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吸入治疗专家共识

合集下载

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专家共识2019

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专家共识2019

通过压电陶瓷片的高频 震动,使药液穿过细小 的筛孔挤出,形成细小 颗粒
不同雾化吸入装置优缺点
类型
优点
缺点
• 有噪音
• 适用于下呼吸道病变或感染、气道分泌 • 需有压缩气体或电源(多为交流电源)
物较多,尤其伴有小气道痉挛倾向、低
驱动
氧血症严重气促患者
• 鼻-鼻窦喷射雾化器在治疗时需关闭软腭,
• 气管插管患者常用
12.06 11.8
城市
12.02 11.24
11.57 10.92
10
5
0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7年农村主要疾病死亡构成
2017年城市主要疾病死亡构成
19.45
1呼疾1吸病.57 11.57%
22.73
23.18 23.07

• 用药量(疗 程)不足或用 药量过大
• 过度使用 注射剂
• 作用重叠 • 相互矛盾 • 毒性增强 • 影响代谢吸收
我国不合理用药问题2、3
• 治疗肺部感染 的抗菌药物应 用合理率不足 50%
1. http://www.who.int/medicines/areas/rational_use/en/ 2. 肖爱丽, 等.中国药事. 2011; 25(6):576-578. 3. 王鹏, 等. 中国医药导报, 2015(23)57-62.
Zhu Z, et al. J Aerosol Med Pulm Drug Deliv. 2014 Oct;27(5)386-91
现有指南/共识在指导合理用药时存在不足

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版

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版

在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 雾化吸入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
雾化吸入疗法是呼吸系统相关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 药物直接作用于靶器官,起效迅速,疗效佳,全身不良反应少,不需要患者刻意配合
起效迅速
疗效佳
全身不良 反应少
无需患者 刻意配合
雾化吸入
雾化吸入疗法相比口服、肌注和静脉注射有多种优点
然而,我国雾化吸入治疗尚不规范
20
40
60
80
100
尿皮质醇抑制率(%)
氟替卡松
丙酸倍氯米松
曲安奈德
布地奈德
一项荟萃分析,纳入21项研究,评估吸入性糖皮质激素24h后尿皮质醇水平
布地奈德在妊娠期和儿童患者中的安全性得到认可
激素种类
FDA糖皮质激素的药物妊娠安全分级
布地奈德 (雷诺考特,普米克令舒,普米克都保)
B (在变应性鼻炎或哮喘妊娠妇女可应用的药物最高安全级别)
不良反应
BDP
BUD
局部
口咽念珠菌感染
培养阳性率较高
2%~4%
声音嘶哑
<2%
1%~6%
咽喉炎(咽喉痛)
14%
5%~10%
支气管痉挛咳嗽
<2%
<3%
声音嘶哑
<2%
1%~6%
全身: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抑制(吸入激素:0.2~2.0 mg)
尿皮质酮水平(24 h)
低于丙酸氟替卡松1.9倍
低于丙酸氟替卡松4.3倍
目前临床雾化吸入主要为SAMA 异丙托溴铵为常用的SAMA吸入制剂 需注意:复方异丙托溴铵不能与其他药品混在同一雾化器中使用
布地奈德
无活性的布地奈德-21脂肪酸酯
布地奈德

