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诗经三首同步练习题1

合集下载

高二语文第三册《诗经》三首 同步练习(一)

高二语文第三册《诗经》三首 同步练习(一)

《诗经》三首巩固练习及答案1.对下列各句中的加粗词语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匪:非,不是B.女也不爽,士贰其行爽:爽快,干脆C.修我矛戈,与子偕作作:起D.静女其娈,贻我彤管贻:赠2.对下列各句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请你不要生气,把秋天订为婚期吧。

B.既见复关,载笑载言——终于又看到了你,就又说又笑。

C.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姑娘沉溺在爱情里,就无法劝说了。

D.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多年来做你的妻子,家里的劳苦活儿没有不干的。

3.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为了赶在学术会前完成论文,他夙兴夜寐,辛辛苦苦忙了一个月。

B.军民同仇敌忾,浴血奋战的情景,至今还历历在目。

C.商店经理信誓旦旦地说:“我们的商店无假货。

”但一检查,几乎全是假货。

D.香皂买回来后,屡试不爽,气得我奔向商店,大呼:“退货!”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旧有的医疗体制下,经常一人享受公费医疗、全家免费看病吃药的情况,这给国家不但造成极大的浪费,同时也给病人自己造成很大危害。

B.上海市日前正式公布的《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若干规定》明确规定,在对外开放方面具有新的突破,即着眼于“享有同等国民待遇”,鼓励外商在沪投资高新技术产业,设立研究开发机构和转让先进技术。

C.在对WTO问题的关注上,过去主要集中在产品、行业、企业等方面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上,多是从微观层面考虑问题,而对于经济体制等宏观深刻的问题却思考甚少。

D.有关专家指出,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贸易效率显得更加重要,企业的经营速度决定了企业在竞争中的成败,而政府的行政速度则决定着企业的经营速度,也决定了整个国家的竞争力。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我独坐在书斋中,忘记了尘世间一切不愉快的事情,怡然自得。

以世界之广,宇宙之大,此时却仿佛只有我和我的书友存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阳光照在玉兰花的肥大的绿叶子上②连平常我喜欢听的鸟鸣声“光棍好过”,也听而不闻了③窗外粼粼碧水,丝丝垂柳④这都是我平常最喜爱的东西,现在也都视而不见了[ ]A.③①④②B.①②③④C.①③④②D.③④①②6.下面有关《诗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诗经》两首 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诗经》两首 同步练习

c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有误的一项是()A.氓(mánɡ)之嗤嗤(chī)匪我愆(qiān)期将(qiānɡ)子无怒B.乘彼垝(wēi)垣(huán)靡(mí)室劳矣载(zài)笑载言C.渐(jiàn)车帷裳(shānɡ)隰(xí)则有泮(pàn)D.无食桑葚(shèn)咥(xì)其笑矣与子偕(xié)行无食我黍(shǔ)答案:B2.选出对诗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女也不爽,士贰其行A.贰,不专一,有二心;行,读hánɡB.爽,爽快;行,行为C.也,现代汉语“也是”的意思D.也,语气助词;爽,差错答案:D3.对《氓》一诗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本诗第一、二章写结婚经过,第三章追悔自陷情网,第四、五章写男方负情背德,第六章表示对男方的怨恨。

B.女子受夫权的压迫,被任意遗弃,这在几千年剥削阶级统治的社会里,是一个普遍的问题,本诗表明妇女解放的重要性。

C.这是一首弃妇诗,反映了当时妇女的痛苦,不仅是对那薄情男子而且是对男权社会的强烈的控诉。

D.本诗将恨与悔的感情熔铸于叙事、议论之中,较细腻地刻画了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并展现了她的坚强性格。

答案:B4.下列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古时也称“诗三百”。

它和乐、射、御、书、数一起被称为“六艺”。

B.所谓“风”“雅”“颂”是《诗经》中的三部分;“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后人把这两者合称为“六义”。

