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春夜喜雨》阅读训练及答案文档

合集下载

春夜喜雨阅读答案参考

春夜喜雨阅读答案参考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题目中那个字是全诗的字眼?
2、颔联写出了春雨的怎样的特点?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3、首联中的知与尾联中的重有何妙处?
4、对本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诗人运用拟人手法,仿佛春雨知道农村,应时而来.
B、中间四句,诗人分别以听觉和视觉落笔,写出了好雨润物之功,诗人爱雨之情.
C、最后两句,诗人没有想到雨后晨景:雨过天晴,成都城中处处落英缤纷.
D、全是不漏一个喜字,但从潜、润、细、湿等字却可体会出诗人的喜雨之情. 答案:
1、题目中那个字是全诗的字眼?

2、颔联写出了春雨的怎样的特点?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写出了春雨细且悄无声息的特点.潜字拟人化,运用了拟人手法.
3、首联中的知与尾联中的重有何妙处?
4、对本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春夜喜雨阅读答案

春夜喜雨阅读答案

春夜喜雨阅读答案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辰,降临在万物萌生之春。

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

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

浓浓乌云,笼罩田野小路,点点灯火,闪烁江上渔船。

明早再看带露的鲜花,成都满城必将繁花盛开。

1.这首诗以“好雨”开头,请说明作者称赞春雨的原因:
答:
2.这首诗的第二联,第三联分别从哪种感觉来写春雨?
答:
3.你认为“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
答:
1. 知时节或当春乃发生
2. 第二联从听觉,第三联从视觉。

3. “潜”字用得好。

这个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雨悄无声息的特点。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中考语文课外古诗鉴赏试题及答案

中考语文课外古诗鉴赏试题及答案

中考语文课外古诗鉴赏试题及答案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3题。

《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 这首诗描绘了什么季节的景象?2. 诗中“润物细无声”一句,表现了春雨的什么特点?3.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4-6题。

《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4. 这首诗的作者李白是哪个朝代的诗人?5. 诗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6. 请结合诗句,分析“明月”在诗中的象征意义。

三、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7-9题。

《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7.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的哪位诗人?8. 诗中“白日依山尽”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9. 请分析“更上一层楼”在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中考语文课外古诗鉴赏答案一、《春夜喜雨》1. 这首诗描绘的是春天的景象。

2. “润物细无声”一句表现了春雨细腻、柔和、无声滋润万物的特点。

3. 全诗通过对春雨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诗人将春雨比作知时节的好雨,随风潜入夜,无声地滋润万物,使春天的景色更加生机勃勃,从而体现出诗人对春雨的喜爱和赞美。

二、《静夜思》4. 李白是唐代的诗人。

5.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之情。

6. “明月”在诗中象征着家乡的明亮和温暖,通过明月的光辉,诗人联想到了远方的家乡,表达了对家乡的无限眷恋。

三、《登鹳雀楼》7.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之涣。

8. “白日依山尽”一句描绘了夕阳西下,天色渐暗的景象。

9. “更上一层楼”在诗中蕴含着“站得高,看得远”的哲理,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境界的追求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通过登高望远,诗人表达了对更广阔世界的渴望和探索。

春夜喜雨阅读题答案

春夜喜雨阅读题答案

春夜喜雨阅读题答案春夜喜雨阅读题答案阅读杜甫《春夜喜雨》一诗,完成10~11题。

(5分)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题目中那个字是全诗的字眼?2、颔联写出了春雨的怎样的特点?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3、首联中的“知”与尾联中的“重”有何妙处?4、对本诗理解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诗人运用拟人手法,仿佛春雨知道农村,应时而来。

B、中间四句,诗人分别以听觉和视觉落笔,写出了“好雨”润物之功,诗人爱雨之情。

C、最后两句,诗人没有想到雨后晨景:雨过天晴,成都城中处处落英缤纷。

D、全是不漏一个“喜”字,但从“潜、润、细、湿”等字却可体会出诗人的喜雨之情。

5、从诗体上看,《春夜喜雨》是一首近体诗中的。

6、对这首诗赏有误的一项是( )A、“喜”是这首诗的感情主线,全诗不着一“喜”字,字里行间却处处洋溢着诗人按不住的喜悦之情。

B、诗的前四句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春雨细而轻柔的特点;第五、六句运用比喻的手法,展现出一幅美妙的`江村夜雨图。

