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中考考纲文言文背诵篇目

合集下载

2024上海中考文言文

2024上海中考文言文

1. 中考二十四篇文言文有哪些伤仲永王安石孙权劝学司马光湖心亭看雪张岱满井游记袁宏道公输墨子口技林嗣环陋室铭刘禹锡爱莲说周敦颐记承天寺夜游苏轼与朱元思书吴均小石潭记柳宗元岳阳楼记范仲淹醉翁亭记欧阳修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鱼我所欲也孟子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齐策》曹刿论战《左传·庄公十年》送东阳马生序宋濂马说韩愈愚公移山《列子·汤问》论语19则桃花源记陶渊明三峡郦道元出师表诸葛亮2. 中考必背文言文24首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十则》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十则》3.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十则》4.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⑥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十则》5.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十则》6.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

不亦远乎?”《论语十则》7.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十则》8.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十则》9. 鱼,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鱼我所欲也》孟子10.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鱼我所欲也》孟子11.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12.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上海中考课内文言文归纳篇

上海中考课内文言文归纳篇

上海中考课内文言文归纳篇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上海中考考纲课内文言文(总结)六上1.《为学》作者:彭端淑,清代文学家原题为《为学一首示子侄》选自《白鹤堂集》中心:本文以两个和尚去南海的故事为例,生动形象地说明了难与易之间的辩证关系,勉励人们立志求学,努力上进。

六下2.《天时不如地利》作者: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思想家,被称为“亚圣”选自《孟子》,《孟子》是孟子和他弟子所着。

中心:强调了战争中“人和”的重要性,提出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观点。

3.《橘逾淮为枳》作者:晏子,名婴,字平仲,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选自《晏子春秋》中心:文章叙述了晏子出使楚国,挫败了楚王的诡计,维护了个人和祖国的尊严,表现了一个爱国,机智,善于辞令的晏子和平庸愚昧的楚王形象。

故事告诉我们在羞辱别人的同时也在羞辱自己;待人要随和,心胸狭窄往往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不要用小人之心去度君子之腹。

七上4.《伤仲永》作者: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中心:通过描写方仲永的事迹,流露出对一个神童“泯然众人”的惋惜。

提示人们要重视后天教育,勤奋努力地学习。

5.《周处》选自南北朝文学家刘义庆编辑的《世说新语》周处,字子隐,晋朝义兴(今江苏宜兴)人中心:人是可以转变的,只要痛下决心,浪子也可以回头,并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6.《小石潭记》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选自《柳河东集》中心:作者时而欢乐,时而忧伤,思想感情随景而变,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含蓄的抒发了自己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

7.《卖油翁》作者:欧阳修,字永叔,谥号文忠,号醉翁、六一居士,宋代文学家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中心:卖油翁以高超的酌油技艺表演征服对方,用事实证明熟能生巧的道理。

8.《核舟记》作者:魏学洢,字子敬,明末嘉善人选自清朝人张潮所编的《虞初新志》中心:通过介绍核舟的形象、结构、主题,表现了雕刻者的精巧技艺和巧妙构思,反映出我国古代工艺的高超成就。

上海市中考语文文言诗文篇目

上海市中考语文文言诗文篇目

中考文言文考试篇目注:打★的为默写篇目一.文言文文章:1.陋室铭(刘禹锡)★2.爱莲说(周敦颐)3.橘逾淮为枳(《晏子春秋》)4.伤仲永(王安石)5.周处(《世说新语》)★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7.卖油翁(欧阳修)8.★核舟记(魏学洢)(第二.三段)★9.黔之驴(柳宗元)10.黠鼠赋(苏轼)★11.狼(蒲松龄)12.王顾左右而言他(《孟子》)13.公输(《墨子》)14.庄子钓于濮水(《庄子》)★15.曹刿论战(《左传》)(第三段)16.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17.小石潭记(柳宗元)★18.孔孟论学(前四则《孔子》)19.淮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郑燮)20.黄生借书说(袁枚)21.问说(刘开)22.卖柑者言(刘基)★23.岳阳楼记(范仲淹)★24.醉翁亭记(欧阳修)25.记承天夜游(苏轼)26.陈涉世家(司马迁)27.出师表(诸葛亮)★28.桃花源记(陶渊明)★29.捕蛇者说(柳宗元)(第四段)30.登泰山记(姚鼐)二.列为课文中的诗词曲:★31.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32.望岳(杜甫)★33.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34.黄鹤楼(崔颢)★35.山居秋暝(王维)★36.送友人(李白)★37.登高(杜甫)★38.卖炭翁(白居易)★39.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40.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41.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42.如梦令(李清照)★43.一剪梅(李清照)★44.诉衷情(陆游)★45.破阵子为陈同甫赋状词以寄(辛弃疾)★46.青玉案元夕(辛弃疾)★47.四块玉别情(关汉卿)★48.天净沙秋(白朴)★49.天净沙秋思(马致远)★50.水仙子咏江南(张养浩)三.每周一诗:★51.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52.书湖阴先生壁(王安石)★53.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54.凉州词(王翰)★55.书愤(陆游)★56.过零丁洋(文天祥)★57.观书有感其二(朱熹)★58.观猎(王维)★59.生查子元夕(欧阳修)★60.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上海市中学考试古诗文默写篇目

