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教案(含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2024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2单元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2024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2单元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宋代经济的发展设计说明本课主要学习三个子目的内容: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兴盛和商业贸易的繁荣。

三部分内容之间联系密切,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商业繁荣局面的出现,两宋时期南方经济的全面发展直接推动了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教学目标1.知道宋朝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繁荣发展的具体表现。

2.掌握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宋朝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兴盛和商业贸易的繁荣的表现。

难点:理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资源与工具(一)资源1.拓展阅读:《宋史》。

2.影视作品:纪录片《中国通史》。

(二)工具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情境“苏湖熟,天下足”是宋代流行的谚语,说的是当时江浙一带的粮食产量高。

在两宋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这一时期的农业生产、商业贸易等方面有什么新发展?全国经济重心是怎样南移的?设置疑问,导入本课。

二、预习检查1.宋朝农业、手工业、商业繁荣发展的具体表现有哪些?2.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于何时完成?三、学习任务一四、学习任务二五、学习任务三六、过程性评价《七彩作业》课堂练习。

七、课堂小结宋朝是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农业技术更新,优良品种增多,农业产量大幅增加。

丝织业、制瓷业均有重大发展,航海业、造船业成绩突出,海外贸易发达。

南宋时期,南方地区进一步开发,促成江南地区成为中国经济中心之一,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发展显现出以下突出倾向:农业、手工业领域各项技术的创新与推广,海外贸易的繁荣与经济重心的南移。

八、布置作业1.基础型作业:完成课后活动题,并标明所考查的知识点。

2.发展型作业:完成《七彩作业》课时练习。

九、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2022_2023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2022_2023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九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1.讲授对象为初一学生,初中生思维比较活跃,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与探索欲,较容易配合教学活动,故在教学中穿插提问。

2.本节课为宋代经济,其中包含内容多种多样,可从不同方面吸引学生注意力。

3.初一学生年纪较小,思维较发散,更容易跑神,所以在讲述中通过观看图片、讲述小故事、分析史料等方法集中学生注意力。

二、教学目标(一)唯物史观掌握宋朝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具体状况,理解宋代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原因。

(二)史料实证列举宋代南方农业发展、手工业兴盛和商业贸易繁荣的史实。

(三)时空观念通过地图了解宋代海外贸易的范围以及城市发展的变化。

(四)历史解释通过思考经济重心南移和南方农业发展原因,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家国情怀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开始及完成的时间,认识宋代的生产发展和商业贸易的繁荣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领先地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南方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状况。

难点:对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进行分析。

四、教法学法本节课为1课时,课型为新授课。

教法主要有讲述法、多媒体演示法等。

学法主要有材料分析法、问题探究等。

五、板书粮食作物农业的发展经济作物纺织业手工业的兴盛制瓷业航海业海外贸易商业贸易的繁荣都市纸币汉经济重心的转移魏晋南北朝南宋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想必大家对广告都很熟悉,现在的广告形式多种多样,有请明星代言的电视广告,有店铺外边摆放立牌的宣传广告,那么古代人们是如何打广告的呢?下面这幅图是选自《清明上河图》中的一个画面。

大家都知道《清明上河图》这幅国宝吗?这幅画,主要描述的其实就是北宋都城汴梁的繁华街景,从汴梁城外的郊区,到城内的核心商业区,都有非常详细的记录。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赵太丞铺两边的广告,与当今打广告是不是很相似?店铺旁边有两块牌子写着“太医出丸医肠胃病,治酒所伤真方集香丸”,通过这两句话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家药铺。

初中历史_《第九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历史_《第九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九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

如两宋时期,政府在外贸港口设立的市舶司、交子在四川地区的出现等。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思考和总结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两宋时期,我国商业居于当时世界上的繁荣之列。

