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的花药培养
草莓的植物组织培养

谢 谢
观察几个视野,若多数花粉只有一个核并被挤向一侧,
即为单核靠边期,表明此时花药适合作外植体。
通常花粉单核靠边期的草莓花蕾形态是:未开放,
花萼略长于花冠或花冠刚露白,花冠白色或淡绿色且不
松动,花药微黄而充实。
(二)材料预处理
将从田间采集的花蕾,用 湿纱布包好放塑料袋中,扎 好袋口,置4℃左右冷藏箱
中放置24~48小时。
草莓花药离体培养的过程
任务1
采集草莓花蕾、检查花粉的发育时期
配制草莓花药培养的培养基
任务3
任务2
花蕾表面消毒、花药培养
任务4 任务5
诱导试管苗、鉴定并增殖培养 试管苗移栽和管理
采集草莓花蕾、检查花粉的发育时期 一、检查花粉的发育时期(材料选择)
单核靠边期的花药。 方法:从田间采集花蕾数个,从每花蕾1~2枚花药于 载玻片上,加醋酸洋红1~2滴,用玻棒或镊子将花药 压碎,剔除碎片,加盖盖玻片镜检(压片染色法)。
草莓的》的学习,我们已经 了解到大多绿色开花植物都是靠种子来繁殖的。那么, 有没有不用种子来培育植物的方法呢? 扦插
营养繁殖
嫁接
压条
组织培养
植物组织培养简介
植物组织培养是二十世纪发展起来的新技术, 近三十年来由于组织培养基础理论研究的深入 ,发展极为迅速,发表的文献浩如烟海,几 乎以植物为研究对象的各个分支学科都在广 泛进行组织培养。
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过程
组织培养 是指在人工培养基上,
离体培养植物的器官、组织、细 胞和原生质体,并使其生长、增 殖、分化以及再生植株的技术。
思考: 1、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是什么?
草莓繁育新品种方法

草莓繁育新品种方法
草莓繁育新品种的方法可以分为自交和杂交两种。
自交法是指将同一个品种的花粉授粉给同一个品种的雌蕊,使其自身进行授粉和结实。
具体步骤包括:
1. 选择优良的母本和父本作为育种材料。
2. 在开花期,将雄蕊和雌蕊分开,然后将雄蕊的花粉撒在同品系的雌蕊上,进行授粉。
3. 结果后,选择优良的母本子代进行筛选,即培育出新的品种。
杂交法是指将不同品种或种属的花粉授粉给另一品种或种属的雌蕊,使其杂交后形成新的品种。
具体步骤包括:
1. 选择具有不同特征的父本和母本作为杂交材料。
2. 在开花期,将雄蕊的花粉撒在雌蕊上,进行授粉。
3. 结果后,选择优良的杂种进行筛选和繁育,即培育出新的品种。
无论是自交法还是杂交法,都需要根据所需的遗传特性进行选择和筛选,包括植株形态、果实品质、抗病虫害性等。
在进行繁育工作时,还需要注意控制授粉的时间、适当施肥和管理等环境条件,以提高育种效果和繁育新品种的成功率。
草莓花药培养研究进展

直到 8 O年代 ,国 内外 仅 有 两 例 经 花 药 培养 获 得 单
倍体植株的报道 ,即国内薛光荣等通过改变培养基 成 分等 措施 ,培养 东 方草 莓的 花药 ,首 次成功 得到 单倍 体植 株 ;Nc iwc zzt等 利 用 激 动 素代 替 i r i Scy mo a t B A,从八 倍 体 “ egu tt 品种 获 得 了 l R dan e” l 5个 单
呈 黄 白色或 红 色 ( 量 为 黄 绿 色 ) 少 ,而 丰香 的 大 部 分 愈 伤组 织 是 褐 色 的 。 即使 在 同 一 种 内 ,同 一 方
织 阶段 。西 ・ 大泽 等 由花 药 愈 伤组 织 分 化 出不定 芽 形 成植株 ,认 为发 现 了育成 单倍 体植 株 的途径 ,但
草 莓 ( rgr n 。,D c) 是 蔷 薇 科 草 Faai 。 a uh 莓 属多年生 草 本植 物 ,是世界 上 七大水 果 之一 。我
国草莓 生 产 近 年 来 发 展 很 快 ,栽 培 面 积 也 不 断 扩
