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2019年秋季《教育心理学》离线考核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东师2019年秋季《学生学习心理与心理发展》离线考核【答案】

东师2019年秋季《学生学习心理与心理发展》离线考核【答案】

离线作业考核
《学生学习心理与心理发展》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自我概念
【答案】:即一个人对自身存在的体验。

它包括一个人通过经验、反省和他人的反馈,逐步加深对自身的了解。

2、学习
【答案】:是指通过阅读、听讲、思考、研究、实践等途径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

3、认知地图
【答案】:认知地图是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产生于头脑中的,某些类似于一张现场地图的模型。

是一种对局部环境的综合表象,既包括事件的简单顺序,也包括方向、距离,甚至时间关系的信息。

4、正迁移
【答案】:正迁移也叫“助长性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如学习数学有利于学习物理,学习珠算有利于心算,掌握平面几何有助于掌握立体几何等。

5、陈述性知识
【答案】:也叫“描述性知识”。

它是指个人具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而能直接加以回忆和陈述的知识。

主要是用来说明事物的性质、特征和状态,用于区别和辨别事物。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简答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案】:维果斯基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出发,在30年代提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主张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受社会规律制约,十分强调人类社会文化对人心理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及社会交互作用对认知发展的重要性。

[东北师范大学]2019年秋季《小学教学心理学》离线考核答案

[东北师范大学]2019年秋季《小学教学心理学》离线考核答案

离线作业考核
《小学教学心理学》
满分100分
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学生在课堂中的注意特点有哪些?
【标准参考答案】
(1)每课或每段的第一句话
(2)看起来与众不同的内容
(3)以多种方式呈现的内容
(4)有趣的内容
2、简述抗拒诱惑实验,它说明什么?
【标准参考答案】
该实验为沃尔斯特等人1963年所做。

被试为5岁儿童,实验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将儿童带入放有玩具的房间,让他们参观,并告诉儿童说:“这些玩具禁止玩,但可以翻字典。

第二阶段,让儿童看一部短的影片。

这时,儿童被分为三组,一组为榜样奖励组,看到的影片是:一个男孩在玩一些被告知不准玩的玩具,不久,男孩的妈妈进来了,夸奖他并和他一起玩;一组为榜样训斥组,看到的影片是:男孩在玩被禁止的玩具,男孩的妈妈进入房间后,严厉训斥孩子违反禁令,男孩显出害怕的样子;第三组为控制组,不看影片。

第三阶段,让每个孩子都在有玩具的房间单独呆15分钟。

实验者通过单向玻璃观察发现:第一组儿童很快屈从于诱惑,约在80秒后便动手玩玩具;第二组儿童能克制7分钟,有的甚至坚持完15分钟而不去玩玩具;第三组即控制组儿童平均克制约5分钟。

这一实验说明:抗拒诱惑的行为也可以通过对榜样的观察进行学习和改变。

3、简述发现学习的作用?
答:⑴提高智力的潜力;
⑵使外部奖赏向内部动机转移;
⑶学会将来做出发现的最优方法和策略;。

【东师】2019年秋季《青少年心理学》离线考核参考答案

【东师】2019年秋季《青少年心理学》离线考核参考答案

离线作业考核
《青少年心理学》
注:本试卷为东北师范2019年秋季考核,请认真读题后,完成作答!!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观察学习
参考答案:观察学习也称替代学习,是班杜拉理论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其义是指学习者通过观察他人(榜样)所表现出的行为及其后果而进行的学习。

2.形象记忆
参考答案:形象记忆是指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具体形象为内容的记忆,它具有鲜明的直观性。

3.自我概念
参考答案:自我概念是关于自己的能力、外表和社会接受性等方面的态度、情感和知识的自我知觉,即个体把自己当成一般的客观事物所做出的知觉和评价。

4.同伴关系
参考答案: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或者主要指同龄人间或心理水平相当的个体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

5.心理咨询
参考答案:心理咨询是指心理咨询者通过和来访者的商谈、讨论、劝告、启发和教育,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心理困惑和心理障碍,以便他们更好地成长,提高适应能力,增进心身健康。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简述纵向研究的优缺点。

参考答案:优点:对个体群体的发展提供更准确的数据,有助于了解心理变化的可能原因。

缺点:时间长、研究人员投入大,被试易缺失,工具稳定性不易保持。

东北师范大学19秋《学校心理学》离线作业答案

东北师范大学19秋《学校心理学》离线作业答案

东北师范大学19秋《学校心理学》离线作业答案离线作业考核《学校心理学》满分100分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网络成瘾答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 IA)或网络成瘾障碍(Internet Addiction, IAD)的概念最先由戈德堡(Goldberg)在1994年提出的。

他提出网络成瘾是网络使用的模式不当,使当事人的社会、生理。

心理功能严重受损造成痛苦。

金伯莉·扬(Kimberly Yong,1996)提出病态网络使用(Problematic Internet Use)一词,从行为成瘾的角度出发,认为其是一种“行为-控制失调”(Impulse-Control Disorder)。

