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坐标曲线专题
生物图表题之曲线图

生物图表题之曲线图1.下列曲线图分别表示不同的生物学现象,对其描述中哪一项是正确的?A.甲图曲线表明随光照强度递增,光合作用增强,呼吸作用减弱B.乙图B 点时害虫种群抗药性个体所占百分比大于A 点时的比C.生产上用一定浓度生长素类似物除去单子叶植物中的双子叶杂草,丙图中⑴表示单子叶植物D.丁图中动物乙表示恒温动物2.右图表示植物光合作用曲线,请指出炎热夏季一天中光合作用变化的曲线是A .曲线AB .曲线 BC .曲线CD .曲线 D3.研究表明,植物的向光性与光能量(受光照强度、时间等影响)有关,其关系如右图所示。
下列分析中明显错误的一项是A .植物在光照下不一定向光生长B .一定强度的光照会使生长素分解C .不同能量光照可能会影响生长素运输方向D .植物的根可能会出现背光生长特性4.已知某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
下图表示该植物在25℃时光合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
若将温度提高到30℃的条件下(原光照强度和CO 2浓度等不变),从理论上,图中相应点的移动应该是A .a 点上移,b 点左移,m 值增加B .a 点不移,b 点左移,m 值不变C .a 点下移,b 点右移,m 值下降D .a 点下移,b 点不移,m 值上升5.右图中的曲线表示生物学中某些现象,有关的解释不合理的是()A .该曲线可用来表示叶片年龄与其叶绿素含量的关系B .若曲线表示一个生态系统的生产力随时间发生的变化,则b 点表示环境出现剧烈变化C .若曲线表示青霉菌生长曲线,则c 点是提取青霉素的最佳时间D .若曲线表示一个国家人口数量随时间的变化,则AB C D光合作用效率日升日落a一b段该国老年人数量比例较小6.下图所示某阳生植物细胞在夏季晴天的某一天内,其光合作用过程中C3、C5化合物的数量变化。
若第二天中午天气由光照强烈转向阴天时,叶绿体中C3含量的变化、C5含量的变化分别相当于曲线中的A.c-d段(X),b-c段(Y) B.d-e段(X),d-e段(Y)C.d-e段(Y),c-d段(X) D.b-c段(Y),b-c段(X)7.下列甲乙丙丁四个图分别表示有关生物学过程,对曲线变化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甲图B点时若为茎背光面的生长素浓度,则C点不可能为茎向光面的生长浓度B.乙图A点时,害虫不存在抗药性个体,而B点时害虫存在抗药性个体C.丙图表示肠脂肪酶的活性受pH影响的示意图D.丁图曲线A点时,人的胰岛A细胞兴奋性增强,胰岛B细胞兴奋性随后增8.在实验条件下,测试某种恒温动物离体细胞的呼吸作用强度(E)受温度变化的影响,结果是图2-29.影响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外界因素有光照强度、CO2的含量、温度等,内部因素有酶的活性、色素的数量、五碳化合物的含量等。
高考生物图表题9-曲线图讲解

种群数量——时 间 (寄生)
阴生植物、阳生 植物的光合强 度——光照强度 C3植物、C4植物 的光合强度—— CO2浓度
根、芽、茎生长 ——生长素浓度
种群数量——时 间 (竞争)
• 2 解题的基本思路 • 此类题的基本解题原则是:单因子变量。 即先找到一个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然 后再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得出相关的结 论。
• 例5 下图1表示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中光强度和氧气释放速度的关系。图2表 示该植物在不同温度(15℃和25℃)下,某一光强度时氧气释放量和时间的 关系,请据图回答: • ①当图2纵坐标分别表示光合作用所产生氧气的净释放量和总量时,则它们分 别是在光强度为 和 千勒克司下的测定值。 • ②若该植物的呼吸商(呼吸商=呼吸放出的CO2量/呼吸消耗的O2量)为0.8, 在25℃条件下,1小时内呼吸作用放出的CO2量为 毫升。 • ③若该植物的呼吸商为0.8,在25℃,4千勒克司光强度下,该植物进行光合 作用时除完全利用呼吸所产生的CO2外,每小时还应从外界吸收CO2 毫升。 • ④在4千勒克司光强度下,25℃时该植物每小时光合作用所产生的葡萄糖量是 15℃时的 倍,这主要是因为 。
1.光合作用强度——CO2浓度 2.光合作用强度——光照强度 3.矿质元素吸收——O2浓度 4.ATP产生——O2浓度 5.种群数量——时间(自然状态下) 6.反应速度——底物 1.酵母菌CO2产生——O2浓度 2.种子萌发时的干重——萌发天数 3.种群密度——杀虫剂使用 DNA含量——前、中、后期
