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小小图书馆教案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小小图书馆》教案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小小图书馆》教案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小小图书馆》教案
一、教学内容
《小小图书馆》选自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第三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学会比较长短、宽窄、高低;通过小小图书馆情景,理解长度、高度和面积的概念,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具体内容包括: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非常积极,这让我感到很欣慰。他们在讨论中提出了很多有趣的观点,也展示出了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但同时,我也发现部分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对问题的分析不够深入,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理解还不够扎实。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这些难点和重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等,帮助学生透彻理解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突破学习难点。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小小图书馆》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物品?”(如桌子、书本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奥秘。
(1)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够区分两种图形;
(2)学会使用工具测量长度、宽度,并能够进行比较;
(3)理解面积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面积计算;
(4)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情景中,解决小小图书馆的问题。
举例:在讲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时,重点强调长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正方形的四边相等;在测量长度、宽度时,重点讲解使用直尺的方法;在面积教学中,重点讲解面积单位及计算方法。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4小小图书馆∣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4小小图书馆∣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4小小图书馆∣北师大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小小图书馆的概念,理解图书馆对人们的重要性;
2.掌握几何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3.学会用图形的大小比例判断大小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长方形、正方形及其特点;
2.教学难点:图形大小比例的判断。

三、教学准备
1.教材: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2.工具:书本、笔、黑板、小黑板。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
1.引导学生想象一下自己想去的地方,然后问到在去那个地方需要哪个地方的帮助,让学生感受图书馆的重要性;
2.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小小图书馆。

2. 学习新知识
1.呈现小小图书馆的图片,并引导学生观察、感受图中的内容;
2.介绍小小图书馆中收藏的图书种类和数量,引导学生思考图书的摆放方式,即“成排成列、整整齐齐”的原则;
3.利用黑板、小板书等工具,教授长方形和正方形概念,引导学生区分两种图形的区别和特点。

3. 讲解小故事
1.引出故事主人公在小小图书馆借书的情节,让学生通过听故事了解图书的借阅原则和标准;
2.引导学生结合故事,理解使用图形大小比例比较两个长方形面积大小的方法。

4. 巩固练习
1.教师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判断物品的大小关系,并要求学生用图形大小比例判断面积的大小关系;
2.布置课后作业练习。

五、教学评价
1.学生能够理解小小图书馆的概念,认识图书馆对人们的重要性;
2.学生能够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区别和特点,正确比较两个长方形面积的大小关系;
3.学生能够用图形大小比例判断物品的大小关系。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 小小图书馆-北师大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 小小图书馆-北师大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 小小图书馆-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小小图书馆的实践活动,体验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增强团队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掌握小小图书馆的藏书数量、借阅情况等基本数据。

2. 学习运用统计表、统计图等工具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

3. 学习运用简单的数学公式进行计算,如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小图书馆的相关数据资料,如藏书数量、借阅情况等。

2. 学具:统计表、统计图、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讲解小小图书馆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数据收集:让学生分组进行小小图书馆的数据收集,如藏书数量、借阅情况等。

3. 数据整理:指导学生运用统计表、统计图等工具进行数据整理。

4. 数据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数据分析,如计算借阅率、人均借阅量等。

5. 成果展示:让学生分组展示自己的数据分析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6. 总结: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

六、板书设计1. 小小图书馆2. 内容:藏书数量、借阅情况、数据整理、数据分析等。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根据小小图书馆的数据,制作一份统计图。

2. 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计算小小图书馆的人均借阅量。

八、课后反思1. 本次课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2.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如何?是否存在不足之处?3. 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4. 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5. 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团队意识?通过本次课程,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小小图书馆的数据整理和分析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团队意识。

二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小小图书馆-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小小图书馆-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小小图书馆北师大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材中的《小小图书馆》一课。

这一课主要帮助我们理解和掌握简单的加减法运算,以及如何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的数学书,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章节是《小小图书馆》。

这一章主要讲述了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用,以及如何通过实际问题来练习和巩固加减法知识。

二、教学目标三、教学难点与重点这一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们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用。

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们能够将加减法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并能够灵活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教科书、练习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在课堂上引入一个小小图书馆的情境,让学生们想象自己是一名图书馆管理员,需要处理一些图书的借还问题。

2. 讲解知识点:我会使用教科书和黑板,向学生们讲解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用。

我会用生动的例题和图示,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3. 练习与巩固:在讲解完知识点后,我会给学生们发放练习本,让他们通过实际问题来练习和巩固加减法知识。

我会耐心地指导他们,并解答他们的问题。

六、板书设计我会在黑板上设计一些简洁明了的板书,包括加减法的符号、基本概念和运用示例。

这样学生们可以更清晰地理解和记忆所学的内容。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学生们运用加减法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例如:如果我有一本书,我又借给了小明一本,现在我还剩几本书?答案:假设我原本有3本书,借给小明1本后,我还剩2本书。

2. 题目:请学生们运用加减法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例如:我有2个苹果,我又买了一些苹果,现在我总共有几个苹果?答案:假设我又买了3个苹果,那么我现在总共有5个苹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会反思这一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用。

