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费加罗的婚礼》中费加罗的舞台形象塑造
歌剧《费加罗的婚礼》赏析

歌剧《费加罗的婚礼》赏析摘要: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是根据法国作家博马舍的戏剧《费加罗三部曲》中的第二部改编的,主人公费加罗为了争取到自己的爱情而与伯爵斗智斗勇,最后伯爵得到了他应有的惩罚,而费加罗也得到了自己的爱情。
其中咏叹调《你想要跳舞吗?我的小伯爵》鲜明地体现了费加罗的内心情绪,音乐也符合人物的性格和心态,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
在学习中,老师给我们看了一部关于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
此歌剧在人物性格刻画、心理描写、情感揭示、气氛渲染和情绪铺垫等方面的创作都是无与伦比的,下面我就从莫扎特的生平及音乐创作的时代背景、序曲、音乐语言、咏叹调等部分着手,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作以下简要分析。
一、莫扎特的生平及音乐创作的时代背景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
莫扎特 1756年 1月 27日生于奥地利西部萨尔茨堡的一个音乐家庭。
莫扎特从小就表现出极高的音乐天赋。
1767年 3月,他创作的第一部歌剧《第一条戒律的责任》在萨尔茨堡上演。
5月,他又推出了另一部拉丁喜歌剧《阿波罗与海辛特斯》。
1768年,莫扎特创作了一部小型的喜歌剧《巴斯蒂安和巴斯蒂安娜》。
1769年5月,莫扎特创作的歌剧《装疯卖傻》上演。
1775年创作的两部相当成功的歌剧《假扮园丁的姑娘》和《牧人王》。
1780年创作了第一部浪漫主义代表歌剧《伊多美钮》。
后写有歌剧《扎伊德》、歌曲《鸟儿如果整整一年》、《心满意足》、《来吧,亲爱的齐特尔》等。
1782年 7月,莫扎特应邀创作了歌剧《后宫诱逃》,并在公演时获得巨大成功。
1786年 5月 1日,莫扎特创作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在维也纳首度公演,虽没有引起轰动,但在布拉格的演出却得到了巨大成功。
1787年 l2月 28日,莫扎特另一部优秀的歌剧《唐·璜》在布拉格歌剧院首演。
1791年初,莫扎特为一家即将倒闭的德国歌剧院创作了最后一部歌剧《魔笛》。
费加罗的独白分析

费加罗的独白分析浅析《费加罗的独白》本文选自《费加罗的婚礼》第五幕费加罗的独白,费加罗以为苏珊娜要背叛自己和伯爵在花园了幽会,在花园了等待时自语。
他回忆了自己坎坷的一生,抒发了自己对于这个不公平的社会的不满。
语言犀利,感情充沛。
费加罗的人物形象很突出。
他虽然生活在黑暗中却一直渴望光明。
幼年时被坏人拐走,在他们的教育下长大,却厌恶他们的行为,而想走出正直诚信的光明大道。
在当上兽医后,不忍心折磨那些动物,就下定决心走上写作之路,好不容易写下一部喜剧,却因侮辱穆罕默德的原因被各种国家的使臣所怨恨而锒铛入狱。
出狱之后为应对国家对于报纸内容的诸多限制只能创办一份《Journal inutile》,结果又遭到了无数同业者的抗议,再一次失业。
最后只能当起理发师,后来遇到伯爵成为仆人,然而连伯爵也觊觎他的未婚妻。
面对一次次的困难,他都坚持下来希望能创出一片天,可是生活却令他一次次失望。
这样的反复与落差,体现了他的不易。
首先用了对比的手法,贵族一出生便可以获得财富名声,可是他们所做的不过是在出生的时候使了一点劲而已,而费加罗,淹没在众人之中为了活下去使尽一切手段,那些手段“几乎是一百年来统治西班牙的总和了。
”十分明显的展示了两人命运的巨大不同和费加罗对于那些达官显贵的不服气,也体现了大革命前夕人们沸腾的心理状态。
用了讽刺的手法。
因为被认为冒犯了穆罕默德,一个特使控告费加罗冒犯了“la Sublime Porte, la Perse, unepar tie de la presqu’?le deL’Inde, toutel’Egypte, les royaumes de Barca, de Tripoli, de tunis, d’Alger et du Maroc”如此多的国家,而费加罗却认为,他们其中没有一个人能看得懂他所写的作品,对于他们来说,使一个人入狱十分的简单,而一介平民的生活在他们看来不值一提,这样的讽刺显示了费加罗的不满和无可奈何。
