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实验专题复习人教版

合集下载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全册实验汇总(2022新高考一轮复习)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全册实验汇总(2022新高考一轮复习)

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实验实验一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 1 - 实验二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 - 8 - 实验三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 - 13 - 实验四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 20 -实验一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1.平行:纸带和细线要和木板平行。

2.两先两后:实验中应先接通电源,后让小车运动;实验完毕应先断开电源,后取纸带。

3.防止碰撞:在小车到达长木板末端前,应让小车停止运动,要防止钩码落地和小车与滑轮相撞。

4.减小误差:小车的加速度要适当大些,可以减小长度的测量误差,加速度大小以能在约50 cm的纸带上清楚地取出6~7个计数点为宜。

5.纸带选取:选择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舍弃点迹密集部分,适当选取计数点。

6.准确作图:在坐标纸上,纵、横轴选取合适的单位长度(避免所描点过密或过疏,而导致误差过大),仔细描点连线,不能连成折线,应作一条直线,让各点尽量落到这条直线上,落不到直线上的各点应均匀分布在直线的两侧。

1.根据纸带测量的位移有误差。

2.电源频率不稳定,造成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不完全相等。

3.纸带运动时打点不稳定引起测量误差。

4.用作图法作出的v-t图线并不是一条直线。

5.木板的粗糙程度并非完全相同,这样测量得到的加速度只能是所测量段的平均加速度。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实验题》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实验题》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实验题》专项练习题(含答案)1.用气垫导轨和数字计时器能够更精确地测量物体的瞬时速度.如图所示,滑块在牵引力的作用下先后通过两个光电门,配套的数字毫秒计记录了遮光条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时间为△t1=4.0×10﹣3s,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t2=1.0×10﹣3s,已知遮光条的宽度为4.20mm.(1)滑块通过光电门1的速度v1=_____m/s,通过光电门2时的速度v2=_____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2)由此测得的瞬时速度v1和v2只是一个近似值,它们实质上是滑块通过光电门1和2时的平均速度,要使瞬时速度的测量值更接近于真实值,下列两个措施中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A.换用宽度更窄的遮光条 B.换用宽度更宽的遮光条.2.(1)在DIS实验中,通过测量遮光板的宽度以及用光电计时器测量遮光板通过光电门时遮光的时间,可以求得速度,该速度本质上是____(填“平均速度”或“瞬时速度”)。

若运动物体从同一位置开始运动,而遮光板的宽度不同,在下表中的四个速度中,哪个更接近于物体通过光电门瞬间的速度?____(填“①”“②”“③”或“④”)。

(2)“用DIS 测定加速度”的实验中,通过位移传感器获得小车运动的v -t 图象如图(a )所示。

小车在AB 区域内的运动可视为___运动,此区域内小车的加速度a =__m/s 2。

(3)如图(b )所示,为测量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小车的加速度,将宽度均为b 的遮光板A 、B 固定在小车上,测得二者间距为d 。

当小车匀加速经过光电门时,测得两遮光板A 、B 先后经过的时间Δt 1和Δt 2,则小车加速度a =_____。

3.电火花打点时器,是一种使用_____电源的计时仪器,工作电压为_____V ,当电源频率为50Hz 时,它每隔_____s 打一次点.如图是某同学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条实验纸带,A 、B 、C 、D 、E 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标出,由于C 点不够清晰,只量得三个数据如图,则此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_____m/s 2,C 点的速度v C 的大小等于_____m/s .4.重物带动纸带自由下落,测本地重力加速度。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实验题》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实验题》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实验题》专项练习题(含答案)1.某探究小组在物理实验室做“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

实验室现有的器材有:方木板一块,白纸一张,量程为5N的弹簧测力计两个,橡皮条(带两个较长的细绳套)一条,图钉(若干个)。

(1)除了现有的,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2)实验时,主要的步骤是:①如图甲所示,在铺有白纸的水平木板上,橡皮条一端固定在A点,另一端拴两个细绳套;②如图乙所示,用两个弹簧测力计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绳与橡皮条的结点伸长到某位置并记为O点,记下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和F2及______;③如图丙所示,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使绳与橡皮条的结点拉到O点。

