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
(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优秀教案

、
通过宋有财学手艺,引导学生发现和了解宋代手工业在纺织业、造船业和制瓷业方面的突出成就。适当运用丰富的图片和史料加深学生对本部分内容的理解和感知。
(配音:出海贸易果然很赚钱啊,现在的我已经吃穿不愁了!可是啊,每天背着很重的银两实在是不方便,这该怎么办呢?
生:使用纸币,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师:相比于金属货币,有哪些优呢?
生:纸币的制造成本更加低廉并且携带方便。
合作探究一:探讨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教师出示四则材料,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并分析材料得出结论如下:
课堂检测
请学生代表上台完成三道相关题目
通过练习,及时反馈学习结果。
课堂小结
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开发,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唐代中后期,尤其是安史之乱以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伴随着人口的大量南迁,大量的生产技术和经验传到了南方,推动了南方经济的发展,具体可分为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大部分;南宋时,经济重心完成了最终的南移。
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进一步提升和促进学生对我国宋代经济发展的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板书
生:广州、泉州、明州等地。
师:造船业主要是在我国南方沿海地区,并且造船水平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北宋东京郊外,还建有当时世界上最早建造和修理船舶的场所——船坞。并且南宋时期还配备了指南针来准确辨别航向。
(配音:都有哪些著名的瓷窑呢?到哪个瓷窑最能学到各家之长呢?)生:汝窑、哥窑、官窑、均窑和定窑和江西景德镇。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新人教版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目标]1.知识及技能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的表现,分析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掌握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史实,思考宋代经济发展及经济重心南移之间的关系。
2.过程及方法通过提炼自然环境开发、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技术提高及区域扩展、商业及市场等关键词,理解这些因素在宋代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感知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及现实价值,体会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是人类及自然和谐相处的根本途径。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兴盛。
难点:商业贸易的繁荣。
[教学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学习三个子目的内容: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兴盛和商业贸易的繁荣。
三部分内容之间联系密切,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商业繁荣局面的出现,两宋时期南方经济的全面发展直接导致了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所以,本课重点要解决的问题是为什么两宋时期经济的发展和变化,最终促成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2.学情分析(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3.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讲述法、图示法、讨论归纳法、课堂讨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
[教学过程]3.商业贸易的繁荣动脑筋:展示唐朝长安城平面图、北宋开封城平面图,提出问题:《唐朝长安城平面图》和《北宋开封城平面图》的比较,你发现它们有哪些不同之处?唐朝长安城平面图北宋开封城平面图宋朝时,商业活动不再限制在“市”,而广布于街衢大道和宅巷之中。
材料研读:材料一六街鼓歇行人绝,九衢茫茫空有月。
——长安中鬼材料二……高头街北去,从纱行至东华门街、晨晖门、宝箓宫,直至旧酸枣门,最是铺席要闹……南通一巷……并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
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东角楼街巷》材料三唐制……日暮鼓八百声而门闭。
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启。
——《新唐书·百官志》材料四二纪以来,不闻钟鼓之声。
《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

《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XXX《宋代经济的发展》名师教案一、课标内容知道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理解中国古代重心的南移。
二、学情分析初一学生思想活跃,充满好奇心,形象思维及想象力发达,但知识体系尚未能形成。
而且本课涉及的知识点比较杂乱,更不利于学生掌握。
对于散碎的知识点,让学生列表归纳;对于较难理解的原因及结果,提供史料,共同讨论。
三、教材分析本课主要研究三个子目的内容: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兴盛和商业贸易的繁荣。
三部分内容之间联系密切。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商业繁荣局面的出现。
两宋时期南方经济的全面发展直接导致了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所以,本课重点要解决的问题是为什么两宋时期经济的发展和变化,最终促成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四、教学目标1.核心素养: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本课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自主研究、史料讲解、课堂探究讨论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教学,以此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2.研究目标目标1:结合教材,完成自学检测试题,识记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兴盛、商业贸易的繁荣的根本史实。
目标2:列表归纳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成就,分析总结宋代经济发展的原因。
(重点)目标3:总结宋代经济集中发展的区域,分析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理解宋代经济发展与经济重心南移之间的关系。
(重难点)目标4:回顾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总结对今天经济建设的启示。
五、教学活动1.教室导入师:播放视频《清明上河图》XXX的《腐败上河图》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群众的生活状况,展现了宋朝经济繁荣的场面。
那么宋代经济繁荣的原因有哪些,表现在哪些方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来研究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2.讲授新课出示研究目标,指引学生研究。
(1)自主研究出示任务:任务一:【自学识记】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完成自学检测试题,识记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兴盛、商业贸易的繁荣的基本史实。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宋代经济发展的状况;
技能目标:知道宋代经济发展的历史原因;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了解宋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根本原因;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两宋时期经济发展状况吗?宋代经济重心南移又是怎么回事?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宋代经济的发展》;
二、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
师:课件出示两宋农业与手工业发展情况的简介,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宋代经济与手工业发展的表现是什么?为什么会取得这样的发展?