北宋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宋朝是当时世界上重要的海上贸易国家。

以此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比较北宋都城东京和唐都长安在城市布局和商业活动上的不同特点,得出宋代都城商业繁荣程度超过前代的结论,培养学生运用对比方法观察历史事物的能力。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南方商业的繁荣教学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宋代海船》、《清明上河图》、交子会子等相关多媒体、图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出人民币的各种图片,教师提出问题设置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什么,什么时候出现的?”,学生简单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进入第九课,共同学习《宋代经济的发展》二、讲授新课1、简单展示本课的学习目标2、在授课中创设了一个历史人物宋有才,在这个人物背景下带领学生展开一场宋代之旅。

(一)农业的发展“大家好,我是宋有才,是宋朝北方人,在开封附近做点小买卖,但是这几年世道不好,连年战争,实在是混不下去了,麻烦大家帮我想想我应该上哪里去混口饭呢?”学生想到了南方,眼光也转到了南方农业的发展“大家的主意真的太棒了,我举家迁到了南方,这里真的是山清水秀,一片祥和,可是来到这里我也要重新生活,现在本钱不多,我就先卖点小东西?你们能说一说南方农业方面有什么好的项目?”学生回答种植水稻,茶树,棉花,也可以贩卖。

从而了解到宋朝农业的发展情况。

针对宋朝农业发展的原因,教师出示四个史料,生生之间进行合作探究,认识到宋代农业发展的原因(二)手工业的兴盛创设历史情景:“大家真是聪明啊,上次根据大家的项目介绍,宋有财贩卖水稻,茶叶,慢慢的积累了财富,我想再把生意做大一些,宋有财发现可以通过海外贸易可以赚取更多的财富。

七年级历史下册列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下册列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目标】①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繁荣的表现。

②通过南方经济的发展,感知和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③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宋代经济繁荣的表现。

难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下面让我们来观赏一副作品,该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东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时期都城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从《清明上河图》中去了解北宋经济的发展。

环节二:整体感知问题探究:结合本课子目录思考,宋代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对经济格局的发展有何影响?答案提示:环节三:新课教学(一)目标导学一:农业的发展1、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找出表格问题的答案。

答案提示:占城稻;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苏湖熟,天下足”);秧马、复种技术;南方普遍种植茶树、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向北推进。

教师指导:从东汉后期到两宋,南方的战乱较少,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两宋时期,人口增长,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

秧马是宋朝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广泛使用的一种拔秧工具。

秧马底部采用平滑的木板制成,两端翘起。

拔秧时,人们跨坐秧马,前后滑行自如,既可减轻弯腰曲背之苦,又能提高劳动效率;复种技术是指在同一块土地上实行一年两熟制、两年三熟制等,因而成倍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

2、问题探究:从材料可知,宋朝从国外引进和推广了什么农作物?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这一农作物有哪些优势?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帝以江淮、两浙稍早即水田不登(注:登,收成或丰收的意思),遣使就福建取占城稻(注:占城在今越南中部)三万斛,分给三路为种……内出种法,命转运使揭榜示民……稻比中国者,穗长而无芒,粒差(梢)小,不择地而生。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宋代经济发展的状况;
技能目标:知道宋代经济发展的历史原因;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了解宋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根本原因;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两宋时期经济发展状况吗?宋代经济重心南移又是怎么回事?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宋代经济的发展》;
二、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
师:课件出示两宋农业与手工业发展情况的简介,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宋代经济与手工业发展的表现是什么?为什么会取得这样的发展?
生:结合课文内容积极分组讨论;
师:巡视指导;。

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统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宋代经济发展的主要情况(二)教学难点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评价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一)教学资源历史图片历史地图文字材料多媒体(二)教学方法教法:讲授——问答法、直观展示法、创设情境法、史料教学法学法:探究学习法、史料阅读分析法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财从何处来?(1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师设问】大家经过前面两课的学习,了解到宋在不同时期里与辽、西夏、金议和,给予岁币。

宋朝哪来这么多钱呢?之前不是说宋朝“积贫积弱”吗?带着疑问,我们一起来探秘大宋的生财之道吧!尝试解答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带着问题学习本课,关注宋朝如何“生财”。

利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从简单处着手,制造出思维上的冲突,引导学生从已知去探究未知,从而导入本课内容。