记下此时细绳的方向及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为______N;④如图丁所示,已按一定比例作出了F1、F2和F力的图示。

探究小组的紫珠和黑柱同学都猜想三个力的大小和方向符合“平行四边形”的规律。

如何检验猜想呢?紫珠同学提出用虚线把拉力F的箭头端分别与F1、F2的箭头端连接,看看所围成的形状是不是像一个平行四边形;黑柱同学则认为应该以F1、F2为邻边做平行四边形,看看所得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是不是几乎与F重合。

关于这两种检验方案,你认为合理的是:______。

A.只有紫珠同学的方案合理 B.只有黑柱同学的方案合理 C.两个方案都合理2.为研究实验小车沿斜面向下运动的规律,经过实验得到下表速度和时间的关系,请作出表示小车速度和时间关系的图象。

时间t/s 0 0.1 0.2 0.3 0.4 0.5速度v/(m. 1s ) 0.38 0.63 0.88 1.11 1.38 1.623.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探究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合外力F及质量M的关系实验.图1为实验装置简图,A为小车,B为打点计时器,C为装有砂的砂桶(总质量为m),D为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①若保持砂和砂桶质量m不变,改变小车质量M,分别得到小车加速度a与质量M及对应的1M数据如表所示.根据表数据,为直观反映F不变时a与M的关系,请在图2所示的方格坐标纸中选择恰当的物理量建立坐标系,并作出图线________.从图线中得到F不变时,小车加速度a与质量M之间存在的关系是_____.次数 1 2 3 4 5小车加速度a/(m•s﹣2) 1.98 1.48 1.00 0.67 0.50小车质量M/kg 0.25 0.33 0.50 0.75 1.00质量倒数1M/kg﹣1 4.00 3.00 2.00 1.33 1.00②某同学在探究a与F的关系时,把砂和砂桶的总重力当作小车的合外力F,作出a﹣F图线如图3所示,试分析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_____.③在这个实验中,为了探究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要保持第三个物理量不变,这种探究方法叫做_____法.4.(1)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______电源的计时仪器,当电源的频率为50Hz时,振针每隔______秒打一个点,如图所示为一次记录小车匀变速直线运动情况的纸带,图中A、B、C、D、E为相邻的记数点,相邻记数点间有四个点未画出。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课程必做物理实验汇总精选练习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课程必做物理实验汇总精选练习

高中物理必修课程必做物理实验汇总练习一、测量做直线运动物体的瞬时速度:1.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1)电火花计时器是使用_____(直流电,交流电)电源的仪器,当电源频率是50赫兹时每隔_____秒打一次点;(2)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我们可以从纸带上直接测得的物理量是_____(多选);A.时间间隔 B.位移 C.瞬时速度 D.平均速度(3)接通电火花计时器电源和让纸带开始运动,这两个操作之间的时间顺序关系是_____;A.先接通电源,后让纸带运动 B.先让纸带运动,再接通电源C.让纸带运动的同时接通电源 D.先让纸带运动或先接通电源都可以(4)如图所示是某位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纸带上的距离,读出AC间的距离为________。

2.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1)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z,则纸带上打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2)A、B、C、D是纸带上四个计数点,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没有画出.从图中求出C点对应的速度是______m/s,运动的加速度是___m/s2.(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3.在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中。

(1)所用实验器材除电磁打点计时器(含纸带和复写纸)、小车、一端带有滑轮的长木板、绳、钩码、电源、导线及开关外,在下面的器材中,必须使用的还有______(填选项标号);A.刻度尺 B.秒表 C.天平 D.弹簧测力计(2)某同学将打点计时器接到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源上,实验时得到一条纸带,纸带上O、A、B、C、D、E为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一个点没有画出。

由纸带可知,打C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v C_____m/s2;小车的加速度大小a=_____m/s。

(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二、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4.如图甲所示,用铁架台、弹簧和多个已知质量且质量相等的钩码,探究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与弹簧伸长长度的关系实验。

