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升五语文-002
四升五语文暑假辅导阅读讲义-童话寓言类阅读(二)-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童话寓言阅读(二)阅读指导一、读:了解故事内容阅读童话寓言时,要弄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理清故事的来龙去脉,把握故事的线索。
故事中有哪些人物,主要人物是谁,他们各自扮演了什么角色,弄清楚人物之间的关系,做到从整体上把握故事内容。
我们看《白雪公主》的故事,从美丽善良的白雪公主说到恶毒的皇后,再说到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的相遇,最后以白雪公主和王子过上幸福的生活结尾。
这些情节既完整清楚,又曲折动人。
同时,人物的形象也随着情节的推进而愈发生动、鲜明。
二、析:掌握表现手法阅读童话、寓言时要看故事是用什么手法来写的,是拟人,还是夸张;是对比还是比喻………寓言首先要有一个通俗简单的故事。
精彩的故事是寓言成功的开始,寓言的篇幅短小,通过讲述故事来达到说理的最终目的。
《自相矛盾》中的楚国人片面地夸大了矛与盾的作用,结果出现了无法自圆其说的局面“自相矛盾”也常用来比喻说话、做事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
汉语中的“矛盾”一词就是直接由这则寓言故事演化而来。
三、悟:领悟生活哲理童话常常通过曲折动人的故事来反映生活,揭示某种道理。
因此,理解童话和寓言,要根据故事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去深入体会它所蕴含的道理。
专题训练(一)跟与叶两颗一模一样的树种子同时被埋进了一块肥沃的土地里。
只是一颗在东,一颗在西。
若干天以后,他们都长出了一根细细的树干,成为一棵小树,在微风中摇曳。
这时候,东边的小树开始努力地把根向深处扎,向远处伸。
西边的小树见了笑起来:“傻瓜,在这地方生长还需要你花那么大的力气吗?瞧,水、肥、阳光都很充足,又没有人和我们争,还是把力气花在长枝叶上吧!”几个月过去了,东边那棵小树只长出了几根树干和稀疏的叶子,而西边的那棵小树却长出了十分茂密的枝条,经过这里的人都夸他:“瞧,这棵小树的叶子长得多茂盛啊!”西边的小树听了得意极了。
而东边的小树听了却毫不在意,仍然努力地扩展着他的根系。
一天夜里,一场暴风雨袭击了这两棵小树。
在巨大的暴风雨中,西边那棵小树的茂密的枝条摇晃得格外厉害,他拼命地想用自己的根抱住大地,但已经无济于事了。
语文四升五训练 二

小学语文四升五年级训练二二、端正地将下列文字抄写下来。
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三、看拼音,写词语。
jīng zhàn wān yán xī shēng gān zàng yú chǔn( ) ( ) ( ) ( ) ( )dǎn dà wàng wéi jiāng xīn bǐ xīn yáo bù kě jí( ) ( ) ( )四、写上带横线字的读音。
梦寐以求()扁鹊治病()危峰兀立()怪石嶙峋()一曝十寒()规矩()纪昌学射()拮据()()五、多音字组词。
juàn () sāi() shì()卷塞似juǎn () sài() sì()wéi () yǐn() dǎ()为饮打wèi () yìn() dá()六、仿写句子。
1、天湛蓝湛蓝的,小鸟对着我叽叽喳喳,仿佛在向我打招呼。
(利用景衬托出自己的心情)2、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她们的头。
(用植物写一句拟人句)3、我们的校园像花一样美好;我们的校园时刻充满着欢乐;我们的校园十分整洁。
(写一句排比句)七、按课文填空。
(1)我想到了田园诗的其中一首:昼出耘田夜绩麻,。
童孙未解供耕织,。
(2)清明时节,是个播种的好时机,难怪有这么一句谚语:。
(3)这样的山着这样的水,这样山,再加上空中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的画卷。
真是“,。
”八、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完成练习。
伽利略是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
他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同学们就称他为“辩论家”。
他提出的问题很不寻常,常常使老师很难解答。
那时候,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亚里士多德,把这位两千多年前的希腊哲学家的话当作不容许更改的真理。
谁要是怀疑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责备他:“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1、伽利略是,亚里士多德是。