二、《清明上河图》中的钱财流动(31分钟)师问:同学们,我们来看课本第44页的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

这幅画给大家带来最直观的感受是什么?宋代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生答:人群熙熙攘攘,有很多店铺和流动摊贩,还有大大小小的船。

师说:大家看得很仔细。

我们就以画上的店铺和船为线索,串联起这节课。

教师用闻名天下的《清明上河图》作为探秘大宋生财之道的钥匙,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画上的内容,使学生捕捉到本课的信息点,突出以生为本的理念,利于提升学生观察和分析图像的能力。

(一)何以生财?(11分钟)【教师设问】大家来观察画作的另一部分,能找出画中有哪些酒肆吗?【学生行为】仔细观察画作,寻找酒肆。

宋代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师问:从画作中我们可以清晰地认识到北宋开封城内的酒肆之多。

大家想一想:从经营者的角度出发,为什么他们会选择经营酒肆?生答:肯定是赚的钱多才会纷纷开店。

师问:好。

从酿酒的角度出发,是什么奠定了酒业繁荣的基础?生答:酿酒的原料充足,粮食富余。

师说:对,粮仓充盈才会有富余的粮食用于酿酒,才会出现大量的酒肆酒家。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反思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反思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反思本篇反思是针对我在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中的一些思考和总结。

教学环节如下:一、导入环节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讲解苏州金门桥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并引入到宋代经济的发展。

二、知识讲授环节主要讲解宋代经济的特点、发展和成就,以及宋代度量衡标准、货币和商业城市等方面的内容。

三、课堂练习环节让学生阅读文段并回答相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拓展应用环节引导学生思考宋代经济的影响和启示,并鼓励学生进行个人思考,融会贯通。

五、课堂互动环节结合图片和文段展开小组讨论,给予学生更多思考空间。

六、作业环节布置阅读材料及较难练习。

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的反思与总结:一、导入环节导入环节的图文结合方式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了金门桥的历史和文化,从而引导学生进入到宋代经济的发展中。

不过我在这一部分的讲解中结构并不够清晰,需要进一步完善。

二、知识讲授环节我在这一环节的讲解可以涵盖到更多的内容,包括宋代发达的海上贸易和盐铁官营等方面。

此外,我在讲述时也需要对内容进行适当的概括,让学生更好地把握要点。

三、课堂练习环节课堂练习环节是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的重要一环,但我在这一环节的问题可能过于简单,需要进一步加强练习的深度和难度,以挑战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拓展应用环节拓展应用环节可以帮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和探究,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并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但我在这一环节表述不够清晰,需要更加明确和准确。

五、课堂互动环节课堂互动环节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考,也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

但我在互动环节的设计和落实中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

六、作业环节作业环节是巩固和拓展学生知识的重要途径,但我在作业的设置和批改上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综上所述,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反思,我应更加清晰地把握教学重点,注重探究性和启发性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并在实际生活中得到应用。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宋代经济的发展》这一课主要讲述了宋代经济的繁荣和商业的发展。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详细的内容,向学生展示了宋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情况,以及海外贸易的繁荣。

教材还介绍了宋代的货币制度和市场管理,使学生了解到宋代经济的基本面貌。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古代经济有所了解。

但宋代经济的发展特点和影响可能较为复杂,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深入分析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专业术语和概念感到陌生,需要教师进行解释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情况,掌握宋代货币制度和市场管理的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分析,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自豪感,增强对中华文明的认同。

四. 教学重难点1.宋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特点及其影响。

2.宋代货币制度和市场管理的基本知识。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宋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概念和知识点。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实例分析宋代经济的发展特点和影响。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讨论和分析,培养合作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文字和动画等,以便于教学展示。

3.资料:收集与宋代经济发展相关的资料,以便于案例分析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宋代经济发展的背景,引发学生对宋代经济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宋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情况,以及海外贸易的繁荣。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宋代货币制度和市场管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和分析,探讨宋代经济的发展特点和影响。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总结学生讨论的结果,强调宋代经济发展的关键知识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的表现,分析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掌握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史实,思考宋代经济发展与经济重心南移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提炼自然环境开发、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技术提高与区域扩展、商业与市场等关键词,理解这些因素在宋代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与现实价值,体会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根本途径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两宋经济繁荣的表现,经济重心南移。

