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手法叙述中的运用
如何在写作中运用对比手法

如何在写作中运用对比手法在写作中,对比手法是一种强大而常用的修辞手法。
它通过对不同对象或事物进行对比来突出它们之间的差异或相似之处,从而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增强表达效果。
以下是一些在写作中运用对比手法的建议和技巧。
1. 引出对比:在文章开头或文章的某个段落中,使用对比来引入话题,引起读者的兴趣。
例如,可以通过对两个不同的情景进行对比来引出主题:孤独的沙漠与繁华的城市,相似性吗?还是截然不同?2. 突出差异:对比可以用来突出不同对象之间的差异。
使用形容词或副词对比两个事物的特征或性质,使读者更加清楚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差距。
例如,傍晚的天空被火红的夕阳染红,而清晨的天空则呈现出淡蓝色调。
3. 表达选择:对比可以用来表达在两个事物之间进行选择的情况。
通过对比两个选项的利弊或优缺点,让读者在文章中做出判断。
例如,旅行的代价是时间和金钱,但它带来的体验和回忆却是无价的。
4. 强调观点:对比可以被用来强调作者的观点或论点。
通过对比不同的观点或立场,使自己的观点更加突出和有力。
例如,一些人认为独立生活更加自由,而另一些人则主张与他人共同生活,这取决于个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5. 描绘场景:对比也可以用来描绘一个场景或情境。
通过对比事物的形态、颜色或其他特征,使读者产生如同亲眼目睹的感觉。
例如,在秋天的森林中,枯黄的叶子与依然翠绿的树枝形成了鲜明对比。
6. 主题句子:在文章中设置主题句子时,使用对比手法可以使主题更加明确和有力。
通过对比两个事物的特征或相似之处,让主题句子更加生动。
例如,儿童的童话世界与成人的现实世界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对比。
7. 结构安排:在文章的结构安排上,可以使用对比手法来达到平衡和对比的效果。
通过交替或平衡地描述两个事物,使整篇文章更加有条理,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观点。
例如,可以先描述一个人的优点,然后对比他的缺点。
总之,对比手法在写作中起到了丰富表达、突出观点和引起读者兴趣的作用。
通过运用对比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增强表达效果。
对比手法在记叙文写作中的运用

对比手法在记叙文写作中的运用【高考例文】品味时尚那是怎样的一种感觉,就像飞鸟划过整个头顶,就像牧童吹着那悠长的笛,就像整个山坡开满了鲜艳的花却又迅速枯萎。
我知道忧伤与寂寞又一次占领了我的心房。
自从于偏僻的小村考到这个繁华的城市,我不止一次感到寂寞。
本以为开了花就会结出硕大的果,本以为下过雨就会有彩虹,本以为走出小村前路就会平坦无阻。
这么多的本以为蕴含着我对于未来生活的无限希冀,就像火红的铁块经现实的冷水一淬又变为了冷色。
我在这个城市的学习并不很顺利。
同学们都很好,只是我总是感觉自己像个异类。
时尚的他们光鲜动人,风风火火,而我?呵,还属于八九十年代未经造化的呢!我开始冷静地观察着,时尚原来如此:这里的夏天,女人比男人穿得少。
同学说,“真时尚!”这里的青年,有些人的头发比家里老母鸡的颜色还要黄。
同学说,“时尚,帅!”这里的蔬菜,小瓜比村里的肉还贵,同学说,“绿色食品,时尚健康!”……呦,时尚原来如此,赶明儿回去让妈妈补丁别补了,这里有个洞才时尚呢!说这话,我心里有点酸,同学们有些话又现了出来,什么“菜鸟”、“虾米”之类的我不甚了解。
说“菜鸟”是时尚,那我告诉你,想当年我在村里上树掏鸟蛋、下河摸河蚌别提多“酷”了!可这些,都是冷暖自知,他们不屑,我只能自我消遣。
每每听到他们谈论什么游戏球赛之类的,我都静静地跑开。
他们的“时尚”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也许就不该忧伤,这些时尚又与学习何干呢?即使外表老土,心灵时尚就够了。
想到这里,我又释然起来。
时尚不过如此,经过我细细品味,还是咱们原先农村好啊!“农村生态游”已成时尚,我估计我以后也就成时尚了。
所以品味时尚,毋须忧伤嘛。
作为一个少年,我相信未来也许是最真的、最值得追求的“时尚”吧!如此一番,品味时尚,颇有收获。
【点评】这是一篇充满机智和才情的优秀文章。
作者以“乡下人”的身份,用满含迷惑、忧伤、自信的眼光来审视、“品味”城市中光怪陆离的时尚,在城市和乡村、文明与落后的对比中,表达了自己对时尚的感觉和理解。
如何运用对比手法增强文章效果