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专家共识2019 PPT课件

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专家共识2019 PPT课件

雾化吸入疗法是呼吸系统相关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疗效佳
吸入疗法 全身不良反应少
雾化吸入 优势
起效迅速
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J]. 中华医学杂志, 2016, 96(34): 2696-27081.
潮式呼吸既有效,无需患者配合
使用简便,无需特别学习 可使用高剂量药物 可同时辅助供氧
12.06 11.8
城市
12.0211.24
11.5710.92
10
5
0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7年农村主要疾病死亡构成
2017年城市主要疾病死亡构成
19.45
1呼疾1吸病.57 11.57%
22.73
23.18 23.07
3. 苏楠等, 中华内科杂志, 2014. 53(8): 第601-606页 4. 葛均波, 徐永健. 内科学.第8版[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我国呼吸系统疾病形式严峻
➢ 2018年王辰院士团队完成的大规模人群研究“中国成人肺部健康研究”首项成果发表于国际权 威杂志《柳叶刀》上,研究结果显示
Zhu Z, et al. J Aerosol Med Pulm Drug Deliv. 2014 Oct;27(5)386-91
普及雾化治疗药物规范管理与合理应用的需求迫切
知识缺乏是开展率低的重要原因
迫切需要雾化相关知识培训
未能展雾化治疗的原因
0% 药物不足
50%
100%
76.2%
设备不足
75.7%

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主要内容(全文)

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主要内容(全文)

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主要内容(全文)尽管工业化进程推动了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但随之而来的环境恶化尤其是空气污染以及吸烟率居高不下等因素,使得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控工作面临严峻考验。

呼吸系统疾病在我国城乡居民中最常见、病死率最高,经济负担也最重。

雾化吸入疗法是呼吸系统相关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

与口服、肌肉注射和静脉给药等方式相比,雾化吸入疗法因药物直接作用于靶器官,具有起效迅速、疗效佳、全身不良反应少、不需要患者刻意配合等优势,被国内外广泛应用。

在我国,由于缺乏药物、设备和临床经验等原因,许多基层医院甚至高级别医院在雾化吸入治疗中存在许多不规范之处,进而影响到患者的疗效[1]。

基于此,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携手国内儿科、耳鼻喉科、胸外科和药理学相关领域知名专家制定本共识,以期更好地指导各级医务人员开展规范的雾化吸入治疗工作。

第一部分雾化吸入装置一、常用雾化吸入装置(简称雾化器)的种类及原理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雾化器主要有喷射雾化器、超声雾化器及振动筛孔雾化器三种[2,3]。

1.喷射雾化器:也称射流雾化器、压缩气体雾化器。

主要由压缩气源和雾化器两部分组成。

压缩气源可采用瓶装压缩气体(如高压氧或压缩空气),也可采用电动压缩泵。

雾化器根据文丘里(Venturi)喷射原理,利用压缩气体高速运动通过狭小开口后突然减压,在局部产生负压,将气流出口旁另一小管因负压产生的虹吸作用吸入容器内的液体排出,当遭遇高压气流时被冲撞裂解成小气溶胶颗粒,特别是在高压气流前方遇到挡板时,液体更会被冲撞粉碎,形成无数药雾颗粒。

其中大药雾微粒通过档板回落至贮药池,小药雾微粒则随气流输出。

鼻-鼻窦雾化器为附有振荡波的喷射雾化器。

在压缩机设计的基础上增加了集聚脉冲压力装置,脉冲波可直接作用于药物气雾,使药物的雾粒具有振荡特征,易于穿过窦口进入鼻窦,在鼻窦内达到很好的沉积效果。

2.超声雾化器:其原理是雾化器底部晶体换能器将电能转换为超声波声能,产生振动并透过雾化罐底部的透声膜,将容器内的液体振动传导至溶液表面,而使药液剧烈振动,破坏其表面张力和惯性,从而形成无数细小气溶胶颗粒释出。