C.我国文学史上向来以“风”“骚”并称,“风”就是指《诗经》中的“国风”民歌;“骚”就是指屈原代表作《离骚》。

“风骚”就是指我国古代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后代用“风骚”泛指文学。

D.“风”指十五国风,大多为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高一语文《诗经》三首练习

高一语文《诗经》三首练习

高一语文?诗经?三首练习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共收到期间的诗歌篇,故又称为“〞.分、、三大类,其中即带有不同地域色彩的民间歌谣,更是我国古代诗歌艺术的瑰宝.2.默写?氓?中女主人公追述恋爱生活的三句:, ., . , .3.给以下加点字注音.①硕.〔〕鼠呦呦..〔〕②无食我黍.〔〕乘彼垝.〔〕垣.〔〕③爰.〔〕得我所自我徂.〔〕尔④谁之永号.〔〕淇水汤汤..〔〕⑤氓.〔〕之蚩蚩..〔〕隰.〔〕那么有泮.〔〕⑥愆.〔〕期卜筮.〔〕⑦视民不恌.〔〕晏晏..〔〕⑧和乐且湛.〔〕帷裳.〔〕4.找出与例句中加点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1〕例句:适.彼乐土A、适得其反B、无所适从C、削足适履D、适可而止〔〕〔2〕例句:逝将去.女A、大势已去B、何去何从C、扬长而去D、去粗取精〔〕〔3〕例句:爰得我所.A、各得其所B、所向披靡C、无所不为D、大失所望〔〕〔4〕例句:莫.我肯故A、爱莫能助B、望尘莫及C、莫我毒也D、莫衷一是〔〕5.指出以下各句中的通假字:①逝将去女,适彼乐土②甚矣,汝之不惠③河曲智叟亡以应④寒暑易节,始一反焉⑤寡助之至,亲戚畔之⑥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6.对以下句子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A.女主人公想起当初恋爱时的轻松愉悦与海誓山盟的情形,深觉不堪回首.B.女主人公想起结婚喜筵上的愉悦欢笑和海誓山盟的情形,深觉不堪回首.C.女主人公想起当初恋爱时的轻松愉快与海誓山盟的情形,真不敢想象“氓〞会是这样反复无常.D.女主人公想起结婚喜筵上的愉悦欢笑和海誓山盟的情形,真不敢想象“氓〞会是这样反复无常.7.判断以下各句的正误,选出正确的一项:〔〕A.?硕鼠?和?鹿鸣?两诗都选自?诗经?中的精华局部国风.B.?硕鼠?和?鹿鸣?都采用了“比〞和“兴〞的手法.C.?硕鼠?和?鹿鸣?都采用四言体,排列整洁.D.?硕鼠?选自?诗经·魏风?.硕鼠,大老鼠,这里比喻贪婪成性的统治者.8.?诗经?中常用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写出以下诗句各属于那一种.〔1〕呦呦鹿鸣,食野之革.〔2〕硕鼠硕鼠,无食我黍.〔3〕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关雎?〕〔4〕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子之于归,宜其室家.〔?桃夭?〕〔5〕相鼠有皮,人而无仪.〔?相鼠?〕〔6〕山有扶苏〔大树〕,隰〔xí洼地〕有荷花.不见子都,乃见狂且〔狂夫,且,读jū〕〔?山有扶苏?〕〔7〕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8〕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9〕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赋:;比:;兴:阅读?相鼠?,完成9—11题.相鼠相.鼠有皮,人那么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相鼠有休,人而无礼.人而无礼,互不遄.死?9.选出诗中四个加点字意义或注音有误的一项:〔〕A.相——xiàng,仔细看B.仪——令人敬重的容貌和庄重的举止C.俟——同“矣〞,句末语气词D.遄——chuán,快10.