如果发现有学生还没有完全掌握,我会考虑进行一些额外的辅导和练习。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小小图书馆-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小小图书馆-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小小图书馆-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文本中关于数字和数学概念的基本信息;2.能够表达自己对于图书馆的看法;3.能够通过手工制作制作属于自己的小小图书馆;4.能够使用图书馆中的数字和数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二、教学重点1.学习数字和数学概念,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表示、体现;2.理解图书馆对于读者的重要性和意义;3.利用课内学习的知识,搭建出自己的小小图书馆。

三、教学难点1.如何通过图书馆中的书籍,结合数学和数字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四、教学准备1.教学PPT;2.学生手工制作材料(卡纸、剪刀、胶水、色彩笔);3.教师准备绘本、数学题库和绘本解读。

五、教学过程1. Warm-upa)讲解数学概念通过显示数字或问答等游戏性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几个数学概念。

例如:让学生说出几个数字或做加减法;把数字放在黑板上并引导学生组成数字(例如:123=100+20+3)。

b)关于图书馆的问题提问学生图书馆的需求、存在的意义、人们需要在图书馆内做什么等等问题。

引导学生探索图书馆对于读者的作用。

2. Presentationa)绘本阅读教师提前选择一本关于图书馆的绘本并讲解其内容。

b)数学问题讲解老师可以提供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例如:今天的图书馆借阅人数是昨天的1.5 倍,今天共有多少人来到图书馆借阅书籍?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盘子作为辅助工具,让学生感受数字和数学的真实感。

c)小小图书馆老师带领学生看一看图书馆的模型或进入真正的图书馆。

让孩子们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并鼓励他们通过简单的材料制作小小图书馆。

3. Practicea)学生DIY图书馆老师提供学生们所需的材料,例如:卡纸、剪刀、胶水、色彩笔、等等,让学生动手制作自己的图书馆。

b)数学知识的运用老师提供一系列数学题目或情景,并引导学生解决。

例如:有五个人借阅了图书馆中的十本书,那么每个人平均借阅了几本书?4. Sum-up老师通过讨论和提问回顾本节课内容。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小小图书馆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小小图书馆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小小图书馆北师大版教案:小小图书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主要涵盖第五章第二节“小小图书馆”。

该章节主要内容包括:认识人民币,了解人民币的单位及换算关系;学习如何计算总价,并进行简单的支付和找零。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人民币的基本知识,了解人民币的单位及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计算总价、支付和找零。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人民币单位之间的换算,计算总价,支付和找零。

2. 教学重点:运用人民币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人民币模型、计算器、小小图书馆场景图。

2. 学具:学生分组准备,每组人民币模型、计算器、小小图书馆场景图。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小小图书馆场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如果你是小小图书馆的管理员,如何计算读者购买书籍的总价,并进行支付和找零呢?”2. 例题讲解:展示例题:“一本故事书35元,一本科普书28元,小明想买这两本书,他需要支付多少钱?如果他给了50元,管理员需要找他多少钱?”讲解步骤:a. 让学生观察例题,理解题意。

b. 引导学生运用人民币知识,计算总价。

c. 讲解如何进行支付和找零。

3. 随堂练习:设计类似的小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4.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合作,每组设计一个购买场景,运用人民币知识计算总价、支付和找零。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人民币单位及换算关系元、角、分2. 计算总价、支付和找零例题:35元 + 28元 = 63元支付:50元找零:50元 63元 = 13元(不够支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小明在小小图书馆购买了一本故事书和一本科普书,故事书42元,科普书38元,请计算小明需要支付多少钱?如果他给了60元,管理员需要找他多少钱?2. 答案:小明需要支付:42元 + 38元 = 80元管理员需要找他:60元 80元 = 20元(不够支付)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人民币知识的掌握情况良好,能够运用人民币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北师版二年级数学教案-小小图书馆

北师版二年级数学教案-小小图书馆
教學過程
二次設計
課件導入。
課外小組的同學非常喜歡讀書,他們經常在午飯後到小小圖書館裡汲取新鮮的養分,看,它們正聚精會神地學知識呢!
玩中學
1、看一看。
引導學生根據統計表發現問題,並提出問題。
你們知道“小小圖書館”的藏書情況嗎?(出示統計表。)誰能說說,從表中你知道了什麼?
根據表中的資訊,你能提出哪些有價值的數學問題呢?
第4課時小小圖書館
教學內容:
小小圖書館
教學目的:
1.探索並掌握三位數減法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地計算。
2.能結合具體情況提出問題,並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三位數減法的計算方法以及驗算方法。
教學難點
三位數減法中的“退位”方法。
教學準備:
教具:ppt、小黑板。
學具:計數器。
教學時間:
進行計算。118-57怎樣計算呢?
1 1 8
- 5 7
6 1
探索筆算減法中退位的算理。不夠減,向前一位借1.
5、學生獨立完成“239-57”。
根據自己的學習過程總結筆算減法的法則。
自己結合學過的百以內數得比算減法法則,試著總結出萬以內數的筆算減法法則。
在小組內交流,完善筆算減法的注意事項。
班內彙報:在用豎式計算減法時要注意什麼?
先獨立思考,再與小夥伴們說一說。
過渡:今天我們共同研究三位數減法的計算方法。
2、算一算。
探索並掌握三位數減法的計算方法。
解決“故事書比連環畫多多少本”。
獨立思考,列出算式。指名彙報,教師板書239-118=
看算式,試著估算出得數的範圍。指名說說估算的過程。
進行計算。239-118怎樣計算呢?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4小小图书馆∣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4小小图书馆∣北师大版