• 总之,双曲线和多曲线题基本的解题思路 同一单曲线题差不多。应注意各个击破, 先分后总;注意比较、分析不同曲线的差 异及相互关系;注意利用数学中的有关知 识,如斜率、辅助线等。切不可胡子眉毛 一把抓,造成无从下手的局面。
高三生物二轮:坐标曲线专题

P
光照强度
4、绘图
要将文字信息转变成坐标曲线 (难点) 绘制曲线有两种类型:定量曲线和定性曲线。 (一)定量曲线
将具体的数据信息,转变成图像信息。 例6、研究者发现温度的变化对某生物气体产量有影响,并在 不同温度下测定气体的产量如下表。请在下列方格纸上,用 表中数据,设计完成曲线图。
温度(℃) 气体体积[mm3· (10min)-1] 20 30 10 25
解析: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相关知识。从图甲中可以看出实验组干旱其光和速率随干旱时 间延长下降,所以A正确;图甲中光和速率下降时间在第2 天,图乙叶绿素含量下降在第 4天,所以B正确;从图乙看出实验2-4天,叶片叶绿素含量并没有下降,所以C错误;实 验2-4天,由于干旱叶片气孔关闭,叶片内CO2浓度下降可能会引起的光合速率下降。 答案:ABD
(二)定性曲线 将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直观的图像表现出来。
例7.动物脑组织中含有丰 ● 富的谷氨酸脱羧酶,能专 一催化1 mol谷氨酸分解为 1mol r-氨基丁酸和1 mol ● CO2。某科研小组从小鼠的 脑中得到该酶后,在谷氨 1 ● 酸起始浓度10mmol/L、最 适温度、最适pH值的条件 产物CO2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 下,对该酶的催化反应过 (注:酶浓度固定) 程进行研究,结果见图。 (1)在图1画出反应过程中谷氨酸浓度随时间变化的 曲线(请用“1”标注)。
●
2 3
●
图1 产物CO2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图 (注:酶浓度固定)
(2)当一开始时,将混合物中谷氨酸脱羧酶的浓度 增加50%或降低反应温度10℃,请在图1中分别画出 理想条件下CO2 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请用“2” 标注酶浓度增加后的变化曲线,用“3”标注温度降 低后的变化曲线),并分别说明原因 。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课件:坐标曲线分析

2. 析图 分析: 分析:图中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特殊 点,曲线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趋势和走 分析曲线变化因果关系。 向,分析曲线变化因果关系。
联想: 联想 : 通过联想再现与图像曲 线相关的知识点,生物学概念、 线相关的知识点,生物学概念、原 规律等。 理、规律等。
C。
例4、把几百粒浸泡过的豌豆播于松散的锯木 、 层里,每隔5天取 粒切细并加热到恒重, 天取20粒切细并加热到恒重 层里,每隔 天取 粒切细并加热到恒重,然 后把20粒幼苗的干重同生长时间作图 粒幼苗的干重同生长时间作图。 后把 粒幼苗的干重同生长时间作图。下图 所示的哪一条曲线是所获得的结果。( 所示的哪一条曲线是所获得的结果。( )
光 合 作 用 强 度 0
度 的
环境因素
课堂小结
现今高考试题只有选择题 选择题和简 答题两种题型,突出特点是思考多、 答题两种题型 , 突出特点是思考多 、 动笔 每一道题都得冷静思考,认真推敲, 少 。 每一道题都得冷静思考 , 认真推敲 , 从相关曲线、 图表中获取信息, 从相关曲线 、 图表中获取信息 , 并通过加 分析,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工、分析,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与文字叙述相比,曲线、 与文字叙述相比,曲线、图象和表格 描述更直观形象, 描述更直观形象,同时能很好体现考纲中 的要求,故运用表格、 的要求,故运用表格、图象表达实验过程 和记录实验结果值得重视。 和记录实验结果值得重视。
4. 画图 作图要点: 作图要点: 一、正确构建坐标轴
①画出横纵坐标 ②标出横纵坐标的单位及刻度
二、正确构建有关图形
准确定位“ 起点、 ①准确定位“点”——起点、转折点、终 起点 转折点、 点 抓住“ ②抓住“形”——符合曲线图与直方图的 符合曲线图与直方图的 “ 形 、神”
初中生物坐标曲线题专题复习(含专题训练题和答案)

初中生物坐标曲线题专题复习(含专题训练题和答案)生物学中的坐标曲线题需要认真观察和分析,理解曲线的起点、终点、转折点和交叉点等。
