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5种中大型鲤科鱼图谱
(全)金鱼种类及图片

中国金鱼品种特征及图片草金鱼的主要特征:体形近似鲫鱼,具背鳍,尾鳍叉形,单叶。
草金鱼的尾鳍有长尾和短尾之分,短尾者一般称草金鱼;长尾者称长尾草金鱼或称燕尾(国有些品种的尾鳍和家燕的尾羽相似,因此得名)。
英、美等地称“彗星”。
发现金鲫鱼最早的时间,约在晋朝(265年一420年)。
文种金鱼的主要特征:有背鳍;尾鳍双叶;身体有短宽形或长形(似鲫鱼)。
较早记载双尾金鱼的史料是陈善(1579年),《万历杭州府志》“……又取虾与鱼感则鱼尾酷类于虾。
有三尾者,五尾者,此皆近时好事者所为,弘正间盖无之,亦足觇世变矣。
”按照这条史料,明朝在弘治和正德时(公元1488—1521年)还没有双尾金鱼,所以双尾金鱼是在公元1521年后,到1579年前培育出来的。
双臀、长鳍的出现比较迟些。
《万历杭州府志》作者陈善,对杂交还有一些误解,认为鱼、虾杂交后,才产生了像虾尾似的双尾金鱼。
蛋种金鱼的主要特征:无背鳍,体形缩短,圆似鸭蛋。
尾鳍有长尾和短尾两种类型,短尾者称“蛋”,长尾者称“丹凤”,其它各鳍均短小。
高品质的蛋种金鱼,背部圆滑,呈弧形,最高点在背脊的中央。
明确地记载本品种鱼的较早时间是1726年(清朝雍正年间),蒋廷锡等(1726年)《古今图书集成-禽虫典》有一金鱼图,图中有两条无背鳍的金鱼,即为蛋种金鱼。
又据陈祯教授考证,1780年法国巴黎出版的中国金鱼志,图中凸眼金鱼已叫“龙睛”,短身圆腹的金鱼已叫“鸭蛋鱼”或“蛋金”。
草金鱼原产地:中国特征/体型介绍:其他金鱼品种都是由此演化而成的,短尾鲫系金鱼和野生鲫鱼一样,都具有相同的流线形身体和单尾鳍,流动迅速、身体强健,抵抗力及适应的程度都很高,是最理想的水族箱内初学入门的金鱼品种,杂食性,可喂食各种人工饲料,容易饲养。
体色以橘红色不夹杂其它色为上品,也有其它品种如伦敦朱文锦。
饲养水温饲养水温:5~20℃,饲养水质:无特别要求。
特性身体长度:200毫米来源产地:中国雌雄区别:繁殖期雄鱼鳃盖有追星食物习性:杂食性繁殖方法:散性卵繁殖能力:易饲养条件饲养水质:无特别要求饲养水温:5~20℃放养形式:混养活动区域:一般特殊需求:冬天养于室内草金鱼红白透明鳞草金鱼红草金鱼红草金鱼长尾红黑草金鱼文种金鱼该品种是中国金鱼最古老的一种,由来已久,先后出现七十余种,其中名种颇多。
锦鲤品种大全及图解

锦鲤鱼品种大全!根据国际锦鲤界相关资料介绍,锦鲤鱼根据鳞片的差异可分为两大类,即普通鳞片型和无鳞型或少鳞型,无鳞的草鲤和少鳞的镜鲤是从德国引进的,所以常叫做德国系统锦鲤。
按其斑纹的颜色可分为三大类,即单色类如浅黄、黄金、变种鲤等;双色类如红白、写鲤、别光等;三色类如大正三色、昭和三色、衣等。
现在,全日本的“爱鳞会”则采用13种的分类法:红白、大正三色、昭和三色、写鲤、别光、浅黄秋翠、衣、变种鲤、黄金、花纹皮光鲤、写光鲤、金银鳞、丹顶。
1、红白锦鲤红白锦鲤:底色为白上衬红色斑纹,是日本锦鲤的正统,有“始于红白,终于红白”的美称。
红白锦鲤中最名贵的品种是白色中绯红色要在眼部之上,其次是嘴部,没有绯红色而只是白色的是上等鱼。
根据其背部斑纹的数量、形状和部位可分为如下品种:(1)二段红白锦鲤:在洁白的鱼体上,有2段绯红色的斑纹,宛如红色的晚霞,鲜艳夺目。
躯干部的红斑,要左右对称才算佳品。
(2)三段红白锦鲤:在洁白的鱼体背部生有3段红色的斑纹,非常醒目。
(3)四段红白锦鲤:在银白色的鱼体上散布着4块鲜艳的红斑。
(4)一条红锦鲤:从头部到尾柄有一红色的条带。