扬对网络成瘾的诊断标准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2.交往障碍答可以是一个独立的心理障碍,即一个学生在学习、智力发育及与父母相处等方面可能都无问题,只是与同学或陌生人交往时不知所措;交往障碍也可以是其他心理障碍的一个从属表现,如抑郁的人自然不知与人交往,对学校恐惧的人,也不知如何与其他同学交往。

3.心理咨询的精神答是当前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性的接触,本身即是一种教育态度或教育方法。

教师尊重学生的自我价值,同时又为学生的人格成长提供心理援助,这是与学校心理辅导教师的基本素质相关的一种教育理念的反映。

4.追踪设计答追踪设计是指同一被试在一定时间内被连续考察,他可以提供实际年龄变化的数据。

从发展的观点来看,对某一群体进行重复测试有很多优点,可以了解这群人在相似的环境下的典型行为,把犯错误的可能减少到最低程度。

5.同化答同化是指把外部环境中的有关信息吸收进来并结合到儿童已有的认知结构(也称“图式”)中,即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过程。

6.正强化答是指在某一情境中增加某种刺激,有机体反应概率增加,该刺激产生的作用称为正强化。

7.聚合效度答是指运用不同的测量方法测定同一特征或构思时测量结果相似的程度,即不同测量方式应在相同特征的测定中聚合在一起。

[东北师范大学]2019年秋季《小学教学心理学》离线考核

[东北师范大学]2019年秋季《小学教学心理学》离线考核

离线作业考核《小学教学心理学》满分100分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学生在课堂中的注意特点有哪些?2、简述抗拒诱惑实验,它说明什么?3、简述发现学习的作用?4、简述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二、辨析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仅作判断不说明理由者不得分。

)1、知识或信息一旦进入长时记忆就不会再遗忘。

2、专家与新手在对问题解决过程的监控存在差异。

三、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要求紧扣题意,条理清楚。

)1、论述如何消除学生的无力感与增强效能感?2、论述加里培林的智力技能阶段形成理论包括哪些内容?答案:一、1.答: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中学生的学习时间长,心里压力大。

这样作为教师我们可以帮助学生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压力释放①学会放松,多参加体育活动、艺术活动,这样可以分散注意力,调节心情。

②与人谈心。

要使学生知道有问题要学会求助,在学校可以找老师、心理辅导老师谈心;在家里可以找长辈、亲友谈心;在社会上也可以有谈心的对象,如心理咨询电话等等。

无论何时都可以与人谈话,学会与人谈心一辈子收益。

③学习写日记或周记。

学生用笔与自己谈心,把心灵的轨迹用文字描绘下来,对心理健康成长有很大的帮助。

2.答:该实验为沃尔斯特等人1963年所做。

被试为5岁儿童,实验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将儿童带入放有玩具的房间,让他们参观,并告诉儿童说:“这些玩具禁止玩,但可以翻字典。

第二阶段,让儿童看一部短的影片。

这时,儿童被分为三组,一组为榜样奖励组,看到的影片是:一个男孩在玩一些被告知不准玩的玩具,不久,男孩的妈妈进来了,夸奖他并和他一起玩;一组为榜样训斥组,看到的影片是:男孩在玩被禁止的玩具,男孩的妈妈进入房间后,严厉训斥孩子违反禁令,男孩显出害怕的样子;第三组为控制组,不看影片。

第三阶段,让每个孩子都在有玩具的房间单独呆15分钟。

实验者通过单向玻璃观察发现:第一组儿童很快屈从于诱惑,约在80秒后便动手玩玩具;第二组儿童能克制7分钟,有的甚至坚持完15分钟而不去玩玩具;第三组即控制组儿童平均克制约5分钟。

[东北师范大学]2019年秋季《幼儿心理学》离线考核复习资料

[东北师范大学]2019年秋季《幼儿心理学》离线考核复习资料

[东北师范大学]2019年秋季《幼儿心理学》离线考核复习资料东北师范大学19秋]离线作业考核《幼儿心理学》满分100分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0分)1、抑制过程守恒[提示:认真复习课程知识,并对题目完成作答]参考答案:抑制是大脑皮质的基本神经过程之一,是与兴奋对立的状态。

其表现为兴奋的减弱或消失。

按照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学说,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的脑各个部分,时刻都有兴奋与抑制交替转换的活动,兴奋和抑制可相互诱导;作为大脑皮质基本神经过程之一的抑制,有条件性抑制和非条件性抑制之分。

条件性抑制又称内抑制,主要包括消退抑制和分化抑制;后者包括外抑制和超限抑制。

2、颜色视觉[提示:认真复习课程知识,并对题目完成作答]参考答案:颜色视觉,是光谱上380~760纳米(nm)波长的辐射能量作用于人的视觉器官所产生的颜色感觉,又称色觉。

在可见光谱上从长波端到短波端依次产生的色觉为红、橙、黄、绿、蓝、紫。

人眼对光谱各波长的辨别能力是很不一样的,在整个光谱上人们可以分辨100多种不同的颜色。

物体表面的颜色取决于物体反射和吸收照射在其上的光波的情况。

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1、幼儿注意的两个基本要素是什么?[提示:认真复习课程知识,并对题目完成作答]参考答案:注重个体差异,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幼儿有不同的个体差异,有的语言表达很好,但是动手能力较差;有的动手能力很强,但是语言表达很弱。