无论哪种题型,都需要学生将概念、原理与曲线之间实现信息的转换,即知识的迁移。
一、常见类型1.单曲线类型:在某范围内,纵坐标变量随横坐标变量增加而不断增加,超过某个值后,纵坐标变量随横坐标变量增加而趋于平缓。
例如,光合作用强度随CO2浓度的变化或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变化。
在某范围内,纵坐标变量随横坐标变量增加而不断减少,纵坐标变量随横坐标变量的增加而不断增加。
例如,种子萌发时的鲜重随萌发天数的变化,恒温动物耗氧量随温度的变化,酶的活性随温度的变化等。
2.双曲线常见类型: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捕食或共生),恒温动物、变温动物的耗氧量随温度的变化等。
二、解题方法1.识标:识别坐标图中纵坐标、横坐标所表达的变量,并利用所学的生物学基础知识联想、推理,找到纵、横坐标联系的“桥梁”。
例如,下图表示人体胸廓容积的变化,到b点时,肺泡内、呼吸道、外界气压的关系是()答案是C。
该曲线表示胸廓的容积随时间的变化。
到b点时,胸廓增大,表现为吸气状态,此时,肺泡内气压小于呼吸道内的气压,呼吸道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
2.明点:明确特殊点,如曲线的起点、转折点、终点、曲线与纵横坐标以及其它曲线的交叉点等。
挖掘出这些特殊点隐含的条件或生物学含义,明确这些特殊点的含义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典例:如图所示,曲线表示某植物在恒温30℃时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
已知该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调节到25℃,那么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A.曲线中Z点将向下移动B.曲线中X点将向下移动C.曲线中Y点将向右移动D.若光照强度长时间处于Y点,植物将不能生长解析】曲线中Z点为光合作用的饱和点。
在将温度调节到25℃的情况下,光合速率加快,呼吸速率减慢,因此Z点将向下移动,A正确。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坐标曲线专题

5.反应速度――反应物底物
6.杂合体自交后代纯合体所占的比例 变化
升曲线2
相关常见曲线
1.时间――种群个体数(无环境阻力)
2.时间――胚胎发育中的细胞总数
3.温度――变温动物的耗氧量
曲线走势:纵坐 标变量随横坐标 变量的增加而不 断增加
降曲线
相关常见曲线
1.杂合子自交代数――杂合子数量
2.氧浓度――无氧呼吸
种 群 数 量
0
种 群 数 量
J型 时间
0
S型
时间
例1.下图表示酶反应速度与温度的关系。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a点所对应的温
最适温度; 度称_________
(2)曲线ab段平缓,而 ac段急剧下降,试分析
温度低时,酶的分子 其原因: 结构没有破坏,只是活性被抑制; 温度较高时,酶蛋白质分子结构被破坏,发生变性失活。
(3)将装有酶与反应物的甲、乙、丙3支试管分别放入0℃、 12℃、75℃的水浴锅中水浴20min后,转入37℃的水浴锅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坐标曲线专题
坐标曲线题是高考中的一种常见题型, 它以直角坐标系为表现形式,通过曲线的变 化,揭示生命现象与某些因素之间的内在联 系,或反映某项生理指标随某些因素的变化 而发生的规律性变化。由于这类题目将大量 信息隐藏在图像之中,能够较为全面地考查 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运用信息等多种 能力,具有较高的区分度,因而备受命题专 家亲睐。
解题策略
1、联想: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通过联想,找准 理论原理。 2、信息转换:对坐标轴或题干中的信息进行转换, 转换成自己较熟悉的形式,类似于“同等变形”。 通过信息转换,将自变量(横坐标)与因变 量 (纵坐标)真正“挂上钩”。 3、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化繁为简:如果有多 条曲线,可能会有多个自变量。可进行“分别分析” (先单独分析其中一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再 单独分析第二个自变);最后“综合分析”,得出 结论。“分别分析”时逐一分析每条曲线,或作出 必要的“辅助线”。