(5)闪电纹红白锦鲤:鱼体上从头至尾有一红色斑纹,此斑纹形状恰似雷雨天的闪电光弯弯曲曲,因此而得名。
(6)富士红白锦鲤:在头上有银白色的粒状斑点,就像是富士山顶的积雪。
但是此斑点一般只出现在1龄或2龄的鱼体上。
(7)御殿樱锦鲤:小粒红斑聚集成葡萄状的花纹,均匀地分布在鱼体背部两侧。
(8)金樱锦鲤御殿樱锦鲤:红色鲜艳的鳞片边缘嵌有金色的线,称为金樱锦鲤。
此是名贵品种,外表非常美丽。
2、大正三色锦鲤大正三色锦鲤产生于1915年日本大正时代,其主要特点是在鱼体的纯白底色上布红色和黑色斑纹。
最好的大正三色锦鲤鱼是黑色部分如墨一样黑,背侧有大的绯红色斑纹和黑色斑纹和谐地排列,所有的颜色必须显现在背部上方才算正品。
大正三色锦鲤有的以斑纹新奇的色彩而制胜,有的却以姿态优雅、体形丰满、格调奇特而引入注目。
淡水鱼品种(彩图)之欧阳法创编

禾花鱼四大家鱼”之首-青鱼
龙虾青波
鳜(桂)鱼中华鲟
花骨鱼黄腊丁
乌鱼水中拓荒者――草鱼
长江火花鱼――长薄鳅鱼中之霸――鳡鱼
三角鲤南美白对虾
暗鳜斑鳜
大眼鳜南美白对虾
岩原鲤湘云鲤
麦穗鱼齐口裂腹鱼(雅鱼)
重口裂腹鱼(雅鱼怀头鲶
淡水白沙餐
白头鳜倒刺鲃(青竹鲤)
四川半餐大鳍鱯(石扁头)
油鯵(鯵子)华鲮(青龙棒)
翘嘴红鮊(翘壳)岩原鲤
银鲫(方正鲫) 中华绒螫蟹
淡水白鲳红罗非鱼
湘云鲫武昌鱼
彭泽鲫江团
四大家鱼—青鱼四大家鱼—草鱼
四大家鱼—鲢四大家鱼—花鲢
杨子大鲫禾花乌鲤
鲂鱼介绍(一)团头鲂鲂鱼介绍(二)三角鲂鲂鱼介绍(三)长体鲂鲂鱼介绍(四)广东鲂
永川水花“鲫鱼”新品种(续)鱖鱼
锦鲫锦鲫变种
乌鱼加州鲈鱼
鲫鱼及鱼体形名称鲟鱼
三文鱼淡水鲨鱼
长薄鳅先科鲫鱼
真泥鳅大鳞副泥鳅
大斑花鳅中华花鳅
中华沙鳅长溥鳅
时间:2021.03.09 创作:欧阳法。
中国常见淡水鱼名称对照,图文并茂教会你认识淡水鱼

中国常见淡水鱼名称对照,图文并茂教会你认识淡水鱼导语淡水鱼,系指能生活在盐度为千分之三的淡水中的鱼类就可称为淡水鱼。
狭义的说,系指在其生活史中部分阶段如只有「幼鱼期」或「成鱼期」,或是终其一生都必须在淡水域中渡过的鱼类。
下面是淡水鱼有哪些,淡水鱼图片及文字说明,教会你认识生活中最常见的淡水鱼。
鲤鱼( lǐ yú ) 鱼类,中文别名鲤拐子、鲤子、毛子。
鲤科(Cyprinidae)中粗强的褐色鱼,学名Cyprinus carpio。
原产亚洲,后引进欧洲、北美以及其他地区,杂食性。
鳞大,上腭两侧各有二须,单独或成小群地生活于平静且水草丛生的泥底的池塘、湖泊、河流中。
在水域不大的地方有洄游的习性. 中文学名:鲤鱼拉丁学名:Cyprinus carpio 别称: 鲤拐子、鲤子草鱼( cǎo yú ) 草鱼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草鱼属。
草鱼的俗称有:鲩、鲩鱼、油鲩、草鲩、白鲩、草鱼、草根(东北)、厚子鱼(鲁南)、海鲩(南方)、混子、黑青鱼等。
英文名:Grass carp 。
栖息于平原地区的江河湖泊,一般喜居于水的中下层和近岸多水草区域。
性活泼,游泳迅速,常成群觅食。
为典型的草食性鱼类。
草鱼幼鱼期则食幼虫,藻类等,草鱼也吃一些荤食,如蚯蚓,蜻蜓等。
在干流或湖泊的深水处越冬。
生殖季节亲鱼有溯游习性。
已移殖到亚、欧、美、非各洲的许多国家。
因其生长迅速,饲料来源广,是中国淡水养殖的四大家鱼之一。
草鱼,鲤科。
体延长,亚圆筒形,体长大1m余。
体青黄色。
头宽平,口端位,无须。
咽齿梳状。
栖息水的中下层,以水草为食。
3-4龄成熟,在江河上游产卵,可人工繁殖。
