查表,设计调查项目,然后派调查人员逐户调查,再对调 查结果进行汇总、分析,最后得出我国人口的各种总量指 标、构成指标及反映人口发展变化情况的指标等等,这一 系列的活动就是统计工作。
人民生活状况20第12三年产城业镇居增民加人值均所可占支比配4收4入.6%24565
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917元
13
统计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
1.数量性 :统计总是用数字作为语言来表述 事实。
①从数量上认识事物的性质和规律,是统计 研究的基本特点;
②统计研究的不是抽象的数量,而是有特定 内容的具体数量。统计是在质的规定性下研究 与所研究现象内容性质密切联系的具体数量。
16
统计分析方法: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
描述统计 推断统计
对研究事物的数量方面进行搜集、整理、描述 数字资料的方法,然后对这些数字资料进行汇 总、归纳和计算出科学的统计指标,最后以统 计图或统计表将计算的结果表现出来。描述包 括(数量特征:分布状态、集中趋势、离散程 度,数量关系:对比分析、相关关系、回归关 系等)
12
人口规模 人口构成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133972 万其人中:男性人口51.27%
女性人口48.73%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129533
人口数量变化 万人 十年净增人口7390万人
2012年我国GDP 519322亿元
产业结构 第一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10.1%
第二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45.3%
14
2.总体性:研究大量个别事物构成的现象整 体的数据。
①统计研究的不是个体的数量,而是总体的 数量;即统计研究的是群体现象的数量方面, 是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
②现象的数量规律,只有在总体中才能体现 出来。
15
二、统 计 学 的 研 究 方 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