临床医疗教学资料之十六:雾化吸入疗法中国专家共识2019

临床医疗教学资料之十六:雾化吸入疗法中国专家共识2019
❖ 经典途径:指GS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与细胞质内糖皮质激 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GR)结合形成活化的 GS-GR复合物,进入细胞核内启动基因转录,引起转录增加 或减少,改变介质相关蛋白的水平,对炎症反应所必需的细胞 和分子产生影响而发挥抗炎作用。经典途径属于延迟反应, 一般需要数小时起效。
物主要在肺部和气道产生作用,而作用于全身的副反应少 ❖ 在理化特性上具有“两短一长”的特点:在气道黏膜表面停
留时间短、血浆半衰期短和局部组织滞留时间长。 ❖ 临床常用雾化吸入药物主要有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nhaled
cortico steroid ICS)、短 效β2受体激动剂(short acting
❖ 非基因途径:是GS直接作用于细胞膜膜受体,数分钟起效。 但膜受体的数量仅占受体总量的10%-25%,且解离常数远 高于细胞质受体的解离常数,因此,需要大剂量ICS才能启 动非经典途径。
常见雾化吸入药物的合理应用-ICS
药学特性 ❖ 理想的ICS应包括以下几个特点:1.空气动力学粒径<5um,
口服生物利用度低,受体亲和力高,肺内滞留时间长,蛋白 结合率高,系统清除快等;2.ICS体内过程:ics吸入后,部分 经气道在肺部沉积而发挥肺部的抗炎效应,而其他大部分沉 积在口咽部。3.ICS生物利用度是经气道吸收入血(肺生物利 用度)和经肠道吸收入血(口服生物利用度)的总和。 ❖ 具体代谢过程见如下:
beta2 receptor agonists SABA)、短效胆碱M受体拮抗剂 (SAMA)和黏液溶解剂等几大类。
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基本原则
❖ 药物配伍与常用雾化联合方案
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基本原则
药物配伍与常用雾化联合方案 ❖ 表1中除布地奈德、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乙酰半胱氨酸

儿童常见呼吸道疾病雾化吸入治疗专家共识

儿童常见呼吸道疾病雾化吸入治疗专家共识

儿童常见呼吸道疾病雾化吸入治疗专家共识一、概述呼吸道疾病是儿童时期的常见疾病,其中雾化吸入治疗已成为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

雾化吸入治疗是将药物通过雾化器转化为气溶胶形态,由患儿通过吸入方式使药物直接作用于呼吸道黏膜,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此方法具有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起效迅速、副作用小等优点,特别适用于儿童患者,因其能够避免口服药物可能带来的胃肠道刺激,以及注射药物可能产生的疼痛和不便。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雾化吸入治疗在儿童呼吸道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由于儿童生理特点和药物代谢差异,雾化吸入治疗在儿童中的应用也面临着一些特殊的问题和挑战。

制定一份关于儿童常见呼吸道疾病雾化吸入治疗的专家共识,旨在规范临床操作,提高治疗效果,保障患儿安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实用价值。

本共识将围绕儿童常见呼吸道疾病雾化吸入治疗的基本原则、适应症、禁忌症、药物选择、设备使用、操作流程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临床医生和患儿家长提供全面、准确、实用的指导。

同时,本共识也将关注雾化吸入治疗在特殊情况下的应用,如免疫功能低下、过敏体质等患儿的治疗策略,以满足不同患儿的需求。

通过本共识的推广和应用,我们期望能够提升我国儿童呼吸道疾病雾化吸入治疗的整体水平,为患儿提供更加安全、有效、便捷的治疗方案,促进儿童健康事业的持续发展。

1. 简述儿童呼吸道疾病的普遍性与重要性儿童呼吸道疾病是临床常见的疾病类型,具有极高的发病率,对儿童的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由于儿童的呼吸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其呼吸道较为狭窄,黏膜柔嫩,血管丰富,软骨柔软,缺乏弹力组织,纤毛运动较差,清除能力差,因此更容易受到外界病原体的侵袭,从而引发各类呼吸道疾病。

这些疾病可能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哮喘、肺炎等多种形式,不仅影响儿童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严重时还可能危及生命。

儿童呼吸道疾病还具有传播速度快、感染性强等特点,容易在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中发生暴发流行。

