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高血压的类型及诊治
老年高血压诊断和治疗

<120
120~139 ≥140 140~159 160~179 ≥180 ≥140
<80
80~89 ≥90 90~99 100~109 ≥110 <90
说明
1、若患者的SBP与DBP分属不同的级别时, 则以较高的级别为准。
2、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也可按照收缩压水平分
为3级; 3、将120~139/80~89mmHg列为正常高值是根 据我国流行病学数据分析的结果,血压处 于此范围内者,应认真改变生活方式,及 早预防,以免发展为高血压。
发病机制特点
2、收缩期高血压的机制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是主动脉弹性减 退及血管收缩所致。当主动脉弹性减退 时,小动脉收缩以帮助在收缩期阻抗血 流,并因舒张期主动脉回缩力减退,血 流量小,这种阻抗可以增加主动脉壁张 力,提高收缩压。
ISH 的发病机理
主动脉弹性减退 + 潜在的血管收缩
僵硬的血管的压力 曲线比弹性血管陡
160
血压 (mm Hg)
SBP
140 120 100 80 60
15–24 25–34 35–44 45–54 55–64 65–74 75–84 85–99
收缩压的升高呈 线性 舒张压较平缓地 升高,经过平台 期,在70岁左右 缓慢下降
DBP
年龄组 (岁)
Adapted from Galarza CR et al. Hypertension. 1997;30:809-816.
诊 断
一、血压测量 某些与年轻者血压特征的差异: 1、波动性 对情绪、体力活动改变、进食 或晨间清醒时的血压生理反应表现较大 波动性。血压愈高,波动愈大。故应至 少测非同日血压三次才能确诊(在血压 很高、靶器官损伤很重时,需紧急治疗 时例外)。
《2024年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特点与衰弱的相关性分析》范文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特点与衰弱的相关性分析》篇一一、引言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威胁老年人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特点与衰弱之间存在密切的相关性,了解其特点及相互关系对于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分析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特点与衰弱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二、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特点1. 持续性高血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多表现为持续性升高,且往往伴随着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患者常常需要长期服用降压药物以控制血压,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2. 波动性大老年患者的血压波动性较大,容易受到情绪、环境、饮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监测和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血压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 夜间高血压部分老年患者存在夜间高血压现象,即夜间睡眠时血压持续升高。
这可能导致心脑血管意外等严重后果,需引起重视。
三、衰弱的概念及表现衰弱是指机体由于多种原因导致身体功能下降、生理储备减少的一种状态。
在老年人群中,衰弱主要表现为肌肉力量下降、步态不稳、反应迟钝等症状。
这些症状不仅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增加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四、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特点与衰弱的相关性分析1. 血压升高与衰弱相互促进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升高与衰弱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
一方面,高血压可能导致血管病变、心肌损伤等,进而影响机体的代谢和功能,导致衰弱的发生;另一方面,衰弱状态下的老年人更容易出现血压波动和升高,进一步加重病情。
2. 夜间高血压与衰弱的关系夜间高血压是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一个常见特点。
研究表明,夜间高血压与老年人衰弱的发生密切相关。
夜间高血压可能导致机体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影响睡眠质量,进而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肌肉力量减弱等衰弱症状的出现。
