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重点难点分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一、基本知识1、市场经济的概念2、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3、宏观调控的原因、定义、手段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二、重点难点分析1、市场经济的理解: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
2、对国家宏观调控的理解:宏观调控是指国家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原因是由于市场调节的弱点和缺陷:市场调节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宏观调控的手段包括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
3、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去我国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存在弊端,必须进行改革,这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客观要求,也是有机连接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客观要求。
必须充分认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以及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一个长期过程。
我们既讲物质利益原则,但也要反对拜金主义。
(1)市场经济需要开设各类市场,但其内涵不仅这些,因为:①需要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等。
②市场经济包括市场主体的形式要求运行市场化,市场秩序的建立,市场竞争机制、供求机制的完善等,离开这些条件,建设再多的市场也不能真正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市场经济提出后出现的“全民皆商”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因为呈现的是一种虚假繁荣。
①在“经商热”中有些人确实赚了钱,但是社会财富没有增加,因为商业活动仅仅是生产领域所创造的财富再分配。
②在中国这个工农业都不发达的国家,重流通轻产业不等于生产的发展和物质财富的增加。
国家应该运用经济杠杆进行调节,通过对上述的“倾斜”进行宏观调控,使民众真正地树立实业观念,这样才能真正地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①权力一旦进入交换领域,牵涉到利益的取舍,市场竞争就会失去公平,价值规律就会失去作用,宏观调控就会失去效用,任何法规就变成一纸空文。
高一政治上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一、预习导航【学习目标】【资料卡片】“十五”计划确定的四大工程全部开工新华社北京12月27日电(记者赵承)南水北调工程27日工资正式动工兴建。
这标志着“十五”计划确定的青藏铁路、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南水北调四大工程已经全部开工。
2001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提出,五年内青藏铁路、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南水北调四大工程将陆续上马。
自此,四大工程进入紧张有序的开工前准备工作。
青藏铁路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铁路,也是世界上最长的高原铁路。
2001年6月29日,青藏铁路全线开工。
经过筑路大军的艰苦努力,今年累计完成投资53亿元,已经正式铺轨121公里。
昆仑山隧道和风火山隧道均已贯通。
建设队伍挺进至海拔4500米至5000米的昆仑山至唐古拉山段。
西电东送工程基本呈南、中、北三大输电通道格局,于2001年7月开工。
目前,“十五”规划的建设项目已分三个战役开工,其中电源项目1820万千瓦、500千伏交直流输电线路约6680公里,工程总投资达1160亿元。
三大通道已全面进入建设阶段。
西气东输工程在2002年7月举行开工典礼。
西气东输管道要穿越“三山一塬、五越一网”,三山指太行山、太岳山、吕梁山,一塬指黄土高原,五越指五次大型河流穿越——三次过黄河、一次过长江、一次过淮河,一网指江南水网。
全线地形地貌复杂,施工难度非常大。
但经过努力,目前全线已开工标段长度为1828公里,工程进展基本正常。
南水北调的东线一期工程和中线一期工程静态总投资1500多亿元,工程建成后将增加北方地区供水134亿立方米。
它首先解决的是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的问题,同时实现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四大流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
随着四大工程的相继开工建设,上海市民用上新疆的天然气,东部百姓乘火车直达“日光城”,华北人喝上甘甜的长江水,这些多年的梦想正在化为美好的现实。
四大工程以前所未有的气魄,在华夏大地上实现东西南北资源大调度,改变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布局。
9.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难点分析

9.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难点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刚才同学们说我们国家能解决这些问题,这实际上首先与它建立的基础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建立在什么基础上?公有制。
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一致性,所以它能很好地解决。
现在我有一个疑问:资本主义国家也是市场经济,对于这些问题为什么就不能很好的解决呢?(生:资本主义国家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不一致的,所以不能很好的解决)师:建立的经济基础不同,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区别,所以坚持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是第一个特征。
(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基本标志。
师: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决定在分配制度上必然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在收入分配过程中必然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注:17大中提出要进一步注重公平,这样可以防止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第二个基本特征。
(2)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根本目标师:这实际上也是我国为何要解决实现生活中存在的那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当然,这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师:共富的目标现在有没有实现?没有,你们有何根据?(生: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大)(展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图片。
2)对图中反映的问题,我国政府采取了哪些重要措施来解决?师:17大报告中指出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具体怎么走,请同学们把书翻到P89页。
如何协调区域发展?到第十一课再具体阐述。
师:国家采取这些措施来解决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实际上就是国家在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是第三个基本特征。
(3)能够实行强有力宏观调控内在要求师:宏观调控资本主义国家有没有?有,是共性。
但我国为什么能很好的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那些问题呢?因为我们的宏观调控是强有力的。
是个性。
为什么是强有力的?①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人民的根本利益一致,国家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
(复习提问: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体现在那些?)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因而国有经济有雄厚的实力对整个经济发展起导向作用。
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的教材分析

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的教材分析
一、本节要求掌握的基本概念:
1.资源的优化配置;
2.市场;
3.市场经济的一股特征
4.国家宏观调控的含义、手段、主要任务。
二、本节的基本观点:
1.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
2.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三、本节的重点、难点: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四、对“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的讲解,要注意对每一特征讲解的侧重点:
l.市场经济平等性的含义、原因、要求;
2市场经济竞争性的含义、原因、作用;
3.市场经济法制性的含义、原因。
应如何贯彻落实?
4.市场经济开放性的含义、原因。
我们应怎么办?。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2