织 形成 的研 究 中 ,获 得 15个 无性 系植 株 中 ,其 中 0 有9 2株 为 八 倍 体 ,2株 为 七 倍 体 ,7株 为 十 六 倍 体 ,4株 为混 倍体 ,未获 得 希 望 的单 倍 体 ,同时 他 还 指 出不能从 动 态上 区分 愈伤 组 织是起 源 于体 细胞
是 所得植 株仍 为 八倍 体 。R st由凤 梨 草 莓 4个 品 oa i
种 的花药培 养 出植 株 ,但 染 色 体 仍 为 5 。庄 子 孝 6
一
法 ,不同 的材料 间也 有很 大差 别 。有 的材料 对某 些
培 养基 根本 无 反应 。有关 控制 草 莓花 药培养 胚 发生
草莓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草莓组织培养[摘要] 从草莓组织培养类型(草莓茎尖组织培养、草莓花药培养、草莓叶片、叶柄组织培养)开始,介绍了近几十年国内外草莓组培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关键词]草莓;组织培养;草莓是蔷薇科草莓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世界上七大水果之一,素有“水果皇后”的美称。
草莓果实色泽艳丽,芳香多汁,酸甜适度,鲜美可口,营养丰富,每百克果实内含有蛋白质1g,脂肪0.6g,糖4~12g,酸0.8~2g,无机盐0.6g,粗纤维1.5g,Vc45~120mg,比苹果和葡萄高10多倍,并含有丰富的磷、钙、铁、锌等矿物质,其中锌的含量是香蕉的4倍以上,比柑橘高6倍以上,比苹果高40倍以上。
另外食用草莓对肠胃病和贫血病有一定的疗效,对促进智力发育有重要作用。
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
草莓作为一种栽培周期短、结果早、见效快的经济作物,近15年来在我国发展迅猛,中国园艺学会草莓分会统计2003年底,我国草莓总面积和总产量均跃居世界第一位。
在浆果中,草莓的总产量和总面积仅次于葡萄,成为我国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经济作物。
随着草莓在国内栽培面积的扩大和种植年限的延长,草莓的病毒病严重影响草莓的生产。
作为高级浆果的草莓,在我国目前的生产栽培上多沿用无性繁殖种苗:主要方法是匍匐茎繁殖和分株繁殖,但这两种方法效率低、种苗易退化、易造成病毒蔓延。
王国平(1988)等调查,我国栽培草莓带病毒植株率过80%以上,戴子林(1995)等调查,我国长江流域感染大面积植株感染率在50%以上;感染了病毒病的草莓果子一年比一年小、畸形、品质差、生长缓慢,一般减产30%-80%,并逐年加重;严重影响草莓的长势、品质和产量,对病毒病目前还没有药剂可以防治。
通过草莓组织培养扩繁草莓脱毒苗,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近年来在草莓种苗生产中,有关草莓组培快繁技术的研究备受人们的重视,本文就草莓组织培养研究与应用作一综述。
一、常见草莓组织培养类型目前,国内外在草莓品种快速繁殖上已有不少报道:常用的外植体主要有:茎尖(Adam,1972;庆子孝,1972;谭兰英等,1981)、腋芽(Boxus,1974、1977;杨乃博,1981)、叶片、叶柄、茎段,花药(Quak,1977;大泽,1972)。
草莓脱毒步骤

草莓脱毒步骤
给草莓脱毒的方法有茎尖培养、热处理法、花药培养法等,其中花药培养法的步骤非常简单,在花粉到单核期时,就将花蕾剥取花药接种。
先清洗消毒,使用专业化学溶剂培养,草莓原种病毒20%以内的感染率才能算作合格。
1、茎尖培养
茎尖培养脱毒法是在短期内加速繁殖草莓优良品种以供商品化生产,挽救严重感染病毒的草莓,并结合辐射诱变进行草莓品种的改良和选育,是目前较为常用的脱毒法。
茎尖越小,脱毒越简单,去掉病毒的几率也就越高。
2、热处理法
热处理法是使病毒不活化、去除母株病毒为目的。
将草莓放在温度38℃环境下的高温中,处理11~13天,基本就能够脱毒。