《生物坐标曲线图专题复习》教学反思

《生物坐标曲线图专题复习》教学反思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Posner)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
新课程标准强调了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尤其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的分析与反思。
为了保证本次课题的顺利进行,特对课题研究中涉及的教学设计进行反思、分析。
1、教学设计反思本节内容是针对高三平行班的学生设计的,既要求对这一类知识进行总结整理形成规律,帮助基础差的学生提高做题效率,又要符合这些学生的接受理解能力。
故,在经过课题组成员反复讨论后形成了这样的设计:“提出问题(设计习题)→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总结规律→典例分析→习题训练”。
可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同时经过学习小组的共同努力下得出或得出部分结论,获得成就感,然后在教师的帮助下形成规律,最后在习题中加以实践,体会理解规律,并布置合适数量和难度的练习,加以应用。
这种设计可以激起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同时通过结论获得成就,从而增强学习兴趣,加深知识映像,最终实现自觉、自主学习。
2、教学过程反思对高三学生而言,需要抓紧时间复习、整合知识,故在导入时采用直接入题,抛难题给学生,达到两个目的:①学生不会做,想知道做法,引起学习兴趣;②基础好的同学会做,引导其演化成规律、方法,或者给其他同学讲解,形成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同时也能锻炼自己。
然后通过小组讨论,互帮互助,力所能及的表达所获得的结论;教师进行点评补足,师生共同得出做题方法,形成规律;再以典型的高考真题进行应用,套用规律,体会理解规律;最后通过独立完成习题来考查学生的掌握情况,教师此时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学情进行单独辅导、点拨。
3、教学效果反思在这节课的课后,我随机找了10位同学进行了以下的提问:①你这节课听懂了吗?②你可以独立完成课堂上讲的那3道例题吗?③学案上的练习你能独立完成吗?如果在同学、老师的帮助下能完成吗?④课下作业能独立完成吗?10位学生全部表示听懂了这节课;有一位学生可以在别人的帮助下完成例题,其他的例题都没问题;血案中的练习6名学生可以独立完成,3名在提醒下可以完成,有一名学生表示必须要别人很多的指导;而课下作业有一定的难度,只有4名同学可以独立完成。
“生物图表题”之⑨——坐标曲线题

“生物图表题”之⑨——坐标曲线题一解题思路与技巧生物坐标曲线题实际上是借助数学方法来分析生命现象,从而揭示出生物体结构。
生理等方面的本质特性。
如果能抓住坐标曲线的关键要素,掌握正确的分析方法,坐标曲线题就会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生物坐标曲线题的类型很多,无论曲线怎么复杂,其关键是数和形。
数就是图像中的点——起点、转折点和终点;形就是曲线的变化趋势,乃至将来动态。
抓住了关键,还必须有一个正确的解题思路,可分三步:一、识图:识图的关键是三看(既识标、明点、析线):第一看理解坐标图中纵、横坐标的含义,找出纵、横坐标的关系,再结合教材,联系相应的知识点。
(即识标)第二看曲线中的特殊点(顶点、始终点、转折点、交叉点)所表示了什么生物学意义。
(即明点)第三看曲线的走向、变化趋势。
揭示各段曲线的变化趋势及其含义。
根据纵、横坐标的含义可以得出:在一定范围内,随“横坐标量”的增加,“纵坐标量”逐渐增加或减小。
超过一定范围后,随“横坐标的量”的增加,“纵坐标的量”减少或增加,或者达到某种平衡状态。
若为多重变化曲线坐标图,要分别揭示其变化趋势,然后对比分析,找出符合题意的曲线或者是结论。
或者是教材中的结论性语言。
(既析线)二、析图:解决为什么的问题,通过联想与图象有关的概念、规律、原理等,并寻求图象中各自变量与函数的关系,由此分析图中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特殊点?曲线为什么有这种变化趋势?它们说明了什么?以此揭示问题的实质和规律。
三、用图:识图是基础,析图是关键,用图是目的。
把生物学问题巧妙而合理地设置成图象题,使学生通过剖析图象,运用图中曲线特征、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最后用规范的生物学语言表达(表达能力)。