这首诗的题旨是:〔〕A.诅咒统治阶级,说他们连老鼠都不如B.挖苦统治阶级荒淫无耻C.斥责统治阶级,说他们没有合于礼仪的外表和举止,简直不是人D.诅咒万恶的统治阶级,让他们早死11.这首诗运用的修辞手法是:〔〕A.比喻、顶真、反问B.拟人、夸张C.比喻、拟人D.顶真、反问阅读下面诗歌,答复12—15题.蒹葭〔秦风〕蒹.〔jiān〕葭.〔jiā〕苍茫,白露为霜...遡〔sù〕洄.从之,道阻且长;遡....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睎.〔xī〕.所谓伊人,在水之湄.遡洄从之,道阻且跻.〔jī〕;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í〕.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ì〕.遡洄从之,道阻且右.;遡游从之,宛在水中沚..12.下面对诗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蒹葭:荻苇和芦苇为霜:凝结成霜伊人:那个人B.一方:另一边洄:盘旋曲折的水道睎:枯燥C.遡:从岸上向上游走跻:地势低坻:水中高地D.涘:水边右:迂曲沚:水中小洲13.以下两句译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1〕遡洄从之,道阻且长. 〔2〕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央.A.〔1〕如果沿着曲折的水边去寻找,道路既难走又遥远.〔2〕如果沿着直流的水边去寻找,那个人却像被水包围,可望而不可即.B.〔1〕如果来往返回地寻找,道路既难走又遥远.〔2〕如果跟从她的脚印去找,那人却像在水中央.C.〔1〕如果沿着曲折的水边去寻找,道路既难走又遥远.〔2〕如果跟从她的脚印去找,那人却像在水中央.D.〔1〕如果沿着直流的水边去寻找,那个人却像被水包围,可望而不可即.〔2〕如果来往返回地寻找,道路既难走又遥远.14.与?硕鼠?相比,以下判断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结构相似,两诗都分为三章,每首诗第二、三章都与第一章句数相同,句式相同.B.都采用了重章叠句,反复咏叹的手法.这样既开拓了诗的意境,又增强了诗的音乐性. C.两首诗都是四言体,每句都是四个字,排列整洁,都没有用“兮〞字.D.?硕鼠?揭露了剥削阶级的贪婪嘴脸及凶残本性,本诗那么表达了对意中人思念及寻访不遇的怅惘.15.与?伐檀??硕鼠?相比,以下判断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伐檀?采用“赋〞和“兴〞的手法,每章第三句起兴句,感情强烈.B.?硕鼠?通篇采用“比〞的手法,把剥削阶级比作偷吃劳动人民果实的大老鼠.C.本诗采用“兴〞的手法,每章第一句为起兴句.D.本是第一章的韵脚为:苍、霜、人、方、之、长、之、央.参考答案:1.诗歌总集;西周;春秋;305;诗三百;风;雅;颂;风.2.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3.①shuò;yōu ②shǔ;guǐyuán ③yuán ;cú④háo ;shāng ⑤méng chī;xípàn ⑥qiān ;shì⑦tiāo ;yàn ⑧dān ;cháng4.〔1〕B 〔2〕C 〔3〕A 〔4〕C5.①逝-誓;女-汝②惠-慧③亡-无④反-返⑤畔-叛⑥衡-横6.A.7.D.8.赋:〔7〕〔9〕;比:〔2〕〔5〕;兴:〔1〕〔3〕〔4〕〔6〕〔8〕9.C.〔此题考查正音,重在知识迁移.“俟〞读sì,等待之意.〕10.C.〔此题考查把握诗意.AD两项太笼统,B项中将“止〞当做“耻〞的通假,所以不对.只有C项准确、全面.〕11.D.〔此题考查修辞格.“鼠〞在诗中是与人比拟,而不是以鼠喻人,与?硕鼠?中以鼠喻人是不同的;夸张、拟人无从谈起.本是采用重章叠句的写法,与修辞上的排比也不相同,应选D项.〕12.C.〔“跻〞为“地势越来越高〞〕13.A.14.C.〔?蒹葭?每章前七句为四字,最后一句为五字,但仍属于“四言体〞〕15.D.〔韵脚为:苍、霜、方、长、央〕。