生长快,最大个体达30kg左右。
为中国主要淡水鱼类养殖对象。
分布于中国各大水系,肉味美,鱼胆有毒。
中文学名:草鱼拉丁学名:Ctenopharyngodon idellus 别称: 鲩、油鲩、草鲩、白鲩、草鱼、乌青、草苞、草根(东北)、混子螺蛳青( luó sī qīng ) 学名青鱼,是鲤形目、鲤科的脊椎动物,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布,长江中下游和沿江湖泊比较多,是我国淡水养殖的“四大家鱼”(青、鲢、草、鳙)之一。
黑龙江鱼类之“三十二杂鱼”图谱

黑龙江鱼类之“三十二杂鱼”图谱民谚曰:野冷鱼,格外香,吃鱼就去黑龙江。
三花五罗十八子,白鱼马哈加鲟鳇,“三花五罗十八子”请参阅上回书黑龙江鱼类“三花五罗十八子”名实图考(最新修订版),本篇继续探索,简单介绍包括“白鱼马哈加鲟鳇”之内的各种“杂鱼”。
抱歉,没凑够“七十二杂鱼”,与前文也略有重复。
1、达氏鳇图1 达氏鳇达氏鳇/Huso dauricus,分布于黑龙江中游以及乌苏里江、松花江和嫩江下游,终生生活在淡水中,不作长距离洄游。
体型巨大,身长两三米乃至更大,最终达1吨,自白鲟远遁之后稳坐国内淡水鱼之头把交椅;口下位,形如半月,吻突出呈三角形,体被五列菱形骨板,其状可怖。
肉味鲜美,体内“软骨”洁白爽脆,鳇鱼卵更是上等佳品,被誉为黑色黄金。
2、大麻哈鱼图2 大麻哈鱼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keta,英文称Chum Salmon,洄游进入黑龙江、图们江和绥芬河等水系,乌苏里江数量较多。
体侧扁呈纺锤形,长1米左右,上下颌不相愈合,各有向内弯斜的锐齿一列,永远合不拢嘴,面相极凶恶;体侧有10至12条橘红色婚姻色斑纹,入河洄游时体色呈黄绿色,逐渐转为青黑,产卵前为至暗时刻。
肉和卵均为珍品。
3、马苏大麻哈鱼图3 马苏大麻哈鱼马苏大麻哈鱼/O. masou,英文称Cherry Salmon,俗名奇孟鱼,国内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吉林。
有陆封型和降海型之分,前者即日本之“山女鳟”,外貌气质不像大麻哈鱼那么剑张弩拔,体态匀称、体色优雅,终生保有幼鲑斑(parr)。
此鱼肌间脂肪含量和肌肉嫩度值较高,且有丰富的鲜味氨基酸,为鲑科鱼类中口感最好的种类之一,目前已有规模化养殖。
4、驼背大麻哈鱼图4 驼背大麻哈鱼驼背大麻哈鱼/O. gorbuscha,又名驼背鳟,英文称Pink Salmon,仅见于绥芬河、图们江水系。
体背部青黑,体侧及腹部银白,有时粉红色,雄性在繁殖期背部隆起成佝偻状,故名“驼背”,雌性变化不大。
名贵经济鱼类,在北太平洋的大麻哈鱼属中资源量和渔获量最多的种类,在我国境内本来已经很少见,后经有关部门主导增殖放流后数量大增。
中国常见淡水鱼名称对照,图文并茂教会你认识淡水鱼

中国常见淡水鱼名称对照,图文并茂教会你认识淡水鱼中国常见淡水鱼名称对照,图文并茂教会你认识淡水鱼导语淡水鱼,系指能生活在盐度为千分之三的淡水中的鱼类就可称为淡水鱼。
狭义的说,系指在其生活史中部分阶段如只有「幼鱼期」或「成鱼期」,或是终其一生都必须在淡水域中渡过的鱼类。
下面是淡水鱼有哪些,淡水鱼图片及文字说明,教会你认识生活中最常见的淡水鱼。
鲤鱼(I i y鱼类,中文别名鲤拐子、鲤子、毛子。
鲤科(Cyprinidae )中粗强的褐色鱼,学名Cyprinus carpio 。
原产亚洲,后引进欧洲、北美以及其他地区,杂食性。