表述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有:不善于表述过程和说明问题;表述不规范、不简洁、不准确;不到位或越位,更多的原因是对动态、静态的要求和范围把握不准。
训练的策略主要是:仔细地看(教材表述)、认真地听(教师表达)、规范地练(解题时强烈的自我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推进】坐标曲线、图表专题坐标曲线类一.题型特点该类题型以直角坐标图形式呈现,通过曲线的变化,揭示生命现象及某些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由于这类试题能将大量的信息隐藏在图中,能较为全面地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二.类型1.单曲线:常表示某种生物的数量或某一生理过程与某一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
常有以下种类:①升曲线②降曲线③先升后降④先降后升⑤升降不断变化2.双曲线和多曲线图例相关变量图例相关变量种群数量—时间(共生)果实发育、果实不发育—是否受粉种群数量—时间(捕食)恒温动物、变温动物的耗氧量—温度厌氧生物、好氧生物的呼吸强度—氧气浓度种群数量—时间(寄生)阴生植物、阳生植物的光合强度—光照强度C3植物、C4植物光合强度—CO2浓度种群数量—时间(竞争)根、芽、茎的生长状况—生长素浓度4.同一曲线图可表示不同的生物学含义:1)单曲线A: ①酶的活性――pH ②酶的活性――温度③生长速度――生长素浓度\B: ①光合作用强度――CO2浓度②光合作用强度――光照强度③种群数量――时间(自然状态下) ④酶促反应速度―――底物浓度⑤纯合子比例——杂合子自交代数C: ①液泡体积――溶液浓度(溶质为大分子) ②无氧呼吸速率――氧浓度③恒温动物耗氧量――温度④杂合子数量――杂合子自交代数D: 种群数量--时间(在无环境阻力下)E: ①种群密度―――杀虫剂使用次数②种子萌发时的干重――萌发天数③酵母菌CO2产生量――O2浓度双曲线三.答题模板轻松解答坐标曲线题“四部曲”:认标、析点、观线、作答。
1分析横坐标进而确认自变量、因变量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2.分析坐标曲线图中曲线的特殊点(起点、转折点、顶点、终点、交叉点)所表示的意义。
3.从整体上观察和研究曲线的走向、变化趋势。
4.通过联想与图像有关的生物学概念、规律、原理等,并寻求图像中各自变量与函数的关系,由此分析图中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特殊点?曲线为什么有这种变化趋势?它们说明了什么?以而揭示问题的实质和规律。
根据横纵坐标的含义可以得出:在一定范围内,随“横坐标”量的增加,“纵坐标”量逐渐增加或减少。
超过一定范围后,随“横坐标”量的增加,“纵坐标”量减少或增加,或者达到某种平衡状态,从而揭示出各段曲线的变化趋势及其含义。
四.专项训练1.下图表示不同条件下,人体内某些物质含量变化的趋势,其中正确的是( )2.建构模型是生物学的一个基本方法,用模型可以直观的表示许多生物学现象或生理过程。
下列与图示模型生物学现象或过程不相符的是( )A.若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种类数量则曲线b可表示种子萌发过程中的一段时间内有机物种类的变化,曲线a表示种子中有机物总量的变化B.若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数量,则曲线中a、b可表示在植物突然停止光照后,一段时间内叶肉细胞叶绿体中C5和C3的变化趋势C.若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浓度,则曲线b可表示置于0.3 g/mL的蔗糖溶液中的洋葱表皮细胞,一段时间内细胞液浓度随着时间推移的变化,曲线a 则表示液泡体积的变化D.若横坐标表示种群数量,纵坐标表示稳定性,则曲线a可表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曲线b可表示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3.下列各图中,如果横坐标改变,则曲线的变化趋势最小的是( )A.①将横坐标的“光照强度”改为“CO浓度”2浓度”B.②将横坐标的“温度”改为“O2C.③将横坐标的“抵抗力稳定性”改为“恢复力稳定性”D.④将横坐标的“有丝分裂”改为“减数第一次分裂”4.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细菌相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则小鼠体内S型、R型细菌含量变化情况最可能是下图中的哪个选项( )5.阳光穿过森林中的空隙形成“光斑”,它会随太阳的运动和枝叶的摆动而移动。