人教版高中物理力学实验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

人教版高中物理力学实验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

(每日一练)人教版高中物理力学实验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单选题1、探究加速度和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应用哪一种物理模型()A.等效替代法B.理想斜面法C.控制变量法D.假设法答案:C解析:在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时,先保持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保持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该实验应用了控制变量法.故选C。

2、如图甲所示是“探究向心力大小”实验时的照片,图乙是传动部分示意图,左侧自上而下三轮的半径分别为1.5r、2.4r、3r,右侧自上而下三轮的半径分别为1.5r,1.2r,r,现皮带安装在两侧第二个轮上,A、B是左侧第二个轮边缘上的两点,C是右侧最上面轮边缘上的点()A.本实验采用了等效替代的科学方法B.图甲中两球质量相同,此时可探究“向心力大小与运动半径的关系”C.图乙中B、C两点的线速度相同D.图乙中A、C两点角速度之比为1:2答案:D解析:A.本实验采用了控制变量法,故A错误;B.甲图中两小球半径相同,质量相同,此时可探究“向心力大小与角速度的关系”,故B错误;CD.图乙中皮带连接的左右两轮边缘的线速度大小相等,右侧三个轮的角速度相等,由v=ωR两轮的角速度之比为ωB:ωC=1.2r:2.4r=1:2所以A、C两点角速度之比也为1:2;则B、C两点的线速度大小之比为v B v C =ωB⋅2.4rωC⋅1.5r=45图乙中B、C两点的线速度不相同,故C错误,D正确。

故D正确。

3、在“探究单摆的周期与摆长的关系”的实验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为测量摆线长,必须使单摆处于水平拉直状态B.单摆偏离平衡位置的角度必须严格控制在5°以内C.当单摆经过最高点时开始计时,单摆完成30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t,用t30作为单摆的振动周期D.当单摆经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单摆完成30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t,用t30作为单摆的振动周期答案:D解析:A.测量摆线长,必须使单摆处于竖直状态,故A错误;B.单摆偏离平衡位置的角度一般控制在5°以内,但也可以稍微超过5°,故B错误;CD.应当单摆经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这时摆球速度最大计时误差最小,单摆完成30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t,则用t30作为单摆的振动周期,故C错误,D正确。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实验复习精讲.docx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实验复习精讲.docx

