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第二课时
劝学(第二课时)

练习巩固 1、下列划线词的古今意义基本一致的 一项是( D )
A.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B.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C.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D.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 也。
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正面 设喻 反面 设喻 反面 正面 反面
学习 要积累 方法
(对比)
学习 的方 法、 态度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学习
要有恒心 (对比) 态度
正面
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 正面 学习 要专心 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 反面 (对比)
学习了文言文基础 知识 了解了学习的方法 和态度
总结
掌握了论 证方法
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提高了对于学习的认识
劝
荀 子
学
一、学习目标
1、积累第四段文言文知识,重点是古今异 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熟读成诵 2、学习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 3、了解荀子有关学习方法和态度的论述 4、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明确学习必须 “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
二、自学检测
• 请同学们朗读第四段, 结合课文注释,在翻译本段 的基础上,尝试自己归纳基 础知识
古今异义
1、用心一也 古:因为心思 今:集中注意力 2、蟹六跪而二螯 古:脚 今:跪下 3 、爪牙 古:爪子和牙齿 今:坏人的帮凶
《劝学》第二课时

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4、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圣心备焉。 5、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6、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7、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 者,用心躁也。 • 8、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表转折关系,“但,却”
表并列关系,“又”
2、词类活用
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泳。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日,名词作状语,每日。 ③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利,形容词使动,使……快 ④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上、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
3、特殊句式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介宾短语后置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定语后置 ③輮以为轮 省略句 ④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判断句
•
• 而 • • •
1、连词
表递进关系,“并且,而 且” 表修饰关系,“…地”
表因果关系,“因而”
表假设关系,“如果,假 如”
2、第二人称代词,“你,你的”
表承接关系,“然后,就”
文言知识
1、通假字
①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有”通“又”,再一次; ②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通“智”,智慧。 ③輮使之然也 “輮”通“煣”,使...弯曲。 ④君子生非异也 “生”通“性”,天赋,资质。
①正面设喻,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 “輮木为轮”、“金就砺则利”等从正面阐明学习 的重要性。 ②正反设喻,如“蚓”和“蟹”、“骐骥”和 “驽马”、“锲而舍之”和“锲而不舍”,通过正 反对照把所要说明的道理说得更具体明白。 ③反复设喻,如“跂而望”、“登高而招”、 “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连用几 个不同的比喻,使读者加深对道理的理解。
劝学(第二课时)(用)

仲尼适①楚,出于林中,见痀偻者承②蜩(tiá o蝉), 犹掇之也。仲尼曰:“子巧乎!有道③邪?” 曰: “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二丸而不坠,则失者淄(zī ) 铢(zhū);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 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橛(jué ④)株拘⑤ ;吾执臂 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 之知。吾不反不侧 ,不以万物易⑥蜩之翼,何为而不 得?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⑦不分,乃凝于神’, 其痀偻丈人之谓乎?”
登高而招
见者远 绝江河
登高而招
见者远 顺风而呼 闻者彰 假舆马 至千里 假舟楫 绝江河
善 假 于 物 的 结 果
君 子 生 非 异
学 习 的 结 果
提高改变 自身
学 不 可 以 已
退
弥补不足
积土成山,风雨兴 积水成渊,蛟龙生
积
不 积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 不能十步 朽木不折
可咬 以成 充几 饥句 ;有 用 书 ,
文章 结构
论点
论证 过程 论证 手法
退
练 习 指 导
课 文 分 析
文章 结构 为什么学
论点
论证 过程
怎么学
论证 手法
退
蓝
青
青 于 蓝
寒 于 水
水
冰 煣 虽槁暴
不 复 挺
利
就砺
青于蓝
寒于水
不复挺
就砺则利
外 物 加 工 结 果
君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博学
日参省乎己
君子
知 明 而 行 无 过
顺风而呼 闻者彰
至千里
日辍 有学 所如 亏磨 刀 之 石 , 不 陶 见 渊 其 明 损
《劝学》课件第二课时实用

