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工作流程

合集下载

儿科工作制度及流程

儿科工作制度及流程

儿科工作制度及流程一、总则为确保儿科医疗工作的正常进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儿及家长权益,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工作原则1. 以患儿为中心,全面关注患儿身心健康。

2. 严格按照医疗法规和诊疗规范进行操作。

3. 注重医疗安全,预防医疗纠纷。

4. 提倡团队合作,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三、工作流程1. 接诊(1)接待人员热情、耐心地接待患儿及家长,了解病情,引导家长至相应诊室。

(2)医生根据患儿病情进行初步判断,制定初步治疗方案。

(3)护士负责安排患儿进行相关检查、治疗及输液等。

2. 诊断与治疗(1)医生根据患儿病情、检查结果,确诊并制定详细治疗方案。

(2)护士根据医嘱执行治疗措施,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

(3)定期进行病情评估,调整治疗方案。

3. 护理工作(1)护士负责患儿的日常生活照料,保持病房整洁、舒适。

(2)严格执行医嘱,确保药物安全、准确、及时地给予患儿。

(3)定期进行护理评估,提供个性化护理服务。

4. 学术交流与培训(1)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了解儿科最新发展动态。

(2)组织业务培训,提高医护人员业务水平。

(3)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提升科室整体实力。

5. 患儿家属沟通与教育(1)加强与患儿家长的沟通,了解家长需求,提供针对性指导。

(2)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家长对儿科疾病的认识和护理能力。

(3)定期举办家长学校,普及儿童健康知识。

6. 医疗安全与质量管理(1)严格执行各项医疗安全规章制度,预防医疗事故发生。

(2)加强病历管理,确保病历质量。

(3)定期进行质量检查,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

四、人员职责1. 科主任(1)负责科室全面工作,组织实施各项制度。

(2)组织病例讨论,解决疑难病例。

(3)监督、检查医护人员工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2. 医生(1)负责患儿诊断、治疗及病情评估。

(2)执行医嘱,确保患儿安全、有效治疗。

(3)参与学术交流与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3. 护士(1)执行医嘱,负责患儿护理工作。

儿科护理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儿科护理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儿科护理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儿科护理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儿科护理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4 暖箱使用技术一、目的 1.为早产儿提供最适宜的温、湿度和恒定体温,提高其成活率,促进生长发育。

1.为早产儿提供最适宜的温、湿度和恒定体温,提高其成活率,促进生长发育。

为早产儿提供最适宜的温 2.为硬肿症患儿及体温不升的婴儿复温为硬肿症患儿及体温不升的婴儿复温。

2.为硬肿症患儿及体温不升的婴儿复温。

二、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项目内容标分记分用物准备20 分 1.工作人员:指甲) 1.工作人员:衣帽口罩鞋手(指甲)工作人员 2.用物:2.用物:婴儿暖箱棉垫洁净床单尿布用物 3.环境:无阳光直射或冷风直吹,避免靠近火炉,暖气。