如何运用对比手法增强文章效果写作是一门艺术,而对比手法是其中一种有效的修辞手段。
通过对比,可以让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增加表达的深度和强度。
本文将介绍如何运用对比手法来增强文章的效果。
一、对比手法的基本概念对比手法是通过将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对照,突出其相似或相异之处,以达到强调和显著性的修辞效果。
对比可以在不同层面进行,包括对比人物、时间、地点、情景、观点等内容。
二、对比手法在描写中的应用1.对比人物:通过对比不同类型的人物,可以更清晰地刻画他们的性格和特点。
例如,将一个乐观开朗的人和一个悲观消极的人进行对比,可以突出两个人的差异。
2.对比时间:通过对比不同的时刻或时间段,可以突出事物的变迁和发展。
例如,在描写季节变迁时,可以将冬天的冷冽与夏天的炎热进行对比。
3.对比地点:通过对比不同的地点,可以凸显出地域的特点和差异。
例如,在描写城市和农村时,可以通过对比两者的繁华和宁静来突出两个地方的不同。
4.对比情景:通过对比不同的情景或场景,可以表现出人物的内心感受和思绪。
例如,在描写喜怒哀乐时,可以通过对比冷酷无情与感人至深的情景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5.对比观点:通过对比不同的观点和主张,可以加深文章的论证力度和辩证效果。
例如,在论述一个问题时,可以对比不同的观点,表现出作者对问题的理解和判断。
三、对比手法在叙事中的应用1.对比事件:通过对比不同的事件,可以突出主线事件的重要性和独特性。
例如,在叙述战争的过程中,可以对比不同的战役,凸显主要战役的关键性。
2.对比人物关系:通过对比人物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现出他们之间的亲疏和纠葛。
例如,在叙述两个好友的故事时,可以通过对比他们的相处之道和彼此的理解来突出友谊的珍贵与深厚。
3.对比情节发展:通过对比不同的情节发展,可以突出故事的紧凑性和悬念性。
例如,在叙述破案过程中,可以通过对比不同线索的解开和发展,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
四、对比手法的注意事项1.合理使用对比手法,避免过多的对比,以免让文章显得累赘和啰嗦。
初中记叙文阅读:对比手法的运用Microsoft-Word-文档---副本

第一讲记叙文阅读:对比手法的运用记叙文中常用的表现手法有对比、铺垫、衬托、伏笔照应、抑扬、悬念、动静结合、象征等,中考试题常常考查考生对表现手法的理解,如,“文段使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谈谈这种方法的作用”等。
下面我们对其中几种常用的写作表现手法进行分类解说。
对比手法:对比是指把两个反差明显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的方面并举出来,相互比较的一种表现手法。
把两种对应的事物对照比较,使其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
在记叙文中,对比可以在一句话一个段落中出现,也可贯穿全篇,既是修辞手法,也是一种文章的写作手法。
作用:1.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人物,更加突出人物的性格; 2.运用对比手法,描摹景物,更加充分地抒发感情。
运用对比有利于充分揭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
衬托手法:以一些次要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主要事物,常与对比一起使用。
人们常说的“万绿丛中一点红”众星捧月”就是衬托。
衬托可以用人物衬托,也可以使用景物进行衬托。
作用:1.用其他人物突出主要人物;2.用景物描写来衬托人物性格或事件意义。
伏笔照应手法:伏笔,实际上是一种交代,对将要出现的事件进行暗示,为情节发展作铺垫。
埋下伏笔后,后边一定要有照应。
照应,是文章前后内容上的关照呼应。
方式主要有与伏笔照应、与开头或题目照应、反复照应等。
作用,使文章结构严谨细密,主题更加鲜明强烈。
悬念技法:是在文章的某一部分设置一个疑问或矛盾冲突,以造成读者某种急切期待和热烈关切的心理的一种手法。
作用:使情节出现波澜,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象征:把抽象的思想感情用某一特定的具体事物表现出来,使之形象化,使所要表达的意思更为含蓄、深刻,即“托义于物”。
作用:通过象征意义点明文章的主题。
一篇文章,主题是文章的灵魂和统帅,恰当运用表现手法就是为,突出主题,所以理解表现手法的作用,首先要准确,理解文章立意,不要脱离文章去生硬地背诵表现手法的作用。
如何在作文中运用对比手法