雾化吸入治疗

雾化吸入治疗

• 2.1.2 超声雾化器 由雾化器底部晶体换能器将电 能转换为超声波声能,通过 振动并透过雾化罐底部的透声膜,将容器内的液体振动传导至溶液表面,进而 使溶液剧烈振动,破坏其表面张力和惯性,形成细小气溶胶颗粒释出产生治疗 作用。由于超声雾化器的物理效应,可对药物结构造成破坏效应,一般不能用 于药物吸入治疗,仅仅用于气道湿化治疗。超声雾化器的缺点是增加感染的 危险,易过度湿化和增加气道阻力。
• 1.5 感染后咳嗽:由于感染后咳嗽发病机制与炎症诱导的气道高反应性、黏 液分泌和纤毛清除功能障碍有关,可考虑对症状明显者短期应用镇咳、抗组 胺加用减充血药物,以及雾化吸入治疗。特别是咳嗽剧烈影响休息、工作,而 口服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或伴有声音嘶哑,咽喉部明显充血水肿患者雾化吸 入激素效果显著。
2.2.2 支气管舒张剂
• ①β2 受体激动剂:是临床最常用的支气管舒张剂,根据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的 不同分为SABA 与长效β2 受体激动剂 (LABA)两种。临床上雾化吸入制剂主 要为 SABA。SABA制剂的共同特点是起效迅速、维持时间短,代表药物有特 布他林和沙丁胺醇。有研究表明,特布他林对β2 受体选择性及对肥大细胞膜 的稳定作用均强于沙丁胺醇;②抗胆碱药物:根据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分为短 效抗胆碱能药物 (SAMA)和长效抗胆碱能药物 (LAMA)。临床上常用雾化吸 入制剂为SAMA,为非选择性抗胆碱能药物。常用雾化吸入SABA 及SAMA 作 用时间见表1,常用雾化吸入药物及推荐剂量见表2。

1 .雾化吸入治疗的适应证
• 1.1 慢性支气管炎 急性加重期治疗,除控制感染、镇咳、祛痰和平喘外,部分 喘息明显、痰液黏稠患者可采取吸入给药方式。
• 1.2 COPD 对年老体弱、病情较重、较难使用干粉吸入器、以及急性加重期 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可考虑雾化吸入给药。对病情较重或需住院者,也可辅 以雾化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口服或静脉使用糖皮质激素或雾化吸入糖皮质激 素治疗。