3.环境:无阳光直射或冷风直吹,避免靠近火炉,暖气。

环境 1.清洁消毒暖箱。

清洁、 1.清洁、消毒暖箱。

2.洗手。

1/ 172.洗手。

洗手 3.铺好箱内婴儿床的棉垫床单及枕头。

铺好箱内婴儿床的棉垫、 3.铺好箱内婴儿床的棉垫、床单及枕头。

4.打开注水槽,加入蒸馏水至水位指示线。

4.打开注水槽,加入蒸馏水至水位指示线。

打开注水槽 5.接通电源,打开电源开关。

5.接通电源,打开电源开关。

接通电源操作质量标准 50 分 6.将预热温度调至小时。

6.将预热温度调至 28~30 C ,预热 2 小时。

7.调节箱内湿度调节箱内湿度, 55%--65%。

--65% 7.调节箱内湿度,保持相对湿度在 55%--65%。

8.将患儿穿好单衣、包裹尿布放入箱内婴儿床。

8.将患儿穿好单衣、包裹尿布放入箱内婴儿床。

将患儿穿好单衣 9.根据小儿体重和出生天数调节所需温度根据小儿体重和出生天数调节所需温度。

9.根据小儿体重和出生天数调节所需温度。

10.定时测量体温,并记录。

10.定时测量体温,并记录。

定时测量体温终末质量 10 分口答问题 20 分 1.患儿清洁,舒适,安全,保暖好。

1.患儿清洁,舒适,安全,保暖好。

患儿清洁 2.动作轻柔流畅手法正确,操作熟练。

儿科操作常规及流程

儿科操作常规及流程

儿科护理操作常规及流程目录一、体温测量法1二、脉搏测量法2三、呼吸测量法3四、血压测量法3五、婴幼儿沐浴法4六、配奶与消毒法6七、婴幼儿约束法6八、婴幼儿大、小便标本采集法7九、婴幼儿氧气吸入法9十、先天性巨结肠洗肠法10十一、婴幼儿股静脉穿刺采血术10十二、简易呼吸气囊操作法11十三、机械通气操作法11十四、机械通气病人密闭式吸痰法12十五、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法13十六、压缩雾化吸入法14十七、肝部理疗仪法15十八、深部机械排痰使用法15十九、叩击震颤排痰操作流程16二十、注射泵的操作流程17二十一、心电监护仪的操作流程18二十二、口罩使用技术的操作流程20二十三、留置针封管技术操作流程21二十四、儿科中药贴敷操作流程22二十五、鼻腔滴药法的操作流程23二十六、小儿休克急诊抢救流程24二十七、小儿心力衰竭抢救流程24二十八、小儿惊厥急诊抢救流程24二十九、小儿急性中毒抢救流程24一、体温测量法【目的】1.测量、记录患儿体温。

2.监测体温变化,分析热型及伴随症状。

【评估】1. 询问、了解患儿的身体状况,向患儿解释测量体温的目的,取得患儿的配合。

2. 评估患儿适宜的测温方法:取出体温表,检查有无破损,将汞柱甩至35℃以下。

根据年龄及病情选择测量方法。

【用物准备】体温表、纸巾、笔、记录本。

放体温计的盒或杯2个(一个干净的放消毒后清洁的体温计,另一个放使用后需要消毒的体温计)。

【操作程序与方法】1.直肠测量法(1)拉下床栏,患儿侧卧屈膝或仰卧,露出臀部,将肛表蘸石蜡油轻轻插入直肠2~3cm。

(2)需手扶体温表,并用手掌和手指轻轻将双臀捏在一起,防止测量过程中排便或体温表脱出。

(3)测量3分钟,取出肛表用纸巾擦干净,观察温度,然后用有效消毒液浸泡消毒。

(4)整理床单,使患儿舒适,拉上床栏。

(5)洗手,记录体温。

2.腋下测量法(1)拉下床栏,向患儿或家长解释,解开上衣,擦干腋下。

(2)将体温表放入腋下,将臂过胸夹紧体温表。

儿科护理技术操作常规

儿科护理技术操作常规

儿科护理技术操作常规Virtue carries wealth. On the morning of November 2, 2022
一、奶瓶喂奶技术
目的:补充新生儿每日能量需求,提高生存力;
二、新生儿头皮静脉输液法
静脉输液目的纠正患儿水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
三、新生儿静脉留置针输液法
静脉输液目的保护患儿血管,随时保持静脉通路的通畅,便于急救和给药
四、新生儿肛门灌肠
目的:1排除肠道积气
2为患儿减轻腹胀和便秘
3刺激肠蠕动,软化和清除粪便
五、新生儿科动脉血样采集法桡动脉穿刺
目的:1不适合做动脉插管时或脐动脉和外周动脉插管未能成功时 2当毛细血管和静脉血样证明有问题时
3不得作为给药、输液或其他用途
六、新生儿科动脉血样采集法股静脉穿刺目的:用于血培养
七、新生儿科动脉血样采集法手背静脉穿刺目的:可用于新生儿肝肾功血标本的采集
八、新生儿输液泵的使用注射器输液泵目的:有效控制输液滴数,便于观察
九、新生儿输液泵的使用滴注输液泵
目的:有效控制输液滴数,便于观察
十、蓝光照射治疗技术
目的:通过蓝光照射,降低胆红素;
十一、拔胃管技术目的:
十二、吸痰技术
目的:保持呼吸道通畅
十三、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技术目的:观察生命体征
十四、新生儿沐浴法技术目的:保持清洁卫生
十五、注射配药技术:目的:预防感染
十六、吸氧技术目的:改善呼吸
十七、口腔护理技术
目的:保持口腔清洁卫生,去除口腔异味
十八、鼻饲技术
目的:为早产儿、肺炎呛咳明显、严重心衰、吸吮无力、口腔感染供给营养、水分和药物
新生儿洗胃:目的
新生儿肛门直肠插管术:目的
新生儿科气管内吸痰操作规范目的。