鳞大,上腭两侧各有二须,单独或成小群地生活于平静且水草丛生的泥底的池塘、湖泊、河流中。
在水域不大的地方有洄游的习性. 中文学名:鲤鱼拉丁学名:Cyprinus carpio 别称: 鲤拐子、鲤子草鱼(c a o y (草鱼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草鱼属。
草鱼的俗称有:鲩、鲩鱼、油鲩、草鲩、白鲩、草鱼、草根(东北)、厚子鱼(鲁南)、海鲩(南方)、混子、黑青鱼等。
英文名:Grass carp 。
栖息于平原地区的江河湖泊,一般喜居于水的中下层和近岸多水草区域。
性活泼,游泳迅速,常成群觅食。
为典型的草食性鱼类。
草鱼幼鱼期则食幼虫,藻类等,草鱼也吃一些荤食,如蚯蚓,蜻蜓等。
在干流或湖泊的深水处越冬。
生殖季节亲鱼有溯游习性。
已移殖到亚、欧、美、非各洲的许多国家。
因其生长迅速,饲料来源广,是中国淡水养殖的四大家鱼之一。
草鱼,鲤科。
体延长,亚圆筒形,体长大1m 余。
体青黄色。
头宽平,口端位,无须。
咽齿梳状。
栖息水的中下层,以水草为食。
3-4 龄成熟,在江河上游产卵,可人工繁殖。
生长快,最大个体达30kg 左右。
为中国主要淡水鱼类养殖对象。
分布于中国各大水系,肉味美,鱼胆有毒。
中文学名:草鱼拉丁学名:Ctenopharyngodon idellus 别称:鲩、油鲩、草鲩、白鲩、草鱼、乌青、草苞、草根(东北)、混子螺蛳青(lu 6s i q i n学名青鱼,是鲤形目、鲤科的脊椎动物,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布,长江中下游和沿江湖泊比较多,是我国淡水养殖的“四大家鱼”(青、鲢、草、鳙)之一。
长江流域的鱼类图谱

长江流域的鱼类图谱前言长江是我国最大的河流,也是世界第三大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干流流经九省,聚集无数大小支流,浩浩荡荡地注入东海,整个流域面积约180万平方公里。
宜昌以上的上游江段比降陡削,河谷狭窄,水流湍急;出三峡后的长江中游比降和缓,河道弯曲回转,串通了鄱阳湖、洞庭湖等大小湖泊,支流纵横;到了下游,江面宽阔,水流更为平缓,在河口江海相会,形成喇叭口形的三角洲江段。
上、中、下游水文地貌千姿百态,自然环境各不一样,因此鱼类区系组成复杂,水产资源极为丰富。
现已记载的长江鱼类近三百种,约占我国淡水鱼的三分之一。
为反映我国淡水鱼类的区系特点和淡水鱼类绚丽多采的相貌,我们选用长江鱼类为?中国淡水鱼类原色图集?第一集的内容,其他水系和地区的鱼类拟将陆续再分集出版。
本集选自长江流域的鱼类169种,分隶于28科,其中包括长江流域所有的重要经济鱼类,以及上、中、下游不同类型的自然环境中的不同鱼类区系的代表种类和一些常见种类。
图片均系在实地采集活体,模拟相应的生态环境拍摄而成,真实地反映了鱼的原有色彩和它们的自然习性。
每种鱼都附有简要的文字说明,描绘其主要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地理分布和经济意义。
全书反映了长江流域的鱼类的概貌,将为开发利用长江鱼类资源提供一些科学资料。
