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糖尿病指南解读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国糖尿病指南课件

治疗方法
01
饮食控制:合理饮 食,控制血糖
02
运动疗法:适当运 动,增强质
03
药物治疗:使用降 糖药,控制血糖
04
胰岛素治疗:注射 胰岛素,控制血糖
05
手术治疗:手术治 疗,控制血糖
治疗效果评估
01
血糖控制:监 测血糖水平, 评估药物疗效
02
并发症控制: 监测并发症发 生情况,评估
治疗效果
03
健康生活方式
01
合理饮食:控制糖分
摄入,多吃蔬菜水果
02
适量运动:每天进行 适量的有氧运动,如
散步、跑步等
03
保持良好的作息:早
睡早起,避免熬夜
04
保持良好的心态:保 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避免焦虑和抑郁
定期体检
定期体检的重要性:早期发现糖尿病,及时治疗 体检项目:血糖、血脂、血压等
体检频率:每年一次或根据医生建议 体检注意事项:空腹、禁食、禁水等
谢 谢
有糖尿病
02
餐后血糖检 测:测量餐 后2小时血糖 水平,判断 是否患有糖
尿病
03
糖化血红蛋白 检测:测量血 液中糖化血红 蛋白的含量, 判断糖尿病病 情的严重程度
04
尿糖检测: 测量尿液中 的糖含量, 判断是否患
有糖尿病
05
胰岛素释放 试验:测量 胰岛素释放 情况,判断 糖尿病的病
因和类型
诊断注意事项
南 中 演
讲
人
课国
为单 了击 最此
终处
件糖 演输 示入 发你
尿
布的 的正 良文
好,
病
效文 果字
是
指
您 思 想
《糖尿病指南》课件

运动类型:有氧运动、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等 运动强度:中等强度,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的50%-70% 运动时间:每周至少150分钟,每次至少30分钟 运动频率:每周至少3次,最好每天都进行 运动注意事项:避免空腹运动,注意运动安全,及时补充水分和能量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的原则: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体重、血糖控制情况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药物。
适量摄入蛋白质:如瘦肉、 豆腐、鸡蛋等
选择低GI食物:如全麦面包、 燕麦、糙米等
减少糖分摄入:如避免含糖 饮料、甜点等
烹饪技巧:蒸、煮、炖等低 油低盐的烹饪方式
控制餐量:定时定量,避免 暴饮暴食
制定原则: 根据个人 情况,制 定个性化 的饮食计 划
饮食结构: 控制碳水 化合物、 脂肪和蛋 白质的摄 入量
糖尿病的并发症及预防
糖尿病并发症包括:心血管疾病、肾病、眼病、神经病变等
心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心绞痛等,是糖尿病 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肾病:包括糖尿病肾病、肾功能衰竭等,可能导致尿毒症
眼病: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白内障等,可能导致失明
神经病变:包括周围神经病变、自主神经病变等,可能导致 疼痛、麻木、无力等症状
α-糖苷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需注意 胃肠道反应
磺脲类药物:如格列本脲、格列齐特等, 需注意低血糖反应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如罗格列酮,需注 意心衰风险
双胍类药物:如二甲双胍,需注意乳酸 酸中毒
DPP-4抑制剂:如西格列汀,需注意胃 肠道反应和低血糖反应
药物调整:根据血糖控制情况调整药物剂量和种类 监测频率:定期监测血糖、血脂、血压等指标 药物副作用:注意药物可能的副作用,如低血糖、肝肾功能损害等 药物相互作用: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不良反应
糖尿病指南版ppt课件

二、慢性并发症包括: 1、大血管并发症、 2、微血管并发症(肾、视网膜) 3、神经并发症 4、眼部其他病变 5、糖尿病足 6、其他:如皮肤血管扩张、皮下出血、溃疡和关节炎
2024/2/19
23
糖尿病心血管病变
1、糖尿病心肌病变----特有: –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可以减少心肌供血,影响患者的心 肌功能,出现糖尿病心肌病变; – 表现:心力衰竭,或无症状的左心室收缩功能异常
2024/2/19
30
糖尿病足
临床表现
• 皮肤搔痒、干燥、无汗、肢端凉 • 肢端感觉异常:
包括刺痛、灼痛、麻木,感觉迟钝或丧失 • 肢端肌肉营养不良,萎缩 • 可出现足部骨骼变形及Charcot 关节 • 肢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反射迟钝或消失 • 肢端皮肤糜烂、溃疡,可出现足坏疽
2024/2/19
调节血糖的激素:
降糖激素 胰岛素
升糖激素
皮质醇、甲状腺素、生长激素、 肾上腺素、胰高糖素
保持平衡
2024/2/19
8
2、如果…,如果… ,糖尿病就发生了
降糖激素 胰岛素
产生减少、作用降低
升糖激素 皮质醇、甲状腺素、生长激素
肾上腺素、胰高糖素
产生过多、作用增强
2024/2/19
9
糖尿病的发病原因
热量摄入过多、消耗太少 -基本条件 +
2024/2/19
26
糖尿病眼病
糖尿病眼病包括: 糖尿病性白内障 虹膜睫状体炎 青光眼 视神经病变 眼球运动神经麻痹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最常见、危害最大、
最有特殊性;
2024/2/19
27
视网膜出血
硬性渗出 微血管瘤
2024/2/19
28
2024/2/19
23
糖尿病心血管病变
