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老寒腿偏方
中医治疗多年老寒腿药方

中医治疗多年老寒腿药方
中医三方治疗老寒腿
1、风湿寒痛片
药物组成:青风藤、桂枝、附子、生薏苡仁、鹿茸、枸杞子、黄芪、黄芩等。
功效:祛风散寒,利湿通络,扶正固本。
主治: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稳定期。
用法用量:每次6~8片。
病情重者可加倍服用(12~16片,不超过20片)。
每日2~3次。
2、石楠散
药物组成:石楠叶(醋炙)、山芋、葳蕤、天雄(去皮、炮)、石膏(别研)、升麻各30g,黄芪、桃花(生用)、甘草、菊花(未开花者,炒)各
15g,山萸肉45g,珍珠(别研)、丹砂各7.5g。
制法:上为细末,入别研药,更研令匀,备用。
功效: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扶助正气。
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肌肉热极,体如鼠走,唇口反坏,皮肤色变,并治诸风。
用法用量:每服3g,渐加至6g,空心用温酒调下,每日3次。
3、昆明山海棠片
药物组成:昆明山海棠。
每片含相当于生药5g。
功效:续筋接骨,祛瘀通络。
主治: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各期。
亦用于风湿疼痛,跌打损伤,骨折。
用法用量:每次2片,每天3次,饭后服。
治疗老寒腿有什么偏方

治疗老寒腿有什么偏方养生之道网导读:治疗老寒腿有什么偏方?老寒腿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膝骨关节炎,又称为膝退变性关节炎,是中老年朋友非常常见的一种病,那么,治疗老寒腿有什么偏方?文章目录一、治疗老寒腿有什么偏方二、诱发老寒腿的原因三、什么人容易患上老寒腿治疗老寒腿有什么偏方1、治疗老寒腿有什么偏方1.1、夏天的时候到农村找一些紫麻叶,包在疼痛部位,夏天过去,也就好了。
1.2、制川乌、制草乌各10克,伸筋草、路路通、红花各15克,土茯苓、透骨草、艾叶、威灵仙、川椒、白芷、元胡各10克,细辛5克。
方法:加水煎煮后,先以热气熏蒸,待药液温度适中再将腰髋及下肢、关节浸洗30分钟,边洗边按摩,水温低时再加温使用,一日两次,每剂用两天,4天为一疗程。
患肢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寒。
熏洗后,若配合理疗则效果更好。
1.3、首乌、熟地、寄生各20克、独活、狗脊、当归、丹参、鸡血藤各15克、牛膝、木瓜各10克。
水煎分服每日一剂。
1.4、肉桂100克、三七100克。
二药打粉,每天口服二次,每次各服3克。
2、老寒腿犯病了该怎么处理2.1、注意保温,气温骤降的时候一定要添加衣物,尤其下肢膝关节的保护。
2.2、房间里要保持温暖、干燥,被褥不要太潮湿。
2.3、可以进行一些非负重的有氧锻炼,比如游泳。
2.4、控制体重,避免过于频繁的爬山、爬楼梯、反复深蹲等锻炼方式,不建议经常穿高跟鞋。
2.5、如果能够选用一些活血化瘀的中药,那么自己做一个药袋护膝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哦。
制作药袋前,先到正规的中药店或医院买一些质量好、药性好的中药,如当归、红花、乳香、没药、制川乌、制草乌等各等量,共研成细末,装入纱布袋中。
3、怎么预防老寒腿3.1、坐在板凳上或是床边,快速绷直小腿,与大腿成直线,足尖尽量内勾,保持5秒,再慢慢放下。
这为一组,每组做15个,一次做3-5组,一天做2次。
3.2、体重超标的市民应减轻体重,多摄取含蛋白质、维生素及矿物质的食物。
3.3、有不良姿势的市民应尽量予以纠正;已有“老寒腿”症状的患者可使用手杖、拐杖以减轻关节负重。
当归四逆汤告别难缠老寒腿