在照片拍摄过程中,曾得到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岳阳市畜牧水产局、合川水产学校、乐山市农水局、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和新安江渔林研究所等单位及有关同志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文稿由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曹文宣副教授审阅,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并热诚希望广阔读者对我国淡水鱼类原色图集的编写出版工作提出珍贵意见。
一、鲟科1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 gray(鳇鱼、腊子)头背部骨板光滑。
背鳍前骨板一般为12~14。
幼体骨板之间的皮肤光滑,成体较粗糙。
头部皮肤布有梅花状的感觉器一陷器。
鳃耙14~28。
为洄游性鱼类,栖息于大江河及近海底层。
秋季上溯至江河上游水流湍急、底为砾石的江段繁殖,产卵期在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卵为粘性。
中国淡水鱼类图谱

中国淡水鱼类图谱1、圆口类:这一类鱼是最原始的鱼形脊椎动物。
鱼口没有真正的上下颚,口器形成吸盘,过着寄生或半寄生生活。
身上没有真正的脊椎,祗有脊索。
从进化的时期而论,圆口类首先发见于中奥陶纪,在志留纪及下泥盆纪最为发达,至下泥盆纪则渐趋绝灭,仅有少数种类遗留至今。
在我国淡水中,仅七鳃鳗属的3个种生活于东北地区黑龙江至辽河诸河流中。
2、软骨鱼类:软骨鱼类从上泥盆纪发现,至石炭纪最为发达,随着再继续进化以成为现代的鲨类与鳐类。
此类鱼全身骨胳均为软骨,鳞片为细小盾鳞,肠内有螺旋瓣。
这是一群低等的真正鱼类,现生软骨鱼类几乎都是生活在海洋中,仅有极个别种类生活于淡水中,其中赤翻除大量生活于海洋外,有一小群体定居于我国广西南宁至龙州的西江水系左江中,从其进化史看,赤翻为海产鱼类。
据古地质考证,广西原为海洋,由于地壳的造山运动,均在新生代上第三纪上新世末期,当海水退出广西而被\陆封\定居于内陆水体中。
3、软骨硬鳞鱼类:此类鱼属硬骨鱼类,但骨胳系统为软骨性。
体表鳞片表现为骨质菱形的原始鳞片,尾鳍为歪形,肠内具螺旋瓣。
原始软骨硬鳞鱼类出现于泥盆纪,在地球上生存了相当长时间,到中生代大部分种类绝灭。
现生的鲟鱼类出现于白塞纪,现在生存的种类不多,仅分布于高纬度的北冰洋区,我国淡水中生活着白鲟科的一种和鲟科2属8种。
4、真骨鱼类:这是现生的普通习见、真正的鱼类,为现代最蘩盛的鱼类,中国的一千另五十种淡水鱼类中,除少数种(13种)外,几乎都属真骨鱼类。
中国的淡水鱼类以鲤形目为主,尤其是鲤科鱼类约占总数的一半。
其中鲱形目1科3属5种,鲑形目6科17属32种,鳗鲡目1科1属2种,鲤形目6科170属740种,鲇形目10种27属110种,鳉形目2科3属4种,颌针鱼目1科1属4种,鳕形目1科1属1种,刺形目1科2属2种,鲻形目1科3属7种,合鳃鱼目1科1属1种,鲈形目12科51属110种,鲉形目1科4属8种,鲽形目3科3属5种,鲀形目1科2属6种,总数为15目49科1037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很大也很精彩。在我国,如果能钓获35钟或更多种类的中 型以上体型鲤科鱼的钓手,那一定是钓鱼高手了,在池塘了总钓那 么几种鲤科鱼,只能说是钓某某种鱼的高手,因为,仅仅就中型以 上体型鲤科鱼而言,许多鱼种闻所未闻,说为钓鱼高手实在太牵强。 学无止境,钓也无止来自,这,或许钓鱼另一层次的境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