1、糖尿病心肌病变----特有: –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可以减少心肌供血,影响患者的心 肌功能,出现糖尿病心肌病变; – 表现:心力衰竭,或无症状的左心室收缩功能异常
2024/2/19
30
糖尿病足
临床表现
• 皮肤搔痒、干燥、无汗、肢端凉 • 肢端感觉异常:
包括刺痛、灼痛、麻木,感觉迟钝或丧失 • 肢端肌肉营养不良,萎缩 • 可出现足部骨骼变形及Charcot 关节 • 肢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反射迟钝或消失 • 肢端皮肤糜烂、溃疡,可出现足坏疽
2024/2/19
调节血糖的激素:
降糖激素 胰岛素
升糖激素
皮质醇、甲状腺素、生长激素、 肾上腺素、胰高糖素
保持平衡
2024/2/19
8
2、如果…,如果… ,糖尿病就发生了
降糖激素 胰岛素
产生减少、作用降低
升糖激素 皮质醇、甲状腺素、生长激素
肾上腺素、胰高糖素
产生过多、作用增强
2024/2/19
9
糖尿病的发病原因
热量摄入过多、消耗太少 -基本条件 +
2024/2/19
26
糖尿病眼病
糖尿病眼病包括: 糖尿病性白内障 虹膜睫状体炎 青光眼 视神经病变 眼球运动神经麻痹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最常见、危害最大、
最有特殊性;
2024/2/19
27
视网膜出血
硬性渗出 微血管瘤
2024/2/19
28
中国型糖尿病指南ppt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 伏格列波糖等
胰岛素的种类与选用原则
常规胰岛素
01
餐前注射,用于控制餐后高血糖
胰岛素类似物
02
速效胰岛素、短效胰岛素等,用于控制餐后高血糖和降低基础
血糖
预混胰岛素
03
将两种不同作用时间的胰岛素混合在一起,用于控制餐后高血
糖和降低基础血糖
中国型糖尿病的个体化治疗与管理
控制餐后血糖
餐后血糖升高是糖尿病并发症的重要原因,应控制每餐的摄入量,避免高糖、高脂肪食物 的摄入。
规律饮食
定时定量进餐,避免饥饿和暴饮暴食。
运动锻炼与体重管理
01
运动锻炼
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以增强胰岛素敏感性
。
02
体重管理
保持合理的体重,减轻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的发生。
03
运动安全
2023
中国型糖尿病指南ppt
目 录
• 中国型糖尿病现状及影响 • 中国型糖尿病的病因和病理机制 • 中国型糖尿病的诊断和评估 • 中国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与管理 • 中国型糖尿病的生活方式干预 • 中国型糖尿病的教育与培训 • 中国型糖尿病的未来挑战与对策
01
中国型糖尿病现状及影响
中国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与现状
日常护理
教授如何协助患者进行生活自理,如穿脱衣、进食、服药等。
紧急情况处理
教授如何处理低血糖、高血糖等紧急情况,以及如何进行急救。
专业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教育
01
专业知识更新
组织医护人员学习最新的糖尿病诊疗规范和指南。
02
沟通技巧
教授医护人员如何与患者有效沟通,了解患者的需求和问题。
03
《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2024版)》解读PPT课件

随机血糖
在无明确糖尿病症状时,单次随机血糖≥11.1mmol/L不能作为诊断依据,需复查空腹血 糖或餐后2小时血糖。
诊断流程及注意事项
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有无糖尿病症状、家族 史、既往病史等。
02
体格检查
注意检查患者有无肥胖、高血压、血 脂异常等糖尿病相关风险因素。
01
03
实验室检查
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实验室检查 项目,如FPG、2hPG、HbA1c等。
可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是糖尿病特有的 眼部并发症,危险因素包括高血糖、高血压 、高血脂等。
预防措施与建议
控制血糖、血压、血脂
定期监测并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以减少对血 管的损伤。
合理饮食
低糖、低脂、低盐饮食,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控制体重。
适量运动
根据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 、太极拳等,心血管并发症
脑血管并发症
包括冠心病、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主 要危险因素包括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 等。
如脑梗塞、脑出血等,可导致偏瘫、失语 等严重后果,危险因素与心血管并发症相 似。
糖尿病肾病
视网膜病变
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严 重时可导致肾功能衰竭,主要危险因素包 括长期高血糖、高血压等。
健康教育方法
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健康教育,如讲座、小组讨论、示范教学、个体化咨询等, 以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互联网、移动应用 等,提高健康教育的可及性和效果。
06 总结与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指南实施效果评价
血糖控制效果