生:结合课文内容积极分组讨论;
师:巡视指导;。
第 9 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概括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分析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2.分析宋朝社会生产进步促使人们日常生活发生变化的种种现象,使学生认识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
3.通过比较唐都长安和北宋都城东京的商业发展状况,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比较分析的能力。
4.分析宋代农工商业发展状况,使学生形象地认识到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已南移到长江流域,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1.组织学生以口头或文字方式描绘宋代城市生活,培养学生丰富的历史想象力。
2.指导学生设计制作“宋代农工商业发展简表”,培养学生用图表形式陈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宋代在农工商业领域的领先成就,感知人类文明演进中的艰辛历程,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科学技术促进了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意识,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学习重点: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原因及其表现。
学习难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导入新课:师:什么是“经济重心”呢?经济重心:是指经济、技术最发达,对国家提供主要财政支持、对整个国家产生较强影响的地区。
在中国古代,衡量一个地区是不是经济重心,最重要的标准,就是看该地区的粮食产量和人力资源是不是在全国名列前茅,其次是看该地区的手工业和商业是否发达。
自学提纲:1、经济重心完成南移是什么时候?2、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有哪些?3、经济重心南移表现在哪些方面?目标导学一:阅读以下史料,分析不同时期江南的特点。
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
《史记·货殖列传》)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丝绵布帛之饶,衣覆天下。
(《宋书》)三:朝廷……实仰东南之财赋,……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宋·高斯得《耻堂存稿》)问题:1.材料说明了什么?2.结合以上材料分别来描述西汉前期、南北朝、南宋时期江南的特点,可参考以下的词语(开发的荒凉的繁荣的)西汉前期:___江南;东晋南朝:___江南;宋朝时期:___江南。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教学设计7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7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第九课《宋代经济的发展》,主要内容包括了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和海外贸易的繁荣。
教材通过丰富的史料,旨在让学生了解宋代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其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对宋代历史认识的进一步扩展,对培养学生的的历史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对宋代的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对宋代的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有所认识。
但对于宋代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逐步引导他们深入理解宋代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和海外贸易的繁荣,认识宋代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其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分析,培养学生的史学研究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宋代经济发展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和海外贸易的繁荣。
2.难点:宋代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其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五. 教学方法1.史料教学法:通过展示丰富的史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宋代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
2.小组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3.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史料:与宋代经济发展相关的图片、文献等史料。
3.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宋代经济发展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宋代经济发展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宋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和海外贸易的繁荣,让学生对宋代经济发展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史料,分析宋代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人教五四学制部编版中国历史第二册教案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人教五四学制部编版中国历史第二册教案一、学习目标1.知道宋代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2.了解宋代城市和市场的繁荣状况;3.理解宋代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和农业技术的革新。
二、学习重点1.经济形态的变化;2.农业生产力的提高;3.城市和市场的繁荣。
三、学习内容宋代(960年-1279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后期,也是中国经济高度繁荣、技术水平高度提高的一个时期。
宋代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经济形态的变化宋代初期,由于前期战争频繁,大量人口死亡,土地荒芜。
为了恢复经济,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例如加强中央和地方政府对经济的管理,缩小私人土地占有面积,优化生产组织方式等。
这些措施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宋代后期,经济主要以手工、农业、商业为主。
其中农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商业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手工是一种新型工业生产方式,使得工业生产大大提高了效率。
2. 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宋代农业生产力得到了快速提高。
宋代实行了许多农业改革,比如减轻农民赋税的负担,推行佃租制,实施水利工程建设等。
这些改革使得宋代农业生产大幅度提高,增加了农业收益。
此外,宋代还大力发展农业技术,比如推广田间栽种的杂粮作物,提高园艺地区的水稻产量等。
这些改进使得农民更加高效地利用土地,提高了农业产量,并且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条件。
3. 城市和市场的繁荣宋代是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一个重要时期,城市和市场的发展得到了迅速的推动。
宋代时期的城市主要发展在钱塘江下游和京杭大运河两侧。
在这些城市中,商业繁荣,市场昌盛。
市场的繁荣增加了商品的交换机会。
人们可以更加自由地买卖商品和服务。
四、学习方式本课程的学习方式包括课堂教学和自学。
在课堂上,老师会给出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想象宋代的城市和市场是如何运行的。
在自学时,学生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更进一步地了解宋代经济的发展。
五、学习评价通过该课程,学生可以了解宋代经济的发展,如何在不同阶段内实现经济增长。
新课标历史《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

学生:发明方便携带的纸币
学生:主要贸易港口有广州、泉州、明州,海外贸易范围广大,设立市舶司
学生根据问题结合所学知识,阅读课本和分析材料,进行相互的讨论
引导学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和分析能力。
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
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用图片资料展示一些相关的信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教案
课题
宋代经济的发展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历史
年级
七
学习
目标
1.掌握两宋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具体情况;
2.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
3.正确分析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
两宋商业繁荣的表现
难点
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教学过程
二、农业的发展
师:两宋时期,人口增加,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农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那么同学们说说农业的发展有哪些表现?(引导学生从四个方面进行归纳)
展示相应的图片资料对应农业发展的各方面表现,如生成工具的革新有秧马;水稻的推广有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当时还出现一句谚语“苏湖熟,天下足”;还有茶树和棉花等经济作物的种植推广等等。
三、手工业的兴盛
师:两宋时期,南方的手工业非常繁荣,纺织业、制瓷业和造船业的成就尤为突出。引导学生分别说说它们的表现有哪些?