教学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引导学生在图中寻找信息,感受宋代都市的繁华和市场的繁荣。

师:你看到了哪些不同身份的人?他们在做什么?你对这幅图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提示:画中有士、农、商、医、卜、僧、道船夫等不同身份的人;他们正在赶集、做买卖、闲逛、饮酒、聚谈、推舟、拉车、乘轿、骑马等;遍布大街小巷的店铺。

师:如此繁荣的市场,你可以买到哪些物品呢?
提示:馒头、大米、茶叶、布帛、瓷器、各类材质的装饰品等。

师:商贸市场繁荣的前提条件有哪些?
提示: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农业的发展
1.学生回答:由表格可以看出,北宋时期人口分布发生了什么变化?
提示:南方人口超过北方。

2.学生分组讨论:南方农业快速发展的原因。

提示:(1)经济因素: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劳动人手;(2)自然因素:南方雨量充沛,更适宜农作物生长,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3)政治因素: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4)政策倾向:统治者重视经济的发展,如推广农业技术。

3.抢答:南方农业发展的表现。

类别发展成就
农业粮食
作物
1.引进和推广原产越南的占城稻
2.苏州和湖州成为著名的粮仓
经济
作物
1.棉花由两广、福建推广到长江流域
2.茶树的种植和栽培得到推广
4.古诗欣赏,感悟江南美景。

乡村四月
范成大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译文:小河流淌在碧绿的山间,山坡原野草木茂盛,一片葱茏,而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满目亮白,细雨在微风中如烟似雾,杜鹃在声声啼叫。

乡村四月里人们是多么忙碌,才侍弄完蚕桑又开始了插田。

目标导学二:手工业的兴盛
1.图片展示
纺织业制瓷业造船业
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

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

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2
手工业纺织业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棉纺织工具改进和棉纺织品种增加
制瓷业众多名窑;景德镇瓷都;南宋制瓷业中心在江南地区
造船业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世界领先;世界最早的
目标导学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1.阅读教材“商业贸易的繁荣”一目,概括商业都市的繁荣表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1)都市多——最大的是开封和杭州;(2)人口多;(3)时间不受限制——早市、夜市的出现;(4)活动区域增大——草市出现;(5)商品多;(6)客商多。

2.阅读教材《宋代海外贸易图》,分组讨论并叙述一下宋代对外贸易的概况。

3.阅读材料,分析下面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问题。

“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当,所得动以百万计。

——宋高宗提示:海外贸易收入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4.情景体验:商人的苦恼
北宋时期,一位商人在四川经营着丝绸生意,每天需要带着大量的金属货币穿行在大街小巷,既不安全,也不方便。

(1)如果你是这位商人,如果不带金属货币,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提示:使用纸币“交子”。

(2)使用这种货币与金属货币相比有什么优点?
提示:轻巧、发行成本低、交易方便等。

过渡: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

那时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5
师生共同总结:
(1)经济因素:唐朝晚期以来,大量中原地区人口南迁,带来先进技术、生产经验,也增加了劳动力。

(2)自然因素:宋代气候条件变化,使南方更适宜农业发展。

三国时期以来的经济开发,为南方经济发展打下了一定基础。

(3)政治因素:自唐末以来,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相对安定;同时,统治者重视经济的发展。

三、课堂总结
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对我们今天经济建设的启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史实得出历史结论和归纳出历史发展的规律,坚持“史为今用”的原则,从而达到历史学习的最终目的。

3板书设计
4教学反思
我们学习历史不仅仅是为了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从历史中借鉴很多经验和教训,从而更好地为现实服务。

例如通过这节课我们对宋代经济发展的原因和经济重心南移过程的学习,可以从中总结其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还需要从史料中启发学生自己得出正确的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