高中语文诗经三首测试题

高中语文诗经三首测试题

学业分层测评(七) 诗三首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樊.笼()暧.暧()平畴.()荫.庇()笨拙.()吐哺.()羁.押()呦.呦()三匝.()可掇.()琴瑟.()譬.如()答案:fánài chóu yìn zhuōbǔjīyōu zāduōsèpì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少无适俗韵.(本性、气质)暧暧..远人村(昏暗,模糊)B.兰泽..多芳草(生有兰草的沼泽地)但.为君故(但是)C.何时可掇.(拾取,采取)契阔谈.(通“宴”)D.采之欲遗.谁(给予、馈赠)还顾..望旧乡(回顾,回头看)答案:B解析:但:仅,只是。

3.下列对加点词语的古今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同心..而离居(古义:感情深厚。

今义:齐心。

)B.人生几何..(古义:多少。

今义:几何学。

)C.明明..如月(古义:明亮。

今义:确实。

)D.复得返自然..(古义:理所当然的。

今义:自然界。

)答案:D解析:“自然”的古义为大自然,又指顺应本性,无所扭曲的生活。

4.下列对《短歌行》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曹操创作的《短歌行》艺术性很高,全诗运用多种表达技巧来表情达意,形象生动。

B.“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表达了诗人慨叹时光易逝、人生无奈的消极思想。

C.诗歌在最后用“周公吐哺”的典故,含蓄蕴藉地表达了曹操求贤若渴的心情。

D.该诗抒发了曹操渴求人才、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答案:B解析:表达了人生短暂的思想,旨在突出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并不消极。

5.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彼此同心而身处两地,忧伤将伴随我们到老。

B.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诗人以周公自比,倾诉了求贤若渴的迫切心情。

C.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表达了诗人仰慕天下贤士,思念之情绵绵不断。

D.慨当以慷,忧思难忘——“忧思”是全诗之脉,全诗抒写的是个人之忧。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一节 《诗经》两首练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2(2021年最新整理)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一节 《诗经》两首练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2(2021年最新整理)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一节《诗经》两首练习题新人教版必修2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一节《诗经》两首练习题新人教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一节《诗经》两首练习题新人教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诗经》两首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

秋斋独宿[唐]韦应物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①《秋斋独宿》[金]赵秉文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①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1.两首诗中诗人的心境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相同点: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在秋夜的孤独之感.韦诗以风动竹、鸟惊栖、人独宿表现内心孤独;赵诗以惊鸟无宿暗寓诗旨,含蓄地道出诗人心境的孤独.不同点:韦诗孤独中又有淡静。

皎月悦目,风竹悦耳,恬静怡人。

赵诗孤独中更显凄冷。

冷月残烛,秋雨寒枝,凄冷袭人。

诗经三首同步练习

诗经三首同步练习

诗经三首同步练习一、课文阅读训练一、填空1.“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既用桑叶由绿变黄,比喻女子的年老色衰,同时又引出下文女子的被遗弃,因此,从表现手法上看,这里动用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手法。

2.《无农》一诗运用__________形式,表现了秦军战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静女》中有个句子生动地描绘了小伙子焦躁、不安疑惑的复杂心理。

这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氓》选自《诗经》“卫风”,“氓”,古时对百姓的称呼,诗中是指那个不负责任的丈夫。

B.《静女》一诗,逼真而自然地刻画了恋爱中的男子等候情人、爱慕情人的独特心理活动。

C.《静女》中,从“爱而不见”的生动细节中,我们也看到这个女子调皮捣蛋,不静的一面,这样更表现了女子的可爱。

D.《无农》通过倾诉衷肠的方式,表现了人们相互同情。

2.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爱而不见。

”爱,是说姑娘对“我”感情很好。

“见”读xiàn。

B.“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表现了被弃女子,走出不幸婚姻的痛悔与愤恨和与负心人一刀两断的决心。

C.“将于无怒”,“将”:读qiāng,愿,请。

“无”:同“勿”,不要。

D.“女也不爽”,“爽”,差错。

成语“屡试不爽”、“毫厘不爽”,也都是这个意思。

二、基础知识检测一、填空1.《诗经》是我国第__________部诗歌总集。

它分为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部分。

2.《诗经》中常用赋、比、兴等多种表现手法。

所谓赋,即__________;比,即__________;兴,即__________。

3.“风”,大多是__________,是人们的口头创作,并在人民中广为传诵。

4.爱而不见,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洵美且异。

语文必修二《诗经两首》同步练习及答案

语文必修二《诗经两首》同步练习及答案

《诗经两首》同步练习及答案一、课内双基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采薇.(wēi)(yán)狁靡.(mǐ)室靡家B.不遑.(huánɡ) 归聘.(chěng) 王事靡盬.(ɡǔ)C.孔疚.(jiù) 戎.(rónɡ)车四牡骙骙.(kuí)D.所腓.(fēi) 象弭.(mǐ) 雨雪霏霏.(fēi)【答案】C(A.:xiǎn,B.聘:pìn,D.腓:féi。

