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洋务运动》学案 鲁教版
精品初中历史 历史八上-洋务运动-教学设计

洋务运动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等历史基础知识。
2.通过对洋务运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但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从而对学生进行辩证发展地看待历史事物的教育。
教材分析
【重点和难点】
本课教材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洋务运动的兴起;第二,洋务运动的概况;第三,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本课教学重点:洋务运动的概况。
本课教学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知识梳理】
中央──奕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合作探究】
讨论:我们如何评价19世界60年代到90年代的洋务运动呢?
第一,引起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
第二,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
第三,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从而引发近代中国社会关系、思想文化的变化,使古老的中国在近代化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第四,受当时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如政治制度的限制,洋务派本身的局限、列强的影响等,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主要从进步性与局限性来分析,重要的一点是成为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洋务运动》课件 鲁教版

原因
洋务派缺乏健全的领导核心
立新而不破旧,没有彻底变革封建 制度( 根本原因 )
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结局
目的
你同意这种说法 吗?为什么?
如何正确评价洋务运动的作用
积极方面: 第一,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技 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第二,为中国近 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第三,在 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 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局限: 目的:为维护反动统治服务; 结果:洋务运动并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者 在内政外交上面临很多棘手的问题。 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学习外国 先进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 维护清朝统治,这些官员被称为 “洋务派”。
洋务派代表人物
曾国藩
李鸿章
奕 訢 张之洞 左宗棠
过程:19世纪60~90年代
前期 后期
6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自强”
生产出较为 先进的武器
江南制造总局仿制的毛瑟枪
洋务运动中创办的主要民用工业
建立 时间
企业名称 轮船招商局
开平矿务局 湖北织布局 汉阳铁厂
创办人 李鸿章
李鸿章 张之洞 张之洞
地点 上海
唐山开平镇 湖北武昌 湖北汉阳
1872年 1878年 1893年
1893年
兴办民用工业
开平煤矿
汉阳铁厂 湖北织布局
轮船招商局
洋务运动的其他内容:
1、创办新式海军; 2、开办新式学堂,培养近代人才。
1902 年并入京 师大学堂 (后者于 1912 年更名为 北京大学)
北洋水师提督衙门 (山东威海市刘公岛)
八年级上册洋务运动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洋务运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洋务运动是本单元的“单元说明”中明确指出的“课题”,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最后一课。
它承前启后,既对第三单元所学内容进行了总结,也为第五单元的学习作了铺垫。
因此,本课在教材中起着重要的过渡作用。
本课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人物奕和地方代表人物,以及他们各自创办的近代工业;难点是对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识记洋务派在中央和地方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各自创办的近代企业;知道这些企业的性质和主要成就;知道地主阶级的阶级局限性。
通过分析相关材料归纳洋务派筹建近代企业中的“求富”措施;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新旧课程在导入、呈现、设问角度及对学生的能力要求等方面的比较,感受新课程的变化,体验学习过程;通过收集和阅读相关资料,培养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提高归纳总结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洋务派筹建近代企业相关史实的回顾,树立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的关键的观念;通过对洋务派“自强”与“求富”的认识,形成对洋务运动较全面的认识。
三、教学过程课前准备:布置学生预习新课,查阅有关洋务运动的背景、内容及影响等相关资料。
导入:由第三单元《侵略与反抗》中的屈辱历史,引出当时中国内忧外患的局面,从而揭示课题。
讲授新课:首先,让学生阅读课文并思考:课文中提到的中央和地方代表人物分别是谁?他们各自筹建了哪些企业?并请举手的同学回答。
在肯定学生回答的同时,再由这些企业什么性质的企业?引出洋务派筹建近代企业的目的及主要措施是什么?让学生讨论后回答。
并由教师归纳总结:兴办近代工业,是洋务派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主要目的是利用机器生产来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那么,这些企业有没有起到这样的作用呢?请同学们看课文中的材料回答。
其次,由材料中的“自强”引出“求富”,并请同学阅读课文中的字幕投影材料回答问题:什么是“求富”?为了实现“求富”,洋务派创办了哪几家企业?并由教师补充:洋务派在兴办近代工业的过程中提出“求富”的主张,是为了增强国力,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八年级上历史教案洋务运动

八年级上历史教案《洋务运动》一、教学目标概览(一)知识目标1.洋务派与顽固派的出现与他们之间的主要分歧。
2.洋务运动的时间、口号、主要内容,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的性质。
3.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4.正确评价洋务运动。
(二)能力目标1.通过比较洋务派与顽固派观点的异同,培养学生抓住事物之间“共性”与“个性”进行比较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中“现象”与“本质”、“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原理、历史唯物主义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原理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但它引进了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近代科技人才,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中国向近代化迈出了第一步。
在这次运动中还哺育了具有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为戊戌变法提供了历史条件。
二、重点难点重点:洋务派与顽固派、洋务派及其推行的洋务运动。