五、结论及建议通过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特点与衰弱的相关性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以下几点结论:首先,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特点主要表现为持续性高血压、波动性大和夜间高血压等;其次,衰弱在老年人群中表现为肌肉力量下降、步态不稳等症状;最后,高血压和衰弱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需要引起重视。
高血压病的分级与治疗

高血压病的诊治一、诊断正常血压收缩压<120mmHg和舒张压<80mmHg正常高值收缩压120~139mmHg和舒张压80~89mmHg 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1级高血压收缩压140~159mmHg或舒张压90~99mmHg 2级高血压收缩压 160~179mmHg或舒张压100~109mmHg3级高血压收缩压≥180mmHg或舒张压≥110mmHg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 高血压患者危险分层标准:危险因素吸烟、血胆固醇>220mg/dl、糖尿病、男性年龄>55岁、女性>65岁、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发病年龄:女性<65岁、男性<55岁)。
靶器官损害左心室肥厚(心电图或超声心电图)、蛋白尿或/和血肌酐轻度升高(1.2-2.0mg/dl)、超声或X线证实有动脉粥样斑块(颈、髂、股或主动脉)、视网膜动脉局灶或广泛狭窄。
并发症心脏疾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后、心力衰竭)、脑血管疾病(脑出血、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肾脏疾病(糖尿病肾病、血肌酐升高>2.0mg/dl)、血管疾病(主动脉夹层、周围动脉疾病)、高血压视网膜严重病变(出血或渗出,视乳头水肿)。
二、治疗高血压是中老年人常见高发病,治疗周期比较长,大多数病人的需要终身服药。
高血压药物治疗比较复杂,种类也比较多,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可采用多种、小剂量的高血压治疗药物联合及交替使用,以防止或延缓产生耐药性。
1、高血压药物治疗要因人而异:即药物的选择、用量、给药方法等都要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不能盲目一概而论。
2、在使用高血压治疗药物期间,忌突然撤掉某一种药物或突然骤停药物。
3、必须逐渐降压:除高血压急症以外,降压以在数日、数周内逐渐降低为好,特别是老年人,以及有高血压病史多年的患者,其机体已适应于高血压目前的水平,突然降低反而不好。
老年高血压的分型及治疗原则

老年高血压的分型及治疗原则作者:张隆庆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1年第23期【关键词】老年;高血压;分型;治疗原则老年人年龄60岁以上,收缩压或舒张压引起全身细小动脉发生不同程度的硬化,使周围循环阻力增加,导致血压升高。
全身细小动脉的硬化,使许多脏器血液供应减少,发生病变,尤以心、脑、肾受损最为严重。
老年性高血压病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又是老年人死亡主要疾病,如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等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心、脑血管疾病等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与高血压的水平密切相关。
老年性的高血压又常常合并有高血脂,糖代谢异常,左心室肥厚以及肾功能改变等,所以在高度重视对高血压病的预防和治疗的同时,在药物选用方面也需加以重视。
1老年性高血压病的特点(1)原发性高血压病的老年患者多以收缩压升高为主,兼有舒张压轻度升高或正常。
如舒张压明显升高,特别是伴有Ⅱ~Ⅳ级视网膜病变时,要考虑症状性高血压的可能,如肾脏血管病变,需作进一步检查;(2)老年人对各种刺激的适应能力或调节能力有所降低,特别是缓进型高血压病患者,对压力变化反应迟钝,症状不明显,有的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就医时才发现有高血压,有的甚至可以发生直立性低血压;(3)长期患高血压的老年人往往有心脑血管并发症。
包括冠心病、脑卒中、高血压脑病。
也可有和高血压无关的慢性疾病;(4)左心室肥厚是心脏病死亡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逆转左心室肥厚可以改变高血压和冠心病的自然病程,这对高血压的治疗具有积极的意义。
2老年高血压病的临床分型收缩压增高型原发性高血压病的老年患者中最为多见的一种类型患者收缩压升高为主,舒张压正常或接近正常。
主要由于动脉感化和大动脉扩张使血管弹性和“回收”能力下降,顺应性减低所致。
多因劳累、睡眠不实、精神刺激、气候变冷等原因引起收缩压增高。
有时可达,且有波动的特点。
患者主诉头痛、头晕、耳鸣、目眩、手足发凉、肢体麻木。
此型不及时治疗可诱发高压危象,一过性脑缺血、脑梗死、脑出血。
老年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

β受体阻滞剂:
主要通过抑制过度激活的交感神经活性、抑制 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发挥降压作用。
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 3 次 测 量诊室血压,SBP≥140mmHg ( 或)DBP≥90mmHg。
SBP ≥140mmHg 和 DBP<90mmHg 为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使用降压药物, 血压虽然低于 140 / 90mmHg,仍应诊断 为高血压。
ABPM 的高血压诊断标准为: 平均 SBP/DBP 24h ≥ 130 /80mmHg; 白 天 ≥ 135 / 85mmHg; 夜间 ≥120/70mmHg。
小剂量噻嗪类利尿剂( 如氢氯噻嗪 6. 25 ~ 25mg) 对代谢影响很小,与其他降压药( 尤 其 ACEI 或 ARB) 合用可显著增加后者的降 压作用。此类药物尤其适用于老年高血压、单 纯收缩期高血压或伴心力衰竭患者,也是难治 性高血压的基础药物之一。
其不良反应与剂量密切相关,故通常应采用小 剂量。噻嗪类利尿剂可引起低血钾,长期应用 者应定期监测血钾,并适量补钾,痛风者禁用。 对高尿酸血症以及明显肾功能不全者慎用,后 者如需使用利尿剂,应使用襻利尿剂,如呋塞 米等。
最常见不良反应为干咳,多见于用药初期,症 状较轻者可坚持服药,不能耐受者可改用 ARB。 其他不良反应有低血压、皮疹,偶见血管神经 性水肿及味觉障碍。长期应用有可能导致血钾 升高,应定期监测血钾和血肌酐水平。
禁忌证为双侧肾动脉狭窄、高钾血症及妊娠妇 女。
高血压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文集)

高龄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进展, 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 及体会,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 ,老年顽固性高血 压患者的临床护理,老年人高血压与认知功能得分的关系,老年 人群高胆固醇血症的患病率及影响因素。
中国学术期刊文辑(2013)
目
录
一、不同类老年高血压 不同类型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变化与动脉硬化的 关系 1
·2 4 1·
· 高血压研究 ·
不同类型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变化与动脉硬化的关系
龙静 , 宓宝斌 , 张 清潭 , 马慧 , 毛艳华
) 摘要 : 目的 比较不同 类 型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 浆 同 型 半 胱 氨 酸 ( 变化并探讨其与动脉硬化的关系。方 法 入 H c y 选 在 我科住院 及 门诊就诊 的老年高血压患者 1 分为老年 单纯 收缩 期 高血压患者 ( 6 7例, I S H 组) 7 9 例及 老 年 双 期 高 收缩压及舒张压 均升 高者 ) 另选择5 分别测定其 血压患者 ( DH 组 , 8 8例, 5例 健 康 体 检 正 常 的 老 年 人 作 为 对 照 组, 、 ) 、 , 、 血浆 H 测 量 踝肱 指 数 (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比较各组血浆 H c A B I I MT) c B I I MT 相 关 性 。 y y水 平 及 其 与 A ; 结果 吸烟 、 舒张压 水 平及血 清 L 与 对 照 组 比 较, D L P<0. 0 5) I S H 组及 -C 水 平 3 组 间 比 较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 ; 与 DH 组 比 较 , 差异 DH 组 H c I MT 明 显增 高 , A B I明 显降低 ( P<0. 0 5 I S H组H c I MT 明 显 增 高 , y水 平 、 y水 平、 ) 。 结论 老年 I 有 统计学意义 ( 且与动脉硬 P<0. 0 5 S H 患者血 浆 H c y 水 平 较 双 期 高血压患者及 对照 组明 显 增 高 , 化 呈正 相关 , 老年 I S H 患者 在降 压 达 标的 同 时更 应 关 注 降低 血 浆 H c y浓 度 。 关键词 : 高血压 ; 动 脉 粥样硬 化 ; 高 半胱氨 酸 ; 内皮 , 血管; 危险因素 ; 踝肱 指 数
老年高血压的5大特点与临床诊治路径

少6 o 。 、 3 ai r n内 出现 上 述 血 压改 变 的现 象 。( 2 ) 卧位高血压 : 卧位 时 S B P ≥1 4 0 mm Hg和 ( 或) D B P ≥9 0 mm Hg , 立 位 时
老年 I S H 占 高血 压 的 6 O 。随 着年 龄增 长 I S H 的发 生 率增加 , 同 时脑 卒 中 的发 生 率 急 剧 升 高 。老 年 人 脉 压 与 总 病 死 率 和 心 血 管 事 件 呈 显 著 正 相关 。
血压不高甚至降低 , 后者也称为“ 卧位 高 血 压 立 位 低 血 压 综
合征” 或“ Hy p Hy p ( h y p e r t e n s i o n — h y p o t e n s i o n ) 现象 ” 。 2 . 1 . 2 病 因诊 断 体 位 性 血 压 变 异 , 首先应考 虑有 无可 以 消除 的诱 因如 脱 水 或 失 血 等血 容 量 不 足 的 情 况 ; 然 后 考 虑 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继续 教 育 园地 .