歌剧_费加罗婚礼_中费加罗的人物评析

一、歌剧《费加罗婚礼》形成的基础(一)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的创作背景喜剧是西方戏剧的重要形式之一,它诞生以来,由于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使它在欧洲乃至全世界的戏剧舞台都占有独特的位置。
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改编自博马舍的同名喜剧,博马舍是法国启蒙时期著名的戏剧家,他继承了法国“百科全书派”的启蒙戏剧理论思想。
《费加罗的婚礼》(又名《狂欢的一日》)最具有反抗精神,在这部戏剧里对封建贵族和见利忘义的小人的讽刺和挖苦达到令人酣畅的程度,深刻地揭露了上层阶级荒淫无耻的生活,同时热情颂扬下层人民的聪明机智和不屈不饶的斗争精神,这部剧在当时无疑带有政治性倾向。
博马舍深受启蒙精神的影响,他创作和上演的戏剧作品,大多数讴歌中下层人物,反对旧势力、旧观念,给人与道德和思想上的启迪。
在《费加罗的婚礼》戏剧中,他极力贬低所谓的贵族,相反赞扬第三阶级的人们正是由于他与莫扎特对等级人物持有相同的看法,他们把伯爵与费加罗的斗争,以事实的真相和道德的力量作为评判的标准,体现了他们对下层人物追求“人”的基本权益的肯定的态度,也从另一个方面展示了从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以来西欧对人道主义的追求。
(二)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的剧情介绍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是莫扎特请意大利作曲家达·篷台根据18世纪法国著名剧作家博马舍的同名戏剧而编成的,是四幕喜歌剧,1786年在维也纳国家剧院上演,由莫扎特亲自指挥。
博马舍的这部戏剧原作于1784年,在巴黎喜剧院上演,内容有进步的思想倾向。
故事发生在17世纪西班牙塞尔维亚城近郊阿尔玛维瓦伯爵的别墅,剧中主人公费加罗、苏珊娜不是贵族,而是下层仆人,他们用自己的机智与荒淫的贵族做斗争,维护了自己的尊严,体现出与贵族们同等的人格追求,并最终使一心想诱骗苏珊娜的伯爵大人出尽了洋相。
费加罗与苏珊娜有情人终成眷属。
作品中鲜明地体现了对自由爱情的追求,费加罗和苏姗娜的自由爱情终于得到圆满的结局,凯鲁比若对爱情的狂热,伯爵夫人对逝去爱情的叹惜和挽救等,这些都体现了莫扎特和博马舍赞赏自由爱情的启蒙主义观念。
歌剧《费加罗的婚礼》音乐形象塑造探析

歌剧《费加罗的婚礼》音乐形象塑造探析
《费加罗的婚礼》是莫扎特最具代表性的歌剧之一,该剧完成于1786年,共4幕38曲,是一部喜歌剧。
歌剧来源于法国戏剧作家博马舍的同名剧本,后由洛伦佐·达·彭特改编成意大利语。
这部歌剧立足于当时法国社会背景,它的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成功地折射出当时社会背景下各个阶级真实的生活状态,突出了对那一时代的现实抨击之意,实现了现实性与戏剧性的统一,歌剧各选段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
直到今天,《费加罗的婚礼》依然深深吸引着观众,是各大剧院久演不衰的保留剧目。
本文以伯爵夫人罗西娜、凯鲁比诺以及苏珊娜的经典唱段为例,在音乐分析的前提下,着力探析人物的音乐塑造艺术特性,从而使笔者更准确地把握人物特点,更恰当地进行唱段的艺术处理及情感表达。
《费加罗的婚礼》与《塞维利亚理发师》中两个“费加罗”的演唱分析

《费加罗的婚礼》与《塞维利亚理发师》中两个“费加罗”的演唱分析第一节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两个费加罗一、古典主义时期的创作对费加罗的刻画18世纪,欧洲新的音乐风格――古典主义诞生,这一时期的音乐文化受到当时的音乐观念的极大影响,音乐的创作与当时的启蒙运动思想密不可分。