)2.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薇亦作止.(停止)莫.止(同“暮”)狁之故.(缘故)B.不遑.(闲暇) 归聘.(问)载.饥载.渴(又……又……)C.忧心孔.疚(很) 不来.(回家)彼.路斯何(那)D.四牡.业业(雄马) 所腓.(遮蔽)狁孔棘.(同“急”)【答案】A(止:句尾语气词。

)3.下列句子中没有借代用法的一项是()A.不见复关,泣涕涟涟B.淇水汤汤,渐车帷裳C.披坚执锐,以挡来敌D.总角之宴,言笑晏晏【答案】B(A.“复关”代指从复关来的“氓”。

C.“坚”“锐”代坚固的铠甲,锐利的兵器。

D.“总角”代指少年时代。

)4.诵读要读出诗作的感情色彩和语调。

对下列诗句所含感情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思念、回忆)B.我心伤悲,莫知我哀(伤心、无奈)C.既见复关,载笑载言(热情、温柔)D.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哀伤、无奈)【答案】D(决绝,刚烈。

)5.下面关于《采薇》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本诗通过一个戍卒归途中的自述和回顾,描写了当时征夫的生活。

B.诗篇真实地描写了远征生活的苦难,征人久戍思归的凄楚心情。

C.全诗交织着抗敌卫国和思家恋乡的矛盾。

D.本诗主旨在揭露和控诉了统治者穷兵黩武,不顾百姓安危的残暴统治。

【答案】D(主要表达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6.《采薇》全诗共分六章,其中前三章都由“采薇采薇”引起,这是《诗经》中的什么手法?请概括前三章的内容。

高二语文 第三册《诗经三首》随堂训练 人教大纲版

高二语文 第三册《诗经三首》随堂训练 人教大纲版

语文第三册《诗经三首》随堂训练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氓之蚩蚩(chī)乘彼垝垣(huán)修我矛戟(jǐ)说怿女美(yì)B.与子同袍(páo)尔卜尔筮(shì)其水汤汤(tāng)靡有朝矣(zhāo)C.匪我愆期(qiān)于嗟女兮(jiē)渐车帷裳(cháng)体无咎言(jiù)D.爱而不见(xiàn)将子无怒(jiāng)犹可说也(yuè)自牧归荑(kuì)解析:A项“垣”应读“yuán”,B项“汤汤”应读“shāng”,D项“将”应“qiāng”。

答案:C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无与士耽(沉溺、迷恋)女也不爽(差错)B.总角之宴(欢乐)言笑晏晏(和顺温柔的样子)C.与子偕作(行动起来)静女其姝(美丽)D.夙兴夜寐(早晨)爱而不见(喜欢)解析:“爱”是通假字,通“”,隐藏。

答案:D3.下列诗句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请你不要生气,把秋天订为婚期吧。

B.乘彼垝垣,以望复关:登上那倒塌的围墙,遥望那复关(来的人)。

C.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男人的爱情没有定准,他的感情一变再变。

D.信誓旦旦,不思其反:誓言如在早晨,没想到你会变心。

解析:“旦旦”:诚恳的样子。

答案:D4.下列诗句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王于兴师:君王要发兵了。

王,指秦王。

于,助词。

兴师,出兵。

B.修我甲兵:修整好我精良的军队。

甲,甲等的。

兵,军队。

C.爱而不见:她用草遮住,让我看不到。

D.洵且美异:确实好看而且出奇。

解析:对“甲”、“兵”的解释错。

答案:B5.比较下面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组是()(1)言既遂矣,至于暴矣(2)静言思之,躬自悼矣(3)信誓旦旦,不思其反(4)反是不思,亦已焉哉A.(1)与(2)意思相同,(3)与(4)意思相同。

B.(1)与(2)意思相同,(3)与(4)意思不相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训练一《诗经》三首课前预习无师自通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

匪我愆.期()将.子无怒()无与士耽.()自我徂.尔()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也罔.极()言笑晏晏.()答案:qiān,拖延qiānɡ,愿、请dān,沉溺cú,往jiān,溅湿、浸湿shuǎnɡ,差错wǎnɡ,无yàn,欢乐的样子2.请分别写出句中的通假字。

犹可说也隰则有泮爱而不见说怿女美于嗟鸠兮自牧归荑答案:“说”通“脱”“泮”通“畔”“见”通“现”“说”通“悦”“于”通“吁”“归”通“馈”3.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