对于皱缩病毒,则需要50天以上才能够达到脱毒目的。
在叶片喷洒多效唑溶
液可以提升草莓耐热性。
3、花药培养法
花药培养脱毒的有点在于操作简单,可繁殖量较大。
花粉到单核期时,采集花蕾剥取花药接种,经过消毒后使用专业的化学溶液进行培养。
将培养温度稳定在22~28℃,每天光照12~14小时,直到生根后,叶片3~4片时再移植。
4、脱毒生产
栽种出来的脱毒草莓原种,经过定植后,隔离在专门的无菌环境下,继续繁殖脱毒的草莓生产用苗。
这类操作一般会有专业的人工流程,对草莓原种病毒检测,不超过20%感染率才能算是合格。
草莓根尖染色体观察技术简介

草莓根尖染色体观察技术简介李富恒,韩雪梅利用花药培养方法培育草莓新品种是一种利用生物技术育种的新方法。
经过几年研究,已筛选出适宜草莓花药培养的培养基并摸索出一整套提高花药苗诱导率和成活率的方法。
从理论上讲,利用花药培养出的单倍体植株经秋水仙素加倍后成为双倍体植株,经过田间试验筛选出综合性状优良的,就可成为一个新的品种。
但由于通过花药培养诱导出的再生植株,可能是由花粉发育而来的单倍体植株,也可能是由药壁或药隔诱导成的双倍体植株,且由于草莓是同源多倍体(2n=8x=5b),在花药培养过程中由于激素等化学物质的作用,染色体常发生畸变,染色体数目会出现多种复杂情况,因此对花药培养再生植株进行染色体观察很有必要。
下面介绍一下草莓根尖染色体制片的操作步骤和在实践中作者的一些体会。
1草莓根尖染色体制片的操作步骤1.1取材根尖的取材最为方便,分生组织区又易于识别和截取,最适于进行染色体观察。
最好在雨后第2天取材,也可以头天浇水第2天取材,以上午9时前后取材为宜,此时分裂相较多,也有利于下步工作的进行。
1.2清洗用自来水把试材冲洗干净,剪下2cm备用。
场也没有完全打开,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沙棘油的市场开发。
总结开发利用的教训,今后我们要在增加资源的基础上,以科技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开发利用为突破口,加大开发力度、努力提高产品质量,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做到资源建设和经济收入双增长。
4强化市场开发,多方协作,大力发展沙棘产业无论在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沙棘产业都可以说是一个/朝阳产业0,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研究要针对市场,如何将科研成果转化成生产力,沙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充分发挥出来,必须在系列产品开发方面加大力度,走科研、生产、销售一条龙的道路。
我们可以借鉴其它果业开发成功模式,科研单位出技术成果,农民出土地,企业凭资金和设备,进行最佳组合,通过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和市场经济牵动,充分发挥科技优势、企业优势和土地优势,加大产品的开发力度,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使沙棘真正形成一个特色产业。
影响草莓花药培养因素的分析

影响草莓花药培养因素的分析查中萍1,2,柳俊13,刘定富2 (1.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湖北武汉430070;2.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湖北武汉430070)摘要 以草莓“丰香”为材料,研究了不同花序花药的培养效果,预处理温度、培养温度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及不同激素配比对花芽分化的影响。