四升五语文暑假辅导阅读讲义-写事类阅读(二)-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写事类阅读(二)答题点拨一、划分段落:1.整体分割法。
读一篇记事的文章,我们要搞清楚它写的是什么事,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什么,并依此将文章分段。
对写了几件事的文章,我们这要把事情一件件分割。
2.提取中心法。
先抓住文章中占较多篇福的那部分内容,把这部分归纳为一大段,就是提取中心法。
3.标志分段法。
有些文章有明显的分段标志,如有标明时间的语句,有标明地点、方位的语句,有的还有空行标志。
二、归纳段意:1.摘句法。
把能概括全段内容的句子摘下来,作为段落大意。
这种方法适用于有中心句的段落。
2.归并法。
我们可以先找出每个自然段的大意,再将几个自然段的大意归并到一起,归纳出全段大意。
3.取舍法。
一段里有几层意思,往往有主有次,抓住主要的,舍去次要的,就可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4借助法。
借助段落的结构特点进行归纳。
如总分段,可借助总述部分;因果段,可借助结果部分;递进段,可借助后一层的意思。
三、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有:1.段意合并法。
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
我们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2.要素串联法。
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
我们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联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3.标题追溯法。
对一些以内容命题的文章,我们可以根据标题去阅读、追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叫“标题追溯法”。
四、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作者通过叙事所表达出来的某种观点或情感(包括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
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一般采用这样的句式:本文记叙了……的事情(事迹、经过、事件),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专题训练半吨煤我念初二的时候,每月的零用钱是5元,即使是在物价便(biàn pián)宜的1987年,也做不了什么,因此,那时的我很想挣点钱,为自己买双球鞋。
四升五语文知识衔接专项训练课件 专题二·汉字(多音字和纠正错别字) 人教统编版

❃例题一
huo hé天气暖和(
),小和( )在家和
( )泥抹墙;他从不和( )稀泥,也
不随声附和( )别人,不会在麻将桌上喊:
"我和( )了。
❃解析
此题考查对多音字的理解、掌握能力。解题时, 需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行选择。首先把整句 通读几遍,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推想加黑字的字 义,再根据要求,标上正确的读音。
统编版 四升五语文
四升五语文知识衔 接专题二·汉字
❃复习指引
小学四年级升五年级这一阶段,要累计认识 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800个左右会写。 重点掌握多音字的辨析。
❃复习指引
1.根据词性辨析。词性不同,读音也不同; 2.根据词义辨析。词义不同,读音也不同; 3.根据多少辨析。有的多音字往往有一种读 音比较少见,可以用记少不记多的方法记忆。
辨识错别字的方法:
二、认清字形 1、对难写的、笔画又多的字,运用笔画、部件拆分法,从繁到简,一 笔一画地进行练习。如:碧、臂等。 2、对于写字时容易多笔画或少笔画的字,运用顺口溜记忆。例如“喜 ”:“十粒豆,掉进口”。 3.利用字谜悟出字形。如“眼睛垂下”(睡)。
辨识错别字的方法:
三、理解字义 1、结合课文理解字义。 2、利用造字法理解字义。如带“女”的字,字义大都与女人有关,带 “扌”的字,字义大都与手或手的动作有关等。
平时要培养自己识字、写字的兴趣,还要经 常复习,复习要贯穿于学习的始终,我们要 寻找学习的规律,依据汉字的特点,采取有 趣、多变的学习方法。
❃例题二
1.画出:障 试 改正:帐 拭 2.画出:罗 离 改正:萝 篱 3.画出:据 迹 改正:剧 绩
4.漆 噌 改正:膝 蹭
用“_____”画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依次在后面括号里改正。
四升五暑假班第2课词语的理解含答案