上海市中学考试古诗文默写篇目

《上海市中考古诗文默写篇目》1、《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2、《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3、《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4、《曹刿论战》(《左传》)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6、《孔孟论学》前四则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上海中考考试手册古诗词、文言文默写篇目整理.介绍

上海中考考试手册古诗词、文言文默写篇目整理.介绍

考试手册古诗词、文言文默写篇目整理诗词(共30首)六上:观沧海、望岳、饮湖上初晴雨后、迢迢牵牛星(4篇)六下:钱塘湖春行、黄鹤楼、山居秋暝、送友人、雨晴(5篇)七上:卖炭翁、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题破山寺后禅院、过零丁洋(4篇)七下:江城子·密州出猎、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题都城南庄(4篇)八上:诉衷情、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归园田居、观书有感(5篇)八下:四块玉·别情、天净沙·秋、天净沙·秋思、水仙子·咏江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5篇)九上:生查子·元夕、观猎(2篇)九下:竹枝词(1篇)1、《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主题】《观沧海》是建安十二年(207)九月曹操北征乌桓,消灭了袁绍残留部队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时所作。

这首四言诗借诗人登山望海所见到的自然景物,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划了高山大海的动人形象,更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是建安时代描写自然景物的名篇,也是我国古典写景诗中出现较早的名作之一。

【名句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运用夸张的想象,虚实结合,状写大海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烘托诗人宏伟的政治抱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和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

)2、《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主题】《望岳》,作者杜甫,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

这一首是东岳泰山。

开元二十四年(736),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

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

上海2021中考课内古诗文默写篇目

上海2021中考课内古诗文默写篇目

上海2021中考课内古诗文默写篇目上海2021中考古诗文考纲要求背诵的篇目古诗文(34篇)【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迢迢牵牛星】无名氏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雨晴】王驾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题都城南庄】崔护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上海中考古诗文背默篇目汇总-根据2021语文考纲整理+

上海中考古诗文背默篇目汇总-根据2021语文考纲整理+

目录1. 观沧海/曹操六年级(上) (2)2. 望岳/杜甫六年级(上) (2)3.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六年级(上) (3)4. 迢迢牵牛星/无名氏六年级(上) (3)5. 山居秋暝唐/王维六年级(下) (3)6. 雨晴唐/王驾六年级(下) (3)7. 蝶恋花宋/柳永七年级(下) (3)8. 如梦令宋/李清照七年级(下) (3)9. 题都城南庄唐/崔护七年级(下) (4)10. 野望/王继八年级(上) (4)11. 黄鹤楼唐/崔颢八年级(上) (4)12. 渡荆门送别/李白八年级(上) (4)13. 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八年级(上) (4)14. 饮酒(其五)/陶渊明八年级(上) (4)15. 赤壁/杜牧八年级(上) (5)16.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八年级(上) (5)17. 关雎/《诗经》八年级(下) (5)18. 石壕吏/杜甫八年级(下) (5)19. 卖炭翁/白居易八年级(下) (5)20.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八年级(下) (6)21. 送友人/李白八年级(下) (6)22. 卜算子.咏梅/陆游八年级(下) (6)23. 行路难.其一唐李白九年级(上) (6)24.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九年级(上) (6)25.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苏轼九年级(上) (7)26. 月夜忆舍弟唐杜甫九年级(上) (7)27.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唐韩愈九年级(上) (7)28.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唐李商隐九年级(上) (7)29.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辛弃疾九年级(上) (7)30.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九年级(下) (7)31.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九年级(下) (8)32. 过零丁洋/文天祥九年级(下) (8)33.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陈与义九年级(下) (8)34. 别云间/夏完淳九年级(下) (8)35. 陋室铭唐/刘禹锡(七下1) (8)36. 爱莲说宋/周敦颐(七下2) (9)37.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八上1) (9)38. 记承天诗夜游/苏轼(八上2) (9)39.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八上3) (9)40. 桃花源记/陶渊明(八下1) (10)41. 小石潭记唐/柳宗元(八下2) (10)42. 北冥有鱼/《庄子》(八下3) (11)43. 虽有佳肴/《礼记》(八下4) (11)44. 《岳阳楼记》宋.范仲淹(九上1) (11)45. 《醉翁亭记》宋.欧阳修(节选)(九上2) (12)46. 鱼我所欲也/《孟子》(九下1) (13)47. 曹刿论战(最后一段)《左传》先秦/左丘明(九下2) (13)1.观沧海/曹操六年级(上)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上海中考课内文言文整理归纳(30篇)完整