而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正是在这个音乐观念的影响下创作而成的,歌剧带有很强社会性和现实性。
《你想跳舞,我的小伯爵》中费加罗对伯爵的反抗体现良好的体现了当时的社会背景,从这首歌曲的演唱中,费加罗突出了他要战胜和打败伯爵的坚强决心,“我使出手段,叫你上当,一会惹你,一会骗你,把你的阴谋全部揭穿。
”几乎用愤怒的语气唱出来的,可以充分体现这个角色的勇敢,和伯爵抗争到底的决心。
更深层次来说,就是对社会的一种批判,和对封建制度的反抗。
在费加罗的演唱中不难看出他启蒙主义的新思想突显。
二、浪漫主义时期的创作对费加罗的刻画19世纪,音乐文化进入浪漫主义时期。
音乐家不再是以前低下的奴仆,而是一跃而成为引领音乐文化的倡导者,社会地位有了很大的提升。
处于浪漫主义时期的罗西尼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创作的歌剧和古典主义时期莫扎特的歌剧有着明显差异,这时期作曲家思想更加的解放,在歌剧创作上技法不断的发展,朝着“炫耀技巧”的特点迈步。
在歌剧《塞尔维亚理发师》中到处充满了动听悠扬的旋律。
歌剧中费加罗的咏叹调《快给忙人让路》唱词非常流畅,把费加罗爽朗的个性刻画得惟妙惟肖。
费加罗自信,乐观的个性随着美轮美奂的旋律倾泻而出。
由于两位作曲家所处的社会背景和个人经历的差异,费加罗演唱的《快给忙人让路》比《你想跳舞,我的小伯爵》少了一种抗争性与社会政治性,更多的是歌曲的华丽与绚烂与高超的技巧。
第二节不同大师版本的费加罗及演唱体会一、不同大师版本的费加罗低男中音――Bryn Terfel,是威尔士著名的男中音歌唱家。
他擅长于演唱里查?施特劳斯、勃拉姆斯、舒伯特、舒曼的艺术歌曲。
他演唱的的歌曲声音感情与歌词意境完全融合为一体,声音优美流畅,欣赏他的演唱宛如在欣赏一幅行云流水的山水画,沁人心脾、感人至深。
分析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的创作手法

分析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的创作手法摘要在西方乃至整个世界的音乐发展史中,莫扎特都是一个天才级的音乐神童,在他幼年的时候,就显示出了其非凡的音乐天赋,这为其以后的音乐道路开辟了广阔的领域。
在莫扎特的音乐创作中,涵盖了非常广阔的领域,歌剧在他的创作中占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在众多的歌剧作品中,《费加罗的婚礼》就是最典型的代表。
在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的创作过程中,莫扎特对原有的批判精神做了大量的保留。
在创作手法上,传统的意大利歌剧比较注重表面夸的手法,但是在《费加罗的婚礼》中,莫扎特对这一方面进行了修改与删减。
在新的创作过程中,大量使用了抒情性的手法。
抒情性的音乐更加符合歌剧中人物的性格特征。
“重唱”的运用,是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的一大重要特色,运用“重唱”的形式,将歌剧情节一一展开,让戏剧性的冲突达到高潮。
关键词: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创作手法目录绪论 (3)一、《费加罗的婚礼》的创作背景 (3)二、《费加罗的婚礼》的音乐分析 (5)(一)序曲的音乐分析 (4)(二)歌剧容中音乐的整体运用 (4)(三)《费加罗的婚礼》中的音乐特征 (5)1.把音乐创作与人物情感相结合 (5)2.用重唱的手法推动整个剧情的发展,用音乐来营造戏剧氛围 (5)3.序曲和戏剧的情感主题进行结合 (6)三、浅谈选段《你再不要去做情郎》 (6)(一)选段容赏析 (6)(二)《你不要再去做情郎》的艺术特征 (7)(三)《你不要再去做情郎》的唱法分析 (7)结论 (8)参考文献 (8)绪论在莫扎特的歌剧作品中,《费加罗的婚礼》是比较重要的一部作品,也是他晚期歌剧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剧作之一。