(1)至于..顿丘(2)泣涕.涟涟(3)以我贿.迁(4)体.无咎言答案:(1)古义:到了。

今义: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一件事。

(2)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3)古义:财物。

今义:用财物买通别人。

(4)古义:卜筮的卦象。

今义:身体。

4.填空。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记录了西周到春秋中期几百年间的社会生活,共_______篇。

从采诗和作品的性质上看,它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从艺术手法上看,它突出的特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来,人们把以上六者合称为《诗经》的___________。

《诗经》大多数是___________言诗。

(2)《诗经》中的作品,广泛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尤其是多方面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现实生活,作品《氓》反映的是___________,《无衣》反映的是___________,《静女》反映的是___________。

它们的写实精神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___________优秀传统。

答案:(1)305 “风”“雅”“颂”赋比兴六义四(2)古代妇女追求自主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秦国人民抗击西戎入侵的情形古代男女青年的恋爱生活现实主义课堂巩固一点即通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匪我愆.期(qiān)将.子无怒(jiānɡ)氓之蚩.蚩(chī)尔卜尔筮.(shì)B.体无咎.言(jiù)淇水汤.汤(shānɡ)咥.其笑矣(xì)隰.则有泮(xí)C.无食桑葚.(shèn)静女其姝.(zhū)与子偕.作(xié)与子同泽.(zé)D.自我徂.尔(cú)静女其娈.(lán)彤管有炜.(wěi)自牧归荑.(tí)答案:B解析:A.“将”应读“qiānɡ”;C.“姝”应读“shū”;D.“娈”应读“luán”。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泣涕涟涟载笑载言送子涉淇靡室劳矣B.无与士眈其黄而陨渐车帷裳躬自悼矣C.与子同袍俟我城隅搔首踟蹰洵美且异D.匪夷所思总角之宴说怿之首美人之贻答案:B解析:B.“眈”应为“耽”。

3.下列各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刻画出一个热忱多情、温柔可爱、为爱陶醉的少女形象。

B.“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女主人公内心的伤感、哀怨、痛苦、失落、无奈和消沉表现得淋漓尽致。

D.朗读要读出节奏,同时还要读出语气语调。

比如:岂曰/无衣?(反问语气)与子/同袍。

(肯定语气)(稍停)王于兴师,(快连)修我/戈矛,(稍停)与子/同仇!(感叹语气)答案:B解析:悔恨多于哀伤,决不留恋,表现了女主人公清醒刚烈的性格。

4.下列关于“兴”这一表现手法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以桑叶的柔嫩兴自己年轻时的美貌。

B.“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以桑落兴自己容颜衰老。

C.兴的手法,表达强烈、鲜明、直白。

D.兴的手法可激发读者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答案:C解析:曲折委婉,不突兀。

5.按要求写出相关诗句。

(1)《卫风·氓》中表现女主人公勤劳、勇敢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秦风·无衣》中表现战士克服困难、团结互助情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战士爱国情感和大无畏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邶风·静女》中表现姑娘与小伙子约会情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略课后检测触类旁通一、基础部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与子同裳.(shánɡ)铠.甲(kǎi)B.及尔偕.老(xié)踟蹰..(chíchú)靡.有朝矣(mǐ)号.哭(háo)C.淇水汤汤.(shānɡ)愆.期(qiān)载.笑载言(zǎi)矛戟.(jǐ)D.自我徂.尔(cú)邶.风(bèi)自牧归.荑(ɡuī)体无咎.言(jiù)答案:B解析:A.“见”应读“xiàn”;C.“载”应读“zài”;D.“归”应读“kuì”。

2.下列加点词的注音、释义错误最多的一项是()A.氓.之蚩蚩(mánɡ,民)于.嗟女兮(yú,通“吁”)岂曰无衣.(yī,衣服)B.夙.兴夜寐(sù,早)自我徂.尔(cú,往)自牧归.荑(ɡuī,归还)C.搔首踟蹰..(chíchú,徘徊)美人之贻.(wèi,赠送) 洵.美且异(xún,实在) D.俟.我于城隅(sì,等待) 说怿.女美(yì,喜欢) 乘‧彼垝垣(chénɡ,乘坐)答案:A解析:A.氓,ménɡ;于,xū;衣,上衣。