儿科护理工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儿科护理工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儿科护理工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哎呀呀,各位儿科护理的小伙伴们!儿科护理工作那可是相当重要和精细的哟!
先说这工作流程吧,得像精心编排的舞蹈一样有条不紊呀!从小朋友入院开始,就得仔细询问病史,就像寻找宝贝身上隐藏的小秘密。

然后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每一个细节都不能放过哟,这就好比在寻找珍贵的宝藏!护理操作的时候,要轻柔得像春风拂面,比如打针输液,得让小朋友尽量减少恐惧。

给小朋友喂药,那可得有耐心,就像哄小猫咪吃东西一样。

再讲讲注意事项呀!嘿,可别小看这些哟!小朋友们身体娇嫩,用药剂量一定要精准,就像做精细的手工活儿。

和小朋友交流得有亲和力,不能凶巴巴的,这可不是和小伙伴闹别扭哟!注意观察小朋友的情绪变化,他们不会像大人那样清楚表达自己的不适,这就需要我们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像侦探一样发现问题。

哇塞,护理工作中的感染防控也不能马虎呀!要时刻保持环境的清洁卫生,这就像给小朋友们打造一个无菌的城堡。

总之啊,儿科护理工作流程和注意事项一定要牢记在心哦,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我们要像守护天使一样,用心呵护每一个小宝贝,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儿科护理流程及应急预案模板范文

儿科护理流程及应急预案模板范文

一、儿科护理流程1. 接诊流程(1)护士接待患儿及家属,询问病情,了解病史,评估病情。

(2)协助患儿进行各项检查、治疗。

(3)向患儿家属介绍病情、治疗方案、护理措施及注意事项。

(4)为患儿提供舒适的病房环境,保持病房整洁、安静。

2. 日常护理流程(1)观察病情: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观察病情变化。

(2)给药护理:严格执行医嘱,正确执行给药时间、剂量、途径。

(3)饮食护理:根据患儿病情,合理搭配饮食,保证营养摄入。

(4)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压疮、感染等并发症。

(5)心理护理:关注患儿心理需求,给予关爱、鼓励,缓解紧张情绪。

(6)健康教育:向患儿家属讲解疾病知识、护理要点,提高家庭护理能力。

3. 特殊情况护理流程(1)病情恶化:立即通知医生,配合抢救;同时做好患儿家属安抚工作。

(2)突发意外: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如止血、固定、心肺复苏等;同时报告上级部门。

(3)转科、出院:协助医生办理转科、出院手续,做好交接班工作。

二、儿科护理应急预案1. 病情恶化应急预案(1)发现病情恶化,立即通知医生,配合抢救。

(2)根据病情需要,调整治疗方案、护理措施。

(3)做好患儿家属安抚工作,告知病情变化及抢救措施。

2. 突发意外应急预案(1)发生意外事件,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如止血、固定、心肺复苏等。

(2)报告上级部门,请求支援。

(3)做好患儿家属安抚工作,告知急救措施及后续治疗。

3. 用药错误应急预案(1)发现用药错误,立即停止给药,报告医生。

(2)查找原因,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3)做好患儿家属解释工作,告知用药错误及处理措施。

4. 感染控制应急预案(1)严格执行手卫生、隔离措施,预防交叉感染。

(2)加强病房环境清洁、消毒工作。

(3)对疑似感染者,及时隔离、治疗。

5. 火灾应急预案(1)发现火灾,立即报警,组织人员疏散。

(2)使用灭火器、消防栓等灭火设备进行灭火。

(3)协助消防部门进行火灾扑救。

儿科护士的工作制度

儿科护士的工作制度

儿科护士的工作制度一、概述儿科护士的工作制度是为了保障儿科护理工作的正常运行,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患儿安全,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医疗卫生部门的相关规定和儿科护理工作的实际需要而制定的。