当归四逆汤告别难缠老寒腿
从医学上来说,“老寒腿”被称为骨关节炎(或膝关节退变性关节炎、膝关节骨关节病),因它在天气转冷、阴天下雨时会加剧疼痛,且患者多以年长者为主,因而俗称“老寒腿”。
当归
年轻人患“老寒腿”大多是因为喜欢穿超短裙、短裤,腿部皮肤长期暴露在空调冷气环境中,容易被“冻”出“老寒腿”。
此外,女性在生育后如果保养不当,也容易留下这种病根。
当归
那么,如何治疗“老寒腿”呢?一旦患上老寒腿,要及早对症治疗,并时刻注意腿部保暖。
张仲景《伤寒论》中提到当归四逆汤,为温经散寒之代表方剂,具有温通气血、养血荣经之功效。
其主要构成药材为:桂枝10克,当归10克,细辛10克,芍药10克,通草6克,炙甘草6克、红枣5枚,。
当归四逆汤不但能够治疗四肢冰冷、疼痛等症,还能治疗腰痛、腿痛、腹痛、头痛、脚痛,这些症状皆因寒气入侵、血液淤积不畅所致,而当归四逆汤温经散寒,刚好能够对症下药。
当归
除了使用方剂,日常生活也要多加防范。
到了冬天,屋内要保证温暖、干燥,家居被褥要常晒防潮;泡脚时使热水浸至踝关节以上,以增加下肢血液循环;降温时,及时增添衣物,必要时戴上护膝。
此外,运动也不能少,或者说关节炎病人更需要运动,以强健肌肉,减轻关节负担,可选择慢跑、散步、做体操等运动方式,贵在坚持。
中药泡酒外治“老寒腿”

“老寒腿”其实就是骨性关节炎。
膝关节是人体最大的关节,几乎承受着全身的重量,负担重,活动大,关节软骨容易磨损、破坏。
腰或下肢先天性发育缺陷(如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或关节受伤(如骨折、脱位)、生病(如化脓性关节炎、类风湿病)等,可使关节接触面不平滑、负重力线变化,从而使膝关节发生退变性变化而导致骨性关节炎;另外寒冷和潮湿等因素作用于肌体,容易引起膝关节局部的神经、血管及软组织功能紊乱,从而加重此病。
笔者采用中药泡制的药酒治疗该病,有较好效果。
药酒制法:刘寄奴50克,威灵仙、伸筋草、透骨草、鸡血藤、鹿角胶、牛膝各30克,木瓜、五加皮各20克。
将诸药捣碎,装入细纱布袋中扎紧口,放入大玻璃容器内,倒入50~60度优质白酒3000毫升,密闭浸泡15天。
使用:临睡前取本药酒适量,按摩病变关节,至局部发热感为度,每日1次。
点评:中医认为,本病病机为风寒湿邪气侵袭,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滞,深入关节筋膜而成。
方选刘寄奴、鸡血藤、牛膝活血化瘀,通络舒筋;威灵仙、伸筋草、透骨草、五加皮祛风湿,通经络,强筋骨;木瓜舒筋活络;鹿角胶、牛膝补肝肾,益精血,强筋骨;白酒有温痛血脉、散寒和气血行、通行药势的作用。
诸药合用,以酒为溶媒,共奏活血化瘀、祛风除湿、温通络脉、强筋壮骨、消肿止痛之功,故能收效。
同时,本方作用温和,制作应用方便,且长用无毒副之忧。
:。
下肢畏寒的偏方治疗方法

下肢畏寒的偏方治疗方法下肢畏寒是指下肢感觉冷冰冰,或者觉得下肢比其他部位更容易感到寒冷的症状。
这种症状可以是由循环系统问题、神经系统问题、代谢问题、药物副作用或其他原因引起的。
除了寻求医生的帮助以外,还有一些传统的中医偏方可以用来缓解下肢畏寒的症状。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医偏方:1. 热敷法:使用热水袋或热毛巾热敷下肢,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下肢畏寒的症状。
在热敷前可以先用热水泡脚,然后再使用热敷物进行热敷。
2. 艾灸法:使用艾叶进行艾灸,通过艾烟的热力和药性作用,可以温暖下肢、促进血液循环。
在艾灸前可以在艾叶上滴一两滴姜汁,增加艾灸的温热效果。
3. 中药泡脚:选择一些温热的中药材,如肉桂、陈皮、生姜等,煮成浓缩汁后加入足浴盆中,泡脚约15至20分钟。
这样可以通过足部经络温养下肢,改善下肢畏寒的症状。
4. 食疗调理:在饮食方面,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温热作用的食物来调理下肢畏寒的症状。
例如,常吃一些姜、蒜、胡椒等温热食材,可以帮助改善下肢畏寒的问题。
5. 足部按摩:每天晚上临睡前,用温热的水给双脚泡泡,然后用双手按摩足底穴位,刺激足底反射区,促进血液循环,缓解下肢畏寒的症状。
6. 生活习惯调整:保持合理的作息时间,不熬夜,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不动,尽量避免穿紧身裤或高跟鞋等束缚血液循环的衣物。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偏方适用于一般情况下的下肢畏寒问题,并不能解决所有引起下肢畏寒的病因。
如果下肢畏寒症状持续较长时间,或者伴随其他异常症状,建议及时就医进行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此外,对于下肢畏寒症状的出现,预防和调理非常重要。
日常生活中应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体态,增强体质。
合理饮食,避免熬夜。
冷天保暖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适当加穿一些保暖裤袜或热水袋等。
治疗老寒腿的偏方特效方:当归四逆汤