四升五暑假班第2课词语的理解第一关:基础闯关。
1.读句子,填上恰当的反义词。
(1)懒惰的结果是痛苦,( )的结果是幸福。
(2)闷热的夏天过去了,我们迎来了( )的秋天。
(3)( )使人进步,骄傲使人( )指点迷津:此题是对反义词的考查。
反义词指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
有时词语的反义词会随词义的变化、语言环境的不同而发生改变。
因此,完成此类题时一定要结合句子语言环境找出所填反义词在句中的对应词,再根据该词的意思去判断它的反义词。
如第(1)题中所填反义词对应词是句中的“懒惰”,根据“懒惰” 的意思可知所填反义词是“勤劳”;第(2)题中所填反义词的对应词是句中的“闷热”,根据“闷热”的意思及句中的“秋天”可知所填反义词是“凉爽”;第(3) 题中所填反义词的对应词分别是“骄傲”“进步”,根据词的意思可知所填反义词分别是“虚心”“落后”。
参考答案:(1)勤劳 (2)凉爽 (3)虚心落后2.请从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最符合语境的一个填写在横线上。
(1)湖心的三个小岛(倒映倒影掩映)在绿树丛中。
(2)秦兵马俑(活灵活现惟妙惟肖有血有肉)地模拟军阵的排列, 生动地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
指点迷津:此考查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第(1)题中的“倒映”指物体的形象倒着映射到另一物体上,“倒影”指倒立的影子,“掩映”指相互遮掩而且又映照衬托。
从题干中可看出,是小岛和绿树相互映照衬托,所以选填的应是“掩映”。
第(2)题中的“活灵活现”形容神情逼真,使人感到好像亲眼看到一般;“惟妙惟肖”指描绘或仿造得简直和真的一模一样,非常逼真;“有血有肉”形容富有生命力,多形容文艺作品中人物形象生动。
因而此题所选填的应是“惟妙惟肖”。
参考答案:(1)掩映 (2)惟妙惟肖3.为下列句子中“自然”一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自然:①表示理所当然;②自然界;③自由发展,没有人干预。
(1)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直然之道,就是这样。
四升五语文暑假辅导阅读讲义-写人类阅读(二)-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写人类文章(二)答题分拨:一、仔细分析文章的来龙去脉了解文章所写的来龙去脉是抓住文章中人物性格特点和中心思想的基础。
文章中的任何人物特点都是在事情发展的变化过程中展现出来的,文章的中心思想也是在事情发展演变的过程中逐渐表现出来的。
因此,熟悉作者所写的事情是理解写人类文章的关键。
二、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写人类文章一般会采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等方法来刻画人物。
在阅读时,准确掌握这些描写方法,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人物的个性和品质,抓住文章所要表达的主旨。
三、认真品味文中的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指文学作品中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观、场面气氛等细小环节或情节的描写。
细节描写在刻画人物性格、丰满人物形象、连接故事情节、丰富作品内涵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生动的细节描写,有助于折射广阔的生活画面,表现深刻的社会主题。
专题训练(一)盲婶我家斜对面有一家馄饨店。
店主姓夏,因高度近视,人们戏称她为瞎婶。
瞎婶煮的馄饨鲜美无比,青花瓷碗里的虾米也别有滋味。
因而,尽管有时我多吃到了一两只馄饨,但我还会得寸进尺,要求瞎婶添加一小勺虾米。
星期天下午,我闲得发慌,揣了一个空瓶子,准备捉几只蜻蜓。
我蹑手蹑脚挨近一株玉米秆,上面停立着一只老虎蜻蜓。
可我的手指只抓到一片玉米叶子,老虎蜻蜓早就机敏地飞走了。
我紧追不舍,从一扇虚掩的院门钻了进去,却不见了老虎蜻蜓的踪影。
这时,我闻到了一股熟悉的鱼腥香味,一只紫褐色的圆形支着一只白色纱布罩子,纱罩下面铺晒是一层白花花的小虾米。
小虾米勾起了我对泡泡馄饨、对虾米汤的美妙记忆。
我忍不住嚅动着两片嘴唇,吞咽着口水。
我转动脑袋,睁大双眼,警惕地东张西望。
当我确定四周无人时,便迅速把手伸进罩子下,抓了一撮虾米,迫不及待塞进嘴里。
虾米的尖嘴戳痛了舌头和上腭,我全然不顾,上下牙齿加快频率咀嚼着。
还没晒透的虾米,少了点松脆,多了点韧性,有点儿腥味,也有点儿甜糯的味儿。
虾米刚咽下喉咙,我不由自主又把手伸进了罩子……鬼使神差,一不做,二不休,我从口袋里掏出装小昆虫的空瓶子,快速旋开瓶盖,掀开窗纱罩子,抓了一把虾米往瓶子里灌……“吱呀——”就在这时,院里响起了一声清脆的声响。