2023年版《儿科门诊雾化吸入护理实践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2023年版《儿科门诊雾化吸入护理实践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危险因素
呼吸道刺激
雾化吸入过程中,药液对呼吸道的刺 激可能引起咳嗽、喘息等症状。危险 因素包括药液温度、浓度、雾化颗粒 大小等。
感染风险
过敏反应
部分患者对雾化药物成分或辅料过敏 ,可能出现皮疹、呼吸困难等过敏反 应。危险因素包括患者过敏史、药物 成分等。
雾化吸入设备若消毒不彻底或使用不 当,可能导致交叉感染。危险因素包 括设备消毒情况、患者免疫力等。
专家共识制定背景与意义
制定背景
为规范儿科门诊雾化吸入治疗操作,保障患儿安全,提高治 疗效果,国内儿科呼吸领域专家结合临床经验和最新研究成 果,共同制定了《儿科门诊雾化吸入护理实践专家共识》。
意义
该共识的制定为儿科门诊雾化吸入治疗提供了统一的操作规 范和护理标准,有助于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患儿的治 疗效果。同时,该共识也为儿科门诊雾化吸入治疗的进一步 研究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操作时保持患儿舒适体位 ,适当调整雾化面罩或口 含器的位置。
治疗结束后及时清洗消毒 设备,防止交叉感染。
03
药物选择与配伍禁忌
常用药物种类及作用机制
糖皮质激素
01
具有抗炎、抗过敏、抗休克等作用,常用于治疗哮喘、慢性阻
塞性肺疾病等。
支气管舒张剂
02
通过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扩张支气管,改善通气,常用于治疗
根据患儿年龄、病情及 合作程度选择适当的设 备类型。
02
注意设备的雾化颗粒大 小,应能沉积在患儿气 道和肺部。
03
考虑设备的便携性、噪 音、使用成本等因素。
04
避免使用过敏原含量高 的雾化液,减少过敏反 应风险。
正确使用方法与保养维护
使用前检查设备是否完好 ,按照说明书正确组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成药注射液: 不推荐使用
编辑版ppt
+
主要内容
21
雾化吸入方式 临床中常用雾化吸入药物 常见疾病吸入药物及剂量推荐 雾化吸入治疗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药物配伍注意事项
编辑版ppt
+ 哮喘急性发作
22
对于轻中度哮喘急性发作,首先SABA单药治 疗,疗效不佳时联合SAMA雾化吸入
联合雾化吸入SABA和糖皮质激素,具有更好 的支气管扩张作用
➢ N-乙酰半胱氨酸:国内已有专用吸入剂型
抗菌药物
➢ 庆大霉素: 在我国临床应用较多, 但其疗效及安全性尚缺乏充分的循证医学证 据
➢ 两性霉素B: 可用于雾化吸入
➢ 妥布霉素( Novartis: TOBI) 被FDA 批准用于雾化吸入治疗囊性纤维化疾病 , 其余药物的安全性均未获得确认
茶碱: 不推荐用于雾化吸入治疗
雾化容积小(2ml) 用药量少,浓度高
颗粒大小选择性强 可同时雾化几种药物 病人耐受性好 可彻底洗涤和消毒 机器寿命长
雾化容积大(>20ml)用药量大, 浓度低
颗粒大小无选择性
不能雾化某些药物(如大分子化 合物和类固醇类药物)
病人耐受性差
不能彻底洗涤和消毒
机器寿命短
编辑版ppt
29
编辑版ppt
+
主要内容
30
雾化吸入方式 临床中常用雾化吸入药物 常见疾病吸入药物及剂量推荐 雾化吸入治疗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药物配伍注意事项
编辑版ppt
+ 哮喘急性发作雾化吸入治疗方案推荐 23
主要症状
雾化方案
呼吸困难
●SABA持续雾化吸入1小时 1小
时后症状不能缓解
●糖皮质激素
添加SAMA
编辑版ppt
+
常用雾化吸入药物推荐剂量
24
编辑版ppt
+
主要内容
25
雾化吸入方式 临床中常用雾化吸入药物 常见疾病吸入药物及剂量推荐 雾化吸入治疗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药物配伍注意事项
编辑版ppt
+ 雾化吸入治疗的并发症及危险性
26
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 支气管痉挛 医院内感染 气道灼伤 无效的气道水化
编辑版ppt
+
27
雾化吸入治疗的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的应答率低,只有53.8%的问卷有应答
编辑版ppt