结果表明,草莓第1花序的花药具有较好的培养效果;4℃低温预处理花蕾有利于花药愈伤组织的形成;20℃条件下培养所形成的愈伤组织状态好,有利于芽分化。
草莓分化需要较高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在MS+NAA0.2m g/L+BA0.5m g/L+ZT2.0m g/L分化培养基中,不定芽分化率为9.47%。
关键词 草莓;花药培养;因素中图分类号 S66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06)01-0024-01 草莓花药培养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学者西・大泽等首先报道了草莓花药愈伤组织分化出不定芽形成植株,此后国内外有许多关于草莓花药培养再生植株的报道[1]。
目前草莓花药的研究多集中在花药植株的倍性鉴定、激素对花药培养的影响等方面[2],对于其他影响因素则报道较少。
笔者针对草莓不同花序的花蕾和预处理及培养温度对花药培养的影响进行研究,为提高草莓花药培养效率提供技术基础。
1 材料与方法以湖北省大面积栽培的草莓品种“丰香”为试验材料,取花药发育处于单核靠边期(约4~6mm)的花蕾,置于4℃低温条件下预处理3、5d或不经低温预处理后,用70%的乙醇表面消毒10~15s,再经2%的“84”消毒液灭菌15min,无菌水清洗3~4次,每次4~5min,用无菌试纸吸干花蕾表面水分后,剥取花药接种于诱导培养基上。
诱导培养基为MS+BA 0.5mg/L+NAA2.0mg/L+K T0.1mg/L;分化培养基为MS添加不同配比的NAA、BA、ZT。
所有培养基的蔗糖浓度均为30 g/L,灭菌前pH值调至5.8。
2 结果与分析2.1 预处理温度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在花药接种前,将花蕾经过一段时间的低温处理,能提高花粉愈伤组织的诱导频率,是植物花药培养广泛采用的方法,但不同植物的适宜处理时间和低温条件有一定差异。
草莓花药不同类型愈伤再生能力比较

1 材 料与 方法
1 1 供 试材料 以促成 栽培草 莓 丰香 的适龄 期 花蕾 为 材 .
料。
1 2 接 种方 法和培 养条 件 .
s w,re , nlraeT p 1cl s a or h f s l gen r ua t . y 1 al sf ui , eh— w i adw p.Tp l e bonc cl s a o nf s o a st uw l s l ht n sa y yen ( m r i) au s w i l h e e l w g r e
应 用生 物技术 是 草莓 品 种 改 良和 种 质 创新 的重 要 手 段 , 生物 技 术应 用 于草 莓 育种 研究 经 过 了一 个 发 展 过 将
( 4—6 m) 将 采 取 的新 鲜 花 药 放 在 8 的低 温 中 预处 哂 a r , ℃
理 1— d 3 。
程 。在草 莓 的生 物技 术研 究 中, 草莓 的花 药培 养 在育 种工
—
y l w,n r sae T p alsw sid c dfo F me im. T p Ic lswa ban d f m y eIc l sc l rd el a d ci tt. y eIclu a n u e rm du o s y e I a u so tie r tp al ut e l o u u
关键词 : 草莓 ; 花药培 养 ; 生能 力 再
中 图分 类 号 Q 3 3—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7 3 (0 8 2 3 0 0 7— 7 1 20 )3— 5— 2