老年 高血 压 的 5大特 点 与临 床诊 治 路径
李小鹰
关键词 : 高血 压 ; 血压测定; 抗 高血 压 药 ; 血 管 紧 张 素 转换 酶 抑 制 药 ; 受体 , 血 管 紧 张素 , 2型 ; 危 险 因素
我 国 老 年 高 血 压 的患 病 率 将 近 5 o , 已 成 为 老 年 人 群 心脑血管病发病 、 死 亡 最 重 要 的 危 险 因 素 。 由于 老 年 人 高 血 压在发病学 、 临 床 表 现 及 诊 断 治 疗 等方 面都 与非 老 年 人 有 不 同之 处 , 如单 纯 收缩 期 高 血 压 ( I S H) 、 体位 性血压变 异、 餐 后 低血压 ( P P H) 、 多病 共 存 、 难 治 性 高 血 压 等 。 了解 和 掌 握 这
老年性高血压临床特征及治疗进展

老年性高血压临床特征及治疗进展对流行病学资料分析表明,人体内血压会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
高血压疾病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最高,约占老年人群的50%左右,是造成老年人群出现脑卒中、心力衰竭、冠心病、主动脉硬化等情况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发病率及致死率较高的疾病,对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健康都造成严重的影响。
本文简要探讨了老年性高血压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其治疗方法,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保证老年患者晚年健康、幸福。
标签:老年性;高血压;临床;特征;治疗高血压疾病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生命健康、长寿等都有严重的影响。
早期,人们认为老年性高血压疾病是血压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的自然生理情况,不需要进行治疗,然而,随着长时间的研究发现,对老年性高血压进行积极治疗有助于降低发病几率,减小危险。
所以,作为医护人员,就需要深入对该病症进行研究。
以下简要针对其相关内容进行探讨,仅供参考。
1老年性高血压疾病的临床特征1.1血壓的波动相对较大老年性高血压患者不管是舒张压或者收缩压亦或是脉压波动性都较年轻患者高,特别是收缩压。
出现此种情况的原因大致可以划分成以下几方面内容:①老年患者的压力感官敏感度降低,反应迟缓,从而对心率及血压都造成影响,降低了心率的变异性,增加了血压的变异性,使血压的波动加剧;②老年患者动脉硬化、血管调节能力出现阻碍等加大了血压的变异几率。
对于老年患者来讲,其血压的波动相对较大,极容易对病患血压的整体水平造成影响,使判断、治疗等出现误差[1]。
所以,在临床治疗期间,需要对老年患者的血压进行多次测量,如果有条件,可以进行动态血压监测。
该技术能够对血压的变异性进行评价,从而保证诊断结果更加精准。
1.2清晨的血压高峰同靶器官的损害存在密切联系据相关研究发现,老年性高血压患者在清晨,血压会上升到一个高峰,其峰值越大,则出现脑卒中、脑血管疾病的概率越大。
所以,医护人员应控制清晨血压的高峰值,从而防止血压高峰对心血管、靶器官等损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因及诱因分析
非饮食相关诱因 血容量不足 利尿剂过量 降压药过量 体位性改变
饮食相关诱因
诱
高糖饮食
因 处 理
进餐过多 进餐过热
久卧位坐起进食
非药物治疗
餐前进水、低糖餐、少量多餐 餐后半坐、餐中禁酒 避免餐前服降压药
药物治疗
咖啡因、善宁 α-糖苷酶抑制剂、古尔胶
老年假性高血压定义和诊断标准
• 假性高血压定义: – 指用袖带测压法所测血压值高于经动脉穿刺直接测得的血压值。