如下图表示一株生长旺盛的植物在“光斑”照射前后光合作用过程中吸收CO2和释放O2的有关曲线,此曲线说明()A.“光斑”照射前,光合作用无法进行B.“光斑”照射开始后,光反应和暗反应迅速同步增加C.“光斑”照射后,氧气释放曲线的变化说明暗反应对光反应有限制作用D.图示实线AB段的变化说明进行暗反应与光照无关6.下图是水生植物黑藻在光照等环境因素影响下光合速率变化的示意图。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t1→t2,叶绿体类囊体膜上的色素吸收光能增加,基质中水光解加快、O2释放增多B.t2→t3,暗反应(碳反应)限制光合作用。
若在t2时刻增加光照,光合速率将再提高C.t3→t4,光照强度不变,光合速率的提高是由于光反应速率不变、暗反应增强的结果D.t4 后短暂时间内,叶绿体中ADP 和Pi 含量升高,C3化合物还原后的直接产物含量降低柱形图类一.题型特点柱形图又称坐标直方图,是将数据直观化呈现的一种题型。
此类试题主要用于考查学生审图、提取信息、利用信息解题等综合能力。
二.解题步骤1.看清楚纵、横坐标轴的含义以及坐标系中直方图所代表的意义,即分析直方图所蕴含的生物学信息。
2.认真分析、对比各变量之间的关系,找出各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
2.结合相关的生物学知识做进一步的推理分析,并进行图文转化,正确作答。
三.专题训练1.下图中甲~丁为某动物(染色体数=2n)睾丸中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的比例图,关于此图叙述中错误的是()A. 甲图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B. 乙图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C. 丙图可表示有丝分裂间期的第一阶段D. 丁图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2.下列各图中不正确的是()3.下图是鹰对不同种群数量的鸽群发起攻击的成功率的实验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图说明捕食者数量会随着被捕食者的增加而增加B.此图说明鹰的攻击成功率与鸽的种群数量是一种负相关的关系C.此结果可反映生态系统的负反馈调节机制D.此图反映出生物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4. 柱状图能直接明了地描述生物学的原理与本质,因此得到了广泛地运用,请你依据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下列直方图,其中错误的是( )5.经调查,某生态系统中Y、X、Z分别为第一、第二和第三营养级,每个营养级不同物种的个体数量如图甲所示(图中每一柱条代表一个物种)。
一段时间后个体数量发生变化,结果如图乙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X营养级的生物被捕食的压力明显增加B.Z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增加是由捕食对象专一引起的C.Y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变化是由于捕食者对捕食对象有选择的结果D.X营养级的生物之间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且其中某种生物处于竞争劣势6.锄足蟾蝌蚪、雨蛙蝌蚪和蟾蜍蝌蚪均以浮游生物为食。
在条件相同的四个池塘中,每池放养等量的三种蝌蚪, 各池蝌蚪总数相同。
再分别在四个池搪中放入不同数量的捕食者水螈。
一段时间后, 三种蝌蚪数量变化结果如图。
下列分析, 错误的是()A. 无水螈的池搪中, 锄足蟾蝌蚪数量为 J 型增长B. 三种蝌蚪之间为竞争关系C. 水螈更喜捕食锄足蟾蝌蚪D. 水螈改变了三种蝌蚪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表格类一.题型特点表格题是生物试卷中常有的题型,这类题型最突出的特征是以表格的形式把生物学现象、事实、规律、原理及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呈现出来,表格中包含了较多的信息,既能全面考查学生对表格信息的分析、处理、概括等能力,同时也能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解题步骤1.读表审题,弄清行标题、列标题和数据标题的含义,分析各行各列的数据变化、最大值、最小值和拐点。