Xi ang Fay ttrec l ntep oe so nh rcl sid cin a d sb—c l r Usrwb r .T p alsw s sr c : eew r h e al i h rc s fa te al n u t n u i u o ut ei t u a er y y eIc l a u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莓的花药培养摘要草莓传统繁殖易受病毒感染,使产量大幅度下降。
而利用组织培养中的花药培养技术使其脱毒率可达100%。
概述了草莓花药培养的一般方法,影响草莓花药培养的各种因素,如基因型、培养基成分、培养方式和环境、预处理等;还探讨了各种因素的最佳应用。
关键词草莓花药培养;发病症状;影响因素草莓(Fragari aananassa Duch)是蔷薇科草莓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果实鲜艳美丽、芳香浓郁、柔软多汁,且富含糖、蛋白质、磷、钙、铁及大量维生素和有机酸。
除鲜食外,还可加工成果浆、果汁、果酒、糖水罐头及各种冷饮和速冻食品,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
由于传统繁殖方法病毒感染严重,产量低下,而且繁殖系数低、速度慢,不能满足大规模生产的需求。
而采用组织培养方法,既可快速繁殖,满足大规模生产的需求,又可以减少病毒、恢复种性、提高产量等。
培育草莓无病毒苗的主要方法有热处理法、茎尖培养法和花药培养法等。
其中花药培养法脱毒率可达100%。
利用花药组培再生植株,主要基于植株在形成性器官、性细胞时,部分或全部病毒被脱离。
其优点是从愈伤组织形成到分化出茎叶过程中,可以脱除病毒,并且脱毒率比较高。
国内外研究表明,草莓花药培养所获植株不带病毒,其生长发育表现优于母株,可省去病毒鉴定程序,可以在病毒种类不清和缺乏指示植物鉴定条件下使用[1]。
1草莓病毒病的症状及发病条件1.1症状及为害情况草莓感染病毒后,特别是感染单种病毒,大多症状不显著或者难以看出症状,称为隐症。
主要表现为长势衰弱、退化,如新叶展开不充分,叶片小型化、无光泽,失绿变黄,叶缘部位失绿更严重,叶片皱缩、扭曲、群体矮化、坐果少、果型小、产量低。
草莓病毒种类繁多,现约有28种,我国产区普遍存在有4种,即草莓斑驳病毒(SMoV)、草莓皱缩病毒(SCrV)、草莓轻型黄边病毒(SMYEV)和草莓镶脉病毒(SVBV)。
我国草莓产区这4种病毒单一品种带毒率在80%以上,2种病毒复合感染率在20%~30%,3种病毒复合感染率也有3%左右,单一病毒感染植株可使草莓减产20%~30%,2种病毒复合感染减产可达50%,栽培年限越长,感染病毒种类越多,发病受害程度越重。
草莓病毒病主要由蚜虫、无性分株繁殖、根结线虫等传播。
1.2发病条件1.2.1毒源。
草莓田发病与有病草莓田或其他自然发病寄主的远近与数量,有直接关系。
1.2.2传毒媒介生物。
传毒媒介昆虫与线虫的出现时间和数量,对病毒传播有直接影响。
1.2.3栽培。
重茬地由于土壤中积累的传毒线虫及昆虫的数量增多,发病加重。
与果树、棉花、瓜类等邻近或间套种的草莓,易受到草莓传毒昆虫的侵袭而加重发病[2]。
2草莓花药培养的一般方法2.1材料草莓花药取自田间未脱毒苗。
宜采用花粉发育至4~6mm大小的单核靠边期的花药。
通常花粉单核靠边期的草莓花蕾形态是:花萼未开放,花蕾略长于花冠或花冠刚露白,花冠白色或者淡绿且不松动,花药微黄而充实。
2.2预处理将采取的新鲜花药放在2~4℃的低温中储藏24h。
2.3消毒表面消毒先用自来水将花药冲洗干净,用纱布轻轻擦干,对草莓花蕾用70%酒精浸泡1s,然后用0.1%升汞消毒4min,最后用无菌水冲洗3~4次(此条件下草莓花药的愈伤组织形成率较高,可达80%,而其他的表面消毒处理效果均不太理想)[3]。
需要注意的是:带有花丝的花药易形成花丝的愈伤组织,而花药愈伤组织形成受到严重抑制。
所以剥取花药时,尽量不要剥取到带花丝的花药。
2.4培养基MS+BA 1.0mg/L+2,4-D 0.5mg/L (1)培养基(1)加肌醇100mg/L、水解酪蛋白100mg/L、蔗糖30g/L、琼脂8g/L,pH5.8。