动态血压
家庭自测血压
动态血压检测仪器 上臂式电子血压计
验证标准
诊断高血压的标准 (mmHG)
电子血压计 ≥140/90(注)
BHS、AAMI和ESH
24h≥130/80 白天≥135/85 夜间≥120/70
≥135/85
ISH定义、诊断标准与方法
•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定义: – 收缩压≥140 mm Hg,舒张压<90 mm Hg
老年高血压 合并餐后低血压
24
个体化综 合防治
老mHg; 或餐前SBP≥100mmHg,餐后<90mmHg; 或餐后2h内SBP下降<20mmHg,但出现心脑缺血症状;
老年高血压合并餐后低血压
基础病因 糖尿病 帕金森氏病 肾功能衰竭 多器官功能衰竭
率8
的
相4 对
危 险
2
性
脑卒中死亡率,n=1233
<120 125 135 148 168
冠心病死亡率,n=11,149
冠 16 心
病 死
8
亡 率
4
的 相
2
对 危
1
险
性
120 125 135 148 168
近似平均收缩压(mmHg)
多种危险因素干预试验(MRIFT) N=347,978男性
Neaton et al ,in: Laragh et al (eds). Hypertension:Pathophysiology,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2 ed . NY: Raaven,1995: 127
老年高血压多病共存处理原则
• 合并心力衰竭:如无禁忌症,可选用ACEI/ARB, β阻滞剂和利 尿剂。尽量避免使用CCB,对血压难以控制者,可选用血管选择性 较高的二氢吡啶类CCB(非洛地平或氨氯地平)。
• 合并冠心病:应首选β阻滞剂和ACEI,如无禁忌症,应早期使 用;血压难以控制的老年冠心病,或并发血管痉挛性心绞痛可选用 CCB加硝酸酯;
老年高血压患者SBP升高,脉压增大
PP增大
•中国老年ISH占老年高血压人群60%以上
智光主译 , 心血管病理生理学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3:267-273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14; 33(7):689-701
ISH 的危害: 收缩压越高,脑卒中和冠心病的危险性越大
脑
卒 32
中
死 16
亡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大
过大的PP持续刺激 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
压力感受器敏感性降低
血压变异增大 易致血压波动
表现为
清晨高血压 体位性低血压
餐后低血压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1; 10(3):196-199
主要内容
老年高血压的单击类此型处添及加段诊落文治字内容
2
老年高血压常见类型的诊治
1. 老年ISH 2. 老年清晨高血压 3. 老年高血压多病共存 4. 老年难治性高血压
老年高血压特殊类型的诊治
老年高血压的诊断标准、诊断方法
• 老年高血压: – 年龄≥65岁、血压持续或3次以上非同日坐位血压收缩压≥140 mm Hg和(或)舒张压≥90 mm Hg。
血压测量方法
仪器
诊室
水银柱血压计
老年餐后低血压(PPH)的定义和诊断标准
• 老年高血压患者餐后发生头晕、乏力、跌倒或心绞痛等心 脑缺血症状 • 最常见合并帕金森、糖尿病、高血压或肾衰者。
老年高血压
餐后2h内SBP下降≥20mmHg; 或餐前SBP≥100mmHg,餐后<90mmHg; 或餐后2h内SBP下降<20mmHg,但出现心脑缺血症状;
清晨高血压的常用给药方法
• 临睡前给药 • 清晨给药 • 使用作用较强而且持续时间较长又平稳的降压药物 • 使用药物定时释放制剂(COER)
清晨高血压的诊治流程