在这部歌剧的装作过程中,在音乐语言和人物刻画方面都使用了一些比较新颖的手法,音乐语言更加通俗与个性,人物刻画更加符合现实,与现实人物表现的惟妙惟肖。
重唱成为这部歌剧中最大的特色。
在《费加罗的婚礼》中,费加罗是伯爵的男仆理发师,珊娜是伯爵夫人的女仆,两个小人物之间演绎了一段纯洁的爱情。
歌剧《费加罗的婚礼》赏析

歌剧《费加罗的婚礼》赏析郭珊珊(广西艺术学院2010级在职研究生2班学号20101212040)摘要: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是根据法国作家博马舍的戏剧《费加罗三部曲》中的第二部改编的,主人公费加罗为了争取到自己的爱情而与伯爵斗智斗勇,最后伯爵得到了他应有的惩罚,而费加罗也得到了自己的爱情。
其中咏叹调《你想要跳舞吗?我的小伯爵》鲜明地体现了费加罗的内心情绪,音乐也符合人物的性格和心态,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
关键词:《费加罗的婚礼》;莫扎特;序曲;音乐语言;《你想要跳舞吗?我的小伯爵》;咏叹调。
2011年10月22日,作为2010级在职研究生班的我,有幸修了马栋梁老师的《音乐名著分析与研究》这门课程。
在学习中,老师给我们看了其中一部关于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
此歌剧在人物性格刻画、心理描写、情感揭示、气氛渲染和情绪铺垫等方面的创作都是无与伦比的,下面我就从莫扎特的生平及音乐创作的时代背景、序曲、音乐语言、咏叹调等部分着手,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作以下简要分析。
一、莫扎特的生平及音乐创作的时代背景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
莫扎特1756年1月27日生于奥地利西部萨尔茨堡的一个音乐家庭。
莫扎特从小就表现出极高的音乐天赋。
1767年3月,他创作的第一部歌剧《第一条戒律的责任》在萨尔茨堡上演。
5月,他又推出了另一部拉丁喜歌剧《阿波罗与海辛特斯》。
1768年,莫扎特创作了一部小型的喜歌剧《巴斯蒂安和巴斯蒂安娜》。
1769年5月,莫扎特创作的歌剧《装疯卖傻》上演。
1775年创作的两部相当成功的歌剧《假扮园丁的姑娘》和《牧人王》。
1780年创作了第一部浪漫主义代表歌剧《伊多美钮》。
后写有歌剧《扎伊德》、歌曲《鸟儿如果整整一年》、《心满意足》、《来吧,亲爱的齐特尔》等。
1782年7月,莫扎特应邀创作了歌剧《后宫诱逃》,并在公演时获得巨大成功。
论《费加罗的婚礼》中费加罗形象的艺术表现

扣一环的故事情节发展中 , 费加 罗与每个角 色都有着一定 的戏剧冲突 ,这便 从不 同的角 度 ,体现出了 “ 费加罗精神”的实质所在。 歌剧中的第一幕 ,以略带叙事性和抒情 性的二重唱 , 作为费加 罗、苏珊娜 ,以及整 幕剧的开端。 他们兴高采烈的谈论着婚礼的 准备情况 ,以此不难看 出费加罗对爱情 的向 往 以及对爱情 的坚定和执着。 然 而当他发现 伯 爵饮食 因为想要恢 复贵族早 已放弃 的初 夜权才准许他们结婚时 ,他变得怒不可遏 , 他 的情绪 由刚开始 的期盼、兴奋 , 猛然变成 了愤怒 。 此刻他对伯爵充满 了憎恨 , 为 了爱 情 、为了 自由、平等 , 他决心要与伯 爵周旋 斗争到底。而费加罗有胆有识 ,爱憎分 明 , 乐观开朗 、不畏强权的性格特征 。也在这段 二重唱巾得到了初步的展现。 在以 “ 爱 ”贯穿全剧 的基础上 ,费加罗 享受着 “ 爱”带给他的力量 。从费加 罗与伯 爵斗智斗勇的过程 中, 他始终小心谨慎 , 生 怕伤害 了身边 每一个和他同命相连 的人们 , 他 的性格特征中所包含 的正直、机智 、热爱 生活 、聪明、坚强、勇敢 的品质 , 不仅仅是 他个人性格的表现,同时也是 “ 第三等级” 人 民性格的精 华所在 。
一