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课堂构思课堂构思:本节课,属理性分析为主的一节课,因而要以“深入浅出,形象直观”的思想来指导这节课的教学。
对于洋务派和顽固派的比较,可结合教材中引用的两个代表人物的话来作说明;对于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应先让学生明确其存在时间、目的,前后两时期的划分,在引导学生在初中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总结概括其主要内容,最后,对于教材中的楷体小字部分,可让学生进行阅读,并指导学生进行概括其所述内容反映了什么样的情况:对于洋务运动破产原因的分析,应先使学生注意教材这节课的思路和其他章节中分析有关“失败”原因的思路是不一样的,然后引导学生学习这种思路和方法,并掌握主要内容。
五、学法点拨(一)对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认识,应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两派在本质上都旨在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所不同的是在维护封建统治的对策上和对外政策上存在严重分歧。
从顺应世界潮流和推动社会进步的方面看,洋务派较之于顽固派具有一定的进步性。
(二)关于洋务运动的兴起发展,可概括为:一个基本政策(即中学为体,西方为用);两个阶段(即创办军事工业阶段:19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创办民用工业阶段:70—90年代);四项活动(即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创建新式海军、创办新式学堂)。
《洋务运动》教案

第二节洋务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洋务派与顽固派,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2、能力方面:(1)、通过对洋务运动背景的探究,进一步培养学生多角度、深层次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洋务运动的兴起、发展和破产的史实,培养学生对材料处理的能力和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探究归纳法引导学生对洋务运动前的历史进行分析归纳,得出与洋务运动发生有关的事件,从而概括出洋务运动的原因和条件。
2、运用列举法引导学生把洋务运动概况有关的历史内容逐条列举整理,以助于有条理的记忆。
3、引导学生阅读本节教材,和学案中的大量奕史料以及一些图片,帮助学生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方法。
4、运用历史观对洋务运动进行综合判断、评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要求学生认识洋务派和顽固派虽然在解决内忧外患的政策手段上有所不同,但他们在维护清王朝统治的根本立场上是一致的。
2.通过对洋务派企业正反两方面事例的介绍,使学生认识到自力更生的重要性。
3.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通过本节的讲述,使学生进一步增强用近代化观点看待和评价中国近代史上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本课重点:洋务运动的内容和破产原因;2、本课难点:(1)、洋务运动的背景分析;(2)、用历史观客观评价洋运动。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用60年国庆庆典的感悟导入(出示课题)展示“洋务运动”的视频。
师:首先来认识洋务运动的风云人物(展示课件)讲授新课探究一:大清帝国需要一场洋务运动吗?生:结合1860年前后中国的政治、外交状况进行探究:洋务派为什么要倡导洋务运动?洋务运动为什么能在当时兴起?学生发言,教师总结。
一、原因(为什么要?):师:内忧外患(指出内忧和外患各指什么?得出结论:洋务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是维护清朝统治,直接原因是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并指出洋务运动的性质: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洋务运动 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洋务运动》教学设计一、整体设计思路《洋务运动》是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的第一课,课标要求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了解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
第二,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
第三,通过知识的拓展和深化,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洋务运动的辩证看法。
因此,本节课是在分析洋务运动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的发展特点来设计本节课。
本节课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图片、文字材料来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一开始,我打开多媒体课件,通过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时清军战舰的图片导入本节课,由此引起学生的兴趣,接下来带领学生回顾前几节学习的内容来探讨洋务运动的背景,联系旧知,以实现知识的关联性,然后通过一则材料来引入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内容,通过课件的展示引导学生掌握主要的知识点,最后,我通过与本节课相关的几则材料来积极引导学生掌握洋务运动的进步作用及其历史局限性,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教材分析本课选自部编版八年级新教材上册。
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有重要地位。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探索的开始,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从纵向的历史发展来看,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培养了技术力量,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所以本节课地位十分重要。
从思想教育内容而言,了解我国近代工业兴起的艰难历程,感受中国社会发生的深刻变化,形成振兴祖国、自强自立的民族认同感,从而挖掘感悟本节课中深刻的思想内涵。
三、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对历史知识已经有一定的储备,具备基础的分析能力,教师应进一步提升学生这方面的能力的训练,且他们对未知的事物抱有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因势利导,提供学生展示个性的舞台,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四、教学目标与重难点分析(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掌握洋务运动的内容和评价;分析理解洋务运动没有实现“自强”、“求富”的历史原因。
《洋务运动》学案

《洋务运动》学案【目标要求】1.识记与理解:理解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和目的,记住洋务派主要代表人物的姓名和洋务运动的起止时间,了解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掌握洋务运动中兴办的主要企业,简评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作用。
2.能力与方法:通过分析洋务运动发生的原因及开展的目的,培养学生从已学过的知识中提取有效信息和充分利用有关信息对有关问题进行分析、论证的能力。
通过组织课堂辩论、评价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将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评论的能力和创新思维、敏捷答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洋务运动,使学生了解世界走进中国、中国开始融入世界的近代化进程,树立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化”意识。