四升五语文暑假辅导阅读讲义-写人类阅读(二)-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写人类文章(二)答题分拨:一、仔细分析文章的来龙去脉了解文章所写的来龙去脉是抓住文章中人物性格特点和中心思想的基础。
文章中的任何人物特点都是在事情发展的变化过程中展现出来的,文章的中心思想也是在事情发展演变的过程中逐渐表现出来的。
因此,熟悉作者所写的事情是理解写人类文章的关键。
二、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写人类文章一般会采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等方法来刻画人物。
在阅读时,准确掌握这些描写方法,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人物的个性和品质,抓住文章所要表达的主旨。
三、认真品味文中的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指文学作品中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观、场面气氛等细小环节或情节的描写。
细节描写在刻画人物性格、丰满人物形象、连接故事情节、丰富作品内涵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生动的细节描写,有助于折射广阔的生活画面,表现深刻的社会主题。
专题训练(一)盲婶我家斜对面有一家馄饨店。
店主姓夏,因高度近视,人们戏称她为瞎婶。
瞎婶煮的馄饨鲜美无比,青花瓷碗里的虾米也别有滋味。
因而,尽管有时我多吃到了一两只馄饨,但我还会得寸进尺,要求瞎婶添加一小勺虾米。
星期天下午,我闲得发慌,揣了一个空瓶子,准备捉几只蜻蜓。
我蹑手蹑脚挨近一株玉米秆,上面停立着一只老虎蜻蜓。
可我的手指只抓到一片玉米叶子,老虎蜻蜓早就机敏地飞走了。
我紧追不舍,从一扇虚掩的院门钻了进去,却不见了老虎蜻蜓的踪影。
这时,我闻到了一股熟悉的鱼腥香味,一只紫褐色的圆形支着一只白色纱布罩子,纱罩下面铺晒是一层白花花的小虾米。
小虾米勾起了我对泡泡馄饨、对虾米汤的美妙记忆。
我忍不住嚅动着两片嘴唇,吞咽着口水。
我转动脑袋,睁大双眼,警惕地东张西望。
当我确定四周无人时,便迅速把手伸进罩子下,抓了一撮虾米,迫不及待塞进嘴里。
虾米的尖嘴戳痛了舌头和上腭,我全然不顾,上下牙齿加快频率咀嚼着。
还没晒透的虾米,少了点松脆,多了点韧性,有点儿腥味,也有点儿甜糯的味儿。
虾米刚咽下喉咙,我不由自主又把手伸进了罩子……鬼使神差,一不做,二不休,我从口袋里掏出装小昆虫的空瓶子,快速旋开瓶盖,掀开窗纱罩子,抓了一把虾米往瓶子里灌……“吱呀——”就在这时,院里响起了一声清脆的声响。
【精品】四升五语文暑假辅导阅读讲义-说明文阅读(二)-人教部编版(含答案)(培训机构专用)

说明文阅读(二)阅读技巧一、整体感知,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首先我们要精确地把握文章的说明对象,这大多可依据说明文的题目得知。
比如《鲸》这篇说明文,从题目我们就能得知它要说明的对象是鲸。
接着我们要认真阅读,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要认真揣摩关键句(包括中心句、过渡句、体现作者思路的句子以及文章中反复消灭的向子),从而精确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比如,《鲸》的开篇就写出了鲸的大:“不少人看到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
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
”还有段落中心向,“鲸跟牛、羊一样用肺呼吸,这也说明它不属于鱼类”,进一步说明白鲸是“哺乳动物”。
二、理清结构,分析说明挨次说明文的结构并不简单。
常见的结构形式有“总(概述)一一分(具体)一一总(概述)”式、“总一一一一分”式、“分一一一一总”式、并列式、递进式等。
常用的说明挨次有时间挨次、空间挨次、规律挨次。
三、分析说明方法为了说明事物的特征,说明文会接受必要的说明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下定义、作比較、分类别、列图表等。
阅读说明文,一要看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说明白什么对象,有什么作用;二要看所用的说明方法是通过怎样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的;三要将说明对象的特点与说明方法联系起来,什么样的事物适合使用什么样的说明方法。
这样分析才透初、扎实。
比如,《鲸》中讲到“我国发觉过一头近四十吨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猎那么重”。
这句话送用了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清楚、直观地写出了鲸的“大”,语言朴实、简洁、精确。