指南实施后,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率显著提高, 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 (2024版)》解读
在无明确糖尿病症状时,单次随机血糖≥11.1mmol/L不能作为诊断依据,需复查空腹血 糖或餐后2小时血糖。
诊断流程及注意事项
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有无糖尿病症状、家族 史、既往病史等。
02
体格检查
注意检查患者有无肥胖、高血压、血 脂异常等糖尿病相关风险因素。
01
03
实验室检查
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实验室检查 项目,如FPG、2hPG、HbA1c等。
可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是糖尿病特有的 眼部并发症,危险因素包括高血糖、高血压 、高血脂等。
预防措施与建议
控制血糖、血压、血脂
定期监测并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以减少对血 管的损伤。
合理饮食
低糖、低脂、低盐饮食,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控制体重。
适量运动
根据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 、太极拳等,心血管并发症
脑血管并发症
包括冠心病、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主 要危险因素包括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 等。
如脑梗塞、脑出血等,可导致偏瘫、失语 等严重后果,危险因素与心血管并发症相 似。
糖尿病肾病
视网膜病变
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严 重时可导致肾功能衰竭,主要危险因素包 括长期高血糖、高血压等。
健康教育方法
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健康教育,如讲座、小组讨论、示范教学、个体化咨询等, 以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互联网、移动应用 等,提高健康教育的可及性和效果。
06 总结与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指南实施效果评价
血糖控制效果
指南实施后,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率显著提高, 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 (2024版)》解读
糖尿病防治指南PPT课件

>124umol/L,或肾小球滤过率<60ml/min
磺脲类药物
☺ 主要药物: 格列本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格列喹酮,格列美脲
☺ 作用机制: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 降糖效力:糖化血红蛋白下降1%—2% 不良反应
使用不当可导致低血糖,特别是在老年患者和肝肾功 能不全者
体重增加
! 注意事项
试验过程中,受试者不喝茶及咖啡,不吸烟,不做剧烈运动,但 也无须绝对卧床
血标本应尽早送检 试验前3天内,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不少于150g 试验前停用可能影响OGTT的药物如避孕药、利尿剂或苯
妥英钠等3-7天 已达到糖调节受损的的人群均应行OGTT检查 理想的流行病学调查应同时检测空腹和OGTT2小时血糖 OGTT不能用来监测血糖控制的好坏
第四章 糖尿病的特殊情况
老年糖尿病
年龄>60岁的患者,包括60岁以前诊断和60岁以后诊断 的患者 1)老年糖尿病的特点 2)老年糖尿病的并发症 3)老年糖尿病的注意事项 4)老年糖尿病的筛查和预防
(一)老年糖尿病的特点
• 绝大多数为2型糖尿病 • 多数起病缓慢,多无症状,往往由于常规体检或因其他疾
• 血糖控制目标必须个体化,儿童、老年人以及有严重合并 症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不宜太严格,有严重或频发低血糖 史以及生存期在5年以内的患者亦不宜制定严格的控制目 标
2型糖尿病治疗程序图
• ——根据体重选择治疗方案
超 重
/ 肥 胖 患 者
BMI≧24
第一章 2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
❖ 中国糖尿病患病人数居世界第二位 ❖ 我国糖尿病患病率的快速增长 ❖ 我国糖尿病的流行特点
1) 在我国患病人群中,以2型糖尿病为主 2)经济发达程度和个人收入与糖尿病患病率有关 3) 20岁以下人群2型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 4)未诊断的糖尿病比例高于发达国家 5)表型特点
磺脲类药物
☺ 主要药物: 格列本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格列喹酮,格列美脲
☺ 作用机制: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 降糖效力:糖化血红蛋白下降1%—2% 不良反应
使用不当可导致低血糖,特别是在老年患者和肝肾功 能不全者
体重增加
! 注意事项
试验过程中,受试者不喝茶及咖啡,不吸烟,不做剧烈运动,但 也无须绝对卧床
血标本应尽早送检 试验前3天内,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不少于150g 试验前停用可能影响OGTT的药物如避孕药、利尿剂或苯
妥英钠等3-7天 已达到糖调节受损的的人群均应行OGTT检查 理想的流行病学调查应同时检测空腹和OGTT2小时血糖 OGTT不能用来监测血糖控制的好坏
第四章 糖尿病的特殊情况