丛生增值培养基:MS+BA 0.5mg/L+NAA 0.1mg/L(2)诱导生根培养基:1/2MS+NAA 0.2mg/L (3)培养基(2)、(3)各加0.3%蔗糖、0.8%琼脂,pH5.8。
2.5培养条件培养温度25℃,光照强度1 200Lx,光照时间12h/d。
2.6愈伤组织的诱导将经过灭菌后的草莓花药接种于(1)号培养基中培养。
2.7丛芽的诱导与增殖当愈伤组织的直径2~3mm时,应及时转入分化培养基中,约3周后分化出芽点,约5周后形成明显的丛生芽,将芽切成小块,接种于(2)号培养基上进行增殖。
2.8根的诱导将高约3cm、生长健壮的无根苗接种于(3)号培养基上,约2周后,苗基部长出辐射状的白色小根,每株生根5~7条,3周后,根生长1.0~1.5cm。
2.9炼苗将培养有试管的玻璃瓶打开,在室温通风处炼苗3d,取出小苗,洗去根部残留培养基移到已高压灭菌消过毒的蛭石和腐殖土等量的基质中,喷施0.1%的多菌灵溶液,炼苗1周即可移栽。
2.10移栽适温、高湿是移栽成活的关键,再结合沙培移栽,成活率一般在90%以上。
要利用塑料薄膜进行保湿,每天喷水2次,1周后揭膜[4]。
3影响草莓花药培养的主要因素3.1基因型及小孢子发育时期不同基因型的材料,花药诱导率不同。
同时,愈伤组织的颜色与基因型的关系也很密切。
侯喜林在对草莓花药进行离体培养时观察到:女峰的愈伤组织多为绿色或黄绿色,宝交早生的愈伤组织则多呈黄白色或红色(少量为黄绿色),而丰香的大部分愈伤组织是褐色的。
即使在同一种内、同一方法不同材料也有很大差别。
有的材料对某些培养基根本无反应。
花药培养时,花粉在接种时所处的发育时期可能比培养基更为重要,不同物种最适接种的花粉发育时期各异。
薛光荣等指出,以花粉处于单核靠边期的花药为外植体结合低温预处理对愈伤组织的诱导最为有利。
组织学研究证实,花药壁在花粉产生愈伤组织和形成花粉胚过程中对其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只有贴靠在花粉壁附近的花粉才能顺利实现脱分化[5]。
这说明由绒毡层起源的某些重要物质梯度变化对愈伤组织有重要影响。
3.2培养基成分3.2.1基本培养基。
基本培养基种类及无机盐成分配比的变化对花药离体培养中愈伤组织的产生有决定性的影响。
对草莓花药培养而言,MS、White及F、GN等均可作为其愈伤诱导培养基。
无机成分中铁对多种植物花药培养中愈伤组织的产生有重要影响,螯合铁被认为是必须的。
另外,培养基中的有机成分对愈伤组织的诱导同样具有重要作用。
3.2.2碳源。
蔗糖浓度在花药培养诱导单倍体植株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较高的蔗糖浓度可以提高花药培养效率,周毓君等采用8.0%蔗糖,抑制了草莓花药壁细胞分化,但未能抑制药隔细胞的分化。
不同碳源对花药培养效果也不同,徐振南研究蔗糖、乳糖、甘油、葡萄糖在草莓花药培养中的作用,认为3.0%~5.0%的乳糖效果明显优于蔗糖[5]。
而Owen等研究了葡萄糖、蔗糖、麦芽糖3种碳源,结果表明葡萄糖效果最好。
3.2.3激素。
大量试验结果证明,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各生长调节物质的配比及含量对愈伤组织的产生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它们的组成与配比不但显著地影响出愈率,而且对愈伤也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浓度为0.12mg/L的GA对草莓芽的增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另外低浓度的GA对草莓芽的增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高浓度的易引起茎生长而节间数目不变,使得草莓苗生长瘦高、发育不良,不利于壮苗移栽。