通过学习洋务运动中近代企业的创办、新式海军的建立、新式学堂的设立、留学教育的开始,培养学生“求真、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
通过评价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的辩论,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念、科学价值观念和人类价值观念,帮助学生吸取洋务运动留下的历史经验教训。
【预习导学】1.派主张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富国强兵,以维护清朝的统治。
这一派别在中央以为代表,在地方以、、、为代表。
从世纪年代到年代,他们掀起了运动。
2. 19世纪60年代至年代,洋务派提出“”的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主要有:曾国藩创办的(第一个近代兵工厂),曾国藩、李鸿章合办了(最大的军事企业),左宗棠创办了。
3.19世纪年代开始,洋务派又打出“”的旗号,兴办一批为军事工业服务的民用企业,主要有:和(李鸿章创办)、和(张之洞创办)。
洋务派兴办了等一批新式学堂,选送第一批学生出国留学,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军事和外交人才。
还筹建了、、三支海军。
4. 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的产生和发展,是中国的开端。
【问题探究】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目的是什么?洋务运动创办了哪些企业?取得了哪些成绩?结局如何?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我们应该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它?【例题精析】例1.(2008连云港)毛泽东曾说:“(在中国)讲重工业,不能忘了张之洞”。
八(上)历史学案 第7课

八年级(上)历史学案第8周第7课戊戌变法【课前默写】1、洋务运动的的起止时间是?口号是?代表人物有哪些?2、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四点)3、将以下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的创办者写在横线后面。
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基础知识】戊戌变法(维新变法、维新运动、百日维新)1、背景:的签订引起国人的强烈愤慨。
2、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3、主要经过(1)1895年,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2)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创办,继续宣传维新变法。
不久,他们联合朝中大臣在北京组织,定期集会演讲。
随后,《万国公报》改名为,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发行。
的政治团体形成了。
(3)1898年6月,帝发布一系列变法令,维新变法正式开始。
(4)1898年9月,太后囚禁光绪帝,杀害等六人,维新变法失败了。
4、主要内容(1)政治上:改革;(2)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3)文化上:开办,创办;(4)军事上:训练;【合作探究】1、你认为维新变法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2、请你思考一下维新变法为什么会最终走向失败?3、维新变法的失败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样的启示?4、比较一下维新变法和洋务运动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课后作业】1.戊戌变法运动又称“百日维新”,揭开这次运动序幕的事件是()A.《马关条约》的签订 B.公车上书C.强学会的成立 D.《中外纪闻》的创办2.直接导致“公车上书”的事件是()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清政府的腐朽统治C.《马关条约》的签定 D.西方先进思想的传入3.支持维新派进行变法的清朝皇帝是()A.咸丰皇帝B.同治帝C.光绪帝D.宣统帝4.光绪帝颁布的变法内容不包括()A.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员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C.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5.谭嗣同被慈禧太后杀害后,街头巷尾的人们议论纷纷,你认为符合史实的议论是()A.他是洋人的密探,卖国求荣 B.他甘为变法而捐躯C.慈禧太后杀的是贪官D.他是没有地方可逃6.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推动维新变法运动的根本目的是()A.帮助光绪帝夺取实权 B.发展资本主义C.实行君主立宪制 D.实行民主建立共和国7.光绪帝支持变法的主要原因是()A.被康有为言词所打动 B.要发展资本主义C.不愿做亡国之君 D.慈禧背后主使变法8.下列几项戊戌变法的法令在洋务运动时早已做过的是()A.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C.创办报刊、开放言论D.翻译西方书籍9.维新派的改革遭到顽固派的激烈反对,主要因为()A.维新派反对清政府B.改革触犯了顽固派的利益C.改革完全是错误的D.维新派反对帝国主义10.某论坛开展关于“戊戌变法”的大讨论,下面四个观点中不正确的是()A.是维新派发动和领导的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B.变法巩固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C.变法受到开明地主的欢迎D.戊戌变法从开始到失败历是103天,因此又称为“百日维新”11.戊戌变法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A.挽救民族危亡 B.推动资产阶级政治改革C.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D.促进了思想启蒙12.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袁世凯的出卖B.顽固派势力强大C.脱离群众和资产阶级本身的软弱D.所依靠的光绪帝没有实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学习目标】(2分钟)
1.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准确说出: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等历史基础知识
2. 通过对洋务运动的分析认识到: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但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我们应该辩证发展地看待历史事物。
【重点与难点】
本课教材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洋务运动的兴起。
第二,洋务运动的概况。
第三,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重点:本课的重点是洋务运动的概况,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
其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创办军事工业;二是创办民用工业;三是筹划海防;四是培养人才。
难点:本课的难点是: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创办近代工业,尽管其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但在客观上迈出了中国近代化重要的一步,开始了近代工业的大机器生产。
但洋务运动具有明显的保守性。
洋务派试图用近代西方科学技术挽救封建统治的危机,仅仅将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嫁接在腐败的封建制度的肌体上,不触动封建制度。
这是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根本原因。
二、【自主先学】(12分钟)
1.1分钟浏览课本绿标题及正文,快速写出本课主要讲述的两个主要问题是什么?