老年糖尿病
年龄>60岁的患者,包括60岁以前诊断和60岁以后诊断 的患者 1)老年糖尿病的特点 2)老年糖尿病的并发症 3)老年糖尿病的注意事项 4)老年糖尿病的筛查和预防
(一)老年糖尿病的特点
• 绝大多数为2型糖尿病 • 多数起病缓慢,多无症状,往往由于常规体检或因其他疾
• 血糖控制目标必须个体化,儿童、老年人以及有严重合并 症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不宜太严格,有严重或频发低血糖 史以及生存期在5年以内的患者亦不宜制定严格的控制目 标
2型糖尿病治疗程序图
• ——根据体重选择治疗方案
超 重
/ 肥 胖 患 者
BMI≧24
第一章 2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
❖ 中国糖尿病患病人数居世界第二位 ❖ 我国糖尿病患病率的快速增长 ❖ 我国糖尿病的流行特点
1) 在我国患病人群中,以2型糖尿病为主 2)经济发达程度和个人收入与糖尿病患病率有关 3) 20岁以下人群2型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 4)未诊断的糖尿病比例高于发达国家 5)表型特点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解读 PPT课件

指南制定目的与意义
01
提高糖尿病防治水平
通过制定和更新指南,推动中国糖尿病防治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系
统化,提高糖尿病防治水平。
02
降低糖尿病发病率和并发症
通过推广和实施指南中的防治措施,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
亡率,减轻社会负担。
03
促进多学科协作
强调糖尿病防治工作的多学科协作,包括内分泌科、心血管科、营养科
历经多年修订和完善
03
新版指南历经多年修订和完善,经过多轮专家讨论和修改,最
终定稿并发布。
指南适用范围及对象
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
新版指南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包括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为医务 人员提供糖尿病防治的指导和建议。
面向全科医生及专科医生
新版指南面向全科医生、内分泌科医生、心血管科医生等相关专业医务人员,提供糖尿病 防治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
01
简化知情同意书内 容
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确保患者 能够理解治疗目的、风险和预期 效果。
02
强化医护人员沟通 培训
提高医护人员沟通技巧,确保患 者充分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 书。
03
提供多种签署方式
如电子签名、远程视频签署等, 方便患者随时随地完成签署流程 。
心理干预方法在患者管理中应用
认知行为疗法
内科与眼科协作
内科医生关注患者视网膜病变风险,眼科医 生定期检查眼底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内科与肾内科协作
内科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关注患者肾功能,肾内科医生处理 糖尿病肾病等并发症。
内科与营养科协作
内科医生制定饮食控制方案,营养科医生提 供营养咨询和指导。
06
糖尿病2024年指南版ppt课件

02
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糖尿病可分 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期 糖尿病和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全球及中国糖尿病现状
全球糖尿病患者数量持续上升,已成 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中国是全球糖尿病第一大国,患者数量 居世界首位,且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发病原因与危险因素
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包括遗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
通过抑制二肽基肽酶-4活性,减少胰 高血糖素样肽-1的降解,从而增加葡 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
通过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延缓碳 水化合物在肠道的吸收,从而降低餐 后血糖。
SGLT-2抑制剂
通过抑制肾脏中的钠-葡萄糖共转运蛋 白2,减少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 促进尿糖排泄。
注射类降糖药物研究进展
GLP-1受体激动剂
治疗方案与药物 详细介绍糖尿病的治疗方案,包括饮食控制、运 动锻炼、药物治疗等方面的内容,让患者了解治 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血糖监测与控制 教育患者如何正确监测血糖,掌握血糖控制的目 标和方法,提高他们对血糖管理的重视程度。
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和自律性
合理饮食
指导患者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选择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食 物,控制饮食总热量和营养均衡。