ABPM:动态血压监测; HBPM:家庭血压监测; OBPM:诊室血压
老年高血压多病共存
• 老年高血压多病共存定义: – 老年人高血压常与多种疾病并存,如脑血管病(脑出血、缺血性脑卒 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心脏疾病(心肌梗死史、心绞痛、冠状动脉血 运重建史、慢性心力衰竭)及肾脏疾病(糖尿病肾病、肾功能受损)等。
16
老年高血压多病共存处理原则(4)
• 合并糖尿病:应用ACEI/ARB在降压同时可改善糖代谢、内皮 功能,降低尿微量白蛋白,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尤ARB具有更 好的肾脏保护作用,故应优先选用。
• 合并肾功能不全:ACEI/ARB可降低尿蛋白,减少终末期肾病 的发生,可首选,但应监测血肌酐和电解质水平;当降压疗效未达 标时,可加用长效二氢吡啶类CCB,有液体潴留倾向,可联用小剂 量襻利尿剂。
• 优化联合方案: – 优先考虑ACEI或ARB+CCB+噻嗪类利尿剂,也可考虑扩血管药 、减慢心率药和噻嗪类利尿剂组成的3药联合方案
老年难治性高血压诊治流程
主要内容
老年高血压的单击类此型处添及加段诊落文治字内容
2
老年高血压常见类型的诊治
老年高血压特殊类型的诊治 1. 老年高血压合并体位性血压变异 2. 老年高血压合并餐后低血压 3. 老年假性高血压
• 诊断标准: – 袖带法所测血压值高于动脉内测压值,收缩压高≥10 mmHg或舒张 压高≥15 mmHg。
老年假性高血压诊治流程
谢谢!
• 诊断标准与方法: – 血压持续升高或3次以上非同日坐位收缩压≥140 mmHg,舒张压 <90mmHg,或袖带式电子血压计自测,收缩压≥135mmHg,舒张 压<85 mmHg
老年ISH的诊治流程
老年人清晨高血压定义
• 清晨醒后1小时内家庭血压≥135/85mmHg • 或起床后2小时的动态血压记录≥135/85mmHg • 或早晨6:00-10:00诊室血压≥140/90mmHg。
老年体位性血压变异的类型及诊断标准
• 体位性低血压(PH)或称直立性低血压(OH) 从卧位转为立位后3min内出现: SBP下降≥20mmHg 或/和DBP≥10mmHg
• 卧位高血压(CH或SH) 卧位时SBP≥140mmHg 或/和DBP≥ 90mmHg 立位时血压不高甚至降低
22
老年体位性血压变异的诊治流程
15
老年高血压多病共存处理原则(3)
• 合并心房颤动:荟萃分析显示ACEI/ARB可显著降低心房颤动 并心衰患者的房颤复发,可首选;对持续性快速房颤可用β阻滞剂 或非二氢吡啶类CCB控制心室率。
• 合并脑卒中:急性脑卒中降压应平稳,对慢性期脑血管病的老 年高血压患者,关键是维持脑血流量;血压目标为140/90mmHg ;可优选长效CCB、ACEI/ARB、利尿剂等。
17
老年难治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和流行病学
• 诊断标准: 在改善生活方式基础上, 足量应用3种不同机制降压药物, 或至少需要4种药物, 才能使血压达标。
• 流行病学: 患病率大约在5%-30%, 高龄和肥胖患者中发生率更高。
18
难治性高血压的处理
• 优化联合方案的原则与方法: – 在优化联合方案之前,与患者沟通,以期提高用药的依从性, 并严格限制钠盐摄入。
老年高血压的类型及诊治
主要内容
老年高血压的单击特此点处添加段落文字内容
1
老年高血压的单类击此型处添及加诊段落治文字内容
2
老年高血压常见类型的诊治
老年高血压特殊类型的诊治
我国老年高血压患者患病率、治疗率和达标率
治疗率 32.2%
达标率 7.6%
赵秀丽等.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16):1148-1152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14; 33(7):689-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