课 后 作业
背诵全文 收集古人的“劝学”诗,进行
交流。 仿写练习:运用对举设喻的手 法,写一段文字,阐述“学习 要谦虚或勤奋”。
《荀子》
1
复 习 检 测
重 点 实 词 释 义
劝学 木直中绳 善假于物 声非加疾也 风雨兴焉 不积跬步 功在不舍 而绝江河 非利足也 金就砺则利 筋骨之强 用心一也
劝:勉励 中:合乎、符合 假:借助 疾:宏亮 兴:兴起 跬:半步 功:成功 绝:横渡 利:敏捷 金:金属刀剑 靠近 强:健壮 一:专一
其辍 损学 日如 有磨 所刀 亏之 石 陶 , 渊 不 明 见
其勤 增学 日如 有春 所起 长之 苗 , 不 见
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写的
劝学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师旷劝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 矣!”师旷曰:“何不炳烛①乎?”平公曰: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 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 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 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③乎?”公曰: “善哉!”【注释】①炳烛:点烛。②盲臣:师 旷为瞽者,故自称盲臣。③昧行:在昏暗中行走。
顺风而呼
假舆马 假舟楫
弥补不足
第四段
积 累
4 喻
学习 的方 法和 态度
10喻
坚 持 4 喻 专 心 2 喻
结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正面 论 : 设喻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对比 积 善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反面 成 德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设喻 , 而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对比 神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明 自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得 对比 ,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圣 心 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 对比 备 焉 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 。
荀子《劝学》第二课时

《劝学》第二课时编写:李歆刘珍荣〔学习目标〕1、学习文章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2、懂得学习的重要性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
〔知识线索〕本文作为《荀子》的开篇之作,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的散文。
文章以朴素的唯物主义理论为基础,旁征博引,娓娓说理,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确观点,其中阐述的关于学习的道理,在今天也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劝学》是荀子的代表作之一,内容分前后两部分。
前一部分着重阐明学习的重要性,后一部分着重阐明学习的方法。
课文节选自前一部分。
作者从不同方面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品德。
〔知识建构〕青、冰提高修养学习木……輮……改变才智意义(正面设喻)博学、参省修身养性劝学借助学习思不如学善学作用学不可以已登高、顺风、假舆马、假舟楫善假(反复设喻)“积”与“不积”对比积不可以已“不舍”与“舍”对比持态度(正反对比)“一”与“躁”对比专〔课文研读〕1、荀子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的?提示:荀子是从三个方面来论述“学不可以已”的。
(1)、学习的意义。
作者用了五个比喻,论证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够提高自己,改变自己。
人要改造成为“知明而行无过”的君子,就要“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学习的意义是重大的,所以“学不可以已”。
(2)、从学习的作用。
作者用五个比喻,论证了学习能够弥补不足,并得出结论: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而君子之所以能成为君子,是因为君子善于利用学习的帮助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因而“学不可以已”。
(3)、从学习的方法和态度。
作者用了多个比喻,从正反两方面论证学习要逐步积累,要坚持不懈,要专心致志,因而“学不可以已”。
2、荀子主张“学不可以已”,这个“学”当然指“学习”,但是他到底“劝”人们学习什么呢?提示:课文中荀子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劝学》第二课时