2.理解表格的行、列含义,找答案。
把表格转变成文字,正确链接要考的知识,再分析各行各列的数据变化、最大值、最小值和拐点的原因,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横向对比、纵向分析,找共同点,总结差异。
看有无单一变量的对照关系或因果关系等,从而得出结论。
3.挖出表格隐含的信息,定答案。
在读懂表的前提下,理解数据所含信息,结合概念和原理正确答题。
把表格转变成文字时,表述要准确。
三.专题训练1.科学家对某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获得下表数据。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从第Ⅱ营养级到第Ⅲ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1.28%B.第Ⅰ营养级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是863.9 kJ/(m2·y)C.营养级之间的信息交流是双向的D.该生态系统遭受火灾后,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2.将某绿色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他实验条件都是理想的),实验以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
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对该表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AB.昼夜不停地光照,在15 ℃时该植物生长得最快C.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在20 ℃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D.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在30 ℃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是10 ℃时的2倍3.(1)B的净光合速率较低,推测原因可能是:①叶绿素含量低,导致光能吸收不足;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A、D分别置于光温恒定的密闭容器中,一段时间后,A的叶肉细胞中,将开始积累____________;D的叶肉细胞中,ATP含量将____________。
(3)与A相比,D合成生长素的能力________;与C相比,D的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数量明显增多的结构是________。
4.回答下列果蝇眼色的遗传问题。
(l)有人从野生型红眼果蝇中偶然发现一只朱砂眼雄蝇,用该果蝇与一只红眼①②让F2代红眼雌蝇与朱砂眼雄蝇随机交配。
所得F3代中,雌蝇有______种基因型,雄蝇中朱砂眼果蝇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
(2)在实验一F3的后代中,偶然发现一只白眼雌蝇。
研究发现,白眼的出现与常染色休上的基用E、e有关。
将该白眼雌蝇与一只野生型红眼雄蝇杂交得F’1, F’1实验二中亲本白眼雌绳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F ’ 2代杂合雌蝇共有_____种基因型。
这些杂合雌蝇中红眼果蝇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果蝇出现白眼是基因突变导致的,该基因突变前的那分序列(含起始密码信息)如下图所示.(注:起始密码子为AUG ,终止密码子为UAA,UAG 或UGA)上图所示的基因片段在转录时,以_______________链为模板合成mRNA ;若“↑”所指碱基对缺失,该基因控制合成的肽链含__________个氨基酸。
5.稻田中除了水稻外,还有杂草、田螺等生物。
(1)调查稻田中田螺种群密度时可以采用样方法,选取样方的关键是 。
根据右侧的取样调查表可估算出稻田中田螺的种群密度为 。
(2)稻田中经控制后的有害生物密度与所需的防治成本有关,并影响作物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