如何在作文中运用对比手法对比手法是作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能够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说理性。
通过对不同事物或观点的对比,可以凸显出主题的鲜明性,加深读者对问题的理解和思考。
本文将介绍如何在作文中运用对比手法,提供一些实用的写作技巧和案例。
一、引言部分在引言部分中,可以通过对比引入文章的话题,激发读者的兴趣。
可以运用对比描述问题的两个方面,或者对相似事物进行对比,突出文章的主题和意义。
示例:如何在忙碌的工作和幸福的家庭之间实现平衡?这是现代社会人们普遍面临的问题。
工作和家庭是人们生活中两个不可或缺的部分。
然而,工作和家庭之间的差异和冲突常常让人困惑。
本文将探讨如何运用对比手法,在作文中解决这一问题。
二、对比的使用方式对比可以通过对事物的描述、对观点的阐述等方式来实现。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对比方式:1. 对事物的对比:通过描述两个不同事物的特点和差异,使读者对问题有更深入的理解。
示例:在现代社会,城市和农村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
城市拥有先进的科技、繁华的商业和丰富的文化资源,而农村则保持着宁静的田园风光、纯朴的生活和传统的价值观念。
尽管两者存在很多不同之处,但它们也都有着自身的优势和特点。
2. 对观点的对比:通过对不同观点的对比,展示问题的多面性和复杂性,引发读者的思考和探讨。
示例:有人认为大学教育的价值在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大学教育的核心应该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精神。
无论是哪种观点,都有其合理的一面。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综合考虑不同因素,找到平衡点,发挥大学教育的最大价值。
三、对比的功能和应用对比手法在作文中可以发挥多种功能,提高文章的表现力和说服力。
下面介绍一些常见的对比功能和应用:1. 强调差异:通过对比,凸显不同事物或观点的差异,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剖析。
示例:环保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
环保主张限制企业的生产和发展,而经济发展则需要消耗资源和破坏环境。
如何运用语文课文中的对比手法

如何运用语文课文中的对比手法对比手法是语文课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之一,它通过对比两个事物的异同来凸显某一特定情感或观点。
正确运用对比手法能够使文章更生动有趣,增加读者的阅读体验。
下面将从理解对比手法的含义、运用对比手法的策略和实例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对比手法的含义对比手法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对比两个或多个事物的相似与差异来突出某一个特定的观点、形象或感情色彩。
它能够帮助作者更好地传达信息,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表现力。
二、运用对比手法的策略1. 事物对比:通过对比两个事物的异同来展示不同的特点。
例如,在描写春夏之间的转变时,可以对比春天的鲜花盛开、万物复苏与夏天的炎热、生命的枯萎,以突出季节之间的差异。
2. 空间对比:通过对比两个地点的环境、氛围等因素来体现不同的情感。
例如,在描写城市与农村的差异时,可以对比城市的喧嚣、繁华与农村的宁静、朴素,以传达不同的生活方式。
3. 时间对比:通过对比两个时期的社会背景、历史事件等来呈现截然不同的情境。
例如,在描写古代与现代的教育方式时,可以对比古代的严厉、机械与现代的多元、自由,以突出时代之间的差异。
4. 观点对比:通过对比两种相反的观点或立场来强化某一方的论点。
例如,在论述环保问题时,可以对比不同人群对环境保护的态度,以支持自己的观点。
三、对比手法的实例实例一:在《红楼梦》中,宝玉与黛玉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物形象。
宝玉生活在富贵之家,享受了丰富的物质条件,但他内心却常感空虚寂寞;而黛玉则身世贫寒,常带有忧愁的情绪,但她却拥有一颗炽热的心。
两人在互相对比中,凸显出贫富之间的差距以及面对命运的不同态度。
实例二:在《茶花女》中,作者通过对比主角马尔古丽特与其他人物的生活方式,展现了社交圈中的虚伪和冷漠。
马尔古丽特是一个善良、真实的女孩,而其他人物则戴着假面具生活,世故、冷酷。
通过对比,作者诠释了个体在虚伪社会中的价值和困境。
四、总结对比手法是语文课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通过对比不同的事物,使得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增加了文章的说服力和表现力。
写作中的对比手法