本制度适用于儿科护士在日常工作中的行为规范、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和工作要求等方面。

二、工作内容1. 护理查房儿科护士应参加护理查房,了解患儿病情,掌握护理措施的执行情况,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2. 执行医嘱儿科护士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医嘱执行护理操作,确保药物的正确给药、剂量准确、时间准时,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中毒。

3. 护理操作儿科护士应熟练掌握各项护理操作技能,如静脉穿刺、肌肉注射、换药、护理伤口等,确保操作规范、安全、舒适。

4. 观察病情儿科护士应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病情变化和药物反应,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如发热、呼吸困难、过敏反应等。

5. 健康教育儿科护士应对患儿家长进行健康教育,提高家长对儿童疾病的认识和护理能力,促进患儿康复。

6. 环境管理儿科护士应保持病室整洁、安静、舒适,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预防交叉感染。

三、工作流程1. 接班接班儿科护士接班时,应认真查看值班记录,了解患儿病情和护理工作进展,做好交接。

2. 晨间护理儿科护士应在晨间对患儿进行护理,包括生命体征测量、口腔护理、皮肤护理等,确保患儿舒适。

3. 治疗护理儿科护士应在医生查房后,根据医嘱执行治疗护理操作,如给药、输液、换药等。

4. 午间护理儿科护士应加强午间护理,观察患儿病情变化,确保患儿安全。

5. 夜间护理儿科护士应加强夜间护理,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确保患儿舒适和安全。

6. 紧急处理儿科护士应对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立即采取措施,如心跳呼吸骤停、过敏反应等,并报告医生。

四、工作要求1. 专业素质儿科护士应具备专业的护理知识和技能,通过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取得护士执业证书。

2. 服务态度儿科护士应具有良好的服务态度,尊重患儿和家长,耐心解答疑问,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新生儿科护理工作流程

新生儿科护理工作流程
六、主管医生告知责任(值班)护士,责任(值班)护士确认患儿治疗已完成,条件环 境允许,手腕条已佩带,带领家长(只限其父或委托人)进入病房探视(戴口罩、穿隔 离衣、鞋套)。 七、在床头向家长进行宣教: (一)患儿手腕条与床头卡一致。 (二)强调患儿监护、输液、呼吸机等治疗状态。 (三)患儿如有异常如:皮损、畸形等。 (四)购买湿巾2包,奶粉1听,抽纸2包。 (五)探视时间:每周二、四、六下午2:00~4:00,探视时要确保探视者身体健康。 电话询问病情时间:每周二、四、六下午2:00~4:00,电话:0533-3233125。将患儿包 被交还家长并引领离开病房。
六、听班医生全面负责抢救工作,向家属交代患儿的病情,如患儿病故,听班 医生负责向家属交代尸检事宜,并让家属签字。 七、抢救完毕,值班医生负责在6小时内完善病程记录。
NICU入院接待流程 制定日期:2008年6月 修订日期:2012年5月 2019年7月 一、患儿由护士接入NICU(油浴、称体重、更衣、监护)。 二、医生开住院证,家长去办理住院手续。 三、将手续交给NICU护士,缴费单家长自己妥善保管。 四、请家长坐在NICU病房门外耐心等待宝宝的主管医生,时间为20分钟左右(这期间医 生正在为您的宝宝检查身体) 五、主管医生交代病情,询问患儿母亲的有关情况,请确认所留通讯信息准确。
新生儿科护理工作流程
NICU病房抢救护理人员分工 制定日期:2008年6月 修订日期:2012年5月 2019年7月 一、护理人员:值班护士、责任班1护士(NICU)、治疗班护士、责任班 2护士。 二、抢救区域的准备:减少闲杂人员,抢救区域宽敞,用物摆放得当,抢 救药品齐全。 三、人员分配 (一)责任班1护士:负责开放静脉及用药,做好各项护理记录。记录内 容包括:抢救开始时间、抢救中所用药物的剂量与时间、各种抢救措施开 始的时间与效果、抢救过程中生命体征的变化、抢救结束时间,保证抢救 记录完整。 (二)治疗班护士:配制抢救所需的各种药物与液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科护理工作流程急诊抢救患儿处置[规范要求]使急、危重患儿能及时、准确地得到抢救、治疗和护理。