《小小图书馆》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的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况提出问题,并能运用减法解决所提出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计数器”等操作,引导学生理解三位数减法的计算原理。

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操作、探索、发现中体验数学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感受数学的美妙之处。

2、通过逐步计算,计数器等方法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验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减法中的“退位”:不够减的时候要向前借“1”。

四、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实物投影仪学生准备:计数器五、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课件2)同学们平时喜欢读书吗?相信很多同学对图书馆并不陌生,但是大家有想过里面各种书的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吗?今天让我们走进“小小图书馆”,看看它的藏书情况。

(二)探索新知(课件3)通过ppt里的表格,你们知道故事书比连环画多多少本吗?知道如何列式吗?生:知道,239-118(课件3)师:与上几节课不同,这节课出现了减法,那么减法如何计算呢?生:也可以用逐步计算,计数器和竖式计算三种方法。

师:有同学说,可以用之前学的三种方法,那么我们一种一种的来尝试吧。

第一种是逐步计算,还是像之前那样,用向右的箭头和数字,线表示吗?生:有点变化,之前加法是向右,现在减法就得向左,开始的被减数要写在右边。

师:说得很好,那么请一位同学上来尝试着画出来吧。

指名学生上台作答并讲解。

(课件4)师:第二种方法是计数器,同学们拿起手中的计数器,拨一拨,看得数是多少。

指名学生演示并回答:239-118=121。

师:第三种方法是竖式计算,哪位同学能预测下该如何计算?学生上台写出239118121-。

(课件5)教师讲解不退位三位数减法:相同数位对齐,相同数位相减。

(课件6)师:以上我们解决了第一个问题,让我们看到第二个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小小图书馆教案
小小图书馆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3.能结合具体情况提出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具:投影片、小黑板。

学具:计数器。

切入举偶
课件导入。

课外小组的同学非常喜欢读书,他们经常在午饭后到小小图书馆里汲取新鲜的养分,看,它们正聚精会神地学知识呢!
对话平台
玩中学
1.看一看。

引导学生根据统计表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1)你们知道“小小图书馆”的藏书情况吗?(出示统计表。

)谁能说说,从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2)根据表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呢?
先独立思考,再与小伙伴们说一说。

过渡:今天我们共同研究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2.算一算。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1)解决“故事书比连环画多多少本”。

①独立思考,列出算式。

②指名汇报,教师板书236-118=
③看算式,试着估算出得数的范围。

④指名说说估算的过程。

⑤进行计算。

236-118怎样计算呢?
请同学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交流。

⑥以小组为单位在班内汇报、交流。

(2)提一提。

进一步引导学生提出求“两种书的差”的问题。

①根据藏书情况表,你能提出哪些求差的数学问题吗?
②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③让学生尝试利用已有的知识解答出来。

④指名汇报的数,并说出计算过程。

3.试一试。

探索减法验算的方法。

(1)出示前两幅图,说出图意。

(2)结合实际讨论:找回32元对不对?
(3)总结减法验算的两种方法。

(4)完成教材第57页的试一试,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验算。

4.议一议。

探索笔算减法中连续退位的算理。

(1)讨论300-97怎么算呢?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看看那个小组的方法最多? 最简便。


(2)各小组间交流、汇报。

要求学生汇报时说出计算过程。

(3)强调:笔算减法时,尤其是计算被减数末尾连续有几个0的退位减法,个位不够减,十位是0,要从不为0的数位上退位,0退1
后看作9减。

(4)看黑板,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再来说一说。

5.想一想。

根据自己的学习过程总结笔算减法的法则。

(1)自己结合学过的百以内数得比算减法法则,试着总结出万以内数的笔算减法法则。

(2)在小组内交流,完善笔算减法的注意事项。

(3)班内汇报:在用竖式计算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4)在下面记一记。

(5)运用笔算法则和应注意的问题独立完成第58页的试一试中的题目,并互相交流计算方法。

6.议一议。

讨论加法算式验算方法。

(1)出示747+87=?独立计算出来。

(2)可以用什么方法验算呢?与同伴互相交流。

(3)汇报验算方法。

学中做
1.完成教材第59页的第1题。

2.完成教材第59页的第2题。

(1)通过动物卡片游戏,练习三位数的减法。

(2)还利用这四个动物卡片,练习列出三位数的加法。

做中得
完成教材第59页的第3题。

先让学生判断这三道题的对错,然后再指出错在哪里,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错误,并改正过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