治疗老寒腿的偏方特效方:当归四逆汤【偏方名】当归四逆汤。
【食材】当归10克,桂枝10克,芍药10克,细辛10克,通草6克,红枣5枚,炙甘草6克。
【做法】将所有材料放入锅中,加水8升,煮取3升,去滓,趁热温服1升,每天服3次。
【外公问诊记】记得有一年冬天,一位四十岁左右的女士身着裘皮大衣来到外公的诊所,一进门,那位女士便靠着火炉蜷缩成一团。
外公倒了一杯热水递到她手中,询问她哪里不舒服,那位女士伸手接过茶杯,紧紧地握在手中,然后才开始说话:“一到冬天,我的手脚冰凉得要命,您也看得出,我穿的衣服比一般人多,可还是感觉特别冷,碰哪都觉得冰凉,恨不得钻到火炉里。
”外公点了点头,问道:“除了寒冷,还有没有其他不适?”那位女士想了想说道:“四肢的关节经常疼痛,即使在夏季,遇上阴雨天气也会疼痛难忍,近几年发作得更加频繁。
还经常头晕,爱生冻疮,凉水碰都不敢碰,热水喝得也不多。
”听完她的叙述,外公开始为她把脉,脉象沉细,之后让她张开嘴,那位女士舌苔白,舌质暗红。
很明显,她这是寒滞血瘀之症。
结合她所出现的症候,外公为她开了具有养血荣经、温通气血之功的当归四逆汤3剂。
那位患者拿着药回到家中煎服,3剂服完之后又来到诊所,对外公说自己觉得四肢不像之前那么冰冷了,外公就又给她开了20剂当归四逆汤。
此方剂温阳和散寒并用,养血和通脉兼施,温而不燥,补而不滞。
连服20剂后,那位女士四肢冰冷以及关节痛等症状全部消失,就连冻疮也去根了。
【外公说中医】外公说,四逆汤、四物汤、四君子汤等方剂被人们所熟知,以这些方剂为主进行加减,能够变换出多种方剂。
当归四逆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为温经散寒之代表方剂,其主要构成药材为:当归10克,桂枝10克,芍药10克,细辛10克,通草6克,红枣5枚,炙甘草6克。
外公告诉我,方剂之中的当归甘温,养血和血;桂枝辛温,温经散寒,温通血脉,为君药;细辛温经散寒,助桂枝温通血脉;白芍养血和营,助当归补益营血,共为臣药;通草通经脉,以畅血行;红枣、甘草,益气健脾养血,共为佐药。
民间小偏方治腿凉,我治好了自己的老寒腿