鲸是生活中不常见且格外特殊的动物,它的“大”往往是人们不行触摸与具体感知的,因而文章中多处使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让所说明的事物更形象、直观、具体。
由于说明对象的不同,也有很多说明文除了使用常见的说明方法、语言精确简练外,还善用比方、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
如《松鼠》一文在介绍松鼠的外形时是这样描写的:“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强健,四肢轻快,格外灵敏,格外机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词不当
初级医师
中级医师 高级医师 特级医师
①、古代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 ②、上课时,全班同学专心致志地、聚精会神地 思考问题。 ③、《匆匆》的作者是著名作家朱自清写的。 ④、我们要不断地改进学习方法,增加学习效率。
⑤、昨天,五个株洲的小朋友来我校参观。
⑥、因为老舍先生爱花,而且养了许多花。
中级医师证
夸大
他的嗓子像铜钟一样,十里地都能听见。 敌人处处挨打,寸步难行。
夸小
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 味来了。 超前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比肯定更强烈的情感。
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吗?
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我这样做对吗?不对。
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 义密切相关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 语、句子排列起来。
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 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 互相帮助。
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 荚树,紫红的桑葚。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 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 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 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 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 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 强健的风姿。”
③、桌上放着许多朋友送来的礼物。( ) ④、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
今天,三个212班的同学约我去看丁大爷。
丁大爷今年大约肯定72岁,他身穿一件蓝上衣和
一顶灰帽子。他提起了过去的往事。原来,在解
放战争中,他经常为前方送小麦、玉米和粮食,
不知走过了多少地方。所以他四次获得“劳模”。
他还教育我们:“我经历过两个新旧社会,深知
4.邻居家的哥哥很十分高兴的跑了进来。
3.用词不当。
例: 经过努力,我的学习成绩不
提高
断改善。
爱护
1、我们要热爱公共财产。
成绩
2、经过努力,我的学习态度提高了。
丰富
3、这篇文章的内容比较优美。
4、近两年来,电视机的质量提高了,
降低
价格减少了。
例:
4次序颠倒
柑橘结果开花了。
1、通过复习,同学们普遍的成绩提高了。 2、博物馆里展出了两千年前的新出土的文物。
3、我的思路把清脆的歌声打断了。
4、我们过去对环境保护十分注意得不够。
例:春天的苏州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
例:商店的货架上摆满了葡萄、苹果、 梨和水果。
例:李刚和小海是好朋友,他 经常帮助他。
例:学校的体育室摆满了足球、 篮球、排球、地球仪等体 育器材。
四大法宝
增
调
删
换
成分残缺
词序颠倒
重复啰嗦
①、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增加。
②、我们肩负着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 ③、语言通顺,这是衡量一篇作文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 ④、小丽和小芳站在树旁,她对她说:“树好高啊!”