+ 雾化吸入治疗的注意事项——装置相关
28
编辑版ppt
+ 雾化吸入治疗的注意事项——药物相关
15
需要患者的配合 受气道的病理状态影响
气道痉挛、分泌物吸附 受雾粒的药物代谢影响
颗粒大小、生物运转、代谢降解 有治疗价值的雾粒:直径应在0.5-10.0μm之间 精细颗粒:<5μm
编辑版ppt
+
主要内容
16
雾化吸入方式 临床中常用雾化吸入药物 常见疾病吸入药物及剂量推荐 雾化吸入治疗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药物配伍注意事项
+ 机械通气时提高雾化效果措施
13
药液尽量充满雾化器 临时中止湿化装置 吸气时喷雾 喷雾气流>6l/min 距人工气道Y末端30-45cm
编辑版ppt
+
雾化吸入治疗优势
14
编辑版ppt
药物直达靶器官 起效迅速 局部药物浓度高 所用药物剂量小 全身副作用最小
+
吸入治疗的局限性
关闭:关闭准纳器,将拇指放在手 柄上,往后拉手柄,发出咔嗒声 表示准纳器已关闭,滑动杆自动 复位,准纳器又可用于下次吸药 时使用。
编辑版pptΒιβλιοθήκη 8+ 超声雾化器
9
编辑版ppt
+ 电动喷射雾化器
10
编辑版ppt
+ 氧动喷射雾化器
11
编辑版ppt
+ 喷射式雾化和超声波雾化的比较
12
喷射式雾化器
超声波雾化器
编辑版ppt
+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
17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是当前治疗支气管哮喘最有效的抗炎药物 ➢ 缓解哮喘症状 ➢ 提高生活质量 ➢ 降低急性发作及病死率 规律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适用于重度伴频繁发作急性加重的
COPD患者
编辑版ppt
+
常用吸入糖皮质激素
18
布地奈德混悬液( Budesonide):目前国内 常用的雾化吸入剂型
4
气雾吸入:MDI(气雾剂)
经储雾罐气雾吸入:MDI+储雾罐
干粉吸入:DPI(干粉剂):都保Turbuhaler、 碟剂 Diskhaler以及吸乐Handhaler
雾化吸入:USN(超声雾化器)、SVN(气动雾化 器)等
编辑版ppt
+
万托林(沙丁胺醇)
5
编辑版ppt
+
6
编辑版ppt
+
舒利迭(沙美特罗)
+
成人慢性气道疾病雾化吸入治疗专家共识
编辑版ppt
+
主要内容
2
雾化吸入方式 临床中常用雾化吸入药物 常见疾病吸入药物及剂量推荐 雾化吸入治疗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药物配伍注意事项
编辑版ppt
+ 雾化吸入疗法原理
3
雾化吸入疗法是利用气体 雾化微粒平均直径决定了药
射流原理,将水滴撞击的
物沉积部位:
微小雾滴悬浮于气体中, 形成气雾剂而输入呼吸道,
✓ <1μm,易随呼气气流被清除
进行呼吸道湿化或药物吸 ✓ 1~5μm,最适宜,沉积部位在
入的治疗方法,作为全身
细支气管及肺泡
治疗的辅助和补充。
✓ 5~20μm,沉积在支气管;
✓ 20~40μm,沉积在鼻、咽、 喉及上部气管。
编辑版ppt
+
吸入疗法及雾化吸入装置
丙酸氟替卡松(Fluticasone propionate) : 雾化吸入剂型尚未在中国上市
地塞米松(Dexamsthasone):较难通过吸 入发挥局部抗炎作用,不作常规推荐
编辑版ppt
+
吸入速效支气管舒张剂
19
支气管舒张剂是哮喘和COPD患者预防和缓解症状所必须的药物 主要药物: ➢ 速效β2受体激动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 ➢ 短效抗胆碱能药物:异丙托溴铵 ➢ 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 ➢ 复方异丙托溴铵
7
编辑版ppt
准纳器的用法
打开:用一只手握住外
壳,另一只手的大拇指 放在手柄上,向外推动 拇指直至完全打开。
推开;向外推动滑动
杆发出咔嗒声,一个 标准计量的药物已备 好以供吸入。尽量呼 气,但切记不要将气 呼入准纳器中。
吸入:将吸嘴放入口中,深深地平 稳地吸入药物。将准纳器从口中 拿出,继续屏气约10秒钟。 缓慢 恢复呼气。
编辑版ppt
+
其它常用药物
20
黏液溶解剂
➢ 盐酸氨溴索: 该药产品说明书未推荐雾化吸入使用, 但在我国已有较多的临床 应用静脉制剂进行雾化治疗的经验报道。目前国外已有雾化吸入剂型。
➢ α-糜蛋白酶: 多肽酶, 没有证据表明可以吸入中小气道产生治疗作用, 此外也 没有配伍相关的药理学研究数据, 禁用超声方式进行雾化治疗,目前已很少应 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