B.归,kuì,通“馈”,赠送。

C.贻,yí。

D.乘,登上。

3.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B.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C.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D.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答案:A解析:B.“泮”通“畔”;C.“泽”通“”;D.“爱”通“”。

4.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他当职员时对小丽还是一片真情,炒股发财后就二三其德....,也和别的女子打得火热。

B.提及廉洁奉公,张厂长上任之初信誓旦旦....,可没过一年便开始贪污公款。

C.灯光照耀下的T 型台上,模特们在欢快的乐曲中搔首踟蹰....,与服装的明快风格十分和谐。

D.老师天不亮就辅导学生自习,晚上还要批改作业,真是夙兴夜寐....啊!答案:C解析:C.“搔首踟蹰”指心绪乱或有所想念时抓挠头、徘徊犹豫的样子。

与句意不符。

5.关于“赋”的艺术手法,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赋”就是一种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它不借助更多的形象化的修辞手法,而是直截了当地铺陈叙述。

B.“赋”就是铺陈叙述,把要表达的内容有层次地叙述出来,给人以明确完整的印象。

这种铺陈叙述的方法,还直接引导了赋体文学的出现。

C.《诗经》中“赋”的手法,对后世诗歌创作影响深远,北朝民歌《木兰诗》、杜甫的《石壕吏》和白居易的《卖炭翁》都是用这种手法描写人物事件的名篇。

D.“赋”的艺术手法即利用华丽的语句来描写事物,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受它的引导而出现的赋体文学也继承了这一特征。

答案:D二、本课阅读阅读《卫风·氓》第三至六章,完成6—8题。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答案:B解析:A.①助词,②说。

B.无,没有。

C.①代词,你家;②代词,你。

D.①不专一,②多。

7.下列各句,翻译不正确的一句是()A.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女子没有什么差错,男子也不是第二次做错事。

B.兄弟不知,咥其笑矣——我的兄弟不了解(我的处境),(他们)都讥笑我啊!C.淇水汤汤,渐车帷裳——淇水波浪滚滚,溅起的水花浸湿了车上的布幔。

D.信誓旦旦,不思其反——誓言是真挚诚恳的,没想到你竟会违背自己的诺言。

答案:A解析:A.应为“女子没有什么差错,男子行为却前后不一致了”。

8.对“于嗟鸠兮,无食桑葚”这句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这句和后面的“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形成语意的转折。

B.这句和后面的“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形成语意的对比。

C.这句话的意思是劝告斑鸠不要贪吃桑葚。

传说斑鸠吃多了桑葚会昏醉,这里用来指男子为了取信女子而假情假意,后患无穷。

答案:D解析:这句与“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形成对照,再抓住比兴特点来作分析。

9.对《秦风·无衣》一诗解说不确切的一项是()A.全诗三章,全以“岂曰无衣”落笔,在反复咏唱中强化了反诘的语气,催人奋进。

B.“同袍”“同泽”“同裳”,征战中的“三同”揭示出将士们互相团结、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

C.“王于兴师”——秦王要发兵了。

为王而战,就是为国而战,古人国家观念不强烈,为君就是为国。

D.“修我戈矛”“修我矛戟”“修我甲兵”,要上前线了,才搞备战,说明秦人平素军事观念淡薄。

答案:D解析:D.评价有误,这几句应是表现将士们共同对敌、必胜强敌的气概。

三、拓展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

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乐土乐土,爰得我所!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

逝将去女,适彼乐郊。

乐郊乐郊,谁之永号?10.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黍”“麦”“苗”,分别指粮食、成熟的庄稼和未成熟的幼苗,从中可见奴隶主无所不贪的面貌。

B.“莫我肯顾”“莫我肯德”“莫我肯劳”,用的都是词序倒置的特殊句式,这种句式突出了“莫”字。

C.“逝将去女”,应理解为“将去女而逝”,“女”是“汝”的通假字。

D.“谁之永号”意为“谁还会长久哭泣呢”,其中“之”为助词。

答案:B解析:否定句中,宾语前置,突出的是“我”不是“莫”。

11.对这首诗的分析,恰当的一项是()A.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以奴隶们向“硕鼠”的乞求,表现出“硕鼠”贪婪凶残的本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