上海中考课内文言文整理归纳(30篇)完整

上海中考课内文言文整理归纳(30篇)(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上海中考考纲课内文言文(总结)六上1.《为学》彭端淑,清代文学家原题为《为学一首示子侄》选自《白鹤堂集》中心:本文以两个和尚去南海的故事为例,生动形象地说明了难与易之间的辩证关系,勉励人们立志求学,努力上进。

六下2.《天时不如地利》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思想家,被称为“亚圣”选自《孟子》,《孟子》是孟子和他弟子所著。

中心:强调了战争中“人和”的重要性,提出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观点。

3.《橘逾淮为枳》晏子,名婴,字平仲,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选自《晏子春秋》中心:文章叙述了晏子出使楚国,挫败了楚王的诡计,维护了个人和祖国的尊严,表现了一个爱国,机智,善于辞令的晏子和平庸愚昧的楚王形象。

故事告诉我们在羞辱别人的同时也在羞辱自己;待人要随和,心胸狭窄往往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不要用小人之心去度君子之腹。

七上4.《伤仲永》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中心:通过描写方仲永的事迹,流露出对一个神童“泯然众人”的惋惜。

提示人们要重视后天教育,勤奋努力地学习。

5.《周处》选自南北朝文学家刘义庆编辑的《世说新语》周处,字子隐,晋朝义兴(今江苏宜兴)人中心:人是可以转变的,只要痛下决心,浪子也可以回头,并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6.《小石潭记》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选自《柳河东集》中心:作者时而欢乐,时而忧伤,思想感情随景而变,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含蓄的抒发了自己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

7.《卖油翁》欧阳修,字永叔,谥号文忠,号醉翁、六一居士,宋代文学家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中心:卖油翁以高超的酌油技艺表演征服对方,用事实证明熟能生巧的道理。

8.《核舟记》魏学洢,字子敬,明末嘉善人选自清朝人张潮所编的《虞初新志》中心:通过介绍核舟的形象、结构、主题,表现了雕刻者的精巧技艺和巧妙构思,反映出我国古代工艺的高超成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背诵古诗篇目加粗为重点语句六年级上1.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4.迢迢牵牛星(每周一诗)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六年级(下)5.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6.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7.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8.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9.雨晴(每周一诗)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七年级(上)10.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2.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3.过零丁洋(每周一诗)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七年级(下)14.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5.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16.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7.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八年级(上)18.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19..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20.破阵子·为陈同甫赋状词以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21.归园田居(每周一诗)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22.观书有感(其二)(每周一诗)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八年级(下)23.天净沙·秋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24.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5.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九年级(上)26.生查子·元夕(每周一诗)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27.观猎(每周一诗)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九年级(下)28.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背诵课文篇目七年级(上)1.小石潭记唐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七年级(下)2.陋室铭唐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3.爱莲说北宋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4.曹刿论战(最后一段)春秋左丘明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八年级(上)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6.孔孟论学(前四则)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八年级(下)7.黔之驴唐柳宗元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8.狼清蒲松龄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九年级(上)9.岳阳楼记北宋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0.醉翁亭记北宋欧阳修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九年级(下)11.桃花源记晋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