2.2.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重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难点:社会主义国家能够对市场的运行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素质要求:1、知识方面:识记: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理解:从所有制、分配方式和国家宏观调控三个方面来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运用:结合我国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说明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能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从而证实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2、能力方面: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原理或观点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透过事物的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
3、思想觉悟方面:坚定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路的信念,更加热爱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重点及解决办法】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的基本特征,可以更好地理解邓小平理论。
因此,这个问题成为本课的重点。
焉教材从三个方面来分析这个问题:⑴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应把握两点:第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特征。
在我国,市场经济的运行是同居于主体地位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结合在一起。
第二,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第一,共同富裕这个根本目标是由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
第二,要实现共同富裕在分配中应坚持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政策。
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够实行有力的宏观调控。
【难点及解决办法】1、社会主义国家能够对市场经济的运行实行有力的宏观调控。
这个问题在理论上、实践上理解起来都有一定的难度。
在理论上,要引导学生认识以下三点原因:第一,由公有制决定的各部门、各企业及劳动者利益上的一致性可以使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
第二,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控制和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向。
第三,党有能力统一全国人民的意志。
在实践上,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运行也经常出现不协调的现象,造成资源的浪费,某些情况可能比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还严重。
高一政治教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高一政治教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除了课堂上的学习外,平时的积累与练习也是学生提高成绩的重要途径,本文为大家提供了高一政治教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祝大家阅读愉快。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引导学生识记市场和市场经济的基本含义以及几种主要的市场,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理解以下知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宏观调控必要性。
从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说明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法制观念的必要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初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以下问题结合我国经济建设伟大成就的事例,说明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能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外,从而证实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明确发展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并不矛盾辩证关系。
不断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小组调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与特征分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与特征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通过市场经济的方式进行资源配置和调节的经济形式。
它是社会主义制度在经济领域的体现,既具有社会主义的公有制特征,又吸收了市场经济的优点,具有一定的市场属性。
本文将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和特征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体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形式。
它既承认和保护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又允许和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参与市场竞争,共同发挥自身的优势,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一些明显的特征。
首先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导作用。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家担负着宏观调控的责任,通过制定和实施各种政策和措施,引导和调整经济运行,保持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国家在资源配置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通过政府的干预和调节,消除市场失灵和扭曲,保证公平和公正。
其次是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国家通过公有制来保护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维护社会主义制度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然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也允许和鼓励一部分的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以促进经济的多样化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最后是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追求公平和正义,坚持公有制经济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实现社会资源的公平配置和利益的均衡分配。
在市场竞争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注重遵循市场规律和法律法规,确保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和公正的交易秩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不仅使中国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也为全球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国情的经济发展路径。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矛盾。
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程度的贫富差距扩大和收入分配不均的问题,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教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教案贵阳六中李人瑛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发展市场经济是振兴我国经济的必由之路。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3)、社会主义国家能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透过事物的现象看到本质、辩证地看问题以及运用实例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运用实例说明社会主义的宏观调控更为有效,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和综合分析的能力,以及要求学生写小论文培养学生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觉悟目标(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的思想,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2)、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制定我们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提高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
(3)、通过学习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三个基本特征2、教学难点社会主义国家对市场经济的运行能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三、其他1、教学方法分析与归纳相结合,讲解分析中设疑、点拨、启发、引导,并列举实例分析,创设情景,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都知道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首先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下30年来我们贵阳的变化。
请xx同学来为我们展示他所收集到的贵阳发展变化的相关资料。
学生:多媒体展示介绍改革开放30年来贵阳市的发展成果以及图片对比(喷水池、大十字、小河区、金阳新区)的变化。
教师:那么,是什么原因使我们的发展如此迅猛,经济增长如此之快呢?学生:改革开放教师:改革开放,尤其是1992年我国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对我们的经济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新课教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一、发展市场经济,是振兴我国经济的必由之路(幻灯片、板书)教师:刚才视频资料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交通、工业、旅游、饮食等各方面繁荣发展的贵阳,图片的对比使我们更深切的体会到了我们贵阳翻天覆地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第二节的重点难点分析
(一)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1、从时间上讲,商品经济出现在先,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到相当阶段的产物。
商品经济出现,必然出现商品市场,但只有商品经济发展到社会化大生产阶段,才出现以市场作为资源主要手段的市场经济。
2、商品经济侧重强调的是经济形态的性质,与之相对应的是自然经济,而市场经济侧重强调的是实现资源配置的方式或手段,实质是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与之相对应的是传统的计划经济。
3、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没有商品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就不可能出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要求和方式,市场经济又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趋势和客观要求,当商品经济发展到社会化大生产的阶段,必然要求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在这个意义上说,市场经济就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
(二)市场的作用与价值规律的关系
1、商品经济中的价值规律的作用及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与市场有着密切的联系。
市场是商品交换的场所,市场与商品交换活动在时间空间范围上是一致的,没有商品经济就没有市场,因而,价值规律也就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
2、市场对资源的配置是通过价格波动的形式来实际的。
通过市场价格的波动传递的信息,引发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竞争,优胜劣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市场价格的波动传递的信息,协调生产与需求,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3、市场对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配置实质就是价值规律对生产资料与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的分配的调节作用。
而这一调节作用又是通过价值规律的刺激商品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作用,导致价值规律优胜劣汰作用的结果来实现的。