对于在某些方面能力比较弱的幼儿,我们不仅要宽容地对待他们,而且要耐心地帮助他们,不断地表扬激励他们,使他们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认识到自己的长处,从而增强自信心。

2、幼儿意义记忆的效果为什么好于机械记忆?[提示:认真复习课程知识,并对题目完成作答]。

[东北师范大学]2019年秋季《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离线考核参考答案

[东北师范大学]2019年秋季《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离线考核参考答案

【19秋】离线作业考核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本卷满分100分
一、概念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习惯
[[正确答案是]是]就是人的行为倾向。

也就是说,习惯一定是行为,而且是稳定的、甚至是自动化的行为。

用心理学的话来说,习惯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稳固链接。

2.行为矫正方法
[[正确答案是]是]行为主义的一种心理咨询方法,通过一定技术改变咨询者的心理问题或不良的行为。

3.心理健康
[[正确答案是]是]心理健康是相对于生理健康而言的。

心理健康也叫心理卫生,其含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本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自下而上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

4.角色扮演法
[[正确答案是]是]指在一个模拟的工作环境中,让受训者扮演某种角色,借助角色的演练来理解角色的内容,模拟性地处理工作事务,提高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的培训方法。

二、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弗洛伊德提出的主要的防御机制有哪些?
[[正确答案是]是]压抑、否认、投射、退行、隔离、抵消、转化、补偿、合理化、升华、幽默、反向形成。

2.在理解和运用心理健康标准时,应注意几个问题?
[[正确答案是]是]应注意四个问题:
一心理不健康与有不健康的心理和表现不能等同;
二心理健康与不健康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

东师2019年秋季《教育学》离线考核辅导答案

东师2019年秋季《教育学》离线考核辅导答案

离线作业考核《教育学》满分100分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教育教育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jiào yù。

狭义上指专门组织的学校教育;广义上指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教育者按照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根据学校条件和职称,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心智发展进行教化培育,以现有的经验、学识推敲于人,为其解释各种现象、问题或行为,以提高实践能力,其根本是以人的一种相对成熟或理性的思维来认知对待,让事物得以接近其最根本的存在,人在其中,慢慢地对一种事物由感官触摸而到以认知理解的状态,并形成一种相对完善或理性的自我意识思维。

但同时,人有着自我意识上的思维,又有着其自我的感官维度,所以,任何教育性的意识思维都未必能够绝对正确,而应该感性式的理解其思维的方向,只要他不偏差事物的内在;教育又是一种思维的传授,而人因为其自身的意识形态,又有着另样的思维走势,所以,教育当以最客观、最公正的意识思维教化于人,如此,人的思维才不至于过于偏差,并因思维的丰富而逐渐成熟、理性,并由此,走向最理性的自我和拥有最正确的思维认知,这就是教育的根本所在。

2、遗传素质遗传素质是个体从亲代所继承下来的解剖生理结构,特别是高级神经系统的类型特征,这是人的个性心理形成和发展的前提与物质基础。

人与生俱来的生物特性是种族发展和遗传的产物。

3、智育开发智力的教育。

有时亦单指文化科学知识的教育。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五:“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尤其是德育,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朱光潜《谈美感教育》:“智育叫人研究学问,求知识,寻真理。

”4、“三个面向”答;即邓小平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

是当代中国的教育发展改革方针。

5、教学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

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素质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秋】离线作业考核
《教育心理学》
本卷满分100分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什么是遗忘?遗忘的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是]是]1、遗忘是指对过去曾记过的事物不能再认或回忆,或产生了错误的再认或回忆。

2、遗忘的原因主要有衰退、排斥和干扰。

2、如何增强学业自我效能感?
[[正确答案是]是]班杜拉等人的研究指出,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主要有:
①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这个效能信息源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最大。

一般来说,成功经验会提高效能期望,反复的失败会降低效能期望。

但事情并不这么简单,成功经验对效能期望的影响还要受个体归因方式的左右,如果归因于外部的不可控的因素就不会增强效能感,把失败归因于内部的可控的因素就不一定会降低效能感。

因此,归因方式直接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形成。

②替代经验。

人的许多效能期望是来源于观察他人的替代经验。

这里的一个关键是观察者与榜样的一致性。

③言语劝说。

因其简便、有效而得到广泛应用,但缺乏经验基础的言语劝说其效果则是不巩固的。

④情绪唤醒。

班杜拉在“去敏感性”的研究中发现,高水平的唤醒使成绩降低而影响自我效能,当人们不为厌恶刺激所困扰时更能期望成功。

3、简述抗拒诱惑实验,它说明什么?
[[正确答案是]是]该实验为沃尔斯特等人1963年所做。

被试为5岁儿童,实验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将儿童带入放有玩具的房间,让他们参观,并告诉儿童说:“这些玩具禁止玩,但可以翻字典。

第二阶段,让儿童看一部短的影片。

这时,儿童被分为三组,一组为榜样奖励组,看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