高级医师证
(判断下列句子的正误) ①、我们顺利地按照高老头画的那张简图找到 了传说中的那位神猎手。( )
②、李师傅一个班就修好了两辆自行车和摩托 车。( )
常 见 病 句 类 型
1、成分残缺 2、词序颠倒
3、重复啰嗦
4、用词不当 5、错别字 6、前后矛盾 7、词语搭配不当
8、误用标点
9、分类不当 10、不合事理
1.成分残缺
例:
小明
上课的时候,做小动作,被老师 批评。
一显身手
我
养成
• 1.每个小学生都应该上课专心听讲的好习惯。
• 2.上课时,始终专心听讲,因此,成绩很好。
引述 转述
引述是直接引用别人的话, 转述则是转达别人说的话。 第一人称“ 我 ”要改 为第三人称 “ 他 ” 或“ 她 ”。
如:张童说:“我一定要坚持长跑锻炼。 ”
改:张童说,他一定要坚持长跑锻炼。
引述 转述
第二人称“ 你 ”要改 为第一人称 “ 我 ” 。(冒号和引号前的 内容不变)
如:姐姐说:“ 你说得对,我就这样做。”
• 3.春天到了,林荫大道上的花草树木。
发芽了 教导
• 4.老师耐心学生。
我们班
• 5.这次的运动会,取得了第一名。
• 6.我肚子饿了,很想吃。
东西
例:
2.重复啰嗦。
我忍不住不禁笑了起来。
1.我的作业几乎全部做完了。
2.盼望已久的故事书即将终于到了,同学们快乐 极了。 3.美丽的大草原一碧千里,到处都是绿色。
改:姐姐说我说得对,她就这样做 。
转述
引述
第三人称“ 他 ” 或“ 她 ”要改 为第一人 称“ 我 ”,说话内容涉及第一人称应改为 第二人称 。
如:老班长说,他没有完成任务,没把我们照顾好。 改:老班长说:“ 我没有完成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
1、爸爸说:“小甜病了,我会不知道吗?”
2、王老师对同学 们说:“如果明天下雨,我们就不 去秋游了。” 3、那位年轻的母亲说:“你这么大年纪了,我站一 会儿就行了。” 4、王军不好意思地说:“那次是我不好,不该弄坏 你的钢笔。”
修辞手法
比喻 排比 反问解的事物去 给抽象、深奥的,人们生疏的事物打比方。
明喻
像、好像、如、宛如、仿佛等
本体
暗喻
喻体 比喻词
是、就是、成了、成为、变成 等表判断的词语来充当
十个被鲜血浸泡的手指头肿得变成了大熊掌。
借喻
喻体
最可恨的是那些毒蛇猛兽, 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段落排比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 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 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 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把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两个句子或词组对 称地排列在一起
满招损,谦受益。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是谁准确、及时地按住了大海的脉搏,使它紧随祖国 前进的步伐一齐跳?是他们,战斗在海洋台站的海洋 工作者。 阳光把吊兰的一串串小叶照得如同碧玉。 小珍珠鸟在父母的再三呼唤声中,飞回了自己的家中。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修改病句
1、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晚上,池塘的蝌蚪 在晒太阳! 2、一篇介绍老师外貌作文:应该是“老师有 一张瓜子脸”,一个同学写成“老师有一 张爪子脸”。
病句笑话
3、运动会100米终于开始了,同学们像一只只 脱缰的野狗奔了出去。
4、“我因病故在教室里„„”
5、“一轮红日映朝阳„„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 ,我们深知北京紧挨首都„„”
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你们可要好好爱惜。”
引述句与转述句
直接引用(引述)和转述句互换
把直接叙述改变为间接叙述,要注意三点:一 是改变标点;二是改变人称代词;三是看句子 的内容。有些句子中个别的和少量的文字须作 改动,但不改变句子意思。
王亮说:“我要像李永那样关心集体。”
王亮说,他要像李永那样关心集体。
“比作”与“比喻”
千万颗雨点落在水面上,好像一群小女孩在跳 芭蕾舞。
把 本体 比作 喻体 。 把 喻体 比喻 本体 。
把物当作人写,赋予它们人的思想感情, 和人一样会说话、有感情。
鸟儿在树上欢快地歌唱。 千万颗雨点落在水面上,好像一群小女孩在跳 芭蕾舞。
把要描写的事物有意地夸大或缩小, 使其更鲜明,更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