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一、知识梳理(一)、实验目的1. 练习正确使用打点计时器,学会利用打上点的纸带研究物体的运动.2. 掌握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Ax .3. 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二)、实验原理1. 打点计时器(1) 作用:计时仪器,每隔0.02 s打一次点.电磁打点计时器:4 V〜6 V交流电源电火花计时器:220 V交流电源(2)工作条件-(3)纸带上点的意义:①表示和纸带相连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②通过研究纸带上各点之间的距离,可以判斷物体的运动情况.③可以利用纸带上打出的点来确定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2. 利用纸带判断物体运动状态的方法(1)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连续相等时间內不同时刻的速度分别为M、W、为、1/4,…,若巾— 1/1= 1/3 —巾=%—1/3=…,则说明物体在相等时间内速度的增量相等,由此说明物体在做A v A Vx A v?匀变速直线运动,即3=~^t=~K~t=~K^t= "'(2) 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分别为%1, X2, X3, X4…,若卜x= X2 — X、= X3—X2=%1—X3=…,则说明物体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且卜x= aT 2.3. 速度、加速度的求解方法(1)“逐差法”求加速度:如图1所示的纸带,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T,且满足X6 — X5=X5~ X^= X A~ X3 = X3~ X2 = X2~ X\,即X4—Xy X5—X2 Xb—X3T口一曰 + 戲+念、、L、,r ,丄〜小日1= 3尸,a?= 3尸,日3= 3严,然后取平均值,即3 = ---------- - -- ,送样可使所给数据全部得到利用,以提高准确性.丨 6 Xl i乃㊁兀3 5氐易“5号心E \图1⑵“平均速度法”求速度:得到如图2所示的纸带,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r,门点的瞬时速度为%.图2⑶“图象法”求加速度,即由“平均速度法”求出多个点的速度,画出v~t 图象,直线 的斜率即加速度.(三) 、实验器材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带、细绳、钩码、 刻度尺、导线、电源、复写纸片.(四) 、实验步骤1. 仪器安装(1) 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 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2) 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边挂上合适的钩码,把纸带穿过打点计 时器,并把它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实验装置见图3所示,放手后,看小车能否在木 板上平稳地加速滑行.2. 测量与记录(1) 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 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换上新纸带,重复三次.(2) 从三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舍掉开头一些比较密集的点,从后边便于测量的 点开始确定计数点,为了计算方便和减小误差,通常用连续打点五次的时间作为时间单位,即7=0. 1 s.正确使用毫 米刻度尺测量每相邻两计数点间的距离,并填入设计的表格中(3) 利用某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求得各计数点的瞬时速 度.(4) 增减所挂钩码数,再重复实验两次.3. 数据处理及实验结论(1) 由实验数据得出^一亡图象① 根据表格中的I/、t 数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仔细描点,如图4所示可以看到,对于 每次实验,描出的几个点都犬致落在一条直线上.Vn= 3+X/rH )-2T-②作一条直线,使同一次实验得到的各点尽量落到这条直线上,落不到直线上的点,应均匀分布在直线的两侧,这条直线就是本次实验的I/—t图象,它是一条倾斜的直线.(2) 由实验得出的y—t图象进一步得出小车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有两条途径进行分析图5①分析图象的特点得出:小车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如图5所示,当时间增加相同的值△/■时,速度也会增加相同的值△ I/,由此得出结论: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②通过函数关系进一步得出:既然小车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那么卩随f变化的函数关系式为V=kt+b,显然V与t成“线性关系”,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五)、注意事项1. 交流电源的电压及频率要符合要求.2. 实验前要检查打点计时器打点的稳定性和清晰程度,必要时要调节振针的高度和更换复写纸.3. 开始释放小车时,应使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4. 