C、诗的最后两句写雨后清晨的景色,红花带着晶莹的雨珠,鲜润浓艳,垂满技头。

D、作者描写春雨融情于景,由近及远,从夜写到晓,由写内心的感觉到写客观景物,由听觉到视觉,充满诗情画意。

参考答案:1、喜2、写出了春雨细且悄无声息的特点。

“潜”字拟人化,运用了拟人手法。

3、“知”将雨赋予人的生命。

“重”写饱满,饱含生机。

都表达了作者对雨的喜爱。

4、 C5、律诗(五言律诗)6、 B。

4《春夜喜雨》练习及答案

4《春夜喜雨》练习及答案

《《春夜喜雨》1.默写整首诗: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解释下列词语:乃:就。

发生:萌发生长。

潜:悄悄地。

野径:田野间的小路。

花重:花沾上雨水变得沉重。

|3.《春夜喜雨》的作者是唐代杜甫。

这首诗写的是(春雨),前两句写了(下雨的季节),后六句集中写(夜雨),诗中没有一个“喜”字,却体现出诗人的(喜悦)之情。

4.这首诗以“好雨”开头,请说明作者称赞春雨的原因:答:知时节(或当春乃发生)。

5.这首诗的第二联,第三联分别从哪种感觉来写春雨答:第二联从听觉,第三联从视觉。

;6.这首诗中,写春雨滋润万物,悄然无声的一句是,常被后人用来比喻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人,教育人。

你认为中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答:“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潜”字用得好。

这个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雨悄无声息的特点。

7.比较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后面二题。

(6分)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雨周邦彦`耕人扶耒语林丘,花外时时落一鸥。

(lěi)欲验春来多少雨野塘漫水可回舟。

(1)这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两位诗人喜爱“春雨”的理由。

杜诗:①春雨来得及时;②春雨默默地滋润万物。

周诗:①春雨有利于农人耕作;②春雨水量可观。

(2)虽然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相近,但在艺术表现上却有很多不同之处。

你喜欢哪一首请自选一个角度略作分析,说说自己偏爱其的理由。

杜诗:%①直抒胸臆的抒情风格(“好雨知时节”);②借住拟人修辞塑造形象(“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③展开想像,寄托情感(“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④虚实结合,富于变化(以时间为线,眼见与想像相结合);⑤言有尽而意无穷(由“红湿”、“花重”联想到滋润万物)周诗:①含蓄委婉的抒情风格(全诗不见一个“喜”字);②侧面描写的表达效果(“耕人”、“花”、“鸥”的作用);③结构布局的变化性(先言他物,侧面表现,后见主体,正面突出“春雨”,前后呼应,彼此补充)。

《春夜喜雨》阅读及答案(精选五篇)

《春夜喜雨》阅读及答案(精选五篇)

《春夜喜雨》阅读及答案(精选五篇)第一篇:《春夜喜雨》阅读及答案《春夜喜雨》阅读及答案春夜喜雨唐.杜甫1、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3、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4、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这首诗以“好雨”开头,请说明作者称赞春雨的原因:2.这首诗的第二联,第三联分别从哪种感觉来写春雨?3.你认为“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答案:1.知时节(或当春乃发生)2.第二联从听觉,第三联从视觉。

3.“潜”字用得好。

这个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雨悄无声息的特点。

第二篇:春夜喜雨《春夜喜雨》教学设计诗歌是人类最优美的语言,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在我国的诗歌发展史上,唐朝是最辉煌的时期,其间曾出现无数诗人。

在这众多的诗人中间,著名文学家韩愈独独推崇两个人。

他曾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李”,我们知道是“李白”,那这个“杜”是谁呢?杜甫。

师:对于杜甫,我们并不陌生,大家还记得以前曾学过他的什么诗?《绝句》。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杜甫的另一首诗——《春夜喜雨》。

(出示全诗)师:请同学们看这首诗,它属于哪一类?律诗。

师:几言律诗?五言律诗。

师:要学其诗,先知其人。

让我们走近杜甫,初步了解其人其诗。

•(出示杜甫的简介)(生读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

生于河南巩县。

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

也因曾经做过工部员外郎的官职,因而世人又称他为杜工部。

其作品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此被称为“诗史”,他亦被称为诗圣。

有《杜工部诗集》。

代表作有《三吏》《三别》。

师: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所以,我们学习古诗时一定要多读。

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地朗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自己的韵味,并根据注释,了解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出示全诗)师:谁愿意读一读这首诗?师:声音响亮,读出了节奏,有自己的韵味,非常好!但是有一个字音没有读准,谁听出来了?“花重锦官城”中的“重”字应该读“zhònɡ”。

杜甫《春夜喜雨》阅读训练

杜甫《春夜喜雨》阅读训练

杜甫《春夜喜雨》阅读训练杜甫《春夜喜雨》阅读训练阅读杜甫《春夜喜雨》一诗,完成10~11题。

(5分)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题目:10.从诗体上看,《春夜喜雨》是一首近体诗中的。

(2分)11.对这首诗赏有误的一项是(3分)A.“喜”是这首诗的感情主线,全诗不着一“喜”字,字里行间却处处洋溢着诗人按不住的喜悦之情。

B.诗的前四句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春雨细而轻柔的特点;第五、六句运用比喻的手法,展现出一幅美妙的江村夜雨图。