[处置步骤](图1-13)1、听到救护车声,接诊护士迅速将患儿接入急诊室,妥善安置在抢救床上,确保患儿安全,通知医。

2.评估病情,注意评估患儿的反应、呼吸、循环,作出抢救判断,及时进行复苏。

3.迅速建立静脉通路,连接心肺监护,监测血压、心率、呼吸,测量体温,及时给氧。

4.配合抢救,按医嘱及时给予药物治疗,注意口头医嘱必须复述一遍,特殊药品两人核对,安瓿暂保留,待查对后方可丢弃。

做好抢救登记。

5.做好进一步评估和对症处理。

6.电脑通费,通知家长付费、取药,核对患儿用药,补齐抢救药品。

7.加强生命体征的监测,做好病情观察,准确记录。

8.如需住院,电话联系有关病房,告知患儿的病情及需准备的抢救用物。

并通知家长办理住院手续。

9.待家长办好住院手续,护士护送患儿至病房,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班。

【结果标准】1.患儿家长对于抢救、治疗及护理表示理解、满意和配合。

2.患儿得到及时准确的抢救、治疗和护理。

3.正确的记录。

4.患儿被安全转送到指定科室。

5.与病区护士做好清楚的交接工作。

图1-3 急诊抢救患儿处置流程一般患儿入院处置[规范要求]根据患儿的需要,提供环境舒适的病房。

[处置步骤](图1-16)新患儿入院时须热情、及时接待。

迅速评估患儿的面色及一般情况,若一般情况良好,则按以下步骤进行处置:1.值班护士收下所有资料,包括门诊病历、住院证、住院病历首页。

2.详细核对患儿的姓名、性别、年龄。

3.安排床位,通知主班(责任班)护士准备好备用床。

4.安排家长及患儿就座,测量患儿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和体重并记录。

5.做好病历、床头卡、患儿信息腕带、一览表小卡,将腕带系在患儿手腕部,注意松紧合适。

将患儿及家长带至床位上或治疗室(无空床时),通知医生及主班(责任班)护士接收新患儿,同时向主班(责任班)护士交代必要的病情(如患儿的体温,是否用过退热药等)。

6.主班(责任班)护士应详细询问病情,并做必要的对症处理及护理体检,小婴儿要特别注意有无皮肤破损及臀红。

7.向患儿及家长介绍病区的环境(包括大小便标本放置处、晾衣间、医生办公室、开水间等)和人院须知(包括陪客制度、患儿和家长饮食、病室的物品放置、床护栏及呼叫铃的使用等),并根据病情做相应的疾病宣教,要求重点突出,通俗易懂。