多学科协作 鼓励多学科协作,整合医学、营养学、心理学等多方面的 资源和力量,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综合的治疗和管理方 案。
社会参与与支持
倡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和支持糖尿病防治工作,提高公众 对糖尿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THANKS 感谢观看
心血管并发症预防策略
01
02
03
控制血糖和血压
通过合理饮食、规律运动 和药物治疗,保持血糖和 血压在正常水平,降低心 血管疾病风险。
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糖尿病可分 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期 糖尿病和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全球及中国糖尿病现状
全球糖尿病患者数量持续上升,已成 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中国是全球糖尿病第一大国,患者数量 居世界首位,且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发病原因与危险因素
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包括遗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
通过抑制二肽基肽酶-4活性,减少胰 高血糖素样肽-1的降解,从而增加葡 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
通过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延缓碳 水化合物在肠道的吸收,从而降低餐 后血糖。
SGLT-2抑制剂
通过抑制肾脏中的钠-葡萄糖共转运蛋 白2,减少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 促进尿糖排泄。
注射类降糖药物研究进展
GLP-1受体激动剂
治疗方案与药物 详细介绍糖尿病的治疗方案,包括饮食控制、运 动锻炼、药物治疗等方面的内容,让患者了解治 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血糖监测与控制 教育患者如何正确监测血糖,掌握血糖控制的目 标和方法,提高他们对血糖管理的重视程度。
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和自律性
合理饮食
指导患者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选择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食 物,控制饮食总热量和营养均衡。
多学科协作 鼓励多学科协作,整合医学、营养学、心理学等多方面的 资源和力量,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综合的治疗和管理方 案。
社会参与与支持
倡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和支持糖尿病防治工作,提高公众 对糖尿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THANKS 感谢观看
心血管并发症预防策略
01
02
03
控制血糖和血压
通过合理饮食、规律运动 和药物治疗,保持血糖和 血压在正常水平,降低心 血管疾病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空 腹 HbA1c(%) 血压(mmHg) HDL-C(mmol/l) 男 性
女性 TG(mmol/l) LDL-C(mmol/l) 未合并冠心病
合并冠心病 体重指数(BMI,kg/m2) 尿白蛋白/肌酐比值(mg/mmol)
男性 女性 尿白蛋白排泄率
主动有氧活动(分钟/周)
≤10.0 mmol/l ( 180 mg/dl)
从新版指南看糖尿病治疗
新版指南修改要点简介
糖尿病的患病率-更新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延用1999年WHO标准 糖尿病的控制目标-新变化 治疗-有更新
中国上市的新型降糖药物进入治疗流程图 胰岛素起始治疗的选择 胰岛素强化治疗的选择 新药的应用 手术治疗糖尿病 抗血小板治疗
特殊人群的血糖控制
主要内容
患病率-更新 诊断标准 控制目标 治疗 特殊人群的血糖控制
30年回首,糖尿病发展迅速
接近10%
0.67%
糖尿病患病率
1980年
30万全人群
兰州标准城市4.5%Fra bibliotek农村1.8 %
2.28%
2007-08年
4.6万≥18岁
WHO1999
2002年
10万 ≥18岁
WHO1999
1994年
主要内容
患病率 诊断标准-延用1999年WHO标准 控制目标 治疗 特殊人群的血糖控制
中国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仍采用WHO(1999年)标准
诊断标准
1. 空腹血浆葡萄糖(FPG)的分类 正常 <6.0 mmol/l (108mg/dl) 空腹血糖过高(IFG)6.1~6.9mmol/l (110~<125 mg/dl) 糖尿病≥7.0 mmol/l(126mg/dl) (需另一天再次证实)
静脉血浆血糖浓度
mmol/L (mg/dl)
糖尿病
空腹
≥7.0(126)
和/或
服糖后2小时
≥11.1(200)
糖耐量减低(IGT)
空腹(如有检测)
< 7.0(126)
服糖后2小时
≥7.8(140)~<11.1(200)
空腹血糖过高(IFG)
空腹
≥6.1(110)~<7.0(126)
服糖后2小时(如有检测) <7.8(140)
糖尿病的并发症医疗费用耗费巨大
• 在医院治疗的病友中约每2名糖尿病患者中就有1名伴有并发症!