问题:(1)(2)
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等。
2.仔细阅读课文正文部分,能在课本上标注掌握下列知识要点,思考完成下列问题:(1)“自强”与“求富”:从19世纪____年代到____年代。
代表:中央____ ,地方_____ 、_____、 ____ 等。
六十年代,以“____”为目标,创办了一批近代____工业。
著名的有_______、 ______和________等。
七十年代, 以__ __为口号,开办一些___ __工业.著名的有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等
(2)洋务运动的评价:
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道路,但引进了西方,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培养了,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起到促进作用,为中国的开辟了道路。
三、【展示点拨】(15分钟)
(一)分组探究
1.什么是洋务派?
2.洋务运动的背景、目的是什么?
3.洋务运动在中央和地方的代表?
4.洋务运动的起止时间?
5.洋务运动前后期的口号、代表企业等分别是什么?
6.如何评价洋务运动?
7.总结本课内容。
(二)展示点拨。
四、【知识整合】(5分钟)
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
时期:从19世纪年代到90年代。
主张:利用西方先进什产技术,维护
代表:中央以为代表,地方以、、、张之洞为代表
口号:前期“”,后期“”
前期创办了一批近代工业。
后期开办了一些工业。
筹建了、和三只海军
开始兴办新式学堂,1862年,成立。
结果:以战争的失败为标志,洋务运动破产。
性质:发生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是一次失败的
运动。
作用:客观上为中国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作用,
为中国的开辟了道路
五、【分层作业】(7分钟)
A层【基础达标】
1.洋务运动出现于()
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C.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
2.洋务运动掀起的主要目的是()
A.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B.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发展资本主义
C.发展近代军事工业,以抵御侵略
D.强兵富国,增强国家实力
3.洋务运动在中央的代表人物是()
A.李鸿章
B.曾国藩
C.奕昕
D.左宗棠
4.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洋务派创办的下列企业中,属于军事工业的是()
①安庆内军械所②江南制造总局③福州船政局④轮船招商局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5.19世纪70年代中期,洋务派筹建的三支海军是()
①南洋海军②北洋海军③东洋海军④福建海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阅读下列材料:
兴办新式学堂,培养翻译人才和军事人才;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
请回答:
(1)材料反映的是什么运动?
(2)这一运动的领导人有哪些?
(3)这一运动的时间和口号分别是什么?
7.洋务运动产生的深远影响是()
A.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B.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C.培养了近代科技人才
D.启动了中国近代化
8.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是()
A.军事工业因资金不足而破产
B.民用企业被外国人挤垮
C.新式学堂没有培养出有用的人才
D.北洋舰队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全军覆没
B层【能力提升】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近日财用极绌,人所共知……如铜铁、羽呢、洋布等类,皆关民生日用,洋船转运迅捷,输纳仅半税……曷若亦设机器自为制造,轮船铁路自为转运……我利日兴,则彼利自薄,不独有利厘饷也。
——李鸿章《筹议海防折》
材料二: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主张兴办洋务的原因、目的。
(2)材料二的两幅图片反映了洋务运动的哪些内容?
(3)材料二中的哪幅图片反映的新事物是用来解决材料一中的问题的?
效果评价:优()良()中()差()评价者:
需要改进和强化之处:
六、【拓展升华】(4分钟)
1.除了知识方面,你还有哪些收获:
①学习方法上
②情感认识上
参考答案:
A层:1.B 2.A 3.C 4.C 5.D 6.洋务运动略自强和求富 7.D 8.D 9.D
B层:(1)原因:财政出现困难。
目的:增加税收;与洋人争利。
(2)内容:兴办近代军事工业;创办民用工业。
(3)图片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