民间⼩偏⽅治腿凉,我治好了⾃⼰的⽼寒腿⼀般患者体质较虚,病程较长(体虚有邪,也可说虚中挟实常可分为以下⼏个证型:
肝肾两亏风寒湿痹证:主要症状是四肢关节疼痛,腰膝冷痛,腿⾜伸屈不利或⿇⽊不仁,阴⾬
天加重。
⾆苔薄⽩微腻,脉象濡缓或沉细。
【辨证】感受风湿伤及肝肾。
【治法】滋补肝肾,益⽓养⾎为主,佐以祛风散寒燥湿。
【⽅药】独活寄⽣汤加减:当归10克,川芎10克,⽩芍10克,熟地10克,党参10克,茯苓10
克,廿草5克,杜仲10克,⽜膝10克,寄⽣25克,独活10克,细⾟5克,秦艽10克,防风5克,
⽊⾹10克,桂枝5~10克。
加减:风重加羌活10克,寒重加川乌10克,湿重加苍术10克;上肢痛重去独活加羌活,下肢痛
重加⽊⽠、千年健;腰疼加枸杞、续断。
【⽅解】熟地、杜仲、⽜膝、寄⽣补肝肾壮筋⾻;当归、川芎、⽩芍养⾎和营;党参、茯苓、
⽢草益⽓健中;独活、细⾟祛风散寒;秦艽、防风祛风燥湿;桂枝温经通络、散寒⽌痛;⽊⾹
理⽓⽌痛。
此⽅既补肝肾、⼜益⽓养⾎,并有祛风散寒燥湿的药物,为治疗虚性风寒湿痹的⼀个⽐较全⾯
的⽅剂,但在临床上不⼀定把全⽅所有药物都⽤上,需根据病情随证加减。
经方当归四逆汤治疗下肢冰凉(老寒腿)

经方当归四逆汤治疗下肢冰凉(老寒腿)女,62,平时怕冷,但身体却还好。
今年春节,其丈夫发现她晚上睡觉时双下肢冰凉,因为北方睡的是热炕,但是患者下肢还是冰凉。
询问病史,患者说,自己当时没出嫁就是这样,然后最为显著地症状就是到了冬天,有时双腿不由自主的颤抖,除此之外就没没什么不适了,所以也就没放在心上。
患者舌苔正常,脉尺部沉,几乎摸不到。
自己又详细检查了一遍患者,发现冰凉的部位正好循行足少阳胆经,也许真的少阳相火不足导致。
针对这种现象,治疗时应以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为主。
处方:当归四逆汤与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
黄芪15g、桂枝15g、白芍10g、当归15g、吴茱萸15g、细辛6g、通草10g、路路通15g、生甘草15g、生姜10片、大枣6枚共配5副药。
每天早晚喝。
第三副药喝完就发现,双下肢在晚上睡觉时有了体温,但是膝盖部位还是冰凉;患者继续喝药,第四服药喝完膝盖部位就已经变暖和了。
嘱咐患者,喝完后,再喝5副,以便巩固效果。
当归四逆汤主治营血虚弱,寒凝经脉,血行不利。
素体血虚而又经脉受寒,寒邪凝滞,血行不利,阳气不能达于四肢末端,营血不能充盈血脉,遂呈手足厥寒、脉细欲绝。
黄芪桂枝五物汤主治素体虚弱,微受风邪,邪滞血脉,凝涩不通致肌肤麻木不仁之血痹。
这是自己第二次使用当归四逆汤加减治疗血虚寒凝症。
第一次也是女患者,叔打来电话,说是他老婆一个脚趾甲发黑。
我想了一下,可能是跟寒有关吧!又问了一下:例假来了小腹疼,平时非常怕冷!这样答案就明了了。
人在北京,我不可能去把脉,依据经验,我认为是当归四逆汤证:当归20g、桂枝12g、芍药12g、细辛3g、乳香6g、没药6、大枣8枚(掰开)、炮姜6g、黄芪12g、牛膝12g、炙甘草6g、仙灵脾15g、菟丝子15g,共配两副药。
喝完两副之后,身体就有些暖意,接着又喝了几幅。
元旦打电话顺便问了一下:她现在身体暖和,指甲黑点快要消失了!如需要了解更多秘方内容,可关注后点屏幕左下角小键盘输入病症名称(验方不断更新中):催乳、痛风、失眠、痛经、调经、排石、腹泻、积食、阑尾炎、甲状腺、减肥、腹胀、去腐生肌、早泄、牛皮癣、腰间盘突出、不孕、青春痘、疱疹、结肠炎、扁平疣、腮腺炎、冻疮、肛周脓肿、乳腺炎、打鼾、高血脂、丰胸、冠心病、头痛、癫痫、子宫肌瘤、祛斑、壮阳、甲状腺、狐臭、宫颈炎、前列腺炎、手足冰冷、淋巴结、股骨头坏死、小儿遗尿、口疮、牙齿、月经不调、胃病、骨质增生、腰间盘突出、咽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