先接通电源,打点计时器工作后,再放开小车,当小车停止运动时及时断开电源.5. 要区别打点计时器打出的计时点与人为选取的计数点,一般在纸带上每隔四个计时点取一个计数点,即时间间隔为A=0. 02X5 s = 0. 1 s.6. 小车另一端挂的钩码个数要适当,避免因速度过大而使纸带上打的点太少,或者速度太小,使纸带上的点过于密集.7. 选择一条理想的纸带,是指纸带上的点迹清晰.适当舍弃开头密集部分,适当选取计数点,弄清楚相邻计数点间所选的时间间隔T.&测x时不要分段测量,读数时要注意有效数字的要求,计算a时要注意用逐差法,以减小误差.二、专题精讲考点一完善实验步骤例1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某同学的操作步骤如下,其中错误的步骤有________ .A. 拉住纸带,将小车移到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放开纸带,再接通电源B. 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并接好电源C. 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面挂上合适的钩码D. 取下纸带E. 将平板一端抬高,轻推小车,使小车能在平板上做加速运动F. 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尾部,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将以上步骤完善并填写在横线上(遗漏的步骤可编上序号G 、H ……):实验步骤的合理顺 序为: .【答案】AD G.换上新纸带重复实验三次BEFCADG考点二纸带数据的处理例2如图6是某同学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 Hz,则纸带上打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ABCD 是纸带上四个计数点,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没有画出,从图中读出43两点间距x= _________ ; C 点对应的速度是 __________ (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答案】(1)0.02 s (2) 0. 70 cm 0. 100 m/s例3某同学为了探究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时摩擦力与斜面倾角的关系,设计实验装置如图7.长直平板一端放在水平桌面上,另一端架在一物块上.在平板上标出久3两点,3点①用游标卡尺测量滑块的挡光长度d,用天平测量滑块的质量础②用直尺测量》、3之间的距离s, /点到水平桌面的垂直距离3点到水平桌面的垂直 距离b; ③ 将滑块从H 点静止释放,由光电计时器读出滑块的挡光时间t;④ 重复步骤③数次,并求挡光时间的平均值t ;⑤ 利用所测数据求出摩擦力斥和斜面倾角的余弦值cos a ;⑥ 多次改变斜面的倾角,重复实验步骤②③④⑤,作出斤一cos a 关系曲线.1Xf 〜0.90> |—1.10一|ABC D 图6⑴用测量的物理量完成下列各式(重力加速度为0;①斜面倾角的余弦cos a =② 滑块通过光电门时的速度r= ________ ;③ 滑块运动时的加速度8= _______________ ;④ 滑块运动时所受到的摩擦阻力斥= _________ .(2)测量滑块挡光长度的游标卡尺读数如图8所示,读得d=实验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一、知识梳理(一) 、实验目的1. 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2. 学会利用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探究物理规律.(二) 、实验原理1.如图1所示,弹簧在下端悬挂钩码时会伸长,平衡时弹簧产生的弹力与所挂钩码的重 力大小相等.2. 用刻度尺测出弹簧在不同钩码拉力下的伸长量x,建立直角坐标系,以纵坐标表示弹 力大小尸,以横坐标表示弹簧的伸长量X,在坐标系中描出实验所测得的各组(X 、R 对应 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丿来,根据实验所得的图线,就可探知弹力大小与伸长量间的 关系.(三) 、实验器材铁架台、弹簧、毫米刻度尺、钩码若干、三角板、坐标纸、重垂线.(四) 、实验步骤1. 将弹簧的一端挂在铁架台上,让其自然下垂,用刻度尺测出弹簧自然伸长状态时的长 度/o,即原长.2. 如图2所示,在弹簧下端挂质量为巾的钩码,测出此时弹簧的长度/’,记录勿和/’,填入自己设计的表格中. )I Illi Illi Illi IIIIcm||||| |||||0 5 10 游标尺⑴①却畔占 ④mg 3 4 5 主尺 【答案】h\~ 112 (2)3. 62 c3. 改变所挂钩码的质量,测出对应的弾簧长度,记录他、应、m、风和相应的弹簧长度1. 以弹力F(大小等于所挂钩码的重力)为纵坐标,以弹簧的伸长量x为横坐标,用描点法作图.连接各点,得出弹力尸随弹簧伸长量x变化的图线.2. 以弹簧的伸长量为自变量,写出图线所代表的函数.首先尝试一次函数,如果不行则考虑二决函数.3. 得出弹力和弹簧伸长量之间的定量关系,解释函数表达式中常数的物理意义.(六)、误差分析1. 本实验的误差来源之一是由弹簧拉力大小的不稳定造成的,因此,使弹簧的悬挂端固定,另一端通过悬挂钩码来充当对弹簧的拉力,可以提高实验的准确度.2. 弹簧长度的测量是本实验的主要误差来源,所以,应尽量精确地测量弹簧的长度.3. 在F-x图象上描点、作图不准确.(七)、注意事项1. 每次增减钩码测量有关长度时,均需保证弹簧及钩码不上下振动而处于静止状态,否贝U,弹簧弹力将可能与钩码重力不相等.2. 弹簧下端增加钩码时,注意不要超过弹簧的限度.3. 测量有关长度时,应区别弹簧原长/。