C.诗的最后两句写雨后清晨的景色,红花带着晶莹的雨珠,鲜润浓艳,垂满技头。

D.作者描写春雨融情于景,由近及远,从夜写到晓,由写内心的感觉到写客观景物,由听觉到视觉,充满诗情画意。

答案:10.(2分)律诗(五言律诗)11.(3分) B 12.(3分) D 13.(3分)D 14.(3分)A赏:《春夜喜雨》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春。

杜甫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流离转徙的生活后,终因陕西旱灾而来到四川成都定居,开始了在蜀中的一段较为安定的生活。

作此诗时,他已在成都草堂定居两年。

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对春雨之情很深,因而写下了这首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诗作。

这是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

一开头就用一个“好”字赞美“雨”。

在生活里,“好”常常被用来赞美那些做好事的人。

如今用“好”赞美雨,已经会唤起关于做好事的人的联想。

接下去,就把雨拟人化,说它“知时节”,懂得满足客观需要。

其中“知”字用得传神,简直把雨给写活了。

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来了。

它的确很“好”。

颔联写雨的“发生”,进一步表现雨的“好”,其中“潜”、“润”、“细”等字生动地写出了雨“好”的特点。

雨之所以“好”,好就好在适时,好在“润物”。

春天的雨,一般是伴随着和风细雨地滋润万物的。

然而也有例外。

有时候,它会伴随着冷风,受到冷空气影响由雨变成雪。

《春夜喜雨》练习及答案

《春夜喜雨》练习及答案

《春夜喜雨》1.默写整首诗:2.解释下列词语:乃:发生:潜:野径:花重:3.《春夜喜雨》的作者是代。

这首诗写的是(),前两句写了(),后六句集中写(),诗中没有一个“”字,却体现出诗人的()之情。

4.这首诗以“好雨”开头,请说明作者称赞春雨的原因:答:5.这首诗的第二联,第三联分别从哪种感觉来写春雨?答:6.这首诗中,写春雨滋润万物,悄然无声的一句是,常被后人用来比喻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人,教育人。

你认为中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答:7.比较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后面二题。

(6分)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雨周邦彦耕人扶耒语林丘,花外时时落一鸥。

(lěi)欲验春来多少雨?野塘漫水可回舟。

(1)这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两位诗人喜爱“春雨”的理由。

(2)虽然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相近,但在艺术表现上却有很多不同之处。

你喜欢哪一首?请自选一个角度略作分析,说说自己偏爱其的理由。

《春夜喜雨》1.默写整首诗: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解释下列词语:乃:就。

发生:萌发生长。

潜:悄悄地。

野径:田野间的小路。

花重:花沾上雨水变得沉重。

3.《春夜喜雨》的作者是唐代杜甫。

这首诗写的是(春雨),前两句写了(下雨的季节),后六句集中写(夜雨),诗中没有一个“喜”字,却体现出诗人的(喜悦)之情。

4.这首诗以“好雨”开头,请说明作者称赞春雨的原因:答:知时节(或当春乃发生)。

5.这首诗的第二联,第三联分别从哪种感觉来写春雨?答:第二联从听觉,第三联从视觉。

6.这首诗中,写春雨滋润万物,悄然无声的一句是,常被后人用来比喻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人,教育人。

你认为中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答:“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潜”字用得好。

这个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雨悄无声息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春夜喜雨》阅读训练及答案
1.题目中____字是全诗的诗眼?作者称赞春雨为“好雨”是因为_______(用原文回答)
2.“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是从_______(感觉的一种)来写春雨;__________,__________是诗人的想象。

3.对本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诗人运用拟人手法,仿佛春雨知道农时,应时而来。

B、中间四句,诗人分别以听觉和视觉落笔,写出了“好雨”润物之功,诗人爱雨之情。

C、最后两句,诗人想到雨后晨景:雨过天晴,成都城中处处落英缤纷。

D、全诗没有出现一个“喜”字,但从“潜、润、细、湿”等字却可体会出诗人的喜雨之情。

4.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一、二两句以拟人的手法写春雨及时降临,“知”字用得极妙,把春雨写活了。

B.三、四句不仅对仗工整,而且细腻地写出了细雨轻柔无声的特点。

C.五、六句以“江船火独明”反衬“野径云俱黑”,写出了乌云密布、雨意正浓的景物特点。

D.最后两句实写作者所看到的雨后清晨美景;锦官城内到处盛开着湿漉漉、沉甸甸的鲜花。

5.这首诗的颔联“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哪个词用的好,为什么?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是从哪种感觉来写的?
6.首联中的“知”与尾联中的“重”有何妙处?
7.趣味作业——猜谜语
春夜喜雨(打一中国地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