合理的NAA与KT配比对愈伤组织的诱导是不可或缺的。
较高的细胞分裂素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花丝产生愈伤组织。
Nyman和Wallin的试验也表明,培养基中一定量的TDZ同样有利于愈伤组织的诱导与分化。
高庆玉等证实花药愈伤组织诱导以LS+NAA+BA为好,2,4-D效果不如NAA,其中以LS+NAA 6.5mg/L+BA 2mg/L为最佳,诱导率可达92.8%。
同时还发现,出愈率高的激素组合,愈伤组织生长也好。
在继代增殖培养中,适当的激素浓度是获得高增殖倍数及良好生长情况的一个关键因素。
过高或过低的激素浓度都会影响芽增殖及生长效果。
而在继代的不同阶段要求的激素浓度是不同的[6-7]。
一般随着继代代数的增加,要求激素浓度逐渐降低,这与试验中激素的累积作用有关。
高水平的细胞分裂素倾向于诱导丛芽的形成,但浓度过高,则形成的芽过于细密且嫩茎质量下降,不利于下一步的生根培养。
随着继代代数的增加,所用激素浓度应降低。
3.2.4附加成分。
Margaret在草莓花药培养试验中发现,于培养基中附加脱乙酰古兰糖或再附加小麦淀粉可显著提高愈伤诱导率;而在双层培养中,于固体层中加入活性炭则会抑制愈伤组织的生长,但对小孢子分化无影响。
花药培养中常用的条件培养基也是由于其中含有某些有机成分而有利于愈伤组织产生。
吴伟民等研究发现,分化培养基中添加5~15mg/L AgNO3均可提高不定芽的分化率,以8mg/L AgNO3较为适宜[5,8]。
3.3预处理为了提高花粉植株的诱导率,往往需要对接种花药进行预处理。
接种前的预处理对愈伤组织产生有明显影响,尤其在诱发小孢子脱分化方面作用明显。
李玉花等以高压静电场处理花药后,发现可显著提高愈伤组织诱导率,而且静电场处理后组培茎丛苗可使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升高,丙二醛(MDA)含量降低,为抗性育种提供一定依据。
一般认为,低温处理通过延缓花药正常发育途径,从而有利于花药培养中细胞的脱分化。
草莓花蕾经4℃低温处理3d可显著提高愈伤组织诱导率,同时,愈伤组织形成的时间也明显提前。
若处理时间过长,诱导率则显著下降,这可能是因为长时间的低温处理造成花药组织的过度消耗而引起生活力下降,从而影响培养效果[5,9,10]。
3.4培养方式与环境3.4.1培养基。
草莓花药培养一般采用琼脂固化培养法。
但采用液体漂浮培养法,花粉胚或愈伤组织的形成率比固体培养基上明显增加。
液体培养使用花药中的生长诱导物质容易扩散到培养基中,从而诱发更多的花药对培养起反应。
Margaret等在草莓花药培养中采用固液双层培养法,但愈伤诱导频率和小孢子分裂频率与琼脂固化培养法相比都有所降低。
3.4.2光照。
光质对植株再生有不同的影响,往往光合的作用光谱对再生作用最有效,在实验室培养过程中最常用的是白色荧光。
秦永华发现,绿膜和红膜对芽的分化有明显促进作用。
Owen等研究表明,先暗培养30d,然后在白色荧光下培养30d比直接在黄光或白色荧光下培养的芽诱导率要高很多。
但适合单倍体诱导的光质和光量尚需要进一步研究。
3.4.3培养温度。
一般都控制在25℃左右。
谢鸣曾采用20℃和25℃2种温度诱导了花药愈伤组织形成,结果表明20℃诱导的愈伤组织结构紧密,颜色绿,活力强,易分化[5]。
3.5诱导生根的最适条件已有若干的研究报道,如柏新富等认为在草莓试管苗的生根培养基中,用1/2MS和1/4MS的生根率明显高于MS,而在促进生根的生长调节剂中,以NAA 对草莓试管苗诱导效果最好。
刘庆忠等则认为,用1/2MS+IBA 0.5 mg/L培养基的效果较好。
另外,一般都认为活性炭有利于生根生长素NAA和IBA对诱导草莓生根都具有良好效果,但两者诱导根系分化的特征有所不同,即NAA诱导生根数较多,IBA促进新根伸长作用明显[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