• 有并发症患者每年住院次数是无并发症患者的2.74倍!
<7.0 <130/80 >1.0(40mg/dl) >1.3(50mg/dl) <1.7(150mg/dl) <2.6(100mg/dl) <1.8((70mg/dl) <24
<2.5(22mg/g) <3.5(31mg/g) <20μg/min(30mg/d) ≥150
糖尿病血糖控制目标更改的原因
儿童1.75g/kg,总量不超过75g
3.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症状+随机血糖≥11.1mmol/l(200mg/dl) 或FPG≥7.0mmol/l(126mg/dl) 或OGTT中 2HPG≥11.1mmol/l(200mg/dl) 症状不典型者,需另一天再次证实
糖尿病及其他类型高血糖的诊断标准
的第一位原因1
• 中风 心血管死亡和中风 增加2到4倍3
• 心血管疾病 80%的糖尿病患 者死于心血管事件4
• 糖尿病肾病 终末期肾病的第
一位原因2
• 糖尿病神经病变 非创伤性截肢的 第一位原因 5
1 Fong DS, et al. Diabetes Care 2003; 26 (Suppl. 1):S99–S102. 2Molitch ME, et al. Diabetes Care 2003; 26 (Suppl. 1):S94–S98. 3 Kannel WB, et al. Am Heart J 1990; 120:672–676. 4Gray RP & Yudkin JS. In Textbook of Diabetes 1997. 5Mayfield JA, et al. Diabetes Care 2003; 26 (Suppl. 1):S78–S79.
空腹血糖 mmol/l
7.0 IFG
6.1
DM IFG+IGT
IGT
负荷后2小时血糖 mmol/l 7.8
11.1
主要内容
患病率 诊断标准 控制目标-新变化 治疗 特殊人群的血糖控制
中国2型糖尿病目标值的控制目标
血糖(mmol/L)* 空 腹
3.9–7.2 mmol/l (70–130 mg/dl)
糖尿病前期——糖调节受损(IGR)
糖调节受损 (Impaired Glucose Regulation,IGR)
任何类型糖尿病(DM)的糖尿病 前期状态
空腹血糖 mmol/l
7.0
6.1
糖尿病 糖调节受损
负荷后2小时血糖 mmol/l
7.8
11.1
糖调节受损(IGR)有两种状态:空 腹血糖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FG)及糖耐量受损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 原称糖耐量减退或糖耐量低减)。IFG 及IGT可单独或合并存在
2. OGTT中2小时血浆葡萄糖(2hPG)的分类
正常 <7.7mmol/l 糖耐量减低 7.8~11.1 mmol/l
( 140~<199mg/dl) 糖尿病 ≥ 11.1mmol/l (200mg/dl)
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和IVGTT)
OGTT 75g无水葡萄糖溶于250~300ml 水中,5分钟内饮完,2小时后再测血糖
糖尿病危害严重 强化治疗可以减轻危害 不同的循证研究强化的标准和结果不同 探索强化治疗的切点
慢性并发症
(一) 大血管病变 (二) 微血管病变
1.糖尿病肾病 2.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3.糖尿病心肌病 (三) 神经病变 (四) 眼的其他病变 (五) 糖尿病足
糖尿病并发症是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工作年龄成人致盲
21万 25-64岁
WHO1985
2007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最新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中国可能已成为糖尿病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
糖尿病患病率
糖尿病前期患病率
据此推算,我国9,240万成年人有糖尿病;糖尿病前期人群1.47亿
Yang WY, et al. NEJM 2010;362:1090-101
新指南总结中国糖尿病流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