3、知识是生活的明灯,没有知识的生活,犹如在黑暗中的远 征。
4、没有知识的头脑,像不长谷物的荒地
请同学们运用对比设喻的方法写一个句子,阐述学习 要勤奋或谦虚
1、谦虚的人像翱翔高空的雄鹰,知道天高地阔、学海无涯, 因而刻苦好学,永不自满;骄傲的人就像井底之蛙,以为天空 只有井口那么大,因而浅尝辄止、夜郎自大。
2、勤奋的人,像一颗明珠,无时不刻不放出光芒;而懒惰的 人,像生了锈的铁,毫无用处。
五、作业
课 论证方法 文 设喻论证 小 结
本文是阐述学习道理的议论文,通篇设喻,使所 讲道理形象生动,深入浅出,既有说服力又有感染力。
本文的设喻特点:
①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或现象作为喻体。 ②本文的设喻方式多样。 ③设喻与说理结合紧密。
四、迁移练习
写一个比喻句阐述知识的重要性,比喻要恰当。 1、知识如血液一样宝贵。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会衰弱;人 缺少了知识就会枯竭。 2、空虚的头脑若以知识来充实,犹如雨水浇灌着干旱的土地, 使它能恢复生气。
三 、 课 文 小 结
内容方面
本文着重论述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以 及学习应持有的正确态度。
作者在本文中所论述的观点,跟他的“性 恶”说是分不开的。因为“性恶”,所以需要 改造,改造后即可为善,“虽有槁暴,不复挺 者, 輮 使之然也”,就说明了这一点。改造的 方法就是进行教育,“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 利”,说明教育可以改造人,使人为善。这种 教育改造,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所以 又说“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学习 方法 和态 度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正面 设喻 反面 设喻
积累 (对比)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反喻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正喻
《劝学》第二课时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生:“性”,资质、禀赋 善:擅长 物:外物,指各种客观条件。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君子的天生资质跟 一般人没什么不 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第三段是围绕哪句论述了?
随堂练习
2.下列标红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尝终日而思矣 连词,表修饰
B.声非加疾也
快速的
C.假舟辑者
船只
D.而绝江河
横渡
随堂练习
2.下列标红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B)
A.吾尝终日而思矣 连词,表修饰
B.声非加疾也
强 ,这里指声音宏大
C.假舟辑者
船只
D.而绝江河
横渡
3、金就砺则利:
金属做成的刀剑/金子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检查/参加、加入
特殊句式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輮使之然也
判断句式
青,取之于蓝
介词结构后置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尝:曾经 而:表修饰关系 须臾:片刻 跂:提起脚后跟 博见:见得广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 荀 子 》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回顾旧知,熟读课文; 2.掌握第3自然段重点字词; 3.理解第3段的主要内容和论证结构。
作者介绍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 战国末期赵国人,当时人们尊重他,称他荀卿。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朴素唯物主 义思想集大成者,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朴素 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 生。
《劝学》公开课 第二课时

古乐府
百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劝学
唐 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劝 学
劝学 《荀子》
教学目标
一、梳理、归纳文中的重要 文言知识。 二、理清文章思路,学习本 篇文章的论证方法。 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 习态度和正确的学习方法
作者列举了生活中哪些常见的事物来说明善假于物的?
登高而招 见者远
顺风而呼 闻者彰
假舆马 至千里
假舟楫 绝江河
臂非加长
登高招 见者远
声非加疾
顺风呼 闻者彰
非利足
假舆马 致千里
非能水
假舟楫 绝江河
假学习
人
君子
弥补不足
分析论证方法
பைடு நூலகம்四段:
学习的方法、态度
•思考:第四段又运用了几个比喻? 请指出来,并说说这些比喻句是为 了论证学习的哪一方面的?本段还 运用了什么手法?
不积跬步、不积小流 ④锲而舍之、 锲而不舍、 功在不舍。 ⑤用心一也。
分析论证方法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知明而行无过矣
学习的意义
这个观点很抽象,为了让我们接受
这个观点,荀子采用了什么方法来说
理?说明了什么道理?引出了 什么结
论?
比喻论证
关于设喻
设喻是一种说明事理的方 法,用于论证,即通常所说 的“比喻论证”。设喻的基 本原则是“以其所知,喻其 所不知”,也就是用生活中 常见的事物来说明深刻的道 理。比喻论证能把抽象的道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 ,系之以苕( tiáo芦苇顶端的花穗)。风至苕折,卵 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 名曰射干( yè gàn香木),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 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 蓬(蓬草)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黑土) ,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香艾);其渐 (浸 入)之滫( xiǔ污水),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 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交 友)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就中正也(才能够防微 杜渐保其中庸正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劝学
一.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
2.认识“学不可以已”的深刻道理,养成良好学习观。
二.知识链接
三.导学指导与检测
写作训练
一个寒冷的冬天,纽约一条繁华的大街上,有一个双目失明的乞丐。
那乞丐的脖子上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自幼失明”的字样。
有一天,一位诗人走近他身旁,他便向诗人乞讨。
诗人说:“我也很穷,不过我给你点别的吧。
”说完,他便随手在乞丐的牌子上.写了一句话。
那一天,乞丐得到很多人的同情和施舍。
后来,他又碰到那诗人,很奇怪地问:“你给我写了什么呢?”那诗人笑笑,念牌子上他所写的句子道:“春天就要来了,可我不能见到她。
”
你对诗人的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请用200字左右写一则简评,评论这句话的含义及效果,并使用比喻论证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