人教版物理必修1专题复习课四:实验专题有答案

人教版物理必修1专题复习课四:实验专题有答案

人教版物理必修1专题复习课四:实验专题一、实验探究题。

1. 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1)实验室提供了以下器材:打点计时器、一端装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带、细绳、钩码、刻度尺、交流电源、弹簧测力计.其中在本实验中不需要的器材是________.(2)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如图所示为实验所打出的一段纸带,在顺次打出的点中,从O点开始每5个打点间隔取1个计数点,分别记为A、B、C、D.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已在图中标出,则打点计时器打下计数点C时,小车的瞬时速度v=________m/s;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_m/s2.2. 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1)关于该实验的操作和数据处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求出小A.可以用天平测出砝码和砝码盘的总质量m1和小车的质量m2,由公式a=m1gm2车的加速度B.应使小车的质量远小于砝码和砝码盘的总质量,以减小实验误差C.处理实验数据时采用描点法画图像,是为了减小误差图像,是为了便于根据图线直观作出判断D.处理实验数据时采用a−1m(2)在实验中,利用打点计时器打出了多条纸带,该同学选取了其中较为理想的一条进行分析,纸带上A、B、C、D、E、F、G为7个相邻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是0.1s,距离如图乙所示,单位是cm,则小车的加速度为________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3. 某同学将力传感器固定在小车上,然后把绳的一端固定在传感器拉钩上,用来测量绳对小车的拉力,探究在小车及传感器总质量不变时加速度跟它们所受拉力的关系,根据所测数据在坐标系中作出了如图所示的a−F图像.(1)图线不过坐标原点的原因是________.(2)本实验中是否仍需要砂和桶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和传感器的总质量________(选填“是”或“否”).(3)由图像求出小车和传感器的总质量为________kg.4. 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弹簧测力计A挂于固定点P,下端用细线挂—重物M,弹簧测力计B的一端用细线系于O点,手持另一端向左拉,使结点O静止在某位置.分别读出弹簧测力计A和B的示数,并在贴于竖直木板的白纸上记录O点的位置和拉线的方向.(1)本实验用的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单位为N,图乙中的示数为________N.(2)下列的实验要求中不必要的是()(填写选项前对应的字母,下同)A.细线应尽可能长一些B.应测量重物M所受的重力C.细线AO与BO之间的夹角应尽可能大于90∘D.改变拉力的大小与方向,进行多次实验,每次都要使O点静止在同一位置(3)图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力的图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的F是力F1和F2合力的理论值B.图中的F′是力F1和F2合力的理论值C.F是力F1和F2合力的实际测量值D.本实验将细绳都换成橡皮条,同样能达到实验目的(4)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A.理想实验法B.等效替代法C.控制变量法D.建立物理模型法5. 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研究弹簧弹力的时候,测得弹力的大小F和弹簧长度l的关系如图所示,则由图线可知:(1)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N/m.(2)为了用弹簧测力计测定两木块A和B间的动摩擦因数μ,两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种方案.①为了用某一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表示A和B之间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你认为方案________更合理.②若A和B的重力分别为10.0N和20.0N.当A被拉动时,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为6.0N,b的示数为11.0N,c的示数为4.0N,则A和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________.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人教版物理必修1专题复习课四:实验专题一、实验探究题。

高中物理必修1实验专题复习

高中物理必修1实验专题复习

高中物理必修1实验专题复习本学期我们研究了四个实验,分别是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以及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

我们需要掌握这四个实验的实验器材的使用、实验原理的理解和实验方法的运用。

实验一是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在实验中需要使用打点计时器,该计时器可以在电源频率为50Hz的情况下每隔0.02秒打一次点。

打点计时器的工作条件有两种,分别是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前者需要6V以下的交流电源,后者需要220V的交流电源。

在实验中,需要对纸袋进行处理,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如果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则x1=x2=x3=…,如果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则差值为常数k。

求加速度可以使用“逐差法”或“图象法”,前者需要先求出a1,再取平均值,后者则需要使用“平均速度法”求出多个点的速度,画出v-t图,直线的斜率即为加速度。

在实验前需要将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到达长木板末端前应让小车停止运动,防止钩码落地或小车与滑轮碰撞。

实验后应先断开电源,后取下纸带。

在坐标纸上,需要选取合适的单位,在描点连线时应作一条直线,让各点尽量落到这条直线上,落不到直线上的各点应均匀分布在直线的两侧。

例如,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实验室提供了打点计时器、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带、细绳、钩码、刻度尺、导线、交流电源、复写纸、弹簧测力计等器材,其中在本实验中不需要的器材是?下表为打点计时器打下B、C、F时小车的瞬时速度,需要填入打点计时器打下D、E两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

位置 BCDEF速度/(m·s) 0.737 0.801 0.994以A点为计时起点,在图坐标图中画出小车的速度—时间关系图线。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可以得出:v_D = 0.864 m/sv_E = 0.928 m/s小车的速度—时间关系图线如图所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物理期末复习实验题专项训练
1.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活动中:
(1)某同学在接通电源进行实验之前,将实验器材组装如图所示。