教师展示相应的图片和资料,如纺织业中的蜀锦;制瓷业的瓷器,特别是江西景德镇被称为瓷都(外国人称我们中国为“CHINA”和瓷器有关,还有海上丝绸之路主要运送瓷器为主);造船业的海等等(同时补充资料)
学生根据情景内容,各抒己见
利用视频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吸引学生兴趣,进而产生探知欲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
如两宋时期,政府在外贸港口设立的市舶司、交子在四川地区的出现等。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思考和总结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两宋时期,我国商业居于当时世界上的繁荣之列。
北宋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宋朝是当时世界上重要的海上贸易国家。
以此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比较北宋都城东京和唐都长安在城市布局和商业活动上的不同特点,得出宋代都城商业繁荣程度超过前代的结论,培养学生运用对比方法观察历史事物的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南方商业的繁荣
教学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耕获图》、《宋代海船》、《清明上河图》、交子会子等相关多媒体、图片【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导入新课
利用《北宋形势图》,对这一时期总的形势有—个认识,让学生明确从本课开始,中国古代历史进入了—个新的时期,其特点是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
三、讲授新课
(一)农业的发展
1.自东汉后期开始,江南社会经济逐步得到发展。
自宋代开始,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向湘江以西的西南方向拓展。
2.两宋时期,水稻在南方种植面积迅速增长;从越南引人优良品种占城稻;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的首位;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3.宋代经济作物,在南方有很大的发展:茶树普遍种植;北宋至南宋初,植棉地区尚限于广东和福建;到南宋后期,棉花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教师指导读书分析、归纳出南方农业发展的四大表现:农业技术提高、耕地面积扩大、农作物新品种引进、种植区域扩大和经济作物大量栽培。
(二)手工业的兴盛
1.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
2.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
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瓷窑有:定窑、汝窑、钧窑、哥窑、官窑。
3.宋朝,我国是世界上造船水平最先进的国家。
广州、泉州、明州造船业发达。
在讲述农业、手工业发展时,教师可充分利用挂图、多媒体课件等手段,以增加教学的直观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1宋代兴起了很多商业城市,最大的是开封和杭州;城市中有热闹的早市和夜市;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一-草市。
2.海外贸易的兴盛:①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②泉州、广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③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曰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岸。
④朝廷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指导学生在P45《宋代海外贸易图》上找到著名的对外贸易港口。
3.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纸币的产生,为商业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为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在讲述南方商业的繁荣时,应讲清两方面的问题:首先是宋代南方商业发展的条件。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这一时期南方农业、手工业发展的情况和前面课本中有关宋代民族关系的相关内容全面思考这一问题。
其次是南方商业繁荣的具体表现,可先引导学生回忆唐朝商业活动的情况,然后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有关叙述,提问:“宋代商业的繁荣与唐代相比表现在哪些方面?”“纸币的出现说明了什么?”等,学生回答后,教师加以归纳总结。
教学中应强调,这一时期中国在商业活动中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4.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
那时中央的财政收人,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教师概述从夏商到两宋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
到南宋时期我国南方经济发展超过北方并一直持续到今天。
而今,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更突出,国家制定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方针。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东西部的差距会逐渐缩小。
四、课堂小结
对教材中涉及的知识,教师可引导学生列表加以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掌握。
类别发展成就
农业的发展
粮食作物占城稻的引进与推广;苏湖成为粮仓;水稻产量居粮食首位
经济作物棉花、茶树的种植和栽培得到推广
手工业的发展纺织业南方丝织业胜过北方;棉纺织业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制瓷业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中心;景德镇成为瓷都
造船业居世界首位,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
商业的繁荣商业都市杭州是南宋时最大的商业都市
对外贸易
在当时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广州、泉州是大商港;对外贸易
范围扩大;外贸收入是朝廷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货币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附: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