8.做好新患儿的卫生处置,特别是小婴儿耳后、指(趾)缝及腹股沟处皮肤的清洁,修剪指甲等。

9.按医嘱留取各项标本,并执行治疗。

10.准确记录相关内容。

【结果标准】1.患儿及家长对解释和给予的护理表示理解、满意和配合。

2.患儿得到舒适安置,并熟悉病房环境。

3.正确的记录。

图1-6 一般患儿入院处置流程患儿转科处置【规范要求】患儿被安全转送到指定科室。

【处置步骤】(图1-13)一、转出科室处置1.确定转科医嘱。

2.向患儿及家长解释转科的原因和程序。

3.与指定病区护士联系,明确转科时间。

4.护理文件处理,书写转科记录。

5.办理转科结账手续。

6.安排合适的转运工具和人员,并再次电话通知转入科室。

7.确保患儿安全转送并观察转送途中的病情。

8.向接待护士交班,如病情、药物、物品、资料等。

9.床单位终末消毒。

二、转入科室处置1.接到电话通知后,通知责任班护士及医生,安排病床。

2.接待转入患儿,妥善安置,接受转出科室护士交班。

3.测量生命体征,评估病情、输液、用药、皮肤、引流管等情况。

4.检查患儿当天的治疗、护理完成情况及带入药物、物品和资料等。

5.若有疑问向转出科室护士提间。

6.处理转科后医嘱。

7.其他按人院患儿处理。

【结果标准】l.患儿及家长积极配合转科工作。

2.患儿被安全地转送到指定科室。

3.与接收科室护士做好清楚的交接工作。

4.及时完成相关的护理记录。

图1-13 患儿转科处理流程患儿的转运【规范要求】安全转运患儿,减少患儿痛苦。

【转运步骤】(图1-14)1.向患儿家长解释原因和程序。

2.评估患儿的一般情况、活动能力和可能出现的异常。

对心跳呼吸骤停的患儿,应先现场急救,待情况基本稳定后再考虑转运。

3.重危患儿备好抢救用物,由医护人员护送。

4.决定转运的方式(平车、轮椅、转运箱)。

5.用合适的工具转运患儿,并检查转运工具的性能安全。

6.在转运前安置好患儿肢体,如使用转运车用腹部约束带固定息儿躯体,拉起两侧栏杆;使用轮椅应固定安全扣。

7.在转运前、中、后检查并保持各种管道的正常功能,保证患儿的持续性治疗不受影响。

密切观察病情,危重患儿转运途中应持续吸氧和Sp02检测,气管插管患儿应确保气管插管固定妥当。

8.注意保暖,推车不宜过快,确保患儿的安全。

9.记录和报告患儿的转运过程、异常情况及处理措施。

【结果标准】1.患儿家长对解释和给予的处理表示理解和满意。

2.安全转运患儿。

3.早期识别异常并采取恰当的措施。

4.保持准确的记录。

图1-14 患儿转运流程核对患儿身份流程【规范要求】明确患儿身份,确保安全、准确执行各项治疗、护理。

【核实步骤】(图1-15)1.评估患儿是否有判断力及神志是否清醒。

2.对有判断能力及神志清楚的患儿要求说出自己的姓名,护士进行核对。

3.对没有判断力或神志不清楚的患儿,检查腕带。

4.有腕带者,核对腕带上姓名及住院号。

5.没有腕带者,询问陪伴家长,要求家长说出患儿姓名,护士进行核对。

6.如没有陪伴家长,患儿身份待定。

【结果标准】确保安全、准确执行各项治疗、护理。

输血管理流程【规范要求】确保安全输血。

【工作程序】1.抽血交叉(图1-16)(1)需输血的患儿,医生开出输血或成分输血的医嘱,填写血交叉单(血库检验报告单)及输血申请单(第一次输血时用,需家长签字)。

(2)向患儿及家长解释抽血的目的,取得配合。

(3)护士根据血交叉单,将标签贴在血交叉试管(标签上需注有患儿姓名、床号、标本序列号)。

(4)抽血时两人核对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血型、住院号、血交叉单号码与试管标签号码,核对无误后方可抽血,抽血后在血交叉单反面双签名(例:抽血×××,核对×××)。

(5)抽血后,做好送检血标本登记,由专人将血交叉单、输血申请单和血标本送至血库。

2.输血(图1-17)(1)输血前检查血液有无异常:检查血袋有无破损、血有无凝块、有无变色、气泡及有效期。

(2)两人核对医嘱、血交叉单、血液出库报告单、血袋、输血卡、输血申请单。

查对内容包括:输血者姓名、床号、住院号、性别、年龄、ABO血型、RH血型、需输的血液类型、血量;献血者姓名、血袋号、ABO血型、RH血型、血液类型、血量、交叉配血结果。

(3)以静脉输液法在生理盐水中插上输血器,备齐用物至患儿床边。

(4)核对床号、床头卡,询问患儿姓名,应由患儿或家长说出名字(如不能说出,唯一可以确定患儿身份的是患儿的腕带上患儿姓名和住院号),说明目的和程序,要求患儿及家长及时报告不舒适的情况,取得配合。