请你指出该装置中
的错误或不妥之处(至少两处):
(2)改正实验装置后,该同学顺利地完成
了实验。

下图是他在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图中相邻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s ,由图中的数据可算得小车的加速度a
为 m/s 2.
(3)该同学在实验中保持拉力不变,得到了小车加速度随质量变化的一组数据,如下表所
2º,使b 弹簧秤从图示位置开始沿箭头方向缓慢转动,在这过程中,保持O 点的位置和a 弹簧小车 打点计时器
秤的拉伸方向不变,则在整个过程中,关于a 、b 两弹簧秤示数的变化情况是( )
A .a 示数增大,b 示数减小
B .a 示数减小,b 示数增大
C .a 示数减小,b 示数先增大后减小
D .a 示数减小,b 示数先减小后增大
②在《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的合成》的实验中,两个弹簧秤的拉力F 1和F 2已于图12中作出了它们的图示,O 是橡皮条的一个端点,图中每格的长度代表1 N 。

(1)用作图法作出合力F 的图示; (2)合力F 的大小是_______N 。

3.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
有同学做了一系列步骤,其中的两个步骤是这样做的:
①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垫一张白纸,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另一端拴两根细线,通过细线同时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它与细线的结点达到某一位置O 点,在白纸上记下O 点与两个弹簧秤的读数F 1与F 2;
②只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线沿原来的方向(即两个弹簧同时拉时橡皮条伸长的方向)拉橡皮条,记下此时弹簧秤的读数F ’和细线的方向.
以上两个步骤中均有疏漏或错误,分别是
在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②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同学在做“探索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选择了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

舍掉开头比较密集的点,在后面便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开始点,选择相隔0.1s 的数个计数点进行测量数据如下:
x 1=31.5mm, x 2=80.7mm, x 3=147.5mm, x 4=232.1mm, x 5=334.2mm, x 6=454.1mm
(1)(4分)作出小车运动的v ——t 图线(请保留作图痕迹)。

(2)(2分)尽可能详尽的描述小车的运动规律:。

5.用打点计时器研究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得到如
a b
O
P
图一段纸带,测得AB=7.65cm,
BC=9.17cm. 已知交流电频率是50Hz,则打B点时物体的瞬时速度为m/s.
如果实验测出的重力加速度值比公认值偏小,可能的原因是.
6.如图下图所示是小球做平抛运动的闪光照片,图中每个小方格的边长都是0.54cm。

已知闪光频率是30Hz,那么重力加速度g是__ _m/s2,小球的初速度是___ m/s,小球通过A点时的速率是__ _m/s。

7.为了测量两张牛皮纸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如图所示。

在长木板A的上表面和木块B的下表面贴上待测牛皮纸,调整木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使B在A上做匀速运动。

(重力加速度g为已知)
⑴一次实验中,该同学使B在A上匀速下滑,
测量出θ=θ0。

则牛皮纸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μ= 。

⑵在实际操作中发现,要保证木块在斜面上做匀速运动很困难,请你对这个实验加以改进,克服这一困难。

①简述你设计的改进方案:。

②你设计的改进方案中,要添加的主要器材有:。

③根据你改进的方案进行测量,动摩擦因数的表达式为μ= 。

8.某学校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研究弹簧弹力的时候,测得弹力的大
小F和弹簧长度L关系如图,试由图线确定:
(1)弹簧的原长为m.
(2)弹簧的劲度系数N/m.
(3)弹簧伸长0.1米时,弹力的大小N.


•A
θ
A
B
参考答案:
1.(1)打点计时器不应使用干电池,应使用交流电源;实验中没有平衡小车的摩擦力;小
车初始位置离打点计时器太远 (只要答出其中的两点即可。


(2)0.20
(3)
评分标准: “点”标得清楚、准确;大多数点分布在图线附近且图线光滑准确得分。

画出a —m 图象的不得分。

2. B 5
3.在①中_______未固定白纸,漏测两细线的方向_____; 在②中___________应使结点与O 点重合.______.
4.小车作加速度为1.76m/s 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5.__4.20________; 下落过程中有阻力
6.9.72 0.486 0.81
7. tan θ0
木块拖着纸带沿斜面匀加速下滑,打点计时器记录运动情况
打点计时器、纸带、刻度尺
gs
aL s h g a -=-θθcos tan 8.(1) 0.1m (2) 200N/m (3) 20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