写作中的对比手法对比是文学写作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对比的方式,可以突出事物之间的差异和相似,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对比手法,并通过实例解析其运用。
一、对比的基本概念对比是将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比较,通过明显的差异或相似性来突出所要表达的意义。
对比可以在各个层面展现,包括比较不同人物、地点、时间、情感、事件等。
1.对比的分类:对比可以分为对比与综合、正面对比与反面对比、内在对比与外在对比等。
2.对比的作用:对比能够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帮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主题思想,以及更生动地感受到其中的情感变化。
二、对比手法的具体运用接下来,将通过几个实例来分析对比手法的不同运用方式。
1.对比人物形象的对比在文学作品中,对比不同人物的形象可以巧妙地塑造角色的特点和性格。
例如,在《红楼梦》中,宝钗和黛玉是两个性格迥异的女主角。
宝钗阳光开朗,聪明善良;而黛玉忧郁敏感,聪慧又多愁善感。
通过这种对比,作者既展示了两个人物的个性差异,也为读者塑造出了鲜明的形象。
2.对比地点的对比利用对比手法,可以通过描写不同的地点来传递情感和意象。
例如,在寒冷的冬天,阳光明媚的南方和阴冷的北方可以是鲜明的对比。
南方的温暖和北方的寒冷相互呼应,为读者创造出强烈的视觉感受和情感冲击。
3.对比时间的对比将故事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对比,可以展示人物的成长和变化。
例如,在《红与黑》中,作者通过对比青年时期的朱丽安·索雷尔和成年后的朱丽安·索雷尔,生动地呈现了主人公的成长历程和他在不同人生阶段面临的种种挑战。
4.对比情感的对比在描写情感时,对比手法能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例如,在《傲慢与偏见》中,作者通过对比伊丽莎白对达西的初始偏见和最终的改变,展现了主人公心境的转变与成长。
5.对比事件的对比通过对比不同事件的发展和结果,可以突出事物的不同属性和后果。
例如,在《巴黎圣母院》中,作者对比了卡西莫多和厄斯梯姆的命运:前者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幸福,而后者却因为堕落而走向了悲剧的结局。
全国高考作文解析如何运用对比和对照手法提升作文的对比效果

全国高考作文解析如何运用对比和对照手法提升作文的对比效果在全国高考作文中,对比和对照手法是提升作文对比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对比和对照,可以凸显事物间的差异,突出主题,增强表达力。
下面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解析,探讨如何运用对比和对照手法提升作文的对比效果。
一、理论解析对比和对照是修辞手法中重要的一环。
对比手法通过将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比较,突出差异或相似性,起到强化叙述效果的作用。
对照手法则利用对比中的对立关系,使事物之间的矛盾衬托出鲜明的形象,让读者深入思考。
作文中的对比和对照手法,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展开:1. 对比事物的外部特征:通过描述事物的外部特征,突出不同之处。
例如,“白天的城市喧嚣,夜晚的城市安静”,通过对白天和夜晚的城市进行对比,形成鲜明的画面感。
2. 对比事物的内在特征:通过揭示事物的内在特征,突出不同的思想、性格或态度等。
例如,“他待人和蔼可亲,而她傲慢自大”,通过对两个人的性格进行对比,刻画出他们截然不同的内在特征。
3. 对比叙事情节:通过对比叙事情节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突出主题。
例如,“他在纷繁的城市找到了归宿,而她在喧闹的人群中失落”,通过对他和她在城市中的不同遭遇进行对比,凸显主题的深意。
二、实践探索在高考写作中,通过对比和对照手法可以使作文更富有层次感和张力。
为了达到更佳的对比效果,可以参考以下几点操作:1. 突出对比的差异:通过运用精确的用词和丰富的语言表达,突出对比双方的差异。
例如,“春天里,鲜花盛开,生机勃勃;而冬天则是一片荒凉,寒冷刺骨”,运用形容词和描写性词语,使对比效果更加明显。
2. 利用对比的结构:在叙述结构中合理安排对比和对照的部分,使其自然融入作文,避免生硬刻意。
例如,可以在文章的每个段落中插入少量的对比,使整篇作文相对平衡,让读者感觉更加流畅。
3. 引用名人名言:通过引用名人名言,结合对比和对照手法,加深表达的力度和魅力。
例如,“孔子曾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通过引用名言,陈述对比和对照的重要性,提升了作文的说服力和可信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阅卷点评:
• 这是一篇充满机智和才情的优秀文 章。作者以“乡下人”的身份,用满含 迷惑、忧伤、自信的眼光来审视、“品 味”城市中光怪陆离的时尚,在城市和
乡村、文明与落后的对比中,表达了
自己对时尚的感觉和理解。语言优美而 纯净。
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对比手法在叙事中的应用
伟 • 好的作品,要配的上我们这个“
大而艰难”的时代。
•
——中国作协主席 铁凝
• 我们走得太快了,却忘记等待灵魂的 脚步。
——白岩松
•
我们的周围,到底有哪些对比性
的事物呢?
对比之后,方知美丑,方知善恶, 方知珍惜,方知感恩……
方知跑在前面的,未必是一种进 步;金碧辉煌的,未必是一种文 明;而老旧的,未必是落后的, 逝去了的,未必是物和事情?对 此你又有什么样的感悟?
以“忘不了” 为题,写一篇记叙 文,立意自选,运 用对比手法,不少 于800字。
对比方法指导
•
对比就是把两件事或者是一件事的某两个
方面进行对比,从中发现一个事件和另外一个事
件的区别,或者是突出一件事情的重要特征和重
要性等等。让读者在比较中辨别好坏、分清是非。
这种手法可以突出好与坏、善与恶、美与
丑的对立,给人极鲜明的形象和极强烈的感受。
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
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