(5)两人确保所有的资料核对元误后在血液出库报告单反面双签名(例:输血×××,核对×x×),医嘱单上写明输血的时间和执行者。

(6)按输液法,先输入少量生理盐水,握住血袋的两头轻轻摇动,再次核对床号、姓名、血型,去掉血袋上一个出口的塑料盖。

(7)关闭输血器,将针头从生理盐水瓶口拔出,插入输血袋中,插入时要小心勿刺到血袋边缘。

(8)将血袋悬挂,开放输血器,观察血液输入情况,调节滴速。

向患儿家长介绍输血注意事项。

(9)输血15分钟内密切观察反应,输血中应经常巡视患儿,确保输血通畅,及时观察输血反应。

原则上1单位血应在4小时内完成。

(10)血输完后,拿下血袋,拔出针头,连接生理盐水慢滴注,便冲洗输血皮管和过滤器中的血细胞,当输血皮管的液体变为半透明时,关闭输血器,停止输血,整理用物。

(11)输血完毕将血液出库报告单贴于化验粘贴单上,血袋保留24小时。

(12)填写输血卡,写明输血后患儿的反应,送交血库。

(13)记录和报告输血过程,患儿的反应及给予的相应处理。

3.可疑输血反应的处置(图1.18)(1)输血过程中加强巡视,尤其是输血开始后15—20分钟,严密观察有无局部疼痛及输血反应,如出现荨麻疹:发冷、心悸、呼吸困难等。

(2)如果患儿出现不适,立即停止输血,评估患儿,保留剩余血液。

(3)立即通知医生,按医嘱处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4)保持静脉通畅。

(5)安慰患儿及家长,以稳定情绪。

(6)通知血库,填写输血卡,将剩余血液送往血库,进一步查找输血反应的原因。

(7)记录和报告患儿的反应及给予的护理措施。

【结果标准】1.按医嘱使患儿得到准确输血。

2.早期识别并发症并采取正确的措施。

3.使患儿及家长对解释和给予的治疗表示理解和满意。

4.正确的记录。

图1-16 抽血交叉程序图1-17输血流程静脉输注钙剂流程【规范要求】安全正确的使用钙剂。

【处置步骤】(图1-19)1.根据医嘱正确配制钙剂。

2.将配好的液体带至床旁,核对床号和姓名,确认无误。

3.向家长说明钙剂应用的注意事项,说明钙剂外渗可引起的严重后果。

4.确认静脉通畅,如外周静脉留置,用生理盐水的注射器回抽,见回血后推注少量盐水,确定静脉通路状况良好后接上钙剂。

对于静脉无回血或静脉通路状况无把握时,重新选择静脉进行穿刺,选用透明敷贴固定,以确保静脉通畅同时便于观察穿刺局部的情况。

5.对于一次性静脉内补钙者,尽量在15—30分钟内完成,输注期间,每5分钟巡视静脉注射部位,直至输注完毕。

6.输注完毕后,用少量生理盐水冲洗静脉通道,再连接其他液体。

7.如在每目的常规液体中应用钙剂,应选择使用中心静脉。

8.使用前,先检查中心静脉的敷料有无松动,导管外露长度是否改变,用淡肝素的注射器回抽,见回血后,推注少量淡肝素盐水后再连接钙剂。

(对无回血的中心静脉不要盲目用钙)9.连接中心静脉的钙剂,应使用输液泵控制输液速度,连接后5—10分钟必须巡视一次,以后每30分钟巡视一次。

钙剂输注完毕后,用少量生理盐水冲洗静脉通路,再连接其他液体。

(注意:钙剂不能与白蛋白、脂肪乳剂等一起输注)10.对于输注钙剂过程中发现静脉有外渗现象,立即停止输注,并拔除静脉,渗出处予50%硫酸镁持续湿敷24小时以上,及时向护士长报告,并做好交接班。

【结果标准】1.正确、安全地应用钙剂,早期发现液体外渗并采取正确的措施。

2.使患儿及家长对解释和给予的措施表示理解和满意。

图1-19 静脉输注钙剂流程输液患儿出现不适症状的处置【规范要求】及时发现患儿不适症状,并正确处理。

【处置步骤】(图1-20)1.患儿输液后,应及时巡视。

2.患儿在输液过程中出现不适反应,立即评估患儿情况,了解输入的液体及药品。

3.如考虑为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如红霉素静滴后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向家长和患儿作好解释,减慢输液速度,密切观察变化,及时评估患儿不适情况有无改善,如无改善,按一般过敏反应处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