出了这部 歌剧存 在的主要 矛盾一一伯 爵妄 想借 费加罗和苏珊娜结婚之 由, 恢 复贵族阶 级 已经放弃的初夜 权 , 为后面剧情 的发展做 铺垫 ,同时也展现了男女主角在面对 困难 、 阻碍时对于爱情的忠贞和执着。这首咏叹调 正是费加罗 向伯爵的严正宣战。 ( 二) 重唱在表现费加罗音乐形象 中的 作用 重 唱是指 一个 以上 的多 个声部结 合在 起 ,并且每个声部各有其音调,大多一个 声部 由一个人演唱。一般包括二重唱、三重 唱,最多也可达到六重唱 、 七重唱等。重唱 不 同于其他演唱形式的特征在于 , 他将各种 不 同的声音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 给听者描绘 了一场 听觉及想象的盛宴, 为人们营造了一 场热 闹非凡的戏剧场面。 在 歌剧第 三幕 第十八 曲就是一首 六重 唱,这一段通过重 唱的形式 ,将六个 角色完 美 紧密 的结合在一起 , 形成 了整剧的一个重 大转折 ,描绘 了一幅 “ 家人重逢”的画面 。 重 唱带来 的戏剧性足显而易见的,同时 这个 唱段也是奏呜曲式,多次变化的调性为 戏 剧音 乐在舞 台上动力 性的发展提 供了理 想 的框架 。 结语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艺术学院
硕士学位论文
论《费加罗的婚礼》中费加罗的舞台形象塑造
姓名:姚霆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声乐表演与研究
指导教师:谢琨;居其宏
20080420
/exclusive.asp
龙摄影婚纱摄影连锁品牌,来自美丽宝岛台湾,由林树藤先生创立于1976年至今已有34年的悠久历史。
龙摄影崛起台湾,是享誉国内外的婚纱摄影连锁品牌。
分别在新加坡、台北、高雄、北京、上海、沈阳、杭州、南京、重庆、合肥、兰州、郑州、银川、西宁、内蒙古等六十余个城市均设立了品牌连锁店,其区域分店达到260多家。
34年来,龙摄影品牌理念融汇了中国商道文化的精髓与西方先进的思想,历炼出了“真诚、专业、完美”三大品牌理念,以这样极具创新思想和社会责任感的品牌理念推动着龙摄影一直不断发展与进步;同时凭借扎根于台湾、内陆行业中经营34年的丰富运作经验,成功打造了龙摄影连锁品牌团队。
/news.asp
龙摄影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注册商标,为专业婚纱摄影及服装设计品牌。
龙摄影坚持台湾名牌的专业风范,导入CIS(企业识别系统):VI企业视觉识别系统、MI企业管理理念系统、BI企业行为规范系统,鲜明地在视觉与文化上传达品牌内涵;在34年品牌辉煌发展进程中,凭借独特的品牌魅力与广大消费者的满意肯定,先后荣获了,“全国摄影行业百强企业、百家“放心消费”企业、中国十大杰出婚纱影楼等多项殊荣!龙摄影坚信以人为本,用企业独特的品牌文化魅力去服务好顾客的每一个细节,缔造出新人生命中最平凡最真挚的感动,让新人梦想成真,留下一生中最值得甜蜜珍藏的回忆佳作,用心打造国际化的经典婚纱品牌。
/venture.asp?sort_id=36
龙摄影在e时代的今天,更是把握先机,率先将数字技术更好地融入摄影之中,把传统拍摄技艺与数字艺术精妙融合,创造出独具一派的时尚摄影风格;同时在产品研究、数码影像技术,主题研发都在不断创新,礼服更是将完美浪漫经典演绎,为新人打造绝美靓丽新娘;龙摄影一贯追求零缺陷的作风,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皆追求完美的风范,确立了龙摄影在婚纱摄影行业的领先地位,也是龙摄影在全国各地倍受结婚新人认同与喜爱的原因。
昔日坚持不懈的努力与奋斗,铸造今朝品牌辉煌的成绩。
今天已经取得骄人成就的龙摄影不会停下继续开拓、创新、进取的步伐,将会一直追求对品牌的完美要求,立志缔造中国婚纱摄影经典品牌的王者风范。
今天龙摄影依然努力开拓,孜孜不倦地把龙的品牌做好、做大、做强,把品牌扩展到中国的每个版图,展望规划雄伟的未来蓝图,成就更加辉煌灿烂的品牌梦想。
/jewelry.asp
/art.asp
/frame.asp
/about.asp?id=1
论《费加罗的婚礼》中费加罗的舞台形象塑造
作者:姚霆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艺术学院
本文链接:/Thesis_Y1377123.aspx
授权使用:吕先竟(wfxhdx),授权号:e095ac65-40d2-4242